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状的主要原因,这包括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物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切实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建议,如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加强对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现状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尤其是盲目地大量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状态。因此,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因此,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高度丰富;特有属、种繁多;区系起源古老;经济类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分布空间格局复杂多样等特点。由于我国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更是倍受人们关注。
然而此时,由于多年来持续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与破坏,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更面临着空前的威胁。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出的1211种濒危物种中有190种在我国境内。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具体来说,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二是物种濒危程度加剧。三是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因此,我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找出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我认为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包括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突变(自然灾害)。主要是指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或者指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二是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包括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导致生物生境(栖息地)的破坏;对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等等。但就目前而言,人为原因(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三是制度原因。制度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重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对于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制度和法律尚不健全,相关的法律之间协调性不佳,各资源的行政部门之间的衔接和整体性不够,地方政府迫于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缺乏主动性,以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在地方上不能很好的得到落实,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等。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国当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我认为,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的对策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物种的保护采取两种基本途径即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野生
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迁地保护是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的途径。但随着自然界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迁地保护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对于一些濒危物种来说,如果其野生种群数量太少,或适合其生存的自然栖息地已被破坏殆尽,则迁地保护将成为保存这些物种的唯一手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迁地保护的作用,并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践中积极有效地使用这一手段。
2)国家应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建立、完善
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利用和政府采购政策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增加资金投入。研究制定自然保护区管理、湿地保护、遗传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等法律法规。加强外来物种入侵和生物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研究制定生物安全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等法律法规。加强国家和地方有关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的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关部门的生物多样性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生物多样性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基层保护和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
3)减少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继续实施“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
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松花江、珠江、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的水污染治理工程。继续开展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建设,对堆存铬渣及受污染土壤进行综合治理,推进村镇污水和垃圾治理。并开展城市烟尘、粉尘、细颗粒物和汽车尾气治理。
4)提高应对生物多样性新威胁和新挑战的能力。促进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
知识的合理利用与惠益共享,加强生物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创新研究,并制定有关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共享的政策和制度。
5)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标
本馆和自然博物馆等,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建立公众和媒体监督机制,监督相关政策的实施。同时,建立国际多边机构、双边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王新、沈欣军,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5~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10
张原,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科学发展,北京: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2011(3)
赵建民,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特点,西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0~53
田兴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王丰年,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