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整理《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读书笔记
新编整理《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读书笔记
《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读书笔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讲述了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关于冷战格局瓦解后国际政治将如何演进而提出的文明的范式和思维框架。
在XX年代末苏联奔溃,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宣告了冷战格局的崩溃。
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不再重要,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政治,而与此同时伴随着民族国家的重新抬头。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作者提出了文明的冲突的模式,强调文化在国际政治中起到的是主要作用。
即冷战后的世界,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世界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在这样一个范式下,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印度文明和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其中,不难预见西方文明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依旧是最强大的文明,但是它的杈力相对于其他文明的确是在下降的,西方和非西方间力量的相互作用成为未来国际关系的主轴,同时也是未来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
引用作者自己的话,可以将文明冲突论概括为“文化和文化认同(最广泛层面上的文明认同)形成了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亨廷顿是这样用五部分来阐述这一命题的推论的:第一部分:历史上,全球政治第一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明的状态;而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化,它既未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普世文明,也未产生非西方社会的西方化。
第二部分: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发生变化:西方的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文明正在扩张其经济、军事和政治权力;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人口爆炸,这造成了穰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非西方文明一般正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
第三部分: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文化类同的社会彼此合作;从一个文明转变为另一个文明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国家围绕着它们文明的领导国家或核心国家来划分自己的归属。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地区发动大规模持续空袭。
同一天,美国哈佛大学宣布,曾就职于该校的政治学教授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24日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逝世,享年81岁。
这位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家似乎是要用这种巧合,来再次证明他的文明冲突理论是正确的。
这本《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系统地阐述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这个自1993年提出以来就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而持续的关注和争论的理论。
亨廷顿提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他在书中说:“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
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
”他同时警告说:“未来冲突的危险很可能来自西方的傲慢、伊斯兰的偏狭和中国的自负的相互作用。
”作为中国人,也许我们会为作者的警告而感到气愤。
的确,当我从书中读到“中国威胁论”的思想时,也为我的祖国打抱不平。
但是,在把全书看完后,我开始理解书中作者以他的角度对中国乃至东方力量的评价,也开始学习理性而全面地思考问题。
亨廷顿认为,文明是对人最高的文化归类,是人们文化认同的最广范围,人类以此与其他物种相区别。
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化,它既不会形成任何意义上的普世文明,也不会导致非西方社会西方化。
他同时指出西方文明正在衰落,同时亚洲文明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壮大了其军事、政治力量;伊斯兰文明人口的暴增给周围邻国带来了各方面的压力,非西方文化出现了复兴的趋势。
文化社会正在取代冷战集团,全球的政治正在沿着文明线进行重组,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在变成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地带。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标题: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探索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前言1. 概述文明冲突的现象与世界秩序的建立的关系,引出本文主题。
2. 阐述本文将围绕文明冲突的根源、世界秩序的历史和重建等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文明冲突的根源1. 解释文明和冲突的概念,指出二者的内在联系。
2. 从历史角度探讨文明冲突的根本原因,如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差异和领土争端等。
3. 分析现代文明冲突的特点,如宗教、种族和文化的冲突。
第二部分:世界秩序的历史与现状1. 介绍古代文明的世界秩序,如古埃及、罗马和中国的朝贡体系。
1.1 强调古埃及的尊卑等级,罗马的帝国拓展和中国的天下观念。
2. 论述近代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如凡尔赛体系和联合国等。
2.1 强调凡尔赛体系的失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的兴起。
2.2 分析联合国的优缺点和当前国际秩序的挑战。
第三部分:重建世界秩序的思考1. 提出世界秩序重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1 引用专家观点,如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和法兰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2. 探讨重建世界秩序的路径和方法。
2.1 强调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如国际组织的角色和多边外交的作用。
2.2 分析国家间平等与权力分配的问题,如如何处理超级大国的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平等。
结论1. 总结文中涉及的主要观点和论述,强调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的联系。
2. 强调文明冲突不可避免,但秩序建设有助于缓解冲突的影响和持续发展。
3. 呼吁全球各国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努力重建稳定、和谐和可持续的世界秩序。
个人观点与理解1. 分享个人对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理解和反思。
2. 表达对于重建秩序的积极态度和信心,强调合作与共赢的意义。
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您参考的书籍、论文、文章等来源)尽管文明冲突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但通过重建世界秩序,我们可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创造更稳定的环境。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1993年初,在美国《外交》这一季刊的夏季号上《文明的冲突》一文发表。
该文一经发表,即刻在外交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就像一颗石子,投在平静的水面,这篇论文从美国波及到整个世界,有的在赞扬,有的在批判,几乎学界所有的的人都被这篇文章震撼到。
这篇文章也被称作是“自1947年乔治·凯南《苏联行动的根源》出笼以来,在外交理论界引起反响最强烈、争论最多的文章”。
而这篇文章也让塞缪尔·亨廷顿这个哈佛大学的教授一夜成为全世界最负盛名的国际政治学学者。
接下来,亨廷顿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并通过刊登论文的方式,把他的文明冲突理论从一个想法发展到了一个成熟完整的理论。
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美国当代极富盛名却又颇有争议的保守派政治学家。
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认为21世纪国际政治角力的核心单位不再是国家,而是文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亨廷顿早年是文武关系研究的奠基者。
后来,他对美国移民问题的看法亦广受学界关注。
那么,该书阐述的“文明冲突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作者认为:当今世界,也就是冷战后的世界,世界冲突的来源已经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应该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世界的冲突应该是基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以及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这八大文明间的冲突。
该书提供的研究角度很有意思,他完全打破的国际政治学学科之前研究的角度,而采用了文明这一角度来深入研究思考,且不论它的思想上的正确性。
他在各种文明研究上的深入性,论述上的准确性都有着巨大的参考意义。
正如他在书中提到的,生存于在世界上的几大文明之间,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西方的文明作为一种普世的文明,把他传播到世界各地,消灭其他的文明取而代之,这种思想不仅是虚假的,不道德的,更是危险的。
所以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的”民主化“,亦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提倡人权的”自由“,都是毫无意义的。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黄一卿41322038 审计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作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美]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版次:2010年1月第1版2013年2月第13印刷平装: 345页开本: 32作者简介:塞缪尔亨廷顿(1927.4.18--2008.12.24),英文名Samuel P. Huntington,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
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1951 年23岁时即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长达58年,并先后在美国政府许多部门担任过公职或充当顾问。
曾任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
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言人与主编之一。
写作背景及动机: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文明的冲突?》刊载于美国《外交》季刊,由此引发学术界热议。
作者并不打算也不认为此书成为成为一本社会学著作,只是要对冷战之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解释并借此提供一个更有意义和更有用的观察国际发展的视角。
这一视角,即“文明的冲突”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并促进世界文明交流对话。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共包含五部分。
分别为“一个多文明的世界”,“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文明的冲突”,“文明的未来”。
全书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沿着过去—现在—未来的论述结构,阐述了该书的中心思想。
即在华约垮台,苏联解体,两大阵营对抗消失以后,国际舞台上的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限展开,而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出生于1927年8月18日,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 23岁即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长达58年,先后在美国政府许多部门担任过公职或充当顾问。
随着《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流行和之后9·11的发生,亨廷顿几乎和“文明的冲突”一词画等号。
亨廷顿把世界文明分为几种类型。
西方文明(基督教)、东方文明中华文明(儒教)、印度文明(印度教)、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斯拉夫文明(东正教)、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
每种文明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而非普世性并且,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
历史上,文明交流与融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战争。
文明的冲突中,西方的普世文明、伊斯兰的原教旨主义和中国的儒家文明三者之间的矛盾是最严重的。
而且当今世界最有可能爆发的战争是断层线战争,特别是中东和东欧地区。
由于断层线战争具有不断地休战、停火和停战,而不是达成解决主要政治问题的全面和平条约。
所以暂停断层线战争,首先需要主要参与者精力耗尽,其次非第一层次的参与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其影响将交战各方拉到一起。
亨廷顿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对传统宗教的认同,若不能满足者,其他宗教团体代替。
另一个因素是西方的退却和冷战的结束,宗教代替了意识形态、宗教民族主义取代了世俗民族主义。
我比较认同第二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搞去除四旧,以共产主义为唯一信仰。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和苏联的解体,中国各种民俗活动重新焕发活力,并美其名日精神文明建设。
不光中国,作者能够透过复杂的世界局势,对世界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可是作者在本书中所作出的某些结论却是我不是很敢苟同。
例如,亨廷顿作为一个美国人,他看问题的出发点必然讨不出他的美国立场,所有的问题都是用美国的尺度去衡量的,无法站在世界的高度去俯视众文明。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秩序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
我从这本书中找到了我一直想要了解的东西---现如今世界政治究竟是怎样的。
冷战期间,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三方互相看不顺眼,却又无可奈何,相互周旋,也早就了冷战期间紧张的和平。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破灭,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
无敌是多么寂寞,这或许就是美国在那时的真实写照。
没了对手,没了再能牵制的力量,美国在全世界到处挑事,抢夺资源的同时亦在炫耀武力,巩固其霸主地位。
风头一时无两。
但,冷战之后,许多国家崛起了,并在某些领域能和美国已争高下,世界正走向一超多强的多极化世界。
或许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是最强大的文明,然而,它的权力相对于其他文明正在下降,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
然而多极化虽然已成定局,但美国不喜欢这种情况。
老大当久了,谁还愿意好好和人说话,所以没过自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大肆部署军事力量,将世界上能够影响其霸主地位的国家全部封锁了个遍,就如老美利用日本,台湾,和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小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封锁。
同时挑唆小国不断对我国挑起纷争,试图探索我国的底线和力量。
如众所周知的萨德事件,南海仲裁,钓鱼岛等等。
当然,世界自冷战结束后,由原本的阵营博弈游戏,变为了,全球范围内国家之间的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综合较量。
二战之后,大的国家之间大的战争几乎没有了,而局部的冲突却异常激烈。
源自不同信仰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
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也不断加剧。
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到近期对利比亚的空袭及推翻卡扎菲政府,战火硝烟的背后,是对那片地区地下丰富的能源的垂涎和占有。
从文明的角度看,这些战争势必会加剧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之间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优秀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优秀读书笔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优秀读书笔记(通用6篇)导语: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讲述了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优秀读书笔记(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优秀读书笔记篇1读完亨廷顿的这本《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很明显的一种感觉就是,这是由一个西方学者站在西方国家政治立场上分析所谓“非西方文化”国家对他们的体系所构成的威胁的一次精彩演说。
并且仅仅是演说。
他的一些观点的形成是在意识形态差异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偏见下产生的,而不是站在各个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国家、经济体系合作或者冲突的原因。
在全书一开篇,作者就说“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
”分别列举了非洲的部族冲突,塞尔维亚及附近的民族争端,两德、两朝及台海等问题,意在说明的就是“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
”我认为这是一种欠成熟的观点。
首先,作者把在南斯拉夫战争中俄罗斯向塞尔维亚人提供外交支持与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和利比亚向波斯尼亚人提供资金和武器等做法看作是“由于文化亲缘关系”而造成的,但他却没有看到其中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如果就按作者所说,那么二战前一直排斥犹太人的欧洲国家为什么又要在中东战争中与美国一道支持以色列复国呢?难道西方国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对立仅仅是因为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么?如果放在几百年前,这个理由也许还成立,但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下,造成他们两种文化体系冲突的最直接原因只有一个——能源。
几百年前,凶残的“十字军”打着驱除异教徒的“圣战”旗帜东征耶路撒冷,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掠夺东方的财富;几百年后的今天,北约帮助以色列复国的间接目的是为了在阿拉伯世界建造一个据点,直接目的还是为了沙漠中的石油。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本文主要简述本人看完了亨廷顿先生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一些感想,由于本人的能力与眼界有限,只能从比较低的层次的就事论事方面来表达自我的观点。
亨廷顿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写道;“文明之间的权利均势正在变更,西方文明正在衰落,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中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正日益缩小;相反,亚洲文明却在发展壮大它们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伊斯兰文明的人口正在激增,打破了穆斯林国家与其邻国的平衡关系”。
这句话很好的点明了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这一历史变化趋势,这是历史的潮流,任何国家或民族不能够阻挡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原则来分析就是,这种变化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任何逆这一发展潮流的国家或民族就是必定要遭到失败和历史的唾弃的。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从一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国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在经济总量方面,近些年来,中国一路高歌猛进,连续超越西方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外汇储备量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世界第二。
这正好印证了亨廷顿先生的话,亚洲文明却在发展壮大它们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中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正日益增大。
然而,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长却引起了西方国家,一部分人士的不安,他们别有用心的宣扬所谓“中国威胁论”。
所谓“中国威胁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威胁论”在一度沉寂之后,2005年卷土重来。
制造这种言论的人有不同类型,相当一部分人是冷战思维很浓厚的人,他们以老眼光看待中国——在历史上大国崛起必定扩张,他们断定中国必定不会是例外。
前苏联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例证,苏联强大了,马不停蹄的进行世界范围内扩张,这是全世界人都知道的事情。
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也是共产党领导的,他们由此得出一个简单的推论,中国必定冲走前苏联的路子,在强盛之后对外进行扩张。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1、文章的简介和背景介绍“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一本由院士、著名外交家费正清先生所著的重要文集,收录了费正清先生在1993年至2006年间的多篇文章,全面分析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就文明的冲突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本书于200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共计657页。
费正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和战略家,曾先后出任中国驻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大使,是我国外交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所著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也因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成为了许多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界的研究经典之作。
2、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读完《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我深受启发和震撼。
费正清先生对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全面且深刻地剖析,他指出文明冲突已成为当代世界的最大挑战,主张国际社会应树立多元文明共存、和谐互鉴的理念,共同推动文明的进步和崛起。
在本书中,费正清先生特别强调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文明冲突的根源并不在于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在于人们对不同文明的误解和偏见,以及对于文明之间冲突的过度想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有助于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与交流的平台,对于增加相互理解与和平繁荣至关重要。
此外,费正清先生还指出了全球化趋势给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全球化的发展已经缩小了地球上不同文明之间的距离,使得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比以往更加频繁和深入。
他呼吁各个国家在充分尊重和保护本国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世界文明的互动和交流中,从而共同推进和平、繁荣的世界秩序。
3、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一本极具启示性的书籍,不仅对于我国外交战略、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每个人的生活和思考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当人类从史前史走向文明史,世界就布满了血腥与贪欲,冲突与战斗,无论是古巴比王朝还是阿拔斯王朝,古希腊或是古雅典,这种精神更是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
然而在近现代的历史,不再是以各个国家间为单位暴力与荒凉,世界的冲突根本根源不再是人们对于国家个人这一意识形态,而是民族的差异,文明的差异。
闻名的美国学者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清晰的阐述了冷战后的世界新的意识形态与所谓的“文明的冲突“。
本书一共分为五个局部共十二章,首先从一个一超多极的多文化世界谈起,阐释了世界各个地方之间的各种现实主义和对将来的看法。
书中把世界分为七个或八个主要的文明来阐述:中华文明,西方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
在《文明的冲突》的看来,现代的世界不在把个人或国家的某种作为行为的动身点与归宿点,而会是整个民族文化。
并将之作为区分于其他人类的根本推断标准。
他认为现在的所谓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而且非西方地区也不会被西方化,西方化也不会消失,也不会形成所谓的普世文明,世界终究会以各个文明为单位做为世界各地的区分。
接着在其次局部,从世界各个地方的力气及综合实力为论述中心进展绽开。
萨缪尔认为,在新的21世纪,西方会慢慢的退出霸主的地位,非西方世界的各个地方会重新进展壮大,他们会进展自我认定,文化确定,慢慢打破西方垄断世界的局面。
21世纪,将会是在西方文明衰落的背景下,非西方文明的崛起与竞争和与西方文明的冲突。
在第三局部以“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为标题,叙述了如今的世界,不再以冷战时因联盟或多级为代表的集团,更多的是以文明为单位,进展多方位关于种族,宗教,文化为集体的集团。
文化认同成为国家联盟的标准。
因此,以一个文明为标准的世界秩序正在消失。
第四局部以文明的冲突为标题,萨缪尔认为文明会成为人类的终极部落,将来世界的冲突会以文明为单位的冲突,并指出这种断层式的战斗的缘由,在亨廷顿的笔下,从历史,人口和政治三个角度分析了断层式战斗的缘由和动机。
心得体会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1《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xx年出版的书,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彩。
本书从文明的融合,分化和冲突入手,重点分析了冷战之后的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和趋势。
而xx年至今20多年的一系列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基本应验了书中的理论和预测。
看了这本书之后,读者可以对冷战至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南联盟战争、911事件、阿拉伯之春运动、乌克兰分裂、欧洲的移民危机和保守化,以及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和伊斯兰国家等的关系和演变,有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分析工具。
读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从较高的角度来看待不同宗教、语言、民族等之间的问题。
比较实用的地方,这本书对小朋友的教育方向,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小朋友是读本地学校还是国际学校?中文和中华传统文化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英语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第二外语要不要选和选哪一门?(我读后的结论是学好中文英文两门足矣)以后留学路径应该如何规划?等等。
看过这本书,对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国际经济格局发展,也能多一些分析和理解,对做投资有帮助。
书的数据详实,逻辑清晰,语言简练,公平客观,说服力和可读性很强。
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是作者作为西方人,立场还是主要从保护西方文明的角度出发,案例和史料也多是写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及东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对中国涉及的内容不多。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2塞缪尔·亨廷顿,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主编。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者:[你的尊称]在当今社会,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从国际关系到文化交流,都充满了各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这一主题,我阅读了一本名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书籍,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和个人理解。
一、文明的冲突:书中提到了文明的冲突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现象。
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个领域,这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和现实案例来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以及这些冲突对世界秩序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二、世界秩序的重建:书中还探讨了世界秩序的重建是如何进行的。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但是也伴随着更多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维护世界秩序,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尊重彼此的文明和利益,在共同发展和繁荣的道路上建立起新的秩序和规则。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话和合作来化解矛盾,建立起更加和谐和平的世界秩序。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在总结和回顾这本书的内容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并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是我针对《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和个人观点。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谢谢您的阅读。
[你的尊称]文章内容字数:[不统计]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直是国际政治和社会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和冲突更加频繁,世界秩序的构建和重建也变得愈发复杂。
作为今日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思考这一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在分析国际形势与格局、国家力量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或军事实力,我们也许很难想象区域的文明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明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又怎么会掌控国家的发展和命运呢,塞缪尔亨廷顿以独特的视角阐述和分析了文明的重要性。
他在开篇这样写道: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机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
仔细想来,这的确有一定道理,文明是文化的沉淀与积累的产物,它影响和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性格,从而影响它的发展方向与追求。
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却直接的影响和控制人的思想和行动。
比如,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我们的性格缺少点霸气而多了点中庸,或许因为这个让中华文明延续到今天。
文明与国家或民族共存,前者以后者为载体而影响后者的命运。
就如亨廷顿所说:文明终有终结,但生存的非常长久;它们演变着,调整着,而且是人类最持久的结合,是“极其长久的现实”。
这里,我们不去讨论文明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的重点是现已存在的文明对当前或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
本书的目的也是如此。
塞缪尔亨廷顿在序言部分说道:本书是对冷战后全球政治的演变做出解释,渴望提出一个对于学者有意义和对于决策者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或范式。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文明分布、变动、冲突与未来。
本书的背景是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这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将世界带入一超多强的时代,也是社会主义力量极大衰弱。
因此,这对未来世界形式和格局带发展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20世纪是个多难的世纪,亨廷顿对两次世界战争做了简要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结束战争的战争”,是创造一个能保障民主国家安全的世界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单边行动体系、排他性的联盟、均势和所有其他已尝试了许多世纪但总是遭到失败的权术”。
读书报告《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读书报告《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一篇:读书报告《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报告《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书名原文:《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作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出生于1927年8月18日,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国际政治理论家,也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长,曾多次访华。
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2008年12月24日在马萨诸塞州马莎温亚德辞世,享年81岁。
这本书主要论述的是: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共分为五个部分,概括如下:第一部分:世界政治的新时代。
作者提出自己的范式:从七个或八个文明来看世界。
然后作者批判了西方的“普世文明”论,论述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化。
第二部分: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论述西方的影响力在相对的下降,非西方文明在崛起和重新自我认识。
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作者论述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文化类同的社会彼此合作,各国围绕着它们文明的领导国家或核心国家来划分自己的归属,不同文明间融合的可能性较小。
第四部分:文明的冲突。
西方国家的普世主义日益把它引向同其他文明的冲突,最严重的是同伊斯兰和中国的冲突;并重点分析了穆斯林同非穆斯林的断层线战争。
第五部分:文明的未来。
论述西方文明如何生存,美国应该采取的态度和策略,以及如何避免因为文明的冲突而可能引发的战争。
对于这本书,我觉得值得批判之处要更大。
首先,亨廷顿的历史观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而并非站在世界的高度去平等的俯瞰各种文明。
从书中将“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对立、对伊斯兰教好斗的不认可、和对中国文明的敌视等方面均可见一斑。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读书笔记这本著作原本我是不知道的,通过老师的推荐我才知道这本书的,老师在课程一开始就极力推荐此书,我就利用课余时间仔细研读,确实这本书给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观点看世界。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国际关系学家塞谬尔·亨廷顿基于对冷战后全球政治的思考而推出的、系统地阐述其文明冲突理论的集大成之作,问世后争议巨大。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该书的评价仍旧是褒贬不一,但是它为研究文化、宗教以及国际关系、全球政治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和观察视角,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会有重大参考价值。
在评价这本书前,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背景和生活环境,亨廷顿作为著名的政治家、国际关系学者,以政治顾问的身份参与政府工作,虽作为局外人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当局者的认识不到的事情。
但是他的理论是带有一些偏见的且为美国政治服务。
亨廷顿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来看待当今的国际政治格局,虽然批驳当今在西方社会中存在的西方文明优越论等论调,但是仍旧掩盖不住美国中心主义的根本立场,其视线所到之处无不是以维护美国的利益为目的来展开论述。
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缺点,但是作为一个人完全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潜意识里会维护某些东西。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亨廷顿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在后冷战的世界里,最普通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
亨廷顿看到了文明的冲突在未来世界政治中的作用,认为不同人民之间文明的差异将引起社会的冲突,引起社会混乱。
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首先,作者指出了当今的世界形势,即一个多极和多文明的世界形势。
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里“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已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的区别”。
在这个新世界里,最普遍,重要和危险的冲突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而这些冲突将是基于世界上七八个主要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引起的。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塞缪尔·亨廷顿的著作,他是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的领导者,也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
本书于1996年出版,是基于他在1993年发表的文章《文明冲突?》的扩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书中,亨廷顿提出了他的核心观点:未来的国际关系将主要由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竞争驱动。
他认为,在冷战结束后,国家和世界将不再以意识形态分裂为主要矛盾,而是以文明之间的差异为主要矛盾。
他将世界分为八个主要文明,即西方、拉丁美洲、伊斯兰、东正教、印度教、佛教、非洲和中国文明。
他认为,这些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成为未来国际政治的主要动力,而不再是意识形态对抗。
亨廷顿详细分析了每个文明的特点和与其他文明的关系,揭示了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潜力。
他强调,文明的冲突不仅仅是宗教冲突,还包括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
他的观点引发了国际学术界的激烈争论,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他夸大了文明冲突的影响,忽视了合作和对话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同他的观点,认为文明冲突是国际关系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书的后半部分,亨廷顿提出了如何重建世界秩序的建议。
他强调,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秩序需要国家尊重和平共处原则,以及文明间的对话与合作。
他认为,国际组织和跨文明的合作是解决冲突的关键,同时也要避免一些文明对其他文明的侵略和压制。
他对世界秩序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了一种多元共生的世界秩序模式。
总的来说,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一本引人思考的重要著作。
虽然他的观点受到了争议,但他对于文明冲突的分析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思考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本书不仅适合国际关系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阅读,也适合对全球事务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闻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的代表作,因“文明冲突论”享誉全球,这本书也被奉为政治学相关专业高校生的必读书目。
这本书中涉及到许多政治事务和国外文化,须要肯定的基础学问和国际政治学问,断断续续地读完亨廷顿的这本《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很明显的一种感觉就是,观点很新奇,思维很独特,但不是完全可取。
他在书中提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为了阐明H己的观点,他在书中做了许多论证论述,也涉及到许多政治问题、宗教问题和文化的差异等。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娓娓道来:文明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本。
该书一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世界的多文明现象,从历史到现如今的现象对比,说明白世界上多文明存在的普遍性:其次部分着重讲当今世界的文明力气的对比,阐述了西方文明的衰落和西方文明的崛起(经济、人口的增长带来的文明的I i l信):第三部分介绍当今世界的文明秩序,冷战后随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的冲突渐渐形成的新的文明格局;第四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作者不厌其烦地排列了当今世界发生的政治变动、军事活动和一些国家领导的更迭,最终更意味深长地道出了其中的根源:文明在起作用。
第五部分作者依据自己的见解,模拟了一段将来发生的事务,提出了自己对将来的一些看法。
总体上来说,我并不是全部同意作者的论点,但他的观点为我们开拓了一个很好的分析世界格局改变的新视野,特别具有参考价值。
现在全球化的趋势正促使文化间相互学习,不同文明和文化也在不断产生新的说明,这些为“文明的共存”供应了可预见的条件。
本书成于美国911事务前,但作者对国际政治布局的分析并不过时,对恐怖主义甚至做出了很精确的预言。
他具体指出了各个文化体和经济体的相互关系、内部问题,他不同意盲目的埋怨,而主见各文化间相互了解和沟通,从而为各H的发展进步创建条件。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
1993年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外交》季刊夏季号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
该文号称是自1947年乔治·凯南《苏联行动的根源》出笼以来,在外交理论界引起反响最强烈、争论最多的文章,立即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而广泛的反响:从华盛顿到北京,从东亚地区到阿拉伯国家,或介绍或评论,或褒扬或针砭,几乎无处不闻回应之声。
随后, 亨廷顿又出版了他的新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并且在《外交》季刊上载文,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文明冲突论,宣称“西方是独特的,不是普遍的”,号召西方团结起来,固守已有的文化传统,进则用以抗衡现代化的非西方,退则用以巩固美欧战略联盟。
本书的作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 J. Weatherhead III)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
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塞缪尔·亨廷顿著述甚丰,涉及面很广,主要著作有:《政治权力:美国与苏联》(1964年)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年)、《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1976年)、《美国政治:不协调的允诺》(1981年) 、《第三波:20世纪末的民主化进程》(1991年)等。
据美国《政治学季刊》所载统计资料,在国际政治领域,亨氏作品被他人在学术著作中引用的次数遥居各家同行之首。
因此,他在西方的地位可与基辛格、乔治·凯南、汉斯·摩根索等人相媲美。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在读书界引起一阵骚动。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是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博士和英国社会政治经济学家大卫·萨瑟兰博士(David Sussman)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所做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作者在文中主要论述了西方世界崛起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明冲突,并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美国霸权提出了质疑。
全书通过对历史文献中有关文明冲突论的大量论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西方文明与东方文化相融合,是世界走向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原因;只有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要解决冲突、重建新秩序就必须对现有秩序进行改革。
一、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在世界文明进程中,西方国家曾先后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文明冲突:第一次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欧洲启蒙运动;第二次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第三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西方世界迅速发展起来,并通过工业革命将人类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在第二次文明冲突之后,西方国家又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直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又重新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
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卷入第一、二次文明冲突而又能获得成功的国家。
在“文明冲突”和“和平演变”这两个概念中我们发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重建时期所发生的冲突并不是西方国家所特有,而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二、“文明多样性”与世界稳定哈斯认为,西方国家在“二战”后的“冷战”是对传统文明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有来自内部也有来自外部,美国将它定义为对现代西方文明及其价值观的攻击。
哈斯指出:“冷战期间,西方世界曾将苏联视为自己的敌人,但他们并没有明确表示要与苏联作战。
相反地,他们认为苏联是西方国家最大、最好的朋友”。
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对话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各国需要找到一种共同遵守的世界秩序并对其加以维护。
而“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对这种“尊重他国差异、寻求共同利益”的价值观带来了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讲述了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关于冷战格局瓦解后国际政治将如何演进而提出的文明的范式和思维框架。
在XX年代末苏联奔溃,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宣告了冷战格局的崩溃。
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不再重要,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政治,而与此同时伴随着民族国家的重新抬头。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作者提出了文明的冲突的模式,强调文化在国际政治中起到的是主要作用。
即冷战后的世界,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世界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在这样一个范式下,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印度文明和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其中,不难预见西方文明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依旧是最强大的文明,但是它的杈力相对于其他文明的确是在下降的,西方和非西方间力量的相互作用成为未来国际关系的主轴,同时也是未来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
引用作者自己的话,可以将文明冲突论概括为“文化和文化认同(最广泛层面上的文明认同)形成了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亨廷顿是这样用五部分来阐述这一命题的推论的:第一部分:历史上,全球政治第一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明的状态;而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化,它既未产生任何有
意义的普世文明,也未产生非西方社会的西方化。
第二部分: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发生变化:西方的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文明正在扩张其经济、军事和政治权力;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人口爆炸,这造成了穰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非西方文明一般正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
第三部分: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文化类同的社会彼此合作;从一个文明转变为另一个文明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国家围绕着它们文明的领导国家或核心国家来划分自己的归属。
第四部分:西方国家的普世主义日益把它引向同其他文明的冲突,最严重的是同伊斯兰和中国的冲突;在区域层面的断层线上的战争,很大程度上是穆斯林同非穆斯林的战争,产生了“亲缘国家的集结“和更广泛的逐步升级的威胁,并因此引起核心国家努力制止这些战争。
第五部分:西方的生存依赖于美国人重新肯定他们对西方的认同,以及西方人把自己的文明看作独特的而不是普遍的,并且团结起来更新和保护自己的文化,使它免受来自非西方社会的挑战。
避免全球的文明战争要靠世界领导人愿意维持全球政治的多文明特征,并为此进行合作。
起初阅读此书时,实话说我的内心是十分抵触的。
一方面是由于这本书晦涩难懂的专有名词和冗长的定语复合句,这让我的阅读造成
相当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总所周知,在处理国际关系的问题上,我们往往认同并习惯采用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作为我们的切入点,而作者却另辟蹊径,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即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的观点,与我对国际关系的固有认知产生了强列的矛盾,因此坦白来说我是不很认同此书的。
但在阅读过程中随着思考的逐渐深入,我逐渐对作者的文明冲突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认识到了作者的观点实际上是立足于理论层面的逻辑假设,我们所要做的是去理解和领域文明冲突理论的逻辑优美之处和精髓,而不应当仅仅跟据现如今与其理论相悖的现象或事实而加以否定,否则就会犯逻辑假定的错误。
纵观全书,我认为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于西方和非西方关系间的判断。
一方面是作者关于西方化和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的判断。
作者认为,西方化这一概念其实来自于传统的白人种族中心观念。
西方种族中心论者将世界分成了“我们”与“他们”,指出西方世界有义务将外部世界同化。
“现代化”则应该是另一个层面上比“西方化”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其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包括工业化与城市化、富裕程度、教育水平、社会分工程度等等。
尽管早期西方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飞速发展和资本的快速积累,使西方文明在18、19世纪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作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地,西方世界率先完成了现代化进程,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西方文化可能是最接近“现代文明”的文化模式了,而事实上,作者认为西方化和现代化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他甚至反对将西方文明和现代文明直接划等号的。
其原因在于“西方
文明是诞生于现代文明之前的文明形态,其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特质也是在之前确立的,两者之间可以说是同胞兄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绝对不能简单画等号。
”从这一角度看自然而然,普世文明也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作者始终认为西方相对于非西方,其影响力确实是在不断下降的,西方文明正在丧失世界的中心地位,非西方文明正在逐渐复兴。
在世界局势上,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推进自己的现代化进程。
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东亚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东亚的经济发展正改变着亚洲与西方的均势,具体讲是与美国之间的均势。
成功的经济发展给创造出和受益于这一发展的国家带来了自信和自我伸张。
当东亚人在经济上获得更大成功时,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强调自己文化的独特性,鼓吹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优越于西方和其他社会。
亚洲社会越来越无视美国的要求和利益,越来越有能力抵制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的压力。
”而毫无疑问,正是东亚的快速现代化为反西方提供了强大的自信来源。
这一点在中华文明的核心国家中国,和日本文明的典型代表日本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甚至流露出:中国将是美国未来最大的敌人的观点。
由此可见,作者对西方文明的前景实际上是较为悲观的,一方面他否定了普世主义和文化侵略,另一方面他主张西方人团结起来应对非西方文明的挑战。
而许多学者之所以抨击文明冲突论,仅仅是将目光狭隘地放在作者文明冲突的假设前提,并无深刻探究作者理论的精髓。
总而言之,作者所提出的既不过于简化也不过于复杂的文明冲突论的范式,为解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化提供了具有强大说服力的范式为我们的国际关系的研究和判断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是一种十分有见地,有深度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