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 第四章 A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沪科版

合集下载

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向心力的特点。

3. 让学生学会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向心力的特点。

3. 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应用。

教学难点:1. 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理解。

2.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3.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

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现象,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2. 使用物理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3. 借助于黑板和粉笔,进行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的推导和讲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如匀速转动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根据实例分析,总结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的特征。

3.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向心力:阐述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推导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公式,并进行讲解。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让学生充分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4.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的灵活运用:讲解一些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综合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物理下册《匀速圆周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下册《匀速圆周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c.如何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基本概念、公式运用、实际问题分析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4.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5.设计梯度性的例题和习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6.加强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旋转木马、自行车轮等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点,如速度大小恒定、方向不断变化等,并与直线运动进行对比。
4.详细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并通过实例说明公式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匀速圆周运动与直线运动有哪些区别?
b.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是如何产生的?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直线运动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那么圆周运动与直线运动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将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板书和PPT,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如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等。
2.结合实验演示和动画模拟,讲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其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作用。
3.教师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A.匀速圆周运动-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教案

A.匀速圆周运动-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教案

A.匀速圆周运动-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中的重要物理量,并能进行科学分析;3.记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4.加深对动力学原理和牛顿定律的理解;5.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公式及其重要物理量。

2.教学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量的分析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物理学家的故事,或通过视频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实验探究(20分钟)通过实验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匀速圆周运动,并从实验中,感受根据不同条件下物体运动的不同取向,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圆周运动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方向等方面的关系。

3. 理论讲解(30分钟)在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匀速圆周运动后,教师将课堂重心转移到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上,分组讲解公式中的重要物理量,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4. 答疑解惑(10分钟)在学生听取理论讲解后,教师安排时间,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加深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

5. 实战演练(20分钟)教师根据发现学生理解程度的情况,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更好地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及其重要物理量进行综合运用。

6. 思考探究(20分钟)教师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总结1.匀速圆周运动是在半径相等、角速度相等、速度大小恒定等条件下,物体在圆周运动的运动状态。

2.匀速圆周运动的核心公式为 $v = \\frac{2 \\pi r}{T}$ 和 $a =\\frac{v^{2}}{r}$。

3.学生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抓住匀速圆周运动模型中的关键物理量,并能够科学运用这些物理量进行科学分析。

4.学生应该在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案例和实践学习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3篇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3篇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教材《物理》。

3. 实验器材:小球、细线。

4. 计时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回顾并复习相关内容。

2. 引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小球在细线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哪些物理量与问题需要研究?二、概念讲解与实验演示(10分钟)1.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半径、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等。

2. 进行实验演示:利用小球和细线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观察小球的运动特点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三、问题分析与计算方法(15分钟)1. 分析小球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问题:速度、加速度、位移、力、功等相关计算。

2.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利用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加速度的计算、力与功的计算等。

四、解题示范与训练(15分钟)1. 解题示范:通过示例题目,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

2. 学生训练: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题,并互相交流提问。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拓展讲解:引入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与公式,如圆周位移、圆周速度、圆周加速度等。

2. 应用分析: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回顾所学的计算方法与解题技巧。

3. 反思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互相交流解决方法。

板书设计: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重点知识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半径、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2. 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加速度的计算- 力与功的计算拓展内容:- 圆周位移、圆周速度、圆周加速度等注意事项:1. 熟悉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2篇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2篇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匀速圆周运动年级:高中物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以及单位的转换。

3. 理解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并能进行相互转化。

4. 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实验设备:转速计、跑道、滑轮、丝线等3. 实验材料:小球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示意图和文字解释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并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物体沿着圆周运动轨迹,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2. 推导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v = 2πr/T,其中v为线速度,r为半径,T为周期。

3. 解释角速度的概念及其与线速度的关系:ω = 2π/T,ω为角速度。

Step 3:计算练习(15分钟)1. 指导学生根据给定的半径和周期计算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根据线速度和半径计算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角速度。

Step 4:实验演示(15分钟)在课堂上进行小尺寸的匀速圆周运动实验演示,利用转速计、跑道、滑轮、丝线等设备,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通过测量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来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Step 5: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摩天轮、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意义。

Step 6: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和实验验证。

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和实验演示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拓展应用的部分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试用版)-第四章 A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教案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试用版)-第四章 A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知道向心力是物体沿半径方向的合外力。

2、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3、知道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德育目标: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及与圆周运动有关的几个公式2、能用上述公式解决有关圆周运动的实例教学难点:1、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是由某几个力的合力提供的,而不是一种特殊的力。

2、关于临界问题的讨论与分析。

解决办法:讲授法、分析归纳法、推理法教具: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1、复习提问:(1)向心力的求解公式有哪几个?(2)如何求解向心加速度?2、引入: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本节课我们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来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学会应用。

二、新课教学1:关于向心力的来源。

(1)介绍:分析和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首先是要把向心力的来源搞清楚。

【说明】a: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b: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c:向心力不是物体额外受到的力,它是物体受到所有力的合力。

分析物体受力时,没有向心力。

2.简介运用向心力公式的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明确哪个物体做圆周运动(2)确定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找到圆心和半径。

(3)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位置所处的状态,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判断哪些力提供了向心力。

(4)建立以向心方向为正方向的坐标,据向心力公式列方程。

(5)解方程,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3、实例1:火车转弯【问题1】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所受的合力等于0,当火车转弯时,我们说它做圆周运动,那么是什么力提供向心力?【联想】当火车转弯时,里面的乘客有什么反应?如果转弯处的内外轨道一样高,火车受到重力、支持力、弹力。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试用版)-第四章 A 匀速圆周运动 课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试用版)-第四章 A 匀速圆周运动 课件
第四章 周期运动
第一PPT模板网,PPT素材下载, /sucai/
第一PPT模板网,
2
什么叫周期运动?
从任意时刻起,运动物体每经过一 定的时间,它的位移、速度、加速 度等完全恢复到与该时刻相同,这 种运动就叫做周期运动。
每重复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周期。
月球说,我运动得快!我走一圈只要一个月,你 走一圈要一年。
第一PPT模板网,
8
1.线速度v
大小: 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 之比:v=s/t,单位m/s
第一PPT模板网,
9
方向 时刻改变, 该位置的切线方向
第一PPT模板网, 10
내용

13
谢谢,下课!
第一PPT模板网, 14
匀速圆周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对比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大小:不变 不变 方向:改变
7/10
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地球绕太阳运动和月球绕地球转动都可以视作匀 速圆周运动。关于它们俩谁运动得快,有以下争 论:
地球说,我运动得快!我1s运动近30km,你1s才 运动1km。
例题1 上:海锦江乐园的내摩天轮运行一周约要
25分钟,线速度约为0.2m/s,试估算 摩天轮高度。
내용

11
2.角速度ω(标量) 质点所在半径转过的角度φ和所用 时间t之比 :ω=φ/t,单位rad/s
第一PPT模板网, 12
例题2 (:1)试计算地球自내 转的角速度
(2)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都可以认 为在做匀速圆周运动。试求出三者的 角速度之比。
第一PPT模板网,
3
A 匀速圆周运动
举例: 能不能说出几个生活中常见 的匀速圆周运动?
第一PPT模板,

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年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概念。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如旋转木马、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关注匀速圆周运动的现象。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的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速度不变。

二、新课导入(15分钟)教师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物体在圆周路径上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称为匀速圆周运动。

2. 特点:(1)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速度不变。

(2)速度大小与圆周半径成正比,与线速度成反比。

(3)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三、知识点讲解(20分钟)1. 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1)v=ωr(线速度与角速度、半径的关系)(2)a=v²/r(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的关系)(3)T=2πr/v(周期与半径、线速度的关系)2. 概念解析:(1)角速度:物体在圆周路径上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2)周期:物体完成一次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

四、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 判断题: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2. 计算题:一辆汽车在半径为100米的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汽车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

(答案:线速度v=10πm/s,向心加速度a=5π²m/s²)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所讲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点。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与高中物理学习技巧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与高中物理学习技巧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2.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角速度和角度的关系;•周期、频率和角速度的关系。

2. 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圆周运动的周期和频率计算公式。

3. 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如何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如何利用加速度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如何利用周期和频率计算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周期和频率。

4. 匀速圆周运动的应用•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案例引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兴趣。

2.概念讲解: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角速度与角度的关系。

3.公式推导:对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周期和频率进行公式的推导,并进行相关的例题讲解。

4.计算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5.应用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群体讨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和讨论。

6.总结归纳: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求解。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探讨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讨论。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相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

9.反思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并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技巧。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括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公式推导和计算方法的示意图和例题;2.学生练习册:包括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练习题和问题。

沪科版物理高一第二学期 第四章 A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设计

沪科版物理高一第二学期 第四章 A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教学资源】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教学设计】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

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

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四、教学方法:讲授、推理归纳法五、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例: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2)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最简洁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匀速圆周运动(1)用多媒体投影一个质点做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相等的弧长。

(2)并出示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假如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这种运动就叫匀速圆周运动。

(3)举例:通过放录像让学生感知:一个电风扇转动时,其上各点所做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

(4)通过电脑模拟:两个物体都做圆周运动,但快慢不同,过渡引入下一问题。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线速度a:分析: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时间t增大几倍,通过的弧长也增大几倍,所以对于某一匀速圆周运动而言,s与t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b:线速度1)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线速度的大小4)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5)探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6)得到: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变更。

(2)角速度a: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b:出示阅读思索题1)角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2)角速度等于和的比值3)角速度的单位是c:说明: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d:强调角速度单位的写法rad/s(3)周期、频率和转速a: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b:出示阅读思索题:1)叫周期,叫频率;叫转速2)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3)它们的单位分别是什么?c:阅读结束后,学生自己复述上边思索题。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力。

3.能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力的计算。

2.教学难点:向心力的来源及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观察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现象?比如地球绕太阳转、自行车轮的运动等。

二、新课讲解1.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1)定义:物体在圆周上做匀速运动,即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沿着圆周切线方向。

(2)特点:物体在圆周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不断变化,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2.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线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沿圆周切线方向的速度。

用公式v表示,单位为m/s。

(2)角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角度的变化率。

用公式ω表示,单位为rad/s。

(3)周期:物体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

用公式T表示,单位为s。

(4)频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用公式f表示,单位为Hz。

(5)向心力: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指向圆心的力。

用公式F表示,单位为N。

3.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公式(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ωr,其中r为圆的半径。

(2)周期与角速度的关系:T=2π/ω。

(3)频率与角速度的关系:f=ω/2π。

(4)向心力的计算:F=mv^2/r,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

三、案例分析1.给出案例:一辆汽车在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上以恒定的速度v 行驶,求汽车在跑道上的角速度、周期、频率和向心力。

2.学生分析并解答:(1)角速度:ω=v/r。

(2)周期:T=2π/ω=2πr/v。

(3)频率:f=ω/2π=v/(2πr)。

(4)向心力:F=mv^2/r。

四、课堂小结2.强调向心力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频率和向心力。

沪教版ppt物理高一第二学期- A 圆周运动导学课件

沪教版ppt物理高一第二学期- A 圆周运动导学课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 A 圆周运动导学课件
感受经典:
《教 材》P6------示例1、示例2。
自主练习:
请自己画一条曲线运动的轨迹, 在图上标注几个点的速度方向。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 A 圆周运动导学课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 A 圆周运动导学课件
自我体验:
练1、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 为38万千米,估算出月球绕 地球运行时的线速度大小。
v v s s 2?R
t t TT
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 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 A 圆周运动导学课件
v
可见:尽管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物体在各个时刻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但
o
线速度的方向是不断变
v
化着的
v
变速 匀速圆周运动是
运动!
是线速速度率大不小变不变的运动!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 A 圆周运动导学课件
重点:线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向心力的作用,对线速度的深入理解。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 A 圆周运动导学课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 A 圆周运动导学课件
达标检测:
1、某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1600km,地球的半径为 6400km,卫星的线速度为8.0×103m/s,求卫 星绕地球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2、通过对月球、地球运动快慢的讨论,感受用相同时间 内运动的位移描述快慢的方法。
3、通过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圆周运动,体验生活中 处处有物理。
重点:线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向心力的作用,对线速度的深入理解。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试用版)-第四章 A 怎样描述圆周运动 课件 优秀课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试用版)-第四章 A 怎样描述圆周运动 课件  优秀课件
怎样描述圆周运动
A
回顾与复习:路程与位移
请同学们在右图上标出物体从 C
A点沿顺时针运动到B.C两点的路
程与位移,在图中表示:
(1).物体从A点运动到B.C
B
两点所经过的路程。
(2).物体从A点运动到B.C 两点的位移。
1.线速度
线速度
(1)线速度的物理意义: 描述圆周运动的快
sB
慢。
(2)线速度的定义: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At
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s和所用
时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3)线速度的定义式: 大小:v = s/t 单位:m/s(s是弧长,非位移)
(4)线速度的方向
线速度
线速度的方向是沿圆周的切线方向. (5)性质:圆周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角速度
(1)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描述质点转动的快慢。
(2)角速度的定义
4 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 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 这种运动就叫匀速圆周运动。
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同“匀 速直线运动”的“匀速”一样吗?
同学们能否举几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 动的例子?
• (2)匀速圆周运动v 、 ω 、 T 、 n之间的关 系
V=s/t=2πR/T=2πRn ω=Φ/t=2π/T=2πn v=ωR T=1/n
小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量
线速度 角速度 周期
转速(数)
符 定义(或定义式) 号
v v=s/t
单位
m/s
ω=∆Ө/t

rad/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A 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

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

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情境I录像,演示,设问1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情境II观察、对比,设问2观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设问2:以上两类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指针所做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情境III演示,动画情景:月、地快慢之争。

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线速度表达式。

演示1:用细绳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突然松开绳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圆弧切线方向运动。

演示2:通过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显示线速度的方向。

情景:变换教室内电风扇的变速档,看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不同情况,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角速度表达式。

活动讨论、实验、交流、小结。

识别: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

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观察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

了解对线速度概念的理解情况。

算一算:计算壁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和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

了解能否通过实际测量获取有用数据,灵活运用线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实验: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用黄沙,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了解对线速度方向的掌握情况。

释疑:评判地球与月亮之争。

小结:幻灯片小结。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通过播放录像和演示,归纳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二环节,通过观察对比,建立理想模型,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特征,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第三环节,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借助多媒体动画,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定义和公式。

第四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针对几个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探究、交流,深化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案示例第一环节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创设情景] 播放录像:森林公园三环过山车的运动。

[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说说过山车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质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2、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做曲线运动?[演示] 让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到达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请一个同学向着与球运动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观察球的运动轨迹有何变化?[结论] 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引言] 运动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叫做圆周运动,下面我们就从圆周运动开始学习如何对曲线运动进行研究。

第二环节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观察讨论]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与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匀速转动的,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列车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提出问题] 怎样给匀速圆周运动下定义呢?(引导学生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匀速圆周运动)[结论] 质点在任何相同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言] 我们如何对圆周运动进行研究呢?第三环节线速度、角速度概念[创设情景] 地、月快慢之争地球:我绕太阳运动1秒走29.79千米,你绕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月亮:你一年才绕一圈,我28天就绕一圈,你才慢呢![提出问题]怎样定义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引导学生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类比)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结论] 线速度定义: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公式:tsv =单位:m/s (米/秒) [问 题] 速度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怎样的?[演 示] 1、用一端连有细线的小球,将线的一端套在钉子上,钉子竖直立在桌面上,给球初速让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突然向上抽出钉子,看到球沿圆周的切线方向运动;2、通过投影仪观察旋转圆盘边缘红墨水飞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纸面上的径迹分布;[结 论] 线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线速度表示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它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不断改变的,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匀速率”的意思。

[情 景] 打开教室内的电风扇,变换不同的档观察它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认识要引入与线速度不同的、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问 题] 怎样描述圆周运动转动的快慢?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 论] 角速度定义:质点所在半径转过的角度ϕ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公式:tϕω=单位:rad/s (弧度/秒)第四环节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1、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2、观察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3、提供壁挂式钟,刻度尺,请同学们通过测量算一算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并交流计算的方法;根据钟表各指针的行走特点,找出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 。

4、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黄沙,演示交流,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将沙子倒在玻璃板上,让快速转动的玩具小车的车轮与沙子接触,观察车轮边缘沙子飞出的情形)5、评判地球、月亮快慢之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知道了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引入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习了如何运用线速度、角速度概念和公式分析、计算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