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赏析敬一

合集下载

教你如何欣赏及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如何欣赏及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怎样赏识和评论书法作品这篇文章是历时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的,上一次发了以后有朋友感觉排版不好配图太少影响观看,故从头整理排版并加了一些配图,希望能有好点的成效。

这些文字是为了一个节目准备的,不恰之处还望不灵见教。

一、用笔书法作为独到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

而书法艺术正是经过这类物化的手段达到创建境界、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利害,要点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

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足表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擅长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擅长用笔表现笔划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硬;而不擅长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简单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

王羲之更是以为:“一点失所若佳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

”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佳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

“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

”这句话出自孙过庭的《书谱》,意思是写撇画时行笔要重、要按住走。

写捺画时行笔要轻一些。

写折画时候行笔要先停一下,把锋调整好再持续写。

裹锋这种笔法在书写的时候笔锋保持圆锥状。

写点时要用挫法写出。

写勾时,勾尖必定要锋利,尖利。

“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散布之发笔宽,构造之发笔紧。

”意思是:写横画时行笔要边走边轻轻抬起。

写竖画时行笔要边走边轻轻向下。

宽”是指每个字在笔划安排时,写第一笔要为下边的笔划留有充足的地点。

“紧”是发笔时要从字的构造紧凑上考虑。

“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束,必故拓。

将欲行,必故停。

将欲伸,必故屈。

将欲拨,必故擪。

”这是笪重光(1623年--1692 年)在《书筏》中对书法的辩证之美以及书法的创作规律进行的论述。

综素d1艺术赏析范文书法50字

综素d1艺术赏析范文书法50字

综素d1艺术赏析范文书法50字
中国传统的美术,水墨特色明显,表现的淋漓尽致。

线条流畅,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

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

徐悲鸿的《八骏图》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

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用虚实结合,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的线条,使纸上之虾看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笔墨纷披,墨色浓淡干湿并用,苍茫简远,极富于变化。

既形象地在现了富春山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

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

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书法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通过墨迹的装点,展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名家书法作品更是在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上具有独特的价值,让人们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感受到名家的艺术魅力和智慧。

首先,苏轼的书法作品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多以行草和行楷为主,字迹潇洒,气势非凡。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赤壁赋》。

苏轼以豪放的笔墨,将《赤壁赋》中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展现出了作者内心的热血和豪情。

其次,王羲之作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他的书法作品更是堪称绝世佳作。

王羲之的兰亭序享誉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一书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丰富的书法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每一个字都富有生气和韵律感,令人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和智慧。

此外,张旭的“怪石崔云”更是书法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张旭的草书飘逸变幻,刚柔并济,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怪石崔云”更是在艺术表现和意境上达到了巅峰。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块奇石,独特而瑰丽,让人仿佛置身于瑰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美。

最后,柳公权的碑刻书法也是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柳公权的楷书刚中有柔,秀丽而不失稳重,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他的碑刻书法作品中,字迹端庄稳重,每一个笔画都显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力和艺术造诣。

柳公权以其卓越的书法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创造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

在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智慧,感受到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名家书法作品的深入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感受到书法对人们生活的独特意义。

愿我们在欣赏名家书法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让书法艺术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赞美老师书法写得好

赞美老师书法写得好

赞美老师书法写得好
尊敬的老师,
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表达我对您出色书法技艺的赞美和敬意。

您的书法作品无疑是艺术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展现出您的深厚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

每一笔每一划,您都能够展现出准确而流畅的笔触,给人以舒展、自然的美感。

您的字体规范端庄,线条流畅有力,充满了艺术的韵律感。

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您都能够驾驭自如,独具特色,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

除了技巧的高超,您的作品也透露出了深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每一个字、每一段文字都蕴含着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使您的作品更具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魅力。

您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我们学生的激励和教育。

通过您的作品,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艺术之美,
也受到了对文化传统的教育和启迪。

您用书法作品传递了一种美的追求和生活态度,让我们深感荣幸和幸运能够有您这样一位杰出的老师。

最后,我想再次向您表达我对您的赞美和敬意。

您的书法作品展示了您的才华和艺术追求,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学生更多的艺术启迪和文化教育。

感谢您用您的书法艺术点亮了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深思。

衷心感谢您为我们校园带来的美与艺术!
此致
敬礼!
[你的姓名]。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书画艺术是中国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自古以来就备受世人的尊敬和推崇,绵延至今,成为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员。

下面,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

一、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

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文字书写的手段,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和审美表现。

中国古代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书法艺术体现了文字与精神相结合的理念。

古代书法师在创作时不仅注重技巧和形式,更重要的是融入其心灵的感悟和认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意蕴和内涵。

在书法艺术中,常见的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五种字体。

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

其中楷书是最为普及与通用的一种字体,其线条结构清晰流畅、稳重端庄、端正严谨,呈现出唯美与力量的结合。

二、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书法艺术,对于画家而言,绘画是表现自己个性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古代画家常运用笔墨、色彩、线条等不同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理念和审美观。

中国古代画家还擅长以具象的手法表达出抽象的哲学观念,如民间故事、寓言等,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中国古代的绘画常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山水人物画四大门类。

其中,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传统、独特的绘画形式,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重要命脉,也是中国文化、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美学家鲁迅更是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

三、题诗艺术在古代,书画常常是一同并用的。

许多书法家兼任画家,许多画家也很善于书法。

同时,诗词也常常被作为赏画或题画的配乐。

题诗亦可评价一件画作的好坏及其影响。

在书画配合的题诗艺术中,诗创造出的意境可以更好地配合画作,发挥画作的情感表达和韵律美。

中国的书法、绘画和诗词交织于一体,它们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作品鉴赏的标准

书法作品鉴赏的标准

书法作品鉴赏的标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对于书法作品的鉴赏,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和衡量。

本文将从笔法技巧、结构布局、墨色变化、神韵气息和创新与个性五个方面来探讨书法作品鉴赏的标准。

一、笔法技巧笔法技巧是书法作品鉴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其笔法必定是熟练、准确而富有变化的。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笔画线条的粗细、长短、轻重、疾缓等要素,以及运笔的起承转合、提按顿挫等动作是否流畅自然。

笔法技巧的运用能够展现出书法家功力的深浅和艺术修养的高低。

二、结构布局结构布局是书法作品的骨架和脉络,对于作品的整体美感至关重要。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排列是否整齐、均衡和协调。

好的结构布局应该使人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整体上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同时,书法家对于字形的处理和变化也应该符合规范,不失法度。

三、墨色变化墨色变化是书法作品鉴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其墨色必定是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墨色的深浅、浓淡、干湿等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作品中的运用是否得当。

墨色变化的运用能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立体感和质感,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

同时,墨色的搭配和运用也能够反映出书法家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个性。

四、神韵气息神韵气息是书法作品所传达出的内在精神和艺术气质,是书法作品鉴赏的核心标准之一。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笔墨的流动和变化,以及这些要素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意境。

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气韵生动的感觉,使人沉浸其中,产生共鸣。

同时,书法家的个人气质和修养也会对作品的神韵气息产生影响,因此,鉴赏时还需要了解书法家的背景和艺术风格。

五、创新与个性创新与个性是书法作品鉴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是否有新的创意和构思,是否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书法赏析范文

书法赏析范文

书法赏析范文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在中国古代,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文人墨客的书写和交流。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篇书法赏析范文,一起领略书法的魅力。

这篇书法赏析范文以楷书为主题。

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基础字体,它的笔画端庄秀美,结构稳定规整。

这篇赏析范文首先介绍了楷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从汉朝开始,楷书逐渐成为官方文件和书籍的主要字体,成为中国书法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楷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国书法中最受推崇的字体之一。

接下来,这篇赏析范文对楷书的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

楷书的笔画工整、结构严谨,每一笔都有着精确的力度和方向。

它的字形端庄大气,线条流畅优美,给人一种稳重而庄重的感觉。

楷书的字形规整,每个字的笔画相互呼应,整体上非常和谐。

此外,楷书的结构和比例也非常讲究,每个字的上下左右的关系都经过精确的计算和调整,使整个字体看起来非常舒服和美观。

在赏析范文的后半部分,作者选择了一幅楷书作品进行具体的赏析。

作者详细介绍了这幅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和题材内容。

这幅作品是一位著名书法家所创作的,他通过这幅作品展示了自己对楷书的理解和追求。

作品的题材内容是一首古诗,通过楷书的字体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作者详细解读了作品中的每一个字的特点和意义,指出了作者在字形和结构上的创新和突破。

这篇赏析范文总结了楷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楷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字体的形态和结构,传递了中国人的思想和审美观念。

楷书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使之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通过这篇书法赏析范文,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楷书的特点和魅力。

楷书作为中国传统书法的代表,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赏析范文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楷书的美丽,还可以了解到楷书的历史和发展。

通过赏析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书法的赏析不仅是体会作品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

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欣赏者靠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是一种再创造。

这种再创造成效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阅历,心境诸因素。

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

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

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

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

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

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书法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境界,这与书法家的审美取向、艺术气质关系最为密切。

是书法家对艺术个性张扬的结果。

书法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

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

书法虚实美漫谈书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与古代文化思想相映成趣,了解这一点会使我们从另一个度品度书法,加深对书法艺术的体悟。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它以线条为基本表现语言,具有极强的概括性,是虚的体现。

但同时它又以汉字为书写对象,汉字的表意特征使它同时具有实指性,是实的化身。

书法融虚实于一体,兼收古代哲学、文学、音乐、绘画等学科的诸多因素,表达物象更为独特、深邃,更加博大精深。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这篇文章是历时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的,上次发了之后有朋友感觉排版不好配图太少影响观看,故重新整理排版并加了一些配图,希望能有好点的效果。

这些文字是为了一个节目准备的,不恰之处还望不灵赐教。

一、用笔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

而书法艺术正是通过这种物化的手段达到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好坏,关键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

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分体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善于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笔表现笔画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挺;而不善于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容易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

王羲之更是认为:“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

”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美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

“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

”这句话出自孙过庭的《书谱》,意思是写撇画时行笔要重、要按住走。

写捺画时行笔要轻一些。

写折画时候行笔要先停一下,把锋调整好再继续写。

裹锋这种笔法在书写的时候笔锋保持圆锥状。

写点时要用挫法写出。

写勾时,勾尖一定要锐利,锋利。

“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分布之发笔宽,结构之发笔紧。

”意思是:写横画时行笔要边走边微微抬起。

写竖画时行笔要边走边微微向下。

宽”是指每个字在笔画安排时,写第一笔要为下面的笔画留有充分的位置。

“紧”是发笔时要从字的结构紧凑上考虑。

“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束,必故拓。

将欲行,必故停。

将欲伸,必故屈。

将欲拨,必故擪。

”这是笪重光(1623年--1692年)在《书筏》中对书法的辩证之美以及书法的创作规律进行的阐述。

王爷·书家·乐师--明小潞王朱常淓草书唐诗碑刻赏析

王爷·书家·乐师--明小潞王朱常淓草书唐诗碑刻赏析

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王爷·书家·乐师——明小潞王朱常淓草书唐诗碑刻赏析谭淑琴明小潞王朱常淓草书石刻存世300多方,本文选取其中10方,通过释读草书诗文和印章内容,把小潞王草书谨守法度,充满书卷气息的书风与晚明浪漫派书家祝允明、王铎、傅山等墨气淋漓、狂放不羁的书风进行比较,有助于认识小潞王草图1:唐 李白 《送储邕之武昌》编辑|朱慧敏1976481234@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书在明末浪漫派书家中的地位和特点。

在剖析小潞王草书艺术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明代宗藩制度下宗室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揭示了政治动荡、朝代更替对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巨大影响。

明代藩王制度及小潞王简介在河南省太行山余脉凤凰山脚下,有一座依山据岭、俯瞰卫水的陵园—潞王陵,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

近400年来,以其雄伟的古代建筑、精美的石刻艺术和神奇的民间传说吸引着四方游客。

潞王陵的墓主人朱翊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明穆宗朱载垕的第四子,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唯一的同母弟。

4岁被册封为潞王,万历十七年被封藩于河南卫辉,因其身份特殊,权倾一时,被当时的朝臣称为“诸藩之首”。

万历皇帝称其为“诸藩观瞻”。

1368年,朱元璋灭元建立明王朝,为了稳定和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他全面强化中央集权,封王建藩就是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确保朱家王朝长久统治,他认为只有自己的儿子最可靠,将他们分封到全国各地有“夹辅王室”的作用。

他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为“久安长治之计”,从洪武三年起,陆续分封了24个儿子就藩全国各地,这些藩王享有很高的权力,其冕服车旗邸第规制,仅次于皇帝。

明朝对所封藩王实行世袭制度。

河南是分封藩王较多的地区之一。

自洪武十四年始,朱元璋所封的周定王朱、唐王朱、伊厉王朱㰘等几位皇子陆续到这里就藩。

书法作品鉴赏

书法作品鉴赏

书法作品鉴赏引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赞赏和热爱。

无论是古代名家的作品,还是现代书法家的创作,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以书法作品鉴赏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书法的特点、艺术价值以及欣赏技巧。

一、书法的特点书法在中国被誉为“文以载道”的艺术形式,它独特的特点是中国文化和汉字的集中体现。

以下是书法作品的一些普遍特点:1. 独特性每个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这是其个人修养、文化底蕴和艺术追求的体现。

书法作品通过墨迹的流淌、笔画的起伏、字体的变化等方式展现出了个性与风采。

2. 灵动性书法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形式,书写过程中的笔墨运用、节奏变化和形式表达都展现出了艺术的灵动性。

通过连绵有致的线条和流畅的笔势,书法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3. 符号性汉字作为书法创作的基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符号意义。

书法通过字体、结构和布局等方面的运用,传达了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4. 水墨韵味书法作品常使用墨、纸、毛笔等基本工具进行创作,墨的深浅、笔触的粗细以及纸面的质感等因素共同创造了独特的水墨韵味。

这种韵味通过墨色的渲染、笔触的流畅和纸张的质感,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二、书法的艺术价值书法作为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书法的几个艺术价值的方面:1. 传统文化的传承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智慧和情感的传承。

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2. 视觉审美的享受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运用、造型结构和布局方式,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作品中的线条、空白和形态呈现出和谐、平衡和美感。

3. 心灵的净化与启迪观赏书法作品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并带给人们内心的宁静和启迪。

通过与作品的对话,人们可以体会到书法所蕴含的美感和哲理。

4. 文化交流的桥梁书法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书法作品的传播和交流,不仅可以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还可以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书法家赏析书法的语段

书法家赏析书法的语段

书法家赏析书法的语段
以下是一段书法家赏析书法的语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文字的表现,更是一种线条和形态的艺术。

在书法作品中,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书法家的情感和思想。

当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体的布局和结构。

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具有严谨的构图和合理的布局,笔画之间的呼应和对比,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贯和平衡,都展现了书法家的构图能力和审美眼光。

然而,书法的真正魅力在于笔画的表现力。

每一笔划都蕴含着书法家的情感和力量,时而刚劲有力,时而婉转流畅。

通过对笔画的轻重、快慢、转折等的控制,书法家能够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笔画的变化和韵律感,如同音乐家的音符,能够唤起观者的共鸣。

此外,书法作品中的字体和风格也是其独特之处。

不同的字体和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

如楷书的端庄工整,行书的流畅洒脱,草书的奔放不羁等。

每一种字体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表达的方式。

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书法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感受到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之,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力,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书法家的技巧和才华,更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让我们一同欣赏书法之美,领略其中蕴含的无穷魅力。

书法作品赏析

书法作品赏析

书法作品赏析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摩挲的重要因素。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书法作品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书法作品赏析书法的“十美”一、形态美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摩挲的重要因素。

“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若“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齐”那样机械而单调的排列,就势必破坏字形的结构美。

姜夔《续书谱》中说:“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之精妙也”。

相传王羲之写点“万点异类”,再看杨凝式的《韭花帖》、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几乎找不出形态相同的点画。

而这些形的变化,又都是在笔势的作用下产生的,显得自然,其基本笔调协调统一,合乎情理,圆笔的婉媚,方骨的雄强,藏锋的含蓄,露锋的神气,不同的形态变化可以给观赏者不同的艺术感受。

用笔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形态上,而且还包括角度上的微妙变化。

切忌横画如梯架,不见到有平齐的笔画排列在一起,故善书者贵能于不平中求平,不齐中求齐,不匀称中求匀称,才能给观赏者以一种美的享受。

二、质地美“质”是指点画的质地、质感、份量、力度、文采等。

有质感的点画,其意味风韵,浑厚含蓄,其表虽朴实而无外饰,其里却“藏骨抱筋,含文包质”,这是一种内在而深刻的美。

颜真卿的《祭侄稿》、杨凝式的《韭花贴》、李建中《土母帖》和張旭《古诗四帖》,尽管风格不同,但都能给人以一种浑厚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称的艺术感受。

这种线条在“内容”上是丰富而充实的。

“笔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

故富有质地美的点画,其画的两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婀娜凝练,如飞入动,笔韵流畅,无凝滞板之势。

这种深得“疾涩”的用笔,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力和纯熟的笔墨技巧,以及雄健的笔力,是无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相反,一些浮薄扁平、墨不入纸、版刻光滑、怯弱无力、抛筋露骨、臃肿露肉、龌龊渣残的笔画,往往失去用笔的自然美,皆非书者所宜。

书法的作品鉴赏与评析

书法的作品鉴赏与评析

书法的作品鉴赏与评析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每一篇书法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对作品的鉴赏与评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书法作品的鉴赏与评析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与理解这一文化艺术的瑰宝。

一、作品鉴赏书法作品既有字体之美,又有纸墨之韵。

在进行作品鉴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字体特点书法作品的字体是其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

字体的骨髓,决定了整幅作品的气质和韵味。

在鉴赏时,我们要关注字体的端庄、秀丽、遒劲等特点。

例如,楷书的方正稳重、行草的潇洒挥洒、隶书的刚劲有力等,都是不同字体所特有的美感。

2.构图与布局作品的布局和构图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艺术家通过对字与字、字与画的搭配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布局形式,给作品增添了美感与情趣。

在鉴赏时,我们要关注整体布局的平衡感、空间感和层次感。

例如,有的作品通过错落有致的排列和运笔的跌宕起伏,营造出视觉上的动感与魅力。

3.墨色和纸质墨色和纸质是书法作品所独有的表现手段,也是作品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从墨色的深浅、浓淡程度,以及纸质的质地、光泽等方面进行鉴赏。

例如,墨色醇厚、纸质光滑的作品给人以沉稳厚重之感,而墨色清澈、纸质质朴的作品则显得清新自然。

二、作品评析对书法作品进行评析,既是对作品的形式特点和技法功底的评价,也是对内容和意境的解读与思考。

评析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技法与功力书法是一门技艺卓越的艺术,艺术家的技法和功力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可以评析艺术家的用笔力道、笔法结构、笔画的疏密和连贯等技法表现,以及对线条的掌控和运用。

评析时,要注意技法之中的个人风格和创新之处。

2.韵律与情感书法作品所营造出来的韵律和情感是其独特之处。

我们可以评析作品所体现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韵律美包括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线条的起伏和转折、字体的大小与形态,传达出一种和谐的音乐感。

书法家作品赏析文

书法家作品赏析文

书法家作品赏析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书法家的作品是书法艺术的精华,通过赏析书法家的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一、书法家作品赏析。

1.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兰亭序》是王羲之在东晋时期为兰亭宴会所写的序文,全文共42行,每一行都写得非常工整,气势磅礴,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柳公权《颜勤礼碑》。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颜勤礼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品之一。

《颜勤礼碑》是柳公权为唐代宰相颜勤礼所书的碑文,全文共300多字,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工整,端庄大气。

柳公权的书法以行草为主,擅长运用笔墨,结体工整,气势宏伟,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3. 赵孟頫《醉翁亭记》。

赵孟頫是中国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醉翁亭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醉翁亭记》是赵孟頫为自己所写的一篇游记,全文共80多字,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工整,刚劲有力。

赵孟頫的书法以行楷为主,擅长运用笔墨,结体工整,气势磅礴,给人以一种豪放洒脱之感。

二、书法家作品赏析的艺术特点。

1. 用笔工整。

书法家的作品通常都是用笔工整,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工整,结体工整,线条流畅,章法得当,给人以一种清晰明了之感。

用笔工整是书法家作品赏析的重要艺术特点,也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要求。

2. 气势磅礴。

书法家的作品通常都具有气势磅礴的艺术特点,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大气磅礴,端庄肃穆,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气势磅礴是书法家作品赏析的重要艺术特点,也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

3. 结体工整。

书法家的作品通常都具有结体工整的艺术特点,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结体工整,章法得当,给人以一种清晰明了之感。

结体工整是书法家作品赏析的重要艺术特点,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赞美老师书法的佳句

赞美老师书法的佳句

赞美老师书法的佳句老师的书法,好像一泓清泉穿过时光,流淌在纸上,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美好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赞美老师书法的参考内容:1. 汇聚千年文化,凝聚智慧力量。

老师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凝结了千年文化的精华和智慧的力量。

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老师对于书法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追求,让人深感敬佩。

2. 每一笔都有韵味,每一字如行云流水。

老师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韵味和灵动的气息。

每一笔都有着精确而又流畅的把握,每一字如行云流水,仿佛从老师心灵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给人以无穷的感悟和享受。

3. 纸上得来细腻妙,墨香扑鼻神韵多。

老师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在纸上展示字形的规整,更重要的是在细节之处彰显出创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纸上得来的细腻妙感,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老师内心深处的神韵,墨香扑鼻间仿佛能闻到老师心灵的芬芳。

4. 挥毫泼墨情缠绵,勾勒翰墨意氤氲。

老师的书法作品,展现了他挥毫泼墨的潇洒豪迈和情感的细腻缠绵。

每一笔勾勒都如翰墨舞动,充满了意境和气韵。

在墨色之间,老师展现出的是对于生活、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情感的抒发。

5. 篆书篇章如千古,行书心语传百年。

老师的书法作品,不拘一格,包罗万象。

无论是古朴庄重的篆书,还是行云流水般的行书,每一种字体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精神特质和艺术风格。

篆书篇章宛若千古石刻,行书心语传递百年,让人感受到了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的魅力。

6. 书法墨香寄情怀,墨色充溢心灵间。

老师的书法作品,是他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感悟和表达。

他用手中的毛笔挥洒出墨香,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其中。

墨色流转之间,融入了他的思考和感受,使得作品充溢着独有的心灵气息。

总之,老师的书法作品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表达,无论是从笔画的规整程度,还是从气韵的流畅度,都能体现出老师对于书法艺术的高度理解和技巧的运用。

通过赏析老师的书法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和内涵,也更加理解了老师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努力和执着。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书法作品鉴赏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书法作品鉴赏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书法作品鉴赏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出自《周易·乾》,意思是战胜怠惰,懈怠与懒惰就不会战胜你;战胜私欲,保持正直,不被贪欲所左右。

这句话中的“敬”与“怠”、“义”与“欲”、“知其雄”与“守其雌”,都体现了一种辩证思想,告诫人们要有自我认知,自我克制,以达到更高境界。

在书法作品中,这句话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笔法:书法作品中的笔法,即用笔的方法。

这四个词语的笔法可以体现出作品中所呈现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2. 结构:作品中每个词语的结构安排,如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对比等。

这四个词语之间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协调,可以体现作品的整体美感。

3. 意境:作品中表达的意境和内涵。

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生的理解与追求。

作品是否能够传达出这种意境和内涵,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4. 艺术风格:作者的艺术风格在作品中会有所体现。

这句话的书写风格是否与作者一贯的风格相符,是否有所创新和突破,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总之,鉴赏书法作品需要综合考虑作品的笔法、结构、意境和艺术风格等多个方面,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美感。

书法作品讲解

书法作品讲解

书法作品讲解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线条的变化和笔墨的运用,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美。

下面我将以《观音菩萨心经》的一件书法作品为例,为大家详细讲解。

这幅作品的主题是《观音菩萨心经》,选材极为经典,表达了人们对观世音菩萨的虔诚崇拜之情。

此作品采用了悬挂的形式,以卷轴装裱,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从整体布局上看,这幅作品以中央对称的方式进行呈现。

字体庄重、端庄,彰显出敬意和尊崇。

上方为观音菩萨的法身,下方是人们感受到的身世,左右分别为天地、文明、生灵等元素,整体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画面。

从字体风格上看,这幅作品采用了楷书的形式,结体端正,笔画平稳,字形工整,给人以稳重、庄重的感觉。

整体布局以篇章为单位,层次分明,字迹流畅,书写非常精湛,展示了书法家的高超技艺。

在笔墨运用上,这幅作品以墨色为主调,用黑白灰的层层叠加,将眼前神圣的经文表现得淋漓尽致。

用笔细腻且有力度,充满了国画中“规矩圆润、黑白分明”的特点。

墨迹渗透纸张,透露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这幅作品的笔画运用也值得一提。

通过运用粗细不一的笔画,既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又表达了对于经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不论是直笔、折笔,还是急笔、缓笔,都展现出了书法家的细腻和灵动。

这幅作品的出现,让人们领略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崇高、纯粹的艺术追求,通过笔墨之间的凝聚,传达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和追求。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这件作品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在布局和字体上可以借鉴其庄重、端庄的风格,给作品增加更多的庄重感。

其次,在笔墨运用上可以借鉴精湛的技巧,锻炼自己的用笔和墨色把控能力。

最后,在书写中要注重对于经文的内涵理解和感悟,通过笔墨的表达去凝聚自己对于文化传承和信仰的热爱。

总之,这幅《观音菩萨心经》书法作品无论是在构图、字体、笔墨运用上,都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生动、全面地展示了观音菩萨的虔诚崇拜之情,还对于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指导和启示,使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传达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的书法作品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的书法作品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的书法作品书法作品,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艺术,可以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坐而论道并不如起而行之,即便对书法充满敬仰,却无法亲手创作一件优秀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的书法作品的意义,并解释如何实践书法创作,以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收获。

在理解“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的含义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运用和艺术表现形式,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

通过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的追求。

然而,仅凭欣赏他人的作品,无法真正体会到书法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正如一句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书法创作的过程,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因此,“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的含义是指,只靠空谈和理论而无实践,是无法真正理解和领悟书法艺术的。

那么,如何实践书法创作,以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收获呢?首先,学习基本的书法技法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学习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我们可以掌握书法的基本规范和风格。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模仿大师的作品,不断反复练习,以提高我们的书法水平。

其次,培养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造力。

在掌握基本技法之后,我们应该尝试发展自己的书法风格。

通过对不同字体和笔墨的探索,结合个人的思考和情感表达,我们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展现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此外,书法创作也需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中国文化是书法艺术的重要源泉,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法的内涵和精髓。

在书法创作中,我们可以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以展现作品的文化深度和艺术内涵。

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练习和创作。

书法创作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没有捷径可言。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和尝试,我们才能在书法创作中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因此,坚持不懈是实践书法创作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艺术的赏析敬一书法艺术的赏析我们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师法古人,因此,多观察鉴赏、临募先贤遗迹,才不致于成为无源之水。

才能真正理解书法的含义。

书圣王羲之,在《乐毅论》中说:“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

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以焉可也。

”所以,学习书法要从古代一些大家法帖、碑刻入手。

观察鉴赏要细致入微。

要精心研究分析。

从中汲取营养,来提高自身的书法艺术水平。

据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路过索靖碑,下马观看还不满意,竟然在碑前露宿三昼夜,潜心观摩,终有所得。

可见,多观摩鉴赏古人书法,对学习书法是极其重要的。

鉴赏书法艺术,首先要对各种书体的源流,有一定的了解。

甚至要有深刻的了解。

,其次可以从用笔、结字、章法、等方面去研究分析。

看其内在的共同规律,探求各书家的特点、精华。

从形、神、意、法、等方面,去领略其中的美之所在。

在鉴赏的过程中不可持有偏见,也不能求全责备。

把自己不喜欢的或不理解的,就作为大忌,甚至进行恶意攻击。

就象宋代有人说王羲之的书法是俗书,姿媚一样。

又如,有人批欧阳询的书法和柳公权的书法,是丑怪、恶札之祖等等。

这些论断似乎都带有恶意攻击的意味。

所以,对书法的鉴赏,应该能接受各种风格的书法艺术作品。

才能有利于书法的继承和发展。

书法的鉴赏,是书法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研习书法的一个基础课程。

因此,研习书法就必须多鉴赏古人的作品书法体系的源流就书法的体系而言,大致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五个部分。

篆书;唐代张怀灌《书断》中说:“篆者,传也。

传其物理,施之无穷。

”近代文人郭沫若说:“篆者椽也,椽者官也,椽书即官书。

”所以,篆书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官方应用的文字。

其中有。

甲骨文、大篆、小篆。

甲骨文是以刀刻为主,亦有少量朱书。

其风格清俏,大字磅礴,小字秀丽可爱。

大篆是与小篆对称而讲。

泛指小篆以前的文字。

如钟鼎文(金文)如:“大盂鼎、大丰簋、散氏盘、毛公鼎、等。

籀文(石鼓文)和秦以前六国文字(六书)。

吴昌硕就是石鼓文大家。

大篆,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此八体以汉字形体而论,也不外乎三种体式,既大篆,小篆,古隶书。

其它均属篆隶的变形而已。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始于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命李斯所制。

是根据籀文省改而成。

其代表作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碑。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

但是在中国的汉字发展中,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唐代以后有不少小篆大家。

如:李阳冰、徐锴、吴大澄、邓石如等等。

隶书;也称为分书。

是继小篆以后通行的汉字书体之一,也称之为分书。

其特点是由篆书的圆转笔法,变为了方折。

为了书写的方便,进行了删繁就简而成。

隶书的形成,应该是在周朝末期,现在称之为古隶或秦隶。

他带有浓重的篆书意味。

如;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的秦简。

东西两汉的隶书,统称为汉隶。

东汉是隶书的鼎盛时期。

在汉碑中,礼器碑、华山碑、乙英碑、石门颂、史晨碑、张骞、曹全、衡方、西狭颂等,都是汉隶中的精品。

分书,也称之为八分书。

其说始于魏晋。

指西汉中晚期的隶书,结体成横势扁方,带有波磔的写法。

其波磔笔画在左为平弯,逆而不顺,多短促。

在右为燕尾磔,如八字分开。

所以称之为八分书。

楷书;也称为真书、正书。

产生于汉代末期,是汉隶省改波磔增加钩趯而成。

至魏钟繇创制法则。

晋代王羲之改变体式而为楷书。

所以历代称钟王为正书之主。

六朝时期是楷书的发展时期。

最著名的就是《龙门二十品》。

到了唐朝楷书大盛行。

并出现了不少的大书家。

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

并且都各具风格。

为后世的楷书形成了法度。

在楷书的作品中,历代书家公认为,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坚的《东方朔画赞》等,可为楷书中的极品。

楷书中,又分大楷(榜书)、中楷、和小楷。

一般认为大楷宜紧密,小楷宜疏朗。

《书法约言》中说:“作小楷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的体段。

”行书:行书是最常用的一种书体。

不楷不草,如行云流水。

书时简便快捷。

相传是东汉时期的刘德生所创。

到了晋代,二王的行书登峰造极。

从此大流行于世。

成为书法书体应用的主流。

在行书中,王羲之的《兰亭序》,一直被书家们公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的欧、虞、褚、薛、颜等。

宋代的苏、黄、米、蔡等。

都是行书大家。

而又各具其风貌。

行书中又有行楷、行草之分,如:王羲之的《快学时晴帖》《丧乱帖》《得示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鸭头丸帖》《地黄汤帖》。

王询的《伯远帖》。

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

颜真卿的《祭侄稿》。

苏轼的《寒食帖》。

赵孟俯的《归去来辞》等等。

草书:草书大致可分为章草、今草两种,当然习惯上的一些分法还有,大草、小草、狂草等。

实际上没有一个界限可以划分。

也没法去划分。

章草、是为了书写简便,和书写变化中求得灵动美化的一种写法。

就是解散隶体,把隶书草化的一种书体。

在草书的研究中,无论从渊源上,还是从草化规律上,都离不开章草。

否则,草法便无来绪。

不知道萦绕的使转轨迹,也就很难理解今草的草法。

古代有很多的章草大家,如:杜度、史游,崔瑷,皇象,索靖等等。

作品如:皇象的《文武帖》,索靖的《七月帖》,等等。

今草:相传,是东汉时张芝所创的一种草书体。

被后人称为草圣。

今草书是从章草发展而来。

其主要特点,是简化从易,略举大较,可塑性最大。

这就为艺术的可塑性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特别对于书者的学识,品格、涵养和情趣意境的追求,在草书中最易于发挥。

因此,草书就成了书家追求的一种书体。

草书大家历代都有出现。

而且创作了不少精品,成就了一个千姿百媚的草书艺术世界。

其精品之作如:张芝的《知汝殊愁帖》。

张华的《得书帖》。

王羲之的《十七帖》。

《远宦帖》张旭的《古诗四帖》。

怀素的《自叙帖》。

孙过庭的《书谱》等等。

用笔、结体、与章法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都是以用笔、结体为基础的。

用笔的方圆、正侧,藏露,疾涩,行留,枯润等笔法,都可以塑造出形态各异的点画特征。

把这千姿百态的点画,和谐的组合在一齐就是结体。

因此,各书家由于用笔、结体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并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

例如:王羲之的秀逸遒劲。

欧阳询的劲险多姿。

虞世南的风流多姿,圆融遒逸。

颜真卿的雄厚严肃,筋力匀称。

柳公权的骨力瘦劲,遒媚劲健。

赵孟俯的圆润流利。

张旭的连绵飞舞等等。

结字方面,各个书家也有各自的结字特点。

例如:褚遂良的字形方扁,笔画匀称。

黄庭坚的字形修长欹侧,在横竖撇捺中,不时就有一两笔意外腾出,把中紧旁恣的对比,表现的特别惊人。

就章法而言,更是千变万化。

由于书家性情、风格、情趣的不同,因时,因意而变化。

总之,整幅作品和谐统一,阴阳相生、避就呼应。

虚中见实,一气贯通。

自然天趣,浑然一体。

书法的用笔、结体,以及章法。

在西周早期的金文中就基本成熟。

如早期的《商尊》,其用笔是园转、方折并用。

结字,各尽字之真态。

每个字斜正大小、宽窄,不求整齐。

整幅的字间行距,呼应揖让,时疏时密,浑然一体。

又如《大盂鼎》,其笔画首尾尖细,或者首重尾轻,有悬针之意。

用笔上有藏锋有露锋、有轻提、有重按。

沉着痛快。

结字大小参差,各有意趣。

章法有行有列气息贯通,和谐自若。

又如《大丰簋》。

作品以短笔道为主,首尾渐类园笔,藏头护尾,敛气蓄势。

结字松散自由。

好似不在均衡、对称、平整的法度之中,率意为之。

其实形散而神聚。

险绝而终归于平整。

其章法纵横尽势,字形大小不等,有行无列。

行气如风吹柳絮,自由偏斜。

整幅作品呈乱玉铺阶之状。

西周中期的《史墙盘》笔势圆融劲健,笔法多姿,起笔多园转。

可为后世藏锋之主。

结字平整中见险绝,仪态万千。

章法为有行有列,字距行距历历分明。

疏朗犹如晴空的星月。

整肃而不拘束,活泼而不悖理。

西周晚期的作品可以说件件是精品之作。

其对后世的书法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用笔、结字、章法等,一直被后人所效用。

如《毛公鼎》有雄浑博大、威严肃穆的庙堂气象。

章法如水波荡漾,气息流畅,力感无穷。

可为后世庙堂笔法之祖。

《散氏盘》迟重而向右下倾斜的笔道,造成了特殊的笔势。

结字重心向右下角推移,形成了强烈的动感。

有一种坠落掷地的险绝之势。

结字趋向于横扁斜向。

为后来的隶书结体,起到了引导作用。

又如《虢季子白盘》。

就章法而言,此作有意把字距行距拉大。

使整齐庄重的布白,变得疏朗松活,俊美如夜空闪烁的繁星,不急不迫。

有一种静态的美感。

又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公钟》。

其用笔有时呈园笔藏锋,有时呈尖细露锋。

时而圆融流动,时而方折劲挺。

笔画轻重肥瘦变化多姿。

可为篆刻之楷模。

也可为书法中的瘦金书。

又如《石鼓文》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在书法史上,它具有承前期后的地位。

也可以说是石刻之祖。

小篆的前身,小篆的很多字都与其结体相同或相近。

其书体介于大篆与小篆之间。

体态浑穆,笔画入屈铁。

工整匀称,笔法园劲。

但是园不致规,方不至矩。

舒展大方。

结体促长引短,体势趋于方整。

在在章法上,字距行距开阔均衡,疏朗如清空的星月。

唐朝张怀瓘《书断》评石鼓文说:“体相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仓颉之嗣,小篆之祖。

“历代书家称《石鼓文》为书家第一法则。

《峄山碑》;是秦李斯所书,其书结体平稳,端庄凝重,疏密匀停,上密下疏。

在稳定中见飘逸舒展。

这种结字的方法,至今被很多书家所沿用。

视为小篆的鼻祖。

在汉代传世的隶书碑版大约有一百七十多种。

有茂密雄强,浑穆厚重的,有方整挺劲,斩截爽利的。

也有左规右矩,法度森严的等等。

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

在众多风格各异的汉碑中,无一不对后人的书法创作起着引导启发作用。

如:《礼器碑》的瘦劲如铁,变化如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曹全碑》的应规入矩,用笔刚柔相济,含蓄中见波磔的逸笔。

又如:《华山碑》的用笔,方圆兼备,藏锋露锋交替使用,其笔道丰满厚重。

方整沉稳中多具变化。

等等。

充分体现了中和美的审美观点。

相传,王羲之等人的点画写法,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的。

既讲究舒放自然,点画传情。

又讲究笔法、结字、章法的程序。

把放纳入到一定的范围、法度之中。

这就是贯穿于书法的审美情趣、审美习惯、审美心理的中华文化思想,对书法艺术的要求。

又如:巍然屹立的《石门颂》。

他不是威严整肃的美。

而是自然淡雅、劲健的美。

他没有追求雍容华贵的静态美,而是一种动态美的旋律,节奏美。

杨守敬在《评碑记》中说:“其行笔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在章法方面,历代的书法艺术作品,更是千变万化。

所以,要研究章法,就必须从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去探讨。

章法有大有小,小的可是一个字,几个字,大的如:一行,几行到整篇作品。

不论大小,都必须保持统一的联系。

相互相应,和谐统一。

要布白合理,避就呼应,虚中见实,实中见虚。

都要从整体审美需要去考虑。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整幅作品一气贯通,前后疏密,隔行气脉不断,字与字之间因势利导,大小轻重,映带精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