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2021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2021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cd0f7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4.png)
2021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21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2021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篇1根据省人大会内司工委的要求,我们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执法调研,对全市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关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基本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已有163万农民进城务工,其中不少务工人员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子女异地入学入托困难等原因,无奈将孩子留在了家中,从而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未成年人总数为1473436名,留守儿童约有41万名(约占未成年人总数的27.8%),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约有31万名(小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中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一),处于学龄前的约有10万名。
据某县统计,在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约占26.5%,由祖辈监护的约占62.1%,由亲友监护的约占9.86%。
此外,还存在部分留守儿童独自生活的情况,其中小学阶段有1048名,初中阶段有4069名。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留守儿童的成长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令人堪忧的突出问题:一是身体健康问题。
有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监护人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的儿童,有时温饱得不到保证,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并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医疗条件。
二是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胆怯、行为孤僻、情绪消极等特征。
三是学习成绩问题。
由于心理问题的存在和农活、家务活的增多,往往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辍学。
四是习惯养成问题。
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长以多给钱作为爱的补偿,养成了部分留守学生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乱花钱、比阔气的坏习惯以及吸烟、迷恋网吧、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五是安全保障问题。
由于缺乏家庭管护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又很容易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容易酿成许多伤害事故。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9ba3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2.png)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一、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离家务工、外出学习等原因,而被迫独自留在农村或城市家中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并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我们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
二、调查方法1. 目标群体:我们选择了某农村地区的20个家庭,其中有留守儿童家庭和非留守儿童家庭。
2. 调查问卷: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个人信息、家庭背景、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并直接面对面采访被调查者。
三、调查结果1. 家庭背景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普遍为年轻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工作。
他们迫于生计的压力,不得不远离家乡,到城市或其他地方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留守儿童的非留守对照组中,父母或监护人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关系更加紧密。
2. 教育状况(1)学习时间: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他们需要自己安排自习时间,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教育资源: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他们所在地的学校条件较差,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相比之下,非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学校设施和教育资源。
3. 心理健康(1)孤独感: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较大的孤独感,他们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和支持。
这种孤独感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情绪问题,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2)自信心:由于缺乏关爱和指导,留守儿童的自信心普遍较低。
他们在面对学业和社交方面更为胆怯和不自信。
四、影响及对策1. 教育方面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可以建立家庭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指导和心理支持。
2. 关爱机制父母或监护人应意识到留守儿童的需求,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尽量兼顾陪伴孩子。
社区可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活动,为他们提供关爱和交流机会。
3. 心理辅导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b9a42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5.png)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21年3月调研对象: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调研地点:中国农村地区一、调研背景随着城乡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进步,许多农民纷纷选择进城务工,但由于户籍政策的限制,他们的子女无法随父母一起到城市生活,只能留在农村家中,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面临许多心理、教育、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找出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和困境,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留守儿童的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状况、家庭情况、心理状态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发放问卷,并邀请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填写。
2. 实地访谈:我们在一些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情况。
三、调研结果1. 教育状况: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等原因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很多孩子甚至无法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业。
2. 心理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健康状况:留守儿童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问题,健康状况较差,缺乏规律的饮食和运动。
四、调研建议1. 完善政策: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教育扶助政策,包括提供学费资助、心理辅导等服务,并且倡导父母能够将孩子接到城市与其同住。
2. 加强家庭教育:帮助留守儿童的家长提高育儿技能,加强家庭关系,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3. 强化社区服务:加大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加强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
五、总结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他们是社会的薄弱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本次调研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将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和开展相关服务提供重要参考。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的调研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留守儿童带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2586c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f.png)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1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
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
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 1.2亿农民工常年于城市工作,由此产生近xx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
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盈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调查时间:21年7月16日-21年8月16日调查对象:广东省xx县中小学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当地参考数据社会实践调查经过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数据显示,该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
其中,在中学就读的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的12.96%,共有2663人;在小学就读的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共有6176人。
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的留守儿童占绝大部分,占90%;而由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
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这是由于留守儿童缺少正常家庭教育,这一现象有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1、在读未成年人中,留守儿童占很大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难以满足村民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村民将目光瞄向城市,涌向城市,希望创造更好的生活。
因此,在该县读书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了50名同学进行调查,其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402b0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f.png)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留守儿童
调研时间:2021年10月
调研地点:中国农村地区
调研目的: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调研内容:
1.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研:我们访问了多个留守儿童家庭,了解到他们的父母多在城市务工,孩子通常由老人或亲戚照看,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长期缺乏家庭关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留守儿童教育调研:我们调查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发现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引导,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上存在较大差距。
调研结论:
1.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2. 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3. 社会应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建议措施:
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教育支持。
2. 加强留守儿童监护工作,确保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得到关注。
3. 倡导父母在农村就业,减少留守现象发生。
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发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共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be49c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9.png)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所称打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送回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2021农村留守幼童集体生活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报告一: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由于目前经济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幼童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守城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这两点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
调查显示,有31.3%的属双亲外出务工,一个五天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女孩六次联系一次,和爸爸妈妈见面的多为一次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有回家。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迷茫一些留守幼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
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并肩生活,2%的留守代理人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王彦儿童学习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学校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
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d597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f.png)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1. 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时间外出务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或农村的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改进政策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获取数据。
问卷调查覆盖了多个农村地区,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率为85%。
访谈对象包括了留守儿童的父母、老师以及农村乡干部等。
调研时间跨度为两个月,数据收集和整理共耗时三周。
3. 留守儿童的现状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
其中,男性留守儿童占比55%,女性留守儿童占比45%。
留守儿童多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占比超过70%。
此外,留守儿童之间的年龄差异较大,从3岁到14岁不等。
4.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访谈数据,留守儿童普遍表现出自尊心低、情绪不稳定、孤独感强等问题。
此外,留守儿童对父母缺乏安全感,轻易产生社交问题,对陌生人的警觉性较高。
5.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研发现,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首先,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提供及时帮助和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
其次,留守儿童普遍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最后,部分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给留守儿童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6. 对策建议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条件;•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鼓励父母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增加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7.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
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问题等多方面的困扰。
因此,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留守儿童的状况,给予他们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202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2021](https://img.taocdn.com/s3/m/57f3893749649b6649d74758.png)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2021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留在家里的孩子多数在农村,他们父母都是外出打工,只能让老人或者别的亲戚负责照看。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21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
这些孩子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2021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21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2021年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2021年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dcc53f102de2bd970588b8.png)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the work or life.姓名:班级(单位):日期: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今天一大早, 在农工蚌埠党委的组织领导下, 10余名农工党员一同前往怀远荆芡乡小学, 做留守儿童问题调查。
一路上满眼的高楼大厦, 宽敞的道路, 繁华的商铺一家紧挨着一家。
郊外的农田已变为门类齐全的工厂。
虽然道路不断加宽, 拥挤的车流还是让我们只能蜗行。
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一边在想:改革开放确实让我们国家得到了腾飞, 人民群众也分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 城郊的荆芡乡也应该是鸟语花香, 人民生活富足的桃园吧。
来到怀远县, 仅拐了一个大弯很快就到了荆芡乡小学, 说明学校离县城很近。
一进校园, 让我的眼前一亮, 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校区满大的, 比我以前对农村学校的印象好得多, 能看得出, 整个学校是重新建立的, 校区宽敞明亮, 一尘不染。
前院可能是操场, 空旷, 简单, 整洁。
后院有一栋新建的教学楼, 非常气派, 作为小学使用, 无论从面积还是结构, 都足够用了。
当地的领导和学校的老师对我们的调查工作都很重视, 一早就等在那里了。
因为是暑假期间, 没有一个学生在校。
离校的学生, 大多也都去外地与父母团聚了。
所以调查对象无疑落在了留守老人的身上。
陆续请进来的老人多数确实很老了, 就像孔林的柏树, 脸上的邹纹像老树皮, 腰弯得像枯藤, 说话的声音像昏鸭, 词不达意, 答非所问, 而且地方口音很重, 通过翻译才了解了令人震撼的现实荆芡乡地处县城西南, 交通便利, 老师下班都是回县城居住的。
就是这样一个不属于偏远农村的学校, 百分之60到70都是留守儿童, 而他们的监护人就是上述的老人。
2021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2021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24101daef8941ea66e0502.png)
2021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对黄冈市罗田县胜利镇野菊坳小学四到六年级的88名在校学生进行测量。
结果:1.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2.在情绪障碍因子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其它方面差异不显著。
结论:大别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而情绪障碍应该成为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测验;大别山区二、引言_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
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所要面对的种种现实问题,比如较差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工作不稳定无法照顾孩子等等。
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两地分隔的局面。
在这种现状下,新的群体留守儿童应运而生。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他们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尽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在过去几年就已经存在,但一直未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重视。
《中国教育报》_年8月_日报道,有关课题组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儿童中所占比例相当高,留守儿童占农村学龄儿童数的47.7% 。
(段成荣、周福林, _)我们实践团队认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会在学习表现、行为习惯、情绪、道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为此,我们在留守儿童这一大的实践题目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三、研究的对象、工具和方法研究对象:以黄冈市罗田县胜利镇野菊坳小学4-6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4人,女生46人,年龄在9-_岁之间。
共发放问卷1_份,收回有效问卷88分,回收率88%。
2021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
![2021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4f5f34fbbed5b9f3f80f1c45.png)
2021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
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不到呵护和亲情。
更现实一点儿,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会带来什么改变。
学习成绩的一般来说对成绩优秀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想读书吗?”“不想。
”“那你想干啥?”“学功夫,挣钱。
”面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叫严鹏,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市万庾镇人,14岁,在镇中学念初一。
自从父母2021年去广东广东打工,他就一直和77岁的奶奶一块儿生活,是一名“留守儿童”。
严鹏并不想读到大学,因为“成绩不好”——学功夫、当警察、挣大钱,这才是他的梦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严鹏这样的“留守儿童”当中,有着类似理想,认为“读书没用”的还有很多。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群体而产生的一个一般来说社会群体。
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养父母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根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15岁下表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1000万人。
根据湖南省XX年底的统计,该省农村人口为4320.02万,占总人口的64.5%。
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一些农民就开始外出务工经商。
据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岳阳市的数字显示,XX年,全省农民工为525万人,其中,到省外务工的占82%。
XX年,外出务工农民总数增加到736万人,XX年更是达到829.1万人,三年内增长了63.3%。
在成为全国劳务输出大省的同时,湖南省也相应地形成了规模达到数百万的“留守儿童”群体。
该省曾有学校做过进行调查,父母双方或幼儿一方外出务工的儿童,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60%,其中父母同时外出的逾一半,并且呈增长趋势。
XX年8月,积极展开共青团湖南省委发起了一次对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
该调查由团省委书记吴奇修牵头组成课题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湘北、湘中、湘南、湘西的8个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县(市)的16个乡镇,对“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访问,并对部分父母和学校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2021年浙江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2021年浙江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2cba6802d276a201292e0c.png)
“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睡觉!但怕睡醒了爸爸妈妈就走了。
”“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年!可过了年,他们又走了。
”……和爸爸妈妈团聚,是留守儿童奢侈的愿望。
这样的团聚只是昙花一现,却是每个留守儿童都经历过的常态。
时报调查数据样本数约600人填写者年龄7岁~16岁觉得幸福的家庭应该是一家人在一起爸爸妈妈在身边94.1%与父母一年才见一次面26.5%平时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67.1%发现自己不是很想念父母12.5%看到别的小孩和父母在一起会感到难受53.6%做错事被批评时会当面顶撞老师、长辈12.9%在学习上并不刻苦29.4%在学校会拉帮结派、打架33.7%会害怕见到陌生人遇到陌生人会躲52.6%觉得身边的人会欺负自己且很害怕29%曾经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但没有离家出走过的39.7%当遇到烦恼总是自己解决憋在心里不说49.1%觉得身边的人不关心自己32.4%觉得社会不公平50%觉得自己的未来没什么希望12.1%留守儿童是中国城乡二元体系松动后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父母因为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在(外)祖父母家中或亲戚篱下长大,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亲子长期分离带来的不良后果慢慢呈现:自卑,害怕见到陌生人,存在逆反心理,还有少部分的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除了这些心理问题,安全隐患、侵害危机等同样令人心悸。
浙江省民政部门去年9月曾进行过一次调查摸底,将18岁以下,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的儿童全部纳入,各地共上报农村留守儿童26.56万人。
因为统计口径不同,这个数字比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11年统计出的44.1万人、省教育厅2012年统计出的39.78万人都要少一些。
从地区分布来看,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温州、台州、丽水、衢州等山区。
今年以来,省民政厅再次启动调查摸底。
该厅儿童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陈小德介绍,新一轮的排查摸底今年4月底已结束,全省农村留守儿童“一人一档”基本完成。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时报记者深入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最多的几个地区,收集到了一份关于浙江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二、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也随之加快,特别是xx后、xx后人员外出务工或经商的达xx%以上,农村中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状况,查找问题,提出建议,指导工作,课题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绝大多数分布在xx个镇,极少数分布在双龙湖、双凤桥、悦来、回兴、两路、王家x个街道。
据统计,截至今年x月底,全区共有xx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xxxx人。
从年龄上看,x-x 岁农村留守儿童xxx人,x—x岁农村留守儿童xxxx人,x-xx岁农村留守儿童xxxx人,xx—xx岁农村留守儿童xxxx人;从入学情况看,x—x岁的农村留守儿童xxx人已入幼儿园,x—xx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只有x人辍学。
xx区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调查汇总表见附件二、主要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力度比较薄弱从调查统计情况看,我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类型主要是隔代监护型和亲朋监护型两种。
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约占xx%左右,由叔伯姑舅等监护的约占xx%左右,由其他亲友监护的约占x%左右。
监护人的年龄为xx岁以上的约占xx%,xx-xx岁之间的约占xx%;高中文化程度不到x%。
农村留守儿童内心世界比较封闭调查反映,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相对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儿童们往往更内向、孤僻、忧郁,亲情观念比较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难得关心他人、朋友或亲戚。
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愿意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害怕遭到别人轻视和歧视。
只有十分之一的农村留守儿童会把心里话对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说,另外有十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会把心事藏在心里,谁也不告诉。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好中差比例约各占xx%、xx%、xx%。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比较严重一是父母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或经商,缺乏“父亲教育”或“母亲教育”。
二是亲情观念缺失,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没有时间感受父母的关爱和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观念淡漠。
调查显示,xx%的留守儿童都渴望父母回到自己的身边,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使自己像其他同龄人一样享有父母的关爱。
在问到“什么时候最想念父母”时,大都选择了“生病或过生日的时候”;在问到“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想和你们生活在一起”或“常回家看看”或“快点回家”。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学习习惯和成绩较好的约占xx%,中、差约各xx%。
主要课余生活:多数为在家看电视和玩耍,甚至有xx%左右的迷上打电子游戏。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能力相对较差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能力及行为能力比较差。
据学校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卫生习惯不好,衣服经常很脏,不爱洗澡洗头。
只有半数留守儿童能自己做饭洗衣服,xx%左右只能做简单家务,xx%左右的不吃早餐,xx%以上能坚持洗脸刷牙,xx%左右能早睡早起。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尤其堪忧留守儿童相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xx%以上的留守儿童被同学或兄弟姐妹或邻居或社会青年欺负过。
同时,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沾染社会不良风气,出现打架、说谎、骂人等不良行为。
节假日更是成为监管盲区,安全存在隐患。
三、原因分析家长多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牺牲子女家庭教育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多为生活所迫,绝大多数的唯一目的依然是谋求经济收入和改变现行生活状况,从而不得不以牺牲子女家庭教育为代价。
绝大多数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把子女放在老人身边,实属在生活压力面前不得已而为之。
在调查座谈中,很多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家长说,他们也很想将孩子带在身边由自己来照顾,但由于自身素质不强,经济收入不高,绝大多数是租房住,有的甚至是几家人合租,临时居住的环境较差,如果将孩子带在身边,由于自己务工或经商,也无法照顾孩子,上城镇的幼儿园或学校,费用相对农村也比较高,自己的收入无力承受,因此,无力将子女带在身边,只好将孩子长期留在老人身边,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
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临时监护人教育管理力度不够作为隔代监护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比较溺爱孩子,在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但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
另外,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xx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当部分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属于文盲。
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养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
另外,作为亲朋监护型的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更好向孩子的父母交待,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
因为,亲戚朋友担心的是,如果管得多管得严,万一孩子半路跑了或出了什么意外,就不好向家长交待;如果不跑不出事,但孩子在父母回家把自己所受“待遇”告诉父母,也影响亲戚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
所以,只要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基本上就行了,如果学业成绩也不差,那更是锦上添花。
缺少父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率极低,多数是半年或一年才回家一次,基本上是一星期或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才与孩子通过电话联系,联系的内容也仅限于生活方面或嘱咐好好学习,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及心理健康。
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孩子对父母很陌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
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对孩子往往精神损失经济补偿,子女缺少父母的关心,有的对家长有抱怨情绪。
从调查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在外打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且xx%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融洽,表现出对父母有感情但很不满意。
而留守儿童大多在x-xx周岁,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城市现行的管理制度和居住条件限制了打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受我国城市管理、物质生活条件等制约,打工人员即便有接子女共同生活的愿望,也无力解决子女所面临诸多实际问题。
一是户籍制度及相伴而生的小孩入学须在当地,不然就要缴较高的择校费。
二是社会接纳问题。
在我们开展的进城务工农民工调研座谈会上,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反映:指定农民工子女读书的学校,虽然比农村好,但指定学校与生活地点较远,在城市里算是条件较差的学校。
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农民工子女到指定学校读书办齐必要的证件后,可以与当地学生执行同等收费政策,但仍有一些不符合要求,特别是家长代表反映:其中的条件之一“签定劳动合同”他们就无法办到,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所以就只得交借读费让孩子就近上学。
说明在社会接纳上,外来打工人员处于被排斥状态。
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现在有的镇不是每个村都有小学校,原因是儿童逐年少了,办不起班,也没有哪位教师愿意到村校去教学,村上的学校都向镇中心校和完小集中了,因此造成偏远村上一部分儿童上学路程较远,交通不便,并且很多儿童来上学坐的是两轮、三轮摩托车,安全隐患特别突出。
同时,受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儿童心理辅导课程,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
并且教师负责的学生多,教学任务重,与家长及监护人的沟通不够,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四、对策与建议针对上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最需立即解决的问题是上学出行难、监护薄弱、安全无保障、缺少心理疏导等。
那么,我们认为:在农村建设寄宿制中小学、全托幼儿园和在城市增加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重点解决x—xx岁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即寄宿制学校读书和增加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减少留守儿童,是破解这道难题最重要的两条途径。
这样,一是通过把留守儿童集中到寄宿制学校和全托幼儿园中,让他们共同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生活,实行学校统一管理和心理辅导,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监护力度比较薄弱、内心世界比较封闭、吃住等生活无规律、课余学习无人辅导、上学放学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通过增加城市学校容量,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能够进城入学,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为此,提出以下解决x—xx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建议。
加快城区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建设,尽量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x、加大贯彻落实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政策的力度。
根据xx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意见》精神,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并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力度。
在目前全区只有xx所农民工子女指定就读学校基础上,建议再新增x所,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数量。
今年,可在启动建设城市标准化学校的龙塔实验小学、空港新城小学、冉家坝小学、双湖小学以及条件较好的汉渝路小学、五星小学纳入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
到xxxx年,每个街道应通过现有学校扩容等措施,增加x-x所农民工子女指定就读学校,为流动儿童接收教育创造条件。
我区已指定的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及建议新增的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统计表见附件xx、进一步简化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的手续。
目前,区教委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手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但任然还需要用工劳动合同、租房合同、流动人口居住证、申请等手续。
为此建议进一步简化入学手续,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带出留守儿童创造入学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x、建立健全城市拓展与学校建设同步推进机制。
可借鉴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在城市扩展和旧城改造中,规划部门要严格按照城市居住的人口比例和流动人口数量规划适度规模的中学校,将学校建设纳入xx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项目的招投标任务中,由负责投资开发或改造的开发商按要求建好中学校,建设和房管部门要督促开发商严格按规划建设学校,对未按要求建设学校的不予验收和办理商品房销售许可等手续,确保城市里有足够数量的学校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逐步全面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城就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