盆景造型理论

合集下载

插花艺术、盆景学课件PPT第8章 盆景制作基本理论

插花艺术、盆景学课件PPT第8章 盆景制作基本理论

端庄雄伟
树木盆景造型技法
1.攀扎为主:
(1)棕丝攀扎:
规则型:① 云片式(一寸三弯)—扬派
② 鞠躬式(两弯半) —通派
③ 身法(拐弯)—川派
④ 游龙式(滚弯)—徽派
不规则式:圆片式(六台三托一顶)—苏派
(2)金属丝攀扎:自然型—海派
2.修剪为主—大树或高耸型—蓄枝截干—岭 南派
作业
1.盆景造型的基本原则。 2.简述八大盆景流派特点及技法。
枯 荣 与 共
十四、色泽协调
盆景艺术中的色泽协调,主要指景 物、盆钵、几架、配件的色泽搭配 得当。
盆景配色概括的说,组成盆景各部 分色泽,既要有所变化,但反差有 不可过大,也就是既有对比又要协 调。
十五、形神兼备
盆景的形是指盆景为部客观形 貌;
盆景的神是指盆景所蕴含的 “神韵”及其独特的个性。
材立意”。 规则式造型大多是“因意选材”,而自
然式造型则大多是“因材立意”。
二、扬长避短
选择根、干枝三部分中造型最优美, 修剪制作时就突出哪一部分,把有缺 陷的部分去掉或放在背面。对盆景材 料进行这样的构思、造型,能够达大 扬长避短的目的。
三、统一协调
统一协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根的长短同树木造型 2.树木盆景的枝干长短粗细必须协调; 3.树木和盆钵的大小、样式、深浅、色
通派盆景以小叶罗汉松为主要代表树种。 此外,常见的还有五针松、璎珞柏、桧 柏、六月雪、 矮紫杉、迎春、黄杨、 杜鹃等树种。
通派
两弯半(鞠躬式)
海派盆景
讲究技片造型,但没有固定规格,而 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 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因此, 在技法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 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 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 相济,流畅自然。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看看这二十一种盆景的造型款式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看看这二十一种盆景的造型款式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看看这二十一种盆景的造型款式巴山影像今天08:22盆景是自然界中各种树木优美风姿的艺术再现,而不是纯自然状态.无论老桩幼树都必须经艺术加工,去丑留美,去粗取精,把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为一体,方能创作出风姿古朴典雅,形态苍老奇特,悬根露爪的树木盆景,树木盆景款式很多,现在简单介绍二十一种盆景艺术的款式。

(一)直干式直干式盆景主干挺拔直立或略有弯曲,在一定高度后才有分枝,这种盆景树身虽小,却有顶天立地之气势,雄姿飒爽,观之令人精神振奋.直干式盆景创造时应注意枝叶造型,枝干苍老,悬恨露爪,适当配些山石,增加情趣.直立式盆景宜用浅盆,长方形,长椭圆形为宜.定植时不宜定植于中间,适当向一端偏移,另一端则配以适当山石达到均衡,同时显得活泼自然.(二)斜干式斜干式是将树木植于盆钵一端,树木向另一端倾斜,倾斜的树干不少于树干全长的一半,斜角多为45度左右,多单株栽,少有二三株合栽,此类盆景树形舒展,老态龙钟,虬枝横空,飘逸潇洒,颇具画意,有山野老树姿态.常用植物有罗汉松,五针松,福建茶,榔榆,雀梅.斜干式盆景也用浅盆,以长方形,椭圆形盆为宜,尤以紫砂浅盆为佳.(三)曲干式曲干式是将树干自根部至树冠顶部加蟠折屈,使树于扭曲似游龙状,枝叶层次分明.此类盆景创作重点在树干,多选2~3龄幼树加工制作,用金属丝进行蟠扎,使之屈作回蟠势,蜿蜒蛟龙形.(四)双干式双干式是将一本双干或两株同种树木,栽于一盆之中,两树干宜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一俯一仰,这样造型优美,切忌两干同粗,等高,形态相似.两株树木相距应较近,否则显零散.大株植于盆钵一端,小株依于旁边.两株枝条伸向盆钵另一端.(五)一本多干式一株树木超过三干者,人们习惯称之为一本多干,多为奇数,如3干,5干,树干高低参差不齐,粗细不等,前后错落,形态万千。

(六)临水式树干横出盆外,但不倒挂下垂,宛如临水之木伸向远方,故称临水式.创作时应先选主干出土不高即向一侧平展生长的树木素材,主干宜弯曲.枝叶多分布自然.用盆宜选较深圆筒盆,六角形盆,盆钵宜高,更能衬托主干伸向远方的临水之感,如用浅盆则宜配高几架。

盆景艺术构图原理简述

盆景艺术构图原理简述

盆景艺术构图原理简述盆景构图是指将各种素材如何组合、加工和布置于盆域内,并配以协调的几架,以获得最佳的景观艺术效果,也就是把各种景物素材融合起来的方法。

盆景艺术构图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表现盆景主题思想,并取得具体完美的作品形象。

盆景艺术构图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理:一、统一与变化所谓“统一”是指盆景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相同或相似之处。

一件成功的盆景造型,在于能够将许多不同的构成部分取得统一,即将繁杂的变化转化为高度的统一。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

在盆景创作中,不仅要有统一感,还应在形态、动势、色质、情趣以及关系等方面有所变化。

所谓“变化”则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和多样性的艺术表现。

变化会使作品显得生动活泼,从而更具生命力。

二、均衡与稳定盆景艺术作品都是由一定体量的不同素材组成的景物实体,这种实体会给人一定的体量感、重量感和质感。

人们习惯上要求景物造型布局完整、和谐,在力学上要有均衡性和稳定感。

盆景创作除动势造景外,一般都力求均衡。

景物各部分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称为“均衡中心”,各部分景物都受这个“均衡中心”控制。

任何景物一旦脱离了这个中心,整个造型都会失去均衡,也就会使人产生不稳定感或危机感。

均衡分为对称式均衡和不对称式均衡。

对称式均衡构图的盆景具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组成部分一一对应布置于轴线两侧,具有整齐、严肃、庄重之感。

但对称式均衡容易使整体效果较为呆板,且人工味较浓。

所以打发多数情况下,盆景创作采用均衡式不对称构图,显得更为自然、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出自然美。

在盆景造型中构成均衡的常用手法有:用配件构成均衡;用盆钵与景物构成均衡;用树木姿态形成均衡;综合均衡等。

三、比例与尺度盆景中的山石、植物、水体、盆钵、配件、几架等各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寸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盆景构图和造型的艺术效果。

比例是指组成盆景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所存在的长、宽、高的变化规律,也就是体形、体量和空间之间的变化规律。

盆景造型15式【看图秒懂】

盆景造型15式【看图秒懂】

盆景造型15式【看图秒懂】
盆景造型的15种形式
1、直干型(单干高耸式、单干矮壮式、单干健壮式、双干高耸式、双干健壮式、高耸丛林式、健壮丛林式);
单干矮壮式▽
双干高耸式▽
健壮丛林式▽
2、斜干型(折斜式、横斜式、直斜式、斜干丛林式);
斜干丛林式▽
3、直斜干型(矮壮双干直斜式、高飘双干直斜式、健壮双干直斜式);
4、曲干型(直曲式、斜曲式、回旋式、双曲式、曲干丛林式);
5、卧干型(横卧式、曲卧式);
6、悬崖型(全悬式、半悬式、半悬飞旋式);
7、临水型(单干临水式、双干临水式);
8、倒挂型(单干倒挂式、双干倒挂式);
9、水旱型(半水旱式、全水旱式);
10、假山丛林型(峰岭丛林式、丘陵丛林式、峭壁丛林式);
11、风动型(单干风动式、双干风动式、丛林风动式);
丛林风动式
12、过桥型(单树过桥式、双树过桥式、丛林过桥式);
13、腐干型(洞穴式、斧劈式);
14、枯朽型《枯梢式、枯枝式、枯干式(舍利干)》;
15、怪异型(疙瘩洞孔式、灵芝式)。

盆景造型讲究的是一种意境的美感,不同的植物适合的造型不同,但一般都逃不过这十五种,能做到情景交融是盆景艺术追求神韵的最高境界,相信大家看完本文后对盆景的各类造型都会有所了解,懂得怎么区别它们之后,相信你看到盆景时会有更多乐趣的。

盆景造型的三个基本规律

盆景造型的三个基本规律

盆景造型的三个基本规律
盆景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园艺艺术,它可以通过精心的修剪和塑造,将植物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盆景的制作过程中,有三个基本规律需要遵循,它们分别是:比例、对称和层次感。

比例是盆景制作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在盆景中,植物的大小和形状必须与盆子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

如果植物太大或太小,就会破坏整个盆景的平衡感。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大小和形状,以确保它们与盆子的比例相符。

对称是盆景制作中的另一个重要规律。

对称是指将盆景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使它们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平衡感。

在盆景中,对称可以通过植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来实现。

例如,可以将两个相同的植物放在盆景的两侧,或者将一个大型植物放在盆景的中央,然后在两侧放置一些小型植物,以实现对称的效果。

层次感是盆景制作中的第三个基本规律。

层次感是指将盆景分成几个层次,使它们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深度感。

在盆景中,层次感可以通过植物的高度、形状和颜色来实现。

例如,可以将高大的植物放在盆景的后面,然后在前面放置一些低矮的植物,以实现层次感的效果。

比例、对称和层次感是盆景制作中的三个基本规律。

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制作出美观、平衡和有层次感的盆景。

因此,在制作盆
景时,一定要注意这些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盆景入门造型基础知识

盆景入门造型基础知识

一、根部造型从树木盆景角度来讲,根的造型是表现盆景美的重要部分。

蓄养好根,除有利树木生长外,还能增强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感染力,使之更加完美。

1.补根法①图示根桩根部左侧缺根,影响造型。

②取同种植物的小植株,去除右侧根部,并用刀修成锲形,成要补根的树桩基部缺口吻合,固定培养。

③嫁接成活一段时间后,可剪去接穗上部,只留与砧木结合的根。

2.垫根法①选取健壮的盆景树材,将全部根系掘起,洗掉泥土,剪去所有向下根系,注意保留四周侧根,清理成放射型,用扁形物体如木板、瓦片等垫在根部下端,再用棕丝或易腐绳带将根系均匀地缚扎在垫物上。

②将树木再重新栽种,慢慢等待树木长大。

3.盘根法①选用根部柔软易于盘曲的盆景材料,如榕树、榆树等,春季挖掘起全部根系,洗去泥土,保留适于盘曲的长根,将锥开榨塞入根部中间,把根沿棕外围分开。

②再编排盘曲长根,粗细有别,自然得体,使根型呈喇叭状,再用易烂绳带缚扎。

③将盘曲处理的树材植于地下,或植于稍大的泥盆中。

4.挤压法①在树木生长过程中,不断采取物理处理方法,对根基部主根进行抑制挤压,使其形成板根状。

②挤压应分多法逐渐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对植物根部造成不可愈合的创伤,严重引起植物的死亡。

5.围套法①用围套的方法,控制根的扩张,迫使根系向下生长,培养不同形式的悬垂根。

② 此法可用于培养提根式树桩盆景。

③将成型的树材重新种植在花器中。

二、干部造型从树木盆景加工来讲,干的粗细、力度、动势,对整体造型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要制在一盆树木盆景佳作,必须根据树材的自身特点,先蓄好根、干,再蓄分枝、侧枝。

1.剖干蓄养法①梅雨野外采掘到的杂木树桩如三角枫、榆树、福建茶等生长较快树种根盘甚好,而上部的干不够理想,可将其锯除,并将干的截面剖切成双干型或三干型。

②第二年春,根据发条的情况确定干型。

双干型的将主干截成一高一矮,一主一次,参差有致。

当蓄养的主干基本理想后,再用金属丝攀扎分枝、侧枝。

③经过数年蓄干、攀扎,使剖干部位蓄养的枝干,日趋丰满成型。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盆景的四大造型技法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盆景的四大造型技法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盆景的四大造型技法盆景造型技法是树木造景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们可通过各种造型技法来完成理想的树木盆景造型。

在这里将主要介绍主干造型技法、枝片造型技法、根部造型技法、整体造型法。

一、主干造型技法主干造型可以通过传统的蟠扎( 棕丝和金属丝)、修剪和主干的人工快速造型处理及栽植时主干的倾斜等方法进行。

这里只介绍主干的快速造型法。

1、树干雕饰通过人工措施造成树干老态, 方法很多, 如雕刻树干、锤击树干、撬树皮、撒树皮、朽蚀法等都是有效的。

(1)雕刻树干在树木盆景制作中, 往往需要借助雕刻来表现一种虽死犹生的残缺美, 即所谓枯干式,又称舍利干。

这种残缺美并不是干身空洞, 木质腐朽脱落, 而是经雕刻后的树干造型, 其虽由人做, 却宛如天成, 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国及日本的盆景艺术家常用松柏类树种做成舍利干, 把大自然中树木枯荣并存的景观, 浓缩在伸手可触的盆景中, 显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雕刻树种的木质部应具有紧密、坚硬、耐腐朽、不易老化剥落、保存时间长等特点。

可雕刻的树种最好是真柏、刺柏、侧柏, 其次是黑松、日本五针松, 再就是杂木类的木、雀梅、枸骨、三角枫、柞木及观果类的石榴、观花类的梅桩等。

雕刻的树干要有一定的年龄。

既可在枯死的干上雕刻, 也可在活的干上进行雕刻。

雕刻时要把握好观赏面的选择, 枯与荣的对比, 水路( 树木的吸水线) 的取舍, 形体的刻画, 线脉的转折衔接, 粗细的对比, 截面的处理, 等等。

①雕刻要领雕刻前先准备好工具, 常用的雕刻工具有划线笔、电钻、不同型号的雕刻刀, 榔头、锯, 粗细木砂纸、防腐剂等。

先截去多余枝干, 然后确定最佳观赏面。

一般最佳观赏面的确立应具备下列特征: 主干宜左右弯曲, 而不是前后弯曲, 且变化最为明显, 裸露较多, 顶冠的重心略向前面倾斜, 而不是向后倒。

当最佳观赏面确立后, 应构思雕刻画面。

可用铅笔勾画构思草图。

处理好枯荣比例。

一般情况下, 活体大于枯体, 如因原材料限制或个性特色的需要, 也可以枯为主, 枯面要相对集中, 主要在冠下、冠内或冠外, 其他处略有点缀作呼应。

盆景造型原理

盆景造型原理

盆景造型原理
盆景造型原理概述:
盆景造型是指通过栽培植物或构建布景等手段,在盆子或容器中模拟自然景观的艺术形式。

其基本原理包括:比例协调、方位布局、曲直有致、主次分明以及空灵自然等。

一、比例协调:盆景中的各个元素,包括植物、石块、土壤等,应该在整体布局中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

植物的高度、宽度、枝干的粗细等都需要根据整体比例来进行调整,以确保整个盆景的和谐统一。

二、方位布局:盆景的构图应该具有明确的方向感,通常需要有主景、配景和背景等元素。

主景是指盆景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通常位于盆景的正中心或者前景区域;配景是主景的衬托,它可以是其他高矮不同的植物、石块等,或者是小型建筑物、小桥等;背景则是盆景的远景,可以是墙壁、篱笆等。

通过合理的方位布局,可以使盆景具有深远的空间感。

三、曲直有致:盆景的植物应该在枝干、叶片等方面呈现出曲直有致的美感。

枝干的弯曲、叶片的分布以及植物的整体姿态等因素都需要考虑。

曲直有致的形态可以增加盆景的艺术感和生动感。

四、主次分明:盆景中各个元素的重要性应该有所差异,要做到主次分明。

主要景物应该突出展示,而次要景物则可以通过缩小比例或者放置在次要位置来弱化。

通过主次分明的布局,可以增加盆景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五、空灵自然:盆景应该追求一种空灵自然的美感,不过于拥挤或过于杂乱。

植物的排列应该有规律可循,不过密不通风,同时也要避免太过简单和单调。

适当的空隙和自然的氛围可以使盆景更具魅力。

通过以上原理的应用,可以创造出富有艺术感和自然感的盆景作品,让人们欣赏到自然界的美妙,同时也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盆景造型的原理有哪几个

盆景造型的原理有哪几个

盆景造型的原理有哪几个盆景是一种美化环境、表达情感的艺术,也是一门细致入微的雕刻艺术。

盆景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造型美感,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盆景的造型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整体构思盆景的整体构思是指通过运用盆景所在的环境和气氛,结合盆景的材料、技艺和视觉效果等,形成具有艺术性和自然性的加工对象,使其整体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美感的感觉。

二、比例关系盆景的比例关系是指盆景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这是盆景构成的基础和保证。

盆景的比例关系不光是大小的关系,还包括形状、位置、高低等因素。

不同的盆景造型需要对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达到艺术效果。

三、结构组合盆景的结构组合是指将各种材料进行巧妙的搭配和排列,使得盆景在形态、形状和空间中不断地呈现出新的变化。

通过合理的组合,可以大大提高盆景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使盆景更加吸引人眼球。

四、细节处理盆景的细节处理能够表现出艺术家的审美和造诣。

盆景种标本的处理和盆景造型的处理是紧密相联的,它需要用脚步细腻、用心体感、用目光审美,仔细察看、观察每一处细节,通过艺术家的运用不同的技艺,将细节处理的更加有内涵,达到一种回味悠长的情感的表达。

五、寄情于境盆景的寄情于境是将人们的情感、生活和自然的风韵融于盆景之中。

每一片盆景具有自己的情感意义,盆景的艺术表现无非是在感性地进行情感表述,将艺术表达和感性思维融为一体,展现出盆景的绚烂多彩。

六、受众需求盆景的造型还要考虑到受众需求,即针对观众所感受到的环境、种类、文化、审美和生活需求等因素,制作出一些不同的盆景造型来适应和迎合这些需求。

盆景的造型应该发挥受众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让观众感受到它所具有的精神魂魄。

盆景造型的原理虽然有很多,但总的来说都是从整体构思、比例关系、结构组合、细节处理、寄情于境和受众需求等角度来考量,从而将盆景塑造得更加有意义和美观。

在实际的盆景造型中,应注意结构的合理、协调、稳定与自然、错落有致等不同因素,创造出一种具有精神和美感的盆景艺术。

盆景艺术造型总论

盆景艺术造型总论

盆景艺术造型总论[点击数: 79 ]师法造化,繁中求简创作盆景,首先必须熟悉大自然的风光面貌,即古人所谓“师法造化”。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

历来许多大诗人十天画家及其他大艺术家都遍游名山大川,从祖国的壮丽河山中选取创作的素材。

盆景作为一种艺术,提倡师法造化,并不等于照搬自然景物。

古语云:"千里之山,岂能尽奇;万里之水,不能尽秀。

"我们学会观察大自然,就是对大自然景物有选择,有扬弃,做到"以小见大"、"繁中求简"。

例如,作一盆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出水盆景,如果完全按照真景缩小的话,是不可能在小小的盆中表现出桂林群峰繁复景色的。

因此必须选取桂林山水中最典型的景物作为表现对象,抓住其主要特点,着力刻划,使欣赏者从一座山峰就能看出桂林山水的典型风姿,从几块石头就能看到重叠的远山,这就是繁中求简。

简,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也决不意味着越简单就越好,而是要根据主题和题材的需要来决定繁简。

抓住了特点,就能以少胜多,以简胜繁。

意在笔先,因材处理“意在笔先”原是中国画创作的理论。

唐代王维就有"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的论点,盆景创作也是如此。

在创作之始,首先要立意,也就是构思。

中国盆景的最大特点是讲究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立意必须围绕意境的创造。

它包括确定主题;选择素材、考虑造型式样和艺术表现手法等等。

立意始终贯穿整个创作的过程中。

盆景不同于作画之处,就在于它所用的主要材料本身就是具备一定自然形态的植物和山石。

因此,要善于掌握各种植物、山石材料的自然特点,量材使鼐,去芜存精。

例如在树木盆景中,对于松,就表现它的挺健,柚就表现它的古拙;梅花则疏影横斜;绿竹则枝叶扶疏等等。

"这只是从树种的特点来考虑的,还可以从树坯的固有形态以及其它方面来考虑。

在山水盆景中,可根据各种石料的质地、形状和皱纹之不同,作成各种形象的山水盆景。

第八章盆景制作基本理论 插花与盆景课件

第八章盆景制作基本理论 插花与盆景课件
2.透视原理:盆景构图重要的是空间的艺术处理,在布局时, 把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结合起来,用焦点透视表现主景的壮美,垂 直层次;以散点透视表现远中近各景的水平层次和平远之美,通过 盆景布局的“远中近三重法”来充分表达盆景的意境。
第八章盆景制作基本理论
第一节盆景构图的基本要领
一、构图的基本原理及要领
(三)构图的注意事项
2.斜干式:主干向一侧倾斜,可有错节弯曲变化,常在主干倾 斜的背向,伸出一主枝作为平衡枝,使整体达到统一。斜干式配盆 以浅盆为多(图8-2)。
3.曲干式:树干富有弯曲变化,树势屈曲向上,侧枝多分布在 主干弯曲的凸面(阳面),层次分明,形态较为奇特(图8一节盆景构图的基本要领
6.临水式:树干倾斜度比斜干式大,但不能横卧,主干常倾斜 延伸而高于盆面,起首向上。为突出树势,根部多露出,以解决树 势均衡问题。常用方、圆、多角形的中深盆(图8-6)。
第八章盆景制作基本理论
第一节盆景构图的基本要领
二、构图布局的基本形式
(一)树桩盆景的常见构图形式:
7.悬崖式:主干虬曲倒挂于盆面之下,树势向下具有蛟龙探 海之势。树枝向下,超过盆底者为大悬崖,不低于盆底者为半悬崖 或小悬崖,多配签筒盆。(图8-7)
7.倾斜式:盆景的主峰有一定程度上的倾斜,主峰中心线与 盆面形成一定的夹角,一般以550左右为好,多有两组山石组成,具 有强烈的动感,一定要注意动中求稳。常用长方形或椭圆形大理石 浅口盆钵(图8-17)。
第八章盆景制作基本理论
第八章盆景制作基本理论
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集中反映,它所用的材料是来 源于自然界的植物与山石,而且是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仿效自 然界的生态环境,去塑造自然界的美丽景色。盆景创作,运用对 立统一原理和美学法则指导盆景的立意、造型和设置,以及发展 盆景事业诸问题。

盆景的造型与艺术欣赏

盆景的造型与艺术欣赏

盆景的造型与艺术欣赏盆景是中国传统的园艺艺术形式之一,通过精心修剪和布置盆景植物,再加上合适的盆器和台座,展示自然景观的美感。

盆景既是一种观赏植物的形式,也是一种艺术作品的表现。

其造型和艺术欣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盆景的造型设计盆景的造型设计是盆景艺术的核心。

它不仅仅是修剪植物,更是一种创造性地塑造自然景观和表现人的审美情趣。

盆景的造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选择:盆景的植物可包括各种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形态、枝叶、花果等特点,以及对盆土和光照的适应能力。

2. 错落有致:通过精心的布局和摆放,使盆景在容器中形成独特的空间感。

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位置摆放应该合理,既要保持自然的姿态,又要体现美感。

3. 寓意表达:盆景的造型设计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和布置来表达一定的寓意。

比如,将两棵树木紧密相依并植于同一盆中,寓意为两情相悦;将一棵曲径通幽的小树摆放于石头间,寓意为幽静宁谧。

二、盆景的艺术欣赏盆景作为一种园艺艺术形式,其艺术欣赏价值是无可置疑的。

具体来说,盆景的艺术欣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与人工的结合:盆景通过对植物的人工修剪和布置,使其与自然环境和景观融合在一起,继承了自然之美的同时又增添了一分人工的巧思和创造力。

这种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2. 观察与想象的乐趣:观赏盆景需要仔细观察其植物的细节和整体形态,从中发现植物的独特韵味和美感。

同时,在欣赏盆景时,观者也会产生一种对自然和生命力的想象和联想,增添了观赏的乐趣。

3. 空间的艺术体验:盆景通过布置和摆放植物,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观赏盆景时,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空间层次和宏大氛围,产生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体验。

4. 文化内涵与人生哲理:盆景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观赏盆景可以帮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同时也能从盆景中感受到人生的意蕴与哲理。

盆景造型十二式

盆景造型十二式

盆景造型十二式
盆景造型十二式欣赏

1.悬崖式:树干向外悬挂下垂,有似苍崖古松。

树干悬挂不低于盆底称半悬崖,低于盆底的称全悬崖。

扬州又称“挂口”
2.多干式:树干丛生,高低参差,虬枝四出。

其中又有双干式、三干式或一本多干式之分

3.卧干式:树干横卧土面,而枝条、树冠崛起伸展,似雷击风倒之势

4.曲干式:树干蟠曲虬龙,多见于传统的形式
5.垂枝式:枝叶下垂纷披,犹如柳垂绿波
6.丛林式:多株丛植,宛如原野,山间簇生丛丛疏林
7.风动式:枝叶风飘一方,富有动感,如疾风劲草
8.连根式:粗根裸露相连,茎干高你参差,错落有致。

扬州俗称“过桥”,广东、广西称“连理树”

9.直干式:树木直立,有古木参天、巍然屹立气势,岭南又称“大树型”

10.斜干式:树干横卧,而枝条、树冠平展于盆外,犹如临水古木,故也称临水式

11.枯干式:主干斑驳,洞穿蚀空,极富苍古之气
12.提根式:通过栽培技艺和造型手法,变化虬曲蜿蜒的根系形态,呈苍古气势。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7个直干型盆景造型方式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7个直干型盆景造型方式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7个直干型盆景造型方式直干型又分单干高耸式、单干矮壮式、单干健壮式、双干高耸式、双干健壮式、高耸丛林式和健壮丛林式等。

单干高耸型形态特征:主干呈垂直或微偏向上,树干上下粗细相近,过度缓慢。

造型要点:大飘枝为重点枝托,左飘或右飘均可,枝托位置一般在主干由下往上的1/3以上处定托,飘枝下一般不出枝,或以点枝补空,使高飘枝有足够的空间悬空并斜飘而下。

另一侧第一枝托出枝宜低于高飘枝,呈上扬状。

其余枝托与高飘枝相谐。

单干矮壮式形态特征:主干粗壮直立,收尖快速,呈圆锥形。

造型要点:第一枝托一般在主干左侧或右侧由下往上的1/3出枝,第二枝托在另一侧的1/2处定位,并加以强调,第三枝托开始配置前后侧枝及相关枝托。

单干健壮式形态特征:介于高飘矮壮之间,为常见树态,主干隆基开始逐渐向上缩小收窄。

造型要点:第一枝托在主干由下往上1/3上下出枝,枝托粗壮倾向横展略垂。

尤其左飘枝舒展奔放,下垂悬空伸延,与主干形成上下拉力,下设一点枝,其它枝托环绕主干逐级向上,枝托长短相间错落。

双干高耸式形态特征:一头双干,直中微曲,大小悬殊,呈公孙树态,主干高耸入云,右侧主枝猛跌,俯向幼树,幼树傍依仰起,呈高低顾盼,老幼相携状。

造型要点:跌飘枝在主干由下往上2/3以上处高位起点,幼树高度控制在1/3一下,飘枝跌向幼树,幼树树冠作仰状相盼,枝条稀疏,如展开双臂,树梢外倾内扬。

总体要注重跌飘枝的“俯”与幼树树梢的“仰”。

双干健壮式形态特征:一头双干,一高一低,一粗一细,主从分明,主干高大,副干矮小,两干始分与隆基部,副干略前,主干偏后,树态挺拔。

造型要点:两树高度比大约为3:2,粗度比3:1,适当控制收尾,两树一体,整体上两干看作一干,注重强调两干外侧枝,留心两干内侧枝,突出主干右飘枝。

高耸丛林式形态特征:单干组合,三五成丛,主干高耸入云,丛树高低相随。

造型要点:大片树丛与小片树丛分设盆的两侧,先将主树置于盆的中间偏左侧,再将次树置于盆的右侧,其它大小丛树按构思要求穿插植于主次树的周边,而后根据构图辅以配树。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盆景的枝片造型技术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盆景的枝片造型技术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盆景的枝片造型技术1、枝片在主干上的着生方式枝片是枝条与叶片组成的片子,枝片在主干上的着生方式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左右分枝型,规则式造型的树木盆景,一般为左右分枝,枝片分布在主干的两侧,即为主干的左右。

亦有少数规则式造型,除了左右分枝外,在主干的背后再分一至数个枝片。

二是树分四枝型,自然式造型的树木盆景,属树分四枝类型.即枝片在主干上前后左右错落分布,亦称四方出枝。

2、枝片在主干上的着生部位曲干式造型,枝片多着生在弯子的背部凸出部分,少有分布在弯子的弯内,即使在某种情况下,需要在弯内布枝,也要略偏于侧面,或将枝片布局在弯子的上都或下部。

直干造型的树木盆景,枝片要自然地分布在主干的四方上下左右错落分布。

此种形式主要考虑要自然得体,不能有人工踪迹。

3、枝片的大小及在主干上的分布枝片的大小主要看所要表现的主题的需要。

枝片的直径与主干的直径的比例尺寸要协调,一般来说,主干上最大的枝片直径(指左右方向的直径或最长的直径)为主干直径的2~10倍,某些自幼培养的树木盆景的顶片直径可为主干的22倍,看上去画面仍很自然。

一般来说主干下部的枝片直径最大,由下往上各级枝片渐渐减少,但也有例外的情况。

这就看画面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下部的枝片大,向上逐渐减小,形成的树冠的竖直剖面为三角形。

如果将下一级枝片与上一级枝片的直径之差称为级差,那么级差大的形成的树冠为较宽的钝角三角形,表现的是较宽广的树冠。

级差小的则为较窄的锐角三角形,表现的是较尖狭的树冠,树木高耸、挺拔。

级差相等或相近的形成的树冠则为圆柱形,表现的多是一个宁静的画面。

4、枝片的形态枝片的形态多采用规则式造型的圆片形和自然形。

一是圆片形,枝片为圆形、椭圆形等。

先将主枝扎成2~3个弯子,然后再将主枝上的各级侧枝分别扎成l~2个弯子,分布在主枝、侧枝的两侧,除扬派盆景外,上述被扎弯各主侧枝不一定要十分严格地扎在一个平面上,而只要基本上在一个平面上却可。

盆景造型设计的十大基本原则

盆景造型设计的十大基本原则

盆景造型设计的十大基本原则盆景造型设计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故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创作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理想的造型,使盆景创作取得成功1.1。

意在笔先2.立意即构思,写文章在动笔之前,先确定写什么、怎么写?盆景创作的立意,即盆景的主题思想,就是想表现什么、如何去表现?盆景作品成功与否,与其立意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

盆景的立意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作者的情感受到外界的激发,或受到某种事物的启迪,而产生创作的动机。

另一种情况是“见树生情”,或叫“见物生意”。

比如当你挖到一棵好的树桩,或亲友赠送一株树木素材时,盆景创作的经验使你不会草率下剪,而是左观右望,上下打量,反复推敲,当眼前的树木和头脑中储存的图象即树木的造型结合在一起时,构思就完成了,立意也就产生了。

前者可谓“因意选材”,后者则是“因材立意”。

3.4.2. 扬长避短5.在盆景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发扬盆景材料的长处,而避其短处。

一般来讲,用来制作盆景的树木素材是枝繁叶茂的。

有经验的盆景创作者见到素材后,一般不会马上动手修剪,而是首先找出该素材的长处并进行构思,当一个适宜的盆景造型图案考虑成熟时,然后再动手进行锯裁、修剪、蟠扎。

充分利用盆景材料原有的优美自然造型,同时把有缺陷的或者多余的部分去掉;如果不能去掉的话,则把优美耐看的部位作为观赏面,把有缺陷或不够美观的部分放在背面。

对盆景材料进行这样的构思、造型,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6.7.3.统一协调8.一件盆景佳作,各部分必须统一协调,浑然一体,否则就不是一件好的作品。

树木盆景的主要观赏部位虽然不同,有观叶、观花、观果、观根等区别,但作为一棵树木来讲,根、干、枝、叶、花、果各部分必须协调,否则它就会失去美感。

树根的长短同树木造型是分不开的。

如树干细长欲作悬崖式盆景,主根应留长些,因为悬崖式树木盆景多用签筒盆,其枝叶大部分伸出盆外,如果根短就难以承受这样大的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景艺术之意境的特点
盆景为一 独特的艺 术门类,其意境的表现有 它自身的特点。
老当益壮
1. 寓真情于真景
喜怒哀乐为人之常情, 这些复杂的感情可以通过 山石、植物在盆中的造型 表现出来。
气 贯 云 霄
2. 盆景多为藏我之景
盆景是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 种艺术形式,是感情的形象化、物态 化。构思、造型是化情思为景物;欣 赏是化景物为情思。盆景中的“我” 往往不为人所注意,但是大多数 欣 赏者却可以从同一作品中体会到大致 相同的思想或情趣。只是各人的阅历、 知识水平、艺术修养等的不同,有程 度的深浅而已。
3. 盆景中意境的广度和深度
盆景是以自然景物抒发感情的,它要求“移天缩地、 盆立大千”,在盆内表现一个大的场面。大到重山数百里, 尽在小盆中;小到一树一仙境,一石一天国。后者以小反 大,以小胜大。从造型的繁简、虚实看,千差万别,但意 境、表现的场面,即 “景”要求“大”; 表现的思想、即 “情”要细腻、深 邃,这才是盆景 上乘之作品。
黄道吾山水图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
人兼画家王维的《蓝田
烟雨图》说:“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诗

曰:‘蓝溪白石出,玉

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
空翠湿人衣’。此摩诘
Hale Waihona Puke 之诗也。或曰:‘非也,日
好事者以补摩诘之

遗’。”


院 藏
以上是东坡的话,所引的 那首诗,不论它是不是好事者 所补,但是可以乱真的。这确 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前 两 句可以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
但盆景又不同于诗、画以及园林,它受到客观 条件的诸多限制。诗是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 情感,描写事物,它不受空间的限制。画可以利用 画幅的边角勾勒出半个山峰,以表示山岭绵延,而 盆景却没有边角可以依助,只能做成完整的山峰, 故又受到空间的限制。园林虽然也受到实际空间的 限制,但可利用的空间比盆景大得多。
4. 深沉含蓄,余味无穷
含蓄是意境的内涵。盆景作品要有“言外之意”, “弦外之响”,方余味无穷。含蓄的意境不仅要有独具匠 心的造型,而且要辅之以精湛的题名。题名不仅有画龙点 睛之妙,还能增加作品的“诗情”、 “韵味”和“意趣”,所 以,有人认为盆景是 园林、绘画、文学等 艺术的结晶。
如果还有一位补诗人的话,
可能体会不同而写出别的诗句
来。画和诗毕竟是两回事。诗
中可以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
的。但诗不全是画。而那不能
直接画出来的后两句恰好正是 “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

.
诗 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然而那幅画若不能暗示或

.
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

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不

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

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

达 . 芬奇用了四年工夫画出蒙娜 丽莎的美目巧笑,一代美学宗师宗白 华先生看了之后,发出如下感叹: “我曾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 口里念着我们古人的诗句,觉得诗启 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 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 有千秋。达 . 芬奇在这画像里突破了 画和诗的界限,使画成了诗。谜样的 微笑,勾引起后来无数诗人心魂震荡, 感觉这双妙目巧笑,深如远海,味之 不尽,天才真是无所不可。但是画和 诗的分界仍是不可泯灭的,也是不应 该泯灭的,各有各的表现力和表现领 域。探索这 微妙的分界,正是近代美 学开创时为自己提出了的任务”。
蒙娜丽莎
达 . 芬奇
综上所述,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 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 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 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 合(诗不压倒画,画也不压倒诗,而是相互 交流交浸),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 是所谓“艺术意境”。
诗画与盆景
盆景和诗、画、园林艺术一样,都是源 于自然、源于生活,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各 不相同。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借鉴。诗、 画常取材于园林、盆景,而园林、盆景的创 作又强调富有诗情画意。因此,盆景的立意、 布局造型无不受到诗、 画的影响和启迪,许 多优秀的盆景作品就 是吸取了绘画的表现 技法创作而成的。
盆景艺术流派众多,风格纷繁,造型布局也存 在着一些差异。但它们虽然形式和风格不同,却都 遵循一些共同的规律和基本原则。只要掌握了这些 规律和原则,再结合自己的艺术才能加以正确发挥, 在进行盆景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一 ). 意在笔先
立意即构思。写文章时,先要确定写什么、怎么写? 盆景创作的立意,就是想表现什么、如何去表现?一个作品 成功与否,与其立意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正如清代诗画 家方薰
在《山静居画论》中所说 的:“作画必先立意以定 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 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 意左则左,意庸则庸,意 俗则俗”。
盆景之意境
杨安仑在《美学初论》中写到:“作为中国 特殊的美学范畴,意境是表现在诗歌、绘画、音 乐、舞蹈和某些园林艺术、雕塑、盆景中的一种 艺术境界。” “意境是通过艺术构思所创造的并 表现于艺术品中的形象化和典型化的社会环境或 自然环境和深情或深意的完美统一。”概括地说, 立意是盆景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意境是指盆景 艺术作品的情景交融,并与欣赏者的情感、知识 相互沟通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
关 山 密 雪 图
艳的画,但后两句却是不能在 画面上直接画出来的。如果刻 舟求剑似地画出一个人穿了一 件湿衣服,即使不难看,也不 能把这种意味和感觉像这两句 诗那样完全传达出来。好画家 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 却不能直接画出来。这位补诗 人也正是从王维这幅画里体会 到这种意味和感觉,所以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两句诗来补足它。这幅画上 可能并不曾画有人物,那会更 好的暗示这感觉和意味。
第二幅画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万里,一览 无余,只有这一行白鹭在青天上翱翔,给人一种高而远的感觉, 看了之后心旷神怡。
这两幅画,前一幅是近景,后一幅是远景,形成鲜明的对 照。
打开西边的窗户,看到的 是高高的岷山,终年积雪不化。 杜甫在成都的家面对着大江, 由此乘船可以东行万里到达东 吴,即苏州一带。这两句诗前 一句是静态的,后一句是动态 的,前一句是时间的,后一句 是空间的。时间是千秋,空间 是万里。由此可见,这四句诗 非但是画,而且是动态的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