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教案
中考历史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纲在线—— 明确考什么】【知识清单—— 明确记什么】一、政权分立的基本情况(1)赤壁之战: 208年1、交战双方:曹操VS 孙刘联军2、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3、影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2)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后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称王。
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63年,魏灭蜀。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历史结束。
(3)两晋西晋 265年,建立者司马炎,316年灭亡东晋 317年,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健康。
(4)南北朝(420-----589年)南朝 : 宋 → 齐 → 梁 → 陈北朝 : 北魏分裂为: 东魏 → 北齐西魏 → 北周二、民族融合1),北魏孝文帝改革(1)主要内容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2、颁布均田令;3、迁都洛阳;4、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民族融合的具体措施)a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b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c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d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e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f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 历史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人口南迁时间:东汉末年至北魏统一前地区:益州、荆州、扬州地区及闽南流域和岭南地区结果: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三、江南的开发时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原因:1、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安抚南迁流民。
4、政治重心南移。
5、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湿热,土地肥沃)6、大量农作物的引种和推广。
7、南北方劳动人民交往和辛勤劳动。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复习教学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复习教学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列举魏晋时期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串联记忆、因果记忆、想象归纳等,从整体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历史、推动了历史。
在整个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统一,有分裂,但统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我们要维护祖国的统一。
重点本单元基础知识难点理清本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知识主线,学会引导学生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正确评价曹操等人,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问题最佳解决方案情境引入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明确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师:复习导入。
生:整体把握自主探究基础自查一、三国鼎立(完成知识结构)1主要战役表格主要战役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表格主要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经济发展魏蜀吴二、江南经济的开发(完成重点知识的准确回答):1、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西晋统一全国是在哪年?2、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耗竭了西晋国力的事是什么?它是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3、西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开始于何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有何影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在何时?4、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如何?有何影响?三、北方民族的融合1、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何时统一北方?2、北魏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3北魏孝帝改革的社会背景如何?简述其主要内容和影响。
四、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化类别朝代代表人物著作贡献以及价值数学南朝祖冲之世界上第一次…领先世界年。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教案1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景山中学王建梅[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替情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利用各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教材分析]本课时讲述了从东汉后期开始,由于豪强割据,军阀割据,导致民不聊生;各军事集团之间兼并战争的结果是出现了三国鼎立、政权分立的局面。
而北方人民的南迁,加快了对江南地区的开发,使中国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又加速了汉民族和南方越族等少数民族的融合。
与此同时,生活在我国北部和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人民,也纷纷内迁中原,各民族融合交流加强;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教学目标]1、了解东汉后期军阀割据、混战2、了解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3、了解北民南迁对于江南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意义4、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学会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当时的作用5、领悟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政权分立,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民族融合及意义2、难点: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
[教学过程]一、导入及新课教学1、背景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和三国邮票师:我们班里有没有同学喜欢集邮的?那可能手头刚好有这么几张邮票,请几位同学说说这几张邮票分别反映的是哪些历史故事?(那也没问题,我相信我们班同学一定能猜得出这几张邮票反映的是哪些历史故事?)生:《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重用宦官,朝政日益黑暗,以至农民起义爆发,声势越来越大,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刘备、张飞、关羽志向相投,在张庄桃园里结为兄弟,共图大事。
(在在他们结义时,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呢?)《三顾茅庐》——刘备听说了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就去拜访诸葛亮,第一、二次诸葛亮外出都没有碰着;第三次去诸葛亮刚好在家里睡觉,而后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课程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中考考点】课题内容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三国鼎立赤壁之战√江南的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艺术√【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X备B.曹操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4.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C.专制统治加强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6.以汉语为正音,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必须说汉语。
做出这些规定的帝王是7.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将都城迁往某某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10.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11.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新人教版 教案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本单元知识使学生明确“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个民族无论大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知识目标复习学过的有关的知识,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加深对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重点: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三次著名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对于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可以从自然条件和人的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对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可以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来分析;对于三次著名的战例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对比理解记忆。
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裂但有蕴涵着勃勃生机的时代。
分裂是指这一时期政权多而且更迭频繁;勃勃生机是指这个时期由于民族大融合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并发展;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大开发。
三、教学过程(一)“秦王扫六合”【课堂导学】通过本课学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要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知识梳理】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都:某某。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
第四单元_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复习教案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
内容:(1)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2)汉化政策:①学汉语;②穿汉服;③用汉姓;
④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理解
知道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是少数民族主动接受中原文化的典型列子。主要措施包括: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3、巩固:印发单元测试题。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近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但从每个班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所以必须先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阶段历史政权并立和交替现象比较突出,虽然课标没有规定,但理清东汉末至南北朝历史的基本成长脉络(不要过细)也应是学习和复习此阶段历史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本历史阶段突出的科技文化成就也是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但本节暂不复习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一、学习目标1、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祖冲之和圆周率、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库艺术。
2、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状态,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也比较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但在分裂战乱的岁月里,社会仍在进步,历史还在发展。
塑造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谋略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3、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点。
4了解这个时期文化的辉煌成就。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2、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4、祖冲之和圆周率。
5、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
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正却认识民族大融合的意义。
4、圆周率及推算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5、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
三、学习过程(一)、1、三国鼎立是哪三国?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在2XX年,赤壁之战在2XX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二)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2、淝水之战: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3、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2、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3、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岳麓版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word复习教案
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教案[知识网络]「2脳年,司马懿的抽予司马炎墓夺了魏国的皇位,建立晋朝,定 /建立.都洛阳,史称西晋。
2甜年,西晋军队灭掉昊国!结束了三国鼎 .立的另裂局面。
西晋皇帝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皇族坷争夺皇俭, 耗竭了国力。
灭东汉末年以来,w. 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1I 民族陆续内迁,同汉族规杂居,相互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316年,内迁硕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3打第西晋皇族成员司马睿重逢晋朝,郡城在薙康,历史上称 建立1为"东晋豊 r 四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漱爲383 弊*年东晋在M之战中大败前棊前秦统®瓦解,北方地区童新 北战-陷入割据卜臓的状态。
船Q 年,东晋大将文齢自立国号対侏”,結束了东晋的统;亀此后 1南方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称南朝。
(条件:江南地区雨量范市,气候温和,土地冃除‘具有发展农业晞 势务件它原禺 北方人南迁増加了南方的劳动刘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枝能 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栩撇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表现’①修鏈了许釦侏|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岀爬变为艮田F 江南咲种檀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绿肥牛耕和莪把也 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也推广江南。
东晋南朝时期,怅江中 ,下游f 的农业发展迅姦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f 官濃之战 三赤壁国之援鼎t立三国 鼎立 三国 经济 2皿年曹操军快在官濃之战中以少牲多大败袁绍,不久以后曹操 ”基本统一了北方。
• 年孙权和文咯联台昭内诸葛亮和周瑜的计谋,利用火攻以少 *胜多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军趴。
r220^曹操的儿子曹丕陕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囱定都 I 洛阳,东汶结束。
第二年,刘搐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Sh ' 222年,抽权称壬,国号吴,后定者龍业v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说 ,三国统j 皓都注意发展生产。
魏国俺建许參水利工程,北方经 -济明显恢复和发展起热 蜀国甦织业发达;吴国造船业发达, I 并派船队到达灵洲,力躍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西晋魁八亡 东晋南朝江南簾畀发北魏的■■四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1支强大起来 建 统一和 立了北処439年,澈统一了黄河流域。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现象和民族交融过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历史知识体系,但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2.教学难点:理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历史图片资料;3.历史地图;4.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权分立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过程,如三国鼎立、八王之乱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如封建制度的衰落、民族融合的趋势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构建知识体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对封建制度的影响、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等。
人教版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word复习学案
人教版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word
复习学案
【课题】复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型】复习授课时刻:2011.12.12
【学习目标】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要紧科技文艺成就。
【学习诊断】
【学习过程】
一、动手画出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表
二、知识要点回忆、经历
基础类:
1、东汉末年两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名称?交战双方?结果?作用?
2、三国:建立的时刻分别是?都城?开国之君?经济进展简况?
3、西晋:建立时刻?建立者?都城?
4、从东汉末年以来,连续内迁的内迁的少数民族(五胡)?
5、淝水之战:交战双方?结果?显现的成语?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综合提高类:
1、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4例)
2、都城在洛阳的政权?
3、江南地区开发:缘故?阻碍?
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措施?阻碍?
【成效检测】【知者加速】见试卷
【自主建网】【因人作业】将你在本节课中显现的错题整理在此。
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 知道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在东汉末背景与三国事例学习的基础上,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
2. 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与江南经济的开发、孝文帝改革等事例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二)过程方法:在学生讨论、对比、观察过程中,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念:1. 战争带来动荡,我们要维护一切的和平。
2. 中华大家庭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们要共同创造好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使学生在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中,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原因及历史影响。
教学方法:谈论法自主合作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图文资料、设计课堂讨论问题。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好,昨天老师将预习单发放给大家,今天交上来我已批改,大家做的都不错。
但是我们还有注意的地方……,我想今后大家会做得更好。
同学们,我们从预习单已知我们将要上的课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政权分立时期与民族融合有密切的联系,那么是什么样的联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新知识。
新课过程一、政权分立导入影视片段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并导出新知识政权的更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趋势。
西汉后期也出现了政府日益腐朽,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最终西汉政权被外戚篡夺,9年灭亡。
汉室皇族刘秀于25年建立东汉。
那么刘秀统治时期历史上为何称“光武中兴”?(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光武中兴”的认识。
)然而历史的轨迹告知我们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及民生凋敝,中央力量日益削弱。
黄巾起义,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坐大,拥兵自重,混战不断。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豪强并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教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设计东平四中夏英巧课标链接: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
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
5.了解“书圣”王羲之、画家顾恺之以及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复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情况极其历史作用。
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2.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南朝和北朝的更替。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4.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艺术和思想成就。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艺术和思想成就的学习,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复习过程:一、师生互动,归纳整合内容自主复习(课前印制学案,课上发给学生)教师同步点拨(学法指导和解疑答难)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复习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自己独立完成下列表格,小组内相互交流,看谁做得最好。
完成表格后用三角形的三个角表现出三国的位置,强化记忆历史地图。
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点拨:1.参照时间记时间。
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以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
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
蜀国建立的前一年,即220年魏国建立,蜀国建立的下一年,即222年,吴国建立。
2.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个重点。
注意把握三国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在这里还要注意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的地理位置。
以少胜多的战役归纳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3、江南地区开发归纳整理有关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自己学生独立归纳要点,然后小组交流。
(1)背景:(2)原因:(3)表现:(4)影响:根据学习情况,必要时老师点拨。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件
•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 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 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 )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 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
原因
孝文帝 迁都洛阳
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 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影响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 了条件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1.改革的内容
汉化政策
①说汉语 ②穿汉服 ③改汉姓 ④通汉婚 ⑤用汉制 ⑥学汉礼
2.改革的作用
(1)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 建化的进程
(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 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 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 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 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方的统一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
平城 洛阳
①北魏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 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A.曹操建立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 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诸葛亮派船到达夷洲
2.公元208年左右,东汉天下 的军事集团主要是
A.刘、袁、曹集团 B.曹、刘、孙集团 C.刘、孙、袁集团 D.孙、袁、曹集团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诸葛亮治 蜀的内容
A.重视水利 B.减轻赋税 C.联络台湾 D.开发西南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初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重点难点】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复习方法】本课教师授课时先引导学生回顾单元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战演练的5道训练题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对于重点知识则通过五个探究使学生学会联系、比较,学以致用。
【导入复习】今天我们来复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首先我们一起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学习目标中红体字为本课重点内容,必须理解掌握)【精讲点拨】根据单元线索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⑵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⑶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2.依据本单元朝代更迭线索,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考点归纳】考点1 三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考点2 人口迁徙的趋向及影响1.(2022·山西吕梁)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C.文明起源 D.国家统一2.(2022·山西大同)下图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的政权是( )A.①吴②东汉 B.①商②南宋C.①吴②东晋 D.①东魏②东晋3.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4.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229年三国局势的是( )5.[2018·日照]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祖冲之和圆周率、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库艺术。
2、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状态,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也比较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但在分裂战乱的岁月里,社会仍在进步,历史还在发展。
塑造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谋略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3、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点。
4了解这个时期文化的辉煌成就。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2、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4、祖冲之和圆周率。
5、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
难点
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正却认识民族大融合的意义。
4、圆周率及推算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5、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
三、学习过程
(一)、
1、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
(二)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
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
2、淝水之战: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
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
3、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
2、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上着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
3、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
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
4、北魏是在何时建立的
5、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
6、简述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7、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
8、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
(四)、祖冲之与圆周率
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归纳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及着作,并找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
(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
(五)、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着名农学家《齐民要术》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着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郦道元
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水经注》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着。
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
(七)、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1、王羲之,他的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
《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
2、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着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
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图》三件。
3、508年,范缜写出《神灭论》,范缜《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
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亡了,精神也随之消失。
《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
(八)、辉煌的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包含石雕、壁画和塑像,它起源于古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
南北朝时最着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中国和印度佛教艺术的融合,是中外艺术结合的结晶,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都是世界着名文化遗产。
四、检测题、选择题
1、官渡之战发生在()
A、25年
B、100年
C、 200年
D、208年
2、和赤壁之战无关的人物是()
A、曹操
B、诸葛亮
C、周瑜
D、袁绍
3、三国时吴国军队到达夷洲是在()
A、200年
B、208年
C、230年
D、260年
4、280年灭亡的国家是()
A吴国 B、魏国 C、蜀国 D、西晋
5、淝水之战的影响不包括()
A、前秦通知瓦解
B、北方割据混战
C、江南经济倒退
D、东晋取得暂时的稳定
6、江南经济发展的条件不包括()
A、雨量充沛
B、土地肥沃
C、北民南迁
D、政局长期稳定
7、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A、317年
B、365年
C、439年
D、387年
8、北魏建立后的都城是在()
A、洛阳
B、平成
C、长安
D、北京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B、禁止与汉族通婚
C、提倡尊老、养老
D、采用汉族的官制
10、祖冲之的主要贡献是在()
A、数学方面
B、天文学方面
C、机械制造方面
D、地理学方面
11、《齐民要术》成书于()
A、西晋
B、西汉
C、唐朝
D、北朝
12、《水经注》记述了江河流经地区的()
①地形物产②风土人情③历史古迹④山川城镇
A、⑴②③④
B、⑴②
C、③④
D、⑴④
13、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西汉
B、东汉末年
C、东晋
D、西晋
14、《神灭论》倡导的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信仰佛教
D、信仰道教
15、开凿石窟的最初目的是()
A、统治者宣传佛教
B、灭佛
C、显示劳动人民的智慧
D、保留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