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欢乐颂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d784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1.png)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教案一:大班音乐《欢乐颂》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班音乐《欢乐颂》的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舞蹈表现情感。
二、教学准备:1.大班音乐《欢乐颂》的音乐录音和歌词。
2.舞蹈准备:场地、音响设备、舞蹈服装等。
3.教具:视频/图片资料介绍(可选)。
三、教学过程:1.打开音乐录音,播放歌曲《欢乐颂》。
2.听完歌曲,老师与学生接触对欢乐颂的印象,了解学生对欢乐颂的想法。
3.介绍大班音乐《欢乐颂》的背景和创作过程,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感知和了解。
4.教学歌词,分段学习、学唱,学生可以打鼓、敲拍子、跟着老师一起唱歌。
5.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情感表达等。
6.舞蹈表演: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老师和学生一起设计动作和舞蹈,可以参照音乐的氛围和意境来表演。
7.分组进行舞蹈排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分组表演,学生可以通过舞蹈和表演来表达自己对欢乐颂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观看学生的舞蹈表演,评价学生的舞蹈创作和表演能力。
2.观察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回顾和交流,了解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感受和收获。
教案二:大班音乐《欢乐颂》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班音乐《欢乐颂》的内容和简单背景。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和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教学准备:1.大班音乐《欢乐颂》的音乐录音和歌词。
2.舞蹈准备:场地、音响设备、舞蹈服装等。
三、教学过程:1.打开音乐录音,播放歌曲《欢乐颂》。
2.听完歌曲,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听到的音乐元素(节奏、旋律等)。
3.教学歌词,分段学习、学唱,学生可以打鼓、敲拍子、跟着老师一起唱歌。
4.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情感表达等。
5.指导舞蹈动作,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氛围,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舞动。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5篇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81d65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c.png)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名曲欣赏》中的《欢乐颂》。
该曲为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教学内容包括: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背景、学习《欢乐颂》的主题旋律、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及其生平,认识《欢乐颂》这部作品。
2. 学会演唱《欢乐颂》的主题旋律,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感受音乐美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欢乐颂》的主题旋律,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欢乐颂》的背景,把握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贝多芬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伟大作曲家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a. 播放《欢乐颂》,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b. 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音乐的感受。
3. 主题旋律学习:a. 教师示范演唱主题旋律。
b. 学生跟唱,逐步掌握旋律。
c. 分组练习,互相纠错,提高演唱水平。
4. 情感体验:a. 让学生谈谈对《欢乐颂》的情感体验。
b. 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贝多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演唱《欢乐颂》主题旋律。
b. 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贝多芬生平简介、《欢乐颂》简介。
2. 黑板右侧:主题旋律简谱、歌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欢乐颂》主题旋律,并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文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如《第九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社团,培养音乐特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1. 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强调其对音乐史的贡献。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欢乐颂》含反思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欢乐颂》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c8705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c.png)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欢乐颂》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经典名曲欣赏》中的《欢乐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作品背景介绍、曲式结构分析、旋律学唱及节奏练习。
详细内容涉及:《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及作者贝多芬的简介;作品的ABACABA曲式结构解析;旋律哼唱,重点讲解主旋律线条;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敲击等方式感知音乐节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经典名曲《欢乐颂》,增强音乐审美能力;2. 通过学习《欢乐颂》,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旋律感知能力;3. 引导学生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作品的曲式结构解析,主旋律的哼唱。
教学重点:音乐节奏感知,合作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卡片、拍手棒;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欢乐颂》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谈论对音乐的印象。
2. 讲解:介绍作者贝多芬及《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
3. 示范: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哼唱主旋律,并讲解旋律特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敲击等方式感知音乐节奏。
5. 互动:分组合作演唱《欢乐颂》,学生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六、板书设计1. 曲名:《欢乐颂》2. 作者:贝多芬3. 曲式结构:ABACABA4. 主旋律:哼唱旋律图示5. 节奏练习:拍手、敲击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为《欢乐颂》创编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2. 答案示例:以主旋律为基础,设计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旋转、摆动手臂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互动,学生对《欢乐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节奏练习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难度,今后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欣赏贝多芬的其他作品,了解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音乐主题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2024年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5篇
![2024年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12458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2.png)
2024年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名曲欣赏》中的《欢乐颂》。
该章节详细介绍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部分,包括乐曲的背景、旋律、节奏和情感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及其《第九交响曲》的背景知识,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欣赏《欢乐颂》,并能哼唱其主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欢乐颂》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准确哼唱。
重点:了解贝多芬及其《第九交响曲》的背景知识,学会欣赏《欢乐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乐谱。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贝多芬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及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背景。
同时,播放《欢乐颂》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氛围。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贝多芬及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背景。
(2)分析《欢乐颂》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3)讲解乐曲中的情感表达。
3. 实践环节(15分钟)(1)教唱《欢乐颂》主旋律。
(2)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关于《欢乐颂》的听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哼唱《欢乐颂》主旋律,同时进行节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欢乐颂》2. 内容:(1)贝多芬及其《第九交响曲》背景。
(2)欢乐颂旋律和节奏特点。
(3)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课后欣赏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并简单介绍。
(2)哼唱《欢乐颂》主旋律,录制视频。
2. 答案:(1)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作品,进行介绍。
(2)学生提交哼唱视频,教师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贝多芬及其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对《欢乐颂》的旋律和节奏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7fe9e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4.png)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体验《欢乐颂》这首歌曲的欢快旋律,理解歌曲表达的欢乐情感。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幼儿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欢乐颂》。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共享欢乐的品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欢乐颂》这首歌曲。
2. 活动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调。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钢琴、音响、乐谱、三角铁、铃鼓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教学歌曲(10分钟):a. 教师播放《欢乐颂》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b. 教师教唱《欢乐颂》,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调,引导幼儿跟唱。
c. 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让幼儿在小组内练习,互相鼓励。
3. 实践活动(10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歌曲表演,使用三角铁、铃鼓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b.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演唱《欢乐颂》,感受亲子间的欢乐时光。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让幼儿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调整教学方法、简化教学内容等。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3. 活动设计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4. 注重家园合作,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唱歌,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在教室墙面布置音乐主题装饰,如音符、乐器等,营造音乐氛围。
3. 音乐游戏:设计相关音乐游戏,如《欢乐颂》接龙、音乐猜谜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5ade04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0.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感受《欢乐颂》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知道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合唱能力,训练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幼儿体验到团结协作的乐趣,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欢乐颂》的旋律和歌词,能够合唱。
难点:训练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让幼儿在合唱中保持音准的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欢乐颂》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欢乐颂》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旋律。
(3)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幼儿在合唱中体会到团结协作的乐趣。
3. 歌曲展示(5分钟):让幼儿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所学歌曲,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合唱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唱《欢乐颂》,共享家庭音乐时光。
2. 组织一次班级音乐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艺。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个别指导。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注意调整音响设备的音量,确保幼儿听清楚歌曲。
八、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
2. 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3. 积极倾听幼儿和家长的意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幼儿的需求。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74f7d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a.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体验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及其代表作《欢乐颂》。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唱歌曲《欢乐颂》,并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幼儿团结互助、快乐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欢乐颂》,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难点:指导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转折。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教学PPT、音响设备、乐谱、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欢乐颂》,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基本知识学习:介绍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及其代表作《欢乐颂》,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欢乐颂》,讲解歌词的含义,指导幼儿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唱。
4. 节奏练习:教师出示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击打乐器,增强对节奏的感知和掌握。
5. 音高练习: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音高,通过哼唱和模唱的方式,使幼儿掌握歌曲中的音高转折。
6. 完整演唱: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演唱《欢乐颂》,检查演唱效果,对幼儿进行鼓励和指导。
7. 创编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为《欢乐颂》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欢乐颂》,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 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音乐节奏,如散步、做游戏等。
3. 家长鼓励幼儿参加家庭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演唱技能评价:通过集体演唱和个人表演,评价幼儿对歌曲《欢乐颂》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表达能力等。
3. 创编能力评价:评价幼儿在创编活动中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作表现力,鼓励创新和个性展示。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9f55b5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5.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体验《欢乐颂》这首歌曲的美妙旋律,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欢乐颂》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呼吸方法,保持音准和节奏的稳定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入音乐活动。
2. 教学部分:(1)教师播放《欢乐颂》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旋律。
(2)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引导幼儿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
(3)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词,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和音准。
(4)教师教授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幼儿在演唱时能够保持舒适和自然。
(5)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演唱,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巩固部分:教师挑选几名幼儿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中,幼儿对《欢乐颂》的旋律和歌词掌握情况良好,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演唱。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
3. 集体演唱环节,幼儿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4. 针对个别幼儿在音准和节奏上的问题,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全体幼儿的音乐素养。
5.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了解幼儿对《欢乐颂》歌曲的掌握程度,以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
2. 评价方法:(1)观察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对歌曲的接受程度,以及幼儿在集体演唱中的表现。
2024年大班音乐活动《欢乐颂》教案
![2024年大班音乐活动《欢乐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c97c0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1.png)
2024年大班音乐活动《欢乐颂》教案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欢乐颂》的音乐风格,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欢乐颂》的歌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课件:《欢乐颂》音乐、歌词、图片等。
2.道具:音响、话筒、投影仪等。
3.场地:宽敞的教室或音乐教室。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欢乐颂》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优美。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欢乐颂》音乐的感受。
(二)学习歌词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欢乐颂》的歌词,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理解歌词的意义。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确保歌词正确。
(三)合唱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
2.学生分声部练习,确保合唱效果。
3.教师邀请部分学生担任指挥,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四)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欢乐颂》的完整版音乐,让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欢乐颂》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五)团队协作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声部。
2.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练习并准备合唱《欢乐颂》。
3.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合唱练习、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感悟。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延伸1.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欢乐颂》的音乐和歌词,感受音乐的魅力。
2.学生尝试自主创作歌词,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五、活动评价1.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重难点补充:(一)导入1.教师播放《欢乐颂》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优美。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的是什么乐曲?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我听到的是《欢乐颂》,它让我感觉很快乐,很激动。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欢乐颂》音乐的感受。
师:谁能分享一下你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呢?生:《欢乐颂》听起来很庄严,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756e94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7.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欢乐颂》,培养幼儿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欢乐颂》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幼儿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1. 歌曲《欢乐颂》的合唱部分。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播放设备。
3. 歌曲《欢乐颂》乐谱。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热情、欢快的音乐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步骤二:歌曲欣赏(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欢乐颂》,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
2. 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步骤三:歌词学习(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欢乐颂》的歌词,注意讲解歌词中的意义。
2. 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
步骤四:合唱练习(5分钟)1.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歌曲《欢乐颂》。
2.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分组练习,帮助幼儿掌握合唱技巧。
步骤五:音乐游戏(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与音乐《欢乐颂》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们对歌曲《欢乐颂》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合唱练习和音乐游戏。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感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节奏训练。
我也要注意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中发现音乐的美妙。
六、歌曲演唱与展示(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曲《欢乐颂》的全体演唱,让幼儿在合唱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2. 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歌唱才能,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七、互动环节(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对歌曲《欢乐颂》的理解和感受。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5篇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413e6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d.png)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名曲欣赏》中的《欢乐颂》。
主要内容包括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欣赏,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听辨并唱出《欢乐颂》的主要旋律,感受音乐的美。
2. 学会歌曲的歌词,理解其表达的情感。
3. 了解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掌握,对贝多芬创作背景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学会唱《欢乐颂》,感受音乐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
2. 学具:歌词卡片、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欢乐颂》,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欢快。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2. 例题讲解(1)介绍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展示PPT。
(2)讲解《欢乐颂》的歌词,让学生理解其表达的情感。
3. 随堂练习(1)学唱《欢乐颂》歌词,引导学生正确发音。
(2)跟随钢琴伴奏,学生尝试唱出歌曲旋律。
4. 歌曲欣赏与演唱(1)播放《欢乐颂》,学生跟随演唱。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独立演唱。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贝多芬创作背景。
(2)讨论古典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欢乐颂》2. 内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曲旋律、歌词贝多芬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欢乐颂》,并用自己的话描述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2. 答案要求:正确演唱歌曲,语言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歌曲旋律、歌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欣赏《欢乐颂》。
(2)了解其他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掌握,对贝多芬创作背景的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音乐感受分享。
3. 例题讲解中对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的介绍。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2dde3c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a.png)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听懂《欢乐颂》这一音乐作品;2.学生能够演唱《欢乐颂》;3.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4.学生通过合唱和自主演唱,培养团结合作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欢乐颂》琴谱、歌词及录音;2.教师准备儿歌《小兔乖乖》、小游戏等;3.教室内应具备清晰的音响设备和麦克风。
三、教学过程1. 温暖身心(5分钟)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带领学生做拉伸运动,活动身体,放松心情。
2. 引入歌曲(10分钟)教师播放《欢乐颂》的录音,让学生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情感。
然后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乐曲的背景,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
3. 合唱和自主演唱(30分钟)1.合唱:教师向学生分发歌词,并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逐步教授音高、音程、节奏等基本知识。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合唱,强调合唱的整齐、声音的平稳和配合的默契。
2.自主演唱:教师邀请学生进行自主演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合适的节拍下用自己的声音演唱《欢乐颂》。
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自主演唱中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4. 课堂小游戏(1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教师设计了以下小游戏:1.大声说出“嘿嘿哈哈嘻嘻呵呵”等俏皮话并调整音高,让学生感受儿歌与欢乐曲之间的差异;2.叫学生在音乐播放时跟随着旋律起舞,使他们学会感知旋律和节奏;3.教师打算进行口哨大赛,任何学生都可以参加,让学生用自己的口哨演奏出《欢乐颂》的旋律。
5. 教学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带着表现出的情感离开课堂。
同时,老师总结今天课堂的收获和不足,为下次课程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走了一条互动式教学的路子,采取浸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但是在具体运作时还存在一些不足。
1.教师的引导不够到位。
在第一步引入乐曲中,老师未能给学生足够的充分解释,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够充分,这需要老师下一次课堂上能够有所改进。
2024年幼儿园大班《欢乐颂》音乐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欢乐颂》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974fa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e.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欢乐颂》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欢乐颂》的旋律美,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唱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欢乐颂》的旋律,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协调与统一。
三、教学准备1.课件:《欢乐颂》的音乐和歌词。
2.钢琴。
3.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欢乐颂》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欢乐颂》的感受。
2.歌词学习(1)教师展示《欢乐颂》的歌词,让学生跟随音乐朗读。
(2)教师解释歌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3.旋律学习(1)教师弹奏《欢乐颂》的旋律,让学生跟随音乐演唱。
(2)教师逐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的呼吸、音准、节奏。
4.合唱练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部分。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注意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5.表演展示(1)学生进行合唱表演,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自由发挥,用动作表现《欢乐颂》的欢乐氛围。
6.创意活动(1)教师发放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让学生制作与《欢乐颂》相关的手工作品。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灵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演唱《欢乐颂》。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手工作品,并拍照至班级群。
六、教学反思1.合唱部分的协调与统一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积极,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和鼓励。
3.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密切配合,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对话示例:师: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欢乐颂》中的快乐情绪吗?生1:是的,我听到这首歌就想跳舞。
大班音乐活动欢乐颂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欢乐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4cac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9.png)
大班音乐活动欢乐颂教案一、活动目标1.感受《欢乐颂》的旋律美,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情绪。
2.学会合作演唱,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创造力。
二、活动重难点1.重点:学会合作演唱《欢乐颂》。
2.难点:理解音乐内涵,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三、活动准备1.课件:《欢乐颂》音乐、歌词。
2.乐器:手铃、三角铁、碰铃。
3.贴纸、画笔等装饰材料。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欢乐颂》音乐,引导学生倾听,感受音乐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听完音乐后的感受。
(二)初步感知1.教师出示《欢乐颂》歌词,带领学生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中的关键词,理解音乐内涵。
3.学生跟随音乐,用手势表现歌词中的内容。
(三)学唱歌曲1.教师分段教唱《欢乐颂》。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音准、节奏。
3.学生自主练习,相互纠正。
(四)合作演唱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演唱歌曲中的一个乐段。
2.学生合作演唱,注意协调、统一。
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方法。
(五)音乐游戏1.教师设计音乐游戏,如“音乐接龙”、“音乐猜谜”等。
2.学生参与游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六)创作展示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乐器、贴纸、画笔等材料,创作音乐作品。
2.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学生发表对《欢乐颂》的喜爱之情。
五、活动延伸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到的音乐知识。
2.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欢乐颂》的视频,发送给教师。
3.教师收集学生演唱视频,进行线上展示。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重难点1.重点:在合作演唱《欢乐颂》时,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节奏和音准,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欢乐颂》的深刻内涵,并通过动作创造性地表达音乐形象。
三、活动过程补充(二)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欢乐颂》音乐,引导学生倾听。
“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这首曲子的情绪吗?它让你想起了什么?”2.教师出示歌词,带领学生朗读,并询问学生对歌词的理解。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https://img.taocdn.com/s3/m/902496b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a.png)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经典名曲欣赏》中的《欢乐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及作者贝多芬;2. 学会欣赏《欢乐颂》的主要旋律,并能用动作表现音乐;3.学会演唱《欢乐颂》的部分歌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欢乐颂》的音乐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欢乐颂》的旋律特点,用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欢乐颂》,并能演唱部分歌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乐播放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欢乐颂》片段,邀请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欢快氛围,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
2. 作品背景介绍(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贝多芬及其创作《欢乐颂》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
3. 旋律欣赏与分析(10分钟)(1)教师分段播放《欢乐颂》,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特点。
(2)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旋律,感受音乐的韵律。
4. 歌词学习与演唱(10分钟)(1)教师教唱《欢乐颂》部分歌词,学生跟唱。
(2)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效果。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鼓励与指导。
5. 音乐动作表现(10分钟)(1)教师示范音乐动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
(2)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动作展示,给予鼓励与指导。
6.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设计简单的音乐旋律填空题,检验学生对旋律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欢乐颂》2. 内容:(1)作者:贝多芬(2)旋律特点:欢快、激昂(3)歌词:部分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欢乐颂》的旋律,并能哼唱。
(2)用动作表现《欢乐颂》的音乐氛围。
2. 答案:(1)旋律:见课本P(2)动作:自行创作,符合音乐韵律即可。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https://img.taocdn.com/s3/m/e2f34f3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7.png)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欢乐颂》欢快、活泼的旋律,理解歌曲表达的欢乐情感。
2、能够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尝试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感受歌曲的欢乐氛围。
帮助幼儿掌握歌曲的歌词,能够清晰、准确地演唱。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在演唱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尝试进行分声部演唱。
鼓励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创造性地进行动作表演。
三、教学准备1、歌曲《欢乐颂》的音乐磁带或 CD。
2、相关的教学图片或视频,展示欢乐的场景。
3、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沙锤、响板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自由地舞动身体,感受欢乐的氛围。
提问幼儿:“刚才的音乐让你们感到怎么样?”“你们觉得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样欢乐的心情?”2、欣赏歌曲播放歌曲《欢乐颂》,让幼儿安静地倾听。
听完后,教师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歌曲里唱了些什么?”3、理解歌词教师结合教学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
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让幼儿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乐情感。
4、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音准。
多次重复练习,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5、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可以让幼儿分组演唱,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6、动作表演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和节奏,创编简单的动作。
幼儿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欢乐。
7、乐器演奏教师将制作好的简单乐器分发给幼儿。
幼儿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音乐的节奏感。
8、总结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表扬,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五、教学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将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与家人一起分享欢乐。
2、在音乐区投放相关的音乐材料,让幼儿自由地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含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3ab121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d.png)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唱《欢乐颂》,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欢乐的气氛。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唱《欢乐颂》,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气氛。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欢乐颂》音乐、歌词。
2.教学工具:音响、投影仪、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欢乐颂》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二)学唱《欢乐颂》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分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准。
3.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4.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歌曲解析1.教师解析《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四)音乐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可以自由发挥,加入舞蹈、动作等。
2.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表演心得。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建议。
一、导入1.教师播放《欢乐颂》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它的名字叫《欢乐颂》。
请大家仔细聆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美妙。
2.学生聆听音乐,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觉得这首歌曲美在哪里?二、学唱《欢乐颂》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师:下面,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请大家跟我一起唱。
2.分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准。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句。
请大家注意节奏和音准,跟我一起唱。
3.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跟唱一遍。
我在旁边会纠正你们的发音和节奏。
4.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练习一遍歌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f1f598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b.png)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旋律,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学习歌曲《欢乐颂》,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自信心和表现力。
4. 理解歌曲的意义,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欢乐颂》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教学卡片。
2. 教学用具:小音符挂图、节奏拍手板、小鼓、小铃等。
3. 活动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空地。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学会歌曲《欢乐颂》,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2. 活动难点: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培养合唱能力。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扭动身体等。
1.2 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摇摆、跳舞。
2. 教学歌曲(10分钟)2.1 教师向幼儿介绍歌曲《欢乐颂》,讲解歌曲的意义和歌词内容。
2.2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幼儿跟唱。
2.3 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幼儿音准、节奏,培养合唱能力。
3. 游戏活动(5分钟)3.1 教师设计与音乐相关的游戏,如“音乐抢答”、“音乐接力”等。
3.2 幼儿参与游戏,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总结,询问他们对歌曲《欢乐颂》的理解和感受。
4.2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活动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活动延伸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与音乐相关的装饰,如小音符、乐器图片等。
3. 课后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角表演,展示他们在本次活动的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歌曲《欢乐颂》的掌握程度,以及音乐素养的提升。
2. 评价方法: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音准、节奏感、合唱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评价内容:a. 幼儿能否跟上音乐的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b. 幼儿在合唱时的音准、和谐度。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0d3775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3.png)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含教学反思】教案:大班音乐《欢乐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欢乐颂》这首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教学。
教材为大班音乐课程,章节为音乐欣赏与表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唱《欢乐颂》,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演唱《欢乐颂》难点: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教学课件、黑板学具:乐谱、歌词卡片、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故事中主人公在欢乐的场合中演唱了《欢乐颂》,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欣赏:播放《欢乐颂》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欣赏音乐作品,引导他们关注音乐的旋律、节奏等元素。
3. 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欢乐颂》,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在演唱过程中,适时停下来,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创意表演:让学生自由分组,用自己的方式对《欢乐颂》进行创意表演,如舞蹈、戏剧等,充分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欢乐颂》的歌词,并在旁边标注一些关键的音乐符号,如旋律线条、节奏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欢乐颂》的故事和歌词。
2. 让学生练习演唱《欢乐颂》,并家长签名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欢乐颂》的音乐旋律和歌词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演唱。
在创意表演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音乐作品的深入解读和情感表达的引导还有待加强。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继续深入解读《欢乐颂》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
同时,可以引入其他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演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音乐:欢乐颂
设计意图:
歌唱教学惯有的“三步曲”——练声、范唱、学唱,使整个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幼儿的“三性”受到束缚。
如何调动幼儿歌唱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歌曲《欢乐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图谱教学。
《欢乐颂》旋律优美,但歌词四大句的内容无一重复,幼儿不易记忆。
我设计了此图谱,把歌词、音高、节奏融在图谱中,形象、直观。
打破了以往“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较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三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目的: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活动准备:
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室。
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①吱吱吱吱/ 吱吱吱吱
②游游游游 / 游游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①教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
②提问: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
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
2、完整朗读歌词。
四、掌握歌词内容。
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内容。
①个别幼儿表现。
②自由组合表现。
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
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放录音磁带)
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
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
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
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
6、吿诉幼儿歌曲名称。
7、合唱:
①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
②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
六、结束:
复习歌曲《小孩不小歌》
大班音乐:欢乐颂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平稳的节奏;
2、初步学习看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能欢快活泼、完整地演唱歌曲;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贝多芬》的图片。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郊游》进场,请幼儿入座。
二、练声活动:《问好歌》、《许多小铃铛》
要求:1、引导幼儿发音要轻快、跳跃、清晰、自然;
2、提醒幼儿认真倾听琴声,跟着琴音的强弱和谐地用大小的声音演唱。
三、欣赏乐曲《欢乐颂》:
1、组织幼儿共同回忆郊游时所见到的景色,引出歌曲名称。
2、请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
并在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内心的感受。
导语:A、你刚才听的音乐的名字叫什么?
B、你能听出这首曲子的速度是怎样的吗?(平稳的、缓慢的……)
C、你听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欢快的、悲伤的……)
3、再次播放乐曲请幼儿欣赏。
导语:听着这音乐让你好象看到自己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事情?
四、学习歌曲《欢乐颂》: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尝试看图自己编出歌词;
2、引导幼儿掌握歌词内容,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1)引导幼儿边观察图谱边欣赏歌曲,进一步了解歌词内容;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的节奏,完整学习歌词;
导语: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郊外的景色吧!——
蓝天高高 / 白云飘飘 / 太阳公公 / 在.微笑—— /
树上小鸟 / 吱吱在叫 / 河里小鱼 / 尾.巴摇—— /
花儿点头 / 草儿弯腰 / 欢迎小朋 / 友们到—— /
我们大家 / 多么快乐 / 又唱歌来 / 又.舞蹈——‖
3)鼓励幼儿分句用体态节奏表现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3、幼儿学唱歌曲,能欢快活泼、完整地演唱歌曲;
(1)用“啦”“呜”代替歌词第一遍学唱;
重点: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一半的幼儿用象声词“啦”音、另一半的幼儿用“呜”音演唱,熟悉旋律。
(2)结合图谱,鼓励幼儿小声跟唱;
(3)随音乐,让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中图片的内容及图片的大小学习强弱的节奏,并认识图谱中“小兔”跳跃、“糖葫芦”连贯、“喇叭”放声唱的符号,要求幼儿初步学习根据符号演唱。
如: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是很快乐的!那我们唱得响亮一些。
五、启发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表演唱:
1、鼓励幼儿用活泼、欢乐的感情演唱,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自由表现歌曲内容。
2、分组演唱:将幼儿自然分成两组,并观看图谱,在教师的提示下,初步尝试轮唱和接唱,培养幼儿在集体歌唱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
如:男生唱歌词,女生用“啦”音伴唱。
女生唱歌词,男生用“呜”音伴唱。
注意:引导幼儿努力保持声部之间音量的均衡和协调。
六、迁移运用——介绍作者贝多芬:
教师出示贝多芬爷爷的图片,告诉幼儿贝多芬爷爷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写出许多著名的乐曲。
今天这首好听的乐曲就是贝多芬爷爷写的。
七、复习歌表演《兔子和狼》律动出室。
八、活动延伸:
将音乐磁带和图谱彩印后分别置放于音乐区,鼓励幼儿继续随音乐伴奏和图谱,进行歌曲的创编和舞蹈表演活动。
活动评析:
在新歌教学的音乐活动中常常发现,传统的老师教唱,幼儿跟学的方法枯燥、乏味,幼儿不感兴趣。
且对歌词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
而本次活动中,教师把握幼儿的特点和兴趣,设计了相关的教学图谱,运用形象图谱教学,不仅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及身体的参与,而且通过图谱的视觉效果,更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了解歌曲的节奏、音节,从而又快又准确地掌握新歌,感受歌曲的美。
其次,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
如本次活动中,教师按照这首名曲原来的强弱进行处理了。
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棒!很响亮,那我们帮唱得响一些,那我们肯定是很快乐的。
老师很好的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老师处理的要求唱,活动的教学目的在游戏中也就顺利的完成了。
而相反,如果教师只是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等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音乐中的强弱概念的,也许他们会把老师的要求颠倒或搞错。
大班音乐:欢乐颂
华城实验幼儿园:陈小霞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平稳的节奏;
2、初步学习看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能欢快活泼、完整地演唱歌曲;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
2、《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郊游》
师: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二、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师:孩子们,郊游的时候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尝试看图自己编出歌词;
2、打节奏朗读歌词,掌握歌词内容
三、学习歌曲《欢乐颂》,根据音乐节奏填唱
1、请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
并在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内心的感受。
导语:A、你刚才听的音乐的名字叫什么?
B、你能听出这首曲子的速度是怎样的吗?(平稳的、缓慢的……)
C、你听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欢快的、悲伤的……)
2、再次播放乐曲请幼儿用“啦”“呜”代替歌词第一遍学唱;
重点: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一半的幼儿用象声词“啦”音、另一半的幼儿用“呜”音演唱,熟悉旋律。
3、结合图谱,鼓励幼儿小声跟唱;
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是很快乐的!那我们唱得响亮一些。
4、随音乐,让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四、鼓励幼儿分句用体态节奏表现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1、个别幼儿表现。
2、集体表演。
五结束部分:一起随音乐边唱边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