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质课公开课正式

合集下载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郑振铎的经典作品《猫》,依据教材的第七章“文学作品阅读”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主要围绕《猫》这篇散文,通过对其语言、结构、主题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理解作者对生活中小动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猫》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识别并运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通过阅读提升想象力和审美鉴赏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猫》的语言特色和作者情感表达。

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通过对猫的描写所传达的深层意义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形态的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导入新课。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图片,学生描述(3分钟)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猫》,理解文章大意,教师提问检查。

自主阅读(8分钟)提问检查(5分钟)3.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详细讲解其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例题选择与讲解(10分钟)学生动手标注(5分钟)4. 随堂练习:学生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随堂练习,教师指导。

练习题目发放与解答(10分钟)教师个别指导(5分钟)5. 主题讨论:小组讨论《猫》所表达的主题,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

小组讨论(8分钟)分享讨论结果(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猫》2. 结构提纲:引言、描述、事件、感悟、结尾3. 语言特色:细腻、生动、形象4. 情感表达:喜爱、怜惜、反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观察日记。

要求:至少300字,运用本课学习的词汇和表达技巧。

答案示例:我家的小狗“球球”今天特别活泼。

它那双乌黑的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每当我走近,它就会围着我欢快地打转。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郑振铎的经典散文《猫》,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属于第二章“散文阅读”的第三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对《猫》的全文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描绘的生动形象,以及探讨作者通过猫这一载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猫》,理解并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分析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猫》的文学特色,理解作者对猫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并进行情感共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猫的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猫的故事,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 阅读理解: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例题讲解:选取文中经典句子进行分析,讲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猫的性格。

4. 随堂练习: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教师点评指导。

5. 情感体验:讨论作者对猫的态度,引导学生体验并表达对动物的关爱。

六、板书设计1. 《猫》2. 主要内容:散文阅读方法文章语言特色情感体验:关爱动物,尊重生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方法。

2. 答案:语言特色:如生动形象、细腻描绘、情感丰富等。

短文示例: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小动物的特点,表达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猫》,让学生掌握了散文阅读的方法,并深入体会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动物题材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培养。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公开课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公开课

解读文本主题
学生可以选择从《猫》这篇文章 的主题入手,探讨作者通过对猫
的描写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分析文本技巧
学生可以分析郑振铎在《猫》中 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等,并尝试在自己的
作品中运用。
创作实践
学生可以选择以《猫》为灵感来 源,进行创意写作或者绘画创作 ,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学间互评,教师点评指导
同学互评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并从自己的角度给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彼此 的成长和进步。
教师点评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专业的点评和指导,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 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总结本次课程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课程收获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猫》这篇文章的 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和资源
阅读材料
《猫城记》、《我是猫》 等相关文学作品。
网络资源
关于猫的图片、视频、音 频等多媒体资源。
图书馆资源
各类关于猫的专业书籍、 期刊杂志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学鉴赏方法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01
02
03
观察与思考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 察猫的行为习性,思考其 与人类社会的相似之处。
阅读与表达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猫 的文学作品,提高其阅读 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与共鸣
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猫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情 感世界,培养其同理心和 共情能力。
课程要求
学生需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作 业和阅读任务;积极发表个人见 解和感悟。

蒋静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蒋静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蒋静优质课教案一、引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优质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开展优质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由蒋静老师精心设计的优质课教案,并探讨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xxxx(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描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或引发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知识讲授: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或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3.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实验、练习等,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解决相关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

5. 总结归纳:通过提问或让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所学内容,并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

6.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评价或问答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7. 拓展延伸: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五、互动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蒋静老师充分运用了多种互动策略,包括但不限于:1.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问题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自主学习: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和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蒋静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运用多种互动策略,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不够,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化等。

大班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教案

大班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教案

大班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教案一、创意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 帮助大班幼儿认识常见的颜色、形状、数字(1 - 10)和简单的汉字(如大、小、上、下等)。

通过有趣的游戏和生动的教具,让幼儿能够准确识别这些基本元素,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区分。

例如,在教室中设置一个颜色寻宝游戏,告诉幼儿们“我们要去找红色的小宝藏哦”,让幼儿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的认识。

2. 让幼儿了解季节的变化以及每个季节的特点。

通过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播放相关的儿歌或者讲述与季节有关的小故事,使幼儿能够说出每个季节的典型特征,像春天有花朵盛开、夏天可以吃冰淇淋、秋天树叶会掉落、冬天会下雪等。

(二)技能目标1. 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需要幼儿仔细观察的活动,如观察一幅画中有多少个圆形,或者听一个故事然后回答故事中出现了几次数字3。

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还能让他们在专注于某件事情时,逐渐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分享自己的想法。

可以设置一个“小小故事家”的环节,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站在前面,给其他小朋友讲述自己编的小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并且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三)情感目标1. 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采用趣味十足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动画演示等,让幼儿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比如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把每个汉字都变成一个小角色,让幼儿们扮演汉字宝宝,通过互动游戏来记住这些汉字。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安排一些小组活动,如共同搭建积木城堡或者合作完成一幅拼图。

在活动中,幼儿们需要相互沟通、协作,才能达成目标。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们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二、独特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对于颜色、形状、数字和汉字的准确识别与记忆。

这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他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定位】《师说》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的第二篇课文, 这一课的两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

学习这两篇文章时, 要通过熟读课文, 找出并推敲文中的名句, 并在此基础之上把握两篇课文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师说》是韩愈文章中一篇结构严谨, 脉络贯通的论说文, 韩愈带着很强烈的感情来反抗流俗的嘲笑, 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目的是为了告诉士大夫之族要行从师之道、复从师之道、传从师之道。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 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 以及韩愈的文学主张, 进而更清楚地明白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勇气。

了解他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收召后学”, “抗颜而为师”, 反抗流俗的不正确的风气, 批驳错误的观点, 并对中晚唐儒学的复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 还要辩证看待作者的观点, 结合当下, 谈谈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素养目标】1.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主张, 了解时代背景, 积累文化常识。

2.掌握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 疏通文意, 并背诵第一段。

3.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训练思辨能力。

4.辩证思考本文的现实意义, 树立谦虚好学和尊师重教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思考作者观点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点拨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尊师重道”是儒家的思想主张, 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但在魏晋时期到唐朝中期, 却兴起了“耻学于师”的社会风尚。

面对这样的时代问题, 韩愈站了出来, 以笔墨来讨伐这个时代的错误。

让我们一起走近《师说》。

二、知人论世1.了解韩愈韩愈(768—824),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 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 又称“韩吏郎”。

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教学经验推广情况

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教学经验推广情况

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教学
经验推广情况
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以及教学经验的推广情况是
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常见术语,以下是它们的具体解释:
1. 公开课(Open Class):公开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邀请
其他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家长等来观摩学习的课堂。

公开课是一
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通过分享和展示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促
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2. 示范课(Demonstration Lesson):示范课是指由具有一定
教学经验和独特教学特色的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的课堂。

示范课旨
在向其他教师展示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提
高教学水平。

3. 观摩课(Observation Lesson):观摩课是指教师或其他教
育工作者前往其他学校或课堂观察、学习的课堂。

通过观摩他人的
课堂,教师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用于自身的
教学实践。

4. 优质课(High-Quality Lesson):优质课是指符合教育教
学质量要求,达到较高水平的课堂教学。

优质课强调教学过程中的
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 教学经验推广情况(Promotion of Teaching Experience):教学经验推广是指将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教学模式或教育理念在
不同教学环境中进行推广和应用的过程。

教育系统和教师们会通过
教研活动、培训研讨等方式,将优秀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过秦论》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过秦论》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过秦论》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素养目标】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

3.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重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武林史。

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

两千多年前,当武林盟主秦始王刚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弊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

“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二、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著有《新书》十卷。

以文才显名,后被汉文帝任命为博士,掌管文献典籍。

不久就擢升为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

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后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

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

辞赋著名的有《吊屈原赋》《服鸟赋》。

其文议论风发,雄辩有力,颇有文采,针砭时弊,酣畅淋漓,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所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并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因此,后世往往把屈原和贾谊并称为“屈贾”。

2、题目解说《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斥秦的过失。

过,名词用作动词,指出……的过失。

论,是一种文体。

九年级上语文《12湖心亭看雪 》杨燕人教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44

九年级上语文《12湖心亭看雪 》杨燕人教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44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杨燕【教学目标】1.美读课文,学习白描等写作手法。

2.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白描等写作手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知人论文,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广播教学系统、网络测试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电子文档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窗外已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初夏,今天让我们借助多媒体设备,完成一次精神上的旅行,穿越回300多年前冰天雪地中的杭州西湖,跟随张岱前往《湖心亭看雪》。

二、学习目标1.美读课文,学习白描等写作手法。

2.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整体感知1.听朗读,并做注音和停顿的标注。

(1)提问学生后,明确易错字读音:崇祯.(zhēn)余拏.(ná)一小舟毳.(cuì)衣雾凇沆砀..(hàngdàng)与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2)提问学生后,明确易错朗读节奏:湖中/人鸟声/俱绝一童子/烧酒/炉正沸2.自由读,并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提问学生后,明确重点字词解释:湖中人鸟声俱绝..都消失了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是日更定..矣晚上八时左右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上下一.白全,都与余舟一芥.一(叶)3.齐声读,带着对字词的理解巩固字音和断句。

4.打开网址https://ks.wjx.top/jq/39307763.aspx,完成“检测1”;随后明确答案,重点讲解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四、美读景色1.第一段重在写景,突出了大雪更定后西湖的什么特点?明确:静、冷、白、美……2.为突出这些特点,作者都用了什么手法?明确:听觉的角度、白描手法、巧用量词等。

3.什么是“白描”?明确: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学优质课教学评选结果的通知-教基研〔2021〕26 号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学优质课教学评选结果的通知-教基研〔2021〕26 号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学优质课教学评选结果的
通知
正文:
----------------------------------------------------------------------------------------------------------------------------------------------------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学优质课教学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2024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学、幼儿教育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教基研〔2019〕261号)精神,我省在2020年度先后开展了高中思想政治/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学英语、中学数学、中学物理、中学化学、中学生物、中小学音乐、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含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绿色证书、特殊教育、中小学书法教育等17个学科的优质课评选活动。

在评选过程中,各学科评选委员会认真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评选标准、程序进行评选,共评出一等奖813名,二等奖1729名,三等奖1725名。

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附件:2020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学优质课教学评选分学科教师获奖名单
2021年1月22日
——结束——。

优质课获奖及公开课情况

优质课获奖及公开课情况

优质课获奖及公开课情况摘要:一、优质课获奖情况1.获奖课程简介2.获奖课程的教学目标3.获奖课程的教学方法4.获奖课程的教学成果二、公开课情况1.公开课的类型及主题2.公开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公开课的反馈与评价4.公开课对教学的启示和影响正文:【优质课获奖情况】我国一直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质课获奖情况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此,我们介绍一节获得优质课奖的课程,以此为例,分析优质课的特点。

这节获奖课程是一节高中数学课,课程名称为“解析几何”。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解析几何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解析几何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教学评价中,这节课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最终荣获优质课奖。

【公开课情况】公开课是教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

我们以一节高中语文公开课为例,分析公开课的教学特点。

这节公开课的类型是阅读教学,主题为“诗歌鉴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还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策略。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公开课结束后,听课教师们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公开课-2024鲜版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公开课-2024鲜版
4
《猫》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的代表作之一,创作 于20世纪20年代。作品通过描绘一只 猫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 暗面和人性的冷漠。
主题思想
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关 爱,以及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冷漠的批判。 通过猫的视角,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 性和残酷性。
2024/3/28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思考一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动物 的情感和需求?
思考三
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保护动物 和生态环境的实践中?
思考二
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动物 的情感和认识?
2024/3/28
建议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
社会责任感。
30
THANKS
感谢观看
审美差异 中西方审美观念存在差异,对待动物的美丑、善恶标准也 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
24
不同文化背景下动下的动物形象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中国文化中,
龙和凤是吉祥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往往被视为邪恶的生物。
2024/3/28
02 03
通过动物的故事,传递人类情感共鸣 和共同体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倡导仁爱、宽容、同情等普世价值, 提升人类道德水平。
2024/3/28
18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风格
2024/3/28
19
独特叙事角度和叙述方式
01
02
03
第一人称叙述
通过“我”的视角,让读 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 事。
2024/3/28
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2024/3/28

2024版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优质课件公开课

2024版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优质课件公开课

“它们时而温顺如水,时而狂野如狮”
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猫的性格多样性。
2024/1/28
“人类与猫之间的情感联系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强调人类与猫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表达作者对这份情感的珍视和感慨。
9
写作风格与技巧探讨
生动的细节描写
通过对猫的动作、神态等 细节的刻画,使读者仿佛 亲眼看到了一只活灵活现
通过对猫的成长过程的描 绘,体现了成长的艰辛与 快乐,鼓励读者勇敢面对 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对猫的描写,表达了 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倡 导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 价值观。
通过对人与猫之间情感的 描写,阐述了爱的真谛, 引导读者学会关爱他人、 珍惜情感。
2024/1/28
16
价值观体现: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关系网络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可以构建一个以主人公猫为中心的人物关系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了猫与老鼠、狗 等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猫与主人之间的关系等。这个网络展现了故事中各种人物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使 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2024/1/28
14
2024/1/28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体现
15
主题思想阐述:对生命、成长和爱的思考
通过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激发青少年 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024/1/28
18
2024/1/28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启示
19
艺术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要点一
比喻手法的运用
要点二
拟人手法的运用
郑振铎在《猫》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将猫的形象与人的性 格、行为相比较,使得猫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例如,“它 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 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 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里的“小梅花”比喻,既表现了 猫的可爱,又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全省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课件)

全省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课件)

真理诞生的过程
发现的问题 不断地追问
解决了疑问 发现了真理
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发现真理后的喜悦心情
发明石蕊试纸 紫罗兰为什么会变红
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 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
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 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 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
发现真理的前提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抓反
发明石蕊试纸
住复
三个事件 证明观点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问试 题验 不研 放究
总结观点——见微知著,不断探索
追锲 根而 溯不 源舍 求得 真真 理知
课文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 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 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 论断。
关于真理的名言
导入新课
你有对周围的什么事情感到有疑问吗? 你继续找寻问题的答案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跟着作者看看别人在有疑问的时候是怎 么办的吧!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著名小说作家、报告文学 作家,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 名萧勇、久远等,1940年8月生,浙 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主要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之后》《床头上的标签 》《炸药工 业之父--诺贝尔》
是真金不怕火炼,是真理不怕邪恶。
——(蒙古)谚语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李四光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
不得半点虚假。
——华罗庚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 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卢梭
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再说说你从中受到 了什么启发。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 说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深入地独立思考, 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最终解决问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大学之道》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大学之道》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大学之道》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文意,准确翻译。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4、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阅读,点面结合。

在弄懂重点语句的基础上,理清各句和各段之间的联系,把握本文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本文中的“三纲”“八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那古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连接自我、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念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选自《礼记大学》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

二、写作背景《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到南宋时,朱嘉力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嘉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

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作者介绍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
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探究 Al(OH)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构想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本节课的重难 点都得以解决
讲解实验中的离子反 应,使学生的实验探 究上升到理论高度。 Al(OH)3是两性氢 氧化物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能给予高 度关注,只要适当引导能激发他们 学好化学的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 实验制取氢氧化铝,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发现氢氧化铝的两 性。
两性氧化物、两性 氢氧化物概念的形 成,控制量变进行 化学实验的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出课题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教学过程设计
引出课题
从生活走 进化学
用实验引导 发现
教 学 环 节
探究 Al2O3的性质
实验探究
探究 Al(OH)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从化学走向 社会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探究 Al(OH)3的性质
1、河南是我国的第二产铝大省,拥有 丰富的铝土矿资源。通过深入工厂调查 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铝土矿的成因。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工业上冶炼铝的 工艺流程及相关原理。 教学评价
紧密 联系 促进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高效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一、氧化铝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与酸反应: Al2O3+6H+==2Al3++3H2O 与碱反应: Al2O3+2OH-==2AlO2- +H2O 3、用途 二、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2、氢氧化铝的制备 3、化学性质(两性): (1)与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与强碱反应: Al(OH)3+OH-==AlO2-+2H2O (2)不稳定性 4、应用
引出课题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合 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教学过程设计
引出课题
从生活走 进化学
用实验引导 发现
教 学 环 节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实验探究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设计
引出课题 引出课题
铝元素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讨论铝及化 合物应用
整合提升
教学过程设计
引出课题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从生活走 进化学
用实验引导 发现
教 学 环 节
实验探究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从化学走向 社会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整合提升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
Al(OH)3与盐酸反应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构想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
Al(OH)3与NaOH溶液反应
探究 Al2O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新课标人教版 必修1第三章
鹤壁高中
赵东梅
铝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
课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理念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 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重点和难点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二课 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铝的化学性质,本节 课是铝的性质的延伸和扩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旨在建构Al2O3和Al(OH)3两性的知识框架,从而完 善铝元素的知识体系。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
打磨的铝片与NaOH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
未打磨的铝片与NaOH
探究 Al2O3的性质
引出课题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由可溶性铝盐 和氨水来制备
Al(OH)3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Al(OH)3是否和Al2O3一样,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和 NaOH溶液反应,是一种两 性物质呢?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A、形成并能掌握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 氢氧化物的概念 B、掌握Al2O3和 Al(OH)3的性质。 C、了解铝的重要 化合物在生活、生 产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行为性 目标 生成性 目标 表现性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关注 结果 关注 过程 关注 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学生活动 联系生活 列举事例 学生能力发展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组织探究 启发引导 归纳知识 创设情境 联系实际
激活学生已 有感性认识
合作学习 实践能力 提升理性认识 构建知识体系 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
分组讨论 实验探究
积极思考 感悟提高 迁移应用
达成教学目标
红 宝 石
谢 谢 大 家
氧化铝的两性 氢氧化铝的两性
探究氧化铝 的化学性质
探究氢氧化铝的 制取及其性质
离子反应
铝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法
比较归纳法
教学理念
以多元智力教育 理论为指导
“以生为本”的
新课程理念
从生活走进化学, 用实验引导发现, 从化学走向社会。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引出课题
从生活走 进化学
用实验引导 发现
探究 Al(OH)3的性质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Al2O3能和NaOH发生反应 .
Al2
突破本节课第 一个难点
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 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氧化物称之为两性氧化物。 O 是两性氧化物
课时分析
本章节属元素化合物内容,这些知识 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离子反应补充感性 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必修2中即将学习 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 重要的基础。
教材地位和 作用
教学背景分析
知识结构 学情 分析 心理特征
此前已接触了物质分类、离子反应 以及单质铝的相关性质,已经初步 具备了学习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基础。 能力上已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 作方法和技能。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Al3+ Al
Al2O3
AlO2-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Al(OH)3
红 宝 石
教学过程设计
引出课题 的物质是( 探究 ①Al2O3 Al2O3的性质 A.①②③ )
课堂反馈
1、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②MgO
③NaHCO3 C.①③④
教 学 环 节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实验探究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从化学走向 社会
教学过程设计
引出课题
从生活走 进化学
教 学 环 节
探究 Al2O3的性质
探究 Al(OH)3的性质
实验探究
用实验引导 发现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从化学走向 社会
教学过程设计
④Al(OH)3 D.②③④
B.①②④
探究 2、要从Al2(SO4)3溶液中制得Al(OH)3,最好的方 Al(OH)3的性质 法是( )。
讨论铝及化 合物的应用
整合提升
A. 加入NaOH溶液
C.
红 加入Ba(OH)2溶液 宝 石
B. 加入水
D. 加入石灰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