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二)(含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全国Ⅱ卷 (含答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全国Ⅱ卷 (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教师版含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教师版含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 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A错误;B、新冠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等细胞器,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为DNA,二者的核苷酸不同,C错误;D、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D正确。

故选D。

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答案】B【解析】【分析】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过敏反应: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接触某些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或吃了海鲜而呕吐、接触了动物的毛屑而出现过敏性鼻炎等,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

【详解】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缺失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毛屑)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2020年全国Ⅱ卷理综高考题及答案--生物部分

2020年全国Ⅱ卷理综高考题及答案--生物部分

2020年全国Ⅱ卷理综高考题及答案--生物部分③以盐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和淡水交界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芦苇适应淡水环境,而赤碱蓬适应海水环境是由于它们体内含有不同的盐类B.盐蓬适应海水和淡水交界处的环境,是因为它们体内含有特殊的离子调节机制C.三种植物群落的出现是由于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生存和繁殖的优势D.三角洲中出现的植物群落类型只与水的盐度有关,与其他环境因素无关1.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都能引起肺炎,但它们的结构不同。

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

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

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所含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2.当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以下哪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3.下列哪种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是错误的?A。

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

B。

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

C。

可以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观察细胞中RNA和DNA 的分布。

D。

可以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来探究细胞膜流动性。

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哪种是错误的?A。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根据这个实验,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A错误;B、新冠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等细胞器,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为DNA,二者的核苷酸不同,C错误;D、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D正确。

故选D。

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答案】B【解析】【分析】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过敏反应: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接触某些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或吃了海鲜而呕吐、接触了动物的毛屑而出现过敏性鼻炎等,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

【详解】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缺失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毛屑)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2020年全国卷Ⅱ【理综生物真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年全国卷Ⅱ【理综生物真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含答案)
(3)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表所示。若来自大豆的某小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UACGAACAUUGG,则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若该小肽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小肽的RNA序列为______________。
氨基酸
密码子
色氨酸
U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
谷氨酸
(2)大豆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_,作为mRNA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
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三、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额,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
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回答下列问题:

2020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及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A正确;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B正确;C、蛋台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C错误;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D正确。

答案:C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A错误;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如性激素),B错误;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D错误。

答案:C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叨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激素的调节。

A、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高能化合物,A错误;B、激素只有调节功能,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C、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D、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D正确。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附答案)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附答案)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附答案)(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观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5.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 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2020年普通高考全国Ⅱ卷理综生物试题明细讲解

2020年普通高考全国Ⅱ卷理综生物试题明细讲解

重点内容提示!
1、病毒感染细胞,包括病毒的吸 附——侵入——脱壳——大分子复 制——组装——释放。其中吸附和 侵入是感染的开始,这与病毒的结 构和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细胞膜的 物质跨膜运输机制有关,病毒进入 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作用 2、细胞(原核、真核)中合成蛋 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病毒无细胞 结构、不含核糖体所以不能合成蛋 白质
解:A选项;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细胞与溶液 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 高,则可能是由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 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 A正确;
B选项;若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糖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 叶细胞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
C选项:若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细胞失 水,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 ;D选项;若乙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乙糖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低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 胞吸水,而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 糖溶液的2倍,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应是乙 组小于甲组,D错误。 故选D。
D选项;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 白分子,经过细胞融合后,两种颜色的荧
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 料标记膜蛋白
光均匀分布,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正确。
4.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 解:A选项;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
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C ) 体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
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 D选项;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
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DNA的碱基 序列不同,D正确。 故选C。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 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2020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1. 新冠病毒(SARS-CoV-2 )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 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 佝偻病3.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 观察细胞中RNA 和DNA 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 的碱基序列不同5.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 )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 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 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2020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2020全国2卷高考理综生物答案解析
1.新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新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解析】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A错误;
B、新冠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等细胞器,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B错误;
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为DNA,二者的核苷酸不同,C错误;
D、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Ⅱ生物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Ⅱ生物高考试题(含答案)

海南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50分。

其中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脂肪与糖原的元素种类不同B.磷脂水解的终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C.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能维持人体第二性征D.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2.研究人员在调査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3.细胞可以清除功能异常的线粒体,线粒体也可以不断地分裂和融合,以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稳态。

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外膜上所含酶的种类相同B.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动力车间”,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细胞可通过溶酶体清除功能异常的线粒体D.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处于动态变化中4.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

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B.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C.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D.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5.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附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附答案

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 DNA 的碱基序列不同
5.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
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 量约为乙糖的 2 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 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
现 3 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
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
。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9.0 分) 7. 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回答下列问
3.【答案】B
【解析】【解答】 A、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A 正确 ; 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要用显微镜观察,B 错误; C、甲基绿能将 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 RNA 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 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用于观察细胞中 RNA 和 DNA 的分布,C 正确; D、由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可以用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研 究细胞膜的流动性,D 正确。 故选:B。 【分析】
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 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 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1.0 分) 11. 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 3 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 A/a、B/b、D/d 表 示,且位于 3 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 4 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都能引发人类肺炎,当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时,需对病原体的类型进行鉴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真菌、细菌、病毒的亚显微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依据它们的亚显微结构可鉴别病原体的类型B. 上述病原体都营寄生生活,都可用营养齐全的合成培养基培养C. 真菌、细菌、病毒都能引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 真菌、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红细胞B. 活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C. 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95%的酒精冲洗装片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任何一个生物体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 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C. 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D. 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下面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 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雨水增多C. 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数量都呈“J”型增长D. 人类活动会对图示群落演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0分)7.某野生型个体正常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的表达过程如图所示。

2020全国卷2高考理综试卷答案-生物

2020全国卷2高考理综试卷答案-生物

2020全国II卷高考生物试卷逐题解析1.D解析:本题为新冠病毒相关知识点考察,今年热点,A选项,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错误。

B 选项,新冠病毒无核糖体,需借助宿主细胞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

C选项,根据题意,新冠病毒遗传物质为RNA,而肺炎双球菌为DNA,二者单体不同。

D选项正确。

2.B解析:本题为教材基础知识点,难度较低,自身免疫病的例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直接可选择B选项。

3.B解析:A选项,观察线粒体需使用健那绿染剂,线粒体会被染成蓝绿色,正确。

B红细胞无论状态如何都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见,错误。

C选项,DNA与RNA的分布实验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试剂染色,正确。

D选项,观察细胞膜流动性实验需用荧光蛋白标记,最后观察荧光蛋白位置从而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正确。

4.C解析:大多数的雌雄同体的植物是没有性染色体的,而大多数的雌雄异株植物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所以答案选C。

4.D解析:本题考点为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相关。

在题干中已经给了浓度单位,应注意我们平时说的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但是此题单位是质量浓度,所以我们应该换算一下,而题干条件为甲相对分子质量为乙的二倍,所以换算之后乙的物质的量浓度更大,渗透压更高,吸水能力强,故细胞吸水较少,所以D选项错误。

6.A解析:本题考察群落的演替和进化相关知识点,出题方式新颖。

群落的演替规律之一是由水生到陆生,而在本题中涉及到淡水和海水,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所以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先海水中的植物之后是淡水中的植物,因此演替规律应该是海水,淡水,陆地,因此选A。

29.答案:(1)rRNA tRNA(2)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细胞核(3)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UAUGAGCACUGG解析:(1)在转录过程中,需要以mRNA为模版,tRNA转运氨基酸,而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中有rRNA。

(2)mRNA是以DNA为模版合成的,因此场所在细胞核,而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表所示。若来自大豆的某小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UACGAACAUUGG,则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若该小肽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小肽的RNA序列为______________。
氨基酸
密码子
色氨酸
UGG
谷氨酸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艾滋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
GAA
GAG
酪氨酸
UAC
UAU
组氨酸
CAU
CAC
8.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用溶液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离心沉淀出细胞核后,上清液在适宜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原因是此上清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11.研究人员从海底微生物中分离到一种在低温下有催化活性的α-淀粉酶A3,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
(2)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____________,该激素具有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_____________。
(3)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如果在该适宜溶液中将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破裂后再照光,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气释放,原因是_____________。
9.人在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奔跑运动时肌细胞会出现____________,这一呼吸方式会导致肌肉有酸痛感。
保密★启用前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二)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7.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大豆细胞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除mRNA外还需要其他种类的核酸分子参与,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豆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_,作为mRNA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