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一六种物态变化2、常见的物态变化的实例:熔化:冰化成水、蜡块变蜡油、解冻冻品、铁变成铁水、沥青晒后变软凝固:水结成冰、蜡油变蜡块、铁水铸造成铁汽化:湿衣服干了、酒精挥发、水的沸腾、液氮沸腾、雾水散去;液化:雾、露、“白气”、眼镜片上起雾升华:结冰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灯丝变细、碘变成碘蒸气、干冰、雪人变小凝华:霜、雾凇、窗户内侧结的冰花、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冰箱里的“粉”、冰雹的形成例题1:以下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例题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例题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下列图 1 中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考点二温度及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①摄氏温度t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②热力学温度T ,常用单位是开尔文,单位符号是K 。

③摄氏温度t和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T=t+273.15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如:温度计、寒暑表和体温计。

3.温度计的使用:玻璃泡“一浸没,二不碰。

“;示数“三不超”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③测液体温度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待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齐平,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读数;⑤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值和单位。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课件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课件

课堂练习
1.温度是表示 物体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
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采用的是__摄__氏__
温度,它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 0℃,
把__沸__水__的温度规定为 100℃。
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__3_7_℃__,读作 37摄氏度 。
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 ℃~42 ℃ 度值是__0_._1 ℃__。
常见的自然现象
雾 (液化)
霜 (凝华)
雪 (液化,凝华 和 凝固 )
露(液化)
小结
1、物质从固态_直__接___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升__华____,要 __吸__收__热量;
2、物质从气态_直__接___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凝__华____,要 _放__出___热量。
课堂小测:
1.日光灯用久了,灯管的两端会出现黑斑,这是 因为这些黑斑是钨丝中的钨( B ) A.汽化而成 B.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C.升华而成 D.先汽化后凝华而成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固态 冰 凌
冰 凌



熔凝

化固
液态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 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一、熔化
1.实验探究:海波熔化
数据记录
时间 (min)
0.5
1
1.5
数据记录
时间 (min)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2020-2021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2020-2021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一、三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二、温度①温度的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②温度计的作用:测量温度的仪器。

③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④温度单位:摄氏度(0℃),还有开尔文(K)⑤摄氏温度的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把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摄氏(1℃)。

⑥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用℃表示。

⑦读法:“-20℃”读作负20摄氏度(或零下20摄氏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口腔温度)三、体温计:①量程:35℃-42℃②分度值:0.1℃③特点:离开人体仍表示人体的温度,是因为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细弯管。

(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④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普通温度计不能甩)⑤体温计向外突起的弧形玻璃面相当放大镜,有放大示数的作用。

三、温度计的使用:①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看)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浸)③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到温度计的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候)④读数时玻璃泡仍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读)二、小知识点1.物态变化: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2.固体分类: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3.晶体:固体有确定的熔点称为晶体。

(金属、钻石、冰、食盐、石墨等)4.非晶体:固体没有确定的熔点称为非晶体。

(石蜡、塑料、玻璃、松香、沥青等)5.三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

注意:达到熔点(或凝固点)的物态有三种可能,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物质温度低于熔点是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是液态,高于沸点是气态。

9物理沪科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9物理沪科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知1-讲
石蜡熔化过程记录表
知1-讲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2 35 41 45 47 48 52 56 61 66 72
总结
知1-讲
1.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5 火山爆发是某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 吗,岩浆是由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 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 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 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填 “升高”或“降低”)。
总结
知2-讲
1. 晶体的熔化特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 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3. 晶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会熔化 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知2-讲
比较内容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内部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内部原子排列无规则
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3)每隔1min记录温度于表格中。
(4)根据碎冰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
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
(5)分析作出的图像,得出结论。
比较下面两图:
冰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 -3 -2 -1 0 0 0 0.5 1 1.5 2
知3-练
1 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熔化
C. 先熔化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为什么冰淇淋会融化?热水为什么会沸腾?”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各组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体系。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这些亮点共同构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和案例分析,巩固和深化对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运用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通常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原理:根据的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
①使用时,要认请温度计的和,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只与充分接触,
③待示数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
二、熔化和凝固
5、熔化:物质从变成,熔化要。

凝固:物质从变成,凝固要。

6、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7
8、晶体的熔化曲线与凝固曲线
(1)物质在AB段是态,热,温度。

(2)物质在BC段是态,热,温度。

(3)物质在CD段是态,热,温度。

(4)物质在DE段是态,热,温度。

(5)物质在EF段是态,热,温度。

(6)物质在FG段是态,热,温度。

(7)物质熔化用时,熔点是;凝固用时,凝固点是,说明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
固点是的。

9、装有晶体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时,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1)(2)。

三、汽化和液化
10、汽化:物质从变为叫汽化,汽化有和两种形式,都要。

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通过和可以使气体液化。

12、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1)(2)。

四、升华和凝华
13、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要。

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要。

(安徽专版)2020中考物理复习方案第一篇教材梳理第12课时物态变化课件

(安徽专版)2020中考物理复习方案第一篇教材梳理第12课时物态变化课件

(选

填“a”或“b”)处较浓;戴眼镜的同学觉察到冬天

(选填“从室内到

室外”或“从室外到室内”)镜片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探 究
图12-5
逐 个 击 破
研 读
[答案] a 从室外到室内
教 材
[解析]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

成的小水珠;壶嘴处温度较高,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


逐 个 击 破
图12-7
研 读
[答案] C
教 材
[解析]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海波是晶体,故甲对应的是海波,乙没有固定

的熔点,是非晶体,石蜡是非晶体,故乙对应的是石蜡,故C正确;甲是晶体有固定的
实 基
熔点,且熔点是48 ℃,从第4 min开始熔化,到第8 min熔化完成,在第6 min 时处于熔
考 向 探 究
逐 个 击 破

(续表)


物质由 液态 变为 固态 的过程,叫凝固;晶体有固定的凝固温


度,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

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 放热 ,温度 不变 。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

凝固

图像如下:
考 向 探 究
逐 个 击 破

(续表)



温度/℃


石蜡的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温度/℃

讲解篇 第12课时 物态变化

讲解篇   第12课时 物态变化

2.D 【解析】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 降至低于25℃。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 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 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5℃下降,然 后又上升到25℃。
3.(2020·通辽)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 确的是( C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 成原理相同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 天气变冷
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 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C )
A.密度 B.硬度 C.凝固点 D.沸点 例5 C 【解析】本题考的是物态变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 态,称为凝固。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据此 可得答案。
例6 (2020·金华、丽水)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 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 ,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 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 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 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 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 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 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de段不必作答)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__吸__热__
考点10 知道液化的概念与方法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方法:①_降__低__温__度__;②_压__缩__体__积___。 3.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4.作用:_液__化__放__热___。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与凝华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与凝华
把赠送的小干冰块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瓶盖与蛋糕 放在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会儿矿泉水瓶 竟然发生了“爆炸”。欢芯放学回家后告诉妈妈, 在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会迅速________(填物态 变化名称),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出其承受能 力,就发生了“爆炸”。
知知识识点点11 凝 华
窗玻璃上的冰花
液态 固态 凝固
液态 气态 汽化
气态 液态 液化
固态 气态 升华
气态 固态 凝华
【例3】[哈尔滨]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B ) 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盛夏,湿地中的水蒸发 C.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解析】•A中现象属于凝固,是放热过程; •B中现象属于汽化,是吸热过程; •C中现象属于液化,是放热过程; •D中现象属于凝华,是放热过程。
问题
1. “雪”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2. “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
变态变成
固态。 2. “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冰
晶;气态变成固态。
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1. 凝华时需要对外放热。 2. 常见的凝华现象有: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雪;
【解析】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总结
常见的凝华现象: ①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这是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②从冰柜中取出的冰棍包装纸上常有许多白色晶粒,它是
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棍凝华成的小冰粒。 ③冬天,教室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教室内空气中的水
定义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总结
1. 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升华有制冷作用。 2. 生产中常用升华现象获得低温,来贮藏食物或实

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ppt课件(沪科版)优秀课件

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ppt课件(沪科版)优秀课件

难点突破
正确使用温度计
°c 错误!
°c 正确!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最高温度值? 最小分度值?
最低温度值?
难点突破
偏大 使用温度计 总结:正确使用方法 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
难点突破
节约用水的措施: 1.宣传节水的重要性、迫切性,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2.废污水再利用:如工厂重复利用内部已使用过的水,城市污水 经处理净化后可回收利用。 3.加强输水管道检漏工作、推广节水器具、农业上推广节水灌溉 技术。 4.生活用水循环利用
难点突破
典例精析:
例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凝华现象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 的缘故
难点突破
1 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因 此 : 人们引入温度(t)这一概念来准确表示 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单位
摄氏度(℃)
定义 温度读法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定义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1℃
人体体温37℃
52.3 ℃
我国极低温-
难点突破
温度计的构 造
温度计
难点突破
温室效应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 的数量不断增大。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又以 长波辐射的形式反射回地表,是地表增温,产生温室效应。
难点突破

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4升华与凝华课件新版沪科版

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4升华与凝华课件新版沪科版

任务二、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通过实验分析,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伴随的吸放热情 况并思考。
(1)实验中通过应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为碘蒸气,
说明了什么问题?
(2)碘的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凝华成紫色的碘,用
手触摸玻璃片的外表面有何感觉?说明了凝华是个怎样的过
程?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任务三、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任务一、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
1.总结升华和凝华概念。 物理学中将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2.列举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升华:衣橱内的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碘遇热变成 碘蒸汽;灯泡钨丝变细;干冰制造舞台烟雾 凝华:冬天玻璃上的窗花;雾凇;早上的霜
欣赏图片并思考冰霜、雾凇、冰挂是哪里来的?
冰霜
雾凇
冰挂
我们在生活中洗完的湿衣服常挂在通风的向阳处 展开晾晒,这是水的汽化现象。但在滴水成冰的冬天, 洗完后湿衣服结冰,将它挂在背阴处一段时间后冰并 未看到熔化,衣服也会变干,请思考:衣服上的水哪 里去了?
冰直接变成水蒸气。
观察灯泡的灯丝和灯泡的颜色,思考:相同规格的灯 泡,用旧的和没有使用过的相比有何变化?
5.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C) ①春天,冰雪溶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管儿“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十二章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物理观念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的吸、放热情况; 2.能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热现象; 3.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科学思维 1.能够判断升华和凝华过程,形成理性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 2.培养学生将升华和凝华知识运用到生活、生产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 1.经历碘的升华的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升华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 1.结合升华与凝华特点,培养关注生活与生存环境、社会发展的品质; 2.尝试对生态环境中的升华和凝华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 社会观念与责任。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2章】物态变化ppt课件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2章】物态变化ppt课件

【解析】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 理制成的 ,A选项错误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
度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B选项
错误;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程为 -20℃~100℃,C选项错误;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 每一大格代表 10℃,一大格分为 10小格 ,所以每 一小格代表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
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5. (’11河南19题4分)小聪在“探究晶体的熔
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如表为他记
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图和表中数据回答下 列问题: 时间 /min 温度/℃
0 -4
1 -2
2 0
3 0
4 0
5 0
6 1
7 2
(1)实验时,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
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 试管不接触烧杯底 试管中装有晶体 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和
/min
0
1
2
3 94
4
5
6
7
温度/℃ 82
86
90
98
98
98
98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水的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如答图所示
第6题答图
(3)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 保持不变 是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
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 ℃,可能原因是 气压不是 1标准大气压 (写出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采
取“水浴加热”法,要求试管既不接触烧杯底,
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还要完全浸没在水中;晶 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 不变的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故该晶体的熔点为 0 ℃;根据比热容大的吸热能力强,由表中物质 吸热温度升高的情况知该物质固态时比热容小, 吸热能力弱.

物理12章知识点

物理12章知识点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复习提纲一、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致冷--如敷冰降温; 凝固放热—如菜窖放水,防菜冻坏2、汽化和液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叫汽化(吸热)定义: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 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作用:蒸发吸热致冷(液体周围及自身温度下降)(例:发烧时涂酒精降温等)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同一物质沸点一样)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气压的关系:沸点随气压减小而减小,气压增大而增大。

高山气压小沸点低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放热) 方式: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液化条件遇冷,所以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总出现在温度高的那一侧。

夏天空调房窗玻璃上的水珠在外侧。

(温差越大、水蒸气含量越多,液化越明显)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干冰、樟脑丸、钨。

常见现象还有:用久了的灯丝变细、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固体清新剂。

干冰在任何应用中仅起到升华吸热致冷的作用!然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舞台‘白烟’;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下)凝华成小冰晶,下落遇到暖气流熔化成雨(人工降雨)。

②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常见现象有:雪、霜、雾凇的形成、冰花、用久了的灯泡变黑。

凝华条件遇冷,所以窗玻璃上的冰花总出现在温度高的那一侧。

(如:冰花出现在室内侧)4、熔点和沸点是物质三态的分界点,物体的温度低于熔点固态,熔点和沸点之间液态,高于沸点气态,温度等于熔点可能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态。

5、熔点和沸点都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的熔点和沸点,可用它们来鉴别物质 沸腾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凝华 放热常见液化现象有:雾、露、“白气”、 方法:先判断题目所给现象 的初、末状态再对号入座。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课时物态变化课件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课时物态变化课件
第 12 课时
物态变化
考点一 温度 温度计
1.温度
(1)定义: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沸水的温
度规定为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
2.温度计 (1)原理: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2)温度计的使用
图12-2
2.两种汽化方式
方式 发生部位 发生条件 剧烈程度
影响因素
蒸发
沸腾
液体表面 在任何温度下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达到 沸点 ,持续吸热
缓慢的汽化现象
剧烈的汽化现象
①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表面积越大,蒸发越 快 ;
③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气压的大小:气压越高,沸点 越高
液体自身 温度变化 相同点
于等于37.3 ℃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12-4所示
,他应在常规
考场考试,该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图12-4
3. 如图12-5所示是伽利略制成的世界上第一 [答案]气体热胀冷缩 小于
个温度计,它是利用
的原理 [解析]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
工作的,伽利略就利用它来判断气温的高低。 上方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
晶体
非晶体
AB 段物质处于 固态 ,持续吸热
,温升度高
;
BC段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态 ,持
吸收
熔 特 续吸热,温度不变
,内增能大
整个过程中持升续高

化 点 ,该物质熔6点0 ℃为
,熔化3时m间in为 量,温度持续
;
液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堂专题辅导 共 9 页
1
初中物理(八)上
(3)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a.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b. 晶体熔液凝固的条件是: 对于同一物质,其熔点和凝固点


。(填“相同”或“不同”)
2. 汽化和液化:
(1)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


定义:物质从 蒸 特点:液体在

象叫蒸发。
态变为
态叫汽化。
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变 4-1】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树枝上甚至出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看清温度计的
以便准确读数;看清
以区分“零上”与“零下”温度。不估读。
b.使用时(三要三不):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
或容器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
的示数
后再读数,不能立即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
在被测液体
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示的是
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
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变 2-1】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 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发生的汽化现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
;⑵液体的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

作用:蒸发
热(吸收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
作用。
沸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腾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
部和
面同时发生的
;⑵继续
热。
的汽化现象。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都是随气压的
而升高,随气压的
而降低
(2)液化: 定义:物质从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 42℃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第二课堂专题辅导 共 9 页
3
初中物理(八)上
【例 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 5 所示,她的操 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红纠正 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 89℃时开始每隔 2 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 6 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 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个标准大气压。 (3)小红觉得 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_________。
三.总结
第二课堂专题辅导 共 9 页
升华 吸热
固 熔化 吸热 液 汽化 吸热 气
凝固 放热
液化 放热
凝华 放热
2
初中物理(八)上
典例 分析
【例 1】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
际温度为 2℃时它的示数是 4℃,82℃时的示数是 80℃.它的刻度是均匀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2)该晶体的熔点是
℃;
(1) 请以 x 表示任意温度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以 y 表示这时的实际温度,导出用 x
表示 y 的公式:

(2) 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 26℃时,实际温度是

(3) 在温度为
℃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变 1-1】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
它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23℃,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读数是
态变为
态叫液化。
使物体液化的方法:⑴
温度;⑵
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

作用:液化
热.
3. 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
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
、冰 、干冰、樟脑球、钨丝(灯丝)。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 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 水银 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要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看”“三要三不”
a.使用前(三看):看它的
102℃。
(1) 当它指示的气温是 24℃时,实际的温度是

(2) 它在温度为
时,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例 2】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 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温度 0
时间



(1)图
乙是
(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
第三章:物态变化
知识点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单位:常用单位是
(℃)。
2.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
,里盛


等液体;内有
粗细均匀的
,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
的规律制成。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相平,不能取出读数(体温计除外)。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
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1. 熔化和凝固
(1)定义:a.物体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熔化。
b.物体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
(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0 2 4 6 81 1 1 1 1
图5
图6
【变 3-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C.甲物质在 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 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例4】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