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学考点
国家档案法知识点
国家档案法知识点一、档案的种类和保管期限国家档案法规定了档案的种类和保管期限,其中包括公开档案、内部档案和已死亡公民档案等。
不同种类的档案有不同的保管期限,一般情况下,公开档案的保管期限为30年,内部档案的保管期限为50年,已死亡公民档案的保管期限为30年。
在这些保管期限届满之后,档案可以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或者永久保存。
二、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国家档案法规定了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它规定了档案的收集应当遵循真实性、全面性和及时性的原则,不得私自销毁或者篡改档案。
同时,它还规定了档案的整理应当按照档案馆的规范进行,并且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国家档案法规定了档案的保管和利用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它规定档案的保管应当遵循安全性、完整性和便民性的原则,档案馆应当具备相应的设施和条件,保障档案的安全和长期保存。
同时,它还规定了档案的利用应当遵循依法利用、便民利用和限制利用的原则,对于公开档案,公民和法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行查阅和复制。
四、档案的公开和保密国家档案法规定了档案的公开和保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它规定了公开档案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外公开,不得限制公民和法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而保密档案应当按照国家的秘密保密制度进行管理,不得随意对外公开。
五、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国家档案法还规定了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它规定了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应当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原则,保障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及时利用。
同时,它还规定了档案馆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相应的电子化管理系统,保障档案的安全和便民利用。
六、档案的监督和检查国家档案法还规定了档案的监督和检查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它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对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有监督权和检查权,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总之,国家档案法作为我国档案管理的基本法律,对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和公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档案重要基础知识点
档案重要基础知识点
档案是指以文件、图书、图片、影像等不同形式保存的信息单位。
在现代社会中,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以及提供法律证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档案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1. 档案分类:档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形式可以分为文字档案、图像档案和声像档案等;按照内容可以分为行政档案、科研档案和个人档案等。
分类的目的是方便管理和检索。
2. 档案鉴定和归档顺序:在档案管理中,鉴定是对产生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核和鉴别,确定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归档顺序的确定。
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保证档案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档案保管和保存:为了确保档案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档案保管和保存的工作十分重要。
包括建立专门的档案馆、档案库或档案室,采取适当的环境条件和安全措施,以防止档案材料遭受损坏、丢失或被盗。
4. 档案检索和利用:档案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提供信息的检索和利用。
通过建立档案索引、目录和数据库等工具,使得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档案信息,满足各种需求,如学术研究、法律证据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
5. 档案法律法规:档案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档案的管理工作。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档案的保密、开放、审批、销毁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总之,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管理和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仅需要掌握档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还需要深入了解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法律法规,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可信度和长期保存。
这些基础知识点是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都应该掌握的。
军队文职——图书档案学(档案)
军队文职——图书档案学(档案)本人依照大纲自己整理内容不全,不喜勿扰第一篇:档案学概论考点●一:档案的定义几种代表性观点@保存被查的原始资料@办理完毕,仍有价值并集中保存的文件@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考点●二:对档案定义的理解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2、历史性或后时性: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3、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
4、原始记录性:这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考点●三:档案的种类(一):一般的分类层面简介档案和种类是人们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的结果。
(选择题考察)一般认为,档案分类涉及三个层面:1、对档案的认识性或概念分类,即对档案的种类认识;2、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或实体分类;3、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或信息分类、检索分类。
按内容分类(二)常见名词辨析公务档案: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私人档案: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私人个人。
公共档案或官府档案:国家公务(政权性)机关形成的且被保存在各级国家机构中的档案。
历史档案;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丰收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三)常见简答题1、简析: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的作用公有私有指所有权,这是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概念,它主要可解决档案的归属所有权问题。
公务档案是指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私人个人。
公务档案归“公家”所有;私人档案归“私人”所有。
档案工作实务复习资料汇总
档案工作实务复习资料汇总一、档案管理概述档案是组织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的集合,档案管理是对这些档案进行组织、保存、利用的过程。
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有序性、连续性、完整性、可信性和便利性等。
在档案管理中,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档案分类与鉴定根据档案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可以将档案分为机密档案、保密档案、一般档案等不同等级。
档案的鉴定是指对档案进行辨识、确认和定级的过程,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档案分类和鉴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档案的保密性要求和信息安全问题。
三、档案保存和借阅档案保存是指对档案进行妥善的保管和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保存材料、环境和设施等。
档案借阅是指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利用档案进行需要的查阅。
在档案保存和借阅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档案数字化处理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形式进行保存和管理。
档案数字化可以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节约存储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的挑战。
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处理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五、档案销毁和处置档案销毁是指对档案进行定期清理和销毁的过程,保持档案库的清理和整洁。
档案处置是指对已经完成任务或失去价值的档案进行合理处理的过程,包括留用、销毁、移交或转交等方式。
在档案销毁和处置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定,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合规处理。
六、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也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应用方式,如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云端档案管理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的要求。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应用是档案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改进管理方式。
以上是关于档案工作实务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参考相关的档案管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名词解释1、来源原则所谓来源原则就是:“把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形式形成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对来源原则可以简单理解为,产生于一个特定机构或组织的全部档案应集中保存,不能把它与其他来源的档案相混合。
2、全宗原则全宗原则是来源原则的具体化,全宗原则是将一个全宗的档案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并以这一有机整体的不可分散性作为基本的管理原则提出。
3、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所谓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就是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的一项工作。
简单地说,就是判定档案价值,决定档案存毁(生死存亡)的工作。
它是档案工作的业务内容之一,是档案馆(室)的一项专门业务。
4、档案保管期限表(必考)档案保管期限表,是用表册的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它是档案室、档案馆鉴定档案价值和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
5、全宗全宗是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是档案馆档案的第一层分类、管理单位。
6、立档单位立档单位是构成档案全宗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个人或生产建设、科研项目的组织者,通常称为“全宗构成者”。
7、个人全宗个人全宗是社会知名人士(如社会活动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英雄模范等)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
8、档号档号是档案馆(室)在整理和管理档案过程中,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的代码。
档案通常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页号。
9、档案代理卡档案提供利用和档案馆(室)内部工作,有时需要将库房中已排架分类的档案,暂时移出库外。
为了便于库房管理,工作人员掌握档案流动情况和进行安全检查,可以填制一种卡片放在档案原来存放的位置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代理卡或代卷(件)卡。
10、全宗卷全宗卷是档案馆(室)在管理某一全宗过程中形成的,以全宗为单位,由说明全宗历史情况的有关情况的有关材料组成的专门案卷。
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材料。
文秘资格考试知识与试题
文秘资格考试知识与试题文秘资格考试是对文秘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考试。
通过考试可以评估文秘人员的办公技能、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为招聘和选拔合格的文秘人员提供参考。
一、文秘资格考试的基本内容1.文字处理及电子表格:(1) 文字处理的基本技能:字体设置、段落格式、插入图片等;(2)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公式计算、制作图表等。
2.档案管理:(1) 档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案卷管理、文件分类、保管期限等;(2) 档案整理、归档和检索的方法和技巧。
3.会议组织与管理:(1) 会议策划和组织的基本步骤;(2) 会议记录的要求和规范。
4.秘书礼仪:(1) 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要求;(2) 商务礼仪和正式场合礼仪的区别与特点。
5.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1) 编写邮件、通知、会议议程等商务文书;(2) 日常工作中的口头表达和和接听电话等。
二、样题示例1.文字处理及电子表格(1) 请用Word制作一份简历,要求包括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并设置合适的字体和段落格式。
(2) 请用Excel制作一份销售数据表格,包括产品名称、销售额、销售量等,并计算销售总额和平均销售额。
2.档案管理(1) 请简述档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某公司要对一批文件进行归档,文件分类依据是文件的性质和用途,请根据以下文件,将其分类归档。
- 公司章程- 人事档案- 会议纪要- 合同和协议3.会议组织与管理(1) 假如你是一位秘书,公司要举行一次部门会议,请列举出组织会议的基本步骤。
(2) 假如你是一位会议记录员,根据以下会议记录,请回答问题:议题是什么?参会人员有哪些?会议达成了什么共识?日期:2022年6月10日地点:公司会议室参会人员:部门经理、组长、员工代表会议记录:讨论项目进展情况和下一步计划,并就计划提交议案达成共识。
4.秘书礼仪(1) 简述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2) 不同场合下的秘书应注意哪些礼仪规范?5.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1) 请以一封邮件的形式,向公司员工通知一次重要会议的时间、地点和议题。
档案管理资格考试
档案管理资格考试
以下是一些涵盖在档案管理资格考试中的主要内容:
1.档案学基础理论:
o档案的定义、性质和功能
o档案工作的历史和发展
o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2.档案管理法规与政策:
o国家和地方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
o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政策规定
o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
3.档案工作流程:
o档案的形成、收集和整理
o档案的鉴定、分类和编目
o档案的保管和保护措施
4.档案信息化管理:
o电子档案的生成、管理和保存
o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o档案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5.档案检索与利用:
o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和使用
o档案提供利用的服务方式和程序
o档案价值的评估和利用策略
6.档案保护与修复:
o档案材料的物理特性和耐久性
1
o档案的环境保护和防灾措施
o损坏档案的修复和处理技术
7.特定领域档案管理:
o科技档案管理
o文书档案管理
o城建档案管理
o医疗档案管理等特定行业或类型的档案管理特点和要求
8.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o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
o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o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
2。
档案理论知识
档案理论知识1. 档案的定义档案是指由公、私机构和个人在活动中产生、收集、组织的各种记录性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利用,以满足社会、政府和个人的需要的一种特殊文献资料。
档案可以是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的记录材料,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档案管理的意义档案管理是一种对档案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的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可获取性:档案管理可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证信息可靠,并且方便使用者进行查找和获取所需信息。
•维护社会秩序和正常运转:档案管理是社会运转的基础,通过档案管理可以及时提供各种证据和历史记录,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转。
•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档案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档案管理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记录历史记忆,使其不会被遗忘。
•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对于各种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珍贵的研究素材和历史背景。
3. 档案管理的原则档案管理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档案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真实性原则:档案应真实反映活动或事项的情况,不得伪造或篡改档案内容。
•一致性原则:档案内容应与其所属文件或机构的其他文件一致,遵循统一的命名、编制和分类规则。
•完整性原则:档案应保持完整,不得随意删除或破坏,保证档案的历史连贯性和信息完整性。
•秘密性原则:档案管理应严格遵守保密要求,对于涉及个人隐私或国家安全的档案内容,应坚决保密。
•可追溯性原则:档案应具备可查找和溯源的能力,保证档案的可检索性和溯源能力。
4. 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环节。
•档案收集:收集各种记录性资料,包括纸质或电子文件、合同、报告等,将其移交至档案馆或档案室。
•档案整理:对收集到的档案进行整理、分类、编目和文件编号等工作,使其便于管理和利用。
•档案保管:对已整理的档案进行妥善保管,采取措施防止文件的丢失、损毁或泄露。
档案学专业考研方向
档案学专业考研方向简介档案学是一门研究记录和管理信息的学科,档案学专业的考研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档案管理、信息检索和数字化档案等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档案学专业考研的相关内容。
专业知识档案学专业考研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档案学专业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考研中会涉及到档案馆的组织结构、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档案保管和鉴定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方向中,学生需要了解档案的分类、归档和销毁等基本操作,掌握档案管理的流程和规范。
2. 档案检索档案检索是为了提高档案利用效率而进行的一项工作。
考研中,学生需要学习档案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档案检索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掌握如何在大量档案中迅速找到所需信息的能力。
3. 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档案是将传统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形式的过程,是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
考研中,学生需要学习数字化档案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了解数字化档案的存储和处理方式,熟悉数字化档案系统的运作。
考研准备考研档案学专业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复习考生需要重新复习档案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档案管理、档案检索、数字化档案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参考档案学专业的教材和课件进行辅导复习。
2. 阅读相关文献阅读相关的档案学专业文献可以提高对该专业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动态,并在考试中能够运用到相关的理论。
3. 刷题和模拟考试刷题和模拟考试是考研准备的重要环节。
可以选择一些档案学专业的考研辅导材料进行刷题和模拟考试,借此了解考试题型、考试难度和要求。
就业前景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档案馆和图书馆档案馆和图书馆中的档案部门是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
就业岗位涵盖档案的管理、归档、保管和检索等相关工作。
2. 企事业单位各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管理大量的档案信息。
毕业生可以在企业和机构的档案部门中从事档案管理和信息检索工作。
资料员考试考点复习资料
资料员考试考点复习资料作为一名即将参加资料员考试的考生,了解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考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熟悉和掌握考点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关于资料员考试考点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首先,资料员考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资料管理与档案管理:主要考察考生对资料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了解。
包括档案的分类、整理、检索、保管等方面的知识。
2. 文件管理:主要考察考生对文件管理的掌握程度,包括文件的起草、审查、归档、流转等方面的知识。
3. 信息系统应用:主要考察考生对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包括电子邮件、办公软件、文档处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4. 法律法规和政策法规:主要考察考生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包括国家档案法、文件管理办法等方面的知识。
5. 专业知识:主要考察考生对资料员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文献检索、图书馆学、档案学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以上考点,考生在复习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回顾笔记:将平时上课或自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整理成笔记,方便日后复习。
可以将不同考点的笔记分开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 制作思维导图:将各个考点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记忆和理解。
可以使用各种绘图工具进行制作,如Xmind、MindMaster等。
3.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和复习进度,合理分配每个考点的复习时间。
可以将复习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确保每个考点都有足够的时间复习。
4. 刷题和模拟考试:通过刷题和模拟考试,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考试水平和薄弱环节,并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可以选择一些与资料员考试内容相关的模拟试题和真题进行练习。
档案管理知识储备
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档案工作的“八个环节”
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统计和提供利用。
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是指档案室,文件中心,档案馆所从事的档案业务工作,即用科学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社会事业服务的工作。
归档
各单位在工作活动中产生的文件,处理完毕后,经由文书部门和文书工作人员的整理,定期交给档案室集中保存,称为“归档”。
保管期限分类
档案保管期限分为10年、30年、永久。
归档文件的分类方法A.保管期限-年度-机构 B.年度-机构-保管期限C.机构-年度-保管期限D.年度-问题-保管期限E.保管期限-年度-问题 F.问题-年度-保管期限
全宗
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任务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基本含义:A.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
B.全宗是在一定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
C.全宗是以一定的社会单位为基础而构成的
立卷
一个全宗的文件经过分类后,各类都有相当数量的文件,必须进一步系统化,将类内的文件组成许多保管单位,如卷,袋,盒等各种形式,除某些较为特殊的专门档案以外,一般称为立卷或组卷。
案卷
按照一定的主题等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编立的,具有密切联系的若干文件的组合体。
档号
是档案实体管理编号的总称。
包括全宗号,类别号,案卷号等。
档案管理学考点
档案管理学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论述1、档案收集工作的概念:档案的收集工作,就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征集的办法,把分散在各机关、组织、个人手中和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的工作。
内容:①档案室对本单位需要归档的档案的接收。
②档案室对本单位未及时归档档案的补充收集工作。
③档案馆对所辖区域内现行机关和撤销单位的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的接收。
④档案馆对建国以前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
特点:①预见性与计划性;②针对性与及时性;①系统性和完整性。
主要办法:①定期收集;②平时收集;③复制交换;④广泛征集;⑤购买2、档案制度的内容:⑴、归档范围:详见《机关文件材料归档与不归档的范围》⑵、归档时间:文书档案第二年六月底以前归档。
⑶、归档案卷的质量要求[整理部分详细讲解]①归档文件在系统性方面的要求是:遵循文件材料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的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②归档案卷在技术加工方面的要求是:封面、题名、目录等;③归档案卷的排列顺序⑷、归档手续:目录、移交清单等为什么要建立档案制度?①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②便于检查和控制归档文件的质量③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按时归档④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集中统一管理3、如何做好文件材料的归档组织工作?①档案室对归档工作的超前控制②指导和协助文书部门组织归档工作③加强临时性及“帐外文件”的文件收集工作④加强归档案卷质量的检查⑤加强归档的宣传和档案的日常管理4、档案整理工作的类型:①系统排列和编目;②局部调整;③全过程整理。
原则:①充分利用原有基础②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主要体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几个方面。
③便于保管和利用5、全宗的概念: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含义:①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单一性、整体性和不可分散性。
档案管理考试考点整理
第一章档案●档案的起源包括档案的萌芽和档案的最终形成两个阶段。
●萌芽:结绳记事、刻木为契。
●结绳和刻契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文字的发明。
●档案被称为:册、典、中、治中、典籍、图籍、文案、文书、案卷、文牍、案牍。
●文书与档案这两个概念基本上是不分的。
●档案一词始于明末清初之际。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1.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和事业单位等。
2.个人。
●档案是由各种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
●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1.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文件。
2.必须是对日后具有一定查考和保存价值的文件。
3.必须是按照一定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
●所谓办理完毕,主要是指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而不是指文件中所说的事情办理结束。
●立卷归档程序,既是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也是文件和档案的分界线。
●档案的形态包括档案的载体形式和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
古代有龟甲兽骨、青铜钟鼎、竹木板片、金册铁券、缣帛、纸张等,现代由胶片、磁带、磁盘等。
●档案的原始性和记录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文献资料的独有特性和根本标志。
●档案和图书、资料等都是知识的一种载体,都属于文献范畴。
●档案和图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国家档案全宗是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和档案学中的专业术语。
●常见的档案分类方法有:1.按形成时间划分——新中国成立前档案和新中国成立后档案。
2.按内容性质划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各种专门档案。
3.按形成领域划分——私人档案和公务档案。
4.按载体划分——纸质档案和非纸质档案。
●新中国成立前档案可以分为旧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
●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
●人们在私人活动中形成的、为个人所有的档案,一般由个人自行保管,也可向有关档案馆寄存或出售。
●公务档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无条件地向国家档案馆移交。
●非纸质档案可以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胶磁档案等。
档案分类与管理考点整理
第三节全宗内档案的分类一、分类的意义和要求定义:全宗内档案的分类,就是把立档单位所形成的档案,按其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的异同,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使全宗内档案构成一套有机的体系。
(一)分类的意义1、档案经过区分全宗之后,如不进行分类,还不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只有对全宗内档案进行合理的分类,才能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使全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系统地提供利用。
2、就整理工作的程序而论,全宗内的文件如果不作分类,立卷、排列和编目等许多工作就难以进行。
3、于平时的档案管理过程中,诸如档案库房柜架的空间使用计划,全宗指南和档案馆指南的结构,全宗文件卡片的建立等许多工作,都与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方案和分类的质量密切相关。
(二)分类的要求1、档案类目和档案材料的划分应该具有客观性。
应力戒随意性,从全宗成分的实际出发进行分类,使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能够较为系统地反映出立档单位活动的面貌。
2、档案分类体系应该具有逻辑性。
必须遵守每次分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子类外延之和等于母类外延、子类相互排斥等逻辑规则。
3、全宗内档案的分类应该注重实用性。
在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过程中,切忌无视全宗的特点而生搬硬套一般的分类方法,也禁用空设的虚类。
4、全宗内档案的分类应该具有思想性。
应如实反映出立档单位的性质及活动状况,揭示档案的内容实质和相互联系。
二、分类的一般方法(一)时间分类1、年度分类法、2、时期分类法、把文件按照立档单位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不同时期(或不同的历史阶段)来分类。
按时期(或阶段)分类后,还可以在较长的阶段内再按年度来分类。
(二)来源分类1、组织机构分类法。
2、作者分类法。
就是按成文机关或个人(文件的责任者)来分类。
3、通讯者分类法。
就是按于立档单位有来往通讯关系的机关或个人分类,其中收文按作者分类,发文存本和原稿按收件者分类、(三)内容分类1、问题分类法。
2、实物分类法。
3、地理分类法。
(四)形式分类1、按文件种类(名称)分类,如土地证存根、帐簿、会计凭证等。
2024年其他类-档案管理职称-档案管理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5带答案
2024年其他类-档案管理职称-档案管理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第1卷一.判断题(共10题)1.贮存的录音磁带每半年需重新卷绕一次,以释放内部张力()2.科技档案中,要着重对底图和蓝图保管妥善,较好的保管方法为平放或卷放保管。
底图应禁止折叠保管,但不应扎边或包边。
()3.声像材料应用文字标出摄像或录音的对象,时间,地点,中心内容和责任者。
()4.录音磁带存放时,应握轴芯部分以免盘片压迫磁带边缘忌用手摸磁带,以减少指印对磁带的污损。
()5.档案工作是一项专门业务,又是一项技术工作。
6.本机关的年度或年度以上的计划,规划和控制数字,应列为和永久保管()7.案卷目录应区别不同保管期限,分年度或混年编制目录号,在一个全宗内,案卷目录号可能出现重复。
()8.古代的一些重要的记载和规定,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刻也是一种档案。
9.文件是机关活动的一种办事工具。
当它的现实作用消失后,对它的利用也随之消失。
()10.书写档案材料时,应用有机染料墨水第2卷一.判断题(共10题)1.档案缩微制品能不断更新换代,使其无限期保存下去()2.文字档案在复制时,可采用手抄复制方法,如发现原件的段落,标点有误,予以更正。
()3.上级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对下级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具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4.科技档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具有“工作查考,科学研究,经验总结,技术交流”的作用()5.案卷装订后的案卷厚度以2.5厘米为宜。
6.不装订的案卷,卷内文件材料,也就无需编号和装订7.案卷应采用三孔一线的方法装订,不装订的案卷,可不装订。
()8.重要的设备档案和基建档案应由使用设备和建筑的部门保存复制品将原件的档案向档案室移交,以便集中统一管理。
()9.在检查案卷数量过程中,不允许在目录上随意作标记,也不允许打乱案卷的排列次序()10.档案要做到便于利用,必须实行逐级管理和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第1卷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参考答案:错误2.参考答案:错误3.参考答案:正确4.参考答案:正确5.参考答案:错误6.参考答案:正确7.参考答案:错误8.参考答案:正确9.参考答案:错误10.参考答案:错误第2卷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参考答案:正确2.参考答案:错误3.参考答案:正确4.参考答案:正确5.参考答案:错误6.参考答案:错误7.参考答案:错误8.参考答案:正确9.参考答案:正确10.参考答案:错误。
档案分类与管理考点整理
第三节全宗内档案的分类一、分类的意义和要求定义:全宗内档案的分类,就是把立档单位所形成的档案,按其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的异同,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使全宗内档案构成一套有机的体系。
(一)分类的意义1、档案经过区分全宗之后,如不进行分类,还不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只有对全宗内档案进行合理的分类,才能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使全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系统地提供利用。
2、就整理工作的程序而论,全宗内的文件如果不作分类,立卷、排列和编目等许多工作就难以进行。
3、于平时的档案管理过程中,诸如档案库房柜架的空间使用计划,全宗指南和档案馆指南的结构,全宗文件卡片的建立等许多工作,都与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方案和分类的质量密切相关。
(二)分类的要求1、档案类目和档案材料的划分应该具有客观性。
应力戒随意性,从全宗成分的实际出发进行分类,使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能够较为系统地反映出立档单位活动的面貌。
2、档案分类体系应该具有逻辑性。
必须遵守每次分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子类外延之和等于母类外延、子类相互排斥等逻辑规则。
3、全宗内档案的分类应该注重实用性。
在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过程中,切忌无视全宗的特点而生搬硬套一般的分类方法,也禁用空设的虚类。
4、全宗内档案的分类应该具有思想性。
应如实反映出立档单位的性质及活动状况,揭示档案的内容实质和相互联系。
二、分类的一般方法(一)时间分类1、年度分类法、2、时期分类法、把文件按照立档单位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不同时期(或不同的历史阶段)来分类。
按时期(或阶段)分类后,还可以在较长的阶段内再按年度来分类。
(二)来源分类1、组织机构分类法。
2、作者分类法。
就是按成文机关或个人(文件的责任者)来分类。
3、通讯者分类法。
就是按于立档单位有来往通讯关系的机关或个人分类,其中收文按作者分类,发文存本和原稿按收件者分类、(三)内容分类1、问题分类法。
2、实物分类法。
3、地理分类法。
(四)形式分类1、按文件种类(名称)分类,如土地证存根、帐簿、会计凭证等。
档案管理实际操作知识
档案管理实际操作知识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组织、保存和利用各种类型的档案。
实际操作知识是进行有效档案管理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知识:1.档案收集:档案的收集包括获取信息、文件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过程。
在收集档案时,应确保文件完整,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2.档案分类:档案分类是将档案按照一定的标准,例如类别、话题或时间进行分组的过程。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日后查找和使用档案。
3.档案索引:索引是一种用于查找档案的工具,对于大量的档案来说,索引是非常重要的。
索引可以按照字母顺序、数字顺序或其他方式进行排列。
4.档案存储:档案存储涉及到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以及存储设备。
常用的存储介质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以及影像档案等。
5.档案保护:档案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手段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这涉及到防火、防水、防虫等方面的工作。
6.档案鉴定:档案鉴定是指对于档案真实性和合法性的认定。
这对于档案的使用和审查非常重要。
7.档案借阅:档案借阅是指将档案借出给需要使用者。
档案借阅应通过相关程序进行,并留下借阅记录。
8.档案销毁:档案销毁是指将不再需要的档案进行销毁的过程。
这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规,特别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要非常重视。
9.档案传输:档案传输是指将档案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这需要确保档案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10.档案利用:档案利用是指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将其应用于各个方面的工作中。
这需要对档案进行整理、编目和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档案管理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例如持续性、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等。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档案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也需要充分重视。
总之,档案管理实际操作知识是进行有效档案管理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组织、保存和利用档案,确保其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管理学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论述1、档案收集工作的概念:档案的收集工作,就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征集的办法,把分散在各机关、组织、个人手中和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的工作。
内容:①档案室对本单位需要归档的档案的接收。
②档案室对本单位未及时归档档案的补充收集工作。
③档案馆对所辖区域内现行机关和撤销单位的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的接收。
④档案馆对建国以前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
特点:①预见性与计划性;②针对性与及时性;①系统性和完整性。
主要办法:①定期收集;②平时收集;③复制交换;④广泛征集;⑤购买2、档案制度的内容:⑴、归档范围:详见《机关文件材料归档与不归档的范围》⑵、归档时间:文书档案第二年六月底以前归档。
⑶、归档案卷的质量要求[整理部分详细讲解]①归档文件在系统性方面的要求是:遵循文件材料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的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②归档案卷在技术加工方面的要求是:封面、题名、目录等;③归档案卷的排列顺序⑷、归档手续:目录、移交清单等为什么要建立档案制度?①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②便于检查和控制归档文件的质量③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按时归档④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集中统一管理3、如何做好文件材料的归档组织工作?①档案室对归档工作的超前控制②指导和协助文书部门组织归档工作③加强临时性及“帐外文件”的文件收集工作④加强归档案卷质量的检查⑤加强归档的宣传和档案的日常管理4、档案整理工作的类型:①系统排列和编目;②局部调整;③全过程整理。
原则:①充分利用原有基础②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主要体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几个方面。
③便于保管和利用5、全宗的概念: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含义:①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单一性、整体性和不可分散性。
②全宗是在一定历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客观性。
③全宗是以一定的社会单位为基础而构成的,其形成者或机关或组织或个人,具有界定性和稳定性。
类型:(1)按形成全宗的单位和全宗内容性质分:机关组织全宗、人物全宗;(2)按全宗的范围和构成方式分:独立全宗、联合全宗、全宗汇集和档案汇集。
(立档单位)构成条件:①工作上: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文;(最重要)②财务上:设有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计划;③人事上:设有管理人事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
全宗的三种补充形式:①联合全宗概念:就是两个或几个关系密切的立档单位形成的,难以区分而统一整理的档案整体。
②全宗汇集概念:是按照一定的特征组成的、档案数量很少的若干全宗的集合体。
③档案汇集概念:是将难以确定所属全宗的零散、残缺文件,按其内容、时间、形式等特点集中在一起组成的档案混合体。
全宗群的概念:是具有某些历史联系的若干全宗的群体。
特点:多样性、灵活性6、普通档案常用的分类方法:①年度分类法:就是将档案按其形成或处理的年度分成若干类别;②组织机构分类法:就是将档案按其形成机构分成若干类别③问题分类法:又称为事由分类法,就是按照档案反映的问题或事由进行分类。
7、档号的概念:是档案实体管理编号的总称,是为固定档案的分类和排列顺序、为便于保管和查找而编定的一组符号。
通常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类别号、项目号、案卷号、件(页、张)号等。
作用:①可以体现档案的类别及其相互关系;②对档案实体具有指代功能;③是档案实体管理有序的重要标志;编制原则:①唯一性(不重);②合理性(不乱);③稳定性(不变);④简明性(不繁);⑤完整性(不缺、不空)8、《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特点:简化、兼容、灵活9、档案鉴定的概念:(广义)指档案鉴定工作包括鉴定档案的真伪和鉴定档案的价值。
(狭义)指档案鉴定工作即指档案价值的鉴定。
档案界所说的档案鉴定工作。
特点:①档案鉴定工作的前瞻性和滞后性;②档案鉴定的客观性和主观性;③档案价值的模糊性与鉴定结论的明确性;④档案价值的不确定性与鉴定结果的确定性。
原则: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
10、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概念:档案保管期限表是用表册的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它是鉴定档案价值、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
类型:①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②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③同系统档案保管期限表;④同类型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⑤机关(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11、档案保管工作的概念:是指根据档案的成分和状况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
任务:①防治档案的损坏;包括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
②延长档案的寿命;③维护档案的安全;④建立和维护档案的存放秩序。
12、全宗卷的概念:档案馆(室)在管理某一全宗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说明全宗历史情况的各种文件材料所组成的专门案卷。
特点: ①内容多样具有不定型性;②随全宗流动具有的保存单位的流动性;③随全宗内容的增加而不断增长;④不是全宗内档案确又是管理全宗的档案。
内容:移交和接收档案的凭据;立档案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全宗整理工作方案;立卷说明;档案数量与状况统计;档案鉴定报告与销毁清册;全宗指南;机关组织沿革;大事记等。
13、档案检索工作的含义:档案检索是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存贮和根据需要进行查找的工作。
内容: 检:即存贮包括著录标引和组织检索工具。
索:即查找包括确定查找内容和查找操作。
衡量检索效率的2个指标:①检全率:满足利用者要求的全面程度,即检出的有关档案与全部有关档案的百分比。
②检准率:满足利用者要求的准确程度,即检出的有关档案与检出的全部档案的百分比。
检索语言的特点:①单义性;②专业性。
按功能来区分,检索工具分为3种:①馆藏性检索工具;②查检性检索工具;③介绍性检索工具档案著录的概念:是指在编制档案目录时,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过程。
档案标引的概念:是指对档案内容进行主题分析,并赋予其规范化检索标识的过程。
赋予其分类号标识的过程称为分类标引,赋予其主题词标识的过程称为主题标引。
14、案卷目录的概念:案卷目录即案卷的名册,是著录案卷内容和成分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览表。
全引目录的概念:将全宗或全宗内某一部分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汇编而成的一种检索工具。
全宗指引的概念:以文章叙述形式介绍某一个全宗档案内容和成分及其意义的一种工具书。
档案馆指南的概念:以文章叙述的方式,全面概要地介绍档案馆所保存档案情况的一种工具书。
15、档案编研工作的概念:就是档案部门以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以及撰写专门著作的工作。
意义:①积极提供利用服务的有效方式,是利用档案的高层次体现,也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②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③有利于档案原件的保管和流传组织沿革的概念: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体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变革情况的档案参考资料。
编制体例(3种):①编年法:即按年度记述某一机关(地区、专业系统)的组织概况。
②系列法:即以组织机构为主线,对每一个内部结构及其负责人的变化情况进行系列编写,分别记述其沿袭变化的始末概况。
此法适用于组织机构比较稳定的单位。
③阶段法:即根据机关(地区、专业系统)发展变化的特点划分为若干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阶段分别编写。
16、档案利用工作的概念:又称“提供利用”。
即档案部门通过一定方式、方法直接提供档案为利用者服务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
服务方式:①阅览室服务;②档案外借服务;③制发档案复制本(副本、摘录)④档案展览;⑤制发档案证明;⑥参考咨询;⑦网络提供利用如何做好利用工作?⑴树立正确的服务思想;①全面地为档案用户服务②及时地为档案用户服务③准确地为档案用户服务④有效地为档案用户服务⑵正确处理提供利用与保密之间的关系;⑶正确处理利用工作与基础工作的关系;⑷熟悉馆藏,主动服务;⑸了解社会需要,搞好分析预测服务。
17、档案展览的特点:如何做好档案展览的组织工作?①确定主题;②精选材料;③设计格局;④保证档案安全;⑤讲解宣传18、档案证明的概念:是档案馆、室根据机关、团体或个人的询问或申请,为了核查某件事实在本馆、室保存的档案中有无记载和如何记载而开具的书面证明材料。
开放档案的概念:就是将一般可以公开和保密期限满的档案,解除“禁闭”,向社会开放,允许档案用户在履行简便的手续后,即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开发利用。
档案开放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简化利用手续。
档案开放的意义:①开放档案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新方针,是加快我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新步骤。
②开放档案也是现代档案馆自身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
③开放档案可以促进档案馆的各项业务建设。
19、档案统计工作的概念:就是以表册、数字的形式,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
内容:①档案的基本登记;②综合统计。
档案统计调查的基本形式:①统计报表:是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和档案馆(室)按照统一的规定向上级机关以表的形式定期报送的文件。
②专门调查:是按专门的目的临时组织的调查,它是统计表报的一种补充形式。
档案登记最基本的内容:①档案数量和状况的登记;②档案利用的登记。
20、会计档案的特点:①突出的专业性;②形成过程的时序性;③承载信息内容的严肃性;④数据记录的平衡性;⑤会计记录与会计文件格式的规范性;主要内容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