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解读
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最具影响力的贸易路线之一,连接着东方和西方的文明,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在这条古老而神奇的交通要道上,有一些重要的节点,它们不仅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关键点,也成为了历史和地理的见证。
本文将从历史、地理和经济角度,探讨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交通要道。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1. 舂陵(今江苏宜兴市)舂陵地处长江和太湖交汇处,是古代丝绸之路南北连接的重要节点。
从舂陵出发,经过长江水路到达巴克赛尔(今新加坡),然后再通过陆上路线到达亚洲大陆其他地区。
舂陵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
2. 京师(今北京市)京师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节点。
从京师向西,可以沿着丝绸之路向直罗镇、焉耆、大夏等地扩展。
京师的位置优越,使得它成为了东西方交流的重要中转站,世界各地的商人和使节汇聚于此,带来了巨大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1. 东海(今中国东部沿海)东海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海上通道,连接了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从东海出发,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可以通过船只运往远方。
东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地理位置,还在于它成为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枢纽。
2. 马六甲(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节点。
从马六甲出发,可以到达印度、中东和非洲等地,成为连接中国和西方的重要航线。
马六甲的繁荣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成为了东南亚地区的商业中心。
三、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1. 塞上古道塞上古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它连接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
这条古道以其险峻和漫长而著称,商人和使者们通过这条道路往来于中亚和中国之间,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塞上古道也是军事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河套地区河套地区是中国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连接了中国的内陆地区和西域地区。
初中历史课件---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对历史的贡献:了解了西 你能不能概括地说 域各国的情况。沟通了西域各 一说张骞和班超在历史 国与西汉的联系,为汉朝经营 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通 作出了什么贡献吗? 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 路线,即丝绸之路,促进了东 成功者具备的素质: 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有胆、有识、有行、 班超以其智慧和谋略,帮助西 有恒 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 你从中学到了哪 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他 些东西? 经营西域三十年,进一步加强 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他还派 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交往和 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西域的地理概念
1.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 2.西域都护的设立 公元前60年
二.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
三.丝绸之路
四.班超经营西域
73年
假如你是汉代的 一位商人,想沿着丝 绸之路到欧洲的大秦 去,请说一说你应准 备哪些东西?可能要 经过哪些地方?可能 会遇到哪些问题?
穿越时空
西域都护府 从图中,你能找到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吗?这一地点是我国哪一省级行政 区省会所在地之一。 长安 陕西省 你能举出今天古丝绸之路上闻名全国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品品牌 吗? 哈密瓜 吐鲁番的葡萄 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它既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连 接亚欧大陆的纽带。它加强了我国东西部的联系,也加强了我国同中亚及欧 洲一些国家的友好往来,你能分析一下它的经济、政治意义吗?
交通运输先行有利于东西方之间物质和信息交流;推动沿线各国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 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的周边环境。
三.班超经营西域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班超出使西域
时间
目的
结果
公元73年 恢复中原与西域的交 往,重建西域都护 。 帮助西域各族人民摆 脱了匈奴的控制,使 西域和内地的关系更 加密切了。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01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两汉对西域的管理 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02 感受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理解 “凿空”意义。
03 通过了解两汉对西域管理的史实,初步树立国家版图意识。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②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
3、目的
一、张骞通西域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 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 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 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胡桃
葡萄
石榴
苜蓿
胡萝卜
胡麻
良种马
香料
二、丝绸之路
你知道我们中原地区又有哪些物品或技术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域的呢? 丝绸、漆器、茶叶、造纸术、开渠、凿井、铸铁等
丝绸 造纸术
漆器
茶叶 铸铁
二、丝绸之路
材2、料作: 用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 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 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 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下、胡豆 (蚕豆)、大蒜首蓓等陆续传 到中国“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地理路径和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的地理路径和历史意义一、地理路径1.起点: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中国古代的首都长安(今天的西安)。
2.经过地区: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甘肃、新疆等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
3.重要节点: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和节点,如敦煌、吐鲁番、喀什、撒马尔罕等。
4.终点:丝绸之路的终点是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与欧洲的贸易网络相连。
二、历史意义1.文化传播: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2.经济发展: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贸易往来,增加了各国的财富。
3.科技进步: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科技知识的传播,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中国四大发明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
4.宗教传播:丝绸之路也是宗教传播的重要途径,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5.政治外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通过贸易往来,加强了政治联系和外交关系,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哪个古代首都?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的描述,我们知道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中国的首都长安(今天的西安)。
2.习题:丝绸之路通往哪个地区?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的描述,我们知道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
答案:中亚、西亚,直至欧洲3.习题:丝绸之路沿线的哪个城市被称为“千佛洞”?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的描述,我们知道敦煌是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个重要城市,而敦煌的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
4.习题:丝绸之路促进了哪两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的描述,我们知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中涉及到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答案: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5.习题:丝绸之路是如何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的描述,我们知道丝绸之路通过贸易往来,增加了各国的财富。
汉唐时期上西域南海的交通课件
02 03
经济影响
通过上西域南海的交通,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大量运往西 域南海地区,同时,西域南海地区的各种商品也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 与西域南海地区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发展。
文化影响
上西域南海的交通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得 以传播到西域南海地区,同时西域南海地区的文化和宗教也传入中国, 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玄奘
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译经大师,曾历经千辛万苦前往印度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玄奘在印度学习佛教经典,掌握了梵文和巴利文等多种语言,成为当时中国最杰出的佛教学 者之一。
玄奘回国后,不仅将大量佛经译成中文,还通过自己的旅行经历,记录了沿途所见所闻,留 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唐西域记》。这部著作对于研究中亚、印度以及中国历史和文化具 有极高的价值。
文化交流的内容与影响
3. 语言文字
汉唐时期,汉语与西域语言(如突厥语、波 斯语等)的交流促进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 和演变。同时,中国的汉字也传入了西域地 区,对当地的语言文字产生了影响。
4. 风俗习惯
汉唐时期,中国的服饰、饮食等风俗习惯逐 渐传入了西域南海地区,同时西域南海地区 的风俗习惯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形成了独 特的文化风格。
对世界的影响
贸易影响
汉唐时期上西域南海的交通开辟了新的贸易 路线,使得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东西方的贸易 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文化影响
上西域南海的交通也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 交流和传播,使中国的文化和科技得以传播 到世界各地,同时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宗教也
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对现代的影响
班超
汉代著名军事家、外交家,曾在新疆地 区驻守多年,对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
丝绸之路
然而,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丝绸之路渐渐没落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 方面: 影响丝绸之路变化的原因之一——环境气候 影响丝绸之路变化的原因之一——环境气候 —— 公元8世纪末,博斯腾湖有浅化、盐化的迹象,地区气候迅速转为干旱,湖 水蒸发量变大,湖水变浅。博斯腾湖地区的急速干旱,必然造成沟通丝绸之路的 一些绿洲的消失,过往客商在此难以找到歇脚之地,最终导致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影响丝绸之路变化的因素之二——历史因素 影响丝绸之路变化的因素之二——历史因素 ——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汉代开辟的这条丝绸之路时而因为政治对立、民族 矛盾乃至战争而一度中断。“丝路黄金时代”,主要是指唐代前期的陆上丝路。 公元10世纪中叶以后,宋王朝先后与北方的辽、西夏、金处于敌对的形势中,影 响了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西交往,受战乱影响,陆上的丝绸之路几度中断。 影响丝绸之路变化的因素之三——海上丝绸之路的超越 影响丝绸之路变化的因素之三——海上丝绸之路的超越 —— 郑和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对张骞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尤其是经济贸易的 迅速发展,超过了传统的骑着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陆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国王,以美丽的丝绸为纽带, 与亚洲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和亚非各国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畅通, 把中国和亚非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使得古老的 陆上丝绸之路受到有力的冲击,再加上本身存在不利于其发展的条件,路上丝路 最终走向了衰落。
海 市 蜃 楼
沙 漠 之 舟
商品交流
正 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 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 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 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 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 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 西 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 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 区。 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 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 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 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 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 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 豆、 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 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 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 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 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 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课件
5、 (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汉朝时,中国的丝织品、陶器等商品通过丝绸之 路,到达了西方。 (2)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 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6、 《史记》由本纪、世家、表、书、列传组成。 “本纪”依照时间顺序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世家”记载诸侯;“表”用来简列时事;“书” 则记述制度;“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
自我测频P72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统一法律(田律、盗贼令)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焚书坑儒
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P55
1、政治上: (1)推恩令 (2)监察制度(设置刺史制度、设置司隶校尉) 2、经济上: 统一货币,盐铁专营。 3、思想文化上: (1)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学校,培养政府官员。
汉王朝对于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这条贸易通道 在中国境内的畅通?
史料三: 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 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 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鼓励对外贸易,设官邸接待,少数民族(匈奴) 与汉族交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之路。
行政管 1、公元前121年,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区, 理方面: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派驻军 队,实施统治。 2、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 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汉王朝对于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这条贸易通道 在中国境内的畅通? 史料一: “(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 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 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 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 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高考聚焦中外关联专题1丝绸之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课件
3.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1)概况: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 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 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 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 ②陆上丝绸之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 ③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 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 ⑤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 ⑥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 4.明清丝绸之路的萎缩:郑和下西洋后,包括整个清朝时期,政府的海洋政策走向保守。因为 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 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文化交流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古代技术如造纸术、印刷术开始 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在西域使用,并 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 3.宗教传播之路: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 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明末清初之际,为传播天主教,大批传教 士来到中国。传教士作为西学东渐的桥梁,给中国带来了有关地理、火炮、水 法、钟表、机械、建筑、医药、绘画和音乐等方面的新知识。同时也担当起 了中西学交流的任务,他们是最早中国文化和思想西传的媒介。 四、明朝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诗篇 1.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 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 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2019】丝绸之路(古代交通路线)-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丝绸之路(古代交通路线)篇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201X年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1、目的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以政治目的为主;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政策。
4、历史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路线交流内容和意思
丝绸之路是古代我国与西方互通有无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文化、宗教、知识和科技的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的路线交流内容和意义是多方面的,下面将分别从不同角度来探讨。
一、路线1. 陆路丝绸之路陆路丝绸之路主要由长安(今西安)出发,向西途经敦煌、喀什、哈密等地,最终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
这条路线横跨了我国、中亚和西亚,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
2.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则是通过南海和印度洋,连接我国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
这条海上通道将我国与世界的海洋贸易通联起来,为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
二、交流内容1. 经济贸易丝绸之路的最初目的是进行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的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内容逐渐丰富,不仅包括了商品贸易,还有技术、工艺和农业方面的交流。
我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流向西方,而西方则向我国输入香料、珠宝、马匹等商品。
这种经济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发展。
2. 文化传播丝绸之路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贸易的基础上,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也逐渐活跃起来。
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丝绸之路上得到传播和交流,带来了文化和宗教的交融。
我国的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科技交流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不仅局限于商品和文化,还包括了科技和知识。
我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先进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方的医药、数学、天文学等知识也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科学体系。
三、意义1. 经济意义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的繁荣,为古代世界的贸易提供了便利。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商品出口得到了拓展,西方国家也获取了丰富的我国商品。
这种经济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 文化意义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得以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得到了交融和传播。
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
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2011年03月15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交通路线,这路线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重点,概括地说,丝绸之路可以分为绿洲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
绿洲丝绸之路,主要是指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从南北两个方向绕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中亚,并从中亚到达南亚、西亚、波斯湾、非洲和欧洲的道路。
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就是指这条绿洲之路。
它有南道和北道之分,即以楼兰为枢纽,从楼兰到今天的且末、和田、喀什,存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南的道路就是南道;从楼兰到今天的焉耆、库车、阿克苏、喀什,存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北的道路就是北道。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主要以这两条路线最发达。
东汉时期开辟了从敦煌到哈密再到吐鲁番,然后南越天山到达焉耆进入北道的新路线,使人们可以避开路途艰难的楼兰地区──地表特征相似、十分容易迷路、同时又缺少水源的雅丹地貌,从而使得这条新路线日益发达起来。
相邻的各个绿洲之间虽然存在戈壁沙漠,但因为距离有限,畜力可以横越,各绿洲于是便成为长途旅行的中间站,为旅客提供食物补给和休息地方。
再加上每一个绿洲的自给能力有限,其自身也有对外来产品的需求,所以绿洲成为最早发达起来的国际交通枢纽,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着丝绸之路干线的地位。
草原丝绸之路主要指从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带,西向进入天山北麓,到达伊犁河谷,进入中亚碎叶再到其它地区的路线。
这条路线可以从中原进入,也可以从甘肃张掖地区或新疆的吐鲁番越过天山而进入。
游牧民族对这条路线的开发和利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河西走廊中断的时候,比如唐朝后期(约9世纪),吐蕃占据河西走廊,中原与西域、中亚的交通路线就主要靠北部的草原之路与绿洲之路衔接。
起源于蒙古草原的蒙古帝国在征服世界的时候(12世纪末-13世纪下半叶),则更重视草原之路的利用,成为这条路线最繁荣的时期。
草原跟沙漠一样,也有食水供应问题,熟悉当地水草状况的只有草原牧民,而与当地牧民的合作本身也是利用这条路线必须面对的问题。
丝绸之路路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所经路线①北线由长安(东汉时往东延伸至洛阳)、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丝绸之路②南线由长安(东汉时由洛阳)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今临洮)、枹罕(今),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至姑臧。
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丝绸之路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
中段。
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
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
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
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
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
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
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
西段。
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
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丝绸之路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汉时期丝绸之路图解读
汉时期丝绸之路图解读
武汉开发区一中张书林
路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阳关之后,北路走天山南麓,南路走昆仑山北麓,在葱岭会合后分为三路,北路到大宛、康居、奄蔡,中路到大月氏、大夏、安息、条支、大秦,南路向身毒。
海上丝绸之路从南海出发,沿中南半岛绕行,穿过马六甲海峡,沿岸边航行到孟加拉湾,沿印度半岛到僧伽罗。
本幅地图着重经济,中国传到中亚西亚去的有丝绸、漆器、铁器等,西域传入中国的有核桃、石榴、胡萝卜、葡萄、苜蓿、良种马等,西域传入的植物开始改变内地人民的饮食结构。
除了经济,主要是政治,汉朝向各国派遣使节,各国派使节回访,交流日益频繁。
文化方面影响更加深远。
主要是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有中亚和南海两条道路,佛教在东汉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开始传播,洛阳建有白马寺。
佛教对中国人的语言、文学、艺术、思维、哲学、社会生活等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质疑:可以标注佛教的传播路径。
地图标题《汉时期丝绸之路》读着别扭,还是使用双音节更好一些,建议改为《两汉时期丝绸之路》。
历史《专题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课件(含教案)
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地位 是世界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远洋 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5.意义 加强了···;促进了···。
链接中考(17·济宁)细心研读材料,有助
答:朝代:汉朝;
历史作用:①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纽带; ②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梳理——唐朝的对外交往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 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 国来学习?
知识梳理——唐朝的对外交往
②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3)材料三与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 出他的主要事迹。
知识梳理——唐朝的对外交往
材料日一本派遣“唐大使唐来国中者国,学法习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鉴料真;二东渡“日舍本己弘为扬人佛传法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作用: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郭杰沫出若贡献。
链接中考
(2015·菏泽)21.材料 2000多年前, 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 条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 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纽带,是东 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问:“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 历史作用。(3分)
链接中考
(2017·青岛)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 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 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 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丝绸之路是怎么走的?经过了哪些城市?丝绸之路线路图
丝绸之路是怎么走的?经过了哪些城市?丝绸之路线路图
丝绸之路路线图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南阳市到玉门关、阳关。
(西汉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
(西汉开辟)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东汉开辟)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1、东段
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
重要城市:
西安(长安):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
武威(凉州);
张掖(甘州);
酒泉(肃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十世纪末期,北宋王朝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
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
重要城市:天水;西宁;伏俟城;索尔库里盆地(索尔库里)。
2、中段
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
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3、西段
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
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中唐时代开辟的。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解读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解读河北/姚益红汉朝与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朝代,两朝的对外交往都比较繁盛,交通都比较发达,主要路线都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第45页的汉朝“丝绸之路”图和第89页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比较,我们会得到以下认识:第一,两朝图中路线经过的国家有许多一样的地区,但当时的名称却有很大的区别。
如印度在汉朝时被称为“身毒”,唐朝则叫“天竺”;伊朗在汉朝时叫“安息”,唐朝时称为“波斯”;阿拉伯地区在汉朝时称为“条支”,在唐朝时则称“大食”;汉朝图中的“大秦”是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唐朝图中的“拂菻”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也是原来的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之一。
第二,从两朝图中路线可得出结论:汉朝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唐朝则水陆并举。
第三,从图中观察,两朝最远到达的地点明显不同。
从陆路看,汉朝从长安往西最远可达欧洲的大秦,唐朝从长安不仅可往西走,还可往东走:往西最远可达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往东可达现在的朝鲜。
从水路看,汉朝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出发,往西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朝从广州出发往西可达波斯湾地区,从登州、扬州出发,往东可达现在的韩国、日本。
从图中所反映的信息以及我们所学的知识,还可进行以下推测:第一,从交往方式看,汉朝对外交往以商贸为主,唐朝则是使臣、商贸、文化全面展开。
第二,从进行贸易的物品看,汉代对外贸易中以丝和纺织品为主,唐朝除此之外,瓷器、纸张、茶叶等商品大为增加。
第三,从影响上看,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收各国经济文化的成果以促进唐朝的繁荣。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汉唐在对外交往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由于两朝所处的历史朝代不同,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古代对外交往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4)1972年,中日建交 3.20世纪90年代 1997.7.1 香港回归 1999.12.20 澳门回归 意义:洗血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
了重要的一步
4.21世纪(新世纪)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根本);
统治者的妄自尊大; 表现:只开放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影响: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
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5.从唐朝到清朝我国对外关系的变化: 由开放到闭关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西汉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
欧洲(大秦) 条件:张骞通西域
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
对外交通路线特点: 以陆路交通为主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唐朝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1)玄奘西行
时间:贞观初年
贡献: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6.留给我们的启示: 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在国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古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西方世界的重要陆上通道它从长安
古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西方世界的重要陆上通道。
它从长安(东汉时从洛阳)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西域后,向西延至古代波斯、希腊、罗马等国,把古老的中国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
001①河西走廊以北是沙漠,多盐泽,气候干旱;(2分)②河西走廊以南地势较高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冰川广布,以骆驼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西行队伍,行走困难,补给不足;(2分)③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有充足的祁连山冰雪融水,农业发达,人口密度大,商业较发达。
(2分)分析古陆上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的原因。
(6分)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冰雪、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青藏高原002①巴丹吉林沙漠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处于内流区,内流河带来水分和盐分;②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③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大风天气,加剧水分蒸发,易形成含盐量大的盐泽。
(6分)纬度较高,日照时间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晴天多,降水少)山多,形成狭管效应;地势平坦;海拔较高。
"狭管效应"也叫"峡谷效应",就像峡谷里的风总比平原风猛烈一样,城市高楼间的狭窄地带风力也特强,易造成灾害。
一些楼间窄地的瞬间风力就大大超过七级,以至于行驶的汽车都会打晃。
城市"峡谷风"是各大城市面临的新问题,有关国际组织早已将其列入大都市面临的20种新的城市灾害中。
003①人类过度放牧,林地草地退化,大大削弱了祁连山涵养水源的能力;②位于弱水中游的张掖地区,由于人口增多,灌溉面积快速增长,使下游的水量日渐减少。
(4分)额济纳河,《山海经》: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
004①可行。
(2分)②理由:A.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煤炭等资源丰富,依托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B.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C.邻近东北和华北地区,市场广阔;D.邻近京包、宝兰铁路,交通便利;E.增加就业,加强民族团结。
【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路线
【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路线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the Silk Route),亦称丝路。
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张骞被封为博望侯,在他的的家乡陕西城固有博望镇以永久纪念这位中国最杰出的贡献者。
张骞死后,埋葬在家乡,筑有张骞墓。
最近几年进过整修扩建,以张骞墓为主建成张骞纪念馆,详细记录了张骞生平和两次出使西域的豪迈壮举。
这也是我的家乡,我为有这样的前辈骄傲。
张骞出使西域,联通欧亚,也被后人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据网络资料,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
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2011年03月15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交通路线,这路线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重点,概括地说,丝绸之路可以分为绿洲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
绿洲丝绸之路,主要是指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从南北两个方向绕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中亚,并从中亚到达南亚、西亚、波斯湾、非洲和欧洲的道路。
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就是指这条绿洲之路。
它有南道和北道之分,即以楼兰为枢纽,从楼兰到今天的且末、和田、喀什,存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南的道路就是南道;从楼兰到今天的焉耆、库车、阿克苏、喀什,存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北的道路就是北道。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主要以这两条路线最发达。
东汉时期开辟了从敦煌到哈密再到吐鲁番,然后南越天山到达焉耆进入北道的新路线,使人们可以避开路途艰难的楼兰地区──地表特征相似、十分容易迷路、同时又缺少水源的雅丹地貌,从而使得这条新路线日益发达起来。
相邻的各个绿洲之间虽然存在戈壁沙漠,但因为距离有限,畜力可以横越,各绿洲于是便成为长途旅行的中间站,为旅客提供食物补给和休息地方。
再加上每一个绿洲的自给能力有限,其自身也有对外来产品的需求,所以绿洲成为最早发达起来的国际交通枢纽,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着丝绸之路干线的地位。
草原丝绸之路主要指从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带,西向进入天山北麓,到达伊犁河谷,进入中亚碎叶再到其它地区的路线。
这条路线可以从中原进入,也可以从甘肃张掖地区或新疆的吐鲁番越过天山而进入。
游牧民族对这条路线的开发和利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河西走廊中断的时候,比如唐朝后期(约9世纪),吐蕃占据河西走廊,中原与西域、中亚的交通路线就主要靠北部的草原之路与绿洲之路衔接。
起源于蒙古草原的蒙古帝国在征服世界的时候(12世纪末-13世纪下半叶),则更重视草原之路的利用,成为这条路线最繁荣的时期。
草原跟沙漠一样,也有食水供应问题,熟悉当地水草状况的只有草原牧民,而与当地牧民的合作本身也是利用这条路线必须面对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
图”的解读
河北/姚益红
汉朝与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朝代,两朝的对外交往都比较繁盛,交通都比较发达,主要路线都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第45页的汉朝“丝绸之路”图和第89页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比较,我们会得到以下认识:
第一,两朝图中路线经过的国家有许多一样的地区,但当时的名称却有很大的区别。
如印度在汉朝时被称为“身毒”,唐朝则叫“天竺”;伊朗在汉朝时叫“安息”,唐朝时称为“波斯”;阿拉伯地区在汉朝时称为“条支”,在唐朝时则称“大食”;汉朝图中的“大秦”是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唐朝图中的“拂菻”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也是原来的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之一。
第二,从两朝图中路线可得出结论:汉朝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唐朝则水陆并举。
第三,从图中观察,两朝最远到达的地点明显不同。
从陆路看,汉朝从长安往西最远可达欧洲的大秦,唐朝从长安不仅可往西走,还可往东走:往西最远可达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往东可达现在的朝鲜。
从水路看,汉朝海上丝绸之
路从广东沿海出发,往西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朝从广州出发往西可达波斯湾地区,从登州、扬州出发,往东可达现在的韩国、日本。
从图中所反映的信息以及我们所学的知识,还可进行以下推测:
第一,从交往方式看,汉朝对外交往以商贸为主,唐朝则是使臣、商贸、文化全面展开。
第二,从进行贸易的物品看,汉代对外贸易中以丝和纺织品为主,唐朝除此之外,瓷器、纸张、茶叶等商品大为增加。
第三,从影响上看,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收各国经济文化的成果以促进唐朝的繁荣。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汉唐在对外交往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由于两朝所处的历史朝代不同,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