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二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二课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置换反应。

三、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课时安排第2课时五、教学过程【小游戏】分别发给8个学生八种金属K、Na、Al、Fe、Pb、Cu、Ag、Au的卡片,请8位同学按金属活动性大小排序,规定左边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完成以后,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的金属。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做些什么。

[演示]锌与稀硫酸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

[提问]除了生成氢气外,是否还生成其他物质呢?学生猜想,请2位学生上台操作:分别加热试管中硫酸锌溶液和蒸馏水,学生观察现象,并汇报。

师讲述。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投影]教材P11卡通图,铁与硫酸、镁与硫酸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1、略2、略3、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投影]上面的三个化学方程式学生讨论,为什么锌、铁、镁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用途2[提问]对于以上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何特点?小组讨论汇报单质+化合物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归纳小结]置换反应:教材P11[过渡]我们知道Zn、Fe、Mg也能与盐酸(HCl)反应,它们也能置换出盐酸中氢[投影]文字表达式: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镁+盐酸氯化镁+氢气锌+盐酸氯化锌+氢气学生写化学方程式并讨论现象[演示]P11铝和硫酸铜铜和硝酸银铜和硫酸铝学生观察现象,能反应的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反应基本类型。

(提示):铝+硫酸铜铜+硫酸铝铜+硝酸银银+硝酸铜铜和硫酸铝不反应学生讨论:为什么铝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铜不能置换出硫酸铝中的铝?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用途。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3、了解两性氢氧化物及氧化物。

4、注意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难点: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复习]金属钠与氧气及水的反应原理、方程式书写。

[思考]铁不与冷水、热水反应,是否与水蒸气反应?[科学探究]按图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四人一组]合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2、3Fe+4H2O(g)Fe3O4+4H2↑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问]很多金属能与酸反应,但大多数金属却不能与碱起反应,铝遇到碱时能不能发生反应呢?[实验3-4]在2支试管里各加入5mlHCl和5 mL浓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

过一段时间后,用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发生?[交流现象]都有气泡产生,试管口点燃都燃烧。

[板书]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设问]①Al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中Al显示什么性质?根据是什么?②上述反应产物中的NaAlO2是如何产生的?③Mg比Al活泼,Mg能否与NaOH水溶液发生反应?[讨论、归纳]回答:①A l显还原性,因其化合价升高。

②以上反应不是一步反应,而是多步反应的结果: 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因而只有水为氧化剂。

③Al与碱溶液反应是因为Al(OH)3的原因,Mg(OH)2属于碱,因而不反应。

[思考]实验中为何开始慢,随后逐渐加快?[讲述]盐酸及氢氧化钠先与比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反应,保护膜破坏后才与铝反应。

[板书]2、氧化铝性质:Al2O3+NaOH=NaAlO2+H2O Al2O3+6HCl=AlCl3+3H2O[练习]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板书]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Al2O3+OH-=AlO2-+H2O Al2O3+6H+=Al3++3H2O[讲述并板书]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叫两性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金属相关的日常用品,如金属锅、金属管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金属物理性质,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金属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及应用。
2.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金属的腐蚀、金属的回收等。
3.掌握实验基本操作,能够独立完成金属活动性实验,并能够分析实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讨论、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1.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的腐蚀、金属的回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金属活动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针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如何产生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哪些应用?”等。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学的实用性、生动性和互动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的密度、硬度和延展性这三个性质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掌握金属的密度、硬度和延展性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技巧。

3.能够分析金属的密度、硬度和延展性与金属内部结构和元素组成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金属的密度概念及实验测量方法2.金属的硬度概念及实验测量方法3.金属的延展性概念及实验观察方法三、教学重点1.理解金属的密度、硬度和延展性概念。

2.掌握金属密度、硬度和延展性的实验测量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金属样品、电子天平、金属硬度计、金属丝、试管、酒精灯等。

2.教学素材:关于金属的密度、硬度和延展性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导入•老师通过引入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应用来引发学生对金属性质的兴趣。

•老师询问学生对金属的密度、硬度和延展性的了解,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

2. 理论讲解•老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金属的密度、硬度和延展性的概念。

•老师结合实际例子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这三个性质的具体含义和物理背后的原理。

3. 实验操作与观察实验1:测量金属的密度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金属样品,并记录下金属的质量。

2.学生使用电子天平测量金属样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学生使用容器装满水,并记录下容器的初始体积。

4.学生将金属样品轻轻放入水中,并记录下金属样品完全浸入水中后容器的末尾体积。

5.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金属的密度。

实验2:测量金属的硬度1.学生使用金属硬度计分别对不同金属样品进行测试,记录下测试结果。

2.学生按照由硬到软的顺序对金属样品进行排序。

3.学生根据测试结果解释不同金属之间硬度的差异。

实验3:观察金属的延展性1.学生准备一根金属丝,用火烧红。

2.学生用镊子将烧红的金属丝迅速夹住并迅速拉伸,观察金属丝的变化。

3.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解释不同金属的延展性差异。

(完整word版)金属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完整word版)金属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 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一、授课目的:1、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常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置换反响,能用置换反响讲解一些与平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能用金属活动序次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响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讲解一些与平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研究的根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研究活动;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守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概括、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感情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勤于思虑、慎重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2)认识化学与平常生活和生产的亲近关系。

二、授课重点:金属活动性序次三、授课难点:对金属活动性序次的初步研究,对金属活动性序次的初步研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序次对置换反响的判断。

四、授课方法:问题情况→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练习坚固→联系实质,运用多媒体课件五、课时:一课时六、授课过程:【温故知新】1.写出以下方程式(1)锌和稀硫酸反响(2)锌和稀盐酸反响(3)镁和稀硫酸反响(4)铝和稀盐酸反响(5)铁和稀硫酸反响2.复习坚固置换反响〔根本反响种类〕3.设疑:金属还有什么化学性质?还有其他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吗?【新课讲解】一、回忆旧知:将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何现象?( 红色物质析出 , 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Fe+CuSO4====FeSO4+Cu提问 : 你能否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响的一般规律?二、实验研究:实验 1、研究金属与盐的反响实验目的: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响?实验用品: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试管。

分组实验: A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B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C铁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序号现象反响的化学方程式ABC问题 2、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哪些物质之间会发生反响?反响产物是什么?(2〕能不能够依照这些反响判断出来金属活动的序次?设问 3、你能试一试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吗?思虑 4、(1) 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互相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2)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响条件是什么?小结 5、在学生谈论的基础上小结:在上述实验中,我们能够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讲课稿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讲课稿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试管、试管架
铁丝、铝丝、铜丝
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教学流程
二次复备
【导入】上节课学过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有所不同,这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与氧气的实验证明:Mg、Al>Fe、Cu>Au;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证明:Mg>Zn>Fe>Cu。
2、见教材13页第5题。
【小结】以上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课堂练习】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强调】这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练习】4、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一练习。
有A、B、C三种金属,如果把A和B分别放入稀硫酸中,A溶解并产生氢气,B不反应;如果把B和C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B的表面有银析出,而C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A、B、C以及氢(H)、银(Ag)之间的活动性顺序。
(1)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及其金属活动性顺序。
情感目标
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认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提问】回忆我们学过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它们之间是否像铁和硫酸铜一样,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呢?
【实验探究】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强弱。
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取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2.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教学难点1.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矿物标本,生锈的铁锁、几段生锈的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分别写出镁、锌、铁、铝分别跟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指出其反应类型2.写出铝跟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铜跟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本12-13页,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说明其主要用途。

[交流学习]小组内检查化学方程式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的问题1、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而不是氢气2、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及硝酸与金属不是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是产生水等3、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时需注意前金换后金,金属的化合物必须可溶于水形成溶液4、对于钾、钙、钠等金属的活动性较强,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用其直接置换比其不活泼的金属(三)自我检测1.下列各组金属中,活动性由弱到强的是()A.Cu、Fe、Zn B.Al、Mg、Zn C.Zn、Fe、Hg D.Mg、Zn、Al 2.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发生反应。

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甲>铜>乙B.铜>甲>乙C.乙>铜>甲D.甲>乙>铜3、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A、Mn+H2SO4═MnSO4+H2↑B、Mg+MnSO4═MgSO4+MnC、Fe+ MnSO4═FeSO4+MnD、Mn+ CuSO4═MnSO4+Cu4、某金属单质R,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反应,但能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R可能是()A.铁 B.镁 C.银 D.铜(四)巩固练习1、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分反应后过滤。

高中化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钠,铁与水反响的特别性;
( 2)深化并扩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3)掌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的特别性;
(4)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能;
(5)对咨询题的分析才能,归纳总结的才能
2. 过程与方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发生反响的内在缘故,以提高本身观
察才能和分析咨询题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咨询题的才能与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加强理论联络生活才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钠与水反响,与盐反响的特别性及应用
难点: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的本质:铁与水反响装置图设计。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络实际法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特点。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并能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够书写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8.2节后的习题1、2、3,重点加强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三种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并分析其腐蚀原理,尝试用所学的金属化学性质知识进行解释。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金属反应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将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整理成实验报告,下节课进行分享。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提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4.作业布置既要注重知识巩固,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教师简要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防腐蚀、金属冶炼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金属与氧气反应:教师以铁与氧气反应为例,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金属与酸反应:介绍金属与盐酸、硫酸等反应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并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二课时)广西百色民族高级中学林桂珍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1.知识目标:(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

(2)掌握金属钠与水、酸及盐溶液的反应。

2.能力目标:(1)强化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学习的能力。

(2)通过动手实验,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2.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实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从中归纳出置换反应的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置换反应的特点,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我们现在回忆一下。

思考:为什么镁和锌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能?为什么镁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比锌的快?这说明不同的金属,其化学性质的活泼性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比较金属化学性质的活动性呢?(二)新课教学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提出问题】铁、铜、银3种金属的活动性哪一种最强?哪一种最弱?【建立假设】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设计实验】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2.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进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______________(铜丝表面没变化)。

说明铜与硫酸亚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思考:上述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铁比铜活泼3.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置换反应思考: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比较铜、银、铁的活动性大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应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自主探究,在动手和动脑的活动中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充分发挥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育作用,强调对科学实验方法的学习,由此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习控制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大胆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合作的精神。

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是“学自生活,为生活而学”。

教学重点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医用。

活动准备学生实验用品: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试管、烧杯、砂纸。

演示实验用品:黄铜、黄金饰品、烧杯、酒精灯。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一次葛洪之妻鲍姑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拿起铁勺使用,奇妙的现象出现了:铁勺变的金光闪闪。

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石成金了!”,同学们,请问他徒弟说的对吗?。

讲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现象:铁钉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Fe + CuSO4 = FeSO4 + Cu,原因: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板书1】课题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探究】你能设计实验判断铝、铜、银金属活动性吗?提供实验仪器和用品:试管、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学生活动:1.先设计探究方案,然后开始动手实验,4人为一组,分工合作,设计实验开展自主探究,记录实验现象。

填写实验报告,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2.小组代表上讲台描述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比较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组间倾听、反驳、争论,指正所写化学方程式的错误,学生积极参与。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4.知识梳理,巩固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梳理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基础知识。
5.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课后调查,了解金属资源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评价反馈,查漏补缺: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特点,掌握铁、铜、铝等金属在空气中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2.掌握金属与盐酸、硫酸等常见酸反应的原理,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掌握铁与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溶液等置换反应的方程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应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学生需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运用该顺序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是难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反应条件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教学难点,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规律,提高实验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激发探究化学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遵循客观事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了解金属资源有限,倡导合理利用和回收金属。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前,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基本概念、物理性质以及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可能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不够深入,对金属反应的应用场景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善于探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2、认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三、课时安排 1课时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问]大家还记得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吗?能不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讲解]铁比铜活泼,所以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投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应出来。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的内容]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问]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结]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化合物和新金属。

金属的化学性质2 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2 教案
完成问题的解答,互动评价: 答案:(1)X>Z>Y (2)X>H>Z>Y 讨论: (1)氢的活动性排 X 之后,Y、Z 之前的依据? (2)假如只告之“将 Y 放入 Z 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能否得出结论?你是如何思维的? 六、课时小结 1.知道金属主要化学性质:活泼金属多共性,与氧与酸易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以氢为界,五字断句。 3.活动性判断与应用(见归纳)。 七、板书设计: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
教学方法: 探究法
一、导学: 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用卡片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
二、进行“玩卡片”游戏: 学生互动,将卡片按自己分析、归纳的活动性顺序粘贴成序列 展示、评价: Mg>Al>Zn>Fe>Cu>Ag>Au 交流、讨论排序的理由和依据 三、导思:更多的金属活动性怎样呢? 背景介绍:科学家类似于我们的探究,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总结出 了金属活动性顺序(插入“Na、Ca”活动性纠正等故事)。
课时教案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 2 课时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总序第 个教案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批注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武汉市第一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陈胜龙一、教材分析本章是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开始具体介绍化合物知识。

这一章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及下一章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知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介绍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尤其该节金属与酸和水反应(主要是Na与H2O的反应),紧承上一节课的金属性质,是对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过程、问题逐步深入过程、思维层层递进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

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理解活泼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知识探究,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质。

3、通过金属与水反应对比掌握金属的金属性递变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反应发生条件及生成物的探究,钠与盐溶液反应生成物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的严谨科学态度,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科学探究,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

⑵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了解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原理,设计出简单可行的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亲身参与实验的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及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小烧杯、镊子、小刀、滤纸、蒸发皿、火柴、酒精灯、滴管、玻璃片、试管
实验试剂:金属钠、蒸馏水、酚酞、铝箔、HCl、NaOH
实验探究【演示实验】通过钠与水的反
应验证师生共同得出的理论
推测
【讲述】过程中强调学生注意
取钠、切钠、反应每一部的实
验现象,认真做好现象记录。

用镊子取钠块置于玻璃片上,用
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并用小刀
切下绿豆大的一块钠。

实验并记录现象
交流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
作能够培养学生动手
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对
实验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得出相应结论。

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学生活动】请小组代表描述
一下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
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

学生回答后,幻灯片概括
【问题3】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是什么气体?
【理论分析】从氧化还原角

、金属钠可以与水剧烈的反应:
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变
成光亮的小球(熔点低且反应放
热)、四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
音、有气体产生、有白色烟雾产
生等
结论:氢氧化钠和氢气
1、由元素组成分析
2、由化合价分析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
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和提取化学信息的
能力
验证推测,树立严谨求
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方法。

巩固化学用语,复习
氧化还原知识
【问题4】怎样证明呢?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去检
验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成分演
示创新实验(钠与水反应氢气
的检验)
知识回顾
通过实验检验了理

由此可见,化学理论的
学习对于化学知识的
掌握是很重要的
实际应用【问题5】
消防人员感到害怕的原因
钠的保存
思考并回答
能根据新学知识指
导生活生产实际
联系生活
【讲】生活中铁壶烧水铁锅做
饭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
打铁匠把烧成红热的铁器投
入水中,这一做法符合科学依
据吗?
聆听与思考结合生活过渡铁和水
蒸气反应,思考过程中
的原理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铁和水蒸气反应
①水蒸气的产生
②铁与水蒸气反应
③检验产物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设计装置图
铁和水蒸气反应
分组讨论与交流通过分组讨论得出设计
方案
方案展示【投影】展示并说明
点评与纠错
【投影】四套实验装置并评价
【小结】谈谈收获
【视频】铁和水蒸气反应
聆听与思考
讨论与交流
方案展示与评价的过程
使得学生感悟探究的体
会与收获
演示实验【讲述】金属与酸反应是通
性,有些金属有特殊的性质,
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铝与HCl、
NaOH
的反应
观察与思考直观的实验现象令学生
印象深刻,从而认识了
金属铝的特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本节课内容的延伸,而且就本课时的内容来讲,它包含了金属化学性质几个重要的化学性质既:金属与酸和水的作用;以及一些特殊的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如,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本课时的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掌握金属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技能目标: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

3情感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与水的反应)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1.3、重点、难点
重点: 钠与水的反应,铁粉和水蒸气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难点:铁粉和水蒸气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

二、教法
以上重点、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对于钠与水的反应,因反应比较剧烈,我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我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根据提前给出的一些提示自己总结出实验现象,并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

根据实验现象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

2. 运用对比的方法:钠能与水反应,那么铁呢,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进行反应。

3. 在铝与氢氧化钠的溶液的反应教学中,也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总结出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学法
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

复习初中学习的金属与酸的反应,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金属活动顺序表,在氢以前的金属遇到酸时,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提出疑问让同学们思考“金属遇到水会如何呢?”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视频事例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接着下面进行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对上面的悬疑找到答案。

(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进行演示实验钠与水的反应,在做实验时,提醒学生观察反应时钠所处的部位,形态,钠球的运动和大小的变化情况,周围水雾的产生和发出的响声,以及溶液的颜色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现象,并正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由此及彼,提出问题。

铁不可以与冷,热水反应,能否与水蒸汽反应呢?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如将铁烧红插入到水中,或将铁粉与水蒸汽在高温下反应等。

引导学生从水
蒸气的产生,铁粉和水蒸气的反应,反应产物的检验等环节讨论反应装置的合理设置,最终选择一种装置进行实验。

(四)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这部分仍然采用学生的主体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金属不但能与酸反应,而且还有些特殊的金属在不但与酸发生反应,而且还能与碱发生反应。

(五)总结:在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后,要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找出金属的共性。

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钠,铝,铁分别与氧气、水反应各不相同,它们之间存在差异。

还要让学生了解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是所与金属共同具有的性质,而是少数金属的特性。

通过比较,归纳,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个性,从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