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作为规范和支撑推进防灾减灾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市涪城区的一个法治示范社区(陈冬冬摄)

灾后重建中,宝兴县民警向当地群众普及法律知识。(雅安市依法治市办供图)

防灾减灾中的法治探索

步伐

●在汶川特大地震后20多天时,国务院发布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标志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一开始就进入了法治的轨道

●我省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推动提高农村住宅抗震设防水平

●省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修订完成《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

●雅安市2017年颁布《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立法规范新村聚居

点建设发展

●2012年和2017年省政府已依法两次修订地震应急预案

●结合十年的受灾经历和重建实践,2017年我省制定《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

法》

启示

●越是任务繁重,越是情况紧急,越要依法办事

●注重防灾减灾领域的立法保障和法规的动态完善

●落地落实,归根到底离不开一支能打仗的法治队伍

谋划

●我省将加强防震减灾领域的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省依法治省办提出重点抓好“法治头雁”“法治破难”等7个专项行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深阅读

进入初夏,地处高原的九寨沟县,不少地方是一派机声隆隆的地震灾后重建场景。忙

碌的景象中,不仅有新项目的“立”,还有对私搭乱建的“拆”。最近,该县正依法对第二

批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为漳扎镇重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奠定坚实基础。

十年来,从汶川到芦山,从康定到九寨,在党的领导下,这些经历山河破碎的多难之

地,书写着缝合伤口、重建新生的“中国奇迹”。

“奇迹”的创造中,有一种力量不可忽视,那就是法治之力。在汶川特大地震十年之

际,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39个重灾县(市、区)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近期出炉的依法治省年度考

核和第三方评估报告的成绩榜单上,曾遭受重灾的阿坝等多个市(州)的法治答卷评分总

体靠前。

法治的力量,在应急救援、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十年沉淀的

法治实践经验,对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有着哪些启示?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和调

查。

定盘之力

有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作为支撑,面临灾难发生的突发情况,才处乱不惊、应对

有序

5月9日上午10点,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警报长鸣。学生们举着书本挡头,迅速有序

地从教学楼撤离,一场水陆空协同的应急救援行动拉开序幕……当天,2018年阿坝州岷江流域自然灾害应急大演练在阿坝州汶川县、茂县、松潘县三地同时开展。

迅速汇集灾情、依法启动预案、调集军地力量……“正是有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作为支撑,面临突发情况我们才处乱不惊、应对有序。”省政府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有责任经常举行这样的演练。长期

关注四川的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告诉记者,

“可以明显感到,通过完善防震减灾的相关法律法规,十年来,四川对地震灾害、重特大

灾害应对能力明显提高了。”

依法制定预案、依法启动预案……按照国家防震减灾法和我省防震减灾条例,建立应

对地震灾害的预案体系,是县级以上政府的法定职责。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

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则指出,应急预案本质上是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

汶川特大地震后,根据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省政府已依法两次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

比如,随着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修订后的预案针对地震谣言的传播,强化了相关职能部

门第一时间处置舆情的意识和责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制定的《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是我省应对地震灾害的根本性法规。

在深入汲取、借鉴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实践的经验教训,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的宝贵经验基础上,2012年,《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进行了第二次

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责任,强化了部门职责,以及社会参与、条件保障、法律责任。

省地震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周玮说,有了这样的法律依据,芦山、九寨沟等地震发生

后,我省抗震救灾的指挥调动能力更加集中和高效,救援力量应急响应更加迅速,应急处

置更加有力有序。

此外,在应急救援的实践中,我省依法调动、引导社会力量的能力水平也得到提升,

并形成经验在全国推广。

芦山地震发生后,鉴于社会救援力量涌向灾区,为防止道路资源拥堵,省抗震救灾指

挥部按照防震减灾法规赋予的职责,增设社会管理服务组,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依法、

有序参与抗震救灾。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评价说,四川应对突发情况的这种做法,是对社会

管理新模式的一次探索。

保障之力

灾后重建,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有法治力量的约束和规范

近日,来自阿坝州、绵阳市的80多位审计工作人员齐聚成都,参加由审计厅组织的“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18年度跟踪审计集中培训。

根据我省总体规划,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约为118亿元。如何确保依法重建、廉洁重建?

审计方案提出,要对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政策落实情况,全部项目的资金筹集、

分配、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管理及竣工决算情况进行审计。要对失职渎

职、损失浪费、违法违规等问题及时移交、严肃查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省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认为,灾后重建,千头万绪,百废

待举,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如果没有法治力量的约束和规范,难以如期向

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汶川特大地震震后20多天,国务院发布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一部法规专为一场灾害而立,在中国立法史和救灾史上都是一个奇迹,标志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

重建一开始就进入了法治的轨道。

为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抗震设防的指导和管理,根据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

题,我省出台《关于加强农村村民住宅抗震设防管理的决定》,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推动加快建立提高农村住宅抗震设防水平的长效机制。

与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不同,芦山地震后,当地探索的是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

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芦山地震后,法治护航重建的诉求很强烈。省委也正是在那一年出台了依法治省纲要。”省依法治省办工作人员回忆说,法治成为

推动芦山灾区如期完成重建任务的压舱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