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
第四章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投资学》PPT课件
③市场导向型。
④生产和销售国际化型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特点
(一)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越好;
第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的投资比大企业更具有优势;
第三,无论是投资国还是东道国,都不需要有垄断市场。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赫克歇尔(-一)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俄第3)林二小(,岛凡H清⁃的是O比具)较有模优势比型投较的资成基理本论本的优假基势定本的是命题行合业理,
① 产业因素 ③ 国家因素
影响因素
② 企业因素 ④ 地区因素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3.市场内部化收益和成本比较 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 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具体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统一协调生产经营,消除“时滞”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以及转移价格 (3)消除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 (4)有效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所分析的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是 跨国公司针对内部因素进行决策的结果,除了区位 因素外,忽视了外部环境,如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直接投资的影响。
该理论对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不具备解释 力。
局限性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三)内部化理论
1.内部化理论简介
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 起源于1937年美国学者罗纳德·科斯 (Ronald H. Coase)的交易成本理论 (Transaction Cost Theory)。“内部 化”这一概念是由科斯首先提出来的, 他指出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成本的,当市 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协调成本时, 企业内部的交易活动将取代外部市场的 交易活动。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和原因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说明。
该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摒弃长期以来流行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所惯用的完全竞争假定,根据厂商垄断优势和寡占市场组织结构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但该理论无法解释不具有技术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也日益增多地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无法解释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行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贸易方面,随着产品从“创新”到“标准化”,创新国会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则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而且新产品的周期演进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投资方面,具体内容:投资国生产、技术等优势,而东道国拥有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的区位优势,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投资者就可以克服到国外生产所引起的附加成本和风险。
对产品周期理论评价对产品周期理论评价对产品周期理论评价对产品周期理论评价三、市场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是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以及加拿大学者拉格曼以科斯与威廉姆森等人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内部化理论来解释企业跨国投资的原因。
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因此企业才选择跨国直接投资的方式,将中间产品交易内部化,即把本来应该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以维持垄断优势和降低交易成本。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
所有权特定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
内部化的根源在于外部市场失效。
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等;另一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第四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概述 《国际投资学》
8 技术地方化理论
• 8.1 产生背景 • 8.2 发展学家沙加亚·劳尔(Sanjaya Lall)在 1983年出版的《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 展》一书中,在深入研究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优 势和投资动机的基础上,从技术变动的角度首次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地方化理 论(Localized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ory),以 解释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技术的引进、创新来进行 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为。
4.2 投资的三种动机
从投资国的角度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划分为三种类 型:第一种是自然资源导向型,第二种是劳动力导向型, 第三种是市场导向型。垄断优势理论过于强调企业对国际 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和国际分工原 则,有失偏颇。国际分工原则和比较优势原理对国际直接 投资的讨论中应该是一致的。小岛清的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 小越好;第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的投资比大企业更具有 优势;第三,无论是投资国还是东道国都不需要有垄断市 场。
第四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概述
本章要点:
➢学习国际投资理论的发展渊源
➢运用相关理论,解释企业的跨境投资经 营行为
• 1.1 海默的开创性研究 • 1.2 金德尔伯格的补充 • 1.3 理论评价
1.1 海默的开创性研究
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erbert Hymer, 1960)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中, 首次以垄断优势来解释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 为。海默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提出的“国 际间资本流动主要是由利率差异所导致”的说法 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现象。他指出, 直接投资是伴随着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而产生的, 因此,国际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是企业的跨国经 营的程度。
国际直接投资知识点总结
国际直接投资知识点总结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直接在海外进行资本投资,以获取长期经济利益的行为。
这种投资是指投资者获取对被投资企业控制权,或者在被投资企业持有相当数量的股权,能够影响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国际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可持续性。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1.长期性: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与证券投资相比,国际直接投资更具有战略性和稳定性。
2.战略性:国际直接投资是为了获取海外市场份额、获取资源或进行产业布局等目的而进行的投资,具有一定的产业和战略意义。
3.控制权:国际直接投资是为了获取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或一定比例的股权,能够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产生影响。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分为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两种形式。
1. 绿地投资:指在国外新建企业或扩建现有企业的投资行为,也称为创办型国际直接投资。
2. 并购投资:指通过收购或购买部分或全部国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进行投资,也称为收购型国际直接投资。
四、国际直接投资的优势1. 获取资源:国际直接投资能够获取海外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
2. 发展市场:国际直接投资能够进入海外市场,拓展销售渠道,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3. 技术转移:国际直接投资能够实现技术转移,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4. 降低成本:国际直接投资能够降低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等。
五、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1. 政治风险:政治不稳定、政策变化或政治干预等因素可能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2. 经济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等因素可能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3. 经营风险: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因素可能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4. 法律风险:国际直接投资面临的合同风险、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争端等法律问题。
六、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1. 对于投资国家:国际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对国际 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 象,分析和解释不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决定因素, 如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可以称之为对外直接投资 的理论。
第二阶段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重点由对外直接投资转向 研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因此可称之为跨国 公司的理论,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产品差异能力论
凯夫斯提出,拥有使产品产生差别的能力 是跨国公司的重要优势。他认为,跨国公 司为了扩大产品的销售量,适应不同层次 和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可以充分利用 其技术优势,使其产品在实物形态上与其 他生产者的产品发生差异。
跨国公司也可以通过独特的推销技能使其 产品在消费者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所有 这些都可以使跨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获得 对产品价格和销售额的控制。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 展促使理论研究的重点从解释跨国公司的存在机制转向解释 发展机制。除了对以前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进行局部修正以 外,更多的研究围绕着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动态调整而 展开。此外,许多学者还另辟蹊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 和特点,纷纷提出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理论,如“小 规模技术理论”等。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 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综述一、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研究的核心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行为方式和条件等。
目前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较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1、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 1960)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指出大企业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
它是一种说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的理论,开创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
后来金德尔博格〔Kindleberger,1969〕推进了海默的思想,认为跨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具有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生产要素优势等。
约翰逊〔Johnson,1970〕从知识资产的占用和使用的角度,阿利伯〔Aliber,1970〕从货币和资本的角度,卡夫斯〔Caves,1971〕从产品的异质化能力、知识和技术等核心资产的角度,彭罗斯〔Penrson,1976〕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论述了企业的垄断优势。
邓宁〔Dunning,1977〕进一步把这种优势开展为“所有权优势〞。
即经过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以及其他学者的补充,开展成为完整的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首次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够以自己的各种垄断优势,如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管理技能和销售渠道优势等,对他国进展直接投资,方能抵消跨国经营的各项额外本钱和由此产生的劣势。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引言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企业将资本投资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并且通过投资控制或拥有该企业的至少10%以上的股权。
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投资者通过跨国投资,将资金和技术引进到目标国家,从而促进了该国的经济发展。
此外,国际直接投资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工人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了国际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2.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因为市场存在失灵而产生的。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法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合理的收益。
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投资者可以绕过市场的限制,直接控制和管理资源,并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市场失灵理论对于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3.资本国际化理论资本国际化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而进行的策略决策。
通过跨国投资,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资本国际化理论强调了企业竞争力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1.促进经济增长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促进目标国家的经济增长。
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使得目标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2.促进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有助于扩大目标国家的出口和进口规模。
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在目标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提高本国产品在目标市场的竞争力,并促进双边贸易的增长。
3.促进技术进步国际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可以促进目标国家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外国投资者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可以改善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四、折衷理论 折衷理论是运用折衷主义的方法对跨国
公司理论进行了概括性和总结性分析,是一 种综合性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折衷理论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吸收各家之长, 二是适合于解释不同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 三是能够解释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活动的三
种主要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简言之,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必须同时具有 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生 产国际化的优势。这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将直接影响企 业的经营活动决策,见表5.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表5.1 企业优势和国际经营方案选择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贸易 许可证安排
所有权优势 1 1 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用企业内部过程转换替代市场交易,还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于是跨越国 界的市场内部化过程,就形成了跨国公司和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生产内部化过程带来的收益包括缩短交 易时间,避免市场的不准确性,跨越贸易壁 垒和外汇管制。 生产内部化过程形成的成本主要是跨国 经营管理不便,以及通讯联系方面的费用增 加。
国际金融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在 国际联系的。一些学者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相关链接
一般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①它是一个工商企业,包括设在两国或两个以上 国家的实体;②这种企业必须有一个中央决策体 系,有共同政策;③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通过股 权或其他形式形成联系,各个实体之间分享资源、 信息,同时分担责任。
内部化优势 1 1 0
区位优势 1 0 0
注:表中“1”表示具备该种优势;“0”表示不具备该种优势。
国际直接投资知识点
国际直接投资知识点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国外创办或扩大经营活动,并在该国进行长期投资的行为。
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转移、就业创造以及国家间的经济联系都起着重要作用。
国际直接投资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投资形式:国际直接投资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建立或购买海外企业的股份、投资参股、建设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等。
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海外市场进行经营活动。
2. 投资动机: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市场扩张、资源获取、技术转移、品牌建设等。
投资者通过直接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并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 投资流向: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是指投资者选择的投资目的地。
发达国家通常是FDI的主要目的地,因为它们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和高级技术。
然而,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也成为吸引FDI的重要力量,它们具有人力资源丰富和潜在市场的优势。
4. 投资风险:国际直接投资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等多种风险。
政治风险包括政策变化、政治不稳定等;经济风险包括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法律风险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合同履行等。
投资者需要认真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以确保投资的安全和回报。
5. 投资效益: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效益。
首先,投资者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获取更多的利润。
其次,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技术转移和创新,提高本地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国际直接投资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总之,国际直接投资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投资者需要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并积极评估和管理风险,以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同时,各国政府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介绍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和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简称MNC)是国际经济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论基础、动因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和理论基础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进行投资,通过获得股权或控制权来在投资国家或地区直接进行经营活动。
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1.内部化理论:根据内部化理论,企业选择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是为了通过直接控制海外市场来获取竞争优势,并将垂直整合整个供应链,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
2.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原因,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企业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可以直接控制生产要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资源基础理论: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可以获取特定资源和技术,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分散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发展动因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以上国家开展业务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发展动因主要包括市场扩张、资源获取和资源整合:1.市场扩张: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开展业务,可以实现市场的扩张和多元化。
进入新市场可以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和收益。
2.资源获取: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投资,可以获取各国的资源,如原材料、劳动力、技术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降低成本。
3.资源整合: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分散投资,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例如,利用低成本的劳动力生产产品,再以较高价格销售到其他国家。
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流动: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又称为外国直接投资。
这种控制权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够行使表决权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中享有发言权。
二、主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由美国学者海默和他的导师金德尔伯格共同创立。
该理论主要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展开分析,因此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方法。
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1.对外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垄断优势分为4类: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
2.产品和要素的不完全竞争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是企业参与和进入国际市场或对外扩张的唯一方式,企业将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从事进出口活动。
现实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关税非关税壁垒、政府管制等市场障碍和干扰是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二)、内部化理论也称为市场内部化理论,由英国学者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共同提出。
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中,以企业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市场不完整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弥补市场机制不完整造成的风险与损失。
该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竞争是由于某些市场失灵,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
内部化理论的3个假设: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2.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统一管理经营活动;3.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
内部化过程取决于4个因素:1.产业特定因素,指与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结构、规模经济等有关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2.区位特定因素,指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差异、社会特点等引起交易成本变动;3.国家特定因素,指东道国的政、法、经制度对跨国公司业务的影响;4.公司特定因素,指不同企业内部市场的管理能力。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综述一、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研究的核心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行为方式和条件等。
目前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较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1、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 1960)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指出大企业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
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的理论,开创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
后来金德尔博格(Kindleberger,1969)推进了海默的思想,认为跨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具有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生产要素优势等。
约翰逊(Johnson,1970)从知识资产的占用和使用的角度,阿利伯(Aliber,1970)从货币和资本的角度,卡夫斯(Caves,1971)从产品的异质化能力、知识和技术等核心资产的角度,彭罗斯(Penrson,1976)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论述了企业的垄断优势。
邓宁(Dunning,1977)进一步把这种优势发展为“所有权优势”。
即经过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以及其他学者的补充,发展成为完整的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首次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够以自己的各种垄断优势,如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管理技能和销售渠道优势等,对他国进行直接投资,方能抵消跨国经营的各项额外成本和由此产生的劣势。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六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西方经济学国际投资传统理论主要是关予国际间接投资的理论,这是因为对外直接投资仅是近几十年才发生的国际经济现象,而国际间接投资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已出现。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国际间接投资得到迅猛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垄断代替竞争并取得统治地位后,在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便出现了所谓的"过剩资本"。
这些国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便竞相把这些资本输出到国外去。
二次大战后,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由此引起的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和销售活动,超过了传统的商品贸易而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项最重要的活动。
因此,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注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抽象和实证研究,形成多种国际投资理论派别。
但概括起来,现代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各个企业为什么要向国外进行直接投资,而不是选择各种间接投资的方式企业为什么选择以生产者的身份,而不是以出口商或许可证授方的身份进行国际经营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如何与占有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竞争并占据优势为什么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某几个行业为什么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都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下面对几种影响比较大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予以介绍和评论。
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一、海默的基本思想垄断优势理论(‰qheory of Monopoly Advantage)32称市场不完全论(Market Imperfection Theory),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海默(Hymer S.H.)于1960年在其博士论文中第一次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的垄断优势和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
第6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商务》
6.2.2 交易成本和内部化理论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和内部化理论(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的根源来自于1930年代的科斯(R.Coase,1937)关于公司的理 论。其基本原理如下:由于公司内部和市场机制在执行不同类
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将陷入比较劣 势的产业(可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是东道国 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 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的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因此,投资 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
应该说,该理论比较日本学者赤松要的“雁式形态理论”,更符 合日本现实的国情,反映了当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通 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
FDI分为两种。一种是FDI流入(inward FDI),指外国人获取本国 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的投资;另一种称为FDI流出 (outward FDI),指本国投资者获取外国资产或对外国的投资, 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我们将投资者所在国称为投资国(the home country),将投资流入的国家称为东道国(the host country)。
6.3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理论
究竟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是相互替代还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呢? 是否存在其他关系?
FDI与国际贸易之间究竟是互补还是替代的关系,联合国贸发会议 (UNCTAD)将FDI分为三种: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市场 寻求型。这三种不同的投资类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FDI与贸 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投资学重点章节复习总结
国际投资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2.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3.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的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第二章1.内部化:是指厂商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依次经历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周期变化过程.3.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K=C/I,这里K 为资本化率,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4.有效边界:是马科维茨证券组合可行集左上方边界的曲线,又称为效集或者有效组合,位于该边界上的证券组合与可行集内部的证券组合相比,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提供最小风险.5.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以无风险对冲概念为基础,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商品在内的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它已经成为金融研究成果中对金融市场实践最有影响的理论,不仅应用于金融交易实践,还广泛用于企业债务定价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第三章1.跨国公司:是具有全球性经营机构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至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2.价值链:是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联结总和.3.职能一体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4.跨国经营指数:TNI这是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数平均值,是衡量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TNI=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总销售+国外雇员/雇员总数/35.网络分布指数:是用以反映公司经营所涉及的东道国数量的指标,是公司国外分支机构所在的国家数与公司有可能建立国外分支机构的国家数之比,也是反映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6.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取消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并相应建立不用程度、不同地理范围的国际联系,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第八章1.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国际投资的东道国对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是东带过的自然、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体.2.硬环境:是指与投资直接相关的物质条件,如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3.软环境:是指各种非物质邢台的社会人文方面的条件,如政策法规、教育水平、办事效率等.4.法律公正性:是指法律执行时能公正地、无歧视性地以同一标准对待每一个诉讼主体.5.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是国际投资者根据国际投资的具体需要对东道国投资环境所作的系统评估,它是国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6.三菱投资环境评估法:是通过对各国的经济条件.地理条件、劳工条件和奖励制度等四项因素的比较评估,评定各国投资环境的优劣势,并根据各因素对投资的重要性而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得出各国投资环境的有限顺序的投资环境评估方法.7.投资环境冷热比较法:是以“冷”、“热”因素来表述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价方法,即把各个因素和资料加以分析,得出“冷”、“热”差别的评价.8.罗氏等级评分法:是将一国投资环境的一些主要因素,按对投资者重要性大小,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再按各种因素对投资者的利害程度,确定具体评分等级,然后将分数相加,作为对该国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总分发高低反映其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便于在各国间进行投资环境的综合比较.第九章1.技术溢出效应:是指投资主体在从事生产或其他经济行为时,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其技术,而是在其经济行为中自然输出技术与其他可引起的技术提高.2.产业“空心化”:是指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而出现的服务产业经济化的现象,亦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而导致国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非工业化现象;狭义的产业“空心化”是指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生产基地向国外转移,国内制造业不断萎缩、弱化的经济现象.3.顺贸易型投资:是指起着增加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国际毛衣作用的国际直接投资.4.逆贸易型投资:是指起着减少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国际毛衣作用的国际直接投资.5.税收抵免:是指为了避免双重课税,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允许纳税人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东道国对该企业已征收的税额的税收政策.6.税收饶让:是指仅承认东道国的征税权,投资国放弃征税权的税收政策.7.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以合法手段跨越税境,通过资金或物的流量来减少和免除纳税义务的行为.第十二章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又称股权式合资经营企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建立的企业,是外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合资经营企业.2.BOT方式:也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同私营机构在中国表现为外商投资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该项目公司承担一个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项目的筹资、建造、运营、维修及转让.在双方协定的一个固定期限内一般为15到20年,项目公司对其筹资建设的项目行使运营权,以便收回对该项目的投资、偿还该项目的债务并赚取利润.协议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东道国政府.3.出口信贷:是指在购买大宗设备和技术上,出口国政府为了支持扩大本国出口和加强国际竞争,通过政府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担保,鼓励本国商业银行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及银行提供贷款,以解决买方支付的需要.4.偿债率:是指当年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它是分析、衡量外债规模和一国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5.买壳上市:是指通过收购另一家已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即空壳公司在全部或部分股份,取得对上市公司的实际管理权,然后注入本国国内资产和业务,以达到海外间接上市的目的.第十三章1.股权投资:是指以资金形式投资国外经营企业,并对企业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投资.2.非股权投资:是指不以持有股份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方式,包括技术授权、管理合同、生产合同、共同研究开发、合作销售、共同投资和共同承揽工程项目等.简答题第一章1、简述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的波动性差异.统计研究表明,国际直接投资的波动性要低于国际间接投资,其原因如下:1国际直接投资者预期收益的视界要长于国际证券投资者.2国际直接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更加趋于多样性.3国际直接投资客体具有更强的非流动性.2、简述国际投资的性质.1国际投资是社会分工国际化的表现形式.2国际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配置的优化.3国际投资是一把影响世界经济的“双刃剑”.4国际投资是生产关系国际间运动的客观载体.5国际投资具有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3、简述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1初始形成阶段1914年以前:这一阶段以国际借贷资本流动为主.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的国际投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展历程曲折迟缓,仍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3恢复增长阶段1945~1979年: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4迅猛发展阶段1980~1999年:这一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大发展局面,成为经济全球化至为关键的推动力.5创新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多元化格局日趋明显,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投资新热点.4、简述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域格局的主要因素.1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a、经济衰退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b、跨国公司的兼并收购战略因素;c、区域一体化政策因素.2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跨国公司战略因素.5、简述国际投资学与国际金融学的联系与区别.1它们的联系在于:首先,两者的研究领域中都包括货币资本的国际转移;其次,由于国际金融活动和国际投资活动相互影响,因而在学科研究中必然要涉及对方因素.2它们的区别在于:首先,两者的研究领域方面各自具有独立部分;其次,即使在其相互交叉的共同领域,两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第二章1、简述厂商垄断优势理论.1厂商垄断优势论以市场不完全性作为其基本理论前提.2该理论认为跨国企业拥有厂商特有优势是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条件.3厂商垄断特有优势是作为垄断者或寡占者的跨国企业的垄断或寡占优势,因此,厂商垄断优势论是寡占竞争理论.4厂商垄断特有优势不仅体现在物质资产上,而且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厂商所拥有的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上.2、简述增长最大化厂商与利润最大化厂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别.经理控制下的增长最大化厂商与股东控制下的利润最大化厂商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各个时点上,增长最大化厂商的销售量总是大于利润最大化厂商.2增长最大化厂商较早从出口转向直接投资.3从出口到直接投资的转折,增长最大化厂商不像利润最大化厂商那样等到市场扩大后才转向直接投资,而是在此点之前就已先行转为直接投资.3、简述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1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建立在比较成本原理的基础上面采用正统国际贸易22模型.2该理论以日本厂商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为背景,其基本观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是对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因此,该理论注重的是一种区位特征,属于宏观理论.3该理论依据比较成本动态变化所做出的解释,特别适合于说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4、简述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以厂商垄断优势或内部化优势为核心的主流优势理论难以解释中小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行为,由此发展了若干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主要有:1防御型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中国台湾小企业为适应岛内经营环境变化而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现象.2依附理论.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大三角”国家跨国公司从复合一体化战略向网络战略转变过程中,带动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3信息技术理论.该理论认为促进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是信息技术的进步.5、简述资本市场线的主要特征.1CAPM模型中的证券组合可以包括有风险和无风险两种证券,而且投资者可以借钱投资,这样投资者所能选择的证券组合就由马氏理论的有效边界变为一条资本市场线.2资本市场是一条过0,Rf点并于有效边界相切的直线,切点称为市场组合,即有风险证券的有效组合3投资者投资业资本市场线上的证券组合,在单位风险下可取得最大的超额收益.第三章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特点.1跨国公司数量急剧增长;2集中化趋势等加明显;3国际化经营程度更高;4跨国购并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5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取得长足的进步;6知识型投资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胜之道. 2、简述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沿着职能一体化和地域一体化两个维度推进.1职能一体化战略演变:a、独立子公司战略;b、简单一体化寻求外源战略;c、复合一体化战略.2地域一体化战略演变:a、多国战略;b、区域战略;c全球战略.3、简述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经历了以下变化:1出口部.2国际业务部.3全球性组织结构:a、职能总部;b、产品线总部;c、地区总部;d、矩阵结构;e、网络结构第八章1、简述国际投资环境的特点.1综合性2先在性3差异性4动态性5主观性2、简述经济环境因素的构成.经济环境中包含的内容也很多,主要可分为国内经济因素和涉外经济因素两大类.1国内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稳定性、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2涉外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贸易状况、国际金融状况和引进外资状况等方面的因素.3、简述政治环境因素的考察重点.政治环境因素的考察重点有:1政治制度;2执政者治理国家的能力及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3政局稳定性与政策连续性;4东道国与国外的政治关系.4、简述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原则.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原则是:1坚持从投资者实际要求出发的原则;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3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4坚持兼顾投资国和东道国双方比较优势的原则.5、简述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形式.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形式有:1专家实地考察;2问卷调查评价;3咨询机构评估.第九章1、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1直接效应:国际直接投资所引起的资本流动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直接效应是表现为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以及效应的大小,需要从资本流动方向、进入方式、资金来源和东道国市场结构等多角度予以考察.2间接效应:间接效应主要体现为产业连锁效应和示范与牵动效应.2、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效应通过两条渠道发挥作用:1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将先进技术转移给设立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或直接转移给其他机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直接效应.2跨国公司设立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产生的技术扩散与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间接效应.3、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产业结构优化说.这种观点认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国可以将本国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赤松要的雁行理论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2产业“空心化”说.这种观点认为,这种产业转移有可能造成投资国的产业“空心化”,不利于投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成长.4、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家的国际贸易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国际贸易效应一般表现为一下四种效应的综合效应:1出口引致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备等出口的增加;2进口转移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减少;3出口替代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出口减少;4反向进口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增加.一般来说,这四种效应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较早开始发挥作用的是出口引致效应;随后,当国外分支机构的生产开始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以后,出口提到效应开始出现;继之产生作用的是进口转移效应和反向进口效应.5、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1就业数量效应.直接增加或减少就业机会,或通过产业关联间接增加或减少就业机会.2就业质量效应.a、为东道国雇员提供较高的报仇和较好的工作条件;b、通过培训当地雇员而为东道国开发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道国就业人员的素质;c、改变东道国的就业人员构成,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6、简述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表现在:1信息与技术支持政策.为对外投资提供必要信息,对对外投资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和援助等.2财政支持政策.税收抵免、税收饶让、延期纳税、免税等.3金融支持政策.贷款支持、股本融资、为对外投资所需贷款提供担保等.第十二章1、简述中国利用外资的积极作用.中国利用外资的积极作用表现在:1有利于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3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4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2、试比较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不同之处.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是指依据公司法和有关规定设立,公司全部资本由等额资本构成,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中外股东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的企业法人;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建立的企业,是外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合资经营企业,具体在投资方式、股份形式、股权流动、组织机构和设立方式上也有所区别.2、保持结块规模适度的管理措施有哪些保持适度外债规模的管理措施主要有:1扩大出口创汇,通过产业政策、科技投入和加强管理来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增强对外清偿能力.2抑制对借款的过度需求,减少不合理的对外借款.3提高对借口资金的运用效率,选择正确的借款资金投向.4合理安排借口结构,在期限结构上,应以中长期债务为主,在来源结构上,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利率较优惠的贷款应保持较高的比重名字币种结构上,做到对外借款的比重与出口创汇的币种相对一致,以规避汇率风险,在利率结构上,尽可能使用固定利率、降低浮动利率的比重.3、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利弊分析.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有利之处在于:1为企业发展筹集到所需资金,环节经济发展中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腾飞.2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化企业制度3有利于扩大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树立企业的国际品牌形象.不利于之处在于:控股权分散、信息的公开、跨国界的风险等.第十三章1、中国外对投资发展的特点有哪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行业的多样化、投资区域分布广、投资规模的扩大化和投资方式的多样化.2、简述中国开展对外投资的作用.1有利于充分地利用国外自然资源,建立稳定的国外资源供应渠道,从而减缓中国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局面,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2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资金,缓解了企业境外投资资金的短缺,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前景3有利于绕开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加快经济国际化的进程4有利于学习国外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培养和造就一批训练有素,能胜任国际竞争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实施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3、试论中国对外投资的基本原则.1平等互利.是指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遵循所在国的法律,依法经营,依法纳税,派往海外企业的人员都要遵守所在国地区的一切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中外合作资双方平等协商,共同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按投资比例或协议规定共享利益、共担风险.2讲究实效.是指一切要从实际需要和可能的条件出发,尽量选择择优发展的领域、行业,投资规模量力而行,力求投资少、见效快,坚持经济效益第一.3形式多样.是指在投资方式、投资比例和经营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4共同发展.是指通过中外共同投资和共同经营,既可使投资双方获得利润,也可以使中国和所在国直接或简介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受益、共同发展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国际直接投资概念
国际直接投资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又称为外国直接投资。
这种控制权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够行使表决权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中享有发言权。
二、主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该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由美国学者海默和他的导师金德尔伯格共同创立。
该理论主要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展开分析,因此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方法。
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
1.对外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垄断优势分为4类: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
2.产品和要素的不完全竞争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是企业参与和进入国际市场或对外扩张的唯一方式,企业将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从事进出口活动。
现实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关税非关税壁垒、政府管制等市场障碍和干扰是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
(二)、内部化理论
也称为市场内部化理论,由英国学者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共同提出。
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中,以企业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市场不完整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弥补市场机制不完整造成的风险与损失。
该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竞争是由于某些市场失灵,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
内部化理论的3个假设: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2.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统一管理经营活动;
3.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
内部化过程取决于4个因素:1.产业特定因素,指与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结构、规模经济等有关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2.区位特定因素,指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差异、社会特点等引起交易成本变动;3.国家特定因素,指东道国的政、法、经制度对跨国公司业务的影响;4.公司特定因素,指不同企业内部市场的管理能力。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由哈佛大学维农教授提出,他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3个阶段不同阶段决定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的选择,决定了公司有不同的贸易和投资战略。
1.在创新阶段,创新国垄断技术,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很低,生产成本对生产区位影响不大,最有利的是安排在国内生产。
企业主要靠产品差别或技术垄断占领市场。
此阶段需求主要在国内,对于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主要靠出口,而不是直接投资。
2.在成熟阶段,新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和寡占市场地位被削弱,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大,降低生产价格成为企业首先考虑的因素。
此时企业一方面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利用价格竞争维持和占有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在劳动力
成本略低的国家,以避开进出口关税和其他壁垒。
3.标准化阶段,产品完全成熟,技术优势丧失,竞争焦点和基础是成本和价格。
企业将直接投资于生产产品工资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转向另一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四)、比较优势理论
也称为边际产业扩张论,由日本小岛清教授提出。
该理论3个基本命题:1.H-O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合理的;2.比较优势可以说明国际投资的原因;3.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美国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对外直接投资用该从本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凡是在本国已经趋于比较劣势的活动都应通过直接投资依次向国外转移。
(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由英国邓宁教授提出
邓宁认为他提出这一理论的两点原因:1.国际生产格局的变化;2.缺乏统一的国际生产理论。
邓宁认为,他的理论将特定垄断优势、国家区位与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综合分析的方法,所以可以称为综合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3个必须同时具备的优势:
1.所有权优势,指企业所拥有的大于国外企业的优势,必须是企业特有的、独占的,在公司内部能够自由移动,并且能跨越一段距离。
2.内部化优势,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给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交易转移给其他企业获得更多利益。
3.区位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地理距离、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运输与通信成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贡献:1.采用折衷和归纳的方法,吸收借鉴此前的最新理论,做出独到贡献;2.涵盖和适用范围宽;3.能较好地解释企业选择国际化经济活动三种主要模式的原因;4.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学说
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最新进展和创新
(一)、服务业直接投资理论
比较典型的有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邓宁认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应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所有权优势。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主要有质量,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技术和信息,企业的信誉和品牌,人力资源,创新等。
2.区位优势,主要表现为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东道国政治体制和政策法规灵活优惠而形成的有利条件,聚集经济等。
3.内部化优势。
主要表现为避免寻租而节约的成本,弱化或消除要素投入在性质和价值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质量保证,避免政府干预等。
(二)、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理论
1.小规模技术理论,由美国威尔斯提出,认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投资具有三点优势,即小规模技术优势,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优势,物美价廉优势。
2.技术地方化理论,由拉奥提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可以对外国技术进行消化,改进和创新,从而使产品更适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
3.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由坎特维尔和托兰提诺提出,该理论强调技术创新是一国产
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断的技术积累与企业直接对外投资直接相关,影响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和增长速度。
4.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英国学者邓宁提出,可通过下表阐释
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