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指南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常规
●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带状疱疹●猩红热●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传染病常用防治及抢救技术医院内感染的防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肾腺皮质激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隔离与消毒●传染病预防接种传染病常用诊疗技术●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肝脏穿刺抽脓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病毒性肝炎[诊断](一)基本要点:1.近期内出现的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恶心,或伴有茶色尿等,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2.肝肿大,肝区叩痛,可伴有巩膜、皮肤黄染。
3.肝功能异常,血清ALT升高,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诊断要点:1,甲型肝炎:(1)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甲肝病人,或到过甲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AVlgM阳性,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AVlgG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 nm甲肝病毒颗粒。
2,乙型肝炎:(l)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不洁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
婴幼儿患者其母常为HBsAg阳性者。
(2)具备基本要点l、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BsAg、HI3eAg、抗HBc – IgM.1-IBV DNA任何一项阳性者。
3.丙型肝炎:(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CV或HCV RNA阳性。
‘4.丁型肝炎:(1)必须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概述】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亦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myelitis),是指一组病因不明的局灶性脊髓炎性疾病,呈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明确的脊髓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Sj6gren病、结核、梅毒等脊髓损害均为特异性骨髓炎,不属本节范畴。
迟发型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等称脊髓病。
【临床表现】临床多为急性,症状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进展至高峰;或呈亚急性,症状在1~2周内达高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全年散在发病,以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较为常见。
(一)先驱症状病前1~4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或有外伤、疲劳受凉等诱因。
部分患者先有腰背痛、束带感或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先驱症状。
(二)脊髓症状因脊髓病变累及的节段和范围不同,其症状和体征各异。
脊髓全长的任何节段均可受累,以胸段最常见(74.5%),其次为颈段(12.7%)和腰段(11.7%)。
胸段尤其T3~s节段最易受损,因其处于血管供应末端。
病变范围多侵犯脊髓几个节段的全部结构,称为横贯性脊髓炎;亦可为局灶性,病损只累及部分脊髓结构,呈半侧脊髓分布,出现脊髓半侧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脊髓前动脉分布或脊髓后柱分布。
病变逐步向上发展者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以胸段损伤为例,急性脊髓炎的常见症状有:1.运动障碍起病初期为两下肢无力,行走困难,迅速发展成完全性截瘫,两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足跖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此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脊髓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的程度、速度和有否并发症。
二级医院临床科室基本诊疗技术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基本诊疗技术标准为有序合理使用本区域的医疗资源,学科设置与专业项目,应立足本地区常见病为主,以下所列“学科设置与专业项目”大部分引自卫生部第一周期医院评审《二级医院评审标准》中设置的《临床科室技术标准》“一般”与“重点”科室的要求。
若是本地区非常见病,县(直辖市的区)域内已有三级综合/专科医院、100 公里范围内二级医院中已有该专业者或区域人口少于 20 万者,则为“可选”项目,非必备.如“血液内科专业”、“烧伤整形科专业”,非常见病较多、100 公里范围内其他医疗机构已有该专业者,或人口过少、需求不足可以不设置。
如有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已发布的现行文件不一致处,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为准.一、内科(学科设置与专业项目)(一)心血管内科专业1.心脏骤停的抢救.2.心源性休克的抢救。
3。
静脉临时起搏(可选)。
4。
急性心肌梗塞的规范化治疗(溶栓)。
5。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6.设立心脏监护独立的护理单元(CCU)包括监测心、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7.高血压急诊抢救.8。
高血压的诊治(包括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规范化治疗).9.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规范化诊治.10.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
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规范化诊治.(二)呼吸内科专业1.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分级与规范化治疗。
2.肺炎和 COPD 急性加重期的病原学检查及抗感染的合理应用.3.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与规范化治疗。
4。
大咯血的诊断与治疗。
5.自发性气胸诊断与治疗,张力性气胸的救治。
6。
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7.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
肺功能检查.9。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选)。
(三)消化内科专业1。
能够正确、规范地诊断与治疗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2。
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消化道大出血的综合抢救:急诊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镜下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及其他原因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治疗).3.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及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流脑
(二)监测
流脑的监测包括对病例的监测与主动搜索,
健康带菌者监测,病原学监测,特殊人群监测
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机构要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治疗 前采集病人脑脊液、血液、咽拭子标本,及时 送实验室检测。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开展 流脑病原、血清学诊断和药敏实验。
2、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收集流脑病例的脑脊
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防治指南(试行)
一、报告与监测
(一) 疫情报告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脑作为 乙类传染病报告与管理。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 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 流脑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当出现暴发或者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定义的疫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有关程序 逐级上报。
二、流行病学调查和预警预测
流脑是一种隐性感染率较高,病死率较高 的传染病。当出现一例流脑现症病人时,标志 着周围人群的带菌率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由 于病人一般病情较重,基层医疗机构诊断和治 疗有一定困难。因此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综合监测资料分析结果,及时对流行和暴发预 警和控制疫情非常重要。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 括病例的核实诊断、病例的个案调查、流行病 学现场调查等内容。
武汉市1993~2004年流脑报告病例数
发病数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 93 年 19 94 年 19 95 年 19 96 年 19 97 年 19 98 年 19 99 年 20 00 年 20 01 年
103
17
22
25 17 15 13 16 7
20 02 年
7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指南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指南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脑炎病。
该病主要在农业盛产季节,受种蚊媒传播。
乙脑病毒属于病毒RNA病毒家族,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该病的临床特征是急性脑脊髓炎,并可引起发热、呕吐、头痛、颈强直、嗜睡和意识障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目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检测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的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发现其中存在病毒核酸或抗体。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用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方法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发热、监测液体和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通畅,以及提供营养支持。
支持治疗包括提供适当的抗生素、消炎药和抗病毒药物,以防止继发感染和控制病情进展。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方法是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措施。
JE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推荐在病毒流行地区的居民和旅游者进行接种。
疫苗应在疫苗制剂的指导下进行,通常需要在旅行前进行接种。
此外,通过减少与蚊子的接触,例如使用蚊帐、避免黄昏和晚上外出等措施,也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尽早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怀疑患者可能感染了JE病毒,立即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认诊断,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支持。
此外,加强病毒监测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总之,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严重的病毒传染病,及时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非常重要。
公众应密切关注相关的流行病学信息,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接种和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最新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
肺部影像学
发生 ARDS时, 肺部广泛受累。 病情好转后,肺内病灶2周左右开始逐渐吸收,大部分炎症影吸收较快。 部分患者在疾病后期出现肺间质改变或纤维化,表现为网格状、 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 索条影。
推荐意见3:
流感患者出现肺部影像学表现,往往提示病情危重, 需住院治疗或监护病房救治。 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 其肺部影像学表现不具备特异性 , 病变程度和范围与病情严 重程度相关。 证据等级Ⅱ,推荐强度 B
( 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 ; 重症患者肺组织或分泌物标本培养病毒滴度高。
推荐意见2: 流感患者常有发热、肌肉疼痛、头 痛、倦怠等全身症状 , 而咽痛、流涕和鼻塞等局部症 状轻微。 流感病毒引发多种并发症 ,并加重慢性基 础疾病。 证据等级Ⅱ ,推荐强度 B
人禽流感(HUMAN AVIAN INFLUENZA,HAI)
➢重症患者短期内迅速进展成ARDS、ARF,可并发心力衰竭,病死率高。少数患者可
出现烦躁、谵妄等精神神经症状。
➢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血小板计数减少、转氨酶升高;重症患者可见白
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病理研究结果表明 , H5N1 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并可在胎儿肺内大量复制。
甲型H7N9禽流感
并发脑病时表现为脑内血管阻塞、微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和水肿 , 尤其以脑中线区 深部核团、脑干部位明显。
并发心脏损伤时可出现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
季节性流感
主要由甲型 H1N1、H3N2 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 , 潜伏期多为 1 - 3 天。 毒血症症状:急骤起病,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发热:常在数小时至 24 小时达高峰 ,可达39 - 40度,甚至更高或伴有寒颤 ,可伴有干咳、 鼻塞、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 眼部症状:眼结膜充血 消化道症状:胸骨后不适以及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 无并发症者病程多呈自限性,第 3 - 4 天后体温逐渐消退 ,全身症状好转 ,但咳 嗽和疲倦 感可迁延多日 ,恢复常需 1 - 2 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指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指南一、流脑的临床表现1.高热:患者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高热(39℃以上),伴有寒战和全身不适。
2.头痛:流脑患者常常出现剧烈的头痛,疼痛强度不同,但大多为全头痛。
3.呕吐:流脑患者经常伴有呕吐,通常与高热和头痛同时出现。
4.颈部僵硬:流脑的特征性体征之一,是因为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炎症刺激了头部和颈部的脑脊髓膜。
5.紫癜:有些流脑患者在皮肤出现紫红色丘疹或斑块,是由于炎症导致的小血管破裂。
二、流脑的诊断1.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症状,如高热、头痛、呕吐和颈部僵硬等,进行初步判断。
2.脑脊髓膜炎球菌培养:通过脑脊液培养,可以得到确诊流脑的结果。
3.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数量增多、蛋白质含量增加和葡萄糖含量减少等指标有助于确诊流脑。
三、流脑的治疗1.抗生素治疗:流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其他也可以选用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
2.抗炎治疗:使用类固醇激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脑水肿等症状。
3.对症支持治疗:例如应用解热药物降低体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四、流脑的预防措施1.疫苗接种:流脑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建议满足接种条件的人群接种疫苗。
2.隔离措施:对于患有流脑的病人,应尽快隔离,避免扩散传播。
3.扩大药物治疗范围:对于流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可以适当使用相关药物进行预防,以避免感染。
五、随访及并发症1.随访:流脑患者应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是否复发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2.并发症:流脑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梗死、中毒性休克、听力损害等。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
综上所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包括疫苗接种和隔离措施等。
对于已经患上流脑的患者,也要进行及时治疗和随访,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诊疗指南 脑膜炎
诊疗指南脑膜炎诊疗指南: 脑膜炎前言脑膜炎是指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感染和炎症。
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的病例可以导致死亡或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
诊断方法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和疾病史等。
体格检查时要仔细观察是否有颈项强直、抽搐或神经系统损伤迹象等。
2. 腰穿检查:通过腰穿检查可以获得脑脊髓液,进而进行细菌、病毒或真菌的检测。
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压力、蛋白质和细胞等的异常情况。
3. 影像学检查:脑部CT扫描和MRI可以提供脑膜炎的相关信息,例如脑部炎症、脑脊液积聚等。
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性脑膜炎,抗生素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时间一般为10-14天。
2. 对症治疗:病人通常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可以使用镇痛药、抗恶心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
3. 对于病毒性和真菌性脑膜炎,病原体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会被应用于治疗。
4. 并发症防治:细菌性脑膜炎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高压等。
对于高危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治疗,如脱水、脑室引流等。
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针对一些常见引起脑膜炎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脑膜炎球菌等,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和避免使用患者的个人物品可以减少传播。
3. 避免季节性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需要注意预防,避免感染以减少患脑膜炎的风险。
总结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早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适当的诊断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时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风险。
以上是关于脑膜炎的诊疗指南,希望对医务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同时,由于本文档仅为参考,如有疑问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儿科
阿昔洛韦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抗HSV和相关疱疹病毒的核苷类似物,包括VZV。
两项随机试验显示,阿昔洛韦(10毫克/公斤,每日三次)提高成人的结果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死率约70%小于20e30。
5,6甚至与阿昔洛韦治疗结局往往是仍然较差,尤其是高龄患者,减少昏迷评分,或延误的超过48小时之间医院入院开始治疗。
7,8因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最常见的诊断病毒性脑炎在工业化国家,阿昔洛韦治疗是通常开始一旦初始CSF和/或成像结果表明,病毒性脑炎,无需等待HSV 通过PCR确认。
然而,与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孩子们可以在几小时内死去,于是立即用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在一个病人脑病有只有轻微的混乱,再考虑治疗是明智的腰椎穿刺调查;尤其是在很宽的鉴别诊断,以及相对少见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此外,经验使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可以过早的停止诊断途径因为临床医生感到不放心,这延迟的其他病因,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能被识别恰当的。
儿科经验已经证明的做法推定抗病毒治疗的所有患者的脑病,没有考虑到可能的诊断,是不beneficial.14然而如果有一个强大的临床怀疑脑炎,会有延误进行腰椎穿刺之前,或如果孩子病得很重或恶化,然后阿昔洛韦应该开始早,应该治疗可能的细菌meningitis.16即使阿昔洛韦已经开始在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脊液PCR可能保持积极7e10天,11后腰椎穿刺仍然可以确认的诊断意义。
虽然阿昔洛韦是相对安全有重要的副作用,尤其是肾功能损害二次结晶体和阻塞性nephropathy.161这种可逆肾病通常体现后4天静脉注射治疗可以影响高达20%的patients.162163肾病的风险可以通过保持充足的水分和监测肾功能降低。
此外,阿昔洛韦的剂量应减少患者预先存在的肾损害,因为它是通过肾脏排泄。
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炎、骨髓衰竭和脑病。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阿昔洛韦原始的随机试验10天。
然而,10天的治疗后的临床复发的报告随后发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精选全文
基层诊疗指南
二、病因学分析
1. 诱因或危险因素
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均 可诱发。
2. 病因
主要由病毒引起,20%~30%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3. 机制
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 繁殖,引起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患本病。
基层诊疗指南
三、识别、诊断与转诊
2. 诊断方法
(4)鉴别诊断:
③ 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f生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 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但这些疾病常常有流行季节和地区,并 具有一些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实验室检查亦有助于鉴别。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 炎 :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前驱期症状,约有90%的患者在发病后2~3d在上颌第二磨牙部位的颊黏膜上 可见灰白色小斑点(科氏斑),而上感无科氏斑。
流 行 性 出 血 热 :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流行具有地区性。 可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俗称三痛)症状,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三大主征,典型患者可有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上感全身中毒症状轻,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
A.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雾化吸入,减轻黏膜水肿。
发热为最早期症状,可伴有上感症状,但常有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阳性, 病程较长。
斑 疹 伤 寒 :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季节,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夏秋季节。一般起病急,脉搏较速,多有明 显头痛。发病第5~6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应阳性。
二级医院临床科室基本诊疗技术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基本诊疗技术标准为有序合理使用本区域的医疗资源,学科设臵与专业项目,应立足本地区常见病为主,以下所列“学科设臵与专业项目”大部分引自卫生部第一周期医院评审《二级医院评审标准》中设臵的《临床科室技术标准》“一般”与“重点”科室的要求。
若是本地区非常见病,县(直辖市的区)域内已有三级综合/专科医院、100 公里范围内二级医院中已有该专业者或区域人口少于 20 万者,则为“可选”项目,非必备。
如“血液内科专业”、“烧伤整形科专业”,非常见病较多、100 公里范围内其他医疗机构已有该专业者,或人口过少、需求不足可以不设臵。
如有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已发布的现行文件不一致处,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为准。
一、内科(学科设置与专业项目)(一)心血管内科专业1.心脏骤停的抢救。
2.心源性休克的抢救。
3.静脉临时起搏(可选)。
4.急性心肌梗塞的规范化治疗(溶栓)。
5.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
6.设立心脏监护独立的护理单元(CCU)包括监测心、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7.高血压急诊抢救。
8.高血压的诊治(包括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规范化治疗)。
9.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规范化诊治。
10.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
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规范化诊治。
(二)呼吸内科专业1.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分级与规范化治疗。
2.肺炎和 COPD 急性加重期的病原学检查及抗感染的合理应用。
3.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与规范化治疗。
4.大咯血的诊断与治疗。
5.自发性气胸诊断与治疗,张力性气胸的救治。
6.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7.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肺功能检查。
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选)。
(三)消化内科专业1.能够正确、规范地诊断与治疗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2.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消化道大出血的综合抢救:急诊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镜下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及其他原因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治疗)。
感染科急性传染病诊疗指南
感染科急性传染病诊疗指南感染科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方向,主要研究因各种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在感染科领域中,急性传染病是一类临床上常见且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本文将就急性传染病的诊疗进行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些疾病。
一、概述急性传染病是由各类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状常常急骤发作,传染性强,容易引起人群的集体感染。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类似症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二、诊断1. 临床症状:急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常见的包括高热、咳嗽、腹泻、呕吐、皮疹等症状。
医生应综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初步诊断。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病原体检测、血清学检测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种类和感染程度。
三、治疗1. 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情况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及时控制感染。
2.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退烧、止泻、止吐等。
3. 对病原体的迅速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
四、预防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饮食卫生等,避免感染传染病。
2. 定期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注意避免接触病原体携带者,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五、隔离对于急性传染病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医疗机构和个人都应加强对隔离的重视,确保感染的有效控制。
结语感染科急性传染病的诊疗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专业技能,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
希望通过本文的指南,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确保感染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
【VIP专享】卫生部《脊髓灰质炎临床诊疗指南》
附件1卫生部《脊髓灰质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传播。
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
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肢体疼痛、头痛或无菌性脑膜炎,少数出现肢体瘫痪。
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本病多发生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
自采取疫苗预防本病以来,发病率显著下降。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5~35天,一般为9~12天。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
(一)无症状型(即隐性感染)最为常见,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
感染后不显现症状,但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
(二)顿挫型约占全部感染者的4%~8%。
表现为发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
本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有下列三种临床表现:1.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可有感冒症状,咽部不适,咽部淋巴组织充血、水肿。
2.消化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可有中度发热。
3.流感样症状有发热及类似流感的症状。
上述症状持续约1~3天,即行恢复。
(三)无瘫痪型临床上具有前驱期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
前驱期症状与顿挫型临床表现相似,数天后出现脑膜刺激征。
患者可呈现头痛、颈痛、背痛、呕吐、颈部和背部强直,克氏(Kernig)和布氏(Brudzinski)征阳性。
三脚架征(患者在床上起坐时两臂向后伸直支撑身体)和Hoyne征(患者在仰卧位时,将其肩部抬高可见头向后倾)亦可呈阳性,但无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改变。
脑脊液检查符合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
患者一般在3~5天内退热,但脑膜刺激征可持续2周。
(四)瘫痪型约占全部感染病例的1%~2 %。
患者具有无瘫痪型的临床表现,且病损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或脑神经。
按病变部分可分为脊髓型、脑干型和脑炎型三型,以脊髓型最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指南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meningococcu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最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之一,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呈散发或流行。
主要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其中6月~2岁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瘀斑瘀点、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是常引起儿童感染性休克的传染病之一。
依病情分普通型、暴发型(包括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目前我国仍以A群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为主,但B群和C群发病逐渐增多。
【病史要点】
1.本病流行情况,接触史,预防接种史。
2.起病急缓,发热高低,头痛的性质、程度和部位;呕吐次数、性质及呕吐物内容,有无呕吐诱因。
精神、意识改变的时间及表现形式,有无惊厥及其发生情况。
3.婴幼儿应注意精神萎靡或烦躁,有无尖叫、拒食。
【体检要点】
1.精神、意识情况。
2.周围循环情况(面色、有无大理石样花纹、甲床色泽及肢端温度),血压及脉压差,呼吸节律、频率、深浅。
3.流行季节有发热史的患儿,无论有无明确头痛、呕吐,都应常规寻找有无瘀斑、瘀点及其分布、数量、大小、形态、颜色,瘀点有无融合,瘀斑有无坏死。
4.脑膜刺激征,病理征,深、浅反射改变。
瞳孔、眼底、眼球活动变化。
婴幼儿注意前囟突出及紧张度,颅缝有无增宽。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明显增高。
2.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脑膜炎改变。
3.皮肤瘀点涂片取新鲜皮肤瘀点涂片找革兰阴性双球菌,阳性率50%~80%。
4.细菌培养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可阳性。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在流行季节,起病急骤,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瘀斑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儿,可诊断流脑。
2.临床分型
1)普通型具有全身感染,皮肤瘀点或瘀斑及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症状、体征。
周围循环好,无休克存在,临床疗效及恢复均佳。
90%以上为此型。
2)暴发型病势凶险,发展迅速,常在24小时内演变至危险阶段,甚至死亡。
①休克型: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和皮肤
大量的或迅速增多、融合、坏死的瘀斑为本型特征。
常导致DIC发生,而颅内感染表现(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
②脑膜脑炎型:严重脑水肿及颅内高压征,易发生脑疝,引起呼吸衰竭。
皮肤瘀点可多可少,可有可无。
③混合型:兼有上述二型特点,病死率高。
(二)鉴别诊断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无感染中毒症状;全身可见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瘀斑、鼻衄;血常规示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2.其它化脓性脑膜炎有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皮肤无瘀斑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培养可鉴别。
【病情观察及随访要点】
除注意一般感染中毒症状的消长及变化外,重症病人应建立特别护理记录,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及主要抢救措施,并密切观察:
1.感染性休克的发展与控制,随时掌握面色、皮肤色泽、肢端循环、血压、脉搏、心率的变化,根据失水与代谢性酸中毒的程度及纠正情况,及时调整、定时总结补液的成分、量及速度。
补液后注意尿量及心、肺、肝脏体征变化,及时防止心衰、肺水肿的发生。
2.出血倾向皮肤瘀斑、瘀点显著增多、融合坏死预
示病情在发展,应注意观察。
及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
重症应注意有无呕血、便血或隐匿性胃肠道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并应进行有关DIC的实验室检查。
3.密切注意脑水肿、颅内高压的发展,仔细观察有无呼吸衰竭及瞳孔改变,意识障碍加深,惊厥加重,血压增高等脑疝征兆。
4.急性期病人注意并发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瘀斑坏死并继发感染。
5.恢复期病人注意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有无浆液性关节炎发生。
【治疗】
1.抗菌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物,20万~40万U/(kg·d),疗程5~7天。
不能完全除外其他细菌所致脑膜炎,可用氨苄青霉素(国外治疗细菌性脑膜炎较多选用)、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等;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者,选用氯霉素。
2.对症治疗高热者使用药物或物理降温;严重烦躁或惊厥者选用适当镇静剂;呼吸衰竭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给氧,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机,同时辅以降低颅内压措施。
3.抗休克治疗。
4.抗脑水肿治疗。
5.抗凝治疗用于有大片瘀斑;瘀点在短期内明显增多或有融合趋势;经抗休克治疗微循环改善不明显者。
常用
肝素0.5~1mg/kg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注入。
【预防】
1.隔离传染源1周。
密切接触者应给予磺胺类药物至少3天,并密切观察1周。
2.病人房间应通风、消毒。
流行期间,儿童应避免去公共场所或参加集体活动。
3.使用流脑疫苗对易感儿童有良好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