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淋巴瘤
脾脏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化表达
脾脏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化表达一、脾脏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化表达这事儿可太有趣啦嘿,咱们来唠唠脾脏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化表达这事儿吧。
你知道吗,这就像是一场身体内部的神秘小剧场。
脾脏边缘区淋巴瘤呢,它的免疫组化表达就像是每个角色的独特标志。
比如说,有些蛋白在这个淋巴瘤里就会特别地表现出来。
就像B细胞相关的一些标志物,它们可能会在免疫组化检测中有着不一样的呈现。
像CD20这个标志物呀,在脾脏边缘区淋巴瘤里可能会有比较强的阳性表达呢。
这就好比是这个淋巴瘤细胞在说“看,我就是这种类型的坏家伙”。
还有呢,一些细胞增殖相关的标志物也会有特殊的表现。
这就像它们在身体里不断搞破坏的时候留下的小尾巴,被我们聪明的科学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给发现了。
比如说Ki - 67,它的表达高低可能和这个淋巴瘤的恶性程度、生长速度之类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且呀,免疫组化表达还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对这个淋巴瘤进行分类。
就像是把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怪兽根据它们的特征分到不同的小笼子里一样。
这样医生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啦。
比如说,如果某种标志物表达特别明显,医生可能就会选择针对这个标志物或者这个标志物所代表的细胞通路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再说说那些免疫细胞在这个淋巴瘤周围的表现吧。
它们的免疫组化表达也能告诉我们很多故事。
就像是身体里的小卫士和坏蛋之间的一场无声的战争。
免疫细胞的标志物表达可以让我们知道它们有没有在努力抵抗,还是已经被淋巴瘤细胞给压制住了。
另外,不同患者的脾脏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化表达可能还会有一些小差异呢。
这就像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样,即使得了同样的病,在微观的免疫组化层面也会有自己的小个性。
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所以呀,医生们要非常仔细地去解读这些免疫组化的结果,才能给患者最适合的治疗。
脾脏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化表达就像是一个充满秘密的小世界,等着我们去不断探索呢。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骨髓等淋巴组织中。
由于淋巴瘤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在临床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保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询问在鉴别诊断淋巴瘤时,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包括疾病的发病时间、持续时间、症状的表现和发展过程等。
特别是询问有无淋巴结肿大、晚间发热、进行性贫血等症状。
2. 体格检查淋巴瘤的患者常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无痛等特点。
在体格检查中,应重点观察淋巴结的体积大小、质地、是否有粘连、是否可动、局部有无压痛等特征。
3. 影像学检查3.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鉴别淋巴瘤和其他疾病。
在超声检查中,淋巴瘤通常显示为混合回声、均匀的结节状肿块,边界清晰、质地坚实等特点。
3.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
在CT检查中,淋巴瘤通常呈不规则形状、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等特点。
4. 实验室检查4.1 血液学检查淋巴瘤患者的血常规常可显示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异常。
此外,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常可检测到淋巴细胞、原始淋巴细胞等异常细胞。
4.2 生化检查淋巴瘤患者的生化检查结果通常会显示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如乳酸脱氢酶(LDH)等。
5. 活检检查对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组织活检检查。
通过淋巴结活检、骨髓活检等方法获取组织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级,从而确诊淋巴瘤。
综上所述,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活检检查等多种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脾脏恶性肿瘤
内皮细胞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恶性包括淋巴管肉瘤和
血管内皮肉瘤;
• (3)淋巴源性肿瘤:包括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
浆细胞瘤、滤泡假性淋巴瘤、局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
和炎性假瘤;
• (4)非淋巴肿瘤:包括脂肪瘤、血管脂肪瘤、恶性纤维
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畸胎瘤和卡
• 2、发病年龄在19~86岁,平均年龄52岁, 男性略多于女性,女之
比为4:3。
• 3、临床表现为脾脏迅速增大伴左上腹痛,贫血、肝肿大及体重
减轻;短期内即发生转移,70%的病人发生肝脏转移;1/3的病人
发生并发脾破裂。
• 4、本病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其半年生存率仅
为20%。
脾脏血管内皮肉瘤
脾脏恶性肿瘤诊断
• 脾脏是免疫器官, 血运丰富, 肿瘤的发生率低。
• 脾脏良性肿瘤较多见:以血管瘤最常见,其次是淋巴管
瘤、错构瘤、脂肪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
• 脾脏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多见,其次是血管内皮细
胞肉瘤、纤维组织肉瘤、转移瘤等。
病理类型分为4 类
• (1)类肿瘤性病变:非寄生虫性囊肿和错构瘤;
如肠、肾肿瘤等。一般认为肿瘤发生脾转移时,的病例己有全身性广
泛转移。
脾很少发生转移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解剖学特异性:脾脏输入淋巴管少, 脾动脉曲折弯曲, 脾动脉从腹
主动脉分支呈锐角, 阻止瘤栓进入。
2、脾经常有节律的收缩, 肿瘤细胞被挤压出去。
3、脾具有免疫监视能力。
脾脏转移瘤CT表现
1.单发或多发。
直径<1mm 的小结节。
粟粒结节型:脾均匀肿大, 表现为直径1~ 5mm 的粟粒状结节。
脾边缘区淋巴瘤PPP文档(最全版)
入院后检查:
20/10:骨髓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G/E=0.52:1。粒系增生减少,形态
未见异常。红系增生明显,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淋巴系比例 减少,见异常细胞占%,特征:胞体大,外形边缘不整, 有伪 足,核圆形,稍凹陷,染色质点粒样,核仁1个/ 隐约不 见,浆量多,灰蓝色,云雾状,偶见空泡。全片巨核细胞14 个,血小板少见,可见大血小板。 异常细胞POX(-) NAE(-) PAS(-) NAP阳性率40% 积分84分 免疫分型:CD20(+) CD79a(+) MPO(-) CD10(-)
猪囊虫抗体(-) 裂头蚴抗体(-)
18/10:5UPPD皮试15×15mm
B超:肝实质回声密集,未见占位。脾明显增大。腹腔多个 明显肿大淋巴结。
17/10:骨髓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增生减少,形态未见异常。
红系增生明显,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淋巴系无明显增 减,见异常细胞占%,特征:胞体大,外形边缘不 整,有伪 足,核圆形,稍凹陷,染色质点粒样,核仁1个/ 隐约不见,浆量多,灰蓝色,云雾状,偶见空泡。全片巨 核细胞11个,血小板少见。 异常细胞POX(-) NAE(-) PAS(-) NAP阳性率50% 积分66分
电镜
电镜
(3)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1)已有播散的Ⅲ、Ⅳ期B细胞淋巴瘤或 红系增生明显,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Bcl-2(-)。 76×1012/L PLT 39×109/L 异常细胞POX(-) NAE(-) PAS(-) NAP阳性率50% 积分66分。 16/10:EPO 105 IU/L ↑; 表面有突起呈绒毛,微刺状,个别相互融合,呈车轮状。 (12)其它 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班替综合征(脾郁血) 表面有突起呈绒毛,微刺状,个别相互融合,呈车轮状。 减少,见异常细胞占%,特征:胞体大,外形边缘不整, 异常细胞POX(-) NAE(-) PAS(-) NAP阳性率50% 积分66分 血β2-MG 3. (6)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这些病例只有强化治疗(高剂量化疗加全淋巴结照射)才有可能争取治愈的机会。 本病例为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属惰性淋巴瘤,但已有腹腔广泛浸润及脾侵犯,并且出现巨脾、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亦受到侵犯。 尿粪常规:无异常。 (5)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1例报告
( 河北 医科 大 学第三 医院 , 家庄 0 0 5 ) 石 5 0 1
期肝硬化 , 因患 者存 在脾 功 能亢 进 引起 的全 血 细胞 减 少 , 患者男 ,9 , 民。因腹胀 、 4岁 农 乏力 1个月人 院。既往无 饮酒史 , 有输血史 。查体 : 无慢性肝病面容 , 无肝掌及蜘蛛痣 ,
性 期血 栓形成 ; 另外 , i Fb能直 接进 人 粥样 硬 化斑 块
[ ]Bce C,R pret J l kn egS e a.S rm ui c 3 i l k upeh .Ba eb r , t H n 1 eu r ai a c ds
a n e n e t r d co fmo tlt n p t n sw t n ig a h e l n i d p d n e it ro ra i i ai t ih a g o r p ia — e p y e
映动脉 粥样 硬化 斑块炎 症 反应 的标 志 , A S的危 是 C
险 因素 之一 。
[ ]L dP H dl , t eo , t . n u n p m b n 2 i , eb d S vnw L e a I ec o l a r  ̄ n aB a 1 f e f a fi l s i
m 。肝脏 B超显示肝实质受损, l 脾大 。考虑丙肝肝硬化( 活动 性代偿期 ) 。给予保肝降酶治疗 , 患者转氨酶恢复正常。脾脏及其周 围受侵的组织及脏
器, 无法切除者应行组织 活检术 , 且常规行 肝及腹 腔淋 巴结 活检 , 为术后 分期 、 分型及放 化疗提供依 据 。术后 为防止 可
・
[ ]D ns J Lwnt 。 hm s G, t 1 l m b ngn 6 a e , e g nS T o po S e a h i o n .Pa af r oe s ii
48例脾脏恶性淋巴瘤的超声回顾性分析
s 协 teur oi apa ne f 8css a ed ie t f rye o oeeu l o ea p 1 .% , 18 , uil u 。 tsnc per cs 4 ae clb v d io o p :hm gnoss e m gl t e(25 l hla a o l i d n u t pn yy 64 ) m t e l p
on xmia o a ra me ia su de a n t n hsget dcli gn au ntedan sso l n n y h mai pen i ma i vlei ig oi fma ga t mp o sle . g h i l n
【 e od] Sl n Magaty po a U rsng py K yw rs p e ; lnn l hm ; haoor h e i m a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 巴器官 , 4 %患者 的恶 约 0 性淋 巴瘤侵及脾脏 , 是全身性淋 巴瘤 的一部分…。 1
脾脏 恶性 淋 巴瘤 声像 图表 现 因其 生长形 式不 同而各 异 , 文搜 集 20 年 1 一 09年 6 我 院收 治 的 本 01 月 20 月
脾脏恶 性淋 巴瘤 4 8例 , 对其 临床 资 料 、 超声 表 现 及 病理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 进行 超声 分型 。 并
D 田
o haoor h , ' it e l’ H sil 月 如 300 ,P. C/a fU rsnga y 7eFr o e s o t p h sP p pa o f 106 R. hn
【ra ] O j teT t yh l sn ar mln ty poai se . t d:l cl a , la n a A  ̄- m be i :o ̄a e t oi fte o aga m hm ln Me osCn a dt uroi i cv u t ur ce u s f i n l a n pe h i a ts c m i
脾淋巴瘤
[鉴别诊断]
需与脾转移瘤鉴别。
脾淋巴瘤
(Splenic ymphoma)
[病因病理]
脾淋巴瘤是脾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它 可以是全身淋巴瘤的晚期脾脏受累,也 可以是脾脏原发淋巴瘤,以前者较为多 见。
在病理学上,淋巴瘤可以为何杰金或非 何杰金淋巴瘤,这两种淋巴瘤均可累及 脾脏。 大体从病理学看淋巴瘤在脾脏的病灶, 可以是弥漫的细小结节型,也可以是多 发肿块型,还可以是单发巨大的肿块型。
[临床表现]
脾脏增大或手触其边缘有结节状感觉。 有时患者感觉左上腹疼。 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 若是全身淋巴瘤,则腹股沟、腋下或锁 骨上区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影像学表现]
1.超声表现: 脾脏增大,脾实质内显示单个或多个 境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回声区,内部可间 杂以较强回声与无回声区。
2.CT表现: –①脾脏增大,脾脏内可见到单发或多 发的低密度灶。 –②主动脉周围可有成堆的肿大淋巴结。 –③脾内病灶在增强扫描时显示更清楚。 –④腹膜后淋巴结则强化程度很低。
B 超 示 脾 内 ( SP ) 多发低 回声区 ( TU ) 。
脾 淋 巴 瘤
CT平扫(上图)示 脾内三个低密度灶。
金脾 淋非 巴何 瘤杰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2例
疼痛 . 无尿频 、 尿急及尿痛 。入 院查体 : 明显寒战及 大汗情况 ,无反酸及腹痛 . T 无 淋巴结和骨髓侵犯 , 少数可 以伴有肝脏和
3 . C. 0次 / n R 1 / i , P 1 5 腹泻及便 密 。 72 P8 o mi , 6次 m n B 3 / 无寒战及 发热 。 无皮疹及 关 其他 非淋 巴器官累及例 如皮 肤 、胸膜 、 脑
嗽时明显 , 疼痛尚能忍受 。 无发热 , 无恶心 患者无明显诱 因下 出现发热情况 . 多出现 原因就诊 占 1%:由于感 染原 因就 诊 占 0 及呕吐 . 无烧心及反 酸感 , 无腹泻及 关节 于午后 , 最高体温达 4 ℃, 自行减退 , 0 可 无 8 偶然原 因发现 占2 通常伴有脾 门 %: %t。
7 mH , 般 情 况 可 , 智 清 , 神 疲 节肿痛。 5m g 一 神 精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 O余年 , 最高 脊膜 、 直肠周 围软组织等 。 软 , 肤 黏 膜 无 明显 黄 染 , 表 淋 巴 结 未 血压达 10 10m g 皮 浅 8 / mH .平素给予络活喜 1 辅助 检查 : 1 影像学 检查。B超检 () 及明显肿大 , 双瞳等 大同圆 , 间接 对光 5 次/ , 直 1 d血压控制理想。无其他病史 。 查可 见 脾 脏 体积 增 大 ,伴 有低 回声 病 mg 反射敏感 。 甲状 腺 未 及 明 显 肿 大 , 肺 呼 入 院 查 体 : 8 ℃ , 8 / n R 1 次 / 灶 : T增 强检 查 可见 脾脏 体积 增 大 , 两 T3 . P6 次 mi, 8 5 C 低 吸音 清 . 未及 明显 干 湿 罗 音 , 界 不 大 , 心 心 m n B 3/ 0mm g 一般 情况可 , i, P10 7 H , 神智 密度 病灶 [ .不 随脾 脏 影像 增 强 而强 3 ] 率8 0次/mn 律齐 . i, 未及病理性杂音及额 清 , 精神疲软 , 皮肤黏膜无 明显黄染 . 浅表 化。( ) 2 外周血象 。 血常规 检查可伴 有贫 外 心 音 , 平 坦 , , 及 胃肠 型 及 蠕 动 淋 巴结未及明显 肿大 ,双 瞳等大 同圆. 腹 软 未 直 血 、 白细胞 及血小 板减 少 。外周 血 涂片 波 , 脾肋 下 未 及 . 压 痛及 反跳 痛 . 区 间接对 光反射敏感 ,甲状腺 未及 明显 肿 轻症 患者外 周血 肿瘤 细胞 数量 较少 , 肝 无 肝 无 叩 痛 及 M rh 征 ( ) 肠 鸣 音 6次/ 大 , 肺 呼 吸 音 清 . 及 明显 干 湿 罗 音 . up ys 一. 两 未 心 法 检 测 。重 症 患 者 外 周 血 累 及 明显 者 可 mn 双 肾 区 无 叩 痛 , 下 肢 无 水 肿 , 肢 界不大 , i, 双 四 心率 6 8次/mi, n 律齐 , 及病理 以发 现大量 成熟 的 B型淋 巴细胞 . 未 伴有 肌力 5级 , 神经系统体征阴性 。 既往体检 。 性 杂 音 及 额外 心 音 , 平 坦 、 , 及 胃肠 苍 白的细胞 质 ,细胞 浆边 缘不 规则 , 腹 软 未 绒 无 特 殊 病 史 。 辅 助 检 查 结 果 , 血 常 规 : 型及蠕 动波 , 肝脾肋下 未及 . 无压痛及 反 毛 状 投 射 。 ( ) 髓 。通 常 容 易 受 累 , 3骨 根
脾囊肿、脾血管瘤、脾淋巴瘤、脾转移瘤、脾梗死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解剖
v临床与病理
脾囊肿
•脾囊肿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两大类 •非寄生虫性囊肿又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类 •假性囊肿大多与外伤、感染、栓塞有关
脾囊肿
影像学表现
CT •平扫脾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并接近水的密 度。 •增强无强化。 •多为单发,也可多发。 •少数囊肿可见囊壁弧状钙化影。 •外伤性囊肿内由于出血和机化,囊内可呈混合性密度。 •脾细粒棘球物亦呈囊性,常有囊壁或囊内钙化,以及母囊内 有子囊存在。增强后囊壁有强化,囊壁多可见小软组 织结 节,增强后有明显强化,提示头节的存在。
LOGO
脾囊肿、脾血管瘤、脾淋巴瘤、脾转移瘤、脾梗死的影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v概述
解剖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位于左季肋部,胃底与膈之间 ,第9-11肋的深面,长轴与第 10肋一致
•脾外侧紧贴膈肌,与左侧腹膜 相邻接
•内侧为脏面,前部较大,与胃 底相邻, 后部与左肾上腺、左 肾相邻,下部近结肠、胰尾
脾转移瘤
男 57岁 肺恶性肿瘤化疗后
v临床与病理
脾梗死
•脾梗死是指脾动脉或其分支闭塞,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 。
•梗死的原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慢性白血病致 脾动脉内皮细胞下白细胞浸润,镰状细胞贫血所致的微循环
内凝血和血流停滞,心脏内附壁血栓脱落等。脾功能亢进患 者进行介入放射学治疗,用明胶海绵行部分睥动脉栓塞,造 成部分性脾梗死而减轻脾功能亢进的症状。
•早期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由于脾实质强化,边界更加清楚, 延迟后造影剂逐渐充填
脾血管瘤
脾血管瘤
即刻均匀持续强化(快进慢出)
脾血管瘤
v诊断与鉴别诊断
•错构瘤:钙化、脂肪,多呈不均匀强。 •淋巴管瘤:常呈囊状表现,并含有较多粗大间隔,可有强化 ,但无血管瘤的周边强化特征。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lymphomaofthespleen,PLS)一般指原发于脾脏或脾门淋巴结的淋巴瘤。
在恶性淋巴瘤中仅占1%[1],但在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仍占首位[2]。
Ahmann[3]等收集脾脏淋巴瘤5100例,原发仅49例。
PLS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
早期无特殊症状,随病程发展可表现为左上腹不适及局部压迫症状,甚至消瘦乏力等,少数因脾破裂就诊,因此早期诊断者不多。
体征可为脾肿大、左上腹隆起、贫血貌、消瘦等。
综合分析Dachman、张汝鹏、邓量等[2,4 ̄9]收集的PLS共计98例,其中男62例,女36例,年龄14~79岁,平均51岁。
其中86%(55/64)有腹块或脾大,76%(66/87)左上腹不适或疼痛,发热占38%(25/66),体重减轻37%(36/98),贫血37%(25/67)。
此结果与各类文献报道相近,至今尚缺乏特异性表现。
1965年Das-Gupta[10]等提出PLS诊断标准:①原发症状为脾肿大、腹部不适及压迫症状;②临床生化、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查能排除其他病变;③肝门部、肠系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受累;④切脾后至其他部位出现淋巴瘤至少间隔6个月。
此标准较严格,要全部符合以上各条较困难,且因就诊时间有早晚,可能导致部分病例漏诊。
Dachman[2]等提出其研究病例的入选标准:①病变局限于脾内或仅伴脾门淋巴结;②脾外浸润只允许直接突破脾包膜;③骨髓象及外周淋巴结均未受累。
此标准相对简易,可操作性强。
PLS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病(HD),临床所见多为NHL,上述98例中仅1例HD,较多者如胡维昱[11]等收集的21例PLS中2例为HD。
PLS组织学上多起源于B淋巴细胞,少数源于T淋巴细胞。
病理学上常分4类:①均匀弥漫型:脾均匀增大,无明显肿块形成,镜下瘤细胞弥漫分布,直径<1mm;②粟粒结节型:病灶呈小结节状分布,直径1mm~5mm;③多发肿块型:病灶多发,约1cm~10cm;④巨块型:病灶直径>5cm。
原发性脾淋巴瘤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脾淋巴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脾淋巴瘤症状,尤其是原发性脾淋巴瘤的早期症状,原发性脾淋巴瘤有什么表现?得了原发性脾淋巴瘤会怎样?以及原发性脾淋巴瘤有哪些并发病症,原发性脾淋巴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原发性脾淋巴瘤常见症状:左上腹痛、腹部肿块、消瘦、腹部不适、恶心、呼吸困难、结节*一、症状:1.左上腹部疼痛及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部分病人伴有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体重减轻或乏力,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胸腔积液、呼吸困难、急腹症等。
体格检查可见脾脏明显增大,而浅表淋巴结多无异常。
肿大的脾脏多失去原来形状,常呈不规则形,边缘钝,脾切迹多摸不清。
有时脾表面可触及硬性结节,有触痛。
此种脾肿大的特点有利于和门脉高压的淤血性脾大相鉴别,也是其与一般脾大性疾病的显著区别。
二、诊断:1.诊断PSL应首先排除淋巴瘤继发性脾脏受侵。
2.Gupta曾提出诊断原发性脾淋巴瘤的4项标准:临床主要症状为脾大及伴有腹部不适、受压症状;临床生化、血液学及放射学检查能排除其他处病变的存在;肝活检阴性,且肠系膜或主动脉旁淋巴结无淋巴瘤;诊断脾淋巴瘤后到其他部位出现淋巴瘤的时间至少6个月。
3.1996年Ahmann将PSL分为3期:Ⅰ期肿瘤仅限于脾脏;Ⅱ期除脾之外已累及脾门淋巴结;Ⅲ期已累及肝脏或脾门组织以外的淋巴结。
*以上是对于原发性脾淋巴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原发性脾淋巴瘤并发症,原发性脾淋巴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原发性脾淋巴瘤常见并发症:休克*一、并发病症有左侧胸腔积液者可闻及左肺呼吸音减低,急腹症患者多因脾破裂所致,表现为剧烈腹痛、血性腹水,甚至休克。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原发性脾淋巴瘤症状,原发性脾淋巴瘤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原发性脾淋巴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脾红髓弥漫小B细胞淋巴瘤的护理查房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家庭支持指导相关问题及建议
家庭支持:建 议患者家属提 供心理支持和 陪伴,帮助患
者度过难关
家庭护理:指 导家属如何进 行家庭护理, 如饮食、卫生、 休息等方面的
注意事项
心理疏导:建 议家属关注患 者的心理状况, 及时进行心理 疏导,帮助患 者保持良好的
心态
社会支持:建 议家属寻求社 会支持,如参 加病友互助组 织、寻求心理 咨询等,帮助 患者更好地应
放疗:使用放射线照射肿 瘤部位,如X射线、伽马 射线等
免疫疗法:使用免疫药物, 如PD-1抑制剂、PD-L1 抑制剂等
靶向治疗:使用靶向药物, 如BTK抑制剂、PI3K抑 制剂等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组织, 如脾脏切除术、淋巴结清 扫术等
辅助治疗:使用辅助药物, 如止吐药、止痛药等,减 轻患者痛苦。
护理评估
家庭心理状况:了解家庭成员的 心理状况,评估家庭是否能够提 供患者所需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护理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因素确定药物剂量 药物用法:按照医嘱要求,正确使用药物 药物副作用: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处理药物副作用 药物储存:按照药物说明书要求,妥善储存药物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用药后的效果,调整药物剂量和用法
对疾病。
总结与展望
本次护理查房总结
查房目的:了解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查房内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 查房结果:患者病情稳定,治疗效果良好 护理建议: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望:继续关注患者病情,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脾脏肿瘤诊疗指南
脾脏肿瘤诊疗指南
一、定义
原发性脾脏肿瘤(primary splenic tumor)是指原发于脾脏的各种良、恶性肿瘤,非常罕见。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多数脾脏肿瘤由于体积较小而无症状,往往在健康体检或手术时发现,肿瘤增大后可出现左上腹包块。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不适,食欲减退。
有时可有发热、消瘦、贫血。
并发脾功能亢进者可出现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2)体征:主要为左上腹包块、脾大。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有血小板、白细胞减少。
(2)恶性肿瘤可见血清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2)影像学检查:B超和CT检查对脾脏占位病变诊断率在90%以上。
3)特殊检查:腹腔镜检查对脾脏疾病或脾脏肿大的病因诊断以及门静脉高压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3.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主要靠增强CT扫描。
血管瘤和淋巴瘤表现为延迟增强。
恶性肿瘤多呈中密度,边界不清,动脉期增强。
【分类】
1. 血管瘤是脾脏肿瘤最为常见的类型。
脾血管肉瘤通常累及肝脏,治疗效果不佳。
2. 错构瘤一种较为少见的脾脏良性肿瘤,主要有血管组成。
其治疗同其他脾脏良性肿瘤。
3. 脾淋巴瘤位于脾脏及其周围腹膜后淋巴结。
三、治疗
脾脏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首选。
脾淋巴瘤的辅助化疗和放疗有一定疗效。
淋巴癌引起脾大的原理
淋巴癌引起脾大的原理
淋巴瘤可引起脾肿大,主要机制如下:
1. 淋巴瘤细胞聚集浸润
脾脏是进站性淋巴组织,含丰富淋巴细胞。
淋巴瘤细胞异常增生聚集,直接浸润脾脏细胞间隙,是脾肿大的主要病理基础。
常见的侵犯脾的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2. 脾白髓化
淋巴瘤细胞浸润可刺激脾红髓组织增生,促进脾白髓化进程。
白髓组织增多会占据脾脏体积,使脾肿大。
严重者可出现“脾骨髓”化。
3. 脾淋巴结结构增生
淋巴瘤细胞聚集可刺激脾的淋巴结结构出现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体积扩大,使脾体积整体增大。
4. 瘀血与充血
恶性淋巴细胞增多会造成脾静脉阻塞,影响脾脏的血液流出,导致脾脏充血、瘀血,
出现肿大。
5. 肿瘤坏死和出血
淋巴瘤病变晚期可出现细胞坏死、组织出血等,充血水肿可加重脾肿大。
6. 继发感染
淋巴瘤患者免疫力低下,脾易并发感染,如脾炎等,可引起脾肿大。
7. 脾功能亢进
淋巴瘤可刺激脾的免疫功能和血细胞滤过功能亢进,促使脾结构增生,出现肿大。
综上所述,淋巴瘤通过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影响脾脏结构和功能,引起继发性脾肿大。
需要对病变脾脏进行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变性质,指导临床治疗。
CT诊断脾脏淋巴瘤
C T诊 断 脾脏淋 巴瘤
王 澜 澎
( 哈尔滨 市第 四医院 医学影像科 ,5 0 6 10 2 )
脾脏 肿瘤 临床 较 少 见 , 巴瘤是 其 中较 常 见 的 淋
一
继发 病理类 型相 似 , 可分 为 4 型 : 1 弥漫浸 润型 : 类 () 脾脏 均匀 弥漫增大 , 明显肿块 形成 , 下瘤细 胞弥 无 镜
间隔 5 mm 。 2 结 果
全部 病例 均有 程 度 不 同的 脾脏 增 大 , 中 4例 其 表 现为平 扫多发 圆形 或类 圆形低 密度 灶 ( 0m) <1 c ,
增 强后病 灶轻 度强 化 或无 强 化 , 明显 强化 的正 常 与 脾组 织背 景对 比更加 强烈 , 延迟 亦无 强化 ; 为平 3例
脏 体 积的测 量方法和 标准还 有不 同意见 ;2 多发肿 ()
块 型 表现 为脾 脏 内多发 低 密 度灶 , 界可 清楚 也可 边 模 糊 , 强后病 灶强化 不 明显 , 明显强化 的正常脾 增 与 组 织对 比更 清 楚 , 组 4例 ;3 巨块 型表现 为 右上 本 () 腹 巨大 占位 , 常脾脏 可完全 消失或 仅残 留少 许 , 正 容 易 与左 肾上 脾 和肝 左 叶病变 混淆 , 组共 3 , 中 本 例 其 1 例外 院误 诊为 胰腺癌 脾 转移 。一般 认为 原发性 脾 脏 淋 巴瘤多 表现 为脾 脏 结节 或 肿块 , 继发 性脾 脏 而 淋 巴瘤 多表 现 为脾脏 均 质增 大 , 本组 结 果显 示继 发 性 也可 表现 为结 节或 肿 块 , 大概 与本 组例 数 较少 有
现更小 结节 , 此时应 强调观 察增强 实质期 和延迟期 , 因动脉 期脾脏 的花斑 样强化 掩盖 了很多病 变) 结合 ,
脾脏淋巴瘤的CT诊断
肋 部 痛 4例 、 浅表 淋 巴 结 肿 大 3例 、 肿 大 6例 , 肿 大 2例 脾 肝
等 。实 验 室 检 查 外 周 血 象 白 细 胞 计 数 增 高 6例 , 小 板 计 数 血 减 少 3例 。6 经 淋 巴 结 活 检 、 经 手 术 均 得 到 病 理 证 实 。 例 2例 2 影像 及 细 胞 检 查 方 法 及 结 果 2 1 C 扫描 方 法 . T 使用德 国西 门子公 司的 1 6层 多 排 螺 旋
此 本 病 需 与 下 列 疾 病 相 鉴 别 :) 脏 转 移 瘤 , 多有 明确 的原 1脾 大
发 肿 瘤 病 史 , 有 肝 脏 转 移 , T 表 现 为 低 密 度 肿 块 , 强 扫 多 C 增 描肿块边缘轻度强化 , 围常有低 密度水 肿带 , 似牛 眼征 ; 周 类 2 脾 脏 血 管 瘤 , 常无 症状 , T 平 扫 病 灶 表 现 为 边 缘 清 晰 的 ) 通 C 低 密 度 区 , 强 扫 描 病 灶 周 边 可 见 明 显 结 节 状 增 强 , 后 向 中 增 然 央充填 , 迟 扫描大多数病灶能完全充填 , 延 与正 常脾 脏 实 质 密 度 一 致 ;) 脏 囊 肿 , 无 症 状 , T 平 扫 可 见 脾 脏 内 圆 形 低 3脾 多 C
的 正 常 脾 脏 组 织 强 烈 对 照 的病 灶 , 中 7例 病 灶 无 强 化 或 轻 其
度 强 化 , T 值 约 3 ~ 5 C 5 5HU, 2例 予 延 迟 期 检 查 病 灶 无 强 有 化 , 1 病 灶 不 均 匀 强 化 , T 值 约 6 另 例 C 6HU, 迟 期 仍 显 不 延 均 匀 密 度 。1例 脾 门 区 可 见 淋 巴结 肿 大 , 例 腹 膜 后 淋 巴 结 肿 2 大 , 例 腋 窝 多 发 淋 巴结 肿 大 。 2 2 3 病 理 表 现 6例 淋 巴结 活 检 示 5例 为 非 何 杰 金 病 , . 1例 为何杰金病 , 例手术证 实为非何杰金病 。 2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瘤 中仍 占首位 7 A m n7 收集 脾 脏淋 巴瘤 50 2 h an1 1 。 等 10例 ,
原发 仅 4 9例 。 P S多见 于 中老 年 , 性 多 于女 性 。 期 无 特殊 症 L 男 早
叶状 、 圆形 或 不 规 则 形 , 类 间隔 多 为 较 规 则 线状 回声 ,
无 明显包 膜 , 后方 多无 明显 增强 。 色多普 勒 可 测及 环 彩
上 腹 不适 或 疼 痛 , 热 占 3 %(56 )体 重 减 轻 3 % 发 8 2/6 , 7 (69 )贫 血 3 %(56 )此 结 果 与 各 类 文 献 报 道 相 3/8 , 7 2/7 。 近 , 今 尚缺 乏特 异 性 表 现 。9 5年 D sG paO 提 至 16 a— u t7等 l
强 化后 迅速 消退 。 确 诊 为 P S的患 者在 未 切脾 的状 况 下 ,经 化疗 好 L
病理学上常分 4类 : ①均匀弥漫型 : 脾均匀增大 , 明 无 显肿 块 形成 . 下瘤 细 胞 弥 漫分 布 , 径< mm; 镜 直 l ②粟 粒 结节 型 : 病灶 呈 小结 节状 分 布 , 直径 1 mm~ m ③ 多发 5 m; 肿块 型: 病灶多发 . lm 1c ④巨块型 : 约 c ~0m; 病灶直径>
状 血 流并 可见 小 分支进 入其 内 , 测及 内部 点状 血 流 。 或 周 畅7等收 集此 类病 例 3例 , n 1 彩色 多普 勒显 示肿 瘤边 缘 或 内部 高速搏 动 性血 流 。 少 数情 况 下 , 极 病灶 亦 可 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室业务小讲课
原发性脾淋巴瘤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二区韦善喜
解剖概要
仪器和探测方法仪器频率
正常声像图和正常值
临床或病理分类
临床诊断
声像图与病理改变的变化
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后
解剖概要:
•形态呈橘瓣形
•膈面、脏面;前缘、后缘;上下两端:上端朝向背内侧,下端朝向腹外侧•第9~11肋包绕,长轴与10肋一致
•支持韧带薄弱
•腹腔动脉→脾动脉(胰腺上缘)4~5mm
•脾静脉(胰腺背侧)5~8mm
仪器和探测方法仪器频率:常规扇扫
•检查前不需特殊准备
不宜饱餐后→脾向后上方移位俯卧位
体位及扫查方法:
•右侧卧位:厚径及长径
•仰卧位:厚径及长径,前倾冠状断面
正常声像图和正常值:
•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脾血管断面
•均匀的点状中低回声,比左肾皮质稍高
•副脾
•脾厚径:肋间斜断面显示脾长轴的脾门及脾静脉,脾门至脾膈面的距离.<4(男(3.0±
0.6)cm,女(2.8±0.5)cm。
•脾长径:通过左侧肋间扫查显示脾的最大长轴断面图像,测其上下端间距.男(9.
0±1.1)cm,女(8.5±1.0)cm。
临床或病理分类: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rimary splenic lymphoma,PS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是指病变首发于脾脏,而无脾外淋巴组织受侵脾脏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淋巴造血组织,常为恶性淋巴瘤侵及的部位尤其是全身淋巴瘤的晚期极易侵及脾脏,但原发于脾脏的极少见。
在病理学上,淋巴瘤可以为霍基金或非霍基金淋巴瘤,这两种淋巴瘤均可累及脾脏。
大体从病理学看淋巴瘤在脾脏的病灶,可以是弥漫的细小结节型,也可以是多发肿块型,还可以是单发巨大的肿块型。
可能的病因:由于丙型肝炎病毒的嗜淋巴性,丙型肝炎病毒在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不断有丙型肝炎合并有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报道,有人将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称之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外病变。
临床诊断:左上腹部疼痛及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部分病人伴有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体重减轻或乏力,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胸腔积液、呼吸困难、急腹症等。
体格检查可见脾脏明显增大,而浅表淋巴结多无异常肿大的脾脏多失去原来形状,常呈不规则形边缘钝,脾切迹多摸不清。
有时脾表面可触及硬性结节,有触痛。
此种脾肿大的特点有利于和门脉高压的淤血性脾大相鉴别也是其与一般脾大性疾病的显著区别。
诊断PSL应首先排除淋巴瘤继发性脾脏受侵。
Gupta曾提出诊断原发性脾淋巴瘤的4项标准:临床主要症状为脾大及伴有腹部不适、受压症状;临床生化、血液学及放射学检查能排除其他处病变的存在;肝活检阴性,且肠系膜或主动脉旁淋巴结无淋巴瘤;诊断脾淋巴瘤后到其他部位出现淋巴瘤的时间至少6个月。
1996年Ahmann将PSL分为3期:Ⅰ期肿瘤仅限于脾脏;Ⅱ期除脾之外已累及脾门淋巴结;Ⅲ期已累及肝脏或脾门组织以外的淋巴结。
声像图与病理改变的变化:脾淋巴瘤是脾脏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的声像图表现因其生长形式不同而异。
当肿瘤组织在脾实质内局限性生长时,脾实质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边缘清晰、光滑的低回声圆形肿块,无包膜。
内部回声均匀,当肿瘤内部发生液化坏死时,声像图表现为肿块内出现无回声区。
当肿瘤呈弥漫性浸润生长时,脾脏可明显增大,内部回声减低,无明显的占位病变特征。
局限性病变可分为:微小型,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巨块型.圆形或椭圆形.类囊肿型,低回声型,回声增强型和钙化型.
鉴别诊断:需与脾转移瘤鉴别。
治疗与预后:多数学者认为脾淋巴瘤作脾切除术后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而且也是一种诊断和治疗手段。
术后一般可使因脾淋巴瘤导致的血象降低恢复至正常。
1.手术治疗腹探查术,术中明确肿瘤外侵的范围,切除脾脏及其周围受侵的组织及脏器,无法切除者应行组织活检术,且常规行肝及腹腔淋巴结活检,为术后分期分
型及放、化疗提供依据。
术后为防止可能出现的播散,仍以辅助化疗为好。
2.放疗过去认为病理类型为低中度恶性或Ⅰ、Ⅱ期病例可予术后全腹照射。
目前多不主张全腹照射。
必要时,可采用光子刀直接照射肿块或采用适形调强照射脾区。
3.化疗高度恶性或Ⅲ期患者,应以全身化疗为主。
化疗方案多选用CHOP或BA COP,共用6周期。
联合使用全身化疗及光子刀照射虽可引起较严重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但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均可完成治疗计划。
若同时采用放、化疗健康搜索,则化疗周期可适当减少
预后:Martins等指出,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预后与首发部位、分期、病理类型有关,尤其后两者病理类型为低中度恶性者,其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60%;而高度恶性者其3年生存率仅20%分期属Ⅰ~Ⅱ期者,其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1%和43%;而Ⅲ期者则分别为21%和14%。
多数学者认为:PSLⅠ~Ⅱ期患者其预后与其他Ⅰ期NHL相似;而Ⅲ期患者的预后则与其他Ⅳ期NHL相同
Ahmann报道49例脾脏恶性淋巴瘤,指出滤泡性者比弥漫浸润者预后要好全组5年生存率为31%,分化好的淋巴细胞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