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第二章 2-2种实的采集、调制和贮藏
二、结实年龄和结实周期性
⑥乔木与灌木相比,乔木开始结实的年龄大,灌木 开始结实的年龄小。
二、结实年龄和结实周期性
园林树木开始结实后,有的年份结实数量多, 可称为“丰年”(大年)。结实丰年之后,常出现 长短不一的、结实数量很少的“歉年”(小年)。 丰歉年(大小年)交替出现。
大小年出现的原因
1、营养不足:丰年,光 合作用的产物大部分被 果实的发育所消耗,就 造成了花芽分化期的营 养不足 2、树木生活的环境条件: 气候、降雨、土壤、密 度、施肥、病虫草害、 整形修剪管理、极端天 气等等
4、坚果类种实调制
• 一般含水量较高,如板栗等,在日光下晒, 容易失去发芽力,采后要堆放在阴凉处,然 后进行粒选,粒选后的种子要放在通风处阴 干,经常翻动,堆铺厚度不超过20-25cm, 当种实湿度达到要求时,即可进行贮藏。
(三)肉质果类种实调制
• 1、种粒细小而果肉较厚的,可将果肉堆积变 软后碾压,漂洗既得净种。
三、影响园林树木开花结实的因素
3、土壤条件:
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应比例状况常常影响树木结实 的早晚和结实量高低有关。氮多推迟开始结实的年龄;磷钾多 利于提早结实。适当提高磷和钾的供应比例,有利于提早结实, 能提高种实产量及品质。
三、影响园林树木开花结实的因素
4、生物因素:
昆虫有助于传粉,对开花结实有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 病菌、昆虫、鸟、鼠等生物因素常对树木的开花结实产生危害 作用。
• 坚果 • 成熟时果皮木质化或革质化,通常一果含一粒种 子,如板栗、栲属、山核桃
苦木栲
山核桃
核
桃
板
栗
果
• 翅果: • 果实长成翅状,果实有翅,如榆、杜仲、白蜡、槭等
珙 桐
生产工艺第二章 种子制备 第四节种子质量的控制
第四节 种子质量的控制
2.培养温度和湿度
微生物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但是,要获得 高质量的孢子,其最适温度区间很狭窄。一般来说,提高 培养温度,可使菌体代谢活动加快,缩短培养时间,但是, 菌体的糖代谢和氮代谢的各种酶类,对温度的敏感性是不 同的。因此,培养温度不同,菌的生理状态也不同,如果 不是用最适温度培养的孢子,其生产能力就会下降。不同 的菌株要求的最适温度不同,需经实践考察确定。例如, 龟裂链霉菌斜面最适温度为36.5~37℃,如果高于37℃, 则孢子成熟早,易老化,接入发酵罐后,就会出现菌丝对 糖、氮利用缓慢,氨基氮回升提前,发酵产量降低等现象。 培养温度控制低一些,则有利于孢子的形成。龟裂链霉菌 斜面先放在36.5℃培养3天,再放在28.5℃培养1天,所得 的孢子数量比在36.5℃培养4天所得的孢子数量增加3~7倍。
第四节 种子质量的控制
斜面孢子培养时,培养室的相对湿度对孢子形成的速 度、数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空气中相对湿度高时,培养 基内的水分蒸发少;相对湿度低时,培养基内的水分蒸发 多。例如,在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冬季由于气候干燥,空 气相对湿度偏低,斜面培养基内的水分蒸发的快,致使斜 面下部含有一定水分,而上部易干瘪,这时孢子长得快, 且从斜面下部向上长。夏季时空气相对湿度高,斜面内水 分蒸发得慢,这时斜面孢子从上部往下长,下部常因积存 冷凝水,致使孢子生长得慢或孢子不能生长。试验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斜面孢子时,在北方相对湿度控制在 40%~45%,而在南方相对湿度控制在35%~42%,所得孢子 质量较好。一般来说,真菌对湿度要求偏高,而放线菌对 湿度要求偏低。
一、影响孢子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
孢子质量与培养基、培养温度、湿度、培养时间、 接种量等有关,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必 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认真加以控制。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学分:理论学时:实验学时:面向专业:种子专业(本科、专科) 课程代码:先开课程:植物育种学、栽培学、种子学课程性质:(必修课)执笔人:张洪生审定人: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我国在开始实行种子产业化之后而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
它以植物育种学、栽培学和种子学为基础,是研究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以研究大田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为主,也包括蔬菜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研究。
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现代种子产业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培养新时期从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所需的专门人才。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植物生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兼具农业技术科学和行业管理科学的性质,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在新形势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在保持农作物良种优良种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作物各类种子加速繁殖、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具体应用;同时要了解我国种子法规,系统掌握种子行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力求全面了解、跟踪国内外种子生产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此外,还应增强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依法治种的观念,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把我国种子事业推向更高水平,加速我国种子产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内容偏重于实用技术理论与技巧的讲解。
课堂采用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讨论。
课堂教学中列举大量现实种子生产及经营管理的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绪论(学时)一、种子生产的意义与任务二、种子生产概况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的对象、性质与任务重点:种子生产的意义与任务。
《种子生产基本原理》课件
本课程介绍种子生产的基本原理,包括种子生产的流程、种子品质的保证、 种子储存及管理等内容。
种子生产的流程
1
选种
在生产之前根据作物的生长要求和育种目的,系统地收集各种草地、野生种等野生种 子。一般要求种子外观良好,没有病害损伤或肿大的种子。同时,收集后的野生种子, 还应该重做良好的识别和鉴定,防止收集到了过多的杂质。
对种子包装之后,需要进行质量监测,测试种
做好种子信息管理工作
种子信息一旦丢失或出现错误,极大地影响了
总结
1 保证种子品质
要从选种、育种、操作、防病防虫等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2 统筹储存及管理工作
储存及管理工作,以保证种子品质的长期稳定。
3 重视种子生产工作
种子生产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高度重视。
选择合适的储存环 境
选择通风性好的具有防潮、 防虫的种存仓库或设施进行 储存,储存温度不好过低也 不好过高。
控制种子水分
控制种子水分是防止种子“亡” 的重要措施。补种用的“一年 生”和“二年生”种子,宜分别 控制在6%-8%和3%-5%左右。
使用储藏剂
储藏剂,通俗点解释就是一 种让物品不腐烂的药剂。
2
种植
从选种到成熟,中间可能需要通过多种农艺措施来保证种植的效果,进而保证种子的 品质,例如耕翻,深施肥料,适时的灌溉,缩短作物生长周期等等。
3
收获
在作物完全成熟之后,果实内制种部分是否已经发育成熟及种子是否生长良好后再收 割。同时,种子生产中要特别强调残留农药的问题。
4
筛选
将有问题或不良的种子剔除,另外,浮力分选机可以去除掉多余的空壳,有助于改进 种子品质。
种子储存及管理
第一章 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在适宜的或人工控制条件下,无性繁殖作物也能 开花结实进行有性繁殖,也有自花授粉和异花授 粉区别,如甘薯为典型 异花授粉作物,马铃薯 为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
二、无性繁殖
2、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甚至雌配子体内
某些单、二倍体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 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
遗传特点
群体同质,个体基因型纯合,
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对一致,自交无 害,不断自交导致纯合。
2. 常异花授粉植物的花器 构造特点及开花习性
交配制度
基本自交,异交率5~50%
花器构造特点及开花习性
雌雄同花,异熟或雌雄蕊不等 长,外露,易接受外来花粉,开 花时间长,异交率较高。
遗传特点
群体同质(异质), 个体纯合(杂合),杂合 体分离,遗传基础较复杂; 强制自交,后代不明显退化;多代强制自交,导致群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花粉粒及花粉壁成分与雌蕊 柱头上的柱头毛或乳突细胞 之间具有相互抑制作用,花 粉管不能进入柱头。
4 利用雄性不育
利用雄性不育性育种,是克服雌雄同 花作物人工去雄困难的最有效途径。雄性 不育性是由基因控制的,是可以遗传的, 根据不育基因的类型,可把雄性不育分为 两大类。
1.核不育 是指单纯受细胞核基因控制的不 育系,当不育型与可育型杂交后,其后代 的遗传方式符合盂德尔式的遗传,因此找 不到保持系。把不育性固定下来也就不能 得到完全不育或高度不育的不育系。
3、品种退化:品种的退化则是指品种的特征
特性发生了变化,一些性状出现了不良变异,原 有的优良性状部分或全部消失,经济性状变劣, 降低或丧失了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混杂了品种 势必导致品种的退化,同时退化了品种,植株性 状不一致,也会加剧品种的混杂。
蔬菜种子学-种子的生产原理和技术
美國劃分為:育種者種子、基礎種子(foundation seed)、 登記種子、認證種子;英國劃分為:育種者種子、前基礎 種子(pre-basic seed)、基礎種子、認證種子(一代、二代)。 均是按照一個品種的繁殖世代劃分。
(二)新品種的來源和種子生產
1.公司自育的品種: 2.原國有育種單位育成的老品種 3.國有育種單位育成的新品種 4.引進國內外新品種
3)自然屏障隔離 利用山嶺、村莊、房屋、成片樹林等自然障礙物 進行隔離。 4)高稈作物隔離 在制種區周圍一定範圍內種植玉米、高粱、麻類 等高稈作物。 要求:第一,高稈作物應提前播種20d以上,以 保證制種田花期到來時有足夠的高度;第二,高稈 作物隔離帶應有一定寬度。
2.制種田的規格和種子播種 (1)確定父母的播種期 確定父母本播期必須能使父母本的開花期良好相 遇,這是雜交制種成敗的關鍵。 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指標是玉米母本吐絲,父本散 粉;水稻和小麥是母本開花,父本散粉。 最主要的方法是採用分期播種父母本。 確定播期應考慮雙親的生物學特性、外界環境條 件、生產條件與管理技術等可能影響的因素,事先 做好調整。 確定播期原則:“寧可母等父,不可父等母”。 確定播種差期準確度:葉齡>有效積溫>生育期。
種子生產原理與技術
第一節 種子生產的概念和意義
一、種子生產的概念和任務
(一)種子生產的概念 採用最新技術繁育優良品種和雜交親本的原種,
保持和提高它們的種性;按照良種生產技術規程, 迅速地生產市場需要的、品質合格的、生產上作為 播種材料大量使用的、種植者自己不能留種或留種 效果不好的種子、種苗和無性播種材料。
二、品種特性
(一)栽培品種的特性
1.經濟性 2.時效性 3.可生產性 4.地域性 5.商品性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大田
循环选择法二年二圃制原种生产程序
四、加快种子生产进程的方法
1、提高繁殖系数k
(1)含义:k=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用种量 (2)方法:“提高产量、降低用种量” ①精量播种:高质量的种子基础(前提?);
良好的栽培技术体系(保证?) ②剥蘖分植:促进分蘖,一次或多次剥蘖分植。 ③组织培养: ④其他:
二、遗传平衡定律及其与种子生产的关系
1.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
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因素的干扰,则基因频率和基 因型频率在世代间保持不变。
基因型 AA Aa 频 率 P=p2 H=2pq
aa Q=q2
2.遗传平衡定律对种子生产的指导意义
在种子生产中,由于对群体施加人工选 择,加之基因突变、异品种杂交和小样本的 引种等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对异交作物品种 的纯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种子质量。
“三系”各成体系,分别建立株行圃和株系 圃,三系共建6个圃,不育系增设原种圃合成7圃。
该法过程简化,节省人力物力。
第一年
保持系 B
第二年
株行圃 B
第三年
株系圃 B
第四年
混系
不育系 A
株行圃 A×B
株系圃 A×B
原种圃 A×B
恢复系 R
株行圃 R
株系圃 R
制种田
“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程序图
(二)、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
指导思想:
选择大量表型优良的单株(穗),将其种子
混合在隔离区内种植,随机交配,从隔离区收获的 种子为基础种子(原原种),然后再在隔离条件下
种植原原种,任其自由授粉,收获的种子为原种。
二、杂交种亲本原种的生产
(一)“三系”亲本原种生产 1.成对回交测交法
第二章种子清选精选分级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要求
2、精选分级的目的 剔除混入的异作物或异品种种子,不饱满的、虫蛀
的、劣变的种子,以提高种子的精度级别和利用率,即提高 纯度、发芽率和种子活力。
3、清选精选分级的意义: 刚收获的种子中所含
茎、叶及杂草种子、异作 物种子和害虫等杂质,会 影响有效干燥、安全包装 和贮藏,因此必须进行清 选精选分级。
第三节 种子力学特性分选原理和技术
空气动力学特性分选时根据种子 和杂物对气流产生的阻力大小进行 分选。任何处于气流中的种子或杂 物,除受本身重力(G)外,还承受 气流的作用力(F)。 种子或杂质的重量 G > F——下落
G < F——被带走 G = F——悬浮
(临界速度)
一、分选方法
1、垂直气流分选
② 圆孔筛(种子宽度): 筛孔直径比种子长度小 得多,所以分选时种子 必须竖起,其中宽度小 于筛孔直径的种子才有 可能通过筛孔,因此种 子的长度和厚度与分级 无关。用于圆形或近似 于圆形种子的筛理,如 油菜、玉米等。
③ 窝眼筒或窝眼圆盘 (种子长度):当种子的 长度小于窝眼口径时,种 子进入窝眼,长度大于窝 眼口径的种子不易进入窝 眼,从而达到分选目的。
二、影响筛子分离效果的因素: 1)孔型及尺寸的正确选取; 2)筛子的制造质量; 3)喂料的均匀性; 4)筛体振动方式 5)上筛和下筛的倾斜角度 6)往复次数 7)谷物层厚度
分析振动筛
三、筛孔的正确选择
由于清选的种子种类和 品种不同,其大小尺寸也 不同,因此清选前必须对 欲清选的种子样品的最大、 最小尺寸及杂物的种类和 大小有较清楚地了解。
2、种子筛的种类和筛孔形状 1)筛子种类
① 冲孔筛:在镀锌板上冲出 排列有规律的、有一定大小与形 状的筛孔,筛孔形状有圆孔、长 孔、鱼鳞孔和三角孔等。筛板厚 度决定于筛孔的大小,筛孔大则 厚。
第二章 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三)在种子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保纯防杂 种子生产的中心任务是保纯防杂。 纯度的高低是检验种子质量的第一标准。所有 的农业技术措施重点之一,就是要保持纯度。 “纯”只能是局部的、暂时的、相对的,随着繁 殖的扩大必然会降低后代的相对纯度。因此,在种 子生产中,提出尽可能的较少生产代数的要求。 2.在原种生产中单株选择的重要性 在自交作物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体系中,要按 原品种的典型性,采取单株选择,单株脱粒,对株 系进行比较,一步步进行提纯复壮。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品种混杂退化是指新品种在推广过程 中,纯度下降、种性变劣的现象。品种混杂 与退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品种混杂是指一个品种群体中,掺杂有 不同于本品种的各种异型株,造成品种纯度 降低的现象。 品种的退化则是指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 部分地或全部消失,生活力下降,品质变 劣,抗性减退,以致降低或丧失了原品种在 农业生产上的利用价值。
部分组织如茎组织、叶肉组织、根组织、形成 层、贮藏薄壁组织、珠心组织等为外植体的离 体培养。 ④细胞培养:是指用能保持较好分散性的游离 的单个细胞、小的细胞团块(6~7个细胞)、 细胞悬浮液或生殖细胞(小孢子)进行离体培 养,形成完整植株。 ⑤原生质体培养:是指将植物的细胞去除细胞 壁后形成裸露的原生质体,在无菌的人工环境 中培养原生质体,使其重新形成细胞壁并继续 分裂、分化,形成再生植株。
二、遗传平衡定律及其与种子 生产的关系
1.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 内,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因素的干扰,则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保持不变。 基因型 AA Aa aa 频 率 P=p2 H=2pq Q=q2
维持群体平衡的条件:⑴群体很大,不会因任何基因型传递 而产生频率的随意或太大的波动;⑵必须是随机交配而不带 选择;⑶没有自然选择,所有的基因型都同等存在,并有恒 定的突变率,即由新突变来替代因死亡而丢失的突变等位基 因;⑷不会因迁移而产生群体结构的变化。
植物学-第二章 种子和幼苗
三、种子的寿命及萌发
❖顽拗性种子:是不耐失水的种子,在贮藏中忌干燥和低温。这类种子成
熟时仍具有较高的含水量(30%~60%),采收后不久便可自动进 入萌发状态。一旦脱水(即使含水量仍很高),即影响其萌发过程的进 行,导致生活力的迅速丧失。 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许多果树如菠萝蜜、荔枝、龙眼、芒果、可可 等均属于顽拗性种子。要是将这些种子采收后置于室内通风处,往往只 有几天或十余天的寿命。(休眠?) 芒果、荔枝、龙 眼、木菠萝等种 子在15℃中贮藏 较佳,而在5~ 10℃出现低温伤 害。
第二节 幼苗
(二)子叶留土幼苗(hypogaeous seedling):下 胚轴不伸长,只上胚轴和胚芽迅速向上生长,形成幼 苗的主茎,子叶留土(吸收、贮藏营养)。
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根据子叶是否出土和种子顶土 能力强弱调整播种深度
子叶出土幼苗—浅播 子叶留土幼苗—可稍深播
作业(假期结束后第一次课时交)
一、种子的结构
某些植物由果皮为种子提供保护,种皮薄而柔软,如 向日葵(瘦果)、花生(荚果)。
一、种子的结构
种皮结构的多样性
肉质化—石榴
种皮具表皮毛—棉花
一、种子的结构
假种皮(荔枝、龙眼等):种皮外包有一层肉质被套 ,与种皮来源不同(多由珠柄等发育而来)。
一、种子的结构
2. 胚(embryo):新生植物的雏体,种子最重要部分。 种子的出现为胚提供了更好的保护,也是种子植物繁盛 的原因之一。
第二节 幼苗
4. 胚轴细胞伸长, 把胚芽(有时包含 子叶)推出土面; 胚芽出土后形成茎 叶系统。
生产工艺第二章 种子制备 第三节种子的扩大培养
第三节 种子的扩大培养
此菌丝即可移到发酵罐作为种子,这称为二级种子罐 扩大培养,也称三级发酵。一般50m3发酵罐都采用三级发 酵。又如生长更慢的菌种,链霉素生产菌种灰色链丝菌, 一般采用三级种子罐扩大培养。在小型发酵罐(5~30L) 中进行试验时,也有采用直接孢子或菌丝体接入罐中发酵 的,这称一级发酵。
第三节 种子的扩大培养
(2)霉菌孢子的制备 霉菌的孢子培养,一般以大米、 小米、玉米、麸皮、麦粒等天然农产品为培养基。这是由 于这些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较适合霉菌的孢子繁殖,而且 这类培养基的表面积较大,可获得大量的孢子。霉菌的培 养一般为25~28℃,培养时间为4~14天。
(3)细菌培养物的制备 细菌的斜面培养基多采用碳 源限量而氮源丰富的配方,牛肉膏、蛋白胨常用作有机氮 源。细菌培养温度大多数为37℃,少数为28℃,细菌菌体 培养时间一般1~2天,产芽孢的细菌则需培养5~10天。
第三节 种子的扩大培养
3.种子质量的判断 由于菌种在种子罐中的培养时间较短,可供分析的参数 较少,使种子的内在质量难以控制,为了保证各级种子移种 前的质量,除了保证规定的培养条件外,在过程中还要定期 取样测定一些参数以观察基质的代谢变化及菌丝形态是否正 常。在生产通常测定的参数为:①pH;②培养基灭菌后磷、 糖、氨基氮的含量;③菌丝形态、菌丝浓度和培养液外观 (色素、颗粒等);④其他参数,如接前抗生素含量、某种 酶活力等。 用酶活力来判断种子的质量是一种新的尝试,如土霉素 发酵中,种子液的淀粉酶活力与发酵单位有一定关系。从表 2-4可以看出如种子液化淀粉能力强即淀粉酶活力高的,则 接入发酵罐后土霉素发酵单位也高,反之则低。因此,在选 用种子时,用测定种子液中淀粉酶的活力来判断种子质量的 方法是可取的。
种子罐的级数越少,越有利于简化工艺和控制,并可 减少由于多次移种而带来染菌的机会。但也必须考虑尽量 延长菌丝体(培养物)在发酵罐中生物合成产物的时间, 缩短由于种子发芽、生长而占用的非生产时间,以提高发 酵罐的生产率[产物/(ml·h)]。
种子生产的基本原理
12
二 作物品种的类型
◆农作物的品种,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要求, 即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特异性:指本品种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 其他品种的形态、生理等特征。 ◆一致性:指同品种内植株性状整齐一致。 ◆稳定性:指繁殖或再组成本品种时,品种 的特异性和一致性能保持不变。
13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
4
有性繁殖
◆1 自花授粉作物 ◆对于有性繁殖植物,是指雌蕊接受同一花 朵的花粉; ◆对于营养繁殖的果树等作物,是指同一品 种(基因型)内的相互授粉。
◆常见作物:豆类,花生,番茄,茄子
5
有性繁殖植物
茄子
大豆花
6
2、常异花授粉作物
◆在自然情况下,这类作物以自花授粉为主,
也能异花授粉,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作物。
1、选地:
◆一般应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排水良
好、旱涝保收的地块。 2、合理轮作: ◆种子田用地采作最合理轮作制度和施肥方 法。 ◆避免连作造成混杂
24
3、田间去杂去劣
◆在整个生育期间,去杂去劣最少两次以上, 最好是品种特征特性最明显易于识别的时 期进行。 4、收获时做到单收、单运、单打、单晒、 单藏,严防机械混杂。
10
–(3)营养繁殖 –嫁接法 –扦插法 即利用枝条等作繁殖材料,通过扦插 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繁殖系数,如番茄等。 –分株法 即通过分株(芽、苗)等措施来扩大 繁殖面积,提高繁殖系数。 –切块法 马铃薯、甘薯等无性繁殖作物,可以 将块茎、块根分割成多个小块(每个小块至少 保持一个芽眼),来提高繁殖系数。 –(4)组织培养 –(5)异地、异季繁殖
◆常见作物:辣椒
7
3、异花授粉作物
◆有的植物雄蕊和雌蕊不长在同一朵花里, 甚至不长在同一棵植物上,它们的雌蕊只 能得到另一朵花的花粉,这叫做异花授粉。
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
\种子生产技术与原理一、绪论1.列出世界十大种业公司名称?中国十大种业公司?a、世界著名10大种子公司1、杜邦(Dupout),美国农化巨头,在世界500强排第47位,主要从事农业、医药等领域的生物技术产品研制和开发。
1999年以77亿美元兼并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种子公司--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开始涉足种业,仍为世界第一大种子公司,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19.38亿美元,主要种子业务是玉米种子,约占全球杂交玉米种子市场的43%,其他种子业务有大豆、小麦、高粱、向日葵、紫花苜蓿等。
2、孟山都(Momsanto),美国农化公司,1998年兼并美国嘉吉公司国际种子业务,成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公司,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16亿美元。
主要种子业务是棉花、大豆、玉米种子。
3、先正达(Syngenta),1999年瑞士诺华公司与Anglo-Swedish AstraZeneca分别合并他们的农化业务而创建的新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种子公司,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9.58亿美元,主要种子业务为蔬菜种子。
4、利马格兰(Limagrain),法国农业合作组织,传统种子公司,是世界第四大种子公司和世界最大的蔬菜种子公司,2000年的种子销售额为6.22亿美元。
2000年与德过KWS公司共同兼并了美国大湖种子公司的玉米和大豆种子业务。
5、圣尼斯(Seminis),墨西哥最大的种子公司,世界第五大种子公司,主要种子业务是瓜果、蔬菜种子,占世界蔬菜种子市场的20%,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4.74亿美元。
6、埃德瓦塔(Advanta),1996年由荷兰Royal VanderHaveGroup和英国Zeneca Seeds 两个公司合并而成,世界第六大种子公司,主要种子业务是油菜、向日葵种子,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3.73亿美元。
7、道化工(Dow),美国化工公司,1998年收购Mycogen,2000年收购嘉吉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杂交种子业务,世界第七大种子公司,主要种子业务有玉米、高粱、大豆等种子。
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讲稿
绪论一、种子生产的意义和任务(一)种子、品种和良种的概念1.种子的概念⏹植物学种子概念:⏹农业种子概念:⏹植物学概念:种子是指能够生长出下一代个体的生物组织器官。
从植物学概念上理解,种子是指有性繁殖的植物经授粉、受精,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主要由种皮、胚和胚乳三个部分组成。
(插图:种子结构图)种皮是包围在胚和胚乳外部的保护构造,其结构及内部不同组分的化学物质对种子的休眠、寿命、发芽、种子处理措施及干燥、贮藏等均发生直接和间接的作用,种皮上的色泽、花纹、茸毛等特征,可用来区分作物的种类和品种;胚是种子的最核心部分,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迅速发芽生长成正常植株,直到形成新的种子;胚乳是种子营养物质的贮藏器官,有些植物种子胚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被胚吸收,成为无胚乳种子,其营养物质贮藏于胚内,特别是子叶内最多。
植物学种子概念: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主要由种皮、胚和胚乳三个部分组成农业种子概念:从农业生产的实际应用来理解,凡可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植物组织、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都称之为种子。
农业上的种子具有比较广泛的涵义,为了区别植物学的种子,亦可称其为“农业种子”。
农业种子一般可归纳为三大类型(三类种子示意图)1.真种子:即植物学上所称的种子,它是由母株花器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如豆类、十字花科的种子白菜、棉花、油菜、烟草、蓖亚麻、瓜类等作物的种子。
2.植物学上的果实(类似种子的果实):内含一粒或多粒种子,外部则由子房壁发育的果皮包围。
如禾本科作物的小麦、黑麦、玉米、高粱和谷子的种子都属颖果;荞麦、向日葵、苎麻和大麻等的种子是瘦果;甜菜的种子是坚果等;3.作为繁殖材料的植物营养器官:营养器官主要包括根、茎及其变态物的自然无性繁殖器官,如甘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甘蔗的茎节芽和葱、蒜的鳞茎、某些花卉的叶片等。
2.品种的概念定义:品种是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植物,并经长期的培育和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的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单位,也不同于野生植物。
第二章-种子的扩大培养
(2)培养条件 • 接种量:0.8~1.0% • 培养温度:32~34℃ • 培养时间:7~8h • 通风量: • 50L种子罐1:0.5 • 搅拌转速340r/min; • 250L种子罐1:0.3 • 搅拌转速300r/ min • 500L种子罐1:0.25 • 搅拌转速230r/ min
(3)二级种子的质量要求 • 种龄:7~8h • pH:7.2左右 • OD值净增0.5左右 • 无菌检查(-) • 噬菌体检查(-)
种子罐培养:
获得足够的菌种数量; 种子罐的培养基接近发酵罐培养的醪液成分和 培养条件,使菌体适应发酵环境。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
种子扩大的级数:制备种子需逐级扩大培养的次 数
种子罐级数越少,越有利于简化工艺和控制,并 减少由于多次转种而带来的染菌机会以及减少因 种子罐生长异常而造成的发酵波动 但考虑能否在一定时间内获得优质、足量的种子 以满足发酵的需求
(5)pH
●
pH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代谢
(6)通气搅拌
影响培养基中的溶氧,通气过大或搅拌速度过快容易导致某些酶失 活或菌体细胞破裂。
●
3、接种量和种龄的影响
移入种子的体积 接种量= ————————— 接种后培养液的体积
接种量大小最终以实践定。
接种量过多:菌丝生长过快、溶 氧不足,衰老细胞增加等,发酵 后劲不足 种量过少:延长发酵周期,形成 异常形态,而且易造成染菌。 以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的繁殖速 度为依据 接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发酵周期。
碳源和氮源不太丰富( 碳源约1%,氮源不超过
0.5%)。碳源丰富易造成生理酸性的营养环境,不 利于放线菌孢子形成;氮源丰富有利于菌丝繁殖不 利于孢子形成。
种子生产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2)化学杀雄
选用某种化学药剂,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喷
洒于母本上,直接杀死或抑制雄性器官,造成生理不育
以达到杀雄目的。
常用化学杀雄剂如:小麦的Sc2053、Genesis等;棉
花的三氯丙酸;水稻的稻脚青(20%甲基砷酸锌);玉
米上有DPX3778。
优点:
问题:
方法简便 亲本选配自由 雄性不育不能遗传
3)自然屏障隔离 利用山岭、村庄、房屋、成片树林等自然障碍物 进行隔离。 4)高秆作物隔离 在制种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种植玉米、高粱、麻类 等高秆作物。 要求:第一,高秆作物应提前播种20d以上,以 保证制种田花期到来时有足够的高度;第二,高秆 作物隔离带应有一定宽度。
种子生产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2.制种田的规格和种子播种 (1)确定父母的播种期 确定父母本播期必须能使父母本的开花期良好相 遇,这是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 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指标是玉米母本吐丝,父本散 粉;水稻和小麦是母本开花,父本散粉。 最主要的方法是采用分期播种父母本。 确定播期应考虑双亲的生物学特性、外界环境条 件、生产条件与管理技术等可能影响的因素,事先 做好调整。 确定播期原则:“宁可母等父,不可父等母”。 确定播种差期准确度:叶龄>有效积温>生育期。
种子生产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二)新品种的来源 1、有偿转让新品种原种种子 2、引进国内外新品种种子 (三)种子生产的意义 种子生产的任务:一是迅速而大量地生产优质种子, 实现品种的以优代劣的更换,满足广大种植者生产 的要求,满足经销商国内外销售的需求;二是防止 推广品种混杂退化,保持良种的种性,延长良好的 使用年限。
种植非父本品种。有的作物如十字花科作物属间也应 有一定的隔离。
种子学(第二章2.1)种子形成发育过程
无性(1n)
胚(不定胚,为无性胚)
张玲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4
图20 美洲鹿百合的裂生多胚现象
A 胚囊上部,示由合子产生的胚团块;B、C 胚团块中的细胞增殖 形成多个胚(Maheshwari,1950)
合子胚
反足细胞胚
图21 从助细胞来源的胚 (岩白菜, Maheshwari, 1963) 双生原胚, 右边小的一个是从未受 精的助细胞衍生
了解种子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条
件,是种子生产的保证。 一、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 二、种子发育的异常现象 三、种子的成熟
张玲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一、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 一、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
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是指从卵细胞受精成为合子开始,
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增殖和基本器官的分化成长,直到种子完全
成熟的种子从珠柄上脱落后在种皮上留下的疤痕
张玲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2
二、种子发育的异常现象
多胚现象 无胚现象
无性种子
种子败育
张玲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3
二、种子发育的异常现象
(一)多胚现象――指一粒种子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胚的现象。 (1917年首次在柑桔中发现) 1. 真多胚--是指同一个胚囊中发生几个胚的情况 (多数)。 裂生多胚(合子、原胚、胚柄裂生),为有性胚 真多胚 的来源 多见于裸子植物 助细胞、反足细胞 珠心 、珠被细胞 胚 有性(2n)
张玲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
(四)种皮的发育
种皮由胚珠的珠被发育而来,包围在胚和胚乳之 外,起着保护作用。
如果胚珠有1层珠被 如果胚珠有 内、外二层 珠被 发育形成1层种皮,如番茄、向日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作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
(一)有性繁殖与种子生产 1.自花授粉作物
第一,严防机械混杂;田间去杂 第二,防止生物学混杂。 2.异花授粉作物 第一,严防机械混杂,严格隔离、控制授粉 第二,去杂去劣 3.常异花授粉作物 设置隔离区、及时拔除杂株,防止异交。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二)无性繁殖与种子生产
在育种家的监控下,一次性繁殖够用5~6年的育种 家种子贮藏于低温条件下,以后每年从中取出一部分育 种家种子进行繁殖。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1
育种家种子 育种家种子 育种家种子 育种家种子 (低温贮藏) (低温贮藏) (低温贮藏) (低温贮藏)
2 原原种?
3 原 种?
原原种
4 生产用种?
原种
原原种
5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三、杂种优势利用及其与种子生产的关系
一方面,要保持和提高亲本种子的纯度。 ??(更好利用杂种优势)
另一方面,不能坚持“优中选优”思想。 ??(杂株)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四、作物品种防杂保纯(一)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1、混杂:是指一个品种群体中,掺杂有不同于本品种的
各种异型株,造成品种纯度降低的现象。
1、应注意防杂选优,防止混杂退化;组 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2、目前严防病毒病。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第二节 作物品种的防杂保纯
一、纯系学说及其意义 (一)纯系学说(pure line theory)
1903年丹麦植物学家Johannsen提出,论点: 1.在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 可分离出基因型纯合的家系。选择有效。 2.在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 (二)理论意义:区分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 异;指出了选择遗传变异的重要性。为自花授粉作 物的选择育种和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2、退化:则是指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部分地或全部消
失,生活力下降,品质变劣,抗性减退,以致降低或丧失 了原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价值。
品种混杂与退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1.机械混杂 2.生物学混杂(天然杂交) 3.剩余分离和基因突变 4.不正确的选择 5.不良的生态条件与栽培技术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三)品种混杂退化的遗传实质
1.基因迁移: 2.基因漂移: 3.基因突变: 4.选择(人工):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四)品种防杂保纯的措施
1.思想保证:责任感 2.技术力量保证:
生产队伍(稳定、业务素质)
3.组织保证:严格按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执行,建立健全种子生产技术体系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2、无性繁殖
(1)营养繁殖:利用母体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作为繁殖材
料,进行分株、扦插、嫁接、压条繁殖。
(2)无融合生殖:植物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
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
(3)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
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产生 完整植株的过程。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三)实践意义
1.保纯防杂
在种子生产中,提出尽可能的减少生产代数的要求。?? (纯,相对性)
2.在原种生产中单株选择的重要性
按原品种的典型性,采取单株选择,单株脱粒,对株系 进行比较,逐步提纯复壮。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二、遗传平衡定律及其与种子生产的关系
1.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
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因素的干扰,则基因频率和基 因型频率在世代间保持不变。
基因型 AA Aa 频 率 P=p2 H=2pq
aa Q=q2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2.遗传平衡定律对种子生产的指导意义
在种子生产中,由于对群体施加人工选 择,加之基因突变、异品种杂交和小样本的 引种等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对异交作物品种 的纯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种子质量。
第二章 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第一节 作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
一、作物繁殖方式分类及遗传特点
(一)分类 1、有性繁殖 (1)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低(0%~4%);水稻、小麦等 (2)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高(95%以上);
a.雌雄异株:菠菜 b.雌雄同株异花:玉米 c.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白菜型油菜 d.雌雄同花但雌雄异熟或花柱异型:向日葵 (3)常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较高(20~40%);棉花、甘蓝型油菜等。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二)遗传特点
1、有性繁殖 (1)自花授粉作物:
a.基因型和表型的一致性: b.遗传行为的相对稳定性: c.自交不衰退或退化缓慢: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二)遗传特点
1、有性繁殖 (2)异花授粉作物:
a.个体内的杂合性和个体间的基因型与表型的不一致性: b.世代间遗传的不稳定性(个体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c.自交衰退: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四)品种防杂保纯的措施
4.技术措施
a.严格管理,防止机械混杂 b.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 c.去杂去劣,正确选择 d. 用优质种子定期更新生产用种 e.选用或创造适合种性的生育条件及栽培技术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第三节 作物原种生产程序与方法
一、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
(一)自交和常异交作物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 1.低温贮藏繁殖法
生产或仓贮
2 育种者种子
原种生产
生产或仓贮
良种生产?
良种生产
?
n 育种者种子
原种生产
良种生产
?
重复繁殖法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重复繁殖法的特点
(1)繁殖的种子,其种性好、典型性强、纯 度和质量高。
(3)常异花授粉作物:
a.多数个体同质纯合: b.自交退化但不严重: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二)遗传特点 2、无性繁殖
(1)无性系群体来源于母本的体细胞,遗传物质 只来自母本一方,其后代的表现型与母本完全相 同,通常不发生分离现象。
(2)无性系内群体的表现型一致,易于保持品种 的稳定性。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生产用种
原种
原原种
6
生产用种
原种
……
生产用种
低温贮藏繁殖法生产原种的程序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2.重复繁殖法
重复繁殖法又叫保纯繁殖法,是由育种单 位或育种者提供育种家种子,经专门种子场、 原(良)种场或种子繁殖基地生产原种和生产 用种,由种子公司统一供种。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1 育种者种子
原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