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精度评定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精度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669f10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6.png)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精度评定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精度评定方面。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测绘技术在测量控制网建立中的应用测量控制网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基础,它提供了详细的地理参照系统,为测量和定位工作提供了基础框架。
测绘技术在建立测量控制网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测绘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高精度测量。
GPS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导航和测量的技术,它能够提供高度准确的位置信息。
通过使用GPS测量,测绘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地理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其次,测绘技术还可以利用激光测距仪进行三维测量。
激光测距仪可以通过测量反射激光的时间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使用激光测距仪,测绘人员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地理空间的三维坐标信息。
这对于建立测量控制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提供准确的参考坐标,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精度和一致性。
最后,测绘技术还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进行地面控制点的获取。
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飞机或无人机进行空中摄影,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方法。
通过使用航空摄影测量,测绘人员可以获取大范围地理空间数据,并且可以利用地面控制点对图像进行校正,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二、测绘技术在测量控制网精度评定中的应用建立测量控制网只是测绘工作的第一步,评定其精度和可靠性同样重要。
测绘技术在测量控制网精度评定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首先,测绘技术可以通过重复测量来评定控制网的精度。
重复测量是在不同时间或不同观测条件下对同一地点进行测量的过程。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对比,可以评定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和稳定性。
测绘人员可以使用全站仪或其他精密测量设备进行重复测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测绘技术可以利用误差分析方法对控制网的精度进行评定。
误差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对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变形监测网稳定性检验与灵敏度分析
![变形监测网稳定性检验与灵敏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e2bbea172ded630b1cb623.png)
化过程中,其他机器动作均正常,故只能把故障范围缩小到电源箱。
关机,拔掉电源箱联接电缆,取出电源箱,单独对电源箱供电,经检测,其24V 电源模块电压输出正常;更换灯泡,开机故障依旧;最后只剩下频闪电源箱未做检查,用同型号频闪电源箱替换,试机,故障排除。
说明此故障是频闪电源箱引起。
例4:DS W 300电源灯不亮。
同上例检查方法,经检查,电源箱输出电压均正常,灯泡也没问题,最后怀疑是高压电源模块有问题,找同型号的高压电源模块代换后故障排除。
说明此故障是高压电源模块损坏引起。
本例可用DS W 200高压电源模块代换,但须做跳线处理。
4 结束语DS W 系列数字扫描仪是精密的光机电一体化高级仪器,要真正做好该仪器的维护与检修,仍须专业的仪修工程师或厂家维修人员进行。
经过本人这几年来经验积累,DS W 系列数字扫描仪故障率较高的部位便是其高压电源箱部位。
只要了解该仪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再加上平时的认真观察与总结,对DS W 系列扫描仪的维护并不困难。
日常的维护以及简单的故障分析,一般的维修人员经过一些培训便可胜任。
收稿日期:20050601第一作者简介:严丽娟(1978—),女,200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在读博士生。
变形监测网稳定性检验与灵敏度分析严丽娟1 郝传才2(11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21广州地铁设计院,广东广州510000)Analysis for Sensiti vity and Test for St ability of the Defor mati on M on itor i n g NetworkYan L ijuan Hao Chuancai 摘 要 变形监测是一种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因此确定变形体的稳定性就尤为重要。
设计了一个水平位移监测实验网,人为改变某点的水平位移量,得到两组观测数据,利用平均间隙法原理,判断所设计的水平位移监测实验网中点的稳定性,进而确定变形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高精度地面变形监测技术的操作方法与数据分析
![高精度地面变形监测技术的操作方法与数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f1d62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6.png)
高精度地面变形监测技术的操作方法与数据分析地面变形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精确测量地面表面形变的应用技术。
它在土木工程、地质灾害预警、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高精度地面变形监测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过程。
一、高精度地面变形监测技术的操作方法1. 安装监测设备:在进行地面变形监测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常用的设备包括全站仪、GNSS测量系统、激光扫描仪等。
根据监测目的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设备进行安装。
2. 建立监测网格:为了有效监测地面变形,需要在监测区域内建立监测网格。
监测网格的设置应该考虑地形地貌特点、监测目的以及监测设备的技术参数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监测网格的间距应该小于变形规律的空间尺度。
3. 进行测量观测:按照预先设定的监测网格,使用监测设备进行观测。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稳定性和观测角度的准确性。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采取多次观测并取平均值的方法。
4. 数据采集与处理:观测数据采集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平差、大地坐标系转换、变形分析等。
二、高精度地面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1.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地面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的格式化、异常数据的剔除、数据的去噪等步骤。
预处理的目的是减少数据误差,获得可靠的数据。
2. 数据分析方法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空间插值分析、趋势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地面变形的规律和趋势。
3. 变形分析:地面变形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面的变形情况。
通过变形分析,可以得出地面的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等指标。
变形分析需要结合地质地貌特征和环境背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
4. 结果评估与报告撰写:根据变形分析的结果,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判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于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关于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fea418767f5acfa0c7cd3a.png)
关于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作者:周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年第01期【摘要】针对在变形监测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控制网,在介绍变形监测技术及其一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监测控制网建立的要求和方法,并对精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实际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变形监测;控制网;控制网建立;控制网精度【中图分类号】TU1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1-0132-021 变形监测技术与一般要求1.1 技术概述对于变形监测技术,其主要包含以下4种:其一,常规大地测量;其二,特殊变形测量;其三;摄影测量;其四,GPS技术。
其中,常规大地测量主要指借助常规测量设备对点变形值进行测定,具有以下优势特点:第一,可提供变形体所处变形状态信息;第二,能满足所有监测精度要求,且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第三,能提供绝对变形方面的信息。
然而,该方法的外业工作量相对较大,且布点直接受地形地势影响,自动化监测难度很大。
对于特殊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倾斜测量、应变测量和准直测量3种,不仅过程简单,能对变形体内部发生的变形进行监测,而且还能为自动化监测创造良好条件,但也存在仅可以提供相对或局部变形信息等缺点。
1.2 一般要求对于变形监测项目,涉及如下内容:坝面变形观测、大坝结构内部变形观测、坝面裂缝和接缝观测、面板整体变形观测、岸坡位移情况观测。
在变形监测中使用的水准高程与平面坐标都必须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用坐标系统完全一致,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和国家网相联系。
(1)在变形观测时,应符合以下规定要求:对表面的竖向与水平位移进行观测,两者应使用同一个观测点;对于深层观测,需要尽可能实现结合布置;不同的观测任务要配合执行。
(2)在保持稳定的范围内进行基点布置;观测点必须和坝体等牢固结合,采用稳定的保护措施,同时要按照国家现行法律进行保护。
浅谈工程变形监测网的优化设计
![浅谈工程变形监测网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22c6dfcfc789eb162dc81d.png)
浅谈工程变形监测网的优化设计引言工程变形监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需要结合某些专业学科如工程测量、地质、水文等才能恰当的解释及对变形原因具有正确的结论。
它在工程建设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对测量角度而言,工程变形监测是一项具有较高精度的要求,因此从网设计、设备的选择、监测的方法、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不能忽略各个阶段,尤其是监测网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造成变形的原因。
一:零类设计(或称控制网基准设计或参考系统设计)参考系统选定与所给出的起算数据是密切相关的,一旦给定足够的起算数据就等于选定了坐标系统。
基准还可以被认为就是给监测网的平差提供起算数据的,在零类设计时,主要解决的是:是否给定起算数据?给定几个起算数据?起算数据配置在如何?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未知数据、协因数阵也就随之确定了,即完成了基准设计。
已知数据对监测网的约束即有增强的外部精度作用,也有可能扭曲网的模型而降低网的内部精度。
有时变形监测网因为仅重视其相对位置而采用无起算数据的秩亏自由网。
二:—类设计(或称结构图形设计问题)由于未知参数的平差值及其精度除了与监测精度有关以外,还与网的几何图形有关,在给定监测条件下,通过控制网点的最优配置和最优构网方案的选择来获得未知量的最大精度。
从数学意义上讲,网形最优化的目的就是要确定网形矩阵A,而网形矩阵A主要受网点点位和监测值的配置所制约。
从几何意义来讲,就是不仅要确定点位,还要确定点间的连线。
一类设计即在已知监测值的权阵P的条件下,确定设置矩阵A,使网中某些元素的精度达到预定值或最高精度,或使坐标的协因数阵最佳逼近一个给定的矩阵(准则矩阵)。
三:二类设计(或称监测值权的分配问题)它是在监测网网形已经选定的情况下,对个观测量的权进行最优分配,即选定最佳监测纲要。
从数学意义来讲,此类设计就是在给定系数矩阵A和未知数协因数阵,而求最优的监测量权阵P。
监测纲要设计是控制网优化设计研究最多,最早的课题,随着对网设计要求不断提高、检测方法,监测方法的改变和边角等不同类监测值的权的优化设计要从精度、可靠性、灵敏度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这就使该类设计问题的内容更加丰富。
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估算
![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估算](https://img.taocdn.com/s3/m/b3025501360cba1aa911da42.png)
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估算发表时间:2018-09-12T14:39:26.2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作者:朱兴军[导读] 变形监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需要结合某些专业学科如工程测量、地质。
青海省第一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变形监测网的优化设计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设计出能满足某些规定的标准如精度、可靠性、灵敏度和经费的最优监测网,通过优化设计能满足工程的特点,合理选择仪器设备,使变形监测有意义。
鉴于此,文章通过实例分析,重点就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估算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变形监测网;控制网;精度估算;分析引言变形监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需要结合某些专业学科如工程测量、地质、水文等才能恰当的解释及对变形原因具有正确的结论,它在工程建设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对测量角度而言,工程变形监测是一项具有较高精度的要求,所以从设计、设备的选择、监测的方法、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不能忽略各个阶段,尤其是监测网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造成变形的原因。
1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概述1.1变形监测常用手段进行变形监测的手段主要有大地测量、摄影测量、GPS测量以及特殊的测量手段。
当使用大地测量方法和摄影测量方法时往往需要建立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并在观测对象上及周围布置一系列的观测点,通过对控制网和观测点的重复测量,获得观测数据,最后确定变形大小和规律,这种用于变形测量的控制网,称为变形控制网,简称变形网。
1.2变形监测网特点分析相对比其它类型的控制网,变形网的特点如下:第一,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时,保证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至关重要。
而变形监测网的布网目的是为了测定网点的变形,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不是最重要的。
由于布网的目的不同,影响网质量的因素也就不同,比如大气折光和系统误差对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影响很大,而对变形网的影响不是最重要的。
在变形观测中只要保证监测仪器和人员相对不变,计算过程中上述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使变形不受这些误差影响;第二,首级网的精度相对较高,基准点一般应建立在变形体以外的稳定区域,特别是网址的起算点一点要建立在基岩基础上,以便于发现其他点位移,工作基点可以布设在变形区;第三,变形网的网址应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具有发现监测点位移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看其指标能否满足变形监测相应的要求;第四,变形网的边长一般较短,但精度高,一般情况下需要强制归心;变形网要求通视条件好,而不过于要求网形的构成;对变形网来说,多余观测冗余多。
测绘技术中的变形监测精度控制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变形监测精度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a740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5.png)
测绘技术中的变形监测精度控制方法引言: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城市规划、土地管理还是工程建设,都离不开测绘数据的支持。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土地、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变形监测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变形对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了直接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的变形监测精度控制方法,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全站仪法全站仪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手段,通过其高精度的测量能力能有效进行变形监测。
全站仪利用测站坐标系进行坐标变换,通过相邻监测点测角、测距、测高并计算姿态元素,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监测。
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网形布控监测点,一方面可以利用传统的测站布设,另一方面可以减小误差.二、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以其快速、高精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中。
通过安装在变形物体上的GPS接收机,可以实时采集物体的位移信息,并与基准站数据进行比对,从而计算出变形量。
为了提高精度,可以采用多频率GPS接收机、差分GPS校正等技术手段。
三、微波干涉技术微波干涉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变形监测方法,通过测量目标物体表面的角度变化来反映变形程度。
微波干涉技术在变形监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敏感度,能够实时监测变形过程,并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
在土地滑坡、桥梁变形、地铁隧道等领域的变形监测中,微波干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和航空器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点的变形监测。
通过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识别和提取地表的特征点,并测量其空间坐标和变形量。
遥感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快速性和高效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变形信息,并为工程建设和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五、技术组合与数据处理变形监测的精度不仅取决于测量仪器的精度,还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的组合,例如全站仪和GPS、GPS和遥感等,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和精确处理,提高变形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变形监测网在变形监测工作中布设原理与监测方法的探讨
![变形监测网在变形监测工作中布设原理与监测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06faa3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8.png)
126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程项目一般其水平位移观测工作基点通常采用带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以保证仪器架设时不会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其垂直位移观测工作基点通常采用钢管标埋设,在特殊地区采用双金属标埋设,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基准点不会发生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其中,工作基点较为特殊的是在一般小型工程项目上,在满足视线条件较好的前提下,在基准点满足观测的要求下,小型项目可以不用建立工作基点,允许在基准点上直接观测变形观测点。
1.3变形观测点变形观测点通常设立在能直观反映变形体变形特征的位置上,比如房屋的房角或房顶,边坡的底部、中部、下部等,根据建筑物不同变形特征设置不同变形监测点。
通过周期观测或者持续观测,可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分析出变形体沿时间的变形量曲线图。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272023.08 |以基准点或者工作基点为参考建立测区监测基准网,周期性观测变形体上的变形观测数据对比、或者与首期观测数据对比,与上一期变形监测数据对比获得变形体单次变累计变形量,制作相应的变形量曲线图。
基本点和工作基点作为工程项目中观测变形监测基准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只有保证的监测基准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变形监测工程项目中,需要经常对监测基准网的稳定情况进行复测。
因此,工程项目不同来选用相应方式。
监测基准网一般分为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和垂直位移规三角形网、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符合导线网、闭合导线网、以及视准线轴线等形或者轴线两端设立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一般采用独立坐标系统,且采用一次与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联测。
长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在建网中。
在国家大型工程布设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时,需要考虑控制网的精度、灵敏度和位,适合采用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网点的水平角观测,全站仪进行测量。
大坝平面变形控制网观测及稳定性分析
![大坝平面变形控制网观测及稳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d41e8af7ec4afe04a1dfd2.png)
大坝平面变形控制网观测及稳定性分析摘要: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大坝,经过几十年的运营,大部分已处于危险期,需进行加固,通过对大坝进行变形监测,给加固设计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对新建大坝的变形监测作为其运营管理阶段的一项必要任务。
根据不同的大坝类型,布设不同图形的控制网和变形观测点,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大坝运营。
对控制网的强度和精度,必须根据被监测对象的特性要求和客观条件利用计算机进行优化设计,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算,保证控制网的可靠。
关键词:大坝平面变形;控制网观测;稳定性分析1、工程概况某某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142.00m,总库容为18.24亿m3,电站装机容量为200MW。
主要建筑物由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泄洪洞、发电隧洞及厂房等组成,其中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32.5m,坝顶长度448.0m,坝顶高程156.80m。
2、控制网的布置水平位移平面变形控制网由S1-1、S1-2、S2-1、S2-2、S3、S4、S5、S6共8点组成,左右岸各4点,其中S1-1、S1-2、S2-1、S2-2点距大坝较近(约120~260m不等),下游最远点S6位于鲤鱼山,距大坝约1.32km,网中共有43个方向,22条观测边,最大边长约1.21km,最短边长约0.75km,平均边长0.86km,网点平均高程约135.80m,相对下游河边高差平均约82m,网形见图1。
图13、控制网监测及其精度自2001年1月—2015年12月共监测10期,分别在2001年1—2月、2001年11—12月、2002年12月、2003年12月、2005年11月、2007年11—12月、2009年11—12月、2011年10—11月、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共10个时段。
为了满足高精度要求,采用徕卡TPS1000全站仪对控制网进行测边和测角,水平角采用全组合测角法测量,方向权P=n×m=42(40),其中n为方向数,m为测回数,所有测回数平均分配在两个不同时段内;边长观测时记录气压和气温,在计算时进行气象改正和常数改正计算;垂直角按平面变形监测网网形进行观测,观测时观测目标的两个位置,每个位置观测2测回,往返高差平均后得到高差观测值,计算得的三角形高差闭合差W满足W≤0.0136(L21+L22+L23)1/2,式中L1、L2、L3为三角形三边长,以m计,三角形高差闭合差W以mm计;改正后的边长用三角高程网平差后的高程进行改平,改平后的边长投影至135.80m高程面。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精确测量技术与误差控制方法分析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精确测量技术与误差控制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e345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7.png)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精确测量技术与误差控制方法分析引言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是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建筑物的变形可以是由于自然因素如地震等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结构缺陷或外力作用导致的。
准确监测建筑物的变形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护和修复,同时也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精确测量技术,并介绍误差控制方法。
一、传统测量技术传统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主要依赖于测量仪器和人工观测。
常见的测量仪器有全站仪、水准仪、倾角传感器等。
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三维测量,可以用于测量建筑物的平面坐标、高程和倾角等参数。
水准仪则主要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程差,通过比较不同测点的高程差可以判断建筑物是否发生变形。
倾角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建筑物的倾斜角度,通过检测倾斜角度的变化可以了解建筑物的稳定性。
然而,传统的测量技术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传统测量技术需要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传统测量技术只能得到局部的测量结果,无法全面了解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最后,传统测量技术的数据处理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面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精确测量技术和误差控制方法。
二、精确测量技术1. 结构振动监测技术结构振动监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测量方法,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振动情况。
该技术主要依赖于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检测建筑物振动引起的加速度变化来判断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结构振动监测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广、响应速度快、数据处理简便等优点,可以有效地监测建筑物的振动,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2. 高精度形变测量技术高精度形变测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形变情况。
该技术主要依赖于激光测距仪和摄像机等设备,通过测量建筑物表面的形变量来判断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高精度形变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准确地监测建筑物的形变,为工程师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误差控制方法1. 室内控制室内控制是一种常用的误差控制方法,主要通过在建筑物内部设置参考点来实现对测量误差的控制。
浅谈平面控制网精度控制措施
![浅谈平面控制网精度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c4dc712ff00bed5b9f31d9b.png)
轴线方向 与垂轴线方向的放样误差是 相等的。如果需要加密 控制点,采用三角形内插点法,通常使用测角精度为 0.5 ", 测距精度为 1 m m +lpp m 的全站仪,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的 必要精度应达到±5 m m 。
三、特大工程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精度设计 在某特 大工程的建设中,首级平面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指 标规定不 一致。工程中规定首级平面 施工控制网精度指标设 计为最弱点点位误差小于±2 m m 。工程中首级平面施工控制 网中精度指标设计为各相邻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8 m m 、桥 轴线相对中误差不低于 1/ 80 0 00 0。随着工程难度的增加首 级平面施 工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施工 测量需要,分析首级平 面施工控 制网应达到的必要精度。基 本网形的主要特点是控 制网由狭 长的大地四边形和短边三角 形构成,网形中长短边 结合。实 地布设时,应根据实际地形 情况、结构的大小、施 工场地布 置及施工作业方案等具体情 况,在基本网形的基础 之上,进 行优化设计。为了分析特大 工程的首级平面施工控 制网基本 网形的理论精度,基本网形 精度计算方案是在坐标 系下采用固定点轴 1、固定方位轴 1 至轴 2 的方位角以及相 同方向观 测精度和测距精度条件下, 对不同的施工宽度、不 同短边情 况,分别得到首级平面施工 控制网的设计精度如表 1 。从表中可见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基本网形可以达到较高的 精度能够满足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必要精度要求。 四、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观测方案分析 特大工 程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观测 可以采用以下不同的 方案。 1.采用常规边角网观测方案 对首级 平面施工控制网进行测量。 按《国家一、二等三 角测现代 特大工程施工测量技术量及 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和 《工程测 量规范》要求,进行二等精 度边角网观测。通常使 用测 角精度为 1 "级仪器 观测角度 12 个测回, 测距精度为 1 m m +lpp m 仪器进行边长往返观测 6 个测回。采用 GP S 观 测方案, 对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进行 测量。由于特大工程的 首级平面 施工控制网必须跨过江面, 测量距离和角度的视线 通过长距 离的区域,其设计的精度必 然受到影响。随着测试 区域宽度提高,测量角度和水平距离难度大幅度增加,且较
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与精度控制方法
![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与精度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9b7b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a.png)
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与精度控制方法导言建筑结构是人类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正常运行,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以及其精度控制方法。
一、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在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技术中,测绘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结构的变形监测主要通过精确的测量来获得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常用的测绘方法包括全站仪、激光扫描仪和GPS定位技术等。
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实现距离、角度和高差的测量。
在建筑结构变形监测中,全站仪可以用来测量建筑物的倾斜度、位移和形变等参数。
通过多次观测,可以获得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并分析其稳定性。
激光扫描仪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设备,可通过激光束扫描建筑物表面,获取其三维坐标信息。
利用激光扫描仪进行建筑结构变形监测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减小人为误差的影响。
GPS定位技术在建筑结构变形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建筑物上安装GPS 接收器,可以实时获取建筑物的坐标信息。
结合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得出建筑物的位移和形变情况,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全面监测和分析。
二、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技术的精度控制方法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技术的精度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技术的精度控制方法。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仪器。
不同的测量任务需要不同的仪器和设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确保其测量精度达到要求。
其次,要采取合适的观测方法和布设方案。
观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监测目的进行,布设方案则需要考虑监测点的分布均匀性和覆盖率。
第三,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去除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要进行监测结果的验证和对比。
监测结果的验证是衡量监测精度的重要手段。
探讨大坝平面变形控制网观测及稳定性分析
![探讨大坝平面变形控制网观测及稳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e42e1576a20029bc642d29.png)
探讨大坝平面变形控制网观测及稳定性分析摘要:大坝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既要承载水库中存储水的压力,又要抵御讯期泄洪时来自水流的巨大冲击力。
因大坝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而成,其在长期自重及诸多因素影响下易发生变形,加强大坝变形的监测非常关键。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平面变形的控制网布设情况及其稳定性分析。
关键词:平面控制网;外业观测;稳定性;分析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的建筑主要包括上水库的主坝、副坝、地下厂家、水道及下水库等,整个工程及很多建筑物的等级为二级。
基于对主、副坝工作基点的稳定性了解的需求,布设了平面控制网,定期展开观测活动,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1大坝平面变形的控制网1.1概况平面监测网共设9个控制点,呈边角网状(参见下图),外业依据国家一等三角网的精度观测。
平面控制点的观测墩为钢筋混凝土材料,每年监测一次,截止2017年,已观测九期数据,本文对第八、第九的数据加以对比。
图1-平面网示意图1.2外业观测观测仪选用瑞士Leica TM30高精度的智能全站仪,标称精度:测边(0.6+1×D×10-6)mm;测角0.5″,观测前,分别检验了仪器补偿设备的指标差、纵横误差、横轴倾斜误差等指标,且将检测数值设于仪器内自动改正。
(1)观测水平角测量控制网的水平角度时,应达到国家一等观测精度,用全圆方向观测方法观测12回,共50个方向。
全网以标石的中心为基准,观测水平角的方向均在同一时段完成,优选成像清晰的天气作业。
(2)观测边长边长用对向观测法,一条边单向观测4测回,各个测回读取四次数据,至0.1mm,中数读取到0.O1mm,全网共观测25条边长。
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
边长观测的时候,用干湿温度计、空盒温度气压表,对测站点和镜站点的干湿温度与气压进行测量,取平均值为气象改正参数。
依次从测站、镜站的三个方向,对测量仪及棱镜的高进行观测,读到0.1mm。
(3)观测天顶距各条边对向观测时皆应观测天顶距,共观测50个方向。
《控制测量》第4讲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估算.
![《控制测量》第4讲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估算.](https://img.taocdn.com/s3/m/f66d185baf1ffc4ffe47ac80.png)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第二部分 三角锁的精度估算
一、单三角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
设 s0 为三角形的起算边,s 为推算
边,A、B、C 为角度观测值,于是
由推算的函数式为:
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使程序仅针对所需的推算元素计算 精度并输出供使用。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通常这些程序所用的平差方法都是间接平差法。设待求 推算元素的中误差、权(或权系数)分别为 M i ,Pi (Qi )。后者与 网形和边角观测值权的比例有关(对边角网而言),不具有
随机性。至于单位权中误差 ,对验后网平差来说,是由观
AA
P
Bf P
2
1
BB P
1
如果平差不是按克吕格分组平差法进行的,即全部条件都 是第一组,没有第二组条件,则在计算权倒数时应将上式 的后两项去掉。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F 的中误差为
mF
1 PF
式中, 为观测值单位权中误差。
二、程序估算法 此法根据控制网略图,利用已有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
近20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近代 平差理论为基础的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获得了迅速地 发展。例如,仅在表达控制网质量的指标方面,无论 在广度和深度上,均非过去所能比。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精度估算的目的是推求控制网中边长、方位角或 点位坐标等的中误差,它们都是观测量平差值的函数, 统称为推算元素。估算的方法有两种。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第四讲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估算
测绘七班刘朋论文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布设和精度分析
![测绘七班刘朋论文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布设和精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0871e5a5e9856a561260fc.png)
目录摘要 (1)0引言 (1)1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1)1.1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研究的现状 (1)1.2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存研究意义 (2)2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3)2.1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原理2.1.1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分类2.1.2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3)2.2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2.2.1三角网的布设方案2.2.2导线网的布设方案2.2.3 GPS网的布设方案2.2.4边角网和测边网的布设方案2.2.5专用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3)3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分析 (5)3.1估算方法的目的和方法 (5)3.1.1目的 (5)3.1.2方法 (6)3.2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6)3.2.1等边直伸导线的精度分析 (6)3.2.2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7)3.2.3任意边角网的点位误差概念 (7)4总结 (8)参考文献 (9)Abstract (9)修改意见:论文主要围绕案例进行,例如一张建筑施工图,或自己利用CAD 绘制住宅楼,主要目的是将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放样出来,在建筑物放样之前首先应做控制测量,即根据施工图设计施工控制网,然后将施工控制网在实地放样出来,这是我们论文主要做的内容。
论文框架结构:0、引言1、研究现状及意义2、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①布设形式介绍这几种网形,并分析不同的使用场地,重点介绍在这个案例中所使用的网形,一般是建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②施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的转换施工图上设计的控制网是利用施工坐标系,放样到实地需要根据地面上的已有控制点,需要将施工坐标转换成测量坐标③施工网的测设方法依据案例中使用的网形,阐述测设方法一: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根据施工场地的条件不同,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有以下两种,1: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由城市测绘部门测定的建筑用地用地界定基准线,成为建筑红线。
如图,AB,AC为建筑红线,1,2,3,为建筑基线点,利用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的方法如下:首先从A 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出P 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出Q点。
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稳定性分析
![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稳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2c123b0b4c2e3f57276344.png)
T A0 1 1 A0 Pd Q (QX QX ) QXX 2 2 1 d 1
T A A 1 Pd Qd Q 2 2
S 02是相互独立的。
S 02 F 2 S0
利用F检验法,我们可以组成统计量:
~F(h,f)
(1)如果 F F ,则表明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怀疑 原假设,即认为点位是稳定的,变形分析即告完成。 (2)如果
1 0 0 1 y0 x0 m m
T
三. 秩亏自由网平差参考系的特点
1. 秩亏自由网平差(附加条件法) 误差方程为: V AX L 坐标向量的解: X ( N GGT ) 1 AT PL
2. 秩亏自由网平差参考系的特点
水准网:
G T X (1
为了使上式分成属于动点和属于稳定点的两个独立的部分,令:
T T d T Pd d d F PFF d F d M PMM d M
由此获得:
1 PFF PFF PFM PMM PMF
1 d M d M PMM PMF d F
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平均间隙法,证实已发生移动后, 再假设一个点可能变动(即 M 组中只有一个点);并选择与
参考点稳定性分析的必要性
基准点或参考点的作用是为测定变形体上的监测点的绝对 位移提供参考系。 为了能够发现不稳定的参考点,通常布设多个参考点构成 一个参考网。通过定期对参考网的复测来检查参考点是否 稳定,并将不稳定的参考点剔除。 但是当参考点的位移不大时,需要一种发现位移较小的参 考点的方法。
x1 x2 m 1 1) xi 0 i 1 x m
1 m 令 x xi 0 , m i 1
高层建筑物的变形检测及精度分析
![高层建筑物的变形检测及精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35770c59eef8c75fbfb362.png)
高层建筑物的变形检测及精度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出现了很多的高层建筑,这些建筑有些几层,有些却高达几十层。
科学实践证明,楼房质量对错在的地表的压力会导致地表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形,这直接影响着整个楼房的受力情况。
要是地表受力不同就会造成该楼的塌陷甚至倒塌。
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本文主要是针对现在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及精度分析来发现现在我国这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变形检测精度分析社会不断的前进,以前矮小的房屋如今已变成高楼大厦,随之带来的种种危机也是非常多的。
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它占地面积小,但是利用的价值却远远超出了它所占地的面积,极大的环缓解了现在人口的住房压力。
但是沉降问题却显得格外突出。
随着工程的修建,地基的承受能力接受着巨大的考验,地层的变形是不容避免的,所造成的事故也是无法估量的。
所以做好建筑物施工和运行管理时的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及精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及精度分析来进行相关的讨论。
1高层建筑物的特点及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概述1.1高层建筑的优势所谓高层建筑就是楼层在九至四十层以上,它占地面积不多,但是利用值却很大,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可以改善现在城市的住房困难等等社会问题。
面对人口往城市拥挤的趋势,住房问题已经成了现在社会的问题,但是高层建筑一容量大的优势,缓解了这一严峻的问题同时还改善了现在的交通拥堵问题。
1.2高层建筑物沉降问题的出现虽然高层建筑给城市带来了一片现代气息,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首先出现的问题就是沉降问题。
高层建筑在施工中会造成高层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承重力不断的加大,造成地基的地层变形。
不仅这样,建筑物本身也会变形在与和内部的应力发生冲突作用从而导致变形。
如果这样的变形超出了一定的范畴就会造成各种建筑物倒塌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损伤将是无法估量的1.3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特点高层建筑物的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2)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2)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fccd9ee43323968001c921c.png)
§7.5 工程测量投影面与投影带选择7.5.1概述对于工程测量,其中包括城市测量,既有测绘大比例尺图的任务,又有满足各种工程建设和市政建设施工放样工作的要求。
如何根据这些目的和要求合适地选择投影面和投影带,经济合理地确立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在工程测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7.5.2 工程测量中选择投影面和投影带的原因(1)有关投影变形的基本概念平面控制测量投影面和投影带的选择,主要是解决长度变形问题。
这种投影变形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种因素引起的:① 实测边长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变形影响,其值为1s ∆:RsH s m -=∆1 式中:m H 为归算边高出参考椭球面的平均高程,s 为归算边的长度,R 为归算边方向参考椭球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归算边长的相对变形:RH s s m -=∆1 1s ∆值是负值,表明将地面实量长度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总是缩短的;1s ∆值与m H ,成正比,随m H 增大而增大。
② 将参考椭球面上的边长归算到高斯投影面上的变形影响,其值为2s ∆:02221s R y s m m ⎪⎪⎭⎫ ⎝⎛=∆ 式中:10s s s ∆+=,即0s 为投影归算边长,m y 为归算边两端点横坐标平均值,m R 为参考椭球面平均曲率半径。
投影边长的相对投影变形为20221⎪⎪⎭⎫ ⎝⎛=∆m m R y s s 2s ∆值总是正值,表明将椭球面上长度投影到高斯面上,总是增大的;2s ∆值随着m y 平方成正比而增大,离中央子午线愈远,其变形愈大。
(2)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工程测量控制网不但应作为测绘大比例尺图的控制基础,还应作为城市建设和各种工程建设施工放样测设数据的依据。
为了便于施工放样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由控制点坐标直接反算的边长与实地量得的边长,在长度上应该相等,这就是说由上述两项归算投影改正而带来的长度变形或者改正数,不得大于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
一般来说,施工放样的方格网和建筑轴线的测量精度为1/5 000~1/20 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2T11:49:43.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岳小勇[导读] 摘要:如今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山体、基坑塌陷等的灾害。
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海西宁摘要:如今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山体、基坑塌陷等的灾害。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往往是允许的,但当其超出一定值时,就很可能会变成灾害,而要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就必须进行变形监测,分析变形产生的原因,总结变形发展的规律。
本文主要就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精度;分析引言
变形是自然界历来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发生变化。
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仪器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在确定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1变形监测概述 1.1变形监测的概念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以及地铁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
为了了解建筑物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1.2变形网的特点
第一,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时,保证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至关重要,而变形监测网的布网目的是为了测定网点的变形,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不是最重要的。
由于布网目的不同,影响网质量的因素也就不同,比如大气折光和系统误差对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影响很大,而对变形网的影响不是最重要的。
在变形观测中只要保证监测仪器和人员相对不变,计算过程中上述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使变形不会受这些误差的影响;第二,首级网的精度相对较高,基准点一般应建立在变形体以外的稳定区域,特别是网址的起算点一点要建立在基岩基础上,以便于发现其他点位移,工作基点可以布设在变形区;第三,变形网的网址应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具有发现监测点位移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看其指标能否满足变形监测要求;第四,变形网的边长一般较短,但精度高,一般情况下需要强制归心;变形网要求通视条件好,而不过于要求网形的构成;对变形网来说,多余观测冗余多。
2变形监测系统的组成 2.1自动监测系统
通常情况下,为实现项目监测的自动化,工作基点站应设在隧道侧壁,同时设置四个校核点以校核工作基点。
安装于基点站的TCA2003全站仪与监测系统机房建立通讯联系,由机房控制全站仪对校核点和变形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逐点扫描、记录、计算及自校,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机房入库存储或并进行整编分析,实现了自动观测、记录、处理、储存、变形量报表编制和监测结果自动远程发送等功能。
2.2徕卡自动全站仪
徕卡TCA系列自动化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该仪器精度高,且性能稳定,其内置自动目标识别系统,可以自动搜索目标、精确照准目标、跟踪目标、自动测量、自动记录数据,在几秒内完成一目标点的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多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具有计算机远程控制等优异的性能。
采用结构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及自动进行监测预报,即实现变形监测全自动化,它不仅便捷准确,而且可以减少传统意义上形变观测中的人为观测误差及资料整编分析中可能造成的数据差错。
2.3工作基站及校核点设置
为使各点误差均匀,并使全站仪容易自动寻找目标,工作基站布设于监测点中部,校核点布设在远离变形区以外,最外观测断面以外40m左右的隧道中,先制作全站仪托架,托架安装在隧道侧壁,离道床距离1.2m左右,以便全站仪容易自动寻找目标,监测基准点使用位于东山口站台内的平面、高程控制点。
2.4隧道监测断面布置及监测断面内监测点布置
变形监测点按照设计要求的断面布设,上下行隧道各布置5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在轨道附近的道床上布设两个沉降监测点,中腰位置两侧各布设两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即每个监测断面布设6个监测点。
各观测点用连接件(人字形钢架)配小规格反射棱镜,用膨胀螺丝及云石胶锚固于监测位置的侧壁及道床的混凝土中,棱镜反射面指向工作基点。
布设监测点应严格注意避免设备侵入限界,可以将监测点布设在图中位置。
3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3.1监测网的建立 3.1.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首先应根据设计单位和用户对实施监测物的精度要求,结合施工单位的仪器设备,制定平面测量的等级,然后充分考虑工程各部施工放样需要,点位不与工程建筑物发生冲突,使用方便,点位便于长期保存等方面情况下交替进行图上和实地选点,构造网形,确定点位测量的实方案。
在点位确定后,可以根据点与点之间的通视情况构成网形,拟定图中的角度和边长观测量,可以用专有的软件进行精度的估算和观测量优化,通常是边角全测网开始优化计算,若计算结果的冗余过大,删掉一些通视条件不好的,边长过长,竖直角过大的边和相应的角度,再进行估算,直至点位精度满足要求,工作量又相对较小。
3.1.2高程控制网
首先根据设计单位对两点之间差异沉降量出发,制定相对沉降量的观测中误差,确定观测等级,比如说两点间差异沉降量的允许值为,差异沉降量的观测中误差取1/10 ,两点间的差异是两点的高差之差,而高差是高程之差,所以任意观测点高程中误差是1/20 ,确定观测等级之后确定选点布网,确定实施方案和观测仪器。
另外,高程基准点应选在变形体以外的稳定区域,特别是网的起算点一定要建在基岩基础上,确保其稳定性,消除基准点对变形点观测精度的影响,以便发现观测点的垂直位移。
3.2监测方法
本次监测拟采用隧道结构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软件进行自动变形监测,该系统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开发用于自动型TCA系列的全站仪的自动监测,具有自动控制及变形数据分析功能,是目前该方面最先进的系统。
该系统将自动完成测量周期、实时评价测量成果、实时显示变形趋势等智能化的功能合为一体,是进行自动变形监测理想系统。
3.3观测精度分析
影响变形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影响,对本系统而言,系统误差主要有仪器本身构造引起的误差、测站和目标点固定的对中误差、仪器随时间的度盘零方位的漂移、外界气象条件引起的观测值的变化等;偶然误差主要是仪器测量时的随机误差,主要体现为仪器的标称精度,系统误差可以通过采用差分方法或坐标转换方法予以消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形监测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场的需要不断的向前发展和革新,利用测量机器人及配套的监测软件在使用隧道内进行全自动监测。
与传统监测相比较,具有简便、灵活、无人值守、实时、动态的监测特点,并实现了测量数据的自动处理、传输、预警等功能,节省人力物力,是运营地铁隧道变形不间断三维监测的理想手段。
参考文献:
[1]周向阳.变形监测技术在机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7):86-88.
[2]王川,张鹏,廖贵能.小湾水电站库盘监测系统变形效应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7,23(05):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