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真题:光学选择题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复习光学综合附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复习光学综合附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复习光学综合附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几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文字在玻璃面上成倒立的像B.人看见本身不发光的课本C.有趣的手影游戏D.线条通过杯子和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x轴重合,透镜左侧x轴上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在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点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像将A.一直向右移动B.一直向左移动C.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D.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3.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4.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B.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C.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5.当蜡烛、透镜、光屏三者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放在原位置,要想光屏上成像,则光屏向右移B.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位置不动,应在透镜前加远视镜,光屏可再次成清晰的像C.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光屏上的像也将向上移动D.只移动透镜使其处在蜡烛和光屏的中间,成倒立等大的实像6.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

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B.选择与蜡烛A等大的蜡烛B,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C.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在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D.实验过程中,蜡烛B始终无法与A的像重合可能是由于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台7.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9.2020年4月复学后,小明去学校上课进教室前,需用电子体温计检测体温。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2)(通用版)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2)(通用版)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一、选择题(2022·江苏苏州)1.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B.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C. 先向右移动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 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放上远视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答案】C【解析】【详解】A.图中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错误;B.此时物距为50.0cm-25.0cm=25.0cm此时u>2f即25.0cm>2f①像距v=67.0cm-50.0cm=17.0cm此时2f>v>f即2f>17.0cm>f②由①②得8.5cm<f<12.5cm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8cm,故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向右移动光屏,像距变大,应该减小物距,才能成清晰的像,再向左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前面,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放上远视眼镜使像更靠近凸透镜,不能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2022·湖北宜昌)2. 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投射灯,它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一个凸透镜,能把投影片ab投射到地面,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结合题意可知,灯内部较小的投影片在地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投影片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其实像在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之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2·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3. 2022年5月10日,在蔚蓝地球的映衬下,我国发射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初三物理中考“光学”测试卷(含答案)

初三物理中考“光学”测试卷(含答案)

2014届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光学”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2、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 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 像会成在光屏上 D. 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3、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A .照射情况不变B .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C .灯光离开路面D .照射距离变短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D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5、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的是下图中的( )A .B .C .D .6、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实验,先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缩小的像,再把光屏与燃烧的蜡烛互换位置,结果应在光屏上( )A .形成缩小、倒立的实像B .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 .形成放大、正立的虚像D .不能成像7、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6㎝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0㎝ B.30㎝ C.20㎝ D.10㎝二、填空题8、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 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 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 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现象。

中考物理真题精选--凸透镜和凹透镜(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物理真题精选--凸透镜和凹透镜(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物理真题精选--凸透镜和凹透镜一、选择1.对下列四幅图解释正确的是()2.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 B.10cm C.15cm D.20cm3.(多选)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4.下图所示光路图中,正确的是()5.如图是物体S通过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当物体S放在哪个位置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S′()A.u>2f B.f<u<2f C.u=f D.u<f6.(2015•烟台)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7.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8.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物体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若物体以速度v沿着主光轴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则()A.像以速度v沿着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B.像以大于v的速度沿着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C.像以小于v的速度沿着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D.像以小于v的速度沿着主光轴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二、填空9.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有个,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10.(2015•厦门)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项检测卷(含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项检测卷(含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项检测卷(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本试卷满分7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本试卷中g取10N/kg一、选择题(共12 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白光透过三棱镜B.水中的倒影C.透过大水球看远处D.日食的形成2.人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体作用相当于光轴可转、焦距可变的凸透镜。

其特点是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只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某同学从低头写字到抬头看黑板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3.富乐山公园是一个集古典园林建筑、自然山水风光与三国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山林公园主题园。

豫州园中1.2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5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A.在水面下3.4m深处B.与蜻蜓相距1.0mC.因光的折射而形成D.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B.当物距为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物距为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至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5.下列透镜在使用中的应用原理与其他不同的是()A.投影仪的镜头B.显微镜的物镜C.望远镜的物镜D.电影放映机6.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不透光的屏CD放在AB和平面镜之间,二者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如图所示,并且屏的下端与AB的中点等高,那么()A.平面镜中只有AB下半部的像B.平面镜中只有AB上半部的像C.平面镜中仍能成AB完整的虚像,在平面镜前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D.平面镜中仍能成AB完整的虚像,但在平面镜前一定范围内才可看到7.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真题选及答案---透镜成像规律

中考物理真题选及答案---透镜成像规律

中考物理真题选及答案---透镜成像规律2.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 为 A .2厘米<f <4厘米B .4厘米<f <5厘米C .5厘米<f <8厘米D .无法确定【答案】B【详解】物体离凸透镜8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 ,所以, f <8cm 2<f ,即4cm <f <8cm−−−−−①;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 ,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 ,即f<5cm−−−−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f<5cm.故ACD 错误,B 正确.故选B.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 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 45 cm 刻度线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答案】C【详解】A .从图中可以看到,蜡烛物距20cm u =,像距30cm v =,可知u v <,而照相机的是u v >,A 错误;B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是逐渐变小的,B 错误;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正确;D .由题意可知10cm f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45 cm 刻度线处,此时5cm u =,u f <,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适当移动光屏是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 错误.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 一定满足8cm <f <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 .只有①和③B .只有②和④C .只有②和③D .只有①和④【答案】C【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②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②正确;③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0cm 2f >,得:15cm f <; 像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即16cm 2f f <<,得:8f cm >,16cm f <; 综合以上条件得:8cm 15cm f <<,故③正确; ④将近视镜片,即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将远离凸透镜,所以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故④错误;故选C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5.如图所示,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 ,又在a 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 、c ,蜡烛放在纸筒前,此时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 、c 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同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 、c 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A .B .C .D .【答案】A【详解】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 、c 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应该是凸透镜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故BCD 项不符合题意,A 项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 光现象(真题训练)原卷版)

中考物理 光现象(真题训练)原卷版)

专题04 光现象一、选择题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琴棋书画,恢弘博雅。

如图,是中秋拍摄的一幅月上中天、天上月对水中月,天涯与共之景。

关于水中月的形成,源于下列哪个物理原理()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2.(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平面镜成像B.海市蜃楼C.池水变浅D.小孔成像3.(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光的世界精彩纷呈,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C.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水”是光的色散D.莲花湖湿地公园岸边的美景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实像4.(2022·内蒙呼和浩特·中考真题)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潭影映人。

上面句中,林间疏影与潭影映人,是两种光学现象,其原理与下面两幅图的光学原理相同,这两幅图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5. (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日晷是利用其上面直杆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它的发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下列现象中与日晷计时原理相同的是()A.小孔成像B.桥在水中的倒影C.清澈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D.雨后的彩虹6.(2023·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国旗反射了红光B.《玄贞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因为太阳光是单色光C.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显示钞票上隐藏的标记,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坐在教室两侧的同学会看到“黑板反光”现象,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7.(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海洋公园内,北极熊站立在方形透明水族箱内,头在水面上、身体在水面下,水族箱外的游客居然看到了北极熊“身首异处”的奇异场景,如图所示。

2022年中考物理实验集中专项训练第2练光学实验含解析

2022年中考物理实验集中专项训练第2练光学实验含解析

第2练光学实验专练一、选择型实验专练1.在小孔成像实验中,从半透明纸屏上能看到外界物体的像。

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则纸屏上该物体的像将()A.变小 B.不变C.变大 D.以上均可能【答案】C【解析】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则所成的像会变大。

故C正确,ABD错误。

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答案】B【解析】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B.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B正确;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因此,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C 错误;D.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3.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小米同学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就此现象可以说明()A.当月牙板向后折时,折射光线消失了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C.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D.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答案】D【解析】在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月牙板向后折时,看不到折射光线,但折射光线仍然存在,故A错误;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就此现象可以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尽管B选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以及C选项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都是正确的,但就此现象不能说明,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时,一般选择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B.实验时,需要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与进入透镜的光线对比,从而得出结论C.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答案】C【解析】AB.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时,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时,一般选择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需要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与进入透镜的光线对比,是会聚了一些还是发散了一些,从而得出结论,故AB正确;C.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发散透镜,故D正确。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专题02 光现象(通用版)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专题02  光现象(通用版)

专题02 光现象(第1期)一、选择题(2022·山东临沂)1.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 地面的人影B. 水中的倒影C. 空中的彩虹D. 放大的文字【答案】A【解析】【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影子是光通过不透明物体时,在后面留下阴影形成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的文字是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云南省)2. 世界因光而变得五彩缤纷,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冬奥会大跳台在水中的倒影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D. 光通过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答案】A【解析】【详解】A.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 符合题意;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透过水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D.光经过玻璃杯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重庆A)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蕴含了光的折射知识,如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桥在水中的倒影B. 河底看起来变浅C. 透过树林的光束D. 长廊上的树影【答案】B【解析】【详解】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C.透过树林的光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长廊上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2·江苏衡阳)4. 2021年7月24日,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金牌,为中国队收获东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光与颜色(光的色散)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光与颜色(光的色散)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光与颜色(光的色散)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如舞台追光灯发出红光照射到穿白上衣、红裙子的女演员身上,则观众看到她()A.全身呈红色B.上衣呈白色,裙子呈红色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2.桂花是杭州市市花,如图是桂花的一种一银桂,阳光下银桂花瓣呈白色的原因是()A.花瓣发出了白色的光B.花瓣反射了所有色光C.花瓣吸收了所有色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3.身穿白色连衣裙的舞蹈演员正在背景是蓝色大海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当舞台上的追光灯用黄色的灯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她是()A.全身白色B.全身蓝色C.全身紫色D.全身黄色4.如图是一只红喙绿羽毛的鹦鹉,把它放在一间只有红光照射的房间里,我们看到鹦鹉()A.鹦鹉的喙是红色的B.鹦鹉的羽毛是绿色的C.整个鹦鹉是红色的D.整个鹦鹉是黑色的5.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

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6.我国唐朝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下列哪种光现象()A.光的色散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D.平面镜成像7.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蓝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B.苹果呈蓝色,瓷盘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蓝色D.苹果呈蓝色,瓷盘呈蓝色8.2021年6月6日起,东海县西双湖百合主题公园免费开放。

百合园内上演五彩缤纷的视觉盛宴,200余个品种、200余万株百合花竞相开放,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色的百合花只能反射红光B.红色的百合花可以发出红光C.红色的百合花只能吸收红光D.白色的百合花吸光能力最强9.下列有关光的色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绿色光B.课室里的紫外线消毒灯在工作时,发出紫色的光,说明紫外线是紫色的C.太阳光是无色的,这说明太阳光是单色光D.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这个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就会增强大10.同学的手上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9101-920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9101-920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9101-9200(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使光屏靠近透镜B.使光屏远离透镜C.使光屏向上移动D.使光屏向下移动2.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B.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D.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3.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决定于()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物体的大小D.平面镜的大小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日食现象B.通过放大镜查看地图C.平静湖面上桥的倒影D.岸边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中的水草5.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A处应是紫光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C.只有AB之间有光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6.如下图四种情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B.C.D.7.以下对紫外线说法正确的是A.紫外线对人类生活只有危害,应尽量减少紫外线照射B.患皮肤癌或白内障的病人都是由于受紫外线照射引起的C.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D.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8.下列诗词能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的是A.明月松间照B.长河落日圆C.池水映明月D.起舞弄清影9.如图所示是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A.倒立放大B.正立等大C.正立放大D.倒立缩小10.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阳光穿过树林B.小桥在水中的例影C.铅笔好像被折断D.阳光穿过三棱镜11.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大象在水中的倒影B.钢勺在水面处“折断”C.海市蜃楼D.手影12.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F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P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两倍焦距,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蜡烛放在A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B.蜡烛放在F点时,光屏上会成等大、清晰的像C.蜡烛放在F点和O点之间,光屏上会成放大的虚像D.蜡烛放在B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13.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那么在观众看来她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1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利用光的折射的是()A.古代潜望术B.冰透镜向日取火C.潜望镜D.日食的形成15.秋游时,四位同学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 B C 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用甲拍摄的照片是A.B.C.D.1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B.夜晚看见“月亮”在水中游动C.用幻灯机把幻灯片的图象放大在屏幕上D.观看圆形鱼缸中的金鱼变大了1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墙上的影子;B.森林中的光线;C.水中山的影子;D.铅笔好像折断了;18.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19.下列涉及光现象的民俗谚语,其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B.管中窥豹,略见一班C.海市蜃楼,虚无缥渺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20.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B.图乙中,放大镜利用了光的折射C.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中,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利用了光的折射21.观察水边风景照片,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眼睛的一种习惯性感觉B.入射到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进入水中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照片质量有问题22.下列光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丙中,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图丁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23.水下摄影机能拍摄到岸上的物体,图3中,正确表示光由空气射入水中的光路图的是()A.A B.B C.C D.D24.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幻灯片上的旗应是图中的( )A.B.C.D.2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B.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月食现象的形成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26.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以下的物体不辐射红外线B.人眼能直接看到红外线C.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D.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红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年是时间的单位B.漫反射定律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C.光的反射规律适用于所有光反射现象D.光的反射规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2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①水中倒影;②小孔成像;③月食的形成;④杯弓蛇影;⑤立竿见影。

中考物理凸透镜专题训练

中考物理凸透镜专题训练

中考物理凸透镜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6小题)1.如图所示,蜡烛在平面镜M中所成像的位置应在图中的()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2.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①放大镜②穿衣镜③潜望镜④近视眼镜.A.①与②B.②与③C.①与③D.②与④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A.0°B.30°C.45°D.60°4.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A.缩小的B.放大的C.正立的D.倒立的5.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10厘米B.20厘米C.30厘米D.40厘米6.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40厘米B.30厘米C.20厘米D.10厘米二.填空题(共3小题)7.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像,放大镜成的是像(均选填“虚”或“实”).8.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如图所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高度.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点5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厘米.9.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绿,蓝叫做三原色光,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高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三.解答题(共10小题)10.在图中,凸透镜的焦矩为10厘米,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以保证烛焰的像能在光屏的,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0厘米”刻度处.则应在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直到光屏上的像最为止.11.如图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①该透镜的焦距为厘米或厘米.②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以保证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③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凸透镜15厘米的左侧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1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13.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L像(厘米)像距与物距之比(v/u)物距与像距之和(u+v)(厘米)1 60.0 12.0 0.60 0.20 72.02 50.0 12.5 0.75 0.25 62.53 30.0 15.0 1.50 0.50 45.04 18.0 22.5 3.75 1.25 40.55 16.0 26.7 5.00 1.67 42.76 14.0 35.0 7.50 2.50 49.0①根据实验需要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v/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a)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b)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得初步结论是.14.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实验步骤】:1.记录凸透镜的.2.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后,移动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规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清晰为止.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15.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6.(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16.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7.5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清晰的像,应调整的高度,并将光屏移到厘米刻度处.17.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18.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 l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1<f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实验序号v(m)v(m)uv(m2)v/u 1/u(m﹣1)1/v(m﹣1)1 0.200 0.200 0.0400 1.00 5.00 5.002 0.300 0.150 0.0450 0.50 3.33 6.673 0.500 0.125 0.0625 0.25 2.00 8.00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实验序号u(m)v(m)uv(m2)v/u u(m﹣1)v(m﹣1)4 0.200 0.300 0.0600 1.50 5.00 3.335 0.300 0.200 0.0600 0.67 3.33 5.006 0.500 0.158 0.0790 0.32 2.00 6.33(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物距u与像距v的初步关系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你还能够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写一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1.B;2.B;3.A;4.B;5.D;6.D;二.填空题(共3小题)7.凸;实;虚;8.同一;35;5或10;9.红;缩小;小于;三.解答题(共10小题)10.高度;中央;60~70;清晰;11.10;20;同一高度;放大;12.;13.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物高与像高的比值等于物距与像距的比值;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距变化量△u大于像距变化量△v;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与物距的和(u+v)先变小后变大;14.光具座或刻度尺;焦距;同一高度;光屏;15.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物屏距离L;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物屏距离L 大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16.光屏;85;17.大于70;不能;18.物距增大,像距减小;1、4或2、5或3、6;;。

最新中考物理精题典题易错题精编(全国通用版) 光学选择题(解析版)

最新中考物理精题典题易错题精编(全国通用版) 光学选择题(解析版)

专题8 光学选择题2023年中考物理精题典题易错题精编一、单选题1.(2023·陕西西安·统考一模)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兔年新春灯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图示是一组花灯的照片,有关照片中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花灯在水中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B.花灯采用LED灯,是因为其发光效率能达到100%C.花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游客拍摄照片时相机镜头到花灯的距离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答案】B【详解】AC.花灯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花灯在水中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能量的损失,故彩灯采用LED灯,其发光效率不能达到100%,故B错误,符合题意;D.游客拍摄照片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所以相机镜头到花灯的距离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湖北黄冈·统考模拟预测)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关于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两个实像,两个虚像B.两个实像,一个虚像C.一个实像,两个虚像D.一个实像,三个虚像【答案】A【详解】由题知,凸透镜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首先可以确定点光源S在凸透镜右侧两倍焦距处可以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1,这个实像又可以通过平面镜成一个虚像S2(平面镜成像),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可以成一个虚像S3,形成的这个虚像S3(相当于一个发光点)又可以通过凸透镜再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4(因S3在两倍焦距处的正下方,且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由于通过S4的光线不能被平面镜反射(或不能再射向平面镜),所以S4不能在平面镜中再成一个虚像;所以,会出现两个实像,两个虚像,即S能成四个像。

如下图所示故选A。

3.(2023·陕西西安·校考一模)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新春灯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图示是一组彩灯的照片,有关照片中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彩灯在水中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B.彩灯采用LED灯,是因为其发光效率能达到100%C.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我们看到水中的一轮明月比实际的月亮暗是因为光在水面处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答案】B【详解】A.根据彩灯形成原理可知,彩灯在水中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彩灯的构成可知,彩灯采用LED灯,其发光效率不能达到100%,故B 错误,符合题意;C.根据倒影形成的原因可知,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可知,我们看到水中的一轮明月比实际的月亮暗是因为光在水面处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7小题)1.如图所示是我区某学校在开展西安市第三十二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同学们正在从电视上观看空中课堂时拍摄的一张照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B.小明发现自己患上了近视,他应该配戴凹透镜眼镜矫正视力C.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拍摄目标离镜头的距离应该小于一倍焦距D.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春节期间,小刚跟爸爸去兴庆公园,看到有用气枪打气球送布娃娃的游戏,为了提高命中率赢得奖品,爸爸告诉小刚在射击瞄准的时候一定要让眼睛、准星和气球在同一条直线上,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原理中与之相同的是()A.雨后彩虹B.小孔成像C.对着镜子画脸谱D.池水“变浅”3.如图所示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甲图:水中建筑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乙图: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虚像C.丙图:岸边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儿”比实际位置浅D.丁图:西安城墙的彩色花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4.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西安举行,这是31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

以下对本次峰会四幅图解释不正确的是()A.长安塔上的灯璀璨夺目,是因为它是光源B.一道道光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C.长安塔在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观众在手机里看到的现场照片实际是虚像5.12月2日,在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的2023﹣2024赛季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北京站决赛中,苏翊鸣以总分184.50分夺得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冠军。

首钢滑雪大跳台它的设计理念源自中国敦煌壁画中传统的飞天造型,从侧面看去犹如一只灵动的“水晶鞋”。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首钢滑雪大跳台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下列现象与图中倒影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A.小孔成像B.对着镜子画脸谱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筷子在水面处弯折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7.阳光照射下,曲江南湖畔垂柳摇曳、树影婆娑、游鱼戏水。

最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光学部分

最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光学部分

最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光学部分专题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 108m /s ,则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 /s 。

2、从月球向地球发射电磁波,经过1.28s 后能到达地球那么地球与月球相距约为 km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等于光速B 、人在湖边看见水底的物体是光的折射现象C 、甲同学是近视眼,那么他佩戴的眼镜应该是凹透镜D 、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 .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D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5、下列有关光学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B .光照到穿衣镜的镜面上和镜框上发生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我们看到的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 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6、在图3所示的几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专题二:光的反射1、小红同学面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且距平面镜的距离为3m ,她在镜中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为 ________ m 。

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将____________。

(变大、 变小、 不变)2、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其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这束光的反射角为 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度3、如图8所示,在观看电影时,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图像,这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 现象。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4、宁静、清澈的湖面是天然的平面镜,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如图9)是湖边树木的_______像。

(选填“实”或“虚”)B.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 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看起来水没那么深 D.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图3 图8 图910、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B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C .平面镜能够成虚像,像和物体大小不相等D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12、如图12所示,OB 为反射光线,ON 为法线。

2024深圳物理中考试题

2024深圳物理中考试题

2024深圳物理中考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患近视的同学佩戴凹透镜B. 深圳湾大桥在海面形成倒影C. 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形成色彩光带D. 太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形成圆形光斑答案:D2.下面的光学设备中,利用了图中原理的是()A. 投影仪B. 放大镜C. 照相机D. 潜望镜答案:C(注:此题需结合具体图示判断,但根据答案可推断为考察光学设备的成像原理)3.思考乐丽丽同学发现划龙舟的船桨改成碳纤维的原因()A. 导热好B. 可导电C. 密度小D. 耐高温答案:C(碳纤维材料因其轻质高强、密度小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材中)二、作图题1.图甲是飞鸟经过无背索斜拉桥的情景。

请在图乙中画出:(1)飞鸟S经水面反射形成的虚像S'。

(2)拉力F对应的力臂l(O是支点)。

(注:此题为作图题,需根据具体图示进行作答,无法直接给出答案。

)三、实验题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1)纠正错误后,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V不变,得到实验数据。

请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注:此题需结合具体实验数据和表格进行作答,无法直接给出答案。

)2.“筷子密度测量”实验:田田将筷子分成高度一样的两部分,中间画上一条横线,把筷子一段浸入量筒中,横线在图甲与水面重合时读出体积V1,取出;然后再把筷子另一段放入水中,横线在图乙与水面重合时读出体积V2。

(1)筷子的体积是?(2)通过计算得出密度ρ筷=?(3)这样求出的密度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注:此题为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题,需结合具体实验步骤和数据进行作答。

)四、计算题1.“海葵一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首艘浮式生产储卸型装置,“海葵一号”漂浮在大海上工作。

求:(1)“海葵一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2)“海葵一号”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

(3)当一架直升机停放在“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时,直升机与停机坪接触的面积是S,求直升机对停机坪的压强。

(注:此题为浮力、质量和压强计算题,需结合具体数值进行作答。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701-80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701-80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701-800(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家园,打响蓝天保卫战,能源问题已成焦点,全球能源将发生巨大变革。

下列关于能源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加剧地球温室效应B.煤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它在能源领域重要性有所降低C.地下石油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无限开采D.核电站可完全替代火电站,因为核能是可再生能源2.南平高铁站台上,标有一条黄色安全线,乘客必站在安全线之外候年,是为了避免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

其中“吸”了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吸”相同的是A.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B.地球“吸”地面上物体C.吸盘衣帽钩“吸”在墙面上D.两船并行相“吸”碰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热量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机械效率、热机效率跟能量转化效率是一回事C.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D.只有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才能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4.下列对热学知识进行的归纳总结中,正确的是A.下滑时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B.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增加C.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D.小蒸汽轮机利用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来工作5.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 B.“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B.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说明两个灯泡一定是串联的C.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7.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上的露珠C.秋天,枝叶上的白霜D.冬天,屋檐下的冰凌8.关于能源、电磁波、超声波等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时产生的能量B.化石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C.光纤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D.“北斗”卫星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9.2017年4月20日19点41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重型运载火箭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该型号火箭以液氧煤油为燃料,在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A.液氧煤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转化为火箭和天舟一号的机械能B.液氧煤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转化为火箭和天舟一号的动能C.天舟一号的动能和重力时能都增大D.天舟一号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10.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B.C.D.11.根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炒花生等干果时,常用干净的沙子来炒制,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12.下列是我国北方冬季发生的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形成雾凇B.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锤C.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起雾D.邻居家孩子堆的雪人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13.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14.关于Qqm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值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成正比B.若燃料燃烧不充分时,部分能源将被浪费掉,热值将减小C.当燃料未燃烧时,其热值为零D.某种燃料的热值大小与是否充分燃烧无关15.估测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芳同学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物理量进行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手电简中的电流约为20AB.夏天空调在使用时设置的温度一般为37℃C.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D.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在课桌上做功约为50J16.水无常形,变化万千.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在其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霜的形成B.雪的形成C.冰的消融D.露珠的形成17.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C.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18.18.下列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B.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是因为香水发生了升华现象C.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因为蒸发放热D.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19.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饮料里加冰块是因为冰熔化时放出热量B.“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C.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沸腾时温度升高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20.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铁的凝固特点的是A.B.C.D.21.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设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加热时间成正比,得到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那么它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A.1:2 B.1:1 C.4:1 D.1:422.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采用增大热机功率的方法来增大热机的效率B.为了防止热机过热,通常用水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热机工作的过程是将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D.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发电的B.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D.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B.比热容与物质种类有关C.热机效率只取决于热机所做的有用功的多少D.水做冷却剂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很小的特点2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B.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C.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cmD.年人正常步行5min 通过的路程约为36m26.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B.汽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C.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速度大惯性大D.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27.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睹”,“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水”具有重力势能28.对下列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B.C.D.29.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30.如图甲,网上曾热销一种“55度杯”,称“能很快将开水变成适饮的温水,而后又能将凉水变成适饮的温水”.为破解此中秘密,随州某中学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模型.设此杯内胆中被封存着300g水,室温20℃;现向杯中倒入200g、100℃开水,摇一摇,杯内水温迅速降至t1,饮用后迅速将200g室温矿泉水倒入该杯,摇一摇,矿泉水的温度可升至t2,若忽略内胆及空间的热能消耗,则t1、t2分别大约为()A.50℃,50℃B.52℃,39.2℃C.40℃,60℃D.55℃,55℃31.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45℃B.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400W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D.物理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对桌面压强约103Pa32.生活中的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天洒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B.柴油机在压缩冲程完成后,利用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燃气C.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小D.端午节米棕飘香,说明分子不停做热运动33.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有关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更大C.0.5 kg煤油和1.5 kg煤油的热值一样大D.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放出的热量多34.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C.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35.叶子姐姐做了如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正确的是()A.用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碎纸屑发现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证明同种电荷相互吸引B.用手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C.滚摆在从高处下降的过程中,发现越滚越快,证明动能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D.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36.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A.晶体的熔化过程B.晶体的凝固过程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37.某实验小组利用酒精灯对500g冰均匀加热,他们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图是他们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已知c冰=2.1×103J/(kg•℃),c水=4.2×103J/(kg•℃),由图象可知()A.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B.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C.冰在熔化前内能增加4.2×104JD.在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4J38.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丸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景”是樟脑丸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樟脑丸凝华而成的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39.为节约能源,需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B.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D.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40.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B.燃料完全燃烧时,它的热值最大C.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41.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是2∶5,比热容之比是3∶2,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之比是A.5∶3 B.3∶5C.15∶4 D.4∶1542.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B.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D.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4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变成0℃的水内能不变B.相同情况下油比水升温慢C.固体清新剂在使用时发生了升华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44.南极长城站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考察基地,而南极气温最低可达-89.2℃,则当地应选用的温度计是()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三种温度计都行45.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A.很快就会结成冰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B.炎热的夏天,在地面洒水降温是利用了液化放热C.用高压锅更快煮熟食物是利用了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的规律D.将新鲜的黄瓜装入保鲜袋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减慢水分的蒸发47.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4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具有惯性身体会向车行方向倾斜B.汽车尾气的再利用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C.与其它液体相比,水的比热容比较大,适合作冷却剂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9.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苏科版八下物理课本的质量是240g B.人步行的速度是5m/sC.洗澡水的温度是60℃D.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1A 50.关于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内能逐渐增大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的内能逐渐增大C.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D.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温度升高,子弹的内能增大,木板的内能减小51.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凝固形成的52.关于如图所示的热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B.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的转化为它的机械能C.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53.我国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生产无针注射器的国家,其中一种电动式无针注射器通电时永磁体的磁场与通电线圈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助推力,使药液以接近声音的速度注入皮肤。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透镜(作图)的三条特殊的光线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透镜(作图)的三条特殊的光线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透镜(作图)的三条特殊的光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2.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二、作图题3.画出图中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4.完成图中的光路。5.根据已有光线完成光路图。

6.凸透镜由多个三棱镜组成,不同颜色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焦距是不同的。

请你在图中画出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红光、紫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图中F1、F2两点表示焦点)7.如图O为凸透镜光心,F为凸透镜焦点,作出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路。

8.在图中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完整光路。

9.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光线,在方框中画出相应的透镜。

10.(1)根据已给出的入射光线a及其出射光线b,请在方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类型的透镜,并画出入射光线c的出射光线;(2)如图所示,请:①画出图中由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①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并在图中用S′标出来;(3)如图所示,水池的侧壁上安装了一盏小射灯A,站在水池旁边上的小杰(眼睛在C点)看到小射灯的像在水中B点的位置。

请你画出:①水面的位置;①小射灯A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水面反射后进入小杰眼睛(即图中的C点)的光路图(请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①①中的入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大致光路。

11.如图所示,请作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经凸透镜成的像S′的位置。

1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下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完成图中的光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完成图中的光路:14.完成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

15.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下图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2)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试画出下图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3)如图所示,SA、SB是光源S发射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画出图中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选及答案--光学实验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选及答案--光学实验
关系时:
(1)小明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取来两支___________的蜡烛,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A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
(2)小聪选择平面镜进行实验。他想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把刻度尺贴在平面镜上测出像的高度,你同意他的方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选及答案---光学实验
1.(2022江苏苏州)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
C. 先向右移动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 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放上远视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③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___________关系。
【答案】 ①. 垂直 ②. A ③. 距离
7.(2022湘潭)如图所示,在表演“浇不灭的蜡烛”的魔术时,把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竖放一根蜡烛,玻璃板后有一玻璃杯,点燃蜡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在杯中燃烧”,向杯中逐渐加水,透过玻璃板,会看到“杯中燃烧的蜡烛没有被水浇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