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高中数学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高中数学: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引言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情况。

无论是平面上的两点还是空间中的两点,我们都希望能够准确计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学家们发展出了一些距离公式,其中最经典的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平面上两点距离公式我们首先来考虑平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设平面上有两点A和B,其坐标分别为(x₁, y₁)和(x₂, y₂)。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如下:d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其中,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的原理是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公式。

我们将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表示为(x₂ - x₁),将垂直距离表示为(y₂ - y₁),然后利用平方和开方的方式,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空间中两点距离公式在空间中,我们需要考虑三维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

设空间中有两点A和B,其坐标分别为(x₁, y₁, z₁)和(x₂, y₂, z₂)。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如下:d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 + (z₂ - z₁)²)这个公式的原理和平面上两点距离公式相同,只是多了一个维度。

应用举例:高中几何问题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在解决高中数学几何问题中经常被应用。

例题1已知平面上有三个点A(-2, 1)、B(3, -4)和C(5, 2),求三角形ABC的周长。

根据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三边的长度:AB = √((-2 - 3)² + (1 - (-4))²) = √(25 + 25) = √50 BC = √((3 - 5)² + (-4 - 2)²) =√((-2)² + (-6)²) = √40 CA = √((-2 - 5)² + (1 - 2)²) = √(49 + 1) = √50所以,三角形ABC的周长为√50 + √40 + √50。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O
M1 M M2 H N2 y N
N1
在xOy平面上, MN ( x2 x1 )2 ( y2 y1 )2 . 过点P1作P2N的垂线,垂足为H,
则 MP 1 z1 , NP 2 z2 , 所以 HP2 z2 z1 .
P1 O M1 N1 x M M2 H N2 y N z
解:设所求的点为M(0, 0, z),依题意有
MA MB
2
2
2 2 2 2 2 2 即 (0 4) (0 1) ( z 7) (3 0) (5 0) (2 z)
14 解之得 z 9 14 (0, 0, ). 所以所求点的坐标是 9
在z轴上求一点M,使点M 到A(1,0,2)与点B(1,-3,1)
2.在Rt△ABC中,∠BAC=90°,三点的坐标为A(2,1,1), 2 B(1,1,2),C(x,0,1),则x=_____. 3.若点P(x,y,z)到A(1,0,1),B(2,1,0)两点的距离 2x+2y-2z-3=0 相等,则x、y、z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 4.已知点P在z轴上满足|OP|=1(O是坐标原点),则点P到
P2
在Rt PHP 1 2中,
2 2 PH MN ( x x ) ( y y ) 1 2 1 HP ( x x ) ( y y ) ( z z ) 1 2 2 1 2 1 2 1 , 2 2
因此,空间中任意两点P1(x1,y1,z1)、P2(x2,y2,z2)
2或 6 。 点A(1,1,1)的距离是_________
5.正方体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
4 。 2,-1),B(3,-2,3),则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无论是在平面上还是在空间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学家们提出了几种距离公式,其中最常用的是欧几里得距离公式和曼哈顿距离公式。

1. 欧几里得距离公式欧几里得距离是计算两点之间最短直线距离的方法,也称为直线距离或欧几里得度量。

它可以用于平面上的任意两点计算。

假设有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可以表示为:d = √((x2 - x1)² + (y2 - y1)²)其中,`√`表示开平方根,`(x2 - x1)²`表示横坐标之差的平方,`(y2 - y1)²`表示纵坐标之差的平方。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出平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例如,假设有点A(2, 3)和点B(5, 7),我们可以使用欧几里得距离公式计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d = √((5 - 2)² + (7 - 3)²)= √(3² + 4²)= √(9 + 16)= √25= 5因此,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

2. 曼哈顿距离公式曼哈顿距离是计算两点之间沿着网格(或坐标轴)移动的最短距离的方法,也称为城市街区距离。

它可以被看作是沿着曼哈顿街道行走的距离。

假设有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曼哈顿距离可以表示为:d = |x2 - x1| + |y2 - y1|其中,`|x2 - x1|`表示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y2 - y1|`表示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计算平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曼哈顿距离。

例如,假设有点A(2, 3)和点B(5, 7),我们可以使用曼哈顿距离公式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d = |5 - 2| + |7 - 3|= |3| + |4|= 3 + 4= 7因此,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为7个单位。

综上所述,欧几里得距离和曼哈顿距离是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常用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点面距离公式(一)

空间直角坐标系点面距离公式(一)

空间直角坐标系点面距离公式(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点面距离公式一、点到点的距离公式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即两点间直线的欧氏距离公式。

公式如下:d = √[(x2 - x1)² + (y2 - y1)² + (z2 - z1)²]其中,(x1, y1, z1)、(x2, y2, z2) 分别为两个点的坐标。

示例:假设有两个点 A(1, 2, 3) 和 B(4, 5, 6),要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计算可得:d = √[(4 - 1)² + (5 - 2)² + (6 - 3)²]= √[3² + 3² + 3²]= √[9 + 9 + 9]= √27≈所以点 A 到点 B 的距离约为。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利用点到点的距离公式来计算。

设点 P(x, y, z)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直线 L 上一点为 A(x1, y1, z1),则有:d = |(Ax - Px) * i + (Ay - Py) * j + (Az - Pz) * k|/ √(i² + j² + k²)其中,(x, y, z) 为点 P 的坐标,(x1, y1, z1) 为直线上一点的坐标,(i, j, k) 为直线的方向向量。

示例:考虑一条直线 L 过点 A(1, 2, 3),且方向向量为 (2, 2, 1)。

现有一点 P(-1, 0, 1),要计算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根据公式计算可得:d = |(2(-1 - 1) + 2(0 - 2) + 1(1 - 3))| / √(2² + 2²+ 1²)= |-4 - 8 - 2| / √(4 + 4 + 1)= |-14| / √9= 14 / 3≈所以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约为。

三、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类比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利用点到点的距离公式来计算。

点与空间直线距离公式

点与空间直线距离公式

点与空间直线距离公式摘要:1.引言2.点与空间直线距离公式3.空间直线距离公式推导4.常见问题与应用5.总结正文:在数学中,点与空间直线距离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空间中两点之间直线距离的方法。

该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点与直线之间的距离。

在三维空间中,这个公式可以扩展到计算点与平面的距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空间直线距离公式。

假设我们有两个点A(x1, y1, z1) 和B(x2, y2, z2),那么空间直线距离公式可以表示为:d = sqrt[(x2 - x1)^2 + (y2 - y1)^2 + (z2 - z1)^2]其中,d 表示点A 到点B 的直线距离,sqrt 表示平方根运算。

接下来,我们推导一下空间直线距离公式的来源。

假设我们有一个点P(x, y, z) 在空间中,我们需要计算该点到直线AB 的距离。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与直线AB 垂直的向量N,可以表示为:= (y2 - y1, z2 - z1, x1 - x2)然后,我们计算向量PN,可以表示为:PN = (y - y1, z - z1, x - x1)接下来,我们使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PN 与N 之间的夹角θ,可以表示为:cos(θ) = (PN · N) / (|PN| * |N|)其中,PN · N 表示向量PN 与N 之间的点积,|PN|和|N|分别表示向量PN 和N 的长度。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d,可以表示为:d = |PN| * sin(θ)将向量PN 和N 表示为坐标形式,我们可以得到空间直线距离公式:d = sqrt[(x2 - x1)^2 + (y2 - y1)^2 + (z2 - z1)^2]在实际应用中,空间直线距离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与距离有关的问题,例如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计算光线传播的距离等。

此外,该公式还可以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和机器视觉等领域。

课件1:2.4.2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课件1:2.4.2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正方形ABCD,ABEF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与平
面ABEF互相垂直,点M在AC上移动,点N在BF上移动,
若CM=BN=a(0<a< ),求a为何值时,MN的长最小.
分析:该题的求解方法尽管很多,但利用坐标法求解,应该
说是既简单又易行的方法,方法的对照比较,也更体现出了
坐标法解题的优越性.



.

点评:求几何体中线段的长度的步骤:(1)利用几何体中的
线面关系、对称关系等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表示出几何
体中各点的坐标;(3)利用距离公式求线段的长度.
跟 踪 训 练
1.已知点A(1,-2,11),B(4,2,3),C(6,-1,4),
则△ABC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
练习1:点M(4,-3,5)到坐标原点O(0,0,0)的距离为
+ (−) + =
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如果|OP|是定长r,那么x2+y2+z2=r2表示什么图形?
答案:表示球心为O,球半径为r的球.
基 础 梳 理
2.在空间中,P1(x1,y1,z1)与P2(x2,y2,z2)的距
课堂小结
归 纳 总 结
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广,
常应用在四个方面:一是根据坐标求距离,二是根据距离
求点的坐标,三是利用边长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四是求空
间中点的轨迹方程.目的都是考查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
解答时可类比平面上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在求轨迹方程
时,注意理解方程表示的图形.
∵|BC|2+|AC|2=|AB|2,
∴△ABC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C

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PPT教学课件

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PPT教学课件
有些鱼类的唇有味蕾分布。 有些鱼类口边有富有味蕾的须。
10
(一)齿teeth
作用:捕食,不能 咀嚼。
硬骨鱼类的齿:可 分为颌齿、腭齿、 犁齿、咽齿等。 统称为口腔齿。
犁齿和腭齿的有无,
左右下咽齿是否
分离或愈合等常
作为分类标志之
11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 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 为咽骨或下咽骨,咽骨上 长的齿,就是咽齿。
胰脏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胰淀粉酶, 能消化分解蛋白质、脂肪和醣类,为十分重 要的消化酶类。胰脏产生的消化酶通过胰31管
胃腺(gastric gland)
圆口类及肺鱼类无特殊分化的胃腺,其余鱼类 胃腺一般均存在。少数无胃鱼类如鲤科、隆 头鱼科等无胃腺。
胃腺分泌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凶 猛的肉食性鱼类的胃蛋白酶的活性特别高。
Y 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 部及盲囊部分界明显,如拟沙丁鱼、鳀及鳗 鲡等鱼类的胃。
卜型:盲囊部特别延长而发达,幽门部22较
四、肠(intestine)
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可明显分出小肠和大 肠,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及回肠。大肠 可分为结肠和直肠。
硬骨鱼类及全头类的肠的末端以肛门开口体 外,板鳃亚纲肠管末端则以肛门开口于泄 殖腔。
X
§4.3.1 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
1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 P(x,y,z)到原点的距离:
z
| OP | x2 y2 z2
O x
P(x,y,z)
y
P`(x,y,0)
2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 P1(x1,y1,z1)和P2(x2,y2,z2)间的距离:
| P1P2 | (x1 x2 )2 ( y1 y2 )2 (z1 z2 )2

高中数学课件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高中数学课件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类型 一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尝试解答下列题目,归纳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空间
距离的步骤.
1.点B是点A(1,2,3)在坐标平面yOz内的射影,则|OB|等于
(
A. 14 B. 13 C.2 3 D. 11
)
2.设点P在x轴上,它到点P1(0, 2 ,3)的距离为到点 P2(0,1,-1)的距离的两倍,求点P的坐标.
于 .
【解析】 AM | (3 0)2 (1 1) 2 (2 2) 2 13, |
所以对角线|AC1| 2 13, 设棱长为x,则3x2= (2 13)2 , 所以 x 2 39 .
3
答案:2 39
3
6.如图,在宽、长、高分别为2,4,3的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利用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对角线AD1,AB1和AC1的长.
答案: 29
2 (2)因为| AB | [ 2 (2)] (2 1) 2 (0 m) 2 1.
所以1+m2=1,所以m=0.
答案:0
(3)过点M作x轴的垂线,垂足的坐标是(2,0,0),
所以 d (2 2)2 (3 0) 2 (5 0) 2 34.
【拓展延伸】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遵循的两个原则
(1)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或坐标平面内.
(2)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对称性.
【变式训练】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矩形,AB=1,AD=2,SA=1, 且SA⊥底面ABCD,问边BC上是否存在异于B,C的点P,使得∠SPD 是直角?
【解析】以A为原点,射线AB,AD,AS分别为x,y,z轴的正半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S(0,0,1),D(0,2,0). 设P(1,x,0)(0<x<2), 所以SP2=(1-0)2+(x-0)2+(0-1)2 =x2+2, PD2=(1-0)2+(x-2)2+(0-0)2 =(x-2)2+1, SD2=(0-0)2+(0-2)2+(1-0)2=5.

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线段中点的坐标一、二维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二维空间中有两点A(x1,y1)和B(x2,y2)。

我们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AB之间的距离。

勾股定理表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

根据勾股定理,AB的距离公式为:AB=√((x2-x1)²+(y2-y1)²)这个公式可以通过计算两点的横纵坐标之差,并且将结果平方和开根号来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

示例:假设有两点A(1,2)和B(4,6),计算AB之间的距离。

AB=√((4-1)²+(6-2)²)=√(3²+4²)=√(9+16)=√25=5所以,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

二、三维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三维空间中有两点A(x1,y1,z1)和B(x2,y2,z2)。

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之差来计算。

根据勾股定理,AB的距离公式为:AB=√((x2-x1)²+(y2-y1)²+(z2-z1)²)这个公式可以通过计算两点在横纵纵坐标轴上的差,并且将结果平方和开根号来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

示例:假设有两点A(1,2,3)和B(4,6,8),计算AB之间的距离。

AB=√((4-1)²+(6-2)²+(8-3)²)=√(3²+4²+5²)=√(9+16+25)=√50所以,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为√50个单位。

线段的中点是指线段上距离两个端点等距离的点。

在二维空间中,通过计算线段的横纵坐标之和的一半来获得中点的横纵坐标。

假设有两个端点A(x1, y1)和B(x2, y2),线段的中点坐标为M(xm, ym)。

中点的横坐标为两个端点横坐标之和的一半,纵坐标为两个端点纵坐标之和的一半,即:xm = (x1 + x2) / 2ym = (y1 + y2) / 2示例:假设有两个端点A(1,2)和B(4,6),计算线段AB的中点坐标。

两点坐标距离公式

两点坐标距离公式

两点坐标距离公式两点坐标距离公式是指用来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公式。

在二维平面中,两点坐标距离公式为勾股定理:距离= √((x2-x1)^2 + (y2-y1)^2)其中(x1, y1) 和(x2, y2) 是两点的坐标。

在三维空间中,两点坐标距离公式为:距离= √((x2-x1)^2 + (y2-y1)^2 + (z2-z1)^2)其中(x1, y1, z1)和(x2, y2, z2) 是两点的坐标。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适用于欧几里得空间或欧几里得平面,在其他空间中可能不适用。

这个公式又叫欧几里得距离公式,这个距离公式是来自欧几里得空间的距离公式,是最常见的距离公式之一。

它的优点是简单易用,适用范围广,可以在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中使用,在很多场景下能得到满足要求的结果。

然而,在一些场景下,这个公式可能不能得到满足要求的结果,比如在空间中较大的距离可能被忽略,在地理空间数据中,通常使用曼哈顿距离或海星距离来更准确地计算在守恒律弱解中,还有另外一种常用的定义是欧拉第二定律,即∫Fdx = ∫d(E),它表示物体运动时动能E发生变化,其变化等于受力F积分。

这个公式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F = ma 和能量守恒定律E = K+U 来证明,欧拉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等价。

例如, 可以将F = ma 积分得到∫Fdx = ∫madx = m ∫adx = m(v^2-u^2)/2 = K, 其中K为动能,U为势能。

由能量守恒公式E = K+U 可知,∫Fdx = ∫dE.续,这两种距离公式在地理空间数据中使用较广泛,因为它们能更准确地反映地理空间中两点之间的相对距离。

比如,城市间的道路交通距离往往更接近曼哈顿距离,而在棋盘游戏中,棋子之间的距离更接近海星距离。

同时,还有其他类型的距离公式,如马氏距离、夹角余弦距离等,它们在不同的场景下有着不同的应用。

需要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距离公式。

总的来说,欧几里得距离是一种常用的距离公式,其简单易用,适用范围广。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张喜林制 2.4.2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教材知识检索考点知识清单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空间两点),,(),,(222111z y x B z y x A h 的距离公式=||AB ;特别地,点A (x ,y ,z )到原点的距离公式为要点核心解读(1)设空间两点),,,(),,(222111z y x B z y x A 、则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221221221)()()(||z z y y x x AB -+-+-⋅=推导空间两点距离公式的思路是过两点分别作三个坐标平面的平行平面(如图2 -4 -2 -1),则这六个平面围成一个长方体.我们知道,长方体的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于是,只要写出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棱长用坐标计算的表达式,就能导出两点的距离公式.(2)学习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要注意的方法:①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要学会利用长方体模型,构造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比较平面与空间的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异同.②不仅要学会运用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求给出的点的距离,更要学会在简单的几何体中求两点间的距离,也要学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空间两点间的距离,③在解题中,注意灵活运用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敏感图形的特殊性,点的位置的特殊性,典例分类剖析考点1 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命题规律给定几何体,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例1] 如图2-4-2-2所示,在长方体-OABC 1111C B A O 中,E AA AB OA ,2||,3||,2||1===是BC 的中点,作OD ⊥AC 于D ,求点1O 到点D 的距离.[答案] 由题意得点⋅)0,3,0()2,0,0()0,0,2(1C O A 、、设点D (x ,y ,O ),在Rt △AOC 中,,3||,2||==OC OA ⋅==∴=13136136||,13||OD AC 在Rt△ODA 中,⋅=⋅⋅==∴⋅=131821336|||,|||||2x x OA x OD 在Rt△ODC 中,|,|.|2C O y OD ⋅=∴===∴131231336||y y 点⋅)0,1312,1318(D ⋅==++=∴1328621311444)1312()1318(||2221D O [点拨] 此题也可以在D O Rt 01∆中求解,即=21||D O ,138841336||||212=+=+OO OD ⋅==∴1328621388||1D O 母题迁移 1.如图2 -4 -2 -3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已知正方体l D C B A ABCD 111-的棱长为1,点P 是正方体体对角线B D 1的中点,点Q 在棱1CC 上.(1)当||||21QC Q C =时,求∣PQ ∣;(2)当点Q 在棱1CC 上移动时,求∣PQ ∣的最小值.考点2 两点问距离公式的应用命题规律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点的坐标或动点的轨迹.[例2] 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l ,而且平面ABCD 与平面ABEF 互相垂直,点M 在AC 上移动,点N 在BF 上移动,若⋅<<==)20(a a BN CM(1)求MN 的长;(2)求a 为何值时,MN 的长最小.[答案] ,ABEF ABCD 面面⊥ ,AB ABEF ABCD =与平面面⊥⊥AB BE AB ,,CBBE BC AB ABC BE 、、面,⊥∴两两互相垂直.∴ 以B 为原点,以B 、BE 、BC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和x 轴,建立如图2 -4-2-4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221,0,22(a a M -点⋅)0,22,22(a a N 222)0221()220()2222(||--+-+-=∴a a a a MN ⋅+-=+-=21)22(1222a a a ∴ 当22=a 时,∣MN ∣最短为,22此时,M 、N 恰为 AC 、BF 的中点. [点拨] 该题的求解方法尽管很多,但利用坐标法求解应该说是最简捷的方法.方法的对照比较,体现出了坐标法解题的优越性.母题迁移 2.在三棱柱///O B A ABO -中,,90 =∠AOB 侧棱⊥/OO 面.2OA ,/===OO OB OAB (1)若C 为线段A O /的中点,在线段/BB 上求一点E ,使∣EC ∣最小;(2)若E 为线段/BB 的中点,在A O /上找一点C ,使|EC|最小,优化分层测讯学业水平测试1.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若已知点,0,4()0,0,0(A D 、),3,0,4()0,2,4()01A B 、、则对角线1AC 的长为( ).9.A 29.B 5.C 62.D2.已知两点),1,3,1()2,0,1(-B A 、点M 在z 轴上且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则M 点的坐标为( ).)0,0,3.(-A )0,3,0.(-B )3,0,0.(-C )3,0,0.(D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顶点A (3,-1,2),其中心M 的坐标为(0,1,2),则该正方体的棱长等于4.写出与原点距离等于2的点的坐标所满足的条件5.设点.11||),,2,6()1,7,4(=-AB z B A 、求z .6.在x 轴上求与点A (4,-1,7)和点B (-3,5,-2)等距离的点,高考能力测试(测试时间:45分钟测试满分:100分)一、选择题(5分×8 =40分)1.点M(2,-3,5)到x 轴的距离(....).=d2225)3(2.+-+A 25)3(.+-B 22)3(2.-+C 2252.+D2.已知点),1,0,2()2,1,1()1,1,2(C B 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B 、C 三点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B.A 、B 、C 三点可以构成锐角三角形C.A 、B 、C 三点可以构成钝角三角形D.A 、B 、C 三点不能构成任何三角形3.若点P(x ,y , z)满足,2)1()1()1(222=++-+-z y x 则点P 在( ).A .以点(1,1,-1)为球心,半径为2的球上B .以点(1,1,-1)为中心,棱长为2的正方体上C .以点(1,1,-1)为球心,半径为2的球上D .无法确定4.已知正方体的每条棱都平行于坐标轴,两个顶点为A (-6,-6,-6)B(8,8,8),且两点不在正方体的同一个面上,则正方体的对角线长为( ). 314.A 143.B 425.C 542.D5.若空间一点P 到xOy 平面、yoz 平面、xoz 平面的距离之比是3:4:5,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为( ).A.l 个B.2个C.4个D.8个6.已知点),2,2,1().12,5,(x x B x x x A -+--当∣AB ∣取最小值时,x 的值为( ).19.A 78.-B 78.C 1419.D 7.已知点)1,2,(x P 到点)1,1,2()2,1,1(R Q 、的距离相等,则x 的值为( ).21.A 1.B 23.C 2.D 8.到点A (-1,-1,-1)、B(l ,1,1)的距离相等的点C (x ,y ,z )的坐标满足( ). 1.-=++z y x A 0.=++z y x B 1.=++z y x C 4.=++z y x D二、填空题(5分x4 =20分)9.在三角形ABC 中,若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2()3,2,1(B A 、-),3,25,21()3,2C 、-则AB 边上的中线CD 的长是10.已知空间两点),3,2,2()1,1,3(---B A 、在Oz 轴上有一点C ,它与A 、B 的距离相等,则C 点的坐标是11.已知□ABCD 的两个顶点)2,3,1()5,3,2(---B A 、及它的对角线的交点E(4,-1,7),则顶点C 的坐标为 ,D 的坐标为 。

两点间坐标距离公式

两点间坐标距离公式

两点间坐标距离公式在几何学中,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无论是平面几何还是三维空间,我们都可以应用相应的公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平面几何中的两点距离公式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假设我们有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D = √[(x2 - x1)² + (y2 - y1)²]这个公式是通过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来计算距离。

我们利用点A和B的横纵坐标之差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然后,我们应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斜边的长度,即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示例考虑以下两个点A(2, 3)和B(5, 7)在平面上的位置。

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D = √[(5 - 2)² + (7 - 3)²]简化计算:D = √[3² + 4²]D = √[9 + 16]D = √25D = 5因此,点A和B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

三维空间中的两点距离公式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使用欧几里德距离公式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假设我们有两个点A(x1, y1, z1)和B(x2, y2, z2),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D = √[(x2 - x1)² + (y2 - y1)² + (z2 - z1)²]这个公式类似于平面几何中的距离公式,只是我们在三维空间中引入了额外的坐标。

示例考虑以下两个点A(1, 2, 3)和B(4, 5, 6)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D = √[(4 - 1)² + (5 - 2)² + (6 - 3)²]简化计算:D = √[3² + 3² + 3²]D = √[9 + 9 + 9]D = √27因此,点A和B之间的距离约为5.2个单位。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空间中的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它是计算几何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可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物理学、工程学和地理学等。

在一个平面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勾股定理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勾股定理是一个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定理,表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可以表示为:c²=a²+b²,其中c是斜边的长度,a和b是直角边的长度。

假设我们有两个点A(x1,y1)和B(x2,y2),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两个点之间在x轴和y轴上的差值,即Δx=x2-x1和Δy=y2-y1、然后,我们可以计算斜边的长度c=√(Δx²+Δy²)。

下面是通过勾股定理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具体步骤:1.确定两点的坐标:假设我们有点A(x1,y1)和点B(x2,y2)。

2.计算两点在x轴和y轴上的差值:Δx=x2-x1,Δy=y2-y13.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c:c=√(Δx²+Δy²)。

4.若需要,可以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转换。

例如,若需要将距离从像素转换为英寸,则需要知道每英寸的像素数。

以下是一个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示例,假设点A为(2,3)和点B为(5,7):1.Δx=5-2=3Δy=7-3=42.c=√(3²+4²)=√(9+16)=√25=5因此,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可以是任何单位,根据给定的坐标系和应用的领域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求解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涉及到三维或更多维的空间,则需要使用其他方法,如欧氏距离或曼哈顿距离。

-欧氏距离是指平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

在三维空间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欧氏距离:d=√((x2-x1)²+(y2-y1)²+(z2-z1)²)。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z
(1)当点P为对角线AB的 B 中点,点Q在棱CD上运动时, 探究|PQ|的最小值,
D P Q C A y
并指出此时Q点的位置.
x
O M
(2)当点Q为棱CD上的中点,点 P在对角线AB上运动时,探究|PQ| 的最小值,并指出此时P点的位置.
z B D Q O P A
C
y
x
(3)当点P在对角线AB上运动,点 Q在棱CD上运动时,探究|PQ|的最 小值,并指出此时P、Q两点的位置.
P(x,y),0(0,0)
换言之, |OP|是定长r
2 2
0P
x y r r
2
以坐标原点0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
思考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方程 x2+y2+z2=r2(r>0为常数)表示什么 图形是什么?
z
以坐标原点0为球心, r为半径的球面
x):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解:设P(0,0,Z)
PA 1 ( Z 2)
2 2 2
2 2 2
PB 1 3 ( Z 1) PA PB 即PA PB
2 2 2 2 2
解得Z=-3 P(0,0,-3)
2
1 ( Z 2) 1 3 ( Z 1)
例4 如图,以正方体的三条棱所在 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0xyz。点P在正方体的对角线AB上, 点Q在正方体的棱CD上
x +y
2
2
思考4:基于上述分析,你能得到点 P(x,y,z)与坐标原点O的距离公 式吗? 2 2 2 2 2 2 OP OM PM x y z
z
O
x
P y M
| OP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M1
Q
y
O
因为 x | M1M2 | 2 = | M1Q | 2 + | M2Q | 2 = | M1P | 2 + | PQ | 2 + | M2Q | 2 所以 d | M1M2 |
( x2 x1 ) ( y2 y1 ) ( z 2 z1 )
2 2
2
例1 求证以M 1(4,3,1)、M 2(7,1,2)、M 3(5,2,
1、设 O(0,0,0),P(x0,y0,z0)
z P C y B

OP OA OB OC x y z
2 0 2 0 2 0 2 2 2
A
x
o
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作一个以M 1和M 2为对 角线顶点的长方体,使 其三个相邻的面分别平 行于三个坐标面.
设M 1(x 1,y 1,z 1)、M 2(x 2,y 2,z 2)为空间两点. z
z1
P
M1 Q
y
O x
设M 1(x 1,y 1,z 1)、M 2(x 2,y 2,z 2)为空间两点.
作一个以 M 1 和 M 2 为 对角线顶点的长方体,使 其三个相邻的面分别平行 于 三 个 坐 标 面 .
z
M2
与x 轴平行的边的边长为|x 2x 1|,
与y 轴平行的边的边长为|y 2y 1|, 与z 轴平行的边的边长为|z 2z 1|.
坐标面: 三条坐标轴中的任意两 条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这样 定出的三个平面统称为坐标 面.x轴及y轴所确定的坐标
z
面叫做 xOy面,另两个坐标
面是 yOz 面和zOx面.
O
y
x
坐标面:
三条坐标轴中的任意两
z
条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这样
定出的三个平面统称为坐标 面.x轴及y轴所确定的坐标
面叫做 xOy面,另两个坐标
3)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解 因为
| M 1M 2| 2(74) 2(13) 2(21) 214,
| M 2M 3| 2(57) 2(21) 2(32) 26, | M 1M 3| 2(54) 2(23) 2(31) 26, 所以| M 2M 3| | M 1M 3|,即DM 1M 2M 3为等腰三角 形.
一、空间点的直角坐标
过 空 间 一 个 定 点 z轴(竖轴)
z
O,作三条互相垂直
的 数 轴 , 它 们 都 以 (坐标)原点 O为原点且一般具有 相同的长度单位.它 们的正向通常符合右
1 1
y轴(纵轴)
1 O 拇指方向
y
x轴(横轴)
手规则.这样的三条
坐标轴就组成了一个 空间直角坐标系.
x
四指转向 右手规则
面是 yOz 面和zOx面.
O
y
x
卦 限:
z
第一卦限
三个坐标面把 空间分成八个部分, 每一部分叫做卦限.
O
y
x
z
第二卦限
卦 限:
O
y
x
z
卦 限: 第三卦限
O
y
x
z
卦 限:
第四卦限
O
y
x
z
卦 限:
O
y
x
第五卦限
卦 限:
z
O
y
第六卦限
x
卦 限:
z
第七卦限
O

y
x
z
卦 限:
O
第八卦限
y
x
点的坐标:
M2
M1
与x 轴平行的边的边长为|x 2x 1|,x 1 O
x2
P
Q
y
x
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设M 1(x 1,y 1,z 1)、M 2(x 2,y 2,z 2)为空间两点.
作一个以M 1和M 2为对角 线顶点的长方体,使其三 个相邻的面分别平行于三 个坐标面.
z
M2 M1 Q
与x 轴平行的边的边长为|x 2x 1|, P 与y 轴平行的边的边长为|y 2y 1|, O
设 M 点 为空间一已知点.过 x
z
z R M Q y y
M 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
轴、y 轴和 z 轴,三个平面在 x
轴、y 轴和 z 轴的交点依次为
P、Q、R,在 x 轴、y 轴和 z 轴 上的坐标依次为x、y、z,我们 称这组数为点M的坐标,并把 x、y、z分别称为点M的横坐标、 纵坐标、竖坐标.坐标为x、y、 z 的点M 记为M(x,y,z).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例2 在z轴上求与两点A(4, 1, 7)和B(3, 5, 2)
等距离的点.
解 设所求的点为M(0, 0, z),依题意有
|MA| 2|MB| 2,
(04) 2(01) 2(z7) 2(30) 2(50) 2(2z) 2. 解之得
14 z , 9
x
y1
y
y2
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设M 1(x 1,y 1,z 1)、M 2(x 2,y 2,z 2)为空间两点. 作一个以M 1和M 2为对角线 顶点的长方体,使其三个相邻 z2
M2
z
的面分别平行于三个坐标面.
与x 轴平行的边的边长为|x 2x 1|, 与y 轴平行的边的边长为|y 2y 1|, 与z 轴平行的边的边长为|z 2z 1|.
O
x P
x
3.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问题1:长方体的对角线是长方体中的那一条 线段? 问题2:怎样测量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
问题3: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
b、c,则对角线的长
d a b c
2 2
2
问题4:给出空间两点A(x1,y1,z1),P(x2,y2,z2)
可否类比得到一个距离公式?
14 所以,所求的点为M(0, 0, ).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