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概论第一章
![建筑概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6ce19da3186bceb19e8bb1d.png)
建筑的属性
建筑概述
受中华文明影响的日本建筑
日 本 兵 库 县 姬 路 城
金阁寺
建筑的属性
建筑概述
3 、地区 自然条 件的影 响
建筑的属性
建筑概述
建筑的属性
建筑概述
建筑的属性
建筑概述
建筑的属性
建筑概述
建筑的属性
建筑概述
建筑的属性
建筑概述
(二)建筑的艺术性 (三)建筑的工程技术性
技术的发展,在推动人 类文明前进的同时,也 为建筑的发展带来无穷、 的生机和动力。
建筑与自然环境
环境是建筑的主题
建筑概述
建筑与自然环境
环境是建筑的主题
建筑概述
建筑与自然环境
环境是建筑的主题
建筑概述
环境是建筑的主题
建筑概述
环境是建筑的主题
建筑概述
从 山 石 中 生 长 的 流 水 别 墅
环境是建筑的主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筑概述
环境是建筑的主题
建筑概述
环境是建筑的主题
建筑概述
四、建筑的属性 (一)建筑的社会性 建筑空间及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
建筑的属性
建筑概述
建筑概述
建筑概述
建筑概述
建筑的属性
建筑概述
建筑的属性
建筑概述
建筑概述
古埃及吉萨金字塔群
建筑的起源
建筑概述
三、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中国古代哲学家 老子 认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 ”,意思是说:开凿门窗建造房屋,不考虑真 实意义的门、窗、墙、地面、屋顶,而考虑这些围合出 来的“空”即“无”,才有了房屋的作用。因此,建筑 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有”:是建筑的物质部分,是建筑活动的手段。 “无”:是建筑的虚空部分,是建筑活动的目的。
第一章高层建筑结构概述
![第一章高层建筑结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f17e4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a.png)
第 1章 绪 论 3、 轴向变形的影响在设计中不容忽视
1)竖向荷载产生的结构轴向变形对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
2)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和楼面标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Houston 75层的某商业大厦,采用剪力墙和钢柱混合体系,由于 钢柱负荷面积大,其底层钢柱压缩变形比墙多260mm。
公元524年的河南嵩岳寺塔(15层简筒结构,高50m) 公元704年的西安大雁塔(7层砖木结构,总高64m) 公元1055年的河北定县料敌塔(11层筒体结构,高82m)
1.3 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第 1章 绪 论
2、 混凝土结构 优点:取材容易、良好耐久性和耐火性、承
载能力大,刚度好、节约钢材、降低造价、可模 性好;
2)我国: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 和《高层民用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 GBJ50045-2002和 规定: ≥10层的居住建筑(包括首
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或≥24m的公共建筑。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10
层 或 ≥28m;(本课程内容的依据)
缺点:自重大、构件截面较大、施工工序复杂、
建造周期较长且受季节的影响;
应用情况:我国绝大多数高层建筑都是采用
混凝土结构,今后仍将是高层建筑发展的主流。
最早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是1903年在美
国辛辛那提建造的因格尔斯大楼,16层,高64m。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建筑为香港中环广场 平壤市的柳京饭店
1.3 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第 1章 绪 论
3)钢筋混凝土是应用最广的建筑材料,绝大部分高层建筑为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价格低(地方材料),可浇筑成任何形 状,不需要防火,刚度大。但强度低,构件截面大,占用空间 大,自重大,不利于基础、抗震,延性不如钢结构。
一级注册建筑师课程讲义
![一级注册建筑师课程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a6b7b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6.png)
一级注册建筑师课程讲义第一章:建筑设计原理1.1 建筑设计概述建筑设计是指通过对建筑空间、结构、风格、功能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权衡,最终实现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建筑作品的创作过程。
1.2 建筑设计原则1.2.1 结构合理性建筑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合理布局各个空间单元,并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建筑能够长期安全使用。
1.2.2 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应考虑空间的组织和布局,合理组织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关系,使得空间在布局上达到合理、舒适和便利的效果。
1.2.3 环境适应性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特点,如气候、地理位置等,以及与周围建筑的和谐搭配,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1.2.4 功能满足性建筑设计应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功能要求,合理划分和布局各种功能区域,以确保建筑能够满足功能上的需求。
1.2.5 美学要求建筑设计应注重形式美、色彩美、比例美等美学要素,使得建筑作品在视觉上具有艺术上的审美价值。
第二章:建筑材料与构造2.1 建筑材料分类2.1.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钢材、铝材、铁材等,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建筑结构的搭建。
2.1.2 石材石材包括大理石、花岗岩等,具有高硬度、防火、耐酸碱等特点,适用于建筑外立面、地面装饰等。
2.1.3 木材木材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具有轻质、环保等特点,适用于建筑结构、室内装饰等。
2.1.4 玻璃玻璃具有透明、光滑的特点,适用于建筑外墙、窗户等,可以增加建筑的采光效果。
2.2 建筑构造类型2.2.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通过梁、柱、墙等构件来承载建筑物的重力和水平荷载,广泛应用于建筑中。
2.2.2 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通过悬挂、索结构等方式来实现建筑物的支撑和稳定,适用于特殊形式的建筑。
2.2.3 薄壳结构薄壳结构是指通过薄壳体系来承载建筑重力和荷载,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空间。
第三章:建筑施工与工程管理3.1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招聘施工人员、购买材料设备等的工作。
公建
![公建](https://img.taocdn.com/s3/m/23395563af1ffc4ffe47ac0f.png)
第一章建筑设计基本知识1.建筑的分类1) 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3)工业建筑(4)农业建筑2)按建筑的数量与规模分类:(1)大量性建筑(2)大型性建筑3)按建筑的层数分类:住宅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及以上2.公共建筑的特点1)、使用上的公共性、开放性2)、功能上的多样性3)、人流交通的大量性4)、建筑结构的复杂性5)、建筑风格的时代性第二章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第一节使用空间设计1.教室:视角:水平视角:前排边座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度垂直视角:第一排学生眼睛与黑板垂直面上边缘形成的夹角大于45度2.餐饮用房:1)其餐厨比为1:1.12)厨房组成:主食加工系列:主食制作间,主食热加工间副食加工系列:粗加工间,细加工间,烹调间,特殊风味烤炉间,冷荤制作间,冷荤拼配间备餐间洗涤消毒间餐具存放间3.展览用房:陈列室的参观路线和布置1)取决于陈列厅的深度○1单线陈列○2双线陈列○3复线陈列2)陈列室入口与流线组织回流线路顺流线路自由线路随意线路回流线路:出入口设在一端顺流线路:出入口分别设在陈列室两侧自由路线:多向“渗流”随意线路:不定向“紊流”3)陈列室的采光和照明眩光:是指当观众注视陈列品时,在视线范围内出现光源,反光物体或陈列室内有强烈的明暗对比,一次反射或二次反射等引起的。
一次反射:从采光口或电灯等光源反射来的光线,从镜面下反射到眼睛所在面,使观众看见玻璃面上反应处窗户或灯具的一片光亮,而看不清框里的陈列品。
二次反射:光线经过某物体反射到镜面,再反射到人眼里。
4)正确决定采光口形式和人工光源位置采光口形式○1侧窗式○2高侧窗式○3顶窗式第二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1.组成:公共建筑的空间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
以教学楼为例:组成(以教学楼为例)1、主要使用空间教室、实验室、办公室2、辅助空间卫生间、休息室、贮藏室3、交通联系空间走道、门厅、过厅、电梯、楼梯、坡道第三节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设计1.主要内容○1、交通联系空间的一般要求○2、水平交通空间设计要求○3、垂直交通空间设计内容○4、认识枢纽交通空间重点、难点:楼梯2.分类○1、水平交通空间过道、过厅(交通性)、通廊○2、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扶梯○3、交通枢纽门厅、过厅、出入口、中庭一.水平交通空间3.水平交通联系空间设计1)水平交通联系空间的布置要求○1、与整体联系密切○2、布局直截了当,防止曲折多变。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94d94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01.png)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熟悉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3)通过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建筑设计概述1.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2. 建筑设计的原则和要素3. 建筑设计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2. 设计方案的构思与表达3.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完善第三章: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1. 建筑设计的方法概述2. 建筑设计的表现技巧3. 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第四章:建筑设计的规范与标准1. 建筑设计规范的基本内容2. 建筑设计标准的作用和意义3. 建筑设计规范的适用与遵守第五章:建筑设计的评价与反馈1. 建筑设计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 建筑设计评价的内容和标准3. 建筑设计评价的反馈与改进三、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设计基础》2. 案例素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案例3. 设计软件:AutoCAD、SketchUp等4.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设计实验室等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如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美观性等;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和过程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建筑设计项目;2.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鼓励学生开展设计竞赛和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六、教学实施1. 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建筑设计原理课件第一章概述
![建筑设计原理课件第一章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2080c9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3.png)
• 建筑设计概述 • 建筑设计的要素 • 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流程 • 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Hale Waihona Puke 01建筑设计概述建筑设计的定义
总结词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的创造过程,涉及对建筑外观、内部布局、功能需求等方面 的规划和设计。
详细描述
建筑设计是运用技术和艺术的手段,根据特定要求和条件,对建筑物的外观、内 部布局、材料、设施等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建筑设计旨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 求,同时创造出舒适、美观、符合功能要求的建筑空间。
技术设计原则
技术设计应遵循先进性、可靠性、 节能性等原则,以满足人们的生活 和工作需求。
技术设计技巧
技术设计需要考虑系统集成、设备 选型、设施布局等技巧,以实现建 筑物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03
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流程
设计构思阶段
创意构思
在设计构思阶段,建筑师会深入研究项目需求,理解客户的期望和限制条件,并 开始探索各种创意和可能性。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形成独特且符合项目要求的设计 理念。
结构要素
结构要素
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涉 及到建筑物的承重体系、 支撑体系、连接方式等。
结构设计原则
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性、 稳定性、经济性等原则, 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长 期使用。
结构设计技巧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 构造、施工方法等技巧, 以实现建筑物的功能和美 学要求。
美学要素
美学要素
美学设计技巧
04
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设计
总结词
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建筑行业的重要发 展方向,它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 考虑环境因素,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VS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c48f5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f.png)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方案第一章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3)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3)1.1.2 绿色建筑的特征 (3)1.2 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与趋势 (3)1.2.1 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 (3)1.2.2 绿色建筑设计的趋势 (3)第二章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原则 (4)2.1 绿色建筑规划原则 (4)2.2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4)2.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第三章建筑节能设计 (5)3.1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5)3.2 建筑设备系统节能设计 (5)3.3 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6)第四章绿色建筑材料应用 (6)4.1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 (6)4.2 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与应用 (7)4.2.1 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 (7)4.2.2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7)4.3 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7)4.3.1 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 (7)4.3.2 绿色建筑材料的供应链管理 (8)第五章建筑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8)5.1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 (8)5.2 建筑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8)5.3 建筑绿化与景观水系统设计 (9)第六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9)6.1 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法 (9)6.1.1 物理处理方法 (9)6.1.2 化学处理方法 (10)6.1.3 生物处理方法 (10)6.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0)6.2.1 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10)6.2.2 废弃物衍生燃料制备技术 (10)6.2.3 废弃物制备新型建筑材料技术 (10)6.3 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政策 (10)6.3.1 法律法规政策 (10)6.3.2 经济激励政策 (11)6.3.3 技术创新政策 (11)6.3.4 宣传教育政策 (11)第七章绿色建筑施工与管理 (11)7.1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11)7.1.1 节能施工技术 (11)7.1.2 环保施工技术 (11)7.1.3 高效施工技术 (11)7.1.4 信息化施工技术 (11)7.2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12)7.2.1 施工前期管理 (12)7.2.2 施工过程管理 (12)7.2.3 施工后期管理 (12)7.3 绿色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12)7.3.1 施工现场绿化 (12)7.3.2 施工现场废弃物处理 (12)7.3.3 施工现场噪声污染控制 (12)7.3.4 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控制 (12)第八章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保障 (13)8.1 室内空气质量保障 (13)8.1.1 室内污染物控制 (13)8.1.2 室内空气净化 (13)8.2 室内声环境质量保障 (13)8.2.1 噪音控制 (13)8.2.2 声环境优化 (13)8.3 室内光环境质量保障 (14)8.3.1 光照设计 (14)8.3.2 光环境优化 (14)第九章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 (14)9.1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14)9.1.1 设计原则 (14)9.1.2 设计内容 (14)9.2 建筑智能化设备选型与应用 (15)9.2.1 设备选型原则 (15)9.2.2 设备应用 (15)9.3 建筑智能化运维与管理 (15)9.3.1 运维管理原则 (15)9.3.2 运维管理内容 (15)第十章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 (15)10.1 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15)10.2 绿色建筑产业创新与发展 (16)10.3 绿色建筑教育与培训 (16)10.4 绿色建筑国际合作与交流 (17)第一章绿色建筑设计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节能、环保、可再生资源利用等技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物使用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
第一章 建筑法概述
![第一章 建筑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62c3fd326fff705cc170a15.png)
第一章建筑法概述第一节建筑与建筑业一、建筑的概念“建筑”一词具有多种词义,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理意义上的;一是社会意义上的。
从物理意义上看,其静的一面主要是指建筑物的造型和技术特征等外表形象,其动的一面则主要是指建筑物的营造过程。
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建筑”一词具有相当丰富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含义。
作为物质财富的建筑物和一般的物质资料比起来,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通过建筑物的围护和隔绝的物理作用.人们在阻挡大自然的风霜雨雪.阻隔自然空间的同时.也相应地隔绝他人的干扰,按自己的意愿人为地构造自己可以支配的一定空间.同时为了便利生产和生活,还常常在其内部安装各种设掩,使建筑物成为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化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发挥其社会功能.,这些都是建筑物本身的构成要素。
①因此,从一定角度来说,建筑物是作为社会化生存的人类的一种必需物。
与此相关的“建设”一词,最早见于《墨子‘尚书同)里的“建设国都”一语,有建立、设置的含义。
汉代以后,“建没”一词,也常指兴建营造。
到当代,建设已有两种含义:一为创建新事业;一为增加新设施。
“建筑”与“建设”一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建设”可以从项目投资立项开始.直到项目竣工使用,发挥效益。
而“建筑”则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建设营造阶段。
二、建筑业的概念(一) 建筑业及其地位建筑业,是指从事一定的固定资产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按照国际上一般行业的划分标准,建筑业的范围包括:各种生产性和消费性的房屋及构筑物的营造;新建或改建企业的设备安装工程;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拆除与修理作业;与建设对象有关的工程地质勘察及设计等。
我国建筑法〉所讲的建筑业,是指从事“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及安装活动”的行业。
建筑业为人们提供住宅、厂房、仓库、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店、体育场等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必需场所,创造人们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条件,同时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力,能够带动有关产业的增长。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优化方案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5d2c3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9.png)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优化方案第一章建筑工程设计概述 (2)1.1 工程设计基本要求 (3)1.1.1 合理性 (3)1.1.2 可行性 (3)1.1.3 创新性 (3)1.1.4 实用性 (3)1.2 工程设计流程及原则 (3)1.2.1 工程设计流程 (3)1.2.2 工程设计原则 (4)第二章设计前期准备 (4)2.1 项目背景分析 (4)2.1.1 项目概况 (4)2.1.2 城市发展规划 (4)2.1.3 政策法规 (4)2.2 设计任务书编制 (4)2.2.1 设计目标 (4)2.2.2 设计原则 (4)2.2.3 设计任务书内容 (5)2.3 设计条件调查与分析 (5)2.3.1 地形地貌 (5)2.3.2 气候条件 (5)2.3.3 交通条件 (5)2.3.4 周边环境 (5)2.3.5 政策法规 (5)2.3.6 技术经济条件 (5)第三章结构设计优化 (6)3.1 结构体系选择 (6)3.2 结构布局优化 (6)3.3 结构构件设计优化 (6)第四章建筑功能布局优化 (7)4.1 功能分区与空间组织 (7)4.2 交通流线优化 (7)4.3 设施设备布局优化 (8)第五章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优化 (8)5.1 造型设计原则 (8)5.2 立面设计风格 (9)5.3 建筑细部处理 (9)第六章绿色建筑设计优化 (9)6.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9)6.2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10)6.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0)第七章建筑施工图设计优化 (11)7.1 设计深度要求 (11)7.2 设计细节处理 (11)7.3 设计变更与调整 (12)第八章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 (12)8.1 工程预算编制 (12)8.1.1 概述 (12)8.1.2 工程量清单编制 (12)8.1.3 工程单价确定 (12)8.1.4 总价款计算 (13)8.1.5 预算文件整理 (13)8.2 成本控制策略 (13)8.2.1 概述 (13)8.2.2 优化设计方案 (13)8.2.3 加强合同管理 (13)8.2.4 严格过程控制 (13)8.2.5 完善成本核算 (14)8.3 成本分析与应用 (14)8.3.1 概述 (14)8.3.2 成本构成分析 (14)8.3.3 成本变化趋势分析 (14)8.3.4 成本控制效果分析 (14)8.3.5 成本优化策略 (14)第九章工程项目管理与协调 (15)9.1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15)9.1.1 组织结构概述 (15)9.1.2 项目经理职责 (15)9.1.3 项目管理部门职责 (15)9.1.4 项目实施部门职责 (15)9.2 项目进度控制 (16)9.2.1 进度计划编制 (16)9.2.2 进度控制方法 (16)9.3 项目质量与安全控制 (16)9.3.1 质量控制 (16)9.3.2 安全控制 (17)第十章设计成果评价与改进 (17)10.1 设计成果评价标准 (17)10.2 设计成果反馈与改进 (17)10.3 设计创新与实践应用 (18)第一章建筑工程设计概述1.1 工程设计基本要求在建筑行业中,工程设计是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 合理性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各个方面达到合理水平。
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设计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bbdecb065ce0508763213ce.png)
二、初步设计阶段 1. 初步设计阶段的任务
2. 初步设计的内容
3. 初步设计阶段形成的图纸和设计文件 三、技术设计阶段 四、施工图设计阶段
4.严寒地区住宅设计 (1) 严寒地区住宅的基本要求。 (2) 住宅设计中的保温。 (3) 住宅的朝向与形式。 5.炎热地区住宅设计 (1) 炎热地区住宅的基本要求。 (2) 建筑朝向的选择。 (3) 住宅建筑处理方式。 6. 坡地住宅设计 (1) 坡地住宅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建筑的分类和分级
一、建筑的分类 1.按使用性质分类 (1) 民用建筑。 (2) 工业建筑。 (3)农业建筑。 2. 按层数分类 (1) 低层建筑。 低层建筑是指1~2层的建筑(住宅为1~3层)。 (2) 多层建筑。 多层建筑一般指3~6层的建筑(住宅以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 (3) 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 24m者为高层,住宅10层以上为高层。 3. 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 (1) 木结构建筑。即木板墙、木柱、木楼板、 木屋顶的建筑,如木古庙、木塔等。 (2) 砖木结构建筑。即由砖(石)砌墙体,楼 板和屋顶为木结构的建筑,如农村的老房屋。
建筑设计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主编:玄有福
知识结构
•
•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第二节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三节 建筑的分类和分级 第四节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建筑设计表现的内容 第三节 建筑设计表现基础训练的作用
•
第五章 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总平面设计 第二节 平面设计 第三节 立面设计 第四节 剖面设计
三、建筑的基本属性 1. 建筑的时空性 2. 建筑的工程技术性 3. 建筑的艺术性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1aa30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8.png)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引言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学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本文档将围绕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展开,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学生需求和达到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1.理解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房屋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流程;3.培养对房屋建筑的审美和创新能力;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大纲第一章:房屋建筑学概述1.1 房屋建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1.2 房屋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与体系 1.3 房屋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交叉学科第二章:房屋建筑设计基础2.1 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原则 2.2 房屋建筑设计流程和方法 2.3 房屋建筑设计技术和工具第三章: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3.1 房屋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2 常见房屋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3.3 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和创新第四章:房屋建筑的空间设计4.1 房屋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2 房屋空间布局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4.3 房屋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第五章:房屋建筑的材料与构造5.1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5.2 房屋建筑的常见构造体系5.3 房屋建筑材料与构造的创新与应用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掌握程度,我们设计了以下评估方式:1.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占总成绩的30%):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个人项目设计(占总成绩的40%):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个人项目设计,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掌握程度。
结语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们旨在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学的兴趣和理解,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供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个人设计项目和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估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工业建筑设计原理
![工业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d593d3a58da0116d174906.png)
《建筑设计》课程
孝感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建筑系
现代工业建筑体系的发展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显示出自己独有的特征和建 筑风格。
第一章 工业 建筑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比较:共同点:设计原则、建筑技术及建筑材料等 方面。 不同点:由于生产工艺不同、技术要求高对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建筑构造、 建筑结构及施工等,有很大影响。 二、工业建筑的特点和分类 1、工业建筑的特点 ①.必须紧密结合生产。 ②.生产工艺不同的厂房具有不同的特征。 ③.采光、通风、屋面排水及构造处理较复杂。 2、工业建筑的分类 ①.按用途: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动力用厂房;储存用房屋; 运输用房屋;其它。 ②.按层数: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次厂房。 ③.按生产状况:冷加工车间;热加工车间;恒温恒湿车间;洁净车间; 其它。
(3)、纵向变形缝与定位轴线:主要是伸缩缝、防震缝,一般采用单柱 和双定位轴线,较低一面屋架采取活动支座搁置在牛腿上,双定位轴线之间 的间距是在高低跨处中柱双定位轴线的基础上增加变形缝的宽度即可;当采 用双柱双定位轴线时,其柱边之间的间距为变形缝的宽度,双定位轴线为高 低跨插入距离之和加上变形缝的宽度; ③、纵横跨交界处的定位轴线:纵横跨交界处通常设变形缝,并采用双 轴线,分别属于横轴线(纵跨)和纵轴线(横跨);纵跨横轴线是端部横向 定位轴线,位于屋面板的端部(柱列后退600);横跨纵轴线属于纵向边轴线, 分有插入间距和无插入间距两种;纵横跨交界处双轴线之间的间距为变形缝 宽度+插入间距+横跨封墙厚度。 Nhomakorabea北
17
16 5 3 10 20 9 21 6 8 7 4 19 11 12 15 16 2 19 5 19 19 14 18 1 13
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042207c31b765ce0508145c.png)
砖的局部尺寸:砖墙在砌筑时是以115mm+10mm=125mm为其组合的模数。P36
3、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密实材料,且内墙面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地面时,应在高低两个墙脚处分别设一道水平防潮层,并在土壤一侧的墙面设垂直防潮层。
(二)防潮层做法:
1、 防水砂浆防潮层:防水砂浆为1:2水泥砂浆加质量分数为3%~5%的防水粉,厚度为20~25mm(不适用于地基有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物)。
1)、当墙体长度小于1m时,为避免砍砖过多影响砌体强度,设计、施工时应以砖的模数125mm为模数,如240mm=115+(10)+115、365=240+(10)+115、490=115+(10)+240+(10)+115等。注:(
)内尺寸为标志尺寸。
2)、当墙段长度超过1m时,可不再考虑砖模数的影响。
门窗洞口上的过梁(承受洞口以上墙体的自重):常见的有:砖拱过梁(平拱和弧拱)、钢筋砖过梁、钢精混凝土过梁(现浇和预制)三种。P42
墙体的加固措施:P46
1、 设置壁柱(当墙体的高度或长度超过一定限值,影响到墙体的稳定性;或墙体受到集中荷载的作用,应增设凸出墙面的壁柱[又称扶壁柱],提高墙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1、 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2、 横向轴线--平行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纵向轴线--平行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
3、 开间--两条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两条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第1章 建筑构造概述
![第1章 建筑构造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2430ad9ad51f01dc281f123.png)
第一章建筑构造概述本章学习目标•掌握建筑物的基本构成要素。
•掌握建筑的分类、分级及划分原则。
•熟悉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及各自的作用。
•了解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掌握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熟悉建筑模数的含义和应用,了解定位轴线的划分方式。
本章学习重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概念区分。
•建筑的分类和分级标准。
•建筑的构成,建筑构造的基本设计原则。
•基本模数的数值,常用模数的应用范围。
本章内容1.1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1.2 建筑物的分类和等级1.3 影响建筑构造的和设计原则1.4 建筑标准化和模数协调建筑的构成要素补充知识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供人们在其内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只为满足某一特定的功能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活动的场所。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1、建筑功能•建筑功能:建筑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具体使用要求,也是人们建造房屋的目的。
不同的功能要求产生了不同的建筑类型,如:工厂为了生产,住宅为了居住、生活和休息,学校为了学习,影剧院为了文化娱乐,商店为了买卖交易等等。
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物质技术条件:实现建筑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物质基础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和施工机具等。
技术条件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工程计算理论、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理论等。
3、建筑形象建筑形象:建筑体型、立面式样、建筑色彩、材料质感、细部装饰等的综合反映。
好的建筑形象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建筑形象并不单纯是一个美观的问题,它还应该反映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文化生活水平和社会精神面貌,反映民族特点和地方特征等。
•建筑功能是主导因素,它对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起决定作用;•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功能的手段,它对建筑功能起制约或促进的作用;•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
在优秀的建筑作品中,这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图书馆建筑设计说明
![图书馆建筑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f833bf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0.png)
图书馆建筑设计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一、概述本图书馆位于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内,总建筑面积约为8240平方米,总藏书量为55万册,总建筑投资1800万元,选址于逸夫科技馆北面,新教科大楼东侧,总用地面积约7120平方米,主体三层;现代图书馆不仅是日常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熏陶心智、与人交流的场所;因而,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特点及其服务特征,综合利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力争设计建造一座高科技、搞效能、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于广大师生;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后,其独特的建筑造型、良好的室内外空间及环境,和先进的设备,蒋使其成为工大的标志性建筑,并为师生所喜闻乐见;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2006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2006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5、其他国家、地方有关法令、法规6、提供的地形图和任务要求三、总平面设计图书馆建设地点位于逸夫科技馆的北面,新教科大楼和旧图书馆的东侧,运河的南侧;在图书馆总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周边的环境协调,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结合默契,形成优美的生态景观;建筑主人流、办公人员及书籍出入口分设于合理区位,并在建筑主入口处形成室内外及虚空间两个空间,即可满足规范要求,也可满足师生小型文化活动的需求;用地内设计室外可停车10辆,符合学校及图书馆使用要求;基地内建筑可四面环行,符合总平面的消防要求;四、建筑设计建筑形体上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风格,建筑朝向除考虑南向因素外,还尽量争取较好的景观,在房间尺度及使用功能上精雕细刻,使其最大程度满足师生的使用要求,立面色彩丰富,空间张驰有度;1.平面设计在图书馆的平面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平面采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的体块空间体组合;既可紧密联系各功能单元,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面积,提高平面利用率,得到最大面积的藏、阅空间;该图书馆位于教学区和住宿区的交汇处,这就要求建筑能起到连接两者枢纽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建筑的底部局部架空,使西侧地势较高的主轴景观和东侧地势较低的广场连接起来;结合建筑所独有的跌落特性,合理安排建筑的功能;平面蒋阅览室布置西向景观较好的南北两条,由中央大厅连接;每层层高均为米,满足藏书和阅读需求;建筑的主题设两部楼梯,可供疏散使用,并有两出入口,大厅设一部公共楼梯,连接中庭;满足消防要求;建筑构造及材料等选用与设计均满足消防规范的相关要求;2.功能分区设计全馆分为书库、各类人群阅览室、综合和行政办公几大功能区;电脑自动检索,开辟多媒体阅览、缩微阅览、视听室,建筑内外交通关系明确;图书馆功能分区明确;工作人员、新书入库和装卸,读者借还书,各种流线分开,各有单独出入口;书库独立一块上下三层,“点发散”为其他阅览室服务,为图书馆管理书籍提供方便;大众的阅览室放在二三层,方便读者们的阅读;一层为办公和读者服务用房,办公人员与读者各使用一部楼梯,竖向交通相对独立,图书馆管理方便使用;大空间报告厅、读者服务与阅读、办公空间分开,是图书馆的内部功能变得简单;两个功能空间之间自然围合一个外部渗透到建筑内的和谐广场,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3.建筑造型以现代建筑为基调,充分体现当代建筑的特征,光影变化丰富,强调立面的韵律,以活泼而不失稳重构图手法突出了学校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建筑主体外墙采用具有浓厚质感的干挂大理石,主入口外墙保持原为质感的混凝土,与东南面新建筑取得协调;高低错落的蓝色屋顶与建筑北面的运河遥相呼应,使建筑有机地融入优美的运河大景观之中;4.建筑节能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工大处于的江南地区,考虑到地形的景观面的影响,通过构架及开窗形式来起到遮阳措施,使中庭及所有功能房间均能自然采光通风,以达到节能、经济的目的,使用后通风采光条件俱佳;五、交通组织基地内设置环道,宽度大于7米,两侧布置行道树,解决内外衔接的交通问题,同时满足双车道车行和消防要求;停车布置:设计采用地面停车的停车方式;六、消防系统1.防火间距:建筑物的布置主要考虑日照、通风、视线干扰等方面的要求,其间距均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2.消防车道:设消防车道与城市道路形成环行消防车道;七、无障碍设计1.道路系统的无障碍设计1;设计范围包括:道路的人行道;2;各级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不大于%,在人行步道中设台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3;在人行道设置盲道,盲道位置、走向、材质、标识严格按照规范;2.公共绿地的无障碍设计1设计范围包括:中心绿化区、组团中心绿化区2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道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3在休息座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4绿地内台阶、坡道和其他无障碍设施位置设提示盲道;八、结构与设备本工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六度抗震设防;结构设计采用了模数制得参数,柱网采用米米,能充分适应书架和阅览桌的排列,结构楼面荷载按荷载规范相关标准设计,兼顾书架的摆放及今后灵活分隔与使用;空调采用VIV机组分层设置,即满足室内环境温度要求,又尽可能的节约能源;第二章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四册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四册](https://img.taocdn.com/s3/m/e3ab0f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6.png)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四册第一章:建筑设计概述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建筑物的功能、结构、形式、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最终实现建筑物的艺术性、功能性和技术性的统一。
本章将从建筑设计的定义、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章:建筑设计原则建筑设计的原则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本章将介绍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原则,包括功能性原则、美学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等。
第三章:建筑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方法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所采用的具体的方法和技术。
本章将介绍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方法,包括分析方法、创意方法、模型方法等。
第四章:建筑设计流程建筑设计流程是指进行建筑设计时所需经过的一系列步骤和程序。
本章将介绍建筑设计的主要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第五章:建筑设计案例本章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案例,包括国内外知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作品,以及一些具有创新和特色的建筑设计案例。
第六章: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所需掌握的专业技术和工具。
本章将介绍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技术,包括CAD设计、BIM技术、建筑模拟等。
第七章:建筑设计标准建筑设计标准是指进行建筑设计时所需遵循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本章将介绍建筑设计中的一些主要标准,包括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材料标准等。
第八章:建筑设计软件建筑设计软件是指用于进行建筑设计的专业软件工具。
本章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建筑设计软件,包括AutoCAD、Revit、SketchUp等。
第九章:建筑设计趋势本章将介绍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些新趋势和发展方向,包括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数字化设计等。
第十章: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四册总结本章将对本资料集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同时,对读者提出建议,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工作。
结语: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四册从建筑设计的概述、原则、方法、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
通过学习本资料集,读者可以了解到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建筑设计的实践能力。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手册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5232a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f.png)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手册第一章建筑工程设计基础 (3)1.1 设计原则与流程 (3)1.1.1 设计原则 (3)1.1.2 设计流程 (4)1.2 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 (4)1.2.1 国家标准 (4)1.2.2 行业标准 (4)1.2.3 地方标准 (4)1.2.4 企业标准 (4)1.3 建筑构造与材料 (4)1.3.1 建筑构造 (5)1.3.2 建筑材料 (5)1.3.3 建筑构造与材料的选择 (5)第二章建筑结构设计 (5)2.1 结构设计原理 (5)2.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5)2.3 钢结构设计 (6)2.4 混凝土结构设计 (6)第三章建筑施工技术 (6)3.1 施工组织设计 (6)3.2 施工工艺与操作 (7)3.3 施工安全与环保 (7)3.4 施工质量控制 (7)第四章建筑材料与设备 (8)4.1 建筑材料概述 (8)4.1.1 金属材料 (8)4.1.2 非金属材料 (8)4.1.3 有机材料 (8)4.2 建筑材料检测与选用 (8)4.2.1 检测原则 (8)4.2.2 选用方法 (8)4.3 建筑设备安装 (9)4.3.1 基本流程 (9)4.3.2 注意事项 (9)4.4 建筑设备维护与管理 (9)4.4.1 维护内容 (9)4.4.2 管理方法 (9)第五章建筑项目管理 (10)5.1 项目管理概述 (10)5.2 项目策划与组织 (10)5.3 项目实施与控制 (10)第六章建筑施工监理 (11)6.1 监理概述 (11)6.2 监理程序与内容 (11)6.2.1 监理程序 (11)6.2.2 监理内容 (12)6.3 监理质量控制 (12)6.3.1 质量控制原则 (12)6.3.2 质量控制措施 (12)6.4 监理安全与环保 (12)6.4.1 安全监管 (13)6.4.2 环保监督 (13)第七章建筑装饰装修 (13)7.1 装饰装修设计 (13)7.2 装饰装修材料 (14)7.3 装饰装修施工 (14)7.4 装饰装修验收 (14)第八章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15)8.1 电气设计原理 (15)8.1.1 安全性原则:在电气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章 建筑法概述
![第一章 建筑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c575c40783e0912a2162aa6.png)
第一章建筑法概述第一节建筑与建筑业一、建筑的概念“建筑”一词具有多种词义,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理意义上的;一是社会意义上的。
从物理意义上看,其静的一面主要是指建筑物的造型和技术特征等外表形象,其动的一面则主要是指建筑物的营造过程。
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建筑”一词具有相当丰富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含义。
作为物质财富的建筑物和一般的物质资料比起来,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通过建筑物的围护和隔绝的物理作用.人们在阻挡大自然的风霜雨雪.阻隔自然空间的同时.也相应地隔绝他人的干扰,按自己的意愿人为地构造自己可以支配的一定空间.同时为了便利生产和生活,还常常在其内部安装各种设掩,使建筑物成为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化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发挥其社会功能.,这些都是建筑物本身的构成要素。
①因此,从一定角度来说,建筑物是作为社会化生存的人类的一种必需物。
与此相关的“建设”一词,最早见于《墨子‘尚书同)里的“建设国都”一语,有建立、设置的含义。
汉代以后,“建没”一词,也常指兴建营造。
到当代,建设已有两种含义:一为创建新事业;一为增加新设施。
“建筑”与“建设”一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建设”可以从项目投资立项开始.直到项目竣工使用,发挥效益。
而“建筑”则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建设营造阶段。
二、建筑业的概念(一) 建筑业及其地位建筑业,是指从事一定的固定资产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按照国际上一般行业的划分标准,建筑业的范围包括:各种生产性和消费性的房屋及构筑物的营造;新建或改建企业的设备安装工程;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拆除与修理作业;与建设对象有关的工程地质勘察及设计等。
我国建筑法〉所讲的建筑业,是指从事“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及安装活动”的行业。
建筑业为人们提供住宅、厂房、仓库、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店、体育场等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必需场所,创造人们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条件,同时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力,能够带动有关产业的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基础
第一节总结与思考 01 建筑的本质定义,其组成因素有哪些 ? 仿照课程案例 举出更多的案例。 02 建筑的属性有哪些 03 针对建筑社会文化属性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举 出更多的案例。 04 你是主张恢复手工艺还是机械工业大生产,为什么
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框架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2 学时) 第二节 建筑的分类、分级和模数( 2 学时) 第三节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程序 (1 学时 )
建筑设计基础
第三节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程序 建筑设计程序 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落实设计任务: 掌握必要的批文①主管部门批文 ( 立项 ) ②城市建设部门 批文 ( 两证一书 ) 熟悉设计任务书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
建筑设计基础
第三节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程序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
木结构
砖混结构
建筑设计基础
第二节 建筑的分类、分级和模数( 2 学时) 一.建筑的分类 3. 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 钢筋混凝土建筑:由钢筋混凝土柱、梁、板承重的多层 和高层建筑,它又可以分为框架结构、筒体结构、剪力 墙结构。 钢结构建筑:全部由钢柱、钢梁组成承重骨架的建筑。 其他结构建筑:充气建筑、塑料建筑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建筑的基本属性 2. 建筑的工程技术性:建筑的存在是实体和空 间的统一,这个实体是人造出来的。人凭着自己 的聪明才智,构成自己的生活活动环境,建筑是 专属于人的。人构筑建筑物与动物营巢筑窝完全 不同。
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演化
从巢居到干阑式建筑的演化
建筑设计基础
主讲人:郭剑 艺术设计学院
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目的
从掌握建筑的基本知识,基本表现方法开始,为学生以 后进行小型的建筑设计做好准备并增强初学者对建筑空 间艺术的理解,进而学好室内设计 。 课时要求 32 节课 64 学时
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框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建筑概论 建筑制图简述 建筑空间设计 建筑的外观设计 建筑构造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设计过程
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框架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第二节 建筑的分类、分级和模数 第三节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程序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问题 1 :建筑是什么?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问题 1 :建筑是什么?
老子认为: “凿户牖(窗户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说:开凿门窗造房 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的空间,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 (门窗、墙、屋顶等实空间)所给人们“利”(利益、功 利),是需要靠“无”(空间虚空间)起作用的。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建筑的基本属性 3. 建筑的艺术性:建筑的艺术性多指建筑形式, 或建筑造型的问题。
形式,造型与风格有关,是其组成部分,不是全部。
西方现代建筑史上三大运动 ( 手工艺与机械)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建筑的基本属性 4. 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作为人的建筑,也应当是 社会的建筑。 建筑的文化属性第一个特点是它具有民族性和地域 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建筑形式。 建筑的文化属性第二个特点是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四合院
红砖红瓦
时代性 观点三 : 同一国家,不同时期有不同形式的建筑。 法国:巴洛克风格(文艺复兴 17 世纪) —— 洛可 可风格(启蒙运动 18 世纪)
时代性 观点三 : 同一国家,不同时期有不同形式的建筑。 美国:殖民主义风格(独立前 1775-1783 ) —— 新古典主义风格( 1893 )
01 总体分析(自然环境,道路交通分析,环境现状分析) 02 竖向设计(针对地形进行设计) 03 环境设计(道路,场地,绿化,小品)
建筑设计基础
第三节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程序 建筑设计程序 2. 设计阶段的划分: 两阶段划分 :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两阶段划分 : (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小工程可用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大型民用建筑工程 初步设计前增加方案设计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问题 1 :建筑是什么?
曾经有人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无疑是把建筑看成 是一种艺术。 赖特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 意大利建筑师奈维认为:建筑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建筑物,某个时期、某种风格建筑物及其所体现 的技术与艺术的总称。
第二节 建筑的分类、分级和模数 三.建筑的模数 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 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作为设计施工构件制作、 科研的尺寸依据。 基本模数( M ) 1M=100mm 扩大模数 3M ( 300mm ) 6M ( 600mm ) 12M ( 1200mm ) 15M ( 1500mm ) 30M ( 3000mm ) 60M ( 6000mm ) 3. 分模数 按 1 ∕ 2M ( 50mm ) 1 ∕ 5M ( 20mm ) 1 ∕ 10M ( 10mm )取用
1.建筑设计 2.结构设计 3.设备设计
建筑设计基础
第三节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程序 1.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方面,一般是由注 册建筑师来完成。 ( 1 )建筑空间环境的组合设计 :包括 总平、平面、剖 面、体型与立面设计。 ( 2 )建筑空间环境的构造设计 : 构造详图 建筑设计在整个建筑工程设计起着主导和先行作用,因 此建筑设计又称为先行专业或主导专业
建筑设计基础
涉及人物及推荐书籍:
1 . 路易斯 · 巴拉干 2. 伦佐 · 皮亚诺 3. 瑞姆 · 库哈斯 1 . 理查德 · 威斯顿 . 建筑大师经典作品解读:平面、立面、剖面 .[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4 月第一版 2. 聂洪达,郄恩田 . 房屋建筑学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7 年 2 月第 一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架结构
建筑设计基础
第二节 建筑的分类、分级和模数 二.建筑的分级 耐久年限: 一级: 100 年以上(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 50~100 年 (一般性建筑) 三级: 25~50 年 (次要的建筑) 四级: 15 年以下 (临时建筑)
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设计基础
第二节 建筑的分类、分级和模数( 2 学时) 一.建筑的分类 2. 按层数分类 低层建筑: 1~2 层的建筑(住宅为 1~3 层) 多层建筑: 3~6 层的建筑(住宅为 4~6 层为多层, 7~9 层为中 高层) 高层建筑:超过一定高度的多层建筑。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 筑总高度超过 24 米为高层,住宅 10 层以上为高层。 超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 100 米的高层建筑
朱苏大学两所图书馆(参赛作品)瑞姆·库哈斯
建筑设计基础
第三节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程序 3. 设备设计 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采暖通风空调、 动力等方面的设计,由有关专业的工程师配合建筑设计 来完成。
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伦佐·皮亚诺)
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设计基础
院落民居语言
切合宗法礼教
最循长幼尊卑 背山临水 依桥,临街而建 三开间
天井
粉墙黛瓦
私密性内外兼具(一层商业,二层住 宅) 不规则石板就地取材
水乡民居语言 山区民居语言
江南水乡
贵州石板房 开平碉楼
防御民居语言
红砖民居语言
福建土楼
梅县围拢屋 赣南围子 藏族碉房 泉州民居
密集型布局 对外封闭
高大坚固 窗小墙厚
民族性 建筑的文化属性第一个特点是它具有民族性和地 域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建筑形式。 观点一 : 不同国家,相同时期也有不同形式的建 筑
地域性 观点二 : 相同国家,相同时期也有不同形式的建 筑。 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马头墙),
地域性
民居语言分类 代表地区 北京四合院 皖南天井院 晋中合院、 潮汕民居 格局特点 四合院格局 装饰特色
第一章 建筑概论
时期 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 风格(艺术) 巴洛克艺术 艺术与技术综合作用 巴洛克建筑
米开朗基罗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贝尼尼主持设计,雕塑、绘画和建筑“三位一体”
新大卫
“超可动” 大卫
“超可动” 思想者、维纳斯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定义——建筑的基本属性 1. 建筑的实空性:建筑是实的部分和空的部分 的统一。人们所用的建筑物,虽然用的是其空的 部分,实的部分只是他的外壳;但如果没有这个 “实”的外壳,“空”的部分也就不复存在了。
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设计基础
形象化的模数化建筑
形象化的模数化建筑
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框架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本质( 2 学时) 第二节 建筑的分类、分级和模数( 2 学时) 第三节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程序 (1 学时 )
建筑设计基础
第三节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程序 建筑工程设计是指设计一幢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 部工作,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个方 面的内容。人们习惯上将这三部分统称为建筑设计。从 专业分工的角度确切地说,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工程设计 中由建筑师承担的那一部分设计工作。
建筑设计基础
第三节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程序 建筑设计程序 初步设计过程:首先进行功能分析,对相同或相近的功 能进行归类,确定内外,动静关系,然后对其进行“连 接”或“组合”。 同时考虑到朝向,采光,通风等因素。 (功能合理化标准:主次,内外,联系与分割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