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加法2学案.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 1.3.1有理数的加法(2)备课时间序号授课时间主备人授课班级七年级课标要求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逐渐养成,“算必讲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合理、灵活的运用教学难点合理运用运算律教学方法类比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出课题回顾复习: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几条?提出问题:这些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中适用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二、分析问题、探究新知1.有理数加法交换律的学习问题1:我们如何知道加法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问题2:我们如何用语言来叙述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呢?教师归纳后板书:“有理数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问题3 :你能把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用字母来表示吗?〔1〕式子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

(如:既可成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分数;既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或0)。

(2)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2.有理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基本步骤同于加法交换律的学习)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举例子来说明一下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吗?先由教师举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然后鼓励学生举不同的数来验证由学生回答得出a+b=b+a后,教师说明“加法运算律对所有有理数都成立”目前只能直接给出,让学生举例尝试只起到验证的作用.要让学生举不同的数验证,是为避免学生只由一个例子即得出某种结论.鼓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贻论或规律.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性板书设计:1.3.1 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 后两数相加,和不变。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这部分知识是初中学阶段学习有理数的运算的加法后的运算律的应用,也是小学中学习的简便运算方法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扩展,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这部分内容在本单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熟练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熟练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运算能力)(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的过程,体验探索归纳的数学方法.(数学归纳能力)2.目标解析教材中先提出以前学过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加法中是否仍然适用的问题,在采取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让学生列举一些有理数算一算,尝试得出结论,然后给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运算律的直观感受.对于加法运算律,既要注意文字的表述,也要注意字母的表示,这是渗透字母表示数思想的机会.对于式子中的字母,应说明它们分别表示任意有理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相加的情况,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特点,思考简便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可以安排小组讨论.例2有两种方法,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在进行比较选取简便方法,当然全部加起来也行.本节的运算律以及运算律的推广,都不证明,都是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运算律的证明需要较深的知识,而直观上又容易接受,所以教材只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学生在前面学段已经具备了正有理数运算律的知识与技能,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理解还不深刻,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中又多了号的问题,这与学生在正有理数范围进行运算的思维定式产生冲突,因此,对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简便运算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出现丢掉“一”号或漏掉、括号等问题,在利用运算律灵活进行简化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不清的现象.基于本节课的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及灵活运用.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有人养了一群猴子,每天早晨,给每只猴子4个栗子,晚上再给3个,猴子大吵大闹起来,它们想不通,为什么晚上比早晨少了一个呢?这个人希望猴子愉快一点,可他又没有更多的栗子,于是改成早晨给3个,晚上给4个. 从此,猴子高兴了,它们发现:每天晚上,都比早晨吃到更多的栗子.3+4=4+3,猴子到底是猴子,它们不懂得交换律,所以朝3暮4和朝4暮3得到了不同的效果.(二)复习回顾小学学过哪些加法运算律?(三)合作探究探究1:计算30+(20),(20)+30;(15)+28,28+(15);13+(32),(32)+13;(41)+14,14+(41).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探究2:计算[8+(5)]+(4),8+[(5)+(4)];[14+(3)]+23,14+[(3)+23];[(3)+16]+(16),(3)+[16+(16)];[15+(30)]+13,15+[(30)+13].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a + b) + c =a + (b + c)(四)考点解析例1.计算:(1)13+(21)+17+(5); (2)7.3+(13.7)+(25.3)+13.7;(3)(311)+3.3+(2.8)+811; (4)(1.75)+(34)+0.6+(85). 怎样使计算简化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解:(1)原式=(13+17)+[(21)+(5)]=30+(26)=4;(2)原式=[7.3+(25.3)]+[(13.7)+(13.7)]=18+0=18;(3)原式=[(311)+811]+[3.3+(2.8)]=511+0.5=2122;(4)原式=[(74)+(34)]+[35+(85)]=52+(1)=72.【迁移应用】1.将式子8+(9)+8+(6)变成(8+8)+[(9)+(6)],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D.无法判断2.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m+7+n=_______.3.【整体思想】若a+c=2028,b+(d)=2029,则a+b+c+(d)=______.4.计算:(1)(2.4)+(3.7)+(+4.2)+0.7+(4.2); (2)13+(34)+14+(13)+(14)+(8).解:(1)原式=(2.4)+[(3.7)+0.7]+[(+4.2)+(4.2)]=(2.4)+(3)=5.4;(2)原式=[13+(13)]+[(34)+(14)]+[14+(8)]=(1)+6=5. 例2. 10袋小麦称后记录如图所示(单位:kg). 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90kg 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解法1:先计算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905.4 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905.490×10=5.4解法2:每袋小麦超过90kg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1,+1,+1.5,1,+1.2,+1.3,1.3,1.2,+1.8,+1.11+1+1.5+(1)+1.2+1.3+(1.3)+(1.2)+1.8+1.1=[1+(1)]+[1.2+(1.2)]+[1.3+(1.3)]+(1+1.5+1.8+1.1)=5.490×10+5.4=905.4答:10袋小麦一共905.4kg,总计超过5.4千克.【迁移应用】1.【例2变式】某农户出售余粮10袋,每袋质量如下(单位:kg) :99.8,98.1,97.0,98.7,100.2,101.9,103.0,99.5,100.0,96.6.这10袋余粮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余粮以100kg为标准,那么这10袋余粮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解法1:99.8+98.1+97.0+98.7+100.2+101.9+103.0+99.5+100.0+96.6=994.8(kg).100×10994.8=5.2(kg).答:这10袋余粮一共994.8kg,总计不足5.2kg.解法2:每袋余粮超过100kg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袋余粮对应的数分别为0.2,1.9,3,1.3,+0.2,+1.9,+3,0.5,0,3.4.(0.2)+(1.9)+(3)+(1.3)+(+0.2)+(+1.9)+(+3)+(0.5)+0+(3.4)=[(0.2)+(+0.2)]+[(1.9)+(+1.9)]+[(3)+(+3)]+(1.3)+(0.5)+(3.4)=5.2.100×10+(5.2)=994.8(kg).答:这10袋余粮一共994.8kg,总计不足5.2kg.2.一农民出售5袋大豆给粮油批发市场,按规定,每袋应为100kg,在过磅时,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记录如下:4,+1,0,+2,1.则这5袋大豆的总质量为_______.【解析】4+(+1)+0+(+2)+(1)=2.这5袋大豆的总质量为5×100+(2)=498(kg).例3.某电力检修小组从A地出发,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路上检修线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中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4,+7,9,+8,+6,4,3.(1)收工时距A地多远?(2)距A地最远时是哪一次?(3)若该检修小组所乘汽车每千米耗油0.1L,从出发到收工该车共耗油多少升?解:(1)(4)+(+7)+(9)+(+8)+(+6)+(4)+(3)=(7+8+6)+[(4)+(9)+(4)+(3)]=1.答:收工时距A地1km.(2)第一次距A地|4|=4(km);第二次距A地|(4)+(+7)|=|3|=3(km);第三次距A地|3+(9)|=|6|=6(km);第四次距A地|(6)+(+8)|=|2|=2(km);第五次距A地|2+(+6)|=|8|=8(km);第六次距A地|8+(4)|=|4|=4(km);第七次距A地|4+(3)|=|1|=1(km).答:第五次距A地最远.(3)|4|+|+7|+|9|+|+8|+|+6|+|4|+|3|=4+7+9+8+6+4+3=41(km).41×0.1=4.1(L).答:从出发到收工该车共耗油4.1L.【迁移应用】一天,某出租车被安排以A地为出发地,只在东西方向道路上营运.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行车里程(单位:km)依先后次序记录如下:+9,3,5,+4,8,+6,7,6,4,+10.假设每次乘客下车后,该出租车都在停车地等待下一名乘客,直到下一名乘客上车再出发.(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在A地的什么方向?距离A地多少千米?(2)若每千米的价格为3元,司机当天的营业额是多少?解:(1)(+9)+(3)+(5)+(+4)+(8)+(+6)+(7)+(6)+(4)+(+10)=[(+4)+(4)]+[(+6)+(6)]+[(+9)+(+10)]+[(3)+(5)+(8)+(7)]=19+(23)=4.答:出租车在A 地的正西方向,距离A 地4km.(2)|+9|+|3|+|5|+|+4|+|8|+|+6|+|7|+|6|+|4|+|+10|=62.62×3=186.答:司机当天的营业额为186元.例4.张老师在多媒体上列出了如下的材料:计算:556+(923)+1734.上述这种方法叫做拆项法.请仿照上面的方式计算:(20127)+(20247)+404+17. 解:原式=[(201)+(27)]+[(202)+(47)]+404+17=[(201)+(202)+404]+[(27)+(47)+17] =1+(57)=27 例5.计算: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4+103+(102)+(101).解:原式=[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 +...+[104+103+(102)+(101)] =4+4+...+4=4×(900+4)=900.(六)小结梳理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二)》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二)》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

课案(教师用)1.3.1 有理数的加法(2)(新授课)【理论支持】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本节是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二课时,它是在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运算的一种方法,为以后进行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节在本章中占有不可取代的位置.数的运算律在数的计算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整个代数学就是运算律的灵活运用,这里主要通过简化加法运算,让学生体会运算律的作用,数的运算律是数学的基础部分,其他性质可以用“运算律”推出.有人错误地认为:推理训练是图形教学的目的,代数可以不讲理由,其实,计算本身就是推理,计算法则、运算性质都是进行计算的根据,学生要知道每进行一步运算都要有根有据,这样通过运算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设计说明〗充分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很快适应加法运算定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运算.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师(出示幻灯片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1)(-17)+(-7)(2)(-12)+9(3)(+9.7)+(+2.8)(4)(-1.25)+1.25(5) 3.75+2.5+(-2.5)(6) )31()21()32(21-+-+-+ 〖答案〗(1)-24(2)-3(3)12.5(4)0(5)3.75(6)-1〖点拨方法〗第5小题中,2.5和-2.5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第6小题中12与12-有什么关系;13-与23-是同分母的负分数,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吗?如果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符合什么运算律.〖设计说明〗 前四小题是复习和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后两题是为引入新课做准备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运算,部分同学可以发现运算的简便方法,为在课堂中解决难点做好铺垫.课内探究导入新课:那这些加法运算律还适于有理数范围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设计说明〗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学知识,学生有深切的体会,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实际.一、(出示幻灯片2)计算:(1)5+(-13)(2)(-13)+5(3)(-4)+(-8)(4)(-8)+(-4)思考:这几道题的运算结果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可以互相议论一下.〖设计说明〗 学生很容易发现,(1)(2)两题结果相等,(3)(4)两题结果也相等.为什么计算结果相等,两个加数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变化了,由此可以得出加法交换律在现阶段仍然使用.教师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a+b=b+a .教师要说明:(1)式子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2)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设计说明〗 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到主动探索中,感受到学习与探索的乐趣.要让学生举不同的数验证,是为避免学生只由一个例子即得出某种结论.鼓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论或规律.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性.二、探索新知1.问题: 计算:(1) [3+(-8)]+(-4)(2)3+[(-8)+(-4)]〖答案〗 (1)-9 (2)-9教师可让学生计算这两道题后,看他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指出:[3+(-8)]+(-4)=3+[(-8)+(-4)].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其中的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即加法结合律:(a+b)+c=a+(b+c).〖设计说明〗七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通过结合已学知识探索新知,学生较易接受,因此能增加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2.揭示课题,整理概念,板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三、查预习情况:明确检查方法学生口答后论证.四、布置学生自学:1.学生自主探究题:(幻灯片3)计算:(1)23+(-17)+6+(-22)(2)5+(-6)+3+9+(-4)+(-7)(3)-2.4+(-3.7)+(-4.6)+5.7〖点拨方法〗教师巡视指导,找两个第三小题做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解题方法,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总结.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先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运用结合律进行运算.〖参考答案〗(1)-10 (2) 0(3)-5〖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比较出方法的优劣,体会简便方法的优越性.教师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反馈的目的.2.小组合作探究题:(幻灯片5)例2:例2: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91、91.5、89、91.2 、91.3 、88.7、88.8、91.8 、91.1 ,10袋小麦总重是多少千克?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解:以90千克为标准,超过的重量记为正数,不足的重量记为负数.则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1,+1,+1.5,-1,+1.2,+1.3,-.3,-1.2,+1.8,+1.1.1+1+1.5+(-1)+1.2+1.3+(-1.3) +(-1.2)+1.8+1.1=5.490×10+5.4=905.4,答: 10袋小麦总重是905.4千克,总计超过5.4千克.师:这是个实际问题,如何把这个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呢?(启发学生列出等式)老师启动学生如何把这个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启发学生列出等式).〖点拨方法〗本题要训练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这题可这样处理:1.让学生估计一下总重量是超过标准重量还是不足标准重量.2.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学生能给教科书提供的解法1. 即先10袋小麦的总质量,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千克.此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此时,如果已有学生提出教材的解法2的思路,则请学生讨论这种解法的合理性.〖参考答案〗见教材五、教师精讲点拨:1.知识点辨析: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2.探究题评析:例1计算: 16+(-25)+24+(-35);解:原式=16+24+(-25)+(-35)(此时教师问:依据是什么?)=(16+24+[(-25)+(-35)〕(依据是什么?)=40+(-60)=20(幻灯片4)用简便方法计算:(1)13-+13+2()3-+17(2)314+(-235)+534+(-825)〖参考答案〗(1)原式=[13-+2()3-]+(13+17)= -1+30 =29(2)原式=(314+534)+[(-235)+(-825)]=9-11= -2〖设计说明〗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清楚加法运算也适合有理数中的分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规律总结: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通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2)几个数相加得整数的可以先相加;(3)同分母的分数可以先相加;(4)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4.方法指导:通过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六、课堂反馈训练:课堂检测(幻灯片6):(1)-5+7+(-4)+5(2)-6+(-44)+13+17(3)-4+17+(-36)+73(4)12+2()3-+1()3-+1()2-〖参考答案〗(1)3(2)-20 (3)50(4)-1〖讲评策略〗可让学生到黑板板演,老师从方法、算理、准确性方面提出要求.〖设计说明〗这几道题是针对要求学生掌握灵活运用加法运算率设计的.课后提升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1)(+5)+(+7)+(-7)+(-5)(2)(-2.5)+(-3.7)+(+2.5)+(-0.5)+43.计算:(1)(-3)+(+7)+4+3+(-5)+(-4)(2)(+25)+(-17)+5+(-16)(3)(-1.75)+1.5+(+7.3)+(-2.25)+(-8.5)(4)1()3-+1()2++2()3- +4()5++1()2-4.10盒火柴如果每盒100根为准,超过的根数记作正数,不足的根数记作负数,每盒数据记录如下:+3,+2,0,-1,-2,-3,+3,-2,-2,-1,那么,这10盒火柴共有多少根?〖参考答案〗1.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1)0 (2)-0.2.3.(1)2(2)-3(3)-3.7(4)15 .4.(+3)+(+2)+0+(-1)+(-2)+(-3)+(+3)+(-2)+(-2)+(-1)= -3,100×10-3=9997,答:这10盒火柴共有9997根.。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公开课获奖)2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公开课获奖)2 (新版)新人教版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小结 五、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索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使运算简便.一般情况下,将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相加;同分母的分数能凑整的数结合;正数、负数分别相加,以使计算简便.作 业 1、教科书 习题1.3第1题;2、配套练习相关题目。

板 书 设 计一、 复习引入 二、 讲授新课 三、 例题讲解 四、 当堂检测 五、课时小结教 学 反 思组长查阅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 (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 [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 (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 [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D CA BD CABDCAB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 (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A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D C A B(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P=∠ACD .又∵DE ∥AP , ∴∠4=∠P . ∴∠4=∠ACD . ∴DE=EC .同理可证:AE=DE .∴AE=C E .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三、例题分析 四、随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EDCA B P1.如果△ABC 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 ) A .某一条边上的高 B .某一条边上的中线 C .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 D .某一个角的平分线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A .80° B .20° C .80°和20° D .80°或50° 答案:1.C 2.C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 ,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 .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 ,则其腰长为(x+2)cm ,根据题意,得 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 、6 cm 和6 cm .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2)导学案

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2)导学案

1.3.1有理数的加法(2)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灵活运用运算律,简便运算。

一、创设情境(8:10—8:15)1、问题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你还能回忆起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抽学生回答)2、问题2:3+5= 5+3= 3+5=5+3 加法的交换律•(2+3)+5= 2+(3+5)= (2+3)+5= 2+(3+5)加法的结合律二、探究新知(8:15—8:20)现在我们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不是可以扩充到有理数范围呢?题组一⑴30 +(-20)= (-20)+30=⑵(-8)+(- 9)= (-9)+(-8)=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

用代数式表示:题组二⑶[ 8 +(-5)] +(-4)= 8 + [(-5)+(-4)]=⑷[10 +(-10)] +(-5)= 10 + [(-10)+(-5)]=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用代数式表示:(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3、比一比(1)、(-22)+(-27)+(+27) (一人依次计算;一人简便计算)三、合作学习(讨论3分钟后展示)1、例1、计算(—28)+(+34)+(—22)+(+26) (护中10班、梁、点评投影上的合作学习1、8:25)小结1:2、例2、计算(-1.3)+(—2.64)+(+3.3)+(—1.36)(上马中学点评投影上的合作学习2、8:30)小结2:3、例3、计算(—33)+(+1734)+(—1.234)+(—1734)+(+33)(打鼓中学点评投影上的合作学习3、8:35)小结3:4、例4、计算()2570.5566⎛⎫-+++-+⎪⎝⎭(护中5班、陶、展示、点评、摄像、8:40)小结4:四、学以致用 (★如果时间不够,5——8小题不做) (护中4班、卓、点评投影上的、 8:45—8:50)1.计算:(1)、43+(-77)+27+(-43); (2)、 (-1.9)+3.6+(-10.1)+1.4(3)、(-301)+125+301+(-75) (4)、)()(528435532413-++-+★(5)、13+(-56)+47+(-34) ★(6)、(—112)+(—6.25)+318+(—1.75)+(+238)★(7)、22.54+(-4.4)+(-12.54)+4.4 ★ (8)、32413243+⎪⎭⎫ ⎝⎛-+⎪⎭⎫ ⎝⎛-+⎪⎭⎫ ⎝⎛-五、当堂检测(见PPT ) (手机上传展示8:50—8:55)①、31+(-28)+69+28 ②、 (-13)+11+(-17)+393 ③、)127(25)125()23(-++-+-(做好的同学交换批改)(举手,掌声鼓励)六、课堂小结七、作业教材P24:习题1.3: 第2题八、反思回顾1.咱们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和老师交流吗?附:思考题 : 十袋大米称重,每袋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97、101、98、99、104、103、101、102、102、98。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2、计算⑴ 30 +(-20)= (-20)+30=⑵ +(-4)= 8 + +(-4)]=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二、自主探究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用式子表示为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例1 计算: 1)16 +(-25)+ 24 +(-35)2)(—2.48)+(+4.33)+(—7.52)+(—4.33)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课堂练习】课本P20页练习 1、2【要点归纳】:你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了吗?【拓展训练】 1.计算:(1)(-7)+ 11 + 3 +(-2); (2)).31()41(65)32(41-+-++-+2.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3、填空:(1)若a >0,b >0,那么a +b 0. (2)若a <0,b <0,那么a +b 0.(3)若a >0,b <0,且│a │>│b │那么a +b 0. (4)若a <0,b >0,且│a │>│b │那么a +b 0.3.某储蓄所在某日内做了7件工作,取出950元,存入5000元,取出800元,存入12000元,取出10000元,取出2000元.问这个储蓄所这一天,共增加多少元?4、课本P20实验与探究【总结反思】: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果∠A 的补角与∠A 的余角互补,那么2∠A 是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以上三种都可能2.在直线l 上有A 、B 、C 三点,AB=5cm,BC=2cm,则线段AC 的长度为( ) A .7cmB .3cmC .7cm 或3cmD .以上答案都不对3.下列各图形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A.B.C. D.4.如图是某年的日历表,在此日历表上可以用一个矩形圈出3×3个位置的9个数(如3,4,5,10,11,12,17,18,19).若用这样的矩形圈圈这张日历表的9个数,则圈出的9个数的和不可能为下列数中的( )A .81B .90C .108D .2165.若方程()3213x x -=的解与关于x 的方程()6223a x -=+的解相同,则a 的值为( ) A.2B.2-C.1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xy5-的系数是3- B.22m n 的次数是2次 C.x 2y 3-是多项式D.2x x 1--的常数项是17.若一个代数式与代数式2ab 2+3ab 的和为ab 2+4ab-2,那么,这个代数式是( ) A .3ab 2+7ab-2 B .-ab 2+ab-2 C .ab 2-ab+2 D .ab 2+ab-28.定义一种正整数n “F ”的运算:①当n 是奇数时,()31F n n =+;②当n 是偶数时,()2k n F n =(其中k 是使得2kn为奇数的正整数......,)两种运算交替重复运行.例如,取24n =,则: 243105F F F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②①②,若13n =,则第2019次“F ”运算的结果是( ) A.1B.4C.2019D.201949.下列计算结果中等于3的数是( ) A.74-++B.()()74-++C.74++-D.()()73---10.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5,-3,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 A.-3+5B.-3-5C.|-3+5|D.|-3-5|11.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b <aB.|b|>|a|C.a+b >0D.a-b >012.某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40天完成,若乙先单独做15天,剩下的由甲完成,问甲、乙一共用几天完成工程?若设甲、乙共用x 天完成,则符合题意的是( )A.151513040x -+= B.151513040x ++= C.1513040x x++= D.1513040x x-+= 二、填空题13.若90,90αββγ∠+∠=︒∠+∠=︒,则α∠与γ∠的关系是_______ ,理由是_____ 14.一个角的余角是它的23,则这个角的补角等于____. 15.方程320x -+=的解为________.16.已知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b|+|b+c|+|c ﹣a|=_____.17.若1314a =-,2111a a =-,3211a a =-,......,则2019a =________18.如果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为a ,测量结果是b ,则称|b ﹣a|为绝对误差,b a a-为相对误差.现有一零件实际长度为5.0cm ,测量结果是4.8cm ,则本次测量的相对误差是_____. 19_____.20.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ax+3=4x+1的解为正整数,则整数a 的值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21.已知: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OC ,OF 平分∠AOE. (1)若,则∠AOF 的度数为______; (2)若,求∠BOC 的度数。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综合实践 学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综合实践 学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进位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十进制和其他进制的表示方法.2.能够运用进位制解决实际问题,如货币计算、时间换算等.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自主学习二进制是逢二进一,其各数位上的数字为0或1.请把二进制数1011表示成各数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从而转换成十进制数.课堂探究活动1认识进位制,探究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任务1把89转换为二进制数和八进制数.任务2通过研究二进制数及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你有哪些发现?进一步地,你能进行其他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吗?活动2探究进制数的加法运算任务1查阅资料,分析计算机运算选择二进制的原因,从多个角度分析选择二进制的优越性.任务2小组合作,研究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并填写表1中的活动记录单.表1活动记录单加0011数加0101数和(1)根据上面的加法运算法则,计算(10010)2+(111)2,并交流一下计算方法.(2)①计算45+23;②把45,23分别转换为二进制数,利用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计算它们的和,再把和转换为十进制数;③比较①②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任务3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能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用于计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请研究手机、计算机等电子存储设备的容量以及它们存储的一些电子文件的大小,它们通常以什么单位表示?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任务4古人在研究天文、历法时,也曾经采用七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记数法.至今,我们仍然使用一星期7天、一年12个月、一小时60分钟的记时方法.结合角度、时间等实际问题,分小组讨论一下六十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法则.活动3任选教材第65~66页主题之一进行研究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报告的参考形式报告主题:年级班组报告时间:1.活动名称2.研究小组成员与分工3.选题的意义4.研究方案5.研究过程6.研究结果7.收获与体会8.对此研究报告的评价(由评价小组或教师填写)学以致用基础达标1.二进制即“逢2进1”,如(1101)2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数是1×23+1×22+0×21+1×20=13.将(10111)2转换成十进制数是()A.23B.15C.18D.312.我们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大多数计算机程序使用的是二进制(只有数码0和1).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可以互相换算,例如将(101)2换算成十进制数为(101)2=1×22+0×21+1×20=4+0+1=5;按此方式,将(1010)2换算成十进制数为()A.10B.9C.11D.183.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是二进制(共有两个数码0,1).将一个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只需将该数写为若干个2n的数字之和,依次写出1或0即可.如十进制数19可以写为二进制数10011,因为19=16+2+1=1×24+0×23+0×22+1×21+1×20;37可以写为二进制数100101,因为37=32+4+1=1×25+0×24+0×23+1×22+0×21+1×20,则十进制数70是二进制下的()A.7位数B.6位数C.5位数D.4位数4.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数是十进制数,数的进位方法是“逢十进一”.而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数是二进制数,即数的进位方法是“逢二进一”.二进制数只使用数字0、1,如二进制数1101记为1101(2),1101(2)通过式子1×23+1×22+0×2+1可以转换为十进制数13.仿照上面的转换方法,将11101(2)转换为十进制数是()A.15B.29C.30D.335.计算机的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可以互换,例如,二进制数“01011011”换成十进制数为0×27+1×26+0×25+1×24+1×23+0×22+1×21+1×20=91.依此算法,二进制数“01001001”换成十进制数为.素养提升1.阅读材料:现在我们常用的数的进制是十进制,如4 657=4×103+6×102+5×101+7×100.该进制需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在电子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需用两个数码:0和1.两种进制的数可以互相换算,如二进制的数110=1×22+1×21+0×20等于十进制的数6,110101=1×25+1×24+0×23+1×22+0×21+1×20等于十进制的数53.(注意:对于任何非零数a 都有a0=1,即20=1)解决问题:二进制的数101011等于十进制的哪个数?应用拓展: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记数”.如图,一位妇女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六进一,用来记录采集到的野果数量.由图可知,她一共采集到的野果数量为个.2.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到的数,称之为十进制数.在表示十进制数时,我们需要用到10个数码:0,1,2,…,8,9.例如:9 812=9 000+800+10+2=9×10×10×10+8×10×10+1×10+2×1.而在计算机中,常使用二进制数,即使用两个数码:0,1.例如:1011.如果想要知道这个二进制数等于十进制中的哪个数字,我们可以这样计算: (1011)2=(1×2×2×2+0×2×2+1×2+1×1)10=(11)10即二进制数1011等于十进制数11.阅读以上资料后,(1)请你把二进制数10101转换为十进制数的过程补充完整:(10101)2=()10=()10;(2)现在,请你尝试把六进制数421转化为十进制数,并写出转换过程.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二进制数1011表示成各数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如下:1×23+0×22+1×21+1×20.这个数转换成十进制数为11.课堂探究活动1认识进位制,探究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任务1解:首先,对89进行不断除以2的整除操作,直到商为0,然后将每次的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起来,即得到二进制数.89÷2=44,余144÷2=22,余022÷2=11,余011÷2=5,余15÷2=2,余12÷2=1,余01÷2=0,余1将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起来,得到二进制数:1011001将89转换为八进制数:同样,对89进行不断除以8的整除操作,直到商为0,然后将每次的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起来,即得到八进制数.89÷8=11,余111÷8=1,余31÷8=0,余1将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起来,得到八进制数:131因此,89的二进制表示为1011001,八进制表示为131.任务2通过研究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可以得到以下发现:1.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二进制数的每一位代表2的幂,从右向左依次增加.将每位的值与对应的2的幂相乘,再相加,即可得到十进制数.2.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使用除2取余法,不断将十进制数除以2,将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即可得到对应的二进制数.3.其他进制数的转换:类似地,可以研究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例如八进制到十进制、十六进制到十进制等.转换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只需根据不同进制的基数进行相应的运算.4.十进制到其他进制的转换:使用除基数取余法,将十进制数不断除以目标进制的基数,将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即可得到对应的进制数.5.其他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首先将其他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然后再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总体来说,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基于相似的原理,只需注意不同进制的基数和相应的幂次关系.进一步地,可以研究其他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例如八进制到十六进制、十六进制到八进制等.活动2探究进制数的加法运算任务1略任务2(1)首先,我们按照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则逐位相加,从右向左进行.10010+11110101在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中,对应位相加时,0+1的结果为1,1+1的结果为0并进位.因此,计算过程如下:·在最右边的位上,0+1=1.·接下来的位上,1+1=0(写下0),并向左进位1.·然后,进位的1与下一个位相加,1+1=0,再次产生进位1.·接着,进位的1与下一位相加,0+1=1.·最后,最左边的位上,1+0(进位)=1.因此,二进制数10010与二进制数111的和为10101.在交流计算方法时,强调了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则,尤其是0+1和1+1的情况,并通过逐位相加的方式展示了计算过程.(2)①68②将45转换为二进制数:45=(101101)2将23转换为二进制数:23=(10111)2利用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规则计算它们的和:101101+101111000100(45的二进制表示)(23的二进制表示)(和的二进制表示)将和转换为十进制数:(1000100)2=68③相同任务3略任务4略活动3略学以致用[基础达标]1.A2.A3.A4.B5.73[素养提升]1.解:∵101011=1×25+0×24+1×23+0×22+1×21+1×20=43,∴二进制数101011等于十进制数43.应用拓展:1×64+2×63+3×62+0×61+2×60=1 838(个),故她一共采集到的野果数量为1 838个.2.解:(1)(10101)2=(1×2×2×2×2+0×2×2×2+1×2×2+0×2+1)10=(21)10,故答案为1×2×2×2×2+0×2×2×2+1×2×2+0×2+1,21.(2)(421)6=(4×6×6+2×6+1)10=(157)10.学案设计(二)学习目标1.理解进位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十进制和其他进制的表示方法.2.能够运用进位制解决实际问题,如货币计算、时间换算等.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提高问题解决和沟通能力.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准备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小故事,为何钟表分为六十分钟?为何我们有7天一周等.一小时60分钟的来历.课堂探究1.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练习题:a.11012+1012b.100112+11012c.11102+101012d.1100102+1011102e.110112+11011022.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a.11012b.1001102c.111112d.10101012e.110110123.将下列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a.348b.1278c.5438d.74268e.652178学以致用基础达标1.生活中常用的十进制是用0~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满十进一,例:12=1×10+2,212=2×10×10+1×10+2;计算机也常用十六进制来表示字符代码,它是用0~F 来表示0~15,满十六进一,它与十进制对应的数如表:十进012…891011121314151617…制十六012…89A B C D E F1011…进制例:十六进制的数2B对应十进制的数为2×16+11=43,10C对应十进制的数为1×16×16+0×16+12=268,那么十六进制的数16F对应十进制的数为()A.28B.62C.367D.3342.2021年7月,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会徽主题图案有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展现了我国古代数学的文化魅力.如图,右下方的“卦”是用我国古代的计数符号写出的八进制数3745.八进制是以8作为进位基数的数字系统,由0~7共8个基本数字组成.八进制数3745换算成十进制数是3×83+7×82+4×81+5×80=2 021,则八进制数2023换算成十进制数是()A.1 041B.1 043C.2 023D.3 7473.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1101)2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数是1×23+1×22+0×21+1×20=13.将(10111)2转换成十进制数是()A.23B.15C.18D.314.我们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大多数计算机程序使用的是二进制(只有数码0和1).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可以互相换算,例如将(101)2换算成十进制数为(101)2=1×22+0×21+1×20=4+0+1=5.按此方式,将(1010)2换算成十进制数为()A.10B.9C.11D.18素养提升1.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记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F共16个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与十进制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十六0123456789A B C D E F进制十0123456789101112131415进制例如:十进制中的26=16+10,可用十六进制表示为1A;在十六进制中,E+D=1B等.由上可知,在十六进制中,3×E=()A.42B.2AC.A2D.3E2.(多选)八进制是以8作为进位其数的数字系统,有0~7共8个基本数字.如:八进制数3745换算成十进制数是3×83+7×82+4×81+5×80=2 0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八进制数最后一位是偶数,换算成十进制依然是偶数B.八进制数111与十进制数111相等C.八进制数2023换算成十进制数是1 045D.十进制数2 023换算成八进制数是3747参考答案自主学习略课堂探究1.a.11012+1012=100102b.100112+11012=111002c.11102+101012=1001112d.1100102+1011102=10110002e.110112+1101102=101000122.a.11012=1310b.1001102=3810c.111112=3110d.10101012=8510e.11011012=109103.a.348=2810b.1278=8710c.5438=35510d.74268=388210e.652178=2709510学以致用[基础达标]1.C2.B3.A4.A [素养提升]1.B2.AD。

初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学案 1

初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学案 1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2、能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化简运算.二、自主预习:1.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你可发现:(填“>”、“<”或“=”)由此可得a+b=______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_______律.2.计算:由此可得:(a+b)+c=________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______律.3.计算:注意: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根据加数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同号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2)同分母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3)和为0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4)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三、知识互动(一)知识点1、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_______的位置,_________不变.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_____________,和不变.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应用(简便计算)例1 计算:(1)(-2)+3+1+(-3)+2+(-4) (2)16+(-25)+24+(-35)(3))()(528435532413-++-+ (4)(-7)+6+(-3)+10+(-6)例2(教材例4)(三)归纳简便运算的方法四 课堂训练1用适当的方法计算:(1)23+(-17)+6+(-22) (2))()(6131211-++-+(3)1.125+)()()(6.081523-+-+- (4)(-2.48)+(+4.33)+(-7.52)+(-4.33)2.(经典题)股民吉姆上星期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是多少元?(3)已知吉姆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还需付成交额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如果吉姆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达标检测(有理数加法2)班级 姓名1.(-)++(-)+(+)运用运算律计算恰当的是( ) A .[(-+)]+[(-)+(+)] B .[+(-)]+[(-)+(+)]C .(-)+[+(-)]+(+)D .以上都不对2.下列计算运用运算律恰当的有( )(1)28+(-18)+6+(-21) =[(-18)+(-21)]+28+6(2)(-)+1+(-)+ =[(-)+(-)]+1+ (3)3.25+(-2)+5+(-8.4)=(3.25+5)+[(-2)+(-8.4)]A .1个B .2个C .3个D .都不恰当3.某天股票A 开盘价18元,上午ll :30跌了l .5元,下午收盘时又涨了0.3元,则股票A 这天的收盘价为( )元.A .0.3 8.16.2 C .16.8 D .18 4.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b+c<0B .a+b<0C .a+b+c<0D .│a+b │=a+b 5.绝对值不小于5但小于7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 6.计算:(5)(-6.8)+4+(-3.2)+6+(-5.7)+(+5.7) 121425310121425310142512310121425310121413121413353434352535co ba(6)(-1)+2+(-3)+4+…+(-99)+100 (7)(-)+(+0.25)+(-)+7.出租车司机小王某天下午全是在东西走向的胜利大道上行驶.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13,一4,+7,一2,+10,一3,一2,+16,+3,一4,+8.(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2)若汽车耗油量为0.2升/千米,这天下午小王的出租车共耗油多少升?9.观察有趣奇数的求和,并填空:1=1×1;l+3=2 x2;1+3+5=3×3;1+3+5+7=4×4;…1+3+5+……+17=_________;……(1)1+3+5+……+________=17×17;(2)1+3+5+……+(2n-1)=_____________.2 31612。

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2、计算⑴ 30 +(-20)= (-20)+30=⑵ +(-4)= 8 + +(-4)]=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二、自主探究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用式子表示为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例1 计算: 1)16 +(-25)+ 24 +(-35)2)(—2.48)+(+4.33)+(—7.52)+(—4.33)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课堂练习】课本P20页练习 1、2【要点归纳】:你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了吗?【拓展训练】1.计算:(1)(-7)+ 11 + 3 +(-2); (2)).31()41(65)32(41-+-++-+2.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3、填空:(1)若a>0,b>0,那么a+b 0.(2)若a<0,b<0,那么a+b 0.(3)若a>0,b<0,且│a│>│b│那么a+b 0.(4)若a<0,b>0,且│a│>│b│那么a+b 0.3.某储蓄所在某日内做了7件工作,取出950元,存入5000元,取出800元,存入12000元,取出10000元,取出2000元.问这个储蓄所这一天,共增加多少元?4、课本P20实验与探究【总结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2)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化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与运用.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问题: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答案: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二、探究1问题1:计算:30 +(-20)与(-20)+30,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解:30+(-20)=30-20=10(-20)+30=30-20=10答:两次所得的和相同追问: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4)+(-17) 与(-17)+(-4)(-3)+ 16 与16 +(-3)答案: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归纳:有理数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加法交换律:=++三、探究2问题2:计算:[8+(-5)]+(-4)与8+[(-5)+(-4)],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5/ 1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解:[8+(-5)]+(-4)=3+(-4)=-18+[(-5)+(-4)]=8+(-9)=-1答:两次所得的和相同追问1: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7)+2]+8 (-7)+(2+8 )答案:两次所得的和相同追问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归纳: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加法结合律:(+++)练习1:1.填空20+______=(-15)+20,(+16)+(-5)=_____ + (+16)[10+_____]+(-6)=10+[(-4)+(-6)]答案:(-15);(-5);(-4)2.观察下面的运算过程,并在横线上写出依据.15+ (-8) + 5=(-8)+15+5 ______________=(-8)+(15+5 ) ______________=(-8)+20=12答案: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例:计算 16+(-25)+24+(-35)解:16+(-25)+24+(-35)=16 +24 +[(-25) +(-35)]=40+(-60)=-205/ 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21.3.1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怎样使计算简化的?根据是什么?追问:既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又运用了加法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相加,从而使计算简化.归纳:.结合律计算下面各题::练习24.33 ) +(1).(-2.48)+(4.33)+(-7.52)+(-4.33 ) +(-+(4.33)+(-7.52)-解:(2.48)+7.52)] -[(-2.48)+(-+=[(4.33)+(4.33 )]+10) =0-+(10=-追问:这道题是怎样使计算简化的?. 归纳:有相反数的可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可先凑整,从而使计算简化11512?()).?)??(??(? (2).4364311215解:原式?[?(?)]?[(?)?(?)]?443365?0?(?1)?61??6追问:这道题是怎样使计算简化的?归纳:有分母相同的,可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相加,从而使计算简化.四、应用提高例:10袋小麦称后记录如图所示(单位:kg)(1)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2)如果每袋小麦以90 kg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解:先计算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905.4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5/ 3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905.4-90×10=5.4.答:10袋小麦一共905.4千克,总计超过5.4千克.追问1:还有其它的解法吗?解:每袋小麦超过90kg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10袋小麦对应的分别为:+1,+1,+1.5,-1,+1.2,+1.3,-1.3,-1.2,+1.8,+1.11+1+1.5+(-1)+1.2+1.3+(-1.3)+(-1.2)+1.8+1.1=[1+(-1)]+[1.2+(-1.2)]+[1.3+(-1.3)]+(1+1.5+1.8+1.1)=5.490×10+5.4=905.4.答:10袋小麦一共905.4千克,总计超过5.4千克.追问2:想一想,计算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定律?练习3:有6筐蔬菜,每筐质量分别为(单位:kg):48,52,47,49,53,54.(1)如果以50kg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则用正、负数表示这6筐蔬菜的质量分别为(单位:k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出这6筐蔬菜的总质量.答案:(1) -2;+2;-3;-1;+3;+4解:(2)方法一:48+52+47+49+53+54=303;方法二:(-2)+(+2)+(-3)+(-1)+(+3)+(+4)=350×6 +3 =300+3=303答:这6筐蔬菜的总质量是303kg.五、体验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律?2.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哪些情况下考虑使用加法运算律呢?六、达标测评1.计算(+16)+(-25)+(+24)+(-35),先把______数和______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计算比较简便,计算结果是______.答案:正;负;-202.在后面的横线上填上这一步所依据的运算律.19+(-37)+(-19)5/ 4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7)+19+(-19) ______________=(-37)+[19+(-19)] ______________=(-37)+0=-37答案: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3. 计算(-3.68)+19+(-5.32),下列简便运算正确的是( )A. [(-3.68)+19]+(-5.32)B. (-3.68)+[19+(-5.32)]C. (-19)+(3.68+5.32)D. [(-3.68)+(-5.32)]+19答案:D117)+(-)+((计算+0.25)+(--)的结果是( ) 4. 4881111-1 C. A. 1B. - D.22答案:B5. 用简便方法计算:(1)(-23)+59+(-41)+(-59);(2)(-3.8)+2.7+(-0.43)+1.3+(-0.2);答案:(1)-64;(2)-0.436.一股民上周五收盘时以每股27元的价格买了1000股股票,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正数表示比前一天上涨,负数表示比前一天下跌):星期一二三四五涨跌+2.5-1.51+2-+3)(元(1)星期四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最低价分别是多少元?(3)星期五全部股票出手共可卖多少钱?答案:(1)28元;(2)32元,28元;(3)29000元.七、布置作业教材24页习题1.3第2题.5/ 5。

有理数的加法(2)导学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的加法(2)导学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一、自主复习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 答:2.计算:(+13)+(+7)= (5)+(4)= 30+(+20)= (20)+30= 0+(10)= +4 +0 = 6 + 6 =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 19 页至 20页的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1:认真阅读教材19页探究1,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2:认真阅读教材19页探究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3:认真阅读教材19页例2,计算下列题并思考:怎样计算使计算简化,根据是什么? (1)[(22)+(27)]+(+27) (2)(22)+[(27)+(+27)](3)(8)+10+2+(1) (4)(8)+(1)+10+2 (5))528(435)532(413-++-+ (6))432(8)432()8(-++++-总结结论为: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

式子表示为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

用式子表示为问题4: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 91 91.5 89 9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思考:比较两种解法,解法2中使用了那些运算律?三、展示反馈: ③)75()65()72(61++-+-+ ④(+4.56)+(3.45)+(+4.44)+(+2.45)2. 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O 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O 地多远?(2)若每千米耗油0.2升,从O 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四.拓展延伸3.⑴若a >0,b >0,那么a +b 0. (2)若a <0,b <0,那么a +b 0.(3)若a >0,b <0,且│a │>│b │那么a +b 0. (4)若a <0,b >0,且│a │>│b │那么a +b 0 4. 计算:|112|+|1213|+|1314|+…+|19110|。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更复杂数学运算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加法的运算律以及加法运算的优先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可能存在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3.能够运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有理数加法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习题。

3.的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加法实例,如购物时物品的总价、烹饪时食材的配比等,引导学生关注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加法有什么运算规律吗?”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讲解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加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并加以运用。

4.巩固(5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有理数的加法(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有理数的加法(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 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体会有理数的简化计算
情感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能运 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师运算简便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
1、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举例说明运用运算律有何好处?
由此 可得:(a+b)+c=__ 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_律.
3、在括号内填写 所依据的运算律:
(-15)+(+7) +(-9)+(+23)
=(-15)+(-9)+(+7)+(+23) ( )
=[(-15)+(-9)]+[(+7)+(+23)] ( )
=(-24)+(+30)=+16
4、10袋小麦称后记录如下(单位:千克),91、91、91.5、89、91 .2、91.3、88.7 88.8、 91.8、9 1.1。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90千克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 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2.加法的 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a+b=.
3.加法的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或 者先把 相加,和不变.用式子表示:(a+b)+c=.
阅读P19——20,回答问题
学生回顾旧知识
引入加法的运算律
问题探究
1、计算:(1)(-8)+(-9)=;(-9)+(-8)=

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2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2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习
知识梳理:
知识应用:
1、用适当的方法计算:
1)、23+(-17)+6+(-22)
2)、
3)、1.125+
4)、(-2.48)+(+4.33)+(-7.52)+(-4.33)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集中出现的问题
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再组内互助在找等量关系时会多用一些时间。
问题:可能有的学生将分数化成小数进行简便运算。
策略:教师强调看情况再来确定是否需要将分数化成小数。
时习
必做:1、教科书25页第2题(1) 、(2)。
2、小学学过的减法法则。
选做:教科书25页第2题(3)、(4)。
板书设计
•1.3.1有理数加法
•加法交换律 :研习题:

•加法结合律:
反思

30+(-20)(-20)+30
由此 可得a+b=______ 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交换律。
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____的位置,____不变.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
问题2:计算:
1)[2+(-3)]+9=+=;2+[(-3)+9]=+=
2)[8+(-5)]+(-4)=;8+[(-5)+(-4)]=
1.3.1《有理数加法(2)》
导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2、能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化简运算。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能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化简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加减导学案(二)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加减导学案(二)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有理数的加法(二)中学数学课评价要素:1、集体竞相,组长分工明确;2、板书工整、规范、三色笔使用正确;3、姿态自然、大方;语言洪亮、清晰、严谨;4、有全班互动场景,有创新意识;5、有认知深化、拓展、延伸。

自研课(时段:晚自习时间: 10 分钟)1、旧知链接:填空:①30+(-20)= ;(-20)+30= ;②[8+(-5)]+(-4)= ;8+[(-5)+(-4)]= 。

2、新知自研:由①得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 ;由②得加法结合律:(a+b)+c= 。

展示课(时段:正课时间: 60 分钟)学习主题: 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2、运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进行简单计算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训练课(时段:晚自习 时间: 30分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 自评: 师评: 基础题: 1.计算:(1)(-0.9)+(-0.87) (2)(+654)+(213-) (3)(-5.25)+415 (4)(-89)+0(5) -2.4+3.5-4.6+3.5 (6) (531-)+712+(522-)+(713-) (7) 431+(-6.5)+833+(-1.75)+852发展题:某出租车下午从停车场出发,沿着东西方向的大街进行汽车出租,到晚上6时,行驶记录如下(规定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单位:千米):+10,-3,+4,+2,+8,+5,-2,-8,+12,-5,-7。

(1)到晚上6时,出租汽车在什么位置?(2)若汽车每千米耗油0.06升,则从停车场出发到晚上6时,出租汽车共耗油多少升?提高题:小红靠为中学生做家教维持上大学的费用,下表就是小红一周的收支情况(收入为正,支出为负,单位:元):(1)培辅课(时段:大自习附培辅单)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需要,不需要)2、效果描述:反思课1、病题诊所:2、精题入库:【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的加法(2)》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的加法(2)》导学案

___ 年___ 月____日 组长检查: 教师评价:学习内容: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习目标: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学习重点:能巧妙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学习难点:运算律的使用.学习过程:(阅读教材第19至20页,并完成学前准备的内容。

)一、学前准备1、计算:(1)(-5)+(-2)= , (2) (-2)+(-5)= ;(3)(-30)+50= , (4) 50+(-30)= ;(5)〔8+(-5)〕+(-4)= , (6) 8+〔(-5)+(-4)〕= 。

小结:①由(-5)+(-2)= ,(-2)+(-5)= ,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 ,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加法交换律:a+b=②由〔8+(-5)〕+(-4)= ,8+〔(-5)+(-4)〕= ,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加法结合律:(a+b )+c= +( + )总之,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

二、新知探究1.计算:(1)(-8)+(-2)+(-7.8)+(+6.8)= ;(2)(+252)+(-2.4)= ; (3)(-20.75)+(+1943)= ; (4)(-2)+12+341+(-4.25)= 。

2.计算:(1)16+(-25)+24+(-35); (2)(-2)+3+1+(-3)+2+(-4);(3)41+(-32)+(-41)+(-31); (4)413+(-532)+435+(-528).3.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kg ,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1)这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2)这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三、拓展与应用1.(1)24+(-15)+7+(-20); (2)18+(-12)+(-18)+12;(3)41+(-32)+(-41)+(-31); (4)173+(-231)+274)+(-132);2、某公司2016年前四个月盈亏的情况如下(盈余为正):-160.5万元, -120万元, +65.5万元, 280万元试问2016年该公司总的盈亏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
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⑴ 30 + (- 20) = (- 20) +30=
⑵ + (- 4) = 8 + + (-4)]=
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二、自主探究
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
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
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__________
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计算:1 ) 16 + (- 25) + 24 + (- 35)
2) (—2.48 ) + (+4.33 ) + (—7.52 ) + (—4.33 )
例2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课堂练习】
课本P20页练习1、2
【要点归纳】:
你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了吗?
【拓展训练】
1 •计算:
(1) (- 7) + 11 + 3 + (- 2);
1 2 5 1 1
(2) 1(弓6(一4)
2.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个,它们的和是
3、填空:
(1 )若a>0, b> 0,那么a+ b 0 .
(2) 若a< 0, b< 0,那么a+ b 0 .
(3) 若a>0, b< 0,且 |a I >|b | 那么a+ b 0 .
(4) 若a< 0, b>0,且 |a | >|b | 那么a+ b 0 .
3 •某储蓄所在某日内做了7件工作,取出950元,存入存入12000元,取出10000元,取出2000元•问这个储蓄所这
4、课本P20实验与探究
【总结反思】: 5000元,取出800元, -天,共增加多少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