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脱水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原油电脱盐电脱水技术

原油电脱盐电脱水技术

(1) AE系列 鼠笼式电极与水平板电极巧妙结合,具有两者的优点。
减轻蒸馏装置塔顶低温部位腐蚀
G重力
F合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成分为多亚乙基胺聚醚 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
原油深度脱盐脱水成套设备
,主要产品型号有AE1910、
脱出原油中的可滤性固体杂质
满D-足--相脱邻后液含A滴盐E中小2心于0距54m0g/、L(指A标E)0,2含7水等为痕,迹。用于油田、炼厂低温脱水,降低防粘,
脱前含盐mg/l
206 177 213 180 235 269 157 102 254
单级脱后含水 %
0.5 0.35 0.4 0.4 0.33 0.56 0.42 0.5 0.47
单级脱后含盐 mg/l
12.8 16.9 9.5 14.0 18.7 20.5 12.9 10.3 17.2
2.新疆塔化炼油厂上应用
6.27
3.32
5.95 4.75 1.85 2.73 1.22 2.37
脱后含水,%
一级
二级
三级
痕迹
痕迹
痕迹
痕迹 痕迹
痕迹 痕迹
痕迹 痕迹 痕迹 痕迹 痕迹
分析
日期 05-10-07
脱后盐含量,mg/L
一级
二级
三级
10.56
6.71
1.12
2.73
05-10-08 13.11
8.44
3.21
4.05
▪ 工程特点:
• 对加工塔河原油没有很好的工业经验
• 原油中Na 和 Ca 会促进炉管结焦,电脱盐脱后盐含量应 <5mg/L。工业试验表明,当盐含量>8mg/L时,焦化炉管 会产生严重结焦。

原油脱水工艺流程

原油脱水工艺流程

原油脱水工艺流程
《原油脱水工艺流程》
原油脱水是炼油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原油中的水分和杂质,保证原油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下面介绍原油脱水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静置沉淀法。

原油经过加热后,通入沉淀槽,利用重力将水和固体杂质沉淀到底部,然后将上清液抽出,完成脱水过程。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较大的沉淀槽,对设备要求较高。

其次是离心脱水法。

原油通过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利用不同密度的油、水和杂质分离原理,将水和杂质分离出来,从而实现脱水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效率较高,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另外还有电泳脱水法。

原油在电场的作用下,不同成分的颗粒会带有电荷,从而在电场中发生运动,最终实现分离。

这种方法对原油的水分和杂质都可以有效脱除,但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最后是化学脱水法。

在原油中加入含水性良好的化学试剂,使其与水分和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乳化,然后通过分离技术将水分和杂质分离,从而达到脱水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对设备要求较低。

总的来说,原油脱水工艺流程包括静置沉淀法、离心脱水法、
电泳脱水法和化学脱水法等多种方法,选择适合自身生产条件的工艺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原油的质量,保证后续工艺的正常运行。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是一种在原油生产过程中用来降低原油中水含量的技术。

随着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长和勘探难度的加大,对原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原油中的水含量不仅会降低原油的质量,还会增加运输和加工成本,因此水分的脱除在原油处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原油脱水技术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或高温高压条件,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而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通过利用低温条件下水分的冷凝和沉降原理,实现了对原油中水分的有效脱除,避免了对环境的影响和能源的浪费。

当前,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在原油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低温条件下的脱水效率较低、设备成本较高等。

对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背景介绍】部分将对该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为后续的技术原理探讨和应用案例分析打下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潜在影响,分析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和效果,以期能够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旨在揭示其工作原理及优势特点,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我们希望能够探讨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全面了解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原理探讨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油水界面活性剂的使用,利用低温条件下的物理效应,将水分从原油中快速分离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温度控制:低温对水和油的分离有利,因为在低温下水的溶解度较低,有利于水的快速凝聚和沉降。

2. 活性剂作用:在原油中添加适量的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得水滴更容易凝聚并分离,加快脱水效果。

原油脱水

原油脱水

综合型卧式三相分离器
离心式分离器
优点:占空间小, 优点:占空间小,效率高 缺点: 油气混合物流速对 缺点 : 分离效果很敏感, 分离效果很敏感 , 有较大 的压力降, 的压力降 , 油田上用的不 多 , 但常用其原理作重力 式分离器的入口分流器。 式分离器的入口分流器。
2 原油处理
目前全国各油田绝大部分开发井都采用注水开发 方式开采石油。 方式开采石油。从油井产出的油气混合物内含有大量 的采出水和泥砂等机械杂质。世界上所产原油的90% 的采出水和泥砂等机械杂质。世界上所产原油的 以上需进行脱水。 以上需进行脱水。 对原油进行脱水、 脱盐、 脱除泥砂等机械杂质, 对原油进行脱水 、 脱盐 、 脱除泥砂等机械杂质 , 使之成为合格商品原油的过程——原油处理,国内常 原油处理, 使之成为合格商品原油的过程 原油处理 称原油脱水。 称原油脱水。
2、重力沉降脱水 、
含水原油经破乳后, 含水原油经破乳后, 需把原油同游离水、 需把原油同游离水、杂 质等分开。 质等分开。在沉降罐中 主要依靠油水密度差产 生的下部水层的清洗作 用和上部原油中水滴的 沉降作用使油水分离, 沉降作用使油水分离, 此过程在油田常被称作 一段脱水。 一段脱水。
3、电脱水 、
原油处理的目的
满足商品原油水含量、 满足商品原油水含量、盐含量的行业或国家 标准
含水要求: 0.5%~ % %~2.0% 含水要求: 我国 %~ 0.1%~ %,多数为 % %~3.0%,多数为0.2% 国际上 %~ %,多数为 原油允许含水量与原油密度有关: 原油允许含水量与原油密度有关:密度大脱水难度 原油,允许水含量略高。 高的 原油,允许水含量略高。 含盐量的要求:我国绝大部分油田原油含盐量不高, 含盐量的要求:我国绝大部分油田原油含盐量不高, 品原油含盐量无明确要求, 商 品原油含盐量无明确要求,一般不进行专门的脱 盐处理。 盐处理。

原油脱水及稳定(行业相关)

原油脱水及稳定(行业相关)

磺酸盐、油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1
从破乳剂分子结构特点上选择
– 低相对分子质量破乳剂不如高分子和超高相 对分子质量的破乳剂适应性强,破乳效果好
– 破乳剂分子结构内疏水基中带有硅氧烷链或 硅烷链的要比烃链的效果好
– 支链型的破乳剂要比直链型的破乳效果好
复配型破乳剂的要求
– 适应性强 – 配伍性能好 – 价格便宜
– 直流电场特点
以电泳聚结为主 适宜于深度脱水和提高脱水原油质量 脱出的污水含油量较多
53
– 双电场脱水
利用直流和交流电场脱水的优点,提高净 化原油的质量
耗电量降为原直流电脱水的1/2以下 上层极板为直流电,下层极板为交流电
54
55
电脱水器的结构
56
卧式电脱水器的组成
– 悬垂绝缘子与绝缘挂板
水滴半径r 两水滴的中心距S
(原油含水率) 电场强度E
当电场强度过高时,椭球形水滴两端受电场拉 力过大,以致将一个小水滴拉断成两个更小的水滴, 产生“电分散”
50
– 振荡聚结
水滴中所带的酸、碱、盐离子在工频交流电场中 不断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水滴两端的电荷极性 发生相应的变化,使水滴界面膜不断地受到冲击, 机械强度降低,水滴聚结沉降
正确布局油田脱水装置的位置(早脱水) 预先加入化学破乳剂(早加入) 正确设计和建设集油管道(减少压降) 正确选用增压设备(增压合理)
16
原油乳状液的性质
分散度
– 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分散程度称为分散度 – 用内相颗粒平均直径的倒数表示 – 用以区分乳状液、胶体溶液和真溶液,并影
响到其它性质
有对症下药的化学破乳剂 化学破乳剂与原油乳状液充分接触混合 破乳后应有足够沉降分离的空间和时间(油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14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非离子型破乳剂
非离子型破乳剂是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 等基本有机合成原料为基础,在具有活泼氢 的起始剂的引发子型破乳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非离子型破乳剂的分子量多在1000~ 10000之间,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脱水 效果。
破乳剂可以溶解吸附在油水界面的胶 质、沥青质等天然乳化剂,降低原油粘度, 透过薄膜与水饱和,形成亲水的吸附层, 有利于水滴碰撞时的合并,达到水滴沉降 分离。
润湿性:液体在分子作用力下在固体 表面的流散现象。
10
4. 反离子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由于原油乳状液中分散相的水滴表面上 吸附了一部分正离子,使分散相往往带正电, 分散相的水滴之间互相排斥,水滴难于合并。 如果在原油中加入离子型的破乳剂,它们吸 附在水滴表面上并将正电荷中和,使水滴间 的静电斥力减弱,破坏受同性电保护的界面 膜,使水滴合并沉降下来。
破乳剂溶于水时,凡能形成电解质的称为 离子型破乳剂;
凡在水溶液不形成电解质的,称为非离子 型破乳剂。
13
1. 离子型破乳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离子型破乳剂按其在水溶液中具有表面 活性作用的离子的电性,可分为阴离子、阳 离子和两性离子等类别。烷基磺酸钠、烷基 苯磺酸钠等属于对原油脱水效果较好的阴离 子型破乳剂。
8
2. 反相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原油乳状液是在原油中憎水的乳化剂作 用下形成的,称W/O型乳状液。采用亲水型 的破乳剂可以将乳状液转化为O/W型乳状液, 借乳化过程的转换以及水包油型乳状液的不 稳定性而使油水分离。
9
3. “润湿”和“渗透”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探讨原油低温预脱水是一种新兴的油气生产技术,它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油中的水分含量,减少水分对原油加工过程的影响,提高原油的品质。

本文将对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进行探讨。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是利用低温条件(通常在0℃到20℃之间)除去原油中的水分。

该技术在原油生产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应用,并且可以采用地面处理和海洋处理两种方式进行。

地面处理主要采用冷却、脱水和沉淀的方法,通过将原油冷却至0℃左右,使水分逐渐凝结并沉淀。

脱水设备可以利用膜分离、处理化学剂(如石油醚)等方式对原油进行脱水,从而进一步去除水分。

沉淀可以利用离心、过滤等方法进行。

海洋处理主要是利用海上平台上的设备,在海洋环境中对原油进行脱水。

这种方式主要采用膜分离和化学剂脱水的方式,将海水中的离子和杂质除去,达到脱水的效果。

无论是地面处理还是海洋处理,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均可以将原油中的水分含量从4%降低到1%以下,从而提高原油品质,并降低原油运输和加工的成本。

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在油田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采油平台、原油输送管道、原油储罐等环节中,从而减少水分对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和堵塞,提高原油的稳定性和可加工度,降低原油的粘度和密度。

此外,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在深海油气生产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深海井头温度低、压力高,产出的原油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气体,通过采用低温预脱水技术,可以有效去除这些杂质,提高原油品质,降低运输成本。

最近几年,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油田开发商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有效降低原油的含水率,并且可以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进预脱水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三、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原油低温预脱水技术虽然在油气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1、脱水效率不高:目前原油低温预脱水中的脱水效率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改进脱水设备和化学剂配方,提高脱水效率。

英西原油的脱水工艺控制

英西原油的脱水工艺控制

英西原油的脱水工艺控制英西原油脱水工艺控制是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关键工艺,对于提高原油品质和控制生产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脱水原理、脱水工艺流程和脱水工艺控制三个方面探讨英西原油的脱水工艺控制。

一、脱水原理英西原油脱水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将原油中的水分分离出来。

其中物理法是利用原油和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差异将水分从原油中分离;化学法则是利用化学吸附剂将原油中的水分吸附固定在吸附剂上,使水分得以分离。

二、脱水工艺流程英西原油脱水的工艺流程包括:加热、减压、冷却、分离和回收。

1、加热将原油加热至60-80摄氏度,使其中的水分开始分离出来。

2、减压将原油放入减压釜中,利用减压使原油中的水分捕获并排出,同时减轻原油的重量和粘度,利于后续的处理。

3、冷却4、分离利用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将分离后的水分排出,使原油中的水分达到预期的目标值。

5、回收分离后的水分需要再次经过处理和回收,以达到环保要求。

加热温度是影响原油中水分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分离效果,必须掌握适宜的加热温度。

减压力度是影响原油中水分的分离和排出的关键因素,必须控制在适宜的压力区间内。

3、吸附剂添加量吸附剂是化学法的核心,添加量过少会影响分离效果,过多则会降低生产效率和增加成本,必须掌握适宜的添加量。

分离效率是脱水工艺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计算原油中水分的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回收率是脱水工艺的另一重要指标,必须注意控制水分的回收。

总之,英西原油脱水工艺控制是提高原油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

通过掌握加热温度、减压力度、吸附剂添加量、分离效率和回收率等关键因素,有效地控制英西原油的脱水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原油加热沉降法脱水原理

原油加热沉降法脱水原理

原油加热沉降法脱水原理最近在研究原油加热沉降法脱水原理,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想和大家分享分享。

咱们先从生活中的一个现象说起吧。

大家都见过油和水混合在一起的样子,比如说做沙拉酱的时候,油和醋有时候会混在一起,虽然看起来搅和得挺均匀,但放置一会儿,就会发现它们慢慢分层了。

这是因为油和水本来就不互溶。

那原油里的水和这个有啥关系呢?原油里也有水分,而且这些水分会影响原油的品质和后续加工,这就需要把水分离出来,加热沉降法就是一种办法。

那这个原理是啥呢?首先,加热这个环节很关键。

打个比方吧,就好比这个原油和水是一群冷得挤在一起的小动物。

温度一升高呢,原油里的油分子和水分子就像是被叫醒了,变得活跃起来,开始自己找自己更亲近的小伙伴。

对于油分子来说,它们越热就越不愿意和水分子混在一起了。

另外呢,加热还能降低原油的粘度。

这就像是在冬天的时候,蜂蜜变得很粘稠,不好倒出来,给它稍微加热一下,就变得容易流动了。

原油粘度降低了,从油里脱离出来的小水滴就更容易下降运动了。

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仅仅是加热和沉降就能让水和原油分开呢?其实这里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

这就要说到密度差异这个理论了。

原油里的水滴和原油本身比起来,密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水的密度比原油大。

这就像在一杯沙子和石头混合的杯子里,石头重一些,如果你晃一晃杯子,石头就会慢慢沉到下面去,水滴在原油里也是这个道理,加热让水滴能更好地下沉。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这个在实际中有啥用呢?实际应用可多啦。

比如说在炼油厂,就得把原油里的水脱干净。

厂里有专门的大罐子,把原油倒进去然后加热,等待一段时间让水沉降到下面,再把上层脱水后的原油抽走就能继续加工啦。

不过要注意的是,加热的时候温度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过高可能会破坏原油里面一些有用的物质,过低又起不到很好的脱水效果。

有意思的是,虽然这个原理看起来很简单,但在一些复杂的原油结构里还会有新的情况。

像有些含有特殊成分的原油,在采用这个方法时,可能会需要一些辅助手段来确保脱水效果。

原油脱水方法

原油脱水方法

原油脱水方法
原油脱水是指去除原油中的水分的过程,常用的原油脱水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热脱水法:将原油加热至一定温度,使水分蒸发,然后通过冷凝器将蒸发出的水分冷凝回液态,实现水分的分离和去除。

2. 电磁辐射脱水法:利用电磁波辐射原理,将原油暴露在适当频率的电磁辐射下,通过电磁波的加热效应和产生的气泡效应,加速水分的蒸发。

3. 电分离脱水法:利用电场作用力、离心力和表面张力力等原理,将带有水分的原油置于电场中,通过电场作用力将水分和油分离。

4. 化学脱水法:通过向原油中添加化学脱水剂,使水分与脱水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于原油的沉淀物,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式将沉淀物分离出去。

5. 分子筛脱水法:采用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将原油中的水分吸附在分子筛上,然后通过再生脱附的方法将吸附的水分去除。

原油脱水

原油脱水

原油脱水从井中采出的原油一般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水,而原油含水多了会给储运造成浪费,增加设备,多耗能;原油中的水多数含有盐类,加速了设备、管道和管线的腐蚀;在石油外炼制过程中,水和原油一起被加热时,水会急速汽化膨胀,压力上升,影响炼厂正常操作和产品质量,甚至会发生爆炸。

因此外输原油前,需进行脱水,使含水量要求不超过0.5%。

所有的油田都要经历含水开发期的,特别是采油速度大和采取注水强化开发的油田,无水采油期一般都较短,油井见水早,原油含水率增长快。

原油含水不仅增加了储存、输送、炼制过程中设备的负荷。

而且增加了升温时的燃料消耗,甚至因为水中含盐等而引起设备和管道的结垢或腐蚀。

因此,原油含水有百害无一利。

但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几乎是原油的“永远伴生者”,尤其是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油井不采水,也就没有了油。

所以原油脱水就成为油田开发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多年的反复实践,现在研究成功的原油脱水工艺技术主要有一下四种。

沉降分离脱水法是利用水重油轻的原理,在原油通过一个特定的装置时,使水下沉,油、水分开。

化学破乳脱水法是利用化学药剂,使乳化状态的油水实行分离。

化学破乳是原油脱水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破乳手段。

电破乳脱水法用于电破乳的高强度电场,有交流电,直流电、交一直流电和脉冲供电等数种。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离子的作用,促使油、水离子的分离。

润湿聚结破乳法在原油脱水和原油稳定过程中,加热有利于原油粘度的降低和提高轻质组份的挥发程度。

接下来主要介绍几种新型的脱水方法。

高频脉冲电脱水法是基于常规电脱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机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于连接相(油)和分散相(水)的导电率相差很大,液滴能被外电场极化,极化液滴通过碰撞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聚结过程。

直流脉冲电场如同交流电场有诱导偶极子,松弛过程作为乳状液破乳机理的一部分,其电场中不仅有液滴的极化,也有相互吸引、碰撞导致的聚结。

由于脉冲电场的震动,分散相周围或内部的流体速率发生变化,界面张力诱导界面流动。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4)脱出水含油率 单位质量脱出水中所含原油质量称脱出水含油率。 脱出水含油率愈小愈好,普通应小于0. 05%。 (5)最正确用量 在脱水温度下,到达规范要求原油脱水率所需破乳 剂最小用量称为最正确用量(本平台所用浓度80-1 00ppm)。显然,破乳剂最正确用量愈小愈好。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第33页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第4页
4
O/W型乳状液
分散相
联络相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保护膜
第5页
5
W/O型乳状液
连续相
保护膜
分散相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第6页
6
原油脱水方法原理、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第7页
7
二、化学破乳剂破乳机理
油、水分离基本原理:破坏乳化液油水界面膜稳 定性,使其破裂,促进水颗粒碰撞凝聚成大水滴, 使水从原油中沉降下来。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第30页
30
评价破乳剂性能指标
(1)脱水率 在一定静置沉降时间内原油中脱出水量 与原有含水量之比。 (2)出水速度 在单位静置沉降时间内脱水率大小。依 据化学破乳剂品种不一样,出水速度可能 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速度出水况。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第31页
31
评价破乳剂性能指标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第12页
12
三、化学破乳剂分类
国内外生产化学破乳剂已达1000各种。化 学破乳剂能够按分子结构、分子量大小、镶 嵌方式、聚合段数、起始剂含有活泼氢官能 团数量、溶解性能等进行分类。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第13页
13
二、化学破乳剂分类

原油脱水方法

原油脱水方法

原油脱水方法在油田开采初期,原油中的水主要以W/O型乳状液存在,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采,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油井采出液也由原来的以(W/O)型乳状液为主变为以水包油(O/W)型乳状液为主。

因此,关于脱水方法的研究,也从针对W/O型乳状液的破乳问题逐渐过渡到O/W型乳状液破乳问题的研究。

我们主要讨论W/O型乳状液的破乳方法及破乳剂,也适当介绍O/W型乳状液破乳问题。

破乳过程通常分为三步:凝聚(Coagulation),聚结(Coalescene)和沉降(Sedimentation)。

这一过程,即水珠在相互碰撞接触中合并增大,自原油中沉降分离出来。

在第一步凝聚(或絮凝)过程中,分散相的液珠聚集成团,但各液珠仍然存在。

这些珠团常常是可逆的,按自分层观点,这些珠团像一个液滴,倘若珠团与介质间的密度差是足够大的,则此过程能使分层加速。

若乳状液是足够浓的,它的粘度就显著增加。

第二步—聚结,在这一过程中,这些珠团合并成一个大滴。

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导致液珠数目减少和最后原油乳状液的完全破坏。

由此看出,聚结是脱水过程的关键,聚结和沉降分离构成了原油的脱水过程。

在由凝聚所产生的聚集体中,乳状液的液珠之间可以有相当的距离,光学技术已经证明,这种间距的数量级要大于100Å,虽然厚度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加而降低,但是间距降低并不像双电层理论所预示的那样快,这表明除静电斥力和范德华引力外,还有别的力在起作用。

研究人员根据聚结速度得出结论:即使在浓乳状液中,其液珠被100Å或更大厚度的连续膜所隔开,液膜的厚度仍取决于水相的组分,而不取决于水量。

多年来,国内外已研究了多种原油脱水技术,满足各种原油不同含水程度的脱水要求。

1、沉降分离沉降分离是原油乳状液脱水最基础的过程。

沉降分离的依据是:原油与水不互溶,密度有差异,且有时是不稳定的乳状液,甚至是经过电法和化学方法处理过的。

Stocks定律深刻地描述了沉降分离的基本规律,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由上式可以看出,沉降速度与原油中水珠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水油密度差成正比、与原油的粘度成反比。

原油脱水

原油脱水

剂的引发下,在有催化剂存在时按照一定的程序聚合而成。
非离子型化学破乳剂的优点:
1、用量少。2、不产生沉淀。
3、脱出的水中含油少。4、脱水成本低。
5、原油脱水对化学破乳剂的要求
高效破乳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较强的表面活性;
(2)良好的润湿性能;
(3)很高的絮凝能力;
(4)破乳温度低,破乳效果好;
沉降罐底部的水层内,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较大,使原油中的游离水、粒经 较大的水滴、盐类和亲水固体杂质等并入水层,这一过程称为水洗,进入 上部油层时原油中的小粒经水滴靠重力沉降下来,原油由中心集油槽和原 油排出管流出沉降罐,原油中排出的污水由排出管流出。
原油脱水(化学脱水)
(四)
3、沉降罐工作效率的衡量标准及其影响因素。 A、沉降时间;B、操作温度; C、原油中剩余含水率;D、脱出水中含油率设备的效能 我国对卧式脱水设备规定的沉降时间为15—30分钟。 4、溶解气对油水分离的影响: 原油中溶解气的析出和膨胀有利于从原油中分出水滴。 热力原理 1、油水界面膜强度削弱;温度上升,原油中的沥青、 胶质、石蜡等乳化剂的溶解度增加,降低界面膜强度, 同时,水滴体积膨胀,胀力的作用使界面膜强度下降, 有利于水滴的合并。 2、油水密度差增大;水滴的沉降速度与水滴直径的平 方和油水密度差及重力加速度成正比,与粘度成反比, 加热增加了油水比重差,加快了水滴沉降速度。
净化油罐,污水进污水站。 高含水原油脱水工艺流程
高含水原油的脱水分为两段,第一段采用热-化学脱水,含水原油 进入沉降罐,第二段采用电化学脱水。
加入一定的原油破乳剂,由原油脱水泵将原油打入加热炉,加温 后进入电脱水器进行电脱水,净化油进净化油罐,污水进污水站。
(四)

常用原油脱水方法

常用原油脱水方法
6
3.化学破乳剂的分类
• 化学破乳剂的种类很多,通常按分子结构、 溶解性能、分子量大小、镶嵌方式、聚合为离子型和 非离子型两类。 • 离子型破乳剂,是指在水溶液中能电离生成 离子的一类破乳剂。 • 按生成离子的电性,离子型破乳剂又可分为 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三种。 • 如常用的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等就是 破乳效果较好的阴离子型破乳剂。
9
• 按非离子型破乳剂的溶解性能,可分为水溶性、 油溶性和部分水溶性三类。
• 水溶性破乳剂可根据需要配置成任意浓度的水溶 液,一次破乳后剩余的破乳剂仍留在脱出的水中, 这部分水或者注入原油乳状液内,使剩余的破乳 剂得到充分的利用;或者经净化处理后注入油层, 剩余的化学破乳剂可在注水驱油中继续发挥作用, 提高油田采收率。
成本低,对人体无毒、无害,不易燃、易爆, 通用性强。
• (5)对金属管路和设备腐蚀性弱,结垢差
• 破乳剂的协同效应或复配效应。
11
5.破乳剂的作用
• ①对油水界面的强烈吸附 • 破乳剂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越强,吸附越强烈,到达 油水界面的速度越快,破乳越快, 效果越好,效率越高。
• 一般化学破乳剂的表面活性应比原 油中天然乳化剂的活性大得多,一 般要大100~1000倍。
带正电荷的水滴将向负电极运动,带负电 荷的水滴将向正电极运动,这种现象称为 电泳。 • 由于水滴向极性相反的电极区运动,在该 电极区附近密集,使水滴在电极附近碰撞 聚结的机会增加。这种在电泳过程中发生 水滴的碰撞、合并,称为电泳聚结。
21
• 2)偶极聚结
• 在高压电场中,原油乳状液 中的水滴受电场的极化和静 电感应作用,使水滴两端带 上不同极性的电荷。这时, 水滴两端同时受正负电极的 吸引,产生拉长变形,削弱 了界面膜的机械强度;特别 是在水滴两端,界面膜的强 度最弱。原油乳状液中许多 两端带电的水滴,在电场中 顺电力线的方向排列成“水 链”,如图3-5所示。相邻 水滴的正负偶极相互吸引, 使水滴相互碰撞,合并。这 种聚结方式称为偶极聚结。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

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原油净化是指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去除原油中的杂质,使其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其中,化学破乳剂脱水法是一种常用的原油净化方法。

本文将对原油净化化学破乳剂脱水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化学破乳剂脱水法的原理化学破乳剂脱水法是基于破乳剂对原油中的乳化液进行破乳,并通过凝聚、沉降等作用使水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原油的脱水净化。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破乳剂作用:破乳剂通过改变乳化液的分子结构,破坏乳化液中油相和水相之间的界面层结构,从而使水分离出来。

破乳剂常使用的有非离子型破乳剂、阳离子型破乳剂和阴离子型破乳剂等。

2. 凝聚作用:破乳剂作用下,原油中的颗粒和泡沫被破坏,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使其比重增大,有利于沉降。

3. 沉降分离:经过破乳处理后的原油中的乳化水和凝聚的杂质通过重力作用在沉降器内沉降,水和杂质沉淀于底部,通过底部排水口排出。

二、化学破乳剂脱水法的步骤化学破乳剂脱水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1. 混合反应:将原油与适量的破乳剂进行混合,促使其快速均匀的混合反应。

2. 分离:经过混合反应后,原油中的乳化水和凝聚的杂质形成较大的颗粒,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使其分离出来。

3. 沉降:通过重力作用,乳化水和杂质在沉降器内沉降,沉淀于底部。

4. 排水:通过底部排水口将沉淀的乳化水和杂质排出。

5. 过滤:为了进一步提高原油的净化程度,可以通过过滤来去除残余的杂质和颗粒,提高原油的质量。

三、化学破乳剂脱水法的优点和应用化学破乳剂脱水法具有以下优点:1. 脱水效果好:通过化学破乳剂脱水法可以有效去除原油中的乳化水和杂质,使原油的水含量降低到一定的标准以下。

2. 操作简便:化学破乳剂脱水法的操作相对较简单,操作人员只需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即可。

3. 适用范围广:化学破乳剂脱水法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原油,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

化学破乳剂脱水法主要应用于石油加工、炼油和石油化工等行业,用于去除原油中的水分和杂质,提高原油的质量,并为后续的加工和使用提供优质原料。

原油脱水的常用方法

原油脱水的常用方法

原油脱水的常用方法原油脱水是石油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去除原油中的水分,提高原油的品质和稳定性。

常用的原油脱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热力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热力法是最常用的原油脱水方法之一。

在热力法中,原油通过加热来使其中的水分蒸发,然后通过冷却和凝结来将水分从原油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去除原油中的水分。

热力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能够获得较高的脱水效果,但是能耗较高。

化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原油脱水方法。

在化学法中,通过添加化学剂来改变原油和水的界面性质,使水分从原油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化学剂有界面活性剂和吸附剂。

界面活性剂能够降低原油和水的表面张力,使水分形成水滴并从原油中分离出来。

吸附剂则能够吸附水分分子,从而使原油中的水分减少。

化学法的优点是脱水效果好,能够适应不同原油的脱水要求,但是需要添加化学剂,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物理法是原油脱水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物理法主要通过重力分离和离心分离来实现原油和水的分离。

在重力分离中,原油和水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容器中,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水分会自然下沉,从而实现两者的分离。

在离心分离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水分和原油快速分离。

物理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添加化学剂,对环境影响小,但是脱水效果相对较差,需要较长时间来实现较高的脱水效果。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原油脱水方法外,还有一些辅助的脱水方法,如冷冻法、电场法和膜法等。

冷冻法通过降低原油和水的温度,使水分冻结并从原油中分离出来。

电场法利用电场的作用力,将原油中的水分分离出来。

膜法则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使水分从原油中透过膜分离出来。

这些辅助的脱水方法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应用,但是其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原油脱水是石油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常用的方法有热力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热力法通过加热和冷却来实现原油和水的分离,化学法通过添加化学剂改变原油和水的界面性质来实现分离,物理法则是通过重力分离和离心分离来实现分离。

国内外联合站原油脱水处理方法

国内外联合站原油脱水处理方法

国内外联合站原油脱水处理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国内外联合站原油脱水处理方法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原油啊,刚从地下抽出来的时候,那可真是“油泥不分家”呀!就好像是一碗混了沙子的粥,得想法子把水和杂质给弄出去,才能得到纯净的油。

国外呢,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方法。

比如说,他们会用一些高科技的设备,就像是给原油来一场“精细的手术”。

这些设备能特别精准地把水从油里分离出来,效果那叫一个绝!就好比是一个超级厉害的大厨,能把食材里不想要的部分干干净净地去掉。

咱国内也不示弱呀!咱们的工程师们想出了好多巧妙的办法。

有的就像是给原油做“按摩”,通过一些特殊的工艺和流程,让水乖乖地离开油。

还有的就像是给原油建了个“迷宫”,水在里面转来转去,最后就被分离出来啦。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脱水处理方法,那我们用的油不就都是带着水的啦?那汽车还能跑吗?机器还能转吗?这可不行呀!所以说这些方法可太重要啦。

就好像我们洗衣服,得把脏水拧出去,才能得到干净的衣服一样。

原油脱水处理也是这个道理呀。

而且这个过程可不简单,得特别细心,特别有耐心。

国外有个地方,他们用一种特别的化学药剂来帮助脱水,就像是给原油吃了一颗“神奇的药丸”,效果那是立竿见影。

咱国内呢,也有一些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明了一些独特的方法,既实用又省钱。

这原油脱水处理呀,就像是一场和水的“战斗”。

我们要想尽各种办法,把水从油里赶出去。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儿,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改进。

说真的,我觉得那些研究这些方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简直就是“原油脱水大师”!他们能想出那么多好点子,让原油变得干干净净的,太了不起啦!反正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能用上高质量的油。

这就像是我们做饭,得用干净的食材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一样。

所以呀,这国内外联合站原油脱水处理方法,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呢!咱可得好好重视起来,让这些方法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英西原油的脱水工艺控制

英西原油的脱水工艺控制

英西原油的脱水工艺控制英西原油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世界石油市场中的一种重要品种。

英西原油呈现出高凝点、高硫含量、高密度等特点,因此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以满足市场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英西原油的脱水工艺控制。

英西原油脱水是指将含水率较高的油品中的水分去除的过程,常用的脱水方法包括:蒸汽脱水、分子筛脱水、离子交换脱水、旋转蒸发脱水等。

1、蒸汽脱水蒸汽脱水是一种常用的脱水方法。

它利用汽水平衡原理,将油品加热至沸点以上,使其中的水蒸发,利用油蒸汽混合气与冷凝水之间的接触,将水分从油品中分离出来。

蒸汽脱水的优点在于处理量大,热效率高,操作稳定,但是需要占用大量的热能。

2、分子筛脱水分子筛脱水是利用分子筛吸附原理进行脱水的方法。

将油品通过分子筛管,将其中的水分吸附到分子筛上,达到去除水分的目的。

分子筛脱水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处理量较小,但是需要经常更换分子筛,成本较高。

3、离子交换脱水4、旋转蒸发脱水旋转蒸发脱水是一种将油品在高速旋转器上喷雾蒸发的脱水方法。

将油品通过喷嘴喷入高速旋转器内,使其以喷雾状蒸发,利用蒸发时的温差差异,将水分从油品中分离出来。

旋转蒸发脱水的优点在于处理量较大、节约能源、脱水效果好,但是需要一定的设备和维护费用。

英西原油脱水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以保证工艺稳定和脱水效率。

英西原油脱水工艺控制主要包括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流量控制、化学处理控制等。

1、温度控制不同的脱水方法对应不同的温度控制。

蒸汽脱水要求温度较高,通常控制在90℃-120℃之间;而分子筛脱水需要较低的温度,通常控制在40℃-60℃范围内。

温度控制应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进行,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脱水效果和设备寿命。

2、压力控制3、流量控制流量控制主要针对旋转蒸发脱水等需要建立喷雾雾化的脱水方法。

喷雾液体的流量控制需要与其它参数进行匹配,以保证雾化均匀,从而提高脱水效果。

4、化学处理控制化学处理控制主要是针对离子交换脱水等的脱水方法。

原油脱水仪的工作原理及方法概要

原油脱水仪的工作原理及方法概要

原油脱水仪的工作原理及方法概要原油脱水仪型号:HAD-JGI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HAD-JGI型原油脱水仪的原理、结构、安装、技术指标、脱水步骤、注意事项等。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化验室原油样品的脱水工作。

2、工作原理及方法概要本标准是采用内加热蒸馏方式,进行原油脱水。

电加热使原油降粘、油水分离,由釜体底部开关把水放出。

蒸馏使水和部分轻质油汽化经冷凝管冷凝滴入水分接受器中,水从接受器下端的开关放出达到脱水之目的。

本方法有三大优点:①脱水速度快;②脱水显示直观;③一次脱水净率高。

3、仪器结构3.1 保温箱:箱内设有固定架、釜体托盘、接油盒,箱体左前边有为便于观察的玻璃防护门,右前边为电子控制面板,面板上装有显示仪表控温元器件。

为落地式,箱体规格860&times;560&times;450mm,外部喷塑防护,颜色为浅灰色。

3.2 玻璃仪器部分3.2.1 釜体为梨形,上磨口为50#标准口,支管50#标准口,下部为Ф10mm的放水开关,内容积为五升规格。

3.2.2 水分接受器:内磨为24#标准口,外磨口为50#标准口,放水开关为Ф3mm 磨塞,内容积标注20ml。

3.2.3 冷凝管:是一支具有上下水接头内外两层的玻璃管,外层为直形,内层为球形,长度800mm&plusmn;50mm,下端为24#标准口,上端为防喷弯管。

3.3 温控部分:油温是由可控硅调节,温控仪TDW-2001型控制,实现自动恒温,为便于观察箱体内安一照明灯。

4、仪器安装4.1 把电加热管或电热丝固定在釜体内,加热管下端要离开釜体1cm以上。

加热管塞子要严密固定在釜体支管上不得漏气。

4.2 把釜体衬垫放在托盘上,再把釜体放在托盘内,釜体上部垫套放在釜体上锥体部位。

然后把托盘垂直平稳牢固的固定在箱体固定架上。

要求釜体上磨口露出箱体上盖板。

4.3 把玻璃仪器各磨口部位涂少许密封油脂使磨口密封和操作灵活。

4.4 把固定杆垂直固定在保温箱的后箱板上,然后把万能夹固定在固定杆的适当位置上,以便固定冷凝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油脱水方法综述作者:陈思奇张嘉兴李欣洋来源:《当代化工》2016年第08期摘要:目前,随着油田不断的深化开采,我国的大部分油田都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国内各油田为了提高采收率,通常采用注水与三次采油的开发方式。

注水使采出液含水率不断上升,而高含水原油对生产及运输均有很大的危害。

简要介绍了原油含水对生产的影响及原油中水的存在类型,并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原油脱水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如重力沉降脱水、旋流分离脱水;化学方法,如加入破乳剂;电脱水方式及几种新型脱水方式,如超声波法、微波辐射法、生物法等,提出了国内今后的原油脱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原油;生物法;脱水;高效率中图分类号:TE 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6)08-1860-04Abstract: Now,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oil field exploitation, most of our oil fields have entered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In order to improve oil recovery, water injection methods and tertiary oil recovery are always used in oil fields. Water injection methods enhance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crude oil. High water cut in crude oil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impact of water in crude oil on the production was described as well as types of water in crude oil, and current crude oil dehydration common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physical methods including gravity settling dewatering, dewatering cyclone separator; chemical methods including adding demulsifier; electric dehydration and several new methods, including electrical pulse dehydration, ultrasonic dehydration, microwave radiation dehydration, biological metho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rude oil dehydration technology was also proposed.Key words: crude oil; biological method; dehydration; high efficiency1 原油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原油含水对生产的影响水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于原油中,包括游离水、乳化水和溶解水。

(1)游离水,常温下用简单的沉降法短时间内就能从油中分离出来,在油中呈悬浮状态。

(2)乳化水,与原油的混合物称为油水乳状液。

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溶液之中构成的分散体系[1]。

油水乳状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油分散在水中,简称水包油型乳状液,用O/W表示;另一类是水分散在油中,简称油包水型乳状液,用W/O表示。

油田中的含水原油主要以第二种状态存在,在对脱水方法的研究中,也主要是对该种形式的乳化液破乳问题进行的,这种乳化水须采用特殊的方式才能将其除去。

(3)溶解水,水以分子的形态在烃类化合物分子间存在,呈现出均相的状态。

目前有的油田的含水率已高达90%以上,原油含水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是含水后的原油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于原油在开采时水须连同油一起采出,这样使管道和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当形成“油包水”型的乳化液时,原油的粘度较纯油来说明显增加,再加上水的比重较原油大,增加了原油运输时的摩擦阻力;在原油处理过程中,对原油进行加热使其升温时,由于水的比热相对原油更大,这样就使燃料的消耗量增加;由于地层中的水有一定的矿化度,所以其中的碳酸盐会在管道和设备的内壁集聚,造成盐垢,堵塞管道,同时在硫化物较多的情况下,水的存在会使腐蚀不断进行,损坏设备穿孔与金属管道;对于炼厂加工,由于水的存在,会使塔内气流线速度增加,甚至出现冲塔现象,影响所获得蒸馏产品质量等。

总之,为了确保炼油厂和油田的开发安全正常运行,必须对原油进行脱水处理。

目前,原油脱水方法主要包括:重力沉降脱水、旋流分离脱水、热化学脱水、电脱水等[2]。

近年来,以生物法和微波辐射法为代表的新型原油脱水方法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进行国内工程化应用的研究,相信在未来这些技术将会改变以往的原油脱水方式。

2 原油脱水方法2.1 沉降分离沉降脱水是依靠油水密度差,在密度差作用下产生的下部水层水洗、上部原油水滴的沉降,在这两种方式共同作用下使油水分离。

该种方式主要用于脱除油田现场开采出的原油或高含水原油脱水前的处理。

这种方式经常需要的设备有沉降罐和游离水脱除器。

采用该种方式,进罐油水混合物一般无需加热,节省燃料;罐内无运动部件,操作简单,自控水平要求低;原油体积和密度变化小,轻组分损失少。

但是若采用该种方式,则消耗时间较长且效率低,并且不适用于汽油比大、含水率低及油水密度差小的原油脱水。

为了提高油水的分离速度,人们发现和采用增大水珠粒径、扩大水、油密度差、降低原油粘度等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例如向原油中加入轻质油、给水中添加无毒无害物质,加大水密度、对原油乳状液加热,提高脱水效率。

根据文献[3],当原油通过加热沉降器处理后,随着温度从65℃增加到110℃,使含水率由20%降低到10%,解决了低含水率原油脱水的难题。

2.2 旋流分离旋流分离是依靠流体旋转产生离心力的方式进行油水分离,用离心力代替重力沉降。

该种方式相对于沉降式脱水,提高了分离速度与效果,降低了分离时间。

常用的离心式油水分离设备是水力旋流器及沉降式离心机等类似设备。

旋流器由入口段、收缩段、分离段和出口段四个回转体通过顺序连接的方式形成的。

对于液-液水力旋流器,混合液体进入旋流器后会对流体产生静应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流体进行旋转运动,随着旋转运动的进行会使分离的物料形成规律性的空间分布,最后再通过一种经过设计的特殊结构,完成液体的分离。

在实际应用中,离心沉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蓬莱19-3油田Ⅱ期[4],采用了离心机进行原油脱水,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对于含水体积小于1%的原油,离心机也可以将原油处理达标。

辽河油田碟片式离心机进行脱水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离心分离的技术能够解决脱水难的问题,通过对现场6个月现场实验,分离后的原油含水率均低于5%,表明通过离心机对原油脱水处理是十分有效的。

但离心机同样存在着价格高结构复杂等缺点,并且国内还未有较成熟的成产厂家,需依赖进口,存在供货困难的问题。

2.3 化学破乳化学破乳法是目前国内油田普遍采用的一种破乳手段。

即向油水乳状液中添加一种化学助剂,促使油与水分层,这种试剂常为表面活性剂或两亲结构的超分子表面活性剂,称这种化学助剂为破乳剂[5]。

化学破乳的机理是由于破乳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因此会替换或吸附在原有的油水界面上,形成强度更低的界面膜,最终导致膜破裂,将包裹在膜内的乳化水释放出来,通过聚结使小水滴不断形成更大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底部,实现油水分离。

目前国内油田常使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包括AR系列破乳剂、AP系列破乳剂、AE系列破乳剂和SP系列破乳剂。

在成产实际中,经常根据实际情况用几种活性剂复配进行实验,从而提高破乳剂的效率、提高破乳效果。

但目前破乳剂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6],例如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不明显,在国内破乳剂的用量高、适应性差等。

因此笔者认为,现在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成本低、脱水效率高、无污染、无腐蚀作用的破乳剂,这是未来破乳剂研发的基本方向。

2.4 电破乳原油的电脱水一般是在静电场力和化学破乳作用下实现的破乳过程。

该方式主要是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小水滴通过聚结形成大水滴,利用油水密度差,使原油中的水沉降分离。

用于破乳的高压电场有交流电、直流电和交-直流电等。

在电脱水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聚结方式,包括偶极聚结、振荡聚结和电泳聚结。

其中振荡聚结和偶极聚结发生在交流电场中;偶极聚结和电泳聚结发生在直流电场中,但电泳聚结起主要作用[7];三种方式都存在于交-直流电场中。

相对于化学破乳方式,电破乳能够实现大规模的连续操作,但是由于油的介电常数和电导小于水,因此对水包油型的乳状液不能够采用这种方式。

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对于电脱水技术就已经开始进行了研发,早在80年代初期,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已经使用了比较常规的电脱水技术,例如交流电脱水技术。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脱水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交直流电脱水、高速电脱水、超声波强化电脱水、脉冲电脱水技术[8]。

虽然我国电脱水的技术相对较成熟,但仍然存在电压高、不适用于稠油、操作复杂等缺陷。

2.5 超声波法脱水超声波破乳是强化原油破乳脱水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该种方式主要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包括它的机械振动作用和热作用。

机械振动能够使水粒子向着波腹与波节方向移动,促使水粒子发生碰撞从而形成更大的水滴,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水滴沉降分离。

热作用可以加快水粒子的运动,增加水滴碰撞机会,由于温度的升高,降低了油水界面膜的强度并使原油的粘度降低[9]。

影响超声波脱水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声强、频率、温度等。

无论是在水中还是在油中,超声波具备良好的传导性,这就使超声波法能够用于各种类型的原油乳状液。

在我国,已成功实现了超声波破乳技术的工业化。

由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研究院研发的“超声波强化胜利混合原油破乳技术”,于2003年6月在胜利炼油厂进行了工业实验,采用超声波破乳器后,在相同条件下与单一电脱技术相比,水含量降低了40%,最关键的是使破乳剂的用量减少了1/2~2/3[10]。

2.6 微波辐射法脱水微波辐射法是原油破乳脱水时利用微波的优势,即微波在破乳的过程中,产生高频变化的电磁场,乳状液中的极性分子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进行高速旋转运动,这样使油水界面膜的Zeta电位被破坏,当水(油)分子在失去了Zeta对其的作用后,便在空间内的任意方向进行运动,不断发生碰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