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生理学》第三版---绪论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d07d7b76c66137ee061992.png)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说明: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
适用于我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理论课教学时数为70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内分泌等章节(其中血液和生殖章节内容由其它相关课程安排。
)3.对教学内容分为:“掌握”属重点内容(一级要求,内容下面有___________);“熟悉”属比较重要的内容(二级要求,内容下面有);“了解”为三级要求,内容下面不作表记。
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4.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
第一章绪论(2学时)学习要求:熟悉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掌握内环境、稳态、反馈控制系统等概念。
熟悉反射、反射弧、旁分泌、神经分泌等概念。
内容: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体液及体液的分布;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第三节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体液调节:旁分泌、神经分泌;自身调节作用;)。
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5学时)学习要求:掌握细胞膜的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熟悉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三种传递方式及其基本过程。
掌握生物电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
掌握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掌握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熟悉横纹肌的收缩机制以及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内容: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出胞与入胞)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概念及三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横纹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横纹肌的收缩机制、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平滑肌:平滑肌的微细结构、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平滑肌的分类、平滑肌活动的神经支配)第四章血液循环(15学时)学习要求:掌握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掌握心肌电生理特性;熟悉心电图各波意义;掌握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容积、瓣膜启闭和血流方向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fc228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d.png)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八年制医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全面的生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为其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人体常见疾病的生理学机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生理学基础1.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人体的组织与细胞结构1.3 生物膜与细胞的通透性和传递1.4 神经元和神经递质1.5 神经-肌肉接头和运动机制2. 神经生理学2.1 神经传导和突触传递2.2 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2.3 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 2.4 呼吸系统的神经生理学2.5 消化系统的神经生理学3. 循环生理学3.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2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3.3 血压的调节3.4 循环系统的调节3.5 睡眠与循环生理学4. 呼吸生理学4.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2 呼吸的调节和控制4.3 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4.4 血氧和二氧化碳的调节5. 消化生理学5.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2 消化腺的分泌和酶的作用 5.3 肠道运动和吸收5.4 饮食与能量平衡5.5 肠道微生物与健康6. 泌尿生理学6.1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2 肾脏的调节功能6.3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6.4 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6.5 酸碱平衡调节7. 生殖生理学7.1 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2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3 生殖激素的分泌和作用7.4 生殖过程和妊娠7.5 遗传与发育生理学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和提问的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生理学的理论和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实际应用。
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7596d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d.png)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1. 编写目的2. 教学背景和目标3.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二、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和编码2. 学分和学时要求3. 先修课程4. 课程描述和目标三、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和原理-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和器官系统- 生理学的基本原则2. 神经系统- 神经元和神经传导 -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3. 感觉系统- 视觉系统- 听觉系统- 触觉系统- 嗅觉和味觉系统4.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器官和激素 - 调节机制5. 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 - 吸收和代谢6. 循环系统- 心脏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和输送- 免疫系统7. 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 - 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 - 呼吸调节8. 生殖和生育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生育过程和调节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实验室实践-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视听资料2. 学生评估-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作业和实验报告- 小组项目- 期中和期末考试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2. 辅助教材3. 参考书目六、课程计划1. 教学进度安排2. 重要事项和作业截止日期七、学习资源1. 图书馆资源2. 在线学习资源3. 实验室设施和设备八、教学团队1. 授课教师介绍2. 助教或实验室助理信息九、教学支持和辅助措施1. 学术辅导2. 课外学习资源3. 学生支援服务十、督导和质量控制1. 课程督导机制2. 学生反馈和课程改进3. 教学质量标准十一、总结1. 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和用途2. 指导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点3. 课程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展望结论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的编写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生理学课程。
通过引入基本概念和原理,深入讲解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生育系统等生理学的核心内容。
教学大纲涵盖了课程的概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教材和参考书目、课程计划、学习资源、教学团队、教学支持和辅助措施、督导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d54cae57172ded630a1cb642.png)
特点: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面较广泛,调节方式相对恒定,它对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自身稳态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精选ppt
17
三、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反射(reflex) 反射弧(reflex arc)
精选ppt
18
神经调节
特点:反应迅速 起作用快 调节精确。
可分为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特点: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小,且灵敏度较低,调节 常局限于某些器官或组织细胞内,但对于该器官或组织 细胞生理活动的功能调节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精选ppt
16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 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 式。
生理学(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 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 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精选ppt
3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olohronic experiment)
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精选ppt
6
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
在体(in vivo)实验
如:去大脑僵直
离体(in vitro)实验
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
精选ppt
7
第三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living body)
生理学课件2018版-01绪论-护理本科-人卫第三版共32页
![生理学课件2018版-01绪论-护理本科-人卫第三版共32页](https://img.taocdn.com/s3/m/1b643ae0b90d6c85ed3ac642.png)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生理学绪论生理学ppt课件
![生理学绪论生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2bd6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d.png)
核磁共振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可用于研究 脑功能、肌肉代谢等生理 过程,具有无创、高分辨 率等优点。
超声成像技术
超声成像技术可用于观察 心脏、血管等运动器官的 实时动态,为生理功能的 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04
生理功能的调节与适应
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
呼吸系统功能异常
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气喘 等。
生理功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生理功能异常是疾病的前兆
01
许多疾病在发病前,都会出现生理功能异常的表现。
生理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02
长期的生理功能异常,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
生。
疾病会导致生理功能异常
研究对象
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的生命活动规律 ,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各个层次。
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生理学
古代人们对生理学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现象和 生命现象的观察和猜测,如中医的脏腑学说和经络 学说等。
近代生理学
随着实验方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生理学逐渐 发展起来,如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神经生理学的 研究等。
检查手段
运用生理学原理设计检查方法,如心电图、肺功 能检查等。
诊断标准
依据生理学参数制定疾病诊断标准,如血压、血 糖标准值等。
生理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治疗
根据药物对生理过程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
运用生理学原理指导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心理疗法 等。
疗效评估
通过监测生理指标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调整。
生理学 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 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b6687c51e79b89690226a3.png)
2.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理化特
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稳态是细胞生
存的必要条件;体内一切器官和组织的活动都是为
了保持稳态。
3.机体存在完善的调节系统和控制系统对生理功能进
Hale Waihona Puke 行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根据
工程控制学理论,可把体内生理机能的调节控制系
境的各种理化指标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但并非是
静止不变的。
ppt精选版
9
稳态的维持和生理意义
内环境稳态的维护和保持是机体内各器官和系 统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的结果。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
ppt精选版
10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人体内具有相当完善的调节系统和控制系统, 实施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使机体不断地适 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器官和系统水平 研究构成机体的各器官和各系 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整体水平 了解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 联系和相互影响,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生理功能 的影响,以及机体对环境ppt精变选版化所作出的相应应答。4
体液
机体内的全部液体统称为体液(body fluid)。体液 约占体重的60%
受控部分发回信息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 馈(feedback)。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不但存在控制部分对受控部 分的调节,而且存在受控部分对控制部分的调节 (反馈调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故 形成一个闭环系统(closed-loop system)
反馈调节的类型: 1.负反馈 2.正反馈
ppt精选版
八年制第三版病理生理学-第3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八年制第三版病理生理学-第3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55e3b82f2e3f5727a4e9623c.png)
第五节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信号转导系统 二、细胞信号转导的调节机制 三、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信号转导系统
• (一) 细胞信号及其类型 • (二) 细胞受体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物学功能 • (三) 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过程
概念
• 在细胞通讯系统中,细胞或者识别周围环境中存在 的各种化学和物理信号,或者识别与之相接触的细 胞,并将其转变为细胞内各种分子活性的变化,从 而改变细胞的某些代谢过程,影响细胞的生长速度, 甚至诱导细胞凋亡,这种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的细 胞应答反应全过程称为细胞信号转导(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二、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其机制
(一)细胞分化过程是通过信号通路活动调节 基因表达水平来完成的
• 诱导(induction) • 细胞的不对称分裂(asymmetric cell division) • 基因的差异表达
(二)命运决定子(fate determinant, FD)的表达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
第二节 细胞分化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分化及其特征 二、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其机制 三、细胞分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分化及其特征
(一)分化是细胞功能专业化演变的过程
• 细胞分化可定义为由受精卵产生的同源细胞在形态、 功能和蛋白质合成方面发生稳定型差异的过程。
(二)细胞分化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
• 一种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形 态和功能,这是时间上的分化。同源细胞一旦分化, 由于各种细胞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其环境也不一 样,出现形态上的差异和机能上的分工,产生不同 的细胞类型,这称为空间上的分化。
小体 • 水泡化 • 凋亡小体
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八年制课程【生理学】完整版总结
![八年制课程【生理学】完整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c931254be23482fb4da4c5f.png)
生理学总结
Table des Matières
细胞生理:生物电 ....................................................................................... 2
细胞生理:肌肉生理 .................................................................................... 4
体温及调节 .............................................................................................. 46
消化和吸收 .............................................................................................. 47
时粗细肌丝处于最大可能的重叠状态,横桥与细肌丝结合位点数量最多 ¾ 肌肉开始收缩后遇到的负荷(也即做功对象)称后负荷。此时肌肉张力先增加,与后负荷等大时保持恒定,然
后再进行等张收缩 ¾ 肌肉收缩能力:与前、后负荷无关的肌肉内在特性;收缩能力↑,长度-张力曲线上移,张力-速度曲线右上移;
《生理学》课件——绪论
![《生理学》课件——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f348f0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4.png)
皮肤血管收缩、寒战,使体温不致降低
生理性适应
加强运动、增加衣着、使用取暖设备等
行为性适应
四、生殖(reproduction)
是人类得以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15
第三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body fluid)
细胞内液
体液
(占体重40%)
(占体重60%)
细胞外液
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基础上暴露要研究的器官、摘除和破坏某一器 官或移植等,然后在尽可能正常的条件下观察器官的功能或功能 紊乱等。
8
如何学习《生理学》
(一)结构和功能相联系 (二)局部和整体相联系 (三)人体与环境相联系 (四)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9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25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feedback):受控部分的信息反过来影响 控制部分的活动。
机体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模式图
26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1)概念:反馈信号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在某种变 化过程中,其结果降低了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
(2)特点:普遍存在 维持机体与外环境协调 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 液5% (指血浆)
(占体重20%)
内环境
组织液15% (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
16
(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
17
二、稳态(homeostasis)
(一)概念: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内环境的物 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称之为内环境的稳态。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f29cb078eff9aef8951e062c.png)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 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
可能出现的偏差。
前馈信息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活动
1 .人体功能保持相对稳定依靠的是 2009 A.非自主控制系统 B.负反馈控制系统 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答案:B
1.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见于 2003 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 C.分娩过程 D.血液凝固 E.排便反射
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 相反的方向改变。
(2)意义:维持稳态
2.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1)概念: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
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 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2)意义:使生理活动发挥最大效应
(二)前馈控制系统 (feed-forward)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传入N纤维 中枢 传出N纤维 效应器
4.神经调节的特点:
反应迅速、精确、局限、短暂。
Receptor
Effecter
Efferent nerve
Center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1.概念:
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而 影响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2.类型: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自学)
(一)动物实验 在体实验(in vivo)
急性实验 离体实验(in vitro)
慢性实验
(二)人体实验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细胞分子水平 2.器官系统水平
3.整体水平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机体的内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自身调节是由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内在特性决定的
1.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指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特性,而不依赖神经调节
和体液调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2. 特点: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小,且灵敏度低 (局部代谢产物性自身调节、肌原性自身调节)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1.定义:闭环系统(closed-loop system),其控制部分不
断接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 回输给控制部分,改变着它的活动。
2. 具有自动控制的能力
反馈控制系统示意图
3.
负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在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体内各种组织细胞
直接接触并赖以生存的环境。
3. 体液(Body fluid)的组成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阐明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活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2. 从细胞和分子层面研究生理学
分子、细胞层面的研究有助于对器官功能的深入了解。 如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J.O’Keefe和Moser 夫妇研究发现大脑海马区存在“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 从而发挥大脑的定位功能。
中心法则
3. 从整体层面研 究生理学 以完整的机体 为研究对象,分 析在各种生理条 件下不同器官 、 系统之间相互联 系和协调的规律。
了解:
1.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理学的发展历程,明确发展方向
第一章 机体的功能活动、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2. 特点: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面较广泛,调节方式相对恒 定,它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自身稳态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3. 特殊的化学物质
1)激素
2)其他化学物质,如组胺、各种细胞因子、某些气体 分子(CO、H2S、N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CO2等)。 4.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神经调节 反射弧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体液调节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1 兴奋性 阈值
三、适应性是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 理功能的过程。
适应性 (adaptability) : 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体
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生理性适应/行为性适应
四、生殖是机体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能力
1. 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征性活动。
生物节律(Biorhythm)
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
化, 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
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biorhythm)。
日-月-年周期 生物节律存在的意义
第五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The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心电图
脑电图
三、科学方法是进入生理学研究领域的钥匙
科学方法包括研究技术和方法论。 物理学和化学方法、技术——生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统计学和数学方法; 电子仪器和微电极的应用推动了电生理学的发展; 信息论、控制论以及系统论等的应用,计算机的技术
的发展与广泛运用;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为人体研究开辟了 新的途径 :如仿真学,数学建模等
反射(reflex)
反射弧(reflex arc)
2. 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反射 (reflex) 分为条件反射 (conditioned reflex) 和非条件反
射(un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来源 部位
获得性 大脑反射
先天性 脑干和脊髓的反射
某种特定生理反应的组织。
兴奋(excitation): 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 或原有的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 (inhibition) :
由运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 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excitability):活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 (动作电位)的能力。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1. 背景
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生理学家 A.Rosenblueth 和数学家 N.Wiener等,组织了每月的 科学方法讨论会。
矛盾:一方面分工过细; 另一方面各门学科相互交叉而走向综合的趋势。
1947年创了“控制论”这个崭新的学科,1948年 Wiener所著的《控制论》一书出版。
Human system
Organs Cell and tissue
生理学研究的三层面 (The three levels of physiological study)
1. 从器官和系统层面研究生理学 2. 从细胞和分子层面研究生理学 3. 从整体层面研究生理学
1. 从器官和系统层面研究生理学
神经联系的永久 暂时易变的神经联系 性 刺激条件 分化程度
适用范围
永久固定的神经联 系
任何无关刺激均可变成条件反射的 该 感 受 器 的 特 殊 刺 刺激 激 高度分化
适用范围广
较简单
适应具有很大的限 制
3. 反射弧—— 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构基础
二、体液调节是一种较为原始的调节方式
1.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 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 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
第七节
生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The object and mission of physiological study)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生 理 学(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机体生命活动
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生理学分支:
按研究对象分
动物生理学(animal physiology)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
1. 研究人体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活动 现象和规律及其内在机制
2. 立足整体,研究各系统、器官、细胞乃至基因分子之 间的相互联系
三、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互相配合构成生命活动的总和
四、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ology and medicine)
体液
血浆 1/4 组织液 3/4
4. 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 定义: 内环境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
素在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状态。内环境的
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恒定。
意义: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进行。
二、生物节律是机体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
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
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反映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性(Excitability)
刺激(stimulus):作用于机体的内外环境 变化。 反应(response):机体对刺激所产生 的应答性变化。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生
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
Medical science is a science about disease,
while physiology is a science about life.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面和背面
基础理论科学 枢纽课程
五、从不同层面认识生理学
第一篇
Chapter 1
绪 论
Introduction
学 习 要 点
掌握:
1. 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的定义 2. 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自身调节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系 3. 人体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别、功能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的异同
熟悉:
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生理学的研究层次,立足局部把握整体
第二节
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the method of physiological study) 一、动物实验按其进程通常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1.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 在体 (in vivo) 实验
如:去大脑僵直
离体 (in vitro) 实验
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
运用控制论原理分析人体的调节活动时,人体的各种 功能调节可分为三类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open-loop system),
其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影响,即受控部分不能反馈改变控
制部分的活动。
这种控制系统无自动控制能力,在机体内也不常见。
一、反馈控制系统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闭环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