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认识时分》是数与代数这一块的知识,“数与代数”主要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而本课时是第一学段常见的量中的知识,这一块的要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时、分及其进率。
2. 结合实例,认识几时几分。
3.认识秒,能运用时分知识诉述生活中简单现象。
本节课将是对第一个要求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认识时分》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能够说出钟面上的整时及大约几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画面展现出来,唤起学生看钟表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看钟表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先理解大格、小格的意思,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并且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能够准确地说出12个大格里共有几个小格,为以后的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
接着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接着用flash展示,让学生知道1时=60分,最后让学生体验1分钟和1小时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进率。
三、学习任务分析从现实生活情境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出学生学习钟表兴趣,再通过看、拨等操作探究活动,归纳出时、分的定义: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及其进率:1时=60分,通过体验1分钟和1小时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奠定基础。
四、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就能初步认读钟面上的整时、大约几时,并对作息时间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同时他们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认识时分》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时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时钟的运行?”例如,当我们上课或吃饭时,时钟的指针是如何变化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时间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时钟的基本概念。时钟是由时针、分针和秒针组成的,它们分别表示小时、分钟和秒。认识时分对于我们安排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一个时钟,了解它在不同时间点的指针位置,学习如何读取时间。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时钟的三个指针及其作用、读写整点和半点时间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时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5.课堂总结方面:在课堂总结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我将在每节课的总结环节加强对重点、难点的回顾,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他们的困惑。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时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准确读取时间。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即拨动时钟,观察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变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钟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时分知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认识时分教案

认识时分教案认识时分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时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时分教案 1教学内容:认识时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准确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经过时间。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面的结构,亲自动手拨钟面的时针、分针,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和1时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从而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进率。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钟表。
2.学具准备: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一、学情调查1、谈话导入:老师这里有一道谜语想请小朋友猜猜看?(学生自由回答、讨论)2、(认一认)小朋友都知道是钟表,那你们会认吗?老师想考考你们?PPT3、出示PPT:图中的小女孩是怎么知道该上学的呢?(引导学生说出钟表)4、揭示课题:要想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呢我们就通过看钟表来认识时分(板书课题:认识时、分)二、合作探究、交流反馈1、认识钟面(1)小朋友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认钟表,请看大屏幕上有一个钟面,你认为还缺少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作业纸试着画一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画,师巡视。
)指名1-2人展示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1~12这12个数字。
(2)还有没有小朋友画得更详细些的,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时,展示课件)长线和短线(一些小黑点)。
(3)小朋友们真棒!这样一个完整的钟面就出现了,大家看。
(学生看时,展示课件)。
2、认识大格和小格(1)认大格介绍:像每两根长的线之间的一段叫一个大格。
《认识时分》教案

《认识时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和分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时。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时和分的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2. 认识钟面: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5分钟。
3. 认识时钟:时针、分针、秒针。
4. 学习计时工具:电子钟、机械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时和分的关系,认识钟面。
2. 难点:时钟的读写,时间的推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计时工具,感受时间的变化。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计时任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
2. 讲解时和分的关系,演示钟面的构成。
3.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计时工具,了解它们的原理。
4. 讲解时钟的读写方法,举例说明。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写出指定时间。
6.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计时任务。
7.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及进度。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时和分关系的理解,以及对钟面的认识。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的计时能力,以及对时间的掌握。
3. 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合作中的参与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课时教材,包含钟面图示和时间计算示例。
2. 教具:实物钟表,电子钟,计时器等。
3. 辅助材料:挂图,PPT,时间卡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时和分的关系,认识钟面。
2. 第2周:学习时钟的读写,进行时间推算练习。
3. 第3周:实践操作计时工具,小组合作完成计时任务。
4. 第4周:复习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测试。
5. 第5周:总结评价,布置家庭作业。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5篇)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时分的认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一小时,一分钟的含义,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一小时、一分钟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和感受一小时和一分钟的时间.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出示天安门升国旗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天安门的国旗每天什么时候升起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大家刚才说的时间只是猜测的,对吗?其实,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不同的,每天日出的时刻就是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刻,象征着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与日同生。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引出时间。
师:说起时间就离不开小闹钟。
亮亮就在这些小闹钟的陪伴小学习和生活。
(出示亮亮作息时间图)谁能说一说亮亮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你喜欢哪幅图就说哪幅图,比比看谁说的既准确有流利。
学生自由回答。
2、将六件事串起来讲故事,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师:你能把这六件事按照时间的顺序串起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吗?(先小组内讲,再全班讲。
)3、说一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
师:通过讲故事,我们知道亮亮是一个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孩子,那你在生活中做得怎样呢?你每天都什么时间起床、上学、睡觉……师:你们和亮亮一样都是守时的好孩子。
三、观察钟面。
1、认识钟面。
师:老师这也有一个漂亮的钟表,你能从这个钟面上发现那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得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小格,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及钟面上的时刻。
2、认识时、分师: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时叫做1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分叫做1分钟。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认识时分》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时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现实具体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1时=60分,并能准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教具钟面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1、故事引入(1)小朋友,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失败了?(2)小白兔失败后心里非常后悔,决定再也不骄傲了。
有一天,它又碰到了老乌龟,决定绕着这些树再进行一场比赛。
小朋友,我们一起喊口令让它们同时开始,好吗?2、提出问题(1)比赛结束了,乌龟跑了多少?(2)怎样的一点?用图上的物体做参照物说一说。
(两棵树之间的一小节)(3)多媒体显示相邻的一小节(4)小白兔呢?(小白兔跑了一圈。
)(5)是怎样的一圈?多少小段呢?咱们一起来数一数。
(多媒体显示,圆圈上标上1~12的数)(6) 小白兔跑得真快啊!乌龟和小白兔跑过的路程不同,时间一样吗?(7)请你想一想这像不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样东西,你猜的到是什么吗?(钟表)(8)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继续认识钟表。
(引出课题)二、自主探究活动一:认识钟面1.关于钟面,你都知道什么?2.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那他们说的对不对呢?请你独立观察。
3.请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4.请把你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
(钟面上面时针、分针和秒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区分他们的。
(钟面上有12个大格)师生齐数。
(钟面上有60个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呢?师生齐数。
5.钟面上有这么多大格和小格,那他们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多媒体演示)时针走了多少?表示多少时间?时针走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是1时。
《时、分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时、分的认识》教案《时、分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时、分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分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钟面,能认读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时分的认识。
2.认识时、分,记住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作息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分。
教学难点:接近整时的钟面时刻的认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事物钟面、生自制钟面教学关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问:同学们见过哪些钟?(出示各种钟的图片)这些钟表虽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是它们有共同的作用。
(帮助人们掌握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3.出示8:00,10:05,1:50,2:35的钟面图生试读后指名介绍自己看时刻的方法。
(过渡:有的同学平时很好学,已经会看钟表上的时刻了,下面这些钟表分别表示几点。
)二、探求新知导:这些时刻到底该怎么读呢?我们先来研究钟面,看看钟面上藏着那些秘密?(一)认识钟面1.出示静态钟面让生观察汇报后师讲解:(1)钟面上有3根针,短而粗的是时针,用来表示几时的;比较长的是分针,用来表示几分的;又细又长的是秒针,用来表示几秒的。
(划线的电脑闪现)指出秒针先不介绍。
(隐去秒针)(2).钟面上有()大格;()小格,共()小格。
(划线的电脑闪现)2.出示动态钟面观察,得出时、分的进率。
问:如果这个钟面通上电源会怎样?他们是朝什么方向走的?(用手比画)课件显示。
研究填表:研究内容我的发现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大格,每大格有()小格,共()小格,小学数学教案《时分的认识》。
分针是怎么走的?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从12----9是()分;走一圈是()分。
认识时,分,秒教案模板7篇

认识时,分,秒教案模板7篇认识时,分,秒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秋天,认识了解一些秋天的水果,知道秋天是个收获、果子成熟的季节。
2、引导幼儿了解和认识苹果、猕猴桃等水果的相关知识。
3、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喜欢科学活动,主动观察和探索水果的相关知识,并且乐于分享。
二、活动准备1、教学课件2、儿歌《秋天果子多》3、苹果、猕猴桃、梨子、句子等常见水果4、画纸和彩笔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进入课件芝麻环节,通过听儿歌进入今天活动主题。
(1)教师播放儿歌《秋天果子多》,说说儿歌中描述了哪些水果?(2)教师引导幼儿仿照儿歌中的词语或句子描述自己知道的水果。
2、教师出示教学课件,进入科学探索环节,引导幼儿了解有关苹果、猕猴桃的科普知识。
(1)请幼儿欣赏图片中苹果和猕猴桃的花,了解过时的形成过程。
解答部分:水果宝宝们只有先开出花,才能结出味道鲜美的果实。
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小蜜蜂授粉。
(2)请幼儿继续观看苹果和猕猴桃的果实图片,说说自己对这两种水果的认识。
解答部分:很多水果在没成熟之前,颜色和我们吃时的颜色也许会不一样,就像苹果在没成熟之前就是青色的,成熟后的苹果是红色、深红,或者带黄色。
猕猴桃没成熟之前皮是绿褐色,成熟后是带红褐色,而且表面还有一层浓密的绒毛,皮软,剥皮后即可食用。
3、教师出示真实的苹果和猕猴桃水果,并向幼儿切开展示,引导幼儿从外形特点、果肉颜色、种子颜色等进行观察和理解。
(1)苹果外观圆圆的,红红的,表面光滑,闻起来很香。
切开苹果后果肉偏米白色,中间还有苹果核,苹果的种子是黑色的。
(2)猕猴桃外形就像是一个椭圆形,摸起来软软的,表皮还有一层浓密的绒毛,切开后果肉是绿色的,有黑色和黄色的种子在果肉上,猕猴桃的中心部分呈淡黄色,偏硬,可以食用,食用时除去皮,果肉丰富,味道鲜美。
(3)教师出示梨子、橘子等常见水果,请幼儿自由观察,并小心切开,看看水果内部。
(4)教师鼓励幼儿自由组织语言对两种水果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另补充。
认识时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教案:认识时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分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时间、计算时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时、分的基本概念2. 时、分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钟的认识与使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的基本概念,时、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时钟的认识与使用,观察时间、计算时间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时间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吗?我们每天都要按时上课、按时吃饭、按时睡觉,那么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来衡量时间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时间的单位——时和分。
"2. 新课内容讲解:(1)时、分的基本概念"时是我们用来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小时有60分钟。
分钟是我们用来衡量时间的一种单位,一分钟有60秒。
"(2)时、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1小时有多少秒呢?对,1小时有3600秒。
"(3)时钟的认识与使用展示一个模拟时钟,引导学生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讲解时钟的使用方法。
"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时钟,它有12个数字,分别代表12个小时。
时钟上有两个指针,短的指针指向哪个数字,就代表现在是几小时;长的指针指向哪个数字,就代表现在是多少分钟。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到讲台上操作时钟,其他组员在下面观察并记录时间。
(2)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时间,让学生操作时钟,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分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时钟,记录一天中自己起床、上学、放学、吃饭、睡觉等时间,第二天上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时分的认识教案认识时分的教学设计(4篇)

时分的认识教案认识时分的教学设计(4篇) 精选时分的熟悉教案(推举)一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熟悉整点钟的础上进展学习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钟面,把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熟悉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时间单位不简单用详细的物体表现出来,比拟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生活实际,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力量。
例如:“熟悉钟面”这一环节,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从孩子比拟熟识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习新知效劳。
又例如:让学生知道1时=60分这个时间进率这一局部,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表,然后上前演示给其他人看,通过观看,自己去发觉,自己去探究,从而得出时与分的进率。
本节课教学手段敏捷多样,多媒体帮助教学生动形象,内容直观详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忱,同时钟面、图片等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动静结合,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实施练习与新授严密结合,()且有层次,好玩味,形式多样,比方体验1分这一环节,开展口算、写字、读绕口令等切实可行的嬉戏,让学生在做中学。
但是本节课最大的缺乏就是让孩子体验的还不够。
应当再添加一些更生动的环节,比方在体验一分钟的时候,可以采纳拍球竞赛或者跳绳竞赛这样的形式,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身边的事物中更真实地感受一分钟,体验一分钟,这种多样的形式在低年级课堂是比拟有用的,在这方面,作为教师应当放手大胆让孩子去尝试,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够更真实地理解和体会。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当在课堂活动这方面加以改善,扬长避短,争取让孩子们更享受数学课,爱上数学课。
精选时分的熟悉教案(推举)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熟悉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概念。
2.熟悉钟表,把握看钟表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2023年《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2023年《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
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师:老师说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才得又快又好?听好了:“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答案:钟表二、自主探究学习1、引出课题:交流:a.同学们真聪明,那么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知道时间)b.原来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你们想不想认识它!2、钟面结构的认识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闹钟,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汇报。
生1:有时针、分针、秒针生2:有1到12这12个数字生3:有12个大格生4: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
课件介绍: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那么分针走5小格呢?走4大格?3、时分的关系: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钟面,看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课件展示)生1:分针走了1圈生2:时针走了1大格生3:分针走了1圈,时针正好走了1大格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你知道分针走1大圈是多长时间吗?60分师: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1小时师:那你知道他们的关系吗?得出:1时=60分(可借助闹钟让学生拨)4、体验1分钟师:刚刚我们知道了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那么你知道1分钟有多长吗?播放1分钟,学生感受。
师:试想一下一分钟你能做些什么?学生思考汇报。
师: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选择你喜欢的事情来做(可以写字,算题、画画、背古诗等)开始1分钟后,学生汇报:从活动的内容、完成情况、感受等方面汇报。
师:1分钟虽然很短,但能做很多事情。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数字表达时间的基本单位,如小时、分钟、秒。
2.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时分秒的数字表达法。
3.学生能够分辨时间的顺序和持续的时间段。
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并运用数字表达时间的能力。
2.学生分辨时间的顺序和持续的时间段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认识时分》课本、学生练习册。
2.教具:挂钟、计时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张数字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现在几点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在问我们的时间。
我们知道如何读表示时间的数字吗?2.询问学生他们知道如何读表示时间的数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二、概念引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挂钟的图片,指向时针、分针和秒针,并介绍它们的作用和运动方式。
2.教师通过示意图或演示,用手指表示时针、分针和秒针,引导学生模仿指示时间的动作。
3.教师呈现数字卡片,并与学生一起朗读每个数字,然后问学生数字的读法和意思。
三、基本时间单位介绍(15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60,表示一分钟。
让学生回忆一分钟有多长时间。
然后把这个数字放在时钟下面的圆圈里,表示时针走一小时需要60分钟。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3600,表示一小时。
让学生回忆一小时有多长时间。
然后把这个数字放在分针旁边的圆圈里,表示分针走一圈需要一小时。
4.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其他时间单位,如一周、一个月和一年。
四、数字表达时间的读法练习(20分钟)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分发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2.教师巡视每个小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解答问题。
3.组织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五、时间顺序和时间段的理解(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时间表格,上面有几个时间段,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排列出正确的时间顺序。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时间顺序的规律,如时间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等。
《认识时分》教学方案与反思

《认识时、分》教学方案与反思(集锦)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教案上,我拿起笔,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10年的教学方案写作经验仿佛就在昨天,那些生动的课堂,孩子们可爱的笑脸,还有那些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
一、教学目标我们要明确这节课的目标,让孩子们掌握时间的概念,认识时、分,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间的流逝,感受时、分的关系。
1.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1.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准备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教学课件等。
准备学具:每人一个计时器,一张时间表。
三、教学过程2.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天有多长时间吗?那1小时、1分钟又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时、分的知识,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2认识时、分展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结构,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然后,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
2.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计时器测量1分钟的时间,感受1分钟的长度。
接着,让学生互相分享1分钟内可以完成的事情,如跳绳、做俯卧撑等。
2.4实践操作让学生用计时器测量不同时间段,如5分钟、10分钟、30分钟等,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时间,画出相应的时针、分针位置。
2.6解决实际问题设置一些生活场景,如“小明早上7点起床,7点20分吃早餐,他需要多长时间?”“小华从家里到学校需要30分钟,他早上8点10分出发,几点能到学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4.1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较强,能较好地掌握时、分的概念。
4.2通过互动环节,学生能更好地理解1分钟的时间长度,增强时间观念。
4.3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积极参与,提高了动手能力。
4.4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引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5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认识时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时分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五册第99-101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学习内容具有抽象性和生活性。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非整时时间,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教学重难点:知道1时=60分。
认识非整时时间,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二、说教法、学法三年级聋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局部的,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和具体的数学对象的观察、操作、模拟等活动,获得具体的结论。
为此,本节课我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领悟知识――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同时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巩固知识,通过想、看、数、说、比、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为达成此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第1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此,我由生活经验同学们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导入课题。
第2环节:操作体验、探究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这一环节就是满足学生这种精神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步走:第一步:观察发现、认识钟面由于一年级已经学过认识钟面,所以我出示钟面让学生回忆时针、分针、秒针,数字112。
在此基础上再请同学仔细观察钟面,发现钟面上有一些点和线,通过课件闪动认识大格和小格,并回答问题: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为()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分的认识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时分的认识9篇时分的认识 1课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及其进率,培养初步的时间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钟面模型)和阅读课本的能力.3.使学生知道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听录音.师:新课前,请大家听一段录音(播放音频:时间的脚步).谁能听出这是什么声音?生:这是钟声.师:对.这是时钟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我们要学习时间单位,就要认识钟面.2.师:下面介绍三好学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学习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分别出示图片"起床图"、"上课图"、"活动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按顺序说出每幅画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几点钟开始的?(教师在学生每回答完一幅图后,作出必要的补充和更正.)(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时半起床,一分钟也不拖拉.(2)小芳姐姐上午8时正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时参加课外锻炼,增强体质.师:大家要向小芳姐姐学习,更好地安排和掌握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时间的小主人.二、学习新课1.师:人们为了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发明了时钟.2.观察时钟.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个时钟(或演示动画"认识钟面"),用投影仪出示放大了的钟面投影图,要求学生结合自制的钟面模型,观察、了解钟面上各个部分及其名称.请学生自由发言,要求知道:钟面上有1~12共十二个数,以及它们各自的位置.每个数之间有5格,一共有60格.钟面上有两根指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3.观察、思考和讨论.(1)钟面上这两根指针是怎样走动的?教师演示,得出分针和时针在钟面上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2)分针与时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1页末段.理解“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一小时,分针走一格是一分钟”的结论.(3)两针行走时它们的关系怎样?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认真观看动画"认识钟面".一组同学观察时针的走动,另一组同学观察分针的走动;结合阅读课本第62页第一段,使学生懂得时针走了一个字是一小时,分针走了一圈是60分钟;这两根指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所以1小时=60分.4.结合生活实际,领会1小时、1分钟分别大约有多久.(1)1小时等于1节课的时间加课间活动20分钟的时间.(2)1分钟有多久?请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播放音频“梁祝片段”).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5.讨论.理解和掌握如何在钟面上用时针与分针表示时间.(1)“整点钟”的表示.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正.(2)“几点几分”的表示.结合学习课本第62页第二段,认真理解“时针刚过数字几……”的意思,从而导出结语.6.归纳正确表示钟面时间的读、写方法,并小结.(教师把新课学习内容编成快板,用投影仪打出,师生共读.)时针走1字1小时,分针走1格1分钟.1小时=60分,60分就是1小时.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点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三、练习1.基本练习.(1)说出钟面上所指时间.(教师演示动画"时钟",全班抢答.)1:00,5:30,7:15,12:45,12:46.(2)看卡片读时间.8:25,11:50,12:00,6:55,4:53.(3)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间.(教师演示动画"时钟",学生写出时间.)5:10,6:05,2:31,7:59,9:02.2.实践性练习.教师板书时间,学生在自己钟面上拨针,同座同学相互检查.6:00,4:30,9:45,10:10,11:55.3.综合对比练习.要求学生辨别接近整点钟和时、分针靠得比较近的钟面所指的时间.(1)按标出的时间,在钟面上加上分针或时针.(2)看钟面,选择正确的时间填在方框里.4.思考性练习.说出钟面间所经过的时间.四、总结(略)五、质疑问难(略)六、反馈练习.1.配乐朗诵(或组织小品表演:拨时间)放录音,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诵声起.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人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是人所拥有的全部财富.让我们好好珍惜每一分钟吧!2.师说时间,生拨数.小喇叭开始广播:6:45大风车:6:05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7:00有线1台的儿童动画片:6:00(下课铃响)师:(指着时钟)这节课是8:50上课,9:30下课.大家想想,这节课上了多少时间?生:上了40分钟.师:对.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40分钟.谢谢大家,下课.板书设计:略.时分的认识 2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2—63页的例1、例2及第64页“做一做”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1—4题。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认识时、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认识时、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
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1、初步认识钟面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
(挂图出示:钟面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
)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时分
城东镇西场小学范亚萍
教学目标:
l.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理解1时=60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钟面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故事引入
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上一次小白兔输得很不服气,于是它约小乌龟到绿树成荫的圆形运动场来比赛,看谁先跑完一圈,还请路路当裁判。
它们站到同一起跑线上,路路一说开始,它们就跑了起来。
(多媒体演示。
)
2.提出问题。
(1)它们所跑的路程一样长吗?如果说小乌龟跑了一大格,那小白兔跑了几个这么长呢?让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2)它们所用的时间相同吗?
3.引出“钟表”。
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这样的赛跑(多媒体将乌龟与兔子分别变成时针与分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
1.仔细观察钟面,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
(1)钟面上最长的针是秒针,最短的是时针,还有一根是分针。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时和分(板书课题:认识时、分)。
问:还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每两个数字之间为一大格,钟面上有几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鼓励多种不同的数法:1个1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
2.小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1时=60分。
1.认识1分。
(多媒体演示:分针走了一小格。
)
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呢?(揭示:分针走1小格是1分。
)
提问:那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就是5分)
分针从12走到2,要走多长时间?
分针从12走到4,要走多长时间?
分针从12走到9,要走多长时间?
分针从12走到11,要走多长时间?
分针走一圈是几分呢?(学生自由回答,鼓励多说。
)
师小结: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2、认识1时。
(多媒体演示:时针从12走到1。
)
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少呢?(揭示:时针走1大格是1时。
)
时针从数字1走到2,走了多少?从数字5走到6呢……
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呢?
师小结:象这样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小时。
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指名说。
)
3、探索时和分的关系
(1)、时针和分针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每天都在钟面个进行赛跑。
猜一猜:当分针走60小格的时候,时针走几个大格?
2、验证:
拨一拨(1):
仔细观察一下你的钟面,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
让分针走60小格也就是走一圈,拨一拨。
再仔细观察一下你的钟面,时针指着几?
举例:时针从2走到3,走了几个大格?
小结:当分针走60小格的时候,时针走了1个大格。
拨一拨(2):
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候,分针走了多少小格?
拨一拨。
小结: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候,分针走了60个小格。
它们所用的时间相等吗?
你发现什么?
多媒体演示分针走60小格时针正好走l大格的过程。
(到底是不是60分,再欣赏一遍)从刚才的演示我们知道了时针走一大格时,分针走()小格;时针走1小时,分针走()分钟。
所以1时=()分;60分=()时
三、加强体验,巩固拓展。
1、体验1分钟。
通过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
计时,学生活动。
第一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歌曲《白龙马》,时间1分钟。
问:听到这儿,你觉得1分钟怎么样?
第二次:摸脉搏。
第三次:做眼保健操。
(找人喊口令)
第四次:跳绳(找人数)和口算(预先报题目)。
一分钟结束后,点名汇报。
(2)1分钟的时间里,中央电视台播音员能播180个字;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人民币;卡车一分钟能走1000米;小刚一分钟能做20道算术题。
1分钟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却能做很多事。
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2、体验1时
出示填空: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1时。
(学生互相讨论完成填空)
l小时中小朋友能做这么多事,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又能做哪些事呢?请大家回家作
个小小的调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课堂总结,归纳要点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