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答案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序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着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规律。

在经济学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种重要的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供求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决定作用;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

本文将就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差异和应用进行对比研究。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新古典经济学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歇尔经济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基于一些基本假设,如理性个体、完全信息、充分竞争等。

其核心原理在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在市场自由的条件下,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将会最终导致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的有效性和效率,通过分析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规律来指导经济政策。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并非总能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增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主动干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来解决失业和经济波动问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总需求的决定作用,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提高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差异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一些基本假设和观点上存在差异。

首先,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个体行为具有理性性质,追求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强调人的经济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理性。

其次,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自发达到均衡的机制,强调供求关系决定资源分配;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存在自发不足和波动,主张政府通过政策调控来干预市场。

再次,新古典经济学倾向于将经济问题研究归结为供给方面的问题,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需求方面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 凯恩斯其人
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约翰 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梅纳德 凯恩斯(1883 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 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 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凯恩斯生于英国的剑桥市。其父亲也是经济学家, 凯恩斯生于英国的剑桥市。其父亲也是经济学家,其母亲 曾任剑桥市的市长。 曾任剑桥市的市长。 他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凯 他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 恩斯毕业后,留校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学习经济学。 恩斯毕业后,留校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学习经济学。 1906年 凯恩斯在英国文官考试中名列第二, 1906年,凯恩斯在英国文官考试中名列第二,被派到财政 部印度事务处工作。两年后(1908年 部印度事务处工作。两年后(1908年)返回剑桥大学皇家 学院任经济学教师,讲授货币学, 学院任经济学教师,讲授货币学,并专注于印度通货的研 1913—1914 1914年被任命为皇家委员会调查印度通货和财 究。1913 1914年被任命为皇家委员会调查印度通货和财 政的委员,其后调任财政部顾问。 政的委员,其后调任财政部顾问。
概率论》1921年出版到1936年 年出版到1936 15年是凯恩斯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从《概率论》1921年出版到1936年,这15年是凯恩斯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他出版了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名著: 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他出版了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名著:《货币改革 1923)、 货币论》 1930) )、《 通论》 1936)。 论》(1923)、《货币论》(1930)和《通论》(1936)。 虽然《通论》是凯恩斯的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但他在《 虽然《通论》是凯恩斯的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但他在《货币改革 货币论》这两部著作中,偶尔也能看到《通论》的影子。 论》和《货币论》这两部著作中,偶尔也能看到《通论》的影子。 货币改革论》 货币论》是凯恩斯货币调节学说的姊妹篇, 《货币改革论》和《货币论》是凯恩斯货币调节学说的姊妹篇,都是研 究后期剑桥学派货币金融学说的重要著作。《货币改革论》是对20世纪 究后期剑桥学派货币金融学说的重要著作。 货币改革论》是对20世纪 20 20年代初期大争论的总结 年代初期大争论的总结, 货币论》是对20 20年代中期和晚期大争论的 20年代初期大争论的总结,《货币论》是对20年代中期和晚期大争论的 总结。 货币改革论》序言中他简要提到了“储蓄—投资 关联问题, 投资” 总结。在《货币改革论》序言中他简要提到了“储蓄 投资”关联问题, 而在《货币论》中则较深入地分析了储蓄和投资两者之间的均衡和矛盾, 而在《货币论》中则较深入地分析了储蓄和投资两者之间的均衡和矛盾, 构成“ 型货币调节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构成“新”型货币调节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原属单一的利率范 货币论》中则分解成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同样, 畴,在《货币论》中则分解成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同样,利润这一概 货币论》中也分解成企业家正常报酬和意外利得。 念,在《货币论》中也分解成企业家正常报酬和意外利得。 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发展过程来看, 货币论》 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发展过程来看,《货币论》是深入研究其从后期剑 桥学派转变为《通论》 新经济学 发展过程的一部重要著作。 新经济学” 桥学派转变为《通论》“新经济学”发展过程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该书 凯恩斯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书中有关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的分析, 中,凯恩斯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书中有关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的分析, 后来在《通论》中发展成著名的保有货币的三类动机(即交换动机、预 后来在《通论》中发展成著名的保有货币的三类动机(即交换动机、 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公众以某种流动形式保存资产的相对偏好, 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公众以某种流动形式保存资产的相对偏好,即后 来的所谓灵活偏好;新资本的预期收益即后来的所谓资本边际收益率。 来的所谓灵活偏好;新资本的预期收益即后来的所谓资本边际收益率。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3、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实例分析
第一步:这100万美元将成为生产这些投资物的人们 第三步:他们又会将其4/5,即64万美元(100×4 / 的收入; 5×4 / 5)再购买消费品,于是它又成为另一些生产 第二步:这些人将其增加的收入的 4 / 5,即80万美 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元(100×4/5)用来购买消费品,这部分又成为另 第四步:这样的过程会继续进行下去 一些生产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结果是:原始投资虽然只增加了100万美元,但把所 有这些派生收入加在一起却可以得到500万美元的收 入。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4、就业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就业
原因分析: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管是消费品还是投资 三大心理法则影响总需求:按照消费倾向规律,随 品的生产都不能继续增加,这就造成了“非自愿失 着社会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 业”。 越来越小,于是引起对消费需求不足。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方面的具体情况是: 西方世界所曾经遭受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增加了额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私人企业的活力下 外的动力。 降; 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 整个世界的绝大部分已经被殖民化,资本主义体系已 经没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 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 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 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 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题库43简答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题库43简答题

3.叙述卢卡斯批评。

Describe the Lucas critique.答:(1)卢卡斯批评是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

卢卡斯指出,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

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

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2)卢卡斯强调了人们如何形成未来预期的问题。

预期在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预期影响着各种经济行为。

例如,家庭根据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决定消费多少,企业根据对未来盈利的预期决定投资多少。

这些预期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政府所实行的经济政策。

因此,当决策者估算任何一种政策变动的效应时,他们需要知道人们的预期会对政策变动做出什么反应。

卢卡斯认为,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比如依靠标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这种影响。

(3)卢卡斯批评给我们两个教训。

狭义的教训是评价不同政策的经济学家需要考虑政策如何影响预期,从而影响行为。

广义的教训是政策评估是困难的,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经济学家应该确实表现出必要的谦虚。

1.古典宏观经济模式的要旨是什么?其分析思路是怎样的?(武汉理工2003研)答: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

其四个假设条件如下:(1)个体利益最大化。

(2)理性预期。

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包含3个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加答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加答案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导(2007年2月第四版)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目录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教学辅导第二部分习题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十九、二十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二十二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教学辅导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科共同课,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由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部分组成。

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分析产出、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以理论研究为依据,主要分析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和效应。

本课程的体系安排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由于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及案例分析的广泛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建立理论基础,而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用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

总体上说,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

第一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宏观经济学概述,介绍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宏观经济运行模型、研究对象与框架结构。

二是介绍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理论,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其中,第二、三、四、五章是总需求分析模型,这一分析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方法,它假定总供给存在过剩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说在需求变化时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所以总供给也就不能成为国民收入的制约力量;第六章是引入总供给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于价格水平既定不变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总需求分析的解释能力,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一、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的认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 Keynesian economics)相对应的概念自然是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这个概念,指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并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联系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按照马克思的规定,古典经济学家指的是配第、斯密、李嘉图等人,庸俗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萨伊、穆勒等并不被包括在内。

凯恩斯使用了古典经济学家这一术语,但是他抹杀了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界限,又将马克思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混同一谈。

新古典经济学指的就是边际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帕累托、克拉克、费雪、马歇尔、庇古等。

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古典宏观经济学指的就是经过系统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

认为通过工资、价格与利率自动伸缩机制可以使劳动、资本、货币与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节,有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趋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的是凯恩斯的追随者所诠释与发展的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这一派的经济学家最著名的有汉森、希克斯、克莱因、萨缪尔森和托宾等人。

古典宏观经济学不能解释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要为经济危机的存在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提供理论基础。

凯恩斯将市场失灵归咎于价格刚性,认为它使市场力量受到阻碍,只有政府实施稳定性政策来进行调节经济。

他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产出,而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效需求往往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 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 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 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 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 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4.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 击作为波动源。它接受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 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 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实际因素,即技术的 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y y P Pˆ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2.基本理论 总量生产函数为:
y zf k
图21-1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2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图21-3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 型
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 最大化假设的微观基础上的,因而其社会经济总 供给函数是由个体企业的供给函数加总获得的。 卢卡斯总供给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二十一章 课后模块-21

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二十一章 课后模块-21

一、课后答案 (1)1、如何理解“凯恩斯革命”? (1)2、如何看待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 (2)3、简析凯恩斯理论对当代的影响。

(2)二、名词解释 (3)1、凯恩斯定律 (3)2、消费函数 (3)3、资本边际效率 (3)4、利息率 (3)5、货币政策 (3)6、财政政策 (4)三、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 (4)1、流动性偏好 (4)2、准备金 (4)3、平均消费倾向 (4)4、边际消费倾向 (4)5、试述凯恩斯的政策建议 (4)6、凯恩斯学说能否用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 (5)四、扩展资料 (5)1、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 (5)2、凯恩斯的预期理论 (5)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11)4、凯恩斯长期好友理论 (14)5、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14)一、课后答案1、如何理解“凯恩斯革命”?1936年,西方经济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J.M.凯恩斯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以下简称《通论》)。

凯恩斯在刚撰写通论的时候就开始造舆论,他给戏剧家萧伯纳的信中曾提及此事,并颇为自负地说,此书也许会对世界上关于经济问题的思考方法发生革命,引得世人拭目以待。

果然,该书一出,的确轰动一时,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经济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凯恩斯革命的重大突破之所以称为革命,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有着重大突破。

1.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因而不存在经济危机,明确承认经济危机的存在及严重破坏性。

2.屏弃了传统经济学的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机理,不相信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和协调性,认为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而恢复均衡,坚决主张:采用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进行紧急抢救。

3.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在经济危机病因探索方面的“外因论”,转而寻找不稳定的内在结构,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从考察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创立了有效需求原理及三大心理定律。

4.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总就业量,总生产量和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原因,以区别于单个商品,单个厂商,单个消费家庭之经济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圣才出品】
关于菜单成本能否引起价格的短期粘性,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一部分经济学 家认为,菜单成本通常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认为,菜 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粘性,从而对整个经济 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二、判断题 1.所有经济学家都同意当经济发生繁荣或衰退时,政府应采取适当政策来调节经济。 () 【答案】F 【解析】并非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主张政府调节经济,古典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 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认为任何旨在调节经济的政策都是无效的。然而凯恩斯主义和新凯 恩斯主义则认为经济调整是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因此政府应采取适当政策来调节经济。
Pe t 1
Pt 1
,其中,
Pe t 1
Pt1 为预期值与实际值的差距,
为调整系数(
0
1
)决定了预期对过去的误差进
行调整的幅度。ຫໍສະໝຸດ (2)“适应性预期”这一术语由菲利普·卡甘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一篇讨论恶性通货膨
胀的文章中提出。由于它比较适用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很快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
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4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③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 际国民收入;④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坚持以( )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 A.利率 B.货币供给量 C.信贷流量 D.准备金 【答案】B 【解析】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力主单一政 策规则,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 的政策。

西经第21章

西经第21章
21.4.0 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 21.4.1 货币政策效果 21.4.2 两个特例: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和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1.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r IS0 IS1
r0
E0
E1 L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Y0
Y1
Y
图21.5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21.4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21.4.0 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 21.4.1 货币政策效果 21.4.2 两个特例: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和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1.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2.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r LM0 r1 r0 LM1 E0 E1 IS1 IS0
o
Y0
Y1
Y*
Y
图21.7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表21.3 两种政策混合使用效果分析
序号 政策混合 1 2 3 4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产出 增加 不确定 不确定 减少 利率 不确定 上升 下降 不确定
r LM0 r0 r1 E0 E1 IS LM1
r LM r1 r0 E1 E0 IS0 Y0 Y1 Y Y0 Y IS1
(a) 扩张性货币政策
(b)
扩张性财政政策
图21.6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21.4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21.4.0 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 21.4.1 货币政策效果 21.4.2 两个特例: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和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21.4.3 两种政策混合使用效果分析 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混合使用
r (平坦) 平坦) E0 r0 r1 E1 LM0 E3 LM1 IS Y0 Y1 Y3 Y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圣才出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答:(1)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了以下几个理论观点。

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完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决策及银行制度,而货币需求函数则表明,货币供给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完全无关。

在货币供求相均衡时,根据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仅仅可以作出轻微的变动,而在长期中又是不变的数量,于是货币供给量M便是影响名义收入Y的决定性因素,即货币数量是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②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根据自然率假说,就业量(从而实际国民收入)是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因此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中的Y与M无关。

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V在长期中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货币数量M能影响的只能是价格P以及由货币所表示的变量。

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③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根据新货币数量论,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可以具有轻微变动的解释,以及货币主义从自然率假说出发,对货币政策在短期中的效应的考察都支持了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

④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

按照自然率假说,经济有趋向于自然率(即充分就业)的自行调节的机制。

因此,市场机制仍然是调节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

虽然各种随机扰动将使经济出现短期波动,但经济本身仍具有长期均衡的趋势。

因此,如果国家干预干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2)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根据其理论和对经验资料所做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①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MV=PT,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

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式中,L为对货币的总需求;L1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为利息率;P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

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②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Y(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而是决定V值的函数,V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简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简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简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在基本假设方面存在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当市场在遭到冲击后,可以迅速调整,从而能够使得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即供需平衡,此时市场便处于均衡状态或者说是处于出清状态。

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工资和价格调整并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2)二者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存在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来解释经济波动,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则试图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扰动方面来解释经济波动。

(3)二者在政策主张方面存在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为此,他们还试图证明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例如,以卢卡斯为代表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曾论证过货币政策的无效性,而且得出的结论是:可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影响价格水平而不会影响就业、产量等实际变量;只有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会影响就业、产量等实际变量。

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经济在遭受到需求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的情况的持续出现,刺激总需求的需求管理政策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差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靠于四个假定条件,即:个体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对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

宏观经济理论一定拥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切合追查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对于理性预期的假定。

理性预期包括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议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老是力争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老是会力争获得相关的全部信息。

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依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

所以,从整体和中长久来看,人们会正确地预期到会趋势于实质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对于市场出清的假定是指薪资和价钱都拥有充足的灵巧性,都能够依据供求状况快速进行调整。

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应。

因为假如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应时,价钱就会降落直至商品价钱降到使购置者愿意购置为止,相同的,假如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应,薪资就会降落,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薪资水平上雇用失业者。

所以,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平衡状态。

对于自然率的假说。

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目等要素。

经济政策能够临时影响实质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久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成效就在于使经济社会离开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以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类做法是不必需的,即便有必需,依照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也不行能达到目的。

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以为人们只好依据过去的信息而展望未来,而新古典学派以为这类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展望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照也要考虑事态在未来的变化。

比如,人们在预计某商品的价钱时除了考虑历史价钱,也会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对供应的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 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r b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r e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 ⋅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 )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一般地说,各种有形资产预期的报酬率愈高,愿意持有的货币就越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解答:(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其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其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解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

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最大利益。

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的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解答:一个典型企业i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yi=h(Pi-P)+y eq \o\al(*,i)其中,yi为企业的产量,Pi为其产品的价格,P为价格总水平,y eq \o\al(*,i)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h>0。

用Pe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P的估计,从而有yi=h(Pi-Pe)+y eq \o\al(*,i)(1)进一步地,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假定按下式进行Pe eq \o(P,\s\up6(^))+b(Pi eq \o(P,\s\up6(^)))(2)式(2)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该社会的有关机构预测并公eq \o(P,\s\up6(^))eq \o(P,\s\up6(^))的调整,参数b为调整系数。

将式(2)代入式(1)并整理,得yi=h(1-b)(Pi eq \o(P,\s\up6(^)))+y eq \o\al(*,i)从整体上看,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将所有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

设整个经济的生产由n个像企业i的企业组成,则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nh(1-b)(P eq \o(P,\s\up6(^)))+y*(3)式(3)即为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其中,y为总产出,P为整个经济的价格水平,y*为经济的潜在产量。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表示,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经过系数的合并,卢卡斯总供给函数通常写为y=y*+λ(P-Pe)其中,参数λ>0,Pe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

4.推导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解答: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可以用图21—1推导出来。

其中,图21—1(a)中的Nd和Ns分别表示劳动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它们都是实际工资eq \f(W,P)的函数。

然而,在事实上,劳动的需求方面所支付的和劳动者所得到的只能是货币工资。

因此,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都必须使用一定的价格指数P去除货币工资eq \f(W,P)。

图21—1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厂商在决定它所支付的实际工资的大小时,应该用该厂商的产品的价格去除货币工资。

因为本书的微观部分已经说明,对厂商而言,只要劳动的边际产品(代表劳动给厂商带来的利益)大于它为得到这一劳动所必须支付的价格(即劳动的实际工资),它便会增加雇用的人数直到代表利益的边际产品与代表支付的实际工资相等。

这就是说,每一行业的厂商都会使用本行业产品的实际价格去计算它所支付的实际工资的大小。

既然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全部都由厂商经营,那么,厂商整体必然会用实际存在的价格指数或价格水平P 去计算实际工资。

从供给方面来看,图21—1(a)中的Ns eq \f(W,P)的函数。

在劳动者用什么样的P去除W eq \f(W,P)的问题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不论劳动者是否知道实际价格水平为多少,劳动的供给曲线所使用的P只能是在签订合同时他们所预期的价格Pe。

正是根据一定的Pe,劳动者的代表(工会)才与厂商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了工资协议(即规定货币工资W的大小)。

一方面,协议一经签订,不论客观情况如何,双方都必须遵守,这就是说,在合同期内,根据Pe而决定的W是黏着不变的。

另一方面,在同一期间,实际价格水平可以经常变动,而整个社会的厂商是按实际价格水平P来决定对劳动的需求的。

假定P 正好等于Pe,如图21—1(a)中的Ns所示,N eq \o\al(0,d)是根据与Pe相等的P的劳动需求曲线。

由于P=Pe,所以Ns和N eq \o\al(0,d)相交于点E0。

该点表示的价格水平P和就业量N分别为P N21—1(b)中的点E0,从而相应的充分就业的产量为y21—1(c)中可找到与P y相对应的点E0,该点便为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的一点。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厂商雇用劳动的实际数量取决于W和Nd的共同作用。

例如,在工资合同期内,价格水平从P P1,这时图21—1(a)中的劳动需求曲线从N eq \o\al(0,d)移动到N eq \o\al(1,d)。

由于W只能根据既定的货币工资W N eq \o\al(1,d)来决定雇用的劳动数量。

由图21—1(a)所示,这时厂商实际雇用的劳动数量为N1,从而产出数量为y1。

于是,在图21—1(c)中可得到与P1和y1相对应的点D′。

如果实际价格水平P=P2,则Nd曲线处于图21—1(a)中N eq \o\al(2,d)的位置。

按照同样的步骤便可找出N eq \o\al(2,d)与W E2所决定的N2,于是在图21—1(c)中又得到点F′。

总之,在工资具有刚性或黏性的情况下,由不同的P可得到不同的N,根据这些不同的N 便可在图21—1(b)中得到不同的y,从而可在图21—1(c)中找到不同的点(如点E0、点D′、点F′等),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图21—1(c)中的曲线ASK,这便是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5.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解答:这一问题最先由基德兰德(F.E.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C.Prescott)在1977年提出。

简单地说就是,决策者(政府)最初实施一项最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下一阶段会出现使决策者改变计划的动机,即今天的决策不再适合明天了,这就出现了时间的不一致性。

特别地,有时决策者能够通过前后不一致把事情做得更好。

6.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解答:附加预期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π=πe-β(u-u0)用P-P-1代替π,用Pe-P-1代替πe,其中,P为价格水平的对数,P-1为上一期价格水平的对数,Pe为预期价格水平的对数,则上式化为P-P-1=Pe-P-1-β(u-u0)即-β(u-u0)=P-Pe(1)另一方面,根据奥肯定律有-β(u-u0)eq \f(1,a)(y-y*)将上式代入式(1) ,经整理,得y=y*+a(P-Pe)(2)式(2)即为所求的总供给曲线,其中,y为总产量,y7.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解答: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而适应性预期只是表明,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要考虑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当上一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地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

8.黏性价格假定有什么重要性?解答:价格黏性是指价格不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价格黏性的重要性在于:价格是否有黏性的问题可以转换为市场能否出清的问题,即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问题。

价格有黏性时,市场不能出清,市场机制失灵,只有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的无效性。

9.简要说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解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第一,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之源。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

在种种实际冲击中,由于技术冲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最持久,因此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之源。

第二,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产出波动不是实际GDP对潜在GDP的背离,而是潜在GDP本身的变动。

第三,即使在短期,货币也是中性的。

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实际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变化。

10.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解答: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是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并结合长期劳动合同的交错性质来说明的,如图21—2所示。

图21—2假定经济起初位于总需求曲线AD0和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ASK0的交点上,这时价格水平为P0,实际收入为y0。

假定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例如,由于企业对将来收益的预期发生变化而减少了投资需求,全球经济的萎缩使净出口需求减少,增税、政府支出的减少或货币供给的减少等引起了总需求的减少,反映在总需求曲线上,则是总需求曲线从AD0向左移动到AD1。

现在假定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合同为期3年,且每年都有占合同总数1/3的合同需要重新签订。

按照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曲线移到AD1后,实际收入下降到y1,价格水平亦下降到P1,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批劳动合同被重新签订为止。

在第一批占总数1/3的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ASK1,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2,实际收入增加到y2。

到了需求冲击后的第2年,当第二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又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又使短期总供给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到ASK2,相应地,价格水平下降到P3,收入增加到y3,类似地,到了第三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ASK3,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4,而收入则恢复到了总需求冲击前的充分就业的水平y0。

按照上述分析,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整个经济经历了3年左右的衰退。

这便是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作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