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VIP专享]第三讲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与骑士浪漫主义
![[VIP专享]第三讲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与骑士浪漫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ebe606d770bf78a64295435.png)
第三讲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与骑士浪漫主义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
2、了解骑士文学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中世纪文学2、但丁和《神曲》教学难点:1、宗教和文学的关系2、骑士文学的进步意义主要教学内容:一、中世纪社会概述:1、中世纪:历史上的中世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大约12个世纪的历史,对应封建制度的形成、繁荣和衰亡分成三个时期。
文学上的中世纪:是15世纪人文主义者首次提出的历史概念,指古希腊罗马文化时期与古典文化“复兴”时期中间的历史阶段,以但丁发表《神曲》为标志,也就是14世纪初,大约1000年左右。
2、社会概况:公元5世纪至11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
原先是生活在北欧和莱茵河流域的部落群,从公元1世纪开始,日耳曼各部落逐渐向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的欧洲中部和东南部迁移,罗马帝国的边境不断受到日耳曼人的侵扰。
摧毁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民族在帝国的废墟上先后建立许多国家,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法兰克人长期混战,欧洲社会陷入战乱、动荡之中。
在日耳曼诸国中,法兰克人的王朝创立者查理曼(约742—814)800年统一日耳曼,征服意大利,征讨西班牙,重建起庞大的西罗马帝国。
查理曼为了统治广大的领土,建立封建制,把全国领土分为国、郡、教会领、皇帝领等部分,分别由公、伯、主教等进行统治,成为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正式开端。
查理曼去世,查理曼帝国分为东法兰克、西法兰克和意大利,形成后来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疆域的大致格局。
日耳曼人中盎克鲁、撒克逊、裘特等部族于5世纪进入不列颠,逐步建立英格兰王国。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度,把封建制度引入英国,开始了封建化的过程。
9世纪初,来自斯堪的那维亚的诺曼人掀起第二次大迁移,建立了一些新的国家。
后来迁都基辅,统一斯拉夫各部族,开创以基辅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初步奠定俄罗斯国家的基础。
留在原居住地的诺曼人,逐渐形成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国。
中世纪基督教艺术
![中世纪基督教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e7994df76a20029bc642d00.png)
•
《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全称沙特尔圣母大教堂,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堂。 教堂的 三重皇家大门和其壮观宏伟的罗马尼斯凯像,早期的珠宝光彩的玻璃装饰 的窗户,无一不是十二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标准的法国哥特 式建筑。它与兰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和博韦大教堂并列为法国四大哥特 式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和中世纪基督文明辉煌成就。它高大的中殿呈 纯哥特式尖拱型,四周的门廊展现了12世纪中叶精美的雕刻,12、13世纪 的彩色玻璃闪闪发光。在建筑上有以下特点一、使用骨架券作拱顶,十字 拱形成一种推架式。既省材料,侧推力也减轻,建筑物顶部大大升高。二、 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的上方,飞券落脚在侧廊外侧的墙垛上, 扩大了中厅的侧高窗面积。三、所有狭长的窗户以彩色玻璃作镶嵌,使室 内光线炫目,增强教堂的神秘感。人在宽长的主殿前,面对金绣银缀的祭 坛,烛光前的受难耶稣像,仰望高耸的飞券肋拱,它们象一簇簇飞箭,集 中在屋顶,使人顿觉有升腾之感。沙特尔教堂就以其华丽的彩色玻璃窗和 装饰雕刻为最富特色。法国教堂中以彩色玻璃窗著称者,以沙特尔大教堂、 兰斯教堂和亚眠主教堂为首。
•
飞扶壁也称扶拱垛,是 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 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 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 用。但哥特式建筑把原 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 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 面,称为飞扶壁。由于 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 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 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 亚眠大教堂的飞扶壁有 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 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 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 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 有的在飞扶壁上又加装。
• 哥特式美术(公元12世纪——15世纪)
• 哥特式(Goth)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15 世纪)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 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哥特式风格用黑暗、恐惧、 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 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 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 其一大特征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 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 一种建筑风格,常被使用在欧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城堡、宫 殿、会堂以及部分私人住宅中,其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整体 风格为高耸削瘦,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 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 形成拱顶。哥特式建筑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 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有重大影响,其魅力来自于比例、光与色 彩的美学体验,即通过对光的形而上的沉思,通过对数与色的象征性 理解,使灵魂摆脱俗世物质的羁绊,迎著神恩之光向着天国飞升。这 种建筑虽曾于欧洲全境流行,不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度颇为被 藐视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课件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2731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7.png)
• 自从尼禄初开先河之后,罗马统治者们就一次又 一次地对基督徒进行了极其残酷的迫害活动.
• 到了公元2世纪末叶以后,随着一度辉煌的安东尼 王朝时代的结束,更为残暴的罗马统治者们又开始 对基督徒展开了新一轮大迫害 .
• 公元303年,戴克里先284—305年在位因宫廷纵 火案对基督徒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镇压
• 基督教文化呈现为一种无法克服的痛苦的自我分裂.美与 丑、善与恶、真挚与虚伪、崇高理想与卑劣欲念,在基督教 文化中以一种令人震惊的野蛮方式融为一体,其结果就导致 了普遍的伪善
• 由神性与人性之间的这种尖锐矛盾所导致的巨大痛苦,必 然会把人引向最无耻的虚伪和最无情的残忍
• 由于基督教会是凌驾于一切分散软弱的世俗权力之上的 唯一的统一性社会组织,基督教会自身固有的这种深刻的内 在矛盾及其所导致的普遍虚伪,必定会对整个西欧社会产生 重大的影响,衍生出种种骇人听闻的罪恶和伪善,最终酿成 深重的文化危机
马人民遵守神圣使徒彼得带给罗马人的信仰.至此,历尽艰 辛的基督教终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 基督教的合法化以及教产的迅速增长很快就产生了负面 效果,一部分基督徒在财富和权力的诱惑下开始堕落,另一 些较严肃的基督徒则发起了矫枉过正的修道运动
修道运动
修道院
• 把繁华的世俗生活和肉体欲望当作魔鬼的陷阱的观点,驱 使许多向往崇高道德境界的基督徒隐遁到人迹罕至的荒野 中去苦修,结果就导致了独身、贫穷、禁欲和修道运动的出 现
耶稣讲道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 从末世论到救赎说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 教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世界性宗教的重大标志.具有 社会解放意义的弥赛亚运动被基督教改造为一种 灵魂获救的福音,上帝的国也从人间被搬到了天上.
基督教历史-第三课中世纪前半期
![基督教历史-第三课中世纪前半期](https://img.taocdn.com/s3/m/f8edea7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0.png)
第三课中世纪前半期从“西罗马帝国亡”至“东西方教会分裂”(1054年)中世纪起始西罗马帝国亡于蛮族的入侵,许多文物遭到毁损,文化与社会经历一场浩劫。
虽然失去了政府的保护,但是基督教会在西部仍然屹立。
在此战乱痛苦时期,教会刚跨进中世纪门槛,即肩负艰钜的使命,双重的任务:一方面,感化信奉异教或亚流异端的蛮族,带领他们成为正统信仰的基督徒;另一方面,教育未开化的蛮族,复兴罗马文化。
教会在接下来约一千年之久的“中世纪”时期,创下了辉煌的佳绩。
蛮族所成立的新兴国家,在入侵后五百年内,先后都成了基督教国家;再五百年之后,这些国家都各自发展出其基督教文化的民族特色,奠定了中世纪之后欧洲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础。
教会在中世纪是如何靠主恩典处变不惊,完成时代使命,回应社会所需?主要是三大运动的兴起,带来了教会的“三化”:(1)修道主义Monasticism 深化灵命;(2)教皇制度Papacy 强化组织;(3)宣教运动Missionary Movements 普化差传。
修道主义修道主义最早起源于东方教会。
在第三世纪中期起,由于罗马政府逼迫教会,一些基督徒隐居沙漠旷野;到了第四世纪教会又有世俗化的危险,更多人放下世俗财物离群索居潜心修道。
修士中最出名的是在埃及的安东尼Anthony,被称为“修道主义之父”。
后来,在埃及的巴科米斯Pachomius 与撒加利亚的巴西流Basil 的带领下,修士们发展成群居,过修道院团体生活。
亚他那修写作『安东尼生平』,将修道主义引进西方。
安伯若修与奥古斯丁都受此书影响,走上修道之路。
耶柔米与马丁Martin of Tours皆是著名的修道领袖。
本笃Benedict of Nursia 约于525年在意大利的卡西诺山建立修道院,并约于540年制订著名的『本笃法规』,按照欧洲的环境需要,立下完善的修院管理规则,奠定了往后修道主义的发展基础,被尊称为“西方修道之父”。
修道主义的目标在于:脱离世俗环境,藉着实行“贫穷、贞洁、顺服”三誓愿,每日从事灵修与圣工,追求圣洁生活。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1ac96b4b35eefdc9d3331c.png)
西方文化史与经典著作导读——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一、基督教概况基督教指以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三大主要流派。
截止2014年,全球总人口72亿746万,广义基督徒23亿7561.9万,注册22亿6582.4万,参加礼拜者15亿7123.5万;增长率1.32%,继续保持第一大宗教地位,但不及伊斯兰教1.81%增长率。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西方文化,现代西方社会的典章制度、节庆习俗、礼仪规范、思想信念,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根源。
二、宗教与文化1、宗教与人的原始思维的关系宗教是历史的产物。
通常所谓宗教,就是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社会和人生,因而对之产生敬畏与崇拜。
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标志是人开始制造生产工具,这是物质标志。
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生命形式,还在于他有高级思维。
任何一种动物为了自身的生存,都有经过几万年积累所形成的本能,但是人并不能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而是还有精神活动。
2、宗教思想与理性的关系。
要探究宗教的起源,就必须探究人的意识的发生;在探讨人的意识的发生过程中就会发现,人类产生意识以后,在试图对周围世界加以说明的理性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后来被称为“宗教”的观念,诸如“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等。
从原始人的宗教意识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原始理性思维活动。
古代人类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概括为后来称之为“宗教”的解释体系,它又反过来影响古代人类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便形成了宗教与文化的必然联系。
3、基督教下的信仰与理解西方神学史上,有一个中心问题始终存在:信仰重要还是理解重要?第一种是主张信仰为先,先有信仰,才有理解。
第二种是主张理解更为重要,只有理解才能信仰。
其实就是要求对神学要有理性认识,在理性的基础上来信仰神。
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关系1、基督教与罗马帝国日耳曼人为建立自己的政权,需要有领地制度,需要有法律,还需要有法庭,有一批识字的文书来解释法律等等,这样,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便与新的法兰克统治者结合了起来。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文化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4016240c850ad02de8041af.png)
二、基督教的发展
第一阶段:1至5世纪基督教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313年,君士坦丁 大(Constantinus I Magnus)颁布米兰诏书(Edictum Mediolanensium),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 教。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全境广为传播,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很快基督教化 了。 第二阶段:从476年罗马帝国分裂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在信伊斯兰教的土耳 其人的进攻下灭亡,史称中世纪。这一阶段是欧洲基督教化的时期,是基督 教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时期,是基督教文化与穆斯林文化既冲突又 交流的时期 。 第三阶段:在14-16世纪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构成了基督教发展 史。 第四阶段:宗教改革以后直至今日的基督教发 展史为第四个也是尚未结束的第四个阶段。
3、基督教教义:
⑴、十诫。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 像 ⑵、三位一体。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 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过童贞女玛 利亚降生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复活」、「升天」,为全人类作 了救赎,必将再来,审判世人;圣灵——上帝圣灵。 ⑶、信原罪。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 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因而,原罪说以后逐渐发 展为西方的「罪感文化」,对欧美人的心理及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⑷、信救赎。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 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 了全人类。 ⑸、因信称义。人类凭信仰就可得救赎,而且这是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必 要条件。 ⑹、信天国和永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 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的国——天国里得永福。 ⑺、信地狱和永罚。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要在地狱 里受煎熬。 ⑻、信末世。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时,人类包括死去的人都将在上帝面前接受 最后的审判,无罪的人将进入天堂,而有罪者将下地狱。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课件(八年级历史)AUnqAH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课件(八年级历史)AUnqAH](https://img.taocdn.com/s3/m/a264ab9e7cd184254a353501.png)
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 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Hale Waihona Puke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公元843 年
三分帝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欧
洲 主
法兰西 意大利
要
国
家 形
德意志
英吉利
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本课总结
在古希腊罗马文明衰落后,欧洲进入了封建社 会。这一时期,欧洲的政治、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政治上: 欧洲的封建土地制度和等级制度逐步形成; 思想上:基督教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课后探究
基督教现在对人们还有无影 响?怎样正确区分“宗教信仰 自由” 的法律规定与“崇尚 科学,反对邪教”之间的界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三单元 第二课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基督教
圣经 bible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说一说: 你对基督教了解多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基督教盛行西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基督教
地区 罗马帝国统治 下的巴勒斯坦
时间 公元1世纪
救世主 创始人 耶稣
经典 《圣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臣服礼”结成封建主从关一分耕系耘一分收获
农民
思考:
为 什 么 说 “ 我 的 附 庸 的 附 庸 不 是 我 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附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 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 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 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 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 庸”的现象。
中世纪的基督文化与骑士浪漫主义
![中世纪的基督文化与骑士浪漫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841e2173a417866fb84a8e3c.png)
《圣经》文化与希腊文化既对立又互 圣经》 补的——谦卑的英雄摩西 补的——谦卑的英雄摩西
• 我们来看一看《圣经》的文化倾向以及它和希腊 我们来看一看《圣经》
文化的异同。 • 前面介绍希腊神话的时候,引用过一段俄国批评 家别林斯基的话,任何一个民族在它的长篇史诗 中应该能够显示这个民族的充分的民族精神,就 是通过个性来显示的。比如阿喀琉斯就是这样的。 在《圣经》中,在基督教文化里,我们也可以找 圣经》 到这样的英雄,在他的身上,显示着基督文化的 基本精神,也可以说是以色列犹太民族在古代时 候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在《圣经》 候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在《圣经》的第二章 《出埃及记》中就记述了一个叫摩西的人。 出埃及记》
• 摩西看到自己的民族终于摆脱了苦难,有了幸福的平静
的生活,他感到自己完成了一件很大的事业。但是,他 没有任何一点骄傲自满的情绪。因为他很明白,所有这 些事不过是代神施法,所有的荣誉都应该归于上帝。 在他120岁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的民族产生新的分裂, 在他120岁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的民族产生新的分裂, 他交出了神杖,自己一个人穿着那件褴褛的衣服,走上 山顶,在那里孤独地死去。 4世纪古罗马一位非常有名的教父圣·奥古斯丁说:“把 世纪古罗马一位非常有名的教父圣·奥古斯丁说:“ 希望寄托于人是可诅咒的,严格说来,任何人都不会达 到享用其自身的程度;因为他的责任不是为自身而自爱, 而是为他应当享用的上帝而自爱。” 而是为他应当享用的上帝而自爱。” 基督教的要旨在于谦卑。
• 当以色列犹太人在埃及受到奴役,面临着种族灭
绝的危险之时,有个叫做摩西的人,他秉承上帝 的旨意,凭着上帝授予他的魔法,带领自己民族 的兄弟姐妹走出了埃及,走向了“流着奶和蜜” 的兄弟姐妹走出了埃及,走向了“流着奶和蜜” 的迦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长征,大概经过了40 的迦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长征,大概经过了40 年左右的时间。作为一个传说中的历史事件,它 的宏伟不亚于我们前面讲到的希腊神话中的特洛 伊战争。那场战争打了10年,产生了荷马史诗。 伊战争。那场战争打了10年,产生了荷马史诗。 《出埃及记》也是史诗性的题材,而它的主人公 出埃及记》 就是摩西。
中世纪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化色彩
![中世纪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化色彩](https://img.taocdn.com/s3/m/97c3ea23dd36a32d7375817b.png)
中世纪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化色彩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和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认为上帝创造的一切都是好的,但是由于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犯下了“原罪”并遗祸于人类,所以,仅靠人类渺小的力量是不能赎罪的,只有依靠全能的上帝才能使人类得救,基督教会就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人。
在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那些在现实中遭受苦难的人们,需要基督教所构建的超于现实的精神世界来解脱他们自己,以图在美好的天国来实现他们在现实中永远都无法实现的理想,基督教便成为他们的一种信仰。
随着基督教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基督教文化的传播,基督教在整个中世纪里,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为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大部分的文化文艺都染上了宗教色彩。
中世纪文学在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下,注重表现神的权威、上帝的伟大和人的渺小,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使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神学的奴婢。
当然,基督教文化为了能使它被在希腊罗马文化熏陶下发展起来的西方民族所接受,除了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外,也在努力发掘两种文化中相同和相近的一面。
在基督教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它与世俗文化之间形成了两种的交融关系。
其一是基督教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对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化的材料、题材和艺术手法等经过改造纳入到了基督教文化的体系之中,其二是中世纪出现的很多的世俗作品中,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
例如,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神话因素大大减少,而基督教义的内容大大增加,英雄的奇功伟业往往与宗教奇迹融合在一起,有些爱国行为还表现为维护基督教而与异教教徒的斗争。
如经过教会文人加工过的《罗兰之歌》,有着护教的成分;在骑士文学里,骑士的信条是“忠君、护教、行侠”,宣扬效忠宗教,不奉行禁欲主义。
有很明显的基督教文化融合的关系;中世纪后期的城市文学也难免受到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当然,城市文学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有些内容也有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
第三讲 中世纪西方封建宗教文化
![第三讲 中世纪西方封建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d8d34ec7c1cfad6195fa785.png)
第三讲、中世纪西方封建宗教文化6世纪之后的西欧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世纪时代。
在罗马和日耳曼两种历史传统以及各种时代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西欧的社会结构和面貌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其政治重心由以意大利为中心的环地中海地区迁至以法兰克为中心的内陆地区;其统治民族由罗马拉丁民族更换为日耳曼民族;其精神文化的主体由世俗性极强的罗马文化转化为宗教色彩甚浓的基督教文化。
古典时代那种由希腊至罗马的单线一元发展模式全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日耳曼诸王国、法兰克、加洛林帝国以及法兰西、德意志、英格兰等不同国家的复线多元的发展趋势。
而在诸种变革之中,最深刻的是以奴隶制为核心的古典经济体制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农奴制为核心的新的封建经济形态逐步形成,成为当时整个西欧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
中世纪既不是“玫瑰红的理想时代”。
也绝非“黑暗的愚昧时代”,而是一个既遍布着饥馑、困苦、暴力和不平等,又充满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时代。
正是在这一时代所造成的种种磨难与机遇中,源自于古典时代的西欧文明获得了再次扩充和更新。
一、封建宗教文化产生的环境1、与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方式有关:罗马·日耳曼式的封建化方式,在此基础上,他们需要的不是儒家式的东方封建伦理文化,而是以层层服从为核心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以维护各自为政的封建等级关系。
2、国家的封建神权统治体系的建立,是西欧封建宗教文化产生的又一特殊的历史环境。
3、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是由分裂走向统一,而西欧则由统一走向分裂,这也是中、西文化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皇国的诞生:教皇国是意大利中部由教皇统治的政教合一国家(756-1870年)。
罗马教会扩张权力需要世俗君主的支持,而世俗君主巩固统治也仰仗教会的帮助,正是在教俗权力互相勾结利用的过程中,“教皇国”应运而生。
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墨洛温王朝,成为加洛林王朝的第一位国王。
为了报答教皇,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攻打伦巴德人,并于756年把夺来的罗马至拉文那一带的土地赠给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史称“丕平献土”,教皇国便由此发展而来,其疆域屡有变更。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PPT课件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1b20957c1cfad6185fa752.png)
2、政教之争
❖ 自“丕平献土”奠定教皇国的基础以来,教皇的领 地不断扩大。教皇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教会君主。
❖ 1073年,格里高利七世上台,他扩大教皇权威和向 各国渗透势力的行为,加剧了与西欧各国君主的矛 盾,从而引发了政教之争,核心是主教授职权之争。 (“卡诺沙事件”:表明罗马教皇已摆脱了世俗君 权的控制,成为能与之相抗衡的教会君主。)
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
❖ (一)教皇的形成和东西教会的决裂 ❖ (二)隐修制度的改革 ❖ (三)罗马教廷与政教之争 ❖ (四)基督教的基本观念和礼仪 ❖ (五)教会法 ❖ (六)十字军东征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一)教皇的形成和东西教会的决裂
❖ 5世纪中叶,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开始了具有实际领 导西部所有教会的无上权威,即教皇权威。
❖ 5、11世纪末至13世纪对古典书籍和阿拉伯著作的 大量翻译介绍,有力地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复兴, 也为后来的西欧各国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三)罗马法的复兴
❖ 背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日耳曼法和宗教法面对 日益复杂的经济纠纷和重多的社会问题,渐渐显得 无能为力;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罗马法体系因社会 需要而复兴。
(二)5-8世纪的西欧文化成就
❖ 1、整理与保存古典文化:博提乌斯(《哲学的慰藉》)、 卡西奥多罗斯(《哥特人的历史》、罗马简史《编年史》、 教会史《三部史书》)。
❖ 2、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 3、“格里高利歌调”形成,是中世纪各地教会宗教礼仪音
乐的范本,对中世纪教堂音乐乃至整个欧洲的音乐发展都有 深远影响。 ❖ 4、7世纪时,英格兰诺森布里亚王国的修道院仍保留着古代 学术传统,成为西欧学术活动的重要中心。(比德:《英吉 利教会史》,新的历史纪年法:公元纪年法) ❖ 5、中世纪早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教会文学。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PPT课件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1b20957c1cfad6185fa752.png)
一、中世纪早期(5-10世纪)的西方文 化
❖ (一)西欧社会转型与文化整合 ❖ (二)5-8世纪的西欧文化成就 ❖ (三)加洛林文化复兴 ❖ (四)拜占庭文化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一)西欧社会转型与文化整合
❖ 476-8世纪查理曼帝国建立,西欧社会基本上完成 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封 建秩序。从文化的角度看,西欧这一社会转型时期, 也是罗马古典文化、日耳曼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三者 之间相互冲突与整合的过程,其结果是基督教文化 在其自身的封建化过程中整合了奴隶制的罗马古典 文化和带有原始性的日耳曼文化,逐步确立起了基 督教会在西欧的统治地位,最后,基督教文化成为 中世纪西欧的主流文化。
(二)5-8世纪的西欧文化成就
❖ 5-8世纪,由日耳曼人民族大迁徙和西罗马帝国的 崩溃所带来的混乱与动荡,造成了社会文化的极大 破坏,城市沦为废墟,古典文化遭到浩劫,整个西 欧处于文化创造的“黑暗”时期,学术文化活动几 乎仅仅局限于修道院之中。因此,这一时期仅有的 一点文化成果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查
时一般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从这位伟大帝王的简陋皇宫,可 以
理 曼 在 亚 琛 的 皇 宫 复 原 模 型
想
见
当
(四)拜占庭文化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 1、对罗马法的总结。 ❖ 2、拜占庭帝国境内的东正教,由于受到希腊文化
和东方文化的影响,它所体现出来的宗教文化明显 有别于西欧,尤其在教堂建筑方面,形成了拜占庭 式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 ❖ 3、拜占庭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 用。 ❖ 4、拜占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在文化上起了沟 通东西的作用。拜占庭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汇合的产 物,东正教、、希腊化罗马文化与东方文化融为一 体,这是拜占庭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 5、拜占庭文化在东欧广大地区有很大影响。
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概要
![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cfc1aac05022aaea998f0f88.png)
市民文学对后世文 学有一定影响,如16世 纪拉伯雷的《巨人传》、 17世纪莫里哀的《屈打 成医》等,都是市民文 学影响的结果。
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无疑属于意大利诗人但 丁(1265—1321),他因其文学成就被视为与莎士比 亚、歌德齐名的西方文学史上的三大天才巨匠之一。
2、神学和哲学 中世纪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信仰时代,是西方神学思 想大发展的时期。基督教神学思想在教会确立的一系列 基督教教义和信条中得到表达和阐述。
中世纪是建造城堡 的年代,成千上万的庄 园和星罗棋布的城堡是 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和 各自为政的标志。
公元1000年前后,来自外部对西欧的侵略基本停 止,文明的传播使中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
十字军运动 11世纪末开始的十字军运动对西欧社会发展影响 深远:它打通了东西方之间自中世纪以来的长期隔绝 封闭状态;向基督教世界展示了一个更为广阔和多彩 的世界;开创了一种向外拓展和冒险的精神;使欧洲 人重新发现了亚洲;对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君主权 力的加强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以宗教信仰的名义和 影响发动的十字军运动,结果却使社会朝着背离宗教 思想的方向发展。
在古代文明毁灭之后,是基督教负起了(也只有 基督教才能负起)在欧洲“从头做起”的重新建设文 化的任务。
2、日耳曼人的特征 日耳曼人作为西方世界的主体民族,其特征对西 方文明发展的走向是至关重要的。 日耳曼人培养出了一种对个人自由和独立十分珍 视和热爱的特征。
与其他民族相比,西方民族具有更为乐观、更富 有活力、更愿意进行尝试和冒险的精神,很可能就是 来源于此。
中世纪走到此时已是遍体鳞伤。不过,随着黑死 病的过去和经济的重新恢复与活跃,欧洲历史也即将 进入一个大转折的关头。
二、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统一欧洲的力量 1、基督教的文化地位 中世纪居的欧洲,无论是政治、社会、还是思想 文化领域,都由基督教思想主导。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文明课件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文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f1211ca2161479171128d8.png)
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
1、西罗马帝国是被哪一个外来民族 推翻的? 2、在新兴的日耳曼国家中,哪一个 最强大?其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哪个 国家?
3、谁在位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达到 最大并建立起了强大的帝国?
一、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
1.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 查理曼帝国的诞生,查理成为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查理大帝(768--814年)在位时 进行过50多次征服战争,建立起一个 土地辽阔、雄据西欧的第一个封建大帝 国。为借助教会的影响巩固自身的权势, 他于799年进军罗马,帮助教皇恢复权 位。800年圣诞节,对其感恩不尽的教 皇立奥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其加冕, 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 ” 查理——这位几乎统治整个西欧的国王, 为什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 教皇为查理加冕,这一事件意味着 什么? 查理大帝 查理为了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而巩固自身 的统治。 标志(意味)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 及联盟的建立。
天英国人的祖先。他们建立起一些小的王 国,经过长期混战,9世纪早期,形成 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欧洲版图
他是谁? 在干吗?
基督教
左手在干什么?
圣经
bible
基督教盛行西欧
背景 基督教的产生 经典 基督教会性质的变迁 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 地位的思想
谈一谈: 你对基督教了解多少?
圣经
3.查理曼帝国三分及西欧四国的雏形 说一说: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发展成为那些国家?
参考课本58页第一自然段回答:
查理曼帝国哪年分裂? 在哪里签订的条约三分帝国? 这三个国家后来分别发展成哪三个国家?
843年 凡尔登 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
英吉利王国的形成
如何看待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如何看待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b4fbc1d10a6f524ccbf85ae.png)
如何看待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摘要: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流行着“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从启蒙运动以来更与宗教和科学、信仰和理性之间对立的观念联系在一起。
于是,中世纪逐渐成为了愚昧、野蛮和黑暗的代名词,成了古代和现代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地带。
随之中世界的基督教文化业便成为完全全排斥科学与理性的盲目的信仰主义,一直遭到唾弃和否定。
而身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还其原本面目。
关键词:中世纪黑暗时代基督教文化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人性正文:一.何谓中世纪从西文词源上来看,“中世纪”的意思是“中间的时代”;从时间内容上来看,中世纪是“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通常人们吧它的开端确定在民族大迁徙,约375~568年,又或者是罗马世界帝国的崩溃476年。
而15世纪到16世纪的转折被看做是它的终结。
从世界观和宗教的角度看,中世纪是随着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而结束的。
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是“中世纪”一词最早是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所使用。
其中“中”这个词,被意味着是处在古典文化和比昂多所处时代的文化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
“中世纪”一词在文化学上所包含的贬义清晰可见。
二.黑暗时代的定位“黑暗时代”是早期基督教徒首创,意指耶稣降生之前的人类时代。
但在千余年后,这个词却被人文主义用来形容表述基督教去的统治地位的中世纪。
据说,最先使用该词的便是加意大利有着“人文主义之父”誉称的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吧人类历史划分为两部分: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前的时代为古代,此后直到他自己的时代为“近代”。
只有古代,特别是罗马时代才是光明的时代,而“近代”则是野蛮落后,不值一提。
此后,人文主义思想家们面对东方的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特别是面对面对重新发现的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对公元6世纪以来中世纪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满,把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经院教文化,特别是它的粗陋的语言风格和讲话的逻辑形式斥为“野蛮的”,尤其是天主教会奉行文化专制禁锢思想扼杀异端的做法,更是他们吧中世纪视为一片黑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法 国 巴 黎 大 学
英 国 剑 桥 大 学
英国牛津大学
五、中世纪文学成就和建筑艺术
(一)文学成就 教会文学:圣经故事,圣徒传,赞美诗,宗教剧 骑士文学: 兴起背景:骑士阶层 表现主题:骑士精神 (宗教虔诚 /忠君护主/扶弱济贫/珍 视荣誉/忠于爱情)骑士风度(武艺精湛、文雅知礼、擅长艺术、骁勇善战、多情善
十 字 军 占 领 君 士 坦 丁 堡
二、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
1.
政治体制:封建制 组织形式:宗主或领主与封臣之间层层分封的金字塔形结构 组成(国王 大贵族 小贵族 骑士) 封臣权利:领主把封邑及其上经济政治司法权赏赐给封臣; 同时获得豁免权(世俗贵族或教会贵族的领地不受国王代理 人的管辖,经济上也没有强制性义务关系。其必然结果是贵 族本人成为行使公共权威的真正领主,他只在名义上服从国 王统治,导致大封建领主权势往往超过国王。) 封臣义务:必须效忠领主,提供军事援助、经济捐资、道义 忠诚 领主义务:提供经济和军事上的保护 封邑农奴:处金字塔底;承担封邑税金、劳役、兵役,出让 某些人权;允许耕种领主土地,军事法律上受其保护
东西教会大分裂:1054 年 “和子句” 教会的堕落:宗教虚伪性
信仰松懈:替代性赎罪方式;教职交易;教士 的淫乱 宗教审判所
宗教文化内部矛盾:基督教精神实质与教会实 践之间的巨大反差构成内在矛盾
尼西亚信经
1.我信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大地和有形无形万物的主。 2.我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父所 生,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而非 被造,与父一体,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 3.他为要拯救我们世人,从天降临,因着圣灵,并从童女玛 利亚成肉身,而为人。 4.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们钉于十字架上,受难,埋葬; 5.照圣经第三天复活; 6.并升天,坐在父的右边; 7.将来必有荣耀再降临,审判活人死人;他的国度永无穷尽; 8.我信圣灵,赐生命的主,从父和子出来,与父子同受敬拜, 同受尊荣,他曾藉众先知说话。 9.我信独一种圣大公使徒的教会; 10.我认使罪得赦的独一洗礼; 11.我望死人复活; 12.并来世生命。
2. 形成过程:
3. 基本教义、圣礼和主要活动、节日:
三位一体说:上帝唯一神;圣父、圣子、圣灵 创世说:上帝创造一切,主宰一切
原罪与救赎说: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吃禁果,使后代有 罪;派耶稣降世,为人类受死
天堂和地狱说:现世罪恶,无法自救,只有信上帝和 耶稣,末日审判才得救 教会使命说:教会是耶稣所建,具有圣洁和普适性, 担负宣讲上帝之道使命 博爱说:彼此相爱,以德报怨,以善胜恶 七圣礼:洗礼 坚振礼 告解礼 圣餐礼 终傅礼 神品礼 婚配礼
宗教活动:礼拜——祈祷 读经 唱诗 讲道 主要节日:复活节 圣灵降临节 圣诞节 宗教经典:《圣经》——《旧约》《新约》
唯灵主义 灵肉二元论世界观 文化来源的兼容性、多元性 传播对象、基本教义的普适性
4. 基本精神:
5. 基本特点(对犹太教的超越)
(二)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的发展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
2.
经济体制:庄园制 组成单位:一个封邑有一个或多个庄园 经济特点:小而全,庄园一切生活必需品自 给自足,农奴之外有等各种手工业者;各庄 园之间缺乏经济联系,分散闭塞
作用影响:庄园构成封建社会基本经济单元, 分散闭塞的经济结构不仅成为中世纪西欧社 会分崩离析的社会格局的经济基础,也为教 会的精神专制提供条件
代表学校: 意大利萨莱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 德国海德堡、捷克布拉格、奥地利维也纳大学
历史作用:
突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局面,有助于世俗文化 的普及和进一步发展;
完成基督教义与古典文化漫长的融合过程,使 其最终摆脱蛮族文化的阴影,促进各国科学文 化交流和发展,推动了13世纪欧洲文明的复兴; 13世纪后各种异端思想都产生于大学,使之成 为孕育和传播新思想的温床,为文艺复兴、宗 教改革的出现做好准备
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注重人物心理描写和富于 神秘浪漫色彩的创作风格,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 产生深刻影响
英雄史诗:英国《贝奥武甫》,德国《尼伯 龙根之歌》,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 《熙德之歌》,俄罗斯《伊戈尔王子远征记》 城市文学:《列那狐的故事》
(二)建筑艺术
主要形式:教堂建筑 结构风格: 1.罗马式教堂建筑: 兴盛年代:10—12世纪 基本特点:拉丁十字形布局;古罗马拱顶和梁柱
日 耳 曼 诸 王 国 493 526
三 分 查 理 曼 帝 国
教 皇 乌 尔 班 二 世 (
1042-1099 )
乌尔班二世十字军东征动员演说词
“上帝的子民们,突厥人侵占了我们的圣地耶路撒 冷,他们在大肆蹂躏上帝的国度,毁坏基督教堂,掳杀 虔诚的上帝子民,污辱贞洁的妇女,贪婪地饮着受洗儿 童的鲜血。主亲自勉励你们,一切有封爵等级之人都必 须迅速给东方基督教徒以援助,把凶恶的民族赶出我们 的领土……” “耶路撒冷,如同《圣经》所言,是上帝赐与以色 列后代的,遍地流着奶和蜜。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 其肥沃和丰富超过世界上的一切土地,是另一个充满欢 乐的天堂。我们这里到处都是贫困、饥饿和忧愁,老人 几乎死光了,木匠们不停地钉着棺材,母亲们抱着孩子 的尸体,悲痛欲绝。东方是那么的富有,金子、香料、 胡椒俯拾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坐以待毙呢?”
感)
故事内容:为荣誉、宗教、爱情而降服妖魔的冒险事迹 主要形式: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代表作品:《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特里斯丹和伊 瑟》;《奥卡森和妮可莱特》 特点风格:浪漫主义(Romanticism)
价值影响:
对法国上流社会的行为方式产生在巨大影响,其 由此形成的所谓贵族风范、绅士风度,由法国扩 展到整个欧洲 歌颂禁欲主义所反对的爱情,发人性解放之先声, 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到来奠定基础
培养了理性精神,为近代理性勃兴埋下种子 成为从古代哲学过渡到近代哲学的桥梁
(二)大学教育 源起类型:教会学校和城市专业学校 学校性质:大多为自治团体 教授内容:
普通科: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 音乐、天文 学士 高级科:法律、医学、艺术、哲学、神学 硕士、博士
(三)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地位和意义 基督教是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帝国过程中继承 的唯一精神文明成果,基督教会在其文明教化 的过程中扮演精神导师的角色,塑造了中世纪 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构成了西方文 化重要的历史根源。
寺院经济:什一税使教会教士们拥有独立的 经济来源;10世纪后修道院成为西欧社会最 大的庄园主
3.
生活状况:简陋 恶劣
分散封闭的经济形式使生产力低下,社会生 活水平随之低下,饥饿成首要难题
王公贵族阶层生活居住条件也很简陋,饮食 单调简单 卫生条件恶劣,经常爆发瘟疫,平均寿命30、 40岁
瑞典13世纪图尔库城堡
门徒彼得 门徒保罗 “米兰敕令” “尼西亚信经” 成为国教
日耳曼蛮族对基督教的皈依:
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丕平:献土给罗马主教 查理曼:十一税敕令;大量赐地、赐财产 《艾西多尔文献》:“君士坦丁献礼”
贯穿整个中世纪的教俗之争:
神圣罗马帝国:格里高利七世《教皇敕 令》;主教册封权之争 法兰西王国:腓力四世征税教士;“阿维 农之囚”;西方教会大分裂
5.
6.
7.
8.
9.
公元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分为东、西、中 三法兰克王国,后成为德意志王国、法兰西王国 和意大利王国的雏形。 962年撒克逊(萨克森)国王奥托一世加冕,建立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13世纪以后徒有虚名,残喘 至1806年解体。 1054年由于教义分歧和领导权纷争,导致东西教会 大分裂,正式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1071年塞尔柱突厥帝国占领耶路撒冷,禁止基督教 徒朝觐圣地,江山半失的拜占庭皇帝向罗马教皇 和西欧诸国求援。 1095—1291年先后进行八次十字军东征。削弱了各 领主势力,教皇权力盛极而衰,为建立统一专 制的民族国家奠定基础;开阔了眼界,促进东方 文化传播,欧洲崛起,回教衰落,地中海成 为商贸中心,为文艺复兴开辟道路。
英 格 兰 十 一 世 纪 达 勒 姆 城 堡
捷克斯洛伐克斯皮思城堡群
四、中世纪经院哲学、教育和科学技术
(一)经院哲学
目的任务:通过理性形式,论证基督教教义,为 宗教服务 主要派别:唯名论 唯实论 代表人物:罗瑟林,阿尔贝拉;安瑟伦 ,托马 斯· 阿奎那 争论焦点:一般与个别,信仰与理性 历史作用:
意大利比萨大堂
比萨大教堂公墓
比 萨 大 教 堂 洗 礼 堂
亚 眠 大 教 堂
法国亚眠大教堂
亚眠大教堂内部
巴 黎 圣 母 院 正 门
巴 黎 圣 母 院 内 部
法国兰斯大教堂
兰 斯 大 教 堂 内 部
兰 斯 大 教 堂 内 部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德 国 乌 尔 姆 大 教 堂
伊 斯 坦 布 尔 圣 索 菲 亚 大 教 堂
文化含义:坚实、敦厚、形体巨大以显示教会威 力
代表作品:意大利比萨大教堂,英国达拉姆大教 堂,法国圣艾蒂安大教堂
2.哥特式教堂建筑:
兴盛年代:12世纪以后
基本特点:尖形拱门,交叉肋类拱顶,巨大花格 窗
文化含义:以高、尖、直和垂直上升的动感体现 教会弃世绝尘,飞向天国的宗教世界
代表作品: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意大 利米兰大教堂;德国乌尔姆大教堂 成就地位:取代罗马式成为主流宗教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