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Ⅰ第19课《南朝诗两首》导学稿(学生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4.19《南朝诗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4.19《南朝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概括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掌握南朝诗的特征。

2、识记有关实词、名句。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优美。

2、揣摩托车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或学习诗人高尚的品格。

二、聚集难点诗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与学第一课时《登池上楼》(一)导语南朝文论家钟嵘说:“谢诗如芙蓉出水。

”诗人鲍照也说:“谢公诗如初发芙蓉。

”芙蓉花,天生丽质,初发而出水,那必是自然清新、赏心悦目的。

谢灵运诗的佳妙之处,正在于它不加雕饰,不用典故,自然形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登池上楼》,领略他芙蓉般清新的风格。

(二)点击诗人谢灵运,小名客儿,生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谢家原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迁居南方。

灵运很小就被送到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在江南小有名气。

(他是淝水之战的指挥者名将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

谢灵运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他一生的著述非常丰富,据近代人统计,见于著录的有21种,可惜大多散佚。

今天能见到的除了《大般涅盘》译文外,还有90多首诗和4卷文。

但他的主要成就是诗歌,特别是山水诗。

他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三)通读课文,讲解诗意:本篇写作者贬官永嘉、久病初起登楼所见所感,抒泻了仁宦不得志的感伤情怀。

诗的前四句先从当前景物落笔,托物兴词,感怀喻志。

首句写俯视池中,不禁联想起虬龙的深潜而自媚。

下一“媚”字,把潜隐者悠然自得的情态描绘得栩栩欲活。

诗人借助想象的彩翼,化虚为实,把本属传说的动物描绘得相当逼真。

次句写仰视飞鸿,想象它振翮高骞而扬音九霄,又描绘出进取者春风得意、奋发有为的情状。

诗人于虬潜鸿飞,物类各得其所,联想到自己欲在仕途上直步青云,但又非智能所及,因而有“薄霄愧云浮”之感;退隐躬耕,体力难济,无以自养,因而又有“栖川怍渊沉”之叹。

“徇禄”四句写明自己远守滨海州郡、久病初起的情状,实为失意情怀的具体抒写,于自嘲中尽情发泄了仕途蹭蹬的满腹牢骚。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9课《南朝诗两首》优质课件(共36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9课《南朝诗两首》优质课件(共36张PPT)
南朝诗两首
南朝是我国文学创作的自觉时代
谢灵运
——谢公诗如初发芙蓉
• 南朝诗人,晋大将军谢 玄之孙,出生于世袭贵 族之家,袭封康乐公, 又称谢康乐、大谢。 • 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 山水诗的作家,与陶渊 明的田园诗相对应。
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 太康)人,迁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东晋名将谢玄之 孙,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他的主要成就在 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 流派。他的作品语言富艳精绝,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 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
1.文本审美 《登池上楼》 (1)情景交融。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 郁。 (2)比兴、用典手法的运用。用虬和鸿的进退来说明自己进退 失据。 (3)造语精工,大量运用对偶句。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春替换了残冬。
8

池塘(堤岸)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堤岸上长出了嫩绿的春草,园子的柳树上变换了鸟的叫声。
9 祁祁伤(感伤)豳歌,萋萋感(感伤)楚吟。 (正常语序)伤祁祁豳歌,感萋萋楚吟
• “采藩祁祁”这首豳歌与“春Hale Waihona Puke 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产 生无限的感伤。
10 索居(离群独居)易永久(容易感到日子长久) , 离群难处心(难以安心) 。 • 离群独居,时光难挨,内心也难以安定。 11 持操(保持节操)岂独古,无闷(没有烦闷)征 (验证、证明)在今。
望,此时寒冬已过,初春的太阳赶走了残 冬的冷风,暖意融融,诗人侧耳倾听那池 水的波声,举目远眺高峻的山峦,一幅生 动的春之美景映入了诗人的眼帘。

一个“生(生长)”,一个“变(变 化、增加)”,突出了由冬到春的巨大变 化,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生出了动感,同 时将诗人心中激起的惊奇、欣喜、新鲜之 感,准确、生动、传神地反映了出来。

2020粤教语文必修一第19课南朝诗两首word导学案

2020粤教语文必修一第19课南朝诗两首word导学案

课题:南朝诗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谢灵运和谢眺;2、了解南朝诗的基本艺术特色,品味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色3、揣摩名句和炼字【学习重点与难点】1.山水诗歌描写和抒情方式2.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

3.古体诗的展开思路。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XXX页内容,阅读XXX资料XXX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XXX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XXX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登池上楼》一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略作分析。

第一部分:由潜虬飞龙感叹自己不得志的艰难处境第二部分:登楼远眺见到生机勃勃的情景第三部分:触景生情抒发离群索居壮志未酬的伤感具体:潜虬飞鸿自由自在智力不足病处穷海(抒情)临窗远眺残冬已去春草鸣禽生机勃勃(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无限感伤离群索居竭力无闷(抒情)2、“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该怎样鉴赏这两句?3、如何赏析诗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4、《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知识梳理1、谢灵运,小名客儿,生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谢家原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迁居南方。

灵运很小就被送到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在江南小有名气。

(他是淝水之战的指挥者名将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

谢灵运:谢玄之孙,世称“谢康乐”,政治失意,遂写山水诗。

谢灵运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他一生的著述非常丰富,据近代人统计,见于著录的有21种,可惜大多散佚。

今天能见到的除了《大般涅盘》译文外,还有90多首诗和4卷文。

但他的主要成就是诗歌,特别是山水诗。

他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南朝文论家钟嵘说:“谢诗如芙蓉出水。

《诗二首》(《雨巷》《我愿意是急流》)(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诗二首》(《雨巷》《我愿意是急流》)(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第2.1课《诗二首》(《雨巷》《我愿意是急流》)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两首诗,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2.通过把握诗中形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的意境。

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2.在学习两首诗的基础上,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文学常识(1)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

后曾用笔名_________、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_________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_________"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____________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_____________”的雅号。

(2)裴多菲,19世纪__________的爱国民族诗人,曾领导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并最终为民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一生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___________”。

他的诗作多是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号召人们为民族解放而斗争。

著名的作品有《自由与爱情》、《贵族》等。

《我愿意是急流》与其他诗作的战斗风格不同,而是一首充满了温情的____________。

2.背景资料(1)《雨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案: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案: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19课南朝诗两首学习重点 1.梳理识记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课文名句。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品赏佳句。

1.词类活用(1)薄霄愧.云浮:(2)祁祁伤.豳歌:(3)萋萋感.楚吟:(4)白日丽.飞甍:答案(1)意动用法,“觉得……惭愧”(2)使动用法,“使……悲伤”(3)使动用法,“使……感伤”(4)使动用法,“使……明丽”2.特殊句式(1)谁能鬒不变:(2)无闷征在今:答案(1)宾语前置句,应为“谁能不变鬒”。

(2)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无闷在今征”。

1.阅读两首诗,试分析一下这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池上楼》答:《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答:答案《登池上楼》通过诗人久病初起登楼的见闻,抒写了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之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

2.读懂诗歌,理清结构。

(1)《登池上楼》全诗共22句,可分为三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①第一层(1~8句):②第二层(9~16句):③第三层(17~22句):答案①由潜虬、飞鸿起兴感叹自己不得志的艰难处境。

②登楼眺见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③触景生情,抒发离群索居、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全诗共14句,可分为三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①第一层(1~2句):②第二层(3~8句):③第三层(9~14句):答案①化用古人诗句,点明望乡思乡的话题。

②描绘登山所见的壮丽景象。

③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引起的怀乡愁绪。

《登池上楼》1.把握情感(1)诗开头四句在全诗中的地位怎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答案第一、二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比喻之意。

诗人将“我”与“物”连接在一起,“我”欲飞上云霄却自愧不如飞鸿,“我”欲隐居山川又自惭不及潜龙,比喻之意十分明显:隐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得意满,而“我”欲为官却仕途不顺,欲隐居却乏此高致。

接着用“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抒发了诗人在仕与隐的去向上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

高一语文必修南朝诗两首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必修南朝诗两首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

课题:南朝诗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谢灵运和谢眺;2、了解南朝诗的基本艺术特色,品味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色3、揣摩名句和炼字【学习重点与难点】1.山水诗歌描写和抒情方式2.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

3.古体诗的展开思路。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XXX页内容,阅读XXX资料XXX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XXX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XXX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登池上楼》一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略作分析。

第一部分:由潜虬飞龙感叹自己不得志的艰难处境第二部分:登楼远眺见到生机勃勃的情景第三部分:触景生情抒发离群索居壮志未酬的伤感具体:在智力不足病处穷海(抒情)去春草鸣禽生机勃勃(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无限感伤离群索居竭力无闷(抒情)2、“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该怎样鉴赏这两句?3、如何赏析诗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4、《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知识梳理1、谢灵运,小名客儿,生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谢家原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迁居南方。

灵运很小就被送到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在江南小有名气。

(他是淝水之战的指挥者名将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

谢灵运:谢玄之孙,世称“谢康乐”,政治失意,遂写山水诗。

谢灵运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他一生的著述非常丰富,据近代人统计,见于著录的有21种,可惜大多散佚。

今天能见到的除了《大般涅盘》译文外,还有90多首诗和4卷文。

但他的主要成就是诗歌,特别是山水诗。

他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南朝文论家钟嵘说:“谢诗如芙蓉出水。

粤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粤教版必修1课件 第19课南朝诗两首

粤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粤教版必修1课件 第19课南朝诗两首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文本导学
学习重点 1.梳理识记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课文名句。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品赏佳句。
1.词类活用 (1)薄霄愧云浮: 意动用法,“觉得……惭愧” (2)祁祁伤豳歌: 使动用法,“使……悲伤” (3)萋萋感楚吟: 使动用法,“使……感伤” (4)白日丽飞甍:___使__动__用__法__,__“__使__…__…__明__丽__”______
答案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答案
(3)诗的后六句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再度变化,具体有何表现? 答案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美丽的春光,茂盛的春草,竟 使诗人想起了前人感伤的诗句,诗人心中的抑郁沉重得难以排遣,新 鲜之感激起的愉悦心情转瞬即逝了,诗人由此又联想到了自己“归” 与“不归”的矛盾,心情复而沉重起来。但是“索居易永久,离群难 处心”,孤独的隐居生活容易使人感到岁月漫长,难以安心,诗人的 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然而“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今天照 样有不追求功名、避世隐居不觉寂寞的有德的隐者,这一点将在自己 身上得到证明,诗人最终下了隐居的决心。
答案
《登池上楼》
重点突破
1.把握情感
(1)诗开头四句在全诗中的地位怎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第一、二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比喻之意。诗人将“我”与“物”
连接在一起,“我”欲飞上云霄却自愧不如飞鸿, “我”欲隐居山川又
自惭不及潜龙,比喻之意十分明显:隐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得
意满,而“我”欲为官却仕途不顺,欲隐居却乏此高致。接着用“进德
基础积累
答案
2.特殊句式 (1)谁能鬒不变: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应__为__“__谁__能__不__变__鬒__”__。 (2)无闷征在今:_介__词__结__构__后__置__句__,__应__为__“__无__闷__在__今__征__”__。__

高中语文南朝诗两首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南朝诗两首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

19 南朝诗两首学会沉淀自己麦克失业后,心情糟透了。

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

牧师听完麦克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唯一的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

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麦克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

他忽然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到杯子底了。

” 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

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

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

”【心灵点灯】 我们人生中的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尝试,其实都不是徒劳的。

只要我们懂得在挫折和失意中总结,让我们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沉淀下来,虽然我们现在是人生的低谷,但低谷也注定了我们会有登上事业高峰的一天。

1.字音辨识(1)单音字潜虬(qián) 徇禄(xùn) 卧疴(kē)衾枕(qīn) 褰开(qiān) 岖嵚(qīn)祁祁(qí) 豳歌(bīn) 灞涘(sì)飞甍(mén ɡ) 流霰(xiàn)(2)多音字参⎩⎪⎨⎪⎧(cān )参加(shēn )人参(cēn )参差期⎩⎪⎨⎪⎧(qī)佳期(jī)期年 2.一词多义(1)薄⎩⎪⎨⎪⎧薄霄愧云浮(动词,靠近,逼迫)厚古薄今(动词,看不起,轻视)儿已薄禄相(形容词,微薄的)如履薄冰(形容词,与“厚”相对)(2)方⎩⎪⎨⎪⎧去矣方滞淫(副词,将要)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名词,土地方圆)助画方略(名词,方法,计策)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名词,方向)(3)许⎩⎪⎨⎪⎧佳期怅何许(句末语气词)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名词,所处,地方)时人莫之许也(动词,同意,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数词,表约数)(4)易⎩⎪⎨⎪⎧索居易永久(形容词,容易)故以羊易之(动词,交换、调换)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动词,轻视,轻慢)(5)景⎩⎪⎨⎪⎧初景革绪风(名词,阳光)良辰美景奈何天(名词,景色)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通“影”,影子)3.词类活用(1)白日丽飞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色彩明丽(2)飞鸿响远音 (形容词作动词)发出声音(3)衾枕昧节候 (形容词作动词)分不清(4)潜虬媚幽姿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媚(5)薄霄愧云浮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惭愧(6)杂英满芳甸 (形容词作动词)开满4.古今异义(1)池塘生春草古义:池,园地;塘,堤岸。

高中语文必修一:4.19《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4.19《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教案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教学目标:1.了解南朝诗的基本特色和谢脁生平;[来源]2.品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3.揣摩名句和炼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写景的特色。

[来源]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来源]一、导入1.朗读《登池上楼》,并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

2.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玄晖是谢朓的字,南齐“永明体”著名诗人。

李白称引的“澄江静如练”,出自本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在刘宋王朝官居高位,他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

在当时的黑暗的现实环境中,谢朓目睹了仕途险恶,常常流露出忧生之叹。

后来受到诬陷,36岁就死在狱中。

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山水诗人。

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而谢朓则使山水诗发展起来,因此他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谢灵运被称为“大谢”,谢眺则是“小谢”。

他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有“谢宣城”之称。

谢眺的山水诗诗风清新、秀丽,李白曾写诗称赞“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是谢眺,“清发”就是赞美他清新秀丽的诗风。

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又避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感,成就很高。

二、诗歌朗读1.学生齐读。

2.进行朗读指导。

①正字音:涘、甍、霰、鬒②节奏把握:二一二3.结合指导,再读一遍。

三、题目解析提问:从《登三山还望京邑》,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明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个题目为我们点明了时间、地点、事情和望的对象。

四、整体感知[来源]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提示:可从叙事、写景、抒情三方面入手)2.明确:叙事: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回望京邑)写景: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紧扣“望”字,从三山回望所见之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南朝诗两首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南朝诗两首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

南朝诗两首导学案作者简介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迁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市)。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

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他的作品语言富艳精绝,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代表作品诗歌《登池上楼》;赋《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

从玄言诗中走出来的诗人——谢朓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

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他出身贵族,母为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

少有文才。

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又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

明帝时曾掌中书诏诰。

建武二年(495)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

后任尚书吏部郎。

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取帝位,谢朓遭诬陷,下狱死。

其诗歌多描写山水景色,风格清逸秀丽,完全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

颇为李白推许。

有《谢宣城集》。

识记知识必备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潜.虬(qián)(2)徇.禄(xùn)(3)卧疴.(kē)(4)衾.枕(qīn) (5)褰.开(qiān) (6)岖嵚.(qīn)(7)祁.祁(qí) (8)豳.歌(bīn) (9)灞涘.(sì)(10)飞甍.(ménɡ) (11)流霰.(xiàn)二、词语解释(1)飞鸿响.远音响:名词作动词,发出声音(2)薄霄愧.云浮愧:使动用法,使……惭愧(3)栖川怍.渊沉怍:惭愧(4)进德..智所拙进德:增进道德,这里指仕途上的进取(5)徇禄..反穷海徇禄:追求禄位(6)衾枕昧.节候昧:形容词作动词,昏暗(7)褰开..暂窥临褰开:揭开帷帘,打开窗子(8)举目眺岖嵚..岖嵚:山势险峻的样子(9)初景革绪风..绪风:残余的寒风(10)无闷征.在今征:验证,证明(11)灞涘.望长安涘:水边(12)白日丽.飞甍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色彩明丽(13)澄江静如练.练:白绸(14)杂英满芳甸..芳甸:芳草遍地的郊野(15)泪下如流霰.霰:雪粒(16)谁能鬒.不变鬒:黑色的头发三、名句默写(1)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第十九课 南朝诗两首

第十九课   南朝诗两首

第十九课南朝诗两首第十九课南朝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掌握南朝诗的特征;识记有关实词、名句。

2、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优美;揣摩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味,培养良好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学习诗人高尚的品格。

重点难点【重点】重点:山水诗歌的描写和抒情方式;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

【难点】难点: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1.导语设计南朝文论家钟嵘说:“谢诗如芙蓉出水。

”诗人鲍照也说:“谢公诗如初发芙蓉。

”芙蓉花,天生丽质,初发而出水,那必是自然清新、赏心悦目的。

谢灵运诗的佳妙之处,正在于它不加雕饰,不用典故,自然形成。

谢朓,出身贵族,他的经历、思想以至创作方法都与谢灵运有许多类似之处,又与谢灵运同族,故称“小谢”。

他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之一,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

诗歌对自然景色描写细致、生动,风格秀丽、清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代表作《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资料积累(1)走近作者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臣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

他从小生活奢豪,养尊处优。

后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

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野心,“自谓才能宜参机要”。

而当时执政的出身比较寒微的刘宋王族与王、谢等门阀贵族存在着矛盾。

后来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获罪被杀。

谢灵运喜爱山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

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给人以清新可爱之感。

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山水诗人。

谢眺(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与谢灵运同族,前后齐名,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

他曾任宣城太守|等职,因此被人称为“谢宣城”。

他当时生活在黑暗的现实环境中,目睹仕途险恶,常常流露出忧生之叹。

后来受诬陷,下狱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高一语文南朝诗两首PPT优秀课件

高一语文南朝诗两首PPT优秀课件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精读 探究
答案: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将玄言与山水加以沟
通,寓理于情,带有一些“玄言”色彩;谢朓的山水诗
则主要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

殆尽。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自然地结合
目 链
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结构 图解
栏 目 链 接
1.注音
虬.__q_iú___
怍.__z_u_ò__
疴.___k_ē__
窥.__k_u_ī__ 霰.__x_i_à_n_ 鬒.__z_h_ě_n_
甍.__m_é_n_ɡ_ 绮.___q_ǐ__ 徇.禄__x_ù__n_
栏 目 链
衾.枕__q_ī_n__ 褰.开__q_iā_n__ 岖嵚.__q_ī_n__
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
目 链
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 接
丽,时有佳句。
写作 背景
《登池上楼》
刘宋景平元年的春天,谢灵运任永嘉太守。当时刘
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
郁郁不得志,写下《登池上楼》。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即将离开京城建康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写了《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____

(2形)白容日词丽的飞使甍动用法,使……明丽
目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杂英满芳甸
__________形__容__用__作__动__词__,__满__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9课南朝诗两首学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9课南朝诗两首学案粤教版必修1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诗海拾贝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赏析】诗人在静寂的夜间,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

两个“白”字,在色彩上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

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都缺少知音。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一生对谢朓十分敬慕,谢朓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李白夜登城西楼和谢朓当年晚登三山一样,境遇不幸,心情苦闷,因而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当年谢朓笔下的江景,联想到谢朓写此诗的心情,于是发出了结句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这正是此诗的命意所在。

◎语林撷英课文名句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怀才不遇名句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4.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杜甫《古柏行》5.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李贺《开愁歌》6.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

——陆游《长相思》山水诗名句1.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千丈。

——谢朓《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2.雨洗花叶鲜,泉漫芳塘溢。

——谢朓《闲坐》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5.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作者卡片姓名谢灵运生卒年385~433朝代南朝·宋字号称谓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

高一语文南朝诗两首教案

高一语文南朝诗两首教案

高一语文南朝诗两首教案
【摘要】“高一语文南朝诗两首教案”本文是编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诗词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作者】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

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

谢玄死后,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因称谢康乐。

四二○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谢灵运降公爵为侯,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

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但却不被重用,所以对刘宋王朝心怀不满。

谢灵运为人奢豪放纵,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游娱宴集,夜以继日。

元嘉十年因谋反获罪被杀。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着名山水诗人。

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

可是从全篇来看,往往是在结尾时落入玄言佛理的旧套,情调消极颓废,缺乏社会内容。

而且语言有时过于雕琢,所以往往比较晦涩。

但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开始从题材上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对南朝和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作品有《谢康乐集》(明焦竑本)。

黄节的《谢康乐诗注》就是根据焦竑本中的诗歌部分编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
班级:姓名:小组:座号:
一、课题:南朝诗两首(粤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9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句子,背诵、默写诗中名句。

2、①、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优美。

②、揣摩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3、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或学习诗人高尚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2、体会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景的细腻及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课文导读: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

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的春天。

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不久。

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

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

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

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座山峰相连而得名。

还望,回头望。

京邑,指京城建康。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诗人。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居会稽,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

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少好学,性奢豪。

曾任永嘉太守,后获罪被诛。

喜爱山水,常率众肆意遨游。

谢灵运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由他开始,山水诗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

他的诗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与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

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的春天。

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不久。

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

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

三、诵读全诗,给生
字词注音。

2、背景介绍:
谢灵运作为南朝门第最为华贵的士族家庭的子弟,作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爵位继承人,又自幼颖悟过人,长成后骄纵自负,在政治上自然抱有很大的雄心。

而宋武帝刘裕去世后,诸子年幼,形势不稳,又使他深深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

刘裕的长子刘义符(少帝)即位后,大臣徐羡之等人把持朝政。

刘裕次子刘义真(庐陵王)过去甚得父亲的欢心,颇有觊觎帝位之意。

他与谢灵运关系密切,常对人说,如果他做皇帝,便用谢灵运为宰相。

这情况很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

而谢灵运完全是诗人的性格,高傲、坦露、褊躁,不擅于政治权谋。

他常对徐羡之等施以批评攻讦,引起对方的猜忌,终于在永初三年(422)被逐出京都,迁为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

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

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至明年(景平元年)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抒写郁闷之情。

谢朓(464——499),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与谢灵运同族,前后齐名,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

他曾任宣城太守等职,因此被人称为“谢宣城”。

他当时生活在黑暗的现实环境中,目睹仕途险恶,常常流露出忧生之叹。

后来受诬陷,下狱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他是南朝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诗风清新、秀丽。

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避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

有《谢宣城集》。

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

晋宋以后,山水文学产生了,但多少还受玄言诗的影响,总带点玄理。

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朓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4、背景介绍: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是诗人于春晚登上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回首眺望京城金陵(即今南京)所作。

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

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

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座山峰相连而得名。

还望,回头望。

京邑,指京城建康。

(三)学习新知识
1、字音识记
虬()徇()怍()疴()衾()昧()褰()眺()祁()豳()霰()飞甍()鬒()
2、探究学习:
《登池上楼》
要点一:《登池上楼》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要点二:《登池上楼》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情与景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要点三:“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要点一:鉴赏“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诗。

要点二:简要分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艺术表现手法。

要点三:诗人回望京邑看到这幅图画,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要点四:最后这部分是抒情,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是像谢灵运一样把感情隐晦地隐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还是直接地抒发出来?
要点五:诗人伤心用泪下如霰、怀念京邑用头发变白来描写,这是用了什么写法?
(三)拓展提升(选做)
1、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18——20题(8分)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儿口。

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1)这首诗叙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
(2)结合此诗谈谈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4分)
答:
附译文
《登池上楼》
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高飞的鸿鸟发出悠远的鸣声。

看到迫近云霄的飞鸿我深感惭愧,想起潜沉在深渊的虬龙我也不安。

要想增进德业限于智力拙劣,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

为追求禄位我来到了海边,卧病在床面对空荡荡的树林。

久病在床在衾被之间分不清季节的变化,不如揭开帷帘打开窗子暂且登楼眺望。

倾耳聆听海上汹涌的波涛,放眼眺望险峻的山峰。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

水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藏在园柳中的群鸟也变换了鸣叫声。

“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

索居容易使人觉得长久,离开群体使人难以安心。

保持节操岂止古人才能做到,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了证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