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和恢复规范
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规程
![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4a24f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8.png)
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规程一、背景说明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规程是指在信息技术系统中,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并在需要时进行恢复的一系列操作规则。
数据备份是为了应对意外数据丢失、系统故障等情况,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恢复操作则旨在将备份数据重新导入系统,以恢复正常的系统运行。
二、备份操作步骤1. 确定备份周期备份周期应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数据交互频率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每日进行全量备份,每周进行一次归档备份。
在制定备份计划时,应注意不同类型数据的备份需求,确保数据的全面性与及时性。
2. 选择备份设备根据科技发展水平与实际需求,可以选择各种备份设备,如硬盘、磁带、云存储等。
备份设备应具备足够的存储空间、读写速度和可靠性,能够满足系统数据备份的要求。
3. 制定备份策略备份策略应明确备份的目标、方式和范围。
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类型,采用不同的备份方式,如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
备份策略还应包括备份时间安排、备份数据存储位置、备份数据的加密与压缩等要素。
4. 执行备份操作根据事先确定的备份计划,执行备份操作。
操作人员应当熟悉备份设备的使用方法,保证备份的过程稳定、顺利。
备份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数据的机密性,确保备份数据不被篡改或泄露。
5. 校验备份数据备份完成后,应对备份数据进行校验,确保备份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一般可以通过验证备份数据的哈希值或比较备份数据与源数据的差异来进行校验。
三、恢复操作步骤1. 选择恢复点在进行数据恢复操作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恢复点。
可以根据备份点的时间和备份文件的完整性等因素进行判断。
2. 确定恢复方式根据需要恢复的数据类型和恢复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恢复方式。
可以进行整库恢复、单表恢复、单条记录恢复等。
在进行恢复前,应先备份当前数据,以防止误操作对现有数据产生破坏。
3. 执行恢复操作按照事先制定的恢复策略,执行相应的恢复操作。
在进行恢复操作时,应特别注意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防止数据不完整或错位。
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范
![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d048fa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c.png)
第一章总则为规范、统一全集团范围内重要系统的数据备份及管理工作,明确各系统数据备份及恢复的角色和职责,确保备份介质的安全和按时、顺利恢复系统和数据,并确保有关责任人员熟练掌握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归档和恢复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备份和恢复管理的范围包括:确定关键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针及原则;系统、应用等软件及业务、配置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备份介质的存放、归档管理;系统及数据恢复演练;备份和恢复流程的评估和维护;归档数据的查询;备份和恢复所需存储、磁带库等硬件工具/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不包括:硬件、网络的备份和恢复(属于业务连续性管理);业务系统的在线数据冗余(属于业务可用性管理)。
关键系统定义: ERP、研发、 SCM、CRM、财务、 HR 和其他多个单位通用的业务系统; MIP、邮件、公共网站等 IT 基础应用系统;单个单位使用的核心业务系统。
集团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由集团备份管理员负责组织、协调,并按照既定计划和策略催促相关人员执行。
第二章数据备份、归档和恢复原则备份和恢复时间、性能应符合各系统服务级别的规定,各系统服务级别由系统所在单位与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商议。
应考虑主机系统(操作系统、工具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应用等)变化的频率,全备份的频率应与业务系统变化频率成正比。
当主机系统发生较大更改时,应即将对主机系统进行一次全备份。
应考虑全备份的容量,全备份的频率应与其备份容量成反比。
系统全备份方式合用于使用小型机设备的系统,使用 PC 服务器的系统建议采用克隆系统应急盘方式。
对应用软件等程叙文件:当系统配置数据发生变动时,应即将备份,备份介质保留至下一次系统全备份。
当生产环境中的应用软件将发生变动时,应对变动前的应用软件进行备份。
该种情况下的备份普通情况下由各系统管理员自行准备资源完成。
对 Oracle 等数据库进行在线备份的系统,原则上要求周日为 0 级备份(冷备份)。
对有数据长期保留需求的系统,只进行系统的 0 级备份的归档,以确保数据有效性和可恢复性。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6f591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1.png)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项环节。
合理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可以保证企业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减少因数据丢失而带来的损失。
在本篇文章中,将介绍的相关内容。
一、备份策略1.1 数据备份类型数据备份可以分为手动备份和自动备份。
手动备份需要人工干预,而自动备份则由计算机程序负责执行。
在备份类型上,可以分为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
完全备份将所选的数据或目录全部复制到备份设备上,而增量备份仅备份上次备份后新增的和更改过的数据。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备份类型也可以进行综合设置,既可以采用完全备份方式进行单一数据备份,也可以采用增量备份方式进行合并备份。
1.2 数据备份周期备份周期是指对于数据进行备份的时间间隔。
备份周期的长短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数据可恢复性和备份设备的容量使用。
通常情况下,备份周期为一天或一周。
1.3 备份设备保管备份设备的保管是确保备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备份设备需要存放在温度适宜、湿度适宜、通风良好、防尘、防火和防盗的环境内,且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同时,备份设备需要设置密码进行访问控制,避免非授权人员恶意访问或窃取备份数据。
二、恢复策略2.1 数据恢复类型数据恢复类型主要分为普通恢复和紧急恢复。
普通恢复是指非紧急状态下的数据恢复,例如一些误删或文件系统错误拖累引起的数据损失。
而紧急恢复是指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例如硬盘坏道等导致数据完全丢失,必须立即恢复数据。
紧急数据恢复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和风险。
2.2 数据恢复策略数据恢复需要根据不同的损失情况采取不同的恢复方案。
在进行数据恢复时,可以优先考虑恢复数据的重要程度和数据量大小。
从常规的数据恢复流程上来看,可以采用数据结构分析、数据恢复和数据验证三个步骤进行数据恢复。
三、控制备份和恢复的风险3.1 风险评估在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时,需要对备份发生异常或数据丢失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规范
![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f40d6e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3.png)
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规范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是保障系统数据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的规范,包括备份策略、备份存储介质选择、测试与验证等内容,以确保数据能够被有效地备份和恢复。
一、备份策略备份策略是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的基础。
在确定备份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1 数据分类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将数据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
对于重要和敏感数据,可以采用频繁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可恢复性和及时性。
1.2 备份频率根据系统数据的变化频率,确定备份的频率。
对于频繁变动的数据,如数据库、日志文件等,可以选择每日或每小时备份。
对于不经常变动的数据,可以选择每周备份。
1.3 备份时间窗口备份时间窗口是指备份操作对系统正常运行产生的影响。
在选择备份时间窗口时,应与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协商确定一个对系统影响较小的时间段,以避免备份过程中数据丢失或系统性能下降。
1.4 增量备份与全量备份根据备份的目标和数据量,选择增量备份或全量备份。
全量备份是指备份所有数据,而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的变化数据。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增量备份策略以节约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
二、备份存储介质选择备份存储介质的选择直接影响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选择备份存储介质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磁带存储磁带存储是传统的备份存储介质,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成本。
对于大规模数据备份,磁带存储是一种可靠且经济的选择。
但由于磁带存取速度较慢,适合长期备份存储。
2.2 硬盘存储硬盘存储具有较快的读写速度和较高的可靠性,适合快速备份和紧急恢复。
同时,硬盘存储还支持网络备份,可以通过网络将备份数据传输至远端存储设备,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容灾能力。
2.3 云存储云存储是一种灵活、可扩展的备份存储解决方案。
通过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上,可以实现分布式备份和跨地域灾备。
但在选择云存储时,应考虑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选择可信赖的服务提供商。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63cb66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7.png)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然而,在数据安全性方面,企业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包括黑客攻击、系统故障等。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变得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I. 数据备份规范数据备份是指将企业重要数据备份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这样做可以确保在出现数据遭受损坏、丢失以及系统崩溃等问题时,企业仍能够从备份数据中恢复。
下面是数据备份规范的建议方案:1. 确定数据备份的频率首先,要确定数据备份的频率。
最好的做法是每天至少备份一次。
如果有必要,可以更频繁地备份重要数据。
例如,关键数据库的备份应该每小时进行一次。
2. 确定备份媒介备份媒介通常有磁带、硬盘、云等方式。
其中,磁带是一种较为传统和稳定的备份媒介,但在备份和恢复数据的速度上相对较慢。
硬盘备份速度快,但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和损坏。
云备份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但需要付费购买和网络速度较慢的情况下恢复速度偏慢。
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备份媒介。
3. 确定备份的位置要确定备份的位置,最好将备份介质放置在远离主要数据存储位置的安全地方。
如果是使用云备份,最好选择知名的云服务提供商,并严格授权员工才能访问这些信息。
此外,尽管云备份可以通过加密等方式保护数据,但仍然需要注意云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确定备份类型备份可以分为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全量备份是将所有数据全部备份,而增量备份只备份最近发生变化的数据。
增量备份可以更快更少占用存储空间,但全量备份比增量备份容易维护和恢复。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备份类型。
II. 数据恢复规范当数据遭受意外破坏或丢失时,企业需要尽快恢复数据以保证业务顺利开展。
以下是数据恢复规范的建议方案:1. 确定数据恢复的方式在使用备份数据恢复数据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恢复的方式。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7ed97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7.png)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一、引言数据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则成为了保障数据安全与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的规范,旨在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恢复性,从而有效应对各类数据风险和威胁。
二、数据备份管理规范1. 定期备份为了确保数据的持续可用性,应建立定期备份的管理机制。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确定不同的备份频率,如日常备份、周备份和月备份等,以及备份的时间窗口。
同时,备份应该足够频繁,以最大程度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2. 存储介质选择选择可靠的存储介质对于数据备份至关重要。
应根据数据量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如磁带、硬盘、云存储等,并定期检查存储介质的可靠性和健康状况。
同时,建议进行离线备份,以防止病毒攻击或硬件故障等风险对备份数据的影响。
3. 分级备份数据备份应根据重要性进行分级,确保关键数据和核心业务的备份优先级更高。
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备份集,根据备份集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确定备份的频率和恢复时间目标(RTO),从而在关键数据丢失时能够更快地进行恢复。
4. 加密与权限控制为了保护备份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在备份过程中应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备份数据在传输和存储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此外,对备份数据的访问权限也应进行严格控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三、数据恢复管理规范1. 恢复测试为了确保数据备份的可恢复性,应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
通过模拟实际恢复场景,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及时修复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优化备份和恢复策略。
2. 灾难恢复计划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或灾难,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DRP),包括紧急联系人、恢复流程、备份数据位置、恢复时间目标等信息。
同时,应定期审查和更新灾难恢复计划,确保其与业务需求的匹配性。
3. 监控与报警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备份过程和恢复状态。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72fe4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e.png)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1. 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任何组织的关键活动之一。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因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有效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本文档旨在为组织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和最佳实践。
2. 数据备份规范2.1 确定备份需求在制定数据备份策略之前,组织应该先确定备份的需求。
这包括:- 确定需要备份的数据类型和数量。
- 确定备份的频率和时间安排。
- 确定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容量需求。
2.2 选择合适的备份方案根据备份需求,组织应选择适合的备份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备份方案:- 完全备份:将整个系统或数据完全备份。
- 增量备份:只备份最近更改的数据。
- 差异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
2.3 实施备份策略一旦备份策略确定,组织应按计划执行备份。
以下是备份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关键步骤:- 确保备份过程自动化和定期执行。
- 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安全性。
- 验证备份数据以确保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2.4 存储备份数据备份数据的存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用性,应采取以下措施:- 将备份数据存储在离主系统适当距离的位置,以防灾害发生。
- 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以确保可读性和可恢复性。
- 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备份数据的机密性。
3. 数据恢复规范3.1 确定恢复需求在进行数据恢复之前,组织应该先确定恢复的需求。
这包括:- 确定需要恢复的数据类型和数量。
- 确定恢复数据的时间限制和优先级。
- 确定恢复数据的存储位置。
3.2 实施恢复策略根据恢复需求,组织应按计划执行数据恢复。
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 根据备份策略选择相应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
- 确保恢复过程自动化和定期执行。
- 对恢复的数据进行验证以确保完整性和准确性。
3.3 监控和评估恢复过程数据恢复不仅仅是一个任务完成后就完结了。
组织应该持续监控和评估数据恢复的效果和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 建立数据恢复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数据备份与恢复规程
![数据备份与恢复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9027b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c.png)
数据备份与恢复规程一、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备份与恢复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规程,确保重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定义1. 数据备份:通过复制关键数据并在备份介质中进行存储的过程。
2. 数据恢复: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下,恢复备份数据的过程。
三、备份策略1. 确定备份频率: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变动性和成本考虑,制定适当的备份频率,包括日常备份、周次备份以及月度备份。
2. 选择备份介质:可以使用磁带、硬盘或云存储等介质进行数据备份。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并定期检查其可靠性。
3. 数据分类备份: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以及使用频率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备份。
确保关键数据得到及时备份,避免重要数据丢失带来的损失。
4. 控制备份存储: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防止数据的丢失、被篡改或不恰当使用。
合理规划备份存储设备和位置,确保数据可以快速恢复。
四、备份流程1. 制定备份计划:根据备份策略,制定备份计划,明确每一次备份的目标、内容和时间。
2. 数据选择与整理:根据备份计划,选择需要备份的数据并进行整理,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进行备份操作:按照备份计划,使用备份工具进行数据备份操作。
保证备份过程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4. 检查备份结果:备份完成后,进行备份结果的检查和验证。
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五、恢复流程1. 识别数据恢复需求:根据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确定需要进行数据恢复的范围和内容。
2. 备份数据准备: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 恢复操作执行:根据数据恢复的需求,使用恢复工具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操作。
保证恢复过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4. 检查恢复结果:恢复完成后,进行恢复结果的检查和验证。
确保恢复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六、风险管理与测试1. 风险管理:根据备份与恢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IT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操作规范
![IT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5caa0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e.png)
IT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操作规范一、背景概述在当今数字化时代,IT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备份与恢复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制定了一套IT系统备份与恢复操作规范,以指导企业有效管理备份与恢复工作。
二、备份管理1. 确定备份周期:根据企业对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恢复的要求,制定备份周期,一般建议每日备份,并根据业务数据的变化情况灵活调整备份频率。
2. 数据备份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确定数据备份的优先级,优先备份关键业务数据,其次是重要业务数据,而非关键数据备份的优先级较低。
3. 备份存储设备:选择合适的备份存储设备,例如硬盘阵列、磁带库等。
确保备份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及时对其进行维护和更新。
4. 数据备份监控: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备份任务的执行情况和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及时发现备份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5. 备份数据存储位置: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建议选择远离生产环境的地理位置进行存储,以保证备份数据免受外部攻击和突发事件的影响。
三、恢复管理1. 恢复点选择:根据业务需要和数据备份情况,选择合适的恢复点进行数据恢复。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择最近的备份点,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 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恢复测试,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恢复过程的有效性。
测试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及时修复恢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 恢复权限管理: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限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行数据恢复操作,确保恢复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4. 恢复速度和优先级:根据业务需求和紧急程度,合理安排恢复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窗口。
关键业务数据的恢复任务优先级较高,时间窗口较短。
5. 恢复记录和报告:对每次恢复任务进行记录和汇总,包括恢复时间、恢复点、恢复速度等信息,并生成恢复报告以供参考和分析。
四、应急响应1. 应急预案制定: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包括在备份和恢复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和备份数据的紧急恢复步骤。
IT行业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规范
![IT行业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e8dcf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6.png)
IT行业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备份和恢复的重要性在IT行业变得越来越突出。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个人用户,都需要依靠数据备份来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
本文将介绍IT行业中常用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规范,以及其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一、数据备份规范1. 定期备份为了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IT行业要求进行定期备份。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更新频率,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备份。
备份的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与业务部门和用户进行充分协商。
2. 多重备份为了避免单一备份存储介质的损坏或丢失,IT行业规定进行多重备份。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如硬盘、磁带、云存储等。
同时,备份数据应存储在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灾害对备份数据的影响。
3. 数据分类备份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IT行业规定对数据进行分类备份。
对于重要的关键数据,可以采用全量备份的方式,每次备份所有数据。
对于一般的非关键数据,可以采用增量备份的方式,只备份数据的修改部分。
这样可以提高备份效率和节省存储空间。
4. 压缩和加密备份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和确保数据安全,IT行业规定对备份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处理。
压缩备份可以减小备份数据的大小,提高备份效率。
加密备份可以保护备份数据的机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二、数据恢复规范1. 验证备份完整性在进行数据恢复之前,IT行业要求先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通过校验备份数据的校验和或数字签名,可以确保备份数据未被损坏或修改。
如果备份数据不完整或损坏,应立即重新备份或采取其他措施。
2. 恢复测试为了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IT行业规定进行定期的恢复测试。
通过模拟真实情况下的数据恢复过程,可以评估备份方案的可靠性和恢复效率。
同时,恢复测试可以让恢复人员熟悉恢复操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优先级恢复在进行数据恢复时,IT行业要求根据业务需求和紧急程度确定恢复的优先级。
对于关键业务数据,应优先恢复以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与操作规范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与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f3bc6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6.png)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与操作规范数据备份和恢复是现代信息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相关策略和操作规范进行探讨,并提供实用建议。
一、数据备份策略数据备份策略是为了保证数据在遭受意外损失时能够及时恢复。
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备份策略:1. 定期备份:建议定期制定备份计划,如每天、每周或每月备份一次。
备份频率可根据数据变化的速度而定。
同时注意保证备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多重备份:采用多重备份策略可以进一步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可以选择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的介质或位置上,如磁盘、磁带或云存储服务。
3. 增量备份和全量备份结合:增量备份可以备份仅发生变化的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备份所需时间和存储空间。
而全量备份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灾难恢复的速度。
4. 定期检验备份数据: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检验,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如果发现备份数据有问题,及时修复或重新备份。
二、数据恢复策略数据恢复策略是为了在数据丢失或损坏后能够快速有效地将数据恢复至正常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恢复策略:1. 快速恢复:对于关键数据,应实施快速恢复策略,以最大程度减少业务中断的时间。
可以通过增量备份与全量备份结合,或者采用镜像备份等方式实现快速的恢复速度。
2. 异地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地点,以防止地域性灾害造成的数据丢失。
可选择云存储服务或将备份数据物理存放在不同地区的设备中。
3. 数据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以确保恢复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测试过程中需要验证恢复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规范除了上述的策略外,还有一些操作规范需要遵循来确保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操作规范:1. 制定明确的备份计划和恢复计划,包括备份频率、备份介质、存储位置等信息。
2. 对备份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重要性和敏感性设置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密和访问权限控制等。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5篇)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8f0d5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2.png)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为加强我司计算机信息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管理,避免信息数据丢失,根据相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本办法适用于司内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数据的备份与管理。
二、我司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由信息中心管理,负责全司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
三、提高数据备份的自动化运行管理水平,做好本地数据冷备份,减少人的操作与干预,或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避免误操作。
四、计算机信息数据备份具体包括:数据备份系统,服务器全部数据及相关服务器数据的备份工作,各工作站上的数据库及其它数据文件。
五、信息数据的备份包括定期备份和临时备份两种。
定期备份指按照规定的日期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临时备份指在特殊情况(如软件升级、设备更换、感染病毒等)下,临时对信息数据进行备份。
六、信息数据根据系统情况和备份内容,可以采取以下备份方式:(一)完全备份:对备份的内容进行整体备份。
(二)增量备份:仅对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三)差分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完全备份之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四)按需备份:仅备份应用系统需要的部分数据。
七、为保证所备份的内容可再现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备份内容应包括网络系统的所有关键数据。
具体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和应用数据。
八、数据备份可选择硬盘、光盘、U盘等存储介质,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
存储介质应存放在无磁性、辐射性的安全环境。
九、数据备份时必须建立备份文件档案及档案库,详细记录备份数据的信息。
数据备份的文卷应专人专地保管,所有备份要有明确的标识,具体包括:运行环境、备份人。
十、备份数据的保存时间根据我司信息系统的数据重要程度和有效利用周期以及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根据各种数据的重要程度及其容量,确定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和保留周期。
我司重大或关键性数据,应定期完整、真实、准确地转储到不可更改的介质上,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无相关规定的至少保存____年。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测试规范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测试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8e43de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e.png)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测试规范数据库是一个企业重要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中心,保证其安全可靠性对企业运营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备份和恢复测试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测试的规范。
一、备份测试规范1.备份频率:根据业务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变动的频率,制定备份频率,并建立备份计划表。
2.选择备份方式:选择合适的备份方式,例如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并根据备份方式制定备份策略。
3.备份设置:将备份设置为自动执行,并配置备份储存路径和目录结构。
4.备份恢复测试:在备份后进行数据恢复测试,测试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并进行记录,以确保备份存储的数据可用。
二、恢复测试规范1.恢复测试频率:根据备份频率制定恢复测试计划,并建立相应的记录表。
2.恢复测试流程:制定恢复测试的流程,并分别测试单表、多表、整库等不同的恢复情况,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
3.测试记录:对每次恢复测试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测试名称、测试时间、测试结果等内容。
4.定期评估:定期评估备份恢复测试规范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备份恢复测试常见问题1.数据损坏问题:在备份和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损坏,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
2.备份和恢复速度问题:备份和恢复速度会影响业务操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制定合理的备份和恢复计划。
3.备份和恢复策略不合理问题:备份和恢复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制定,如果策略不合理将会导致数据备份和恢复出现问题。
四、总结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测试规范是企业保证数据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制定合理的备份和恢复测试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可以确保备份存储的数据完整和可用,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数据备份与恢复控制规范
![数据备份与恢复控制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0b7d7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e.png)
数据备份与恢复控制规范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保护和恢复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措施。
随着信息化和数据的快速增长,合理有效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控制规范对于保障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数据备份与恢复控制规范的重要性和准则,并提供一套适用于各类组织的规范指南。
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控制是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在数据系统运营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和恢复的操作,以应对因硬件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病毒攻击等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备份与恢复控制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系统可用性和数据安全,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营。
二、数据备份规范1. 定期备份:根据数据系统的重要性和变更频率,制定合理的备份周期。
对于重要数据,建议每日进行完全备份,对于较为稳定的数据可以采取增量备份方式。
2. 备份存储: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的地方,离线存储是最佳选择。
应定期检查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及时修复异常。
3. 数据分类备份:根据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划分不同级别的备份和存储策略。
如金融数据、客户隐私数据等应采用更高级别的备份和存储措施。
4. 测试恢复:定期进行备份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5. 完善备份文档:记录备份执行的时间、内容、存储位置等信息,并建立备份文档,确保备份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复现性。
三、数据恢复规范1. 数据恢复计划:制定数据恢复计划,明确数据恢复的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发生数据丢失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并减少停机时间。
2. 恢复点选择:选择适当的恢复点,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用户需求来判断。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设定多个恢复点,以满足不同恢复需求。
3. 全面数据验证:恢复数据后,及时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恢复的数据与原数据一致,以避免因恢复过程中的错误导致数据再次损坏。
4. 恢复时限控制: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设定合理的数据恢复时限,确保数据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恢复,以减少风险和对业务的影响。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范本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f4100f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d.png)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范本数据备份和恢复是信息技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规范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个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范本。
一、概述数据备份和恢复是为了应对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而制定的预防和恢复计划。
本规范旨在确保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备份策略1. 频率:根据数据变动的频率和重要性确定备份的频率,常见的备份频率包括每天、每周和每月备份。
2. 存储介质: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如硬盘、磁带、云存储等,并确保备份介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备份工具:选择可靠的备份工具,确保备份过程的自动化和高效性。
4. 数据分类: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进行分类,确保备份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三、备份流程1. 数据准备:在备份前,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关闭相关应用程序,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2. 备份测试:定期进行备份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并记录备份结果。
3. 定期备份:按照备份策略执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存储安全: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防止数据泄露和意外损坏。
四、恢复流程1. 恢复环境准备:确保恢复环境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关闭相关应用程序,避免数据丢失或冲突。
2. 恢复测试:在恢复前进行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恢复效果,并记录恢复结果。
3. 恢复操作:按照恢复策略执行数据恢复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恢复验证:恢复后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五、异常处理1. 备份失败:如果备份失败,及时分析失败原因,重新备份或采取其他措施确保备份任务的完成。
2. 恢复失败:如果恢复失败,及时分析失败原因,找出解决方案,并进行适当的恢复操作。
六、备份记录与审计1. 备份记录:每次备份都应该记录备份时间、备份内容、备份结果等信息,以便后续的审计和查证。
BCP手册: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
![BCP手册: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b35709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7.png)
BCP手册: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背景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对于组织的持续运营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并遵循一套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目标本手册的目标是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地备份和恢复关键数据,以最小化潜在的业务中断和数据丢失风险。
数据备份策略1. 确定备份频率: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确定备份频率。
关键数据应进行日常备份,而非关键数据则可以选择更为灵活的备份计划。
2. 选择备份媒介:确保备份媒介具有足够的容量和可靠性。
常用的备份媒介包括磁带、硬盘和云存储等。
3. 实施完整备份:每次备份都应包括所有关键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 定期验证备份:定期验证备份文件的可读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5. 分层备份策略:采用分层备份策略,包括完整备份、差异备份和增量备份,以优化备份时间和资源使用。
数据恢复流程1. 制定数据恢复计划:在发生数据灾难时,有一个事先制定的数据恢复计划至关重要。
该计划应包括数据恢复流程、责任人和恢复时间目标等。
2. 优先级和紧急性: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紧急性,确定需要优先恢复的数据。
确保有清晰的优先级列表以指导恢复过程。
3. 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以验证恢复过程的有效性和数据完整性。
任何发现的问题应记录并及时解决。
4. 文档和培训:确保有清晰的数据恢复流程文档,并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使相关人员熟悉并能够有效执行数据恢复过程。
监测和持续改进1. 监测备份活动:建立监测机制,定期检查备份活动的执行情况,并记录备份成功率和时间。
任何问题和异常情况都应及时处理。
2. 数据恢复审查:定期审查数据恢复过程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确保数据恢复过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持续改进计划: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数据需求和技术环境。
本手册提供了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规范和指导,但具体实施应根据组织的具体需求和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规程
![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14bc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6.png)
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规程一、概述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有效的备份和恢复操作规程能够帮助组织避免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规程,旨在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二、备份策略1. 确定备份频率: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程度,制定合理的备份频率,常见的备份频率包括每天、每周、每月等。
2. 选择备份存储介质:根据备份数据的大小和容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如硬盘、磁带、云存储等,并确保存储介质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3. 制定备份策略:根据备份频率和存储介质的选择,制定详细的备份策略,包括完整备份、差异备份和增量备份等,以满足数据的全面备份和时间效率的要求。
三、备份操作1. 数据分类和整理:对需要备份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确定备份的范围和重要性,确保备份过程的高效性。
2. 设定备份任务:在备份软件或操作系统中设置备份任务,指定备份源和目标,选择备份策略和存储介质,并设定备份时间和频率。
3. 运行备份任务:按照设定的备份任务,执行备份操作,确保备份任务的正常运行,并监控备份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情况。
四、备份验证与管理1. 数据完整性验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包括使用校验和、比对文件大小等方式来验证备份文件的完整性。
2. 存储管理:及时清理和管理备份存储介质,如删除过期备份、优化存储空间利用率等,确保备份存储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3. 监控和报警:通过监控系统对备份任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备份异常情况,并设定报警机制,以便于及时处理备份故障。
五、恢复操作1. 数据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并记录和评估恢复过程中的效果和耗时,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和恢复性。
2. 恢复任务设定:在备份软件或操作系统中设置恢复任务,指定恢复源和目标,选择恢复策略和存储介质,并设定恢复时间和频率。
3. 恢复操作执行:按照设定的恢复任务,执行恢复操作,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完整地恢复到目标系统,并监控恢复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情况。
安全摄像头监控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
![安全摄像头监控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b38ed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8.png)
安全摄像头监控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一、引言数据备份和恢复是安全摄像头监控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监控数据,防止意外损失,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快速恢复数据,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本文将就安全摄像头监控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进行探讨。
二、备份规范1. 确定备份周期:在制定数据备份规范时,首先需要确定备份周期。
一般来说,备份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可以是每天、每周、每月或者其他合适的时间段。
备份周期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监控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
2. 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合适的备份介质是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基础。
可以选择磁带、硬盘、云存储等不同的介质进行备份。
备份介质的选择要考虑数据容量、读写速度、可靠性等因素。
3. 制定备份策略:制定备份策略是确保备份工作高效进行的关键。
可以采用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数据备份。
全量备份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所有数据进行完整备份,而增量备份则针对变动的数据进行备份,可以减少备份时间和备份介质的使用量。
4. 定期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为了确保备份的数据完整性,应定期验证备份数据。
可以通过恢复备份数据到测试环境或者进行校验等方式来验证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和完整性。
同时,备份数据应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备份数据的存储稳定与可靠。
三、恢复规范1. 建立恢复计划:在面临数据丢失或者系统故障时,恢复计划是确保系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恢复计划应包括清晰的步骤、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同时需要进行定期的演练和优化。
2. 选择合适的恢复方式:恢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以是直接从备份介质中恢复,也可以选择异地备份或者云备份等方式进行数据恢复。
需要根据备份数据的特点和系统需求来选择恰当的恢复方式。
3. 恢复测试与验证:在数据恢复过程中,及时进行恢复测试和验证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确保数据可以正确恢复且完整无误,系统的正常运行才能得到保证。
恢复测试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各种可能的故障情况进行测试。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4ca80f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1.png)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1. 背景与目的为了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规范备份和恢复流程,确保系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订立本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的信息系统,旨在规范备份和恢复的相关操作,有效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 定义与缩写•备份:将数据或系统配置信息复制到一个备份位置,以便在数据丢失、系统瓦解或灾难恢复时,能够重新恢复到某个已知初始状态。
•恢复:在数据或系统显现丢失、损坏或不行用情况下,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数据备份:将企业紧要数据复制到备份设备或备份存储中,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系统备份:将企业信息系统及其相关配置复制到备份设备或备份存储中,以确保系统能够在故障发生时快速恢复正常。
3. 备份策略•增量备份:每日对系统数据和配置进行增量备份,确保及时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定期全量备份:每周对系统数据进行全量备份,以便能够应对长期数据恢复的需求。
•分级备份:将数据依照紧要性进行分类备份,确保优先备份紧要数据,优化备份过程效率。
•多地备份:将备份数据分别存储在本地和云端两个地方,以应对不同类型风险。
4. 备份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备份计划:依照备份策略规定的时间和规模进行备份操作,确保备份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存储介质管理:选择合适的备份存储介质,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数据加密: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记录备份日志:每次备份操作都应记录备份时间、备份数据的范围和备份结果等信息,以备后续查阅和监控。
5. 备份恢复策略•灾难恢复:针对系统整体故障或灾难事件,订立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包含备份数据的恢复流程、恢复时间目标等要素,确保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数据恢复:针对单个文件或数据库的故障,订立数据恢复策略,包含备份数据的选择、恢复流程和恢复时间目标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数据丢失和恢复时间。
系统备份恢复规范
![系统备份恢复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7bde7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6.png)
系统备份恢复规范1.引言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备份和恢复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面临系统故障、人为错误还是恶意攻击,备份和恢复规范都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系统备份和恢复的规范。
2.备份规范2.1 备份目标在制定备份规范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备份的目标。
备份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系统故障时快速恢复,还是为了长期保存重要数据以满足法律和合规要求?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备份目标,以便后续的备份规范制定。
2.2 备份计划每个组织都应该制定一个备份计划,明确备份的时间、频率和内容。
备份计划应该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和数据的变更频率来合理安排备份任务。
同时,备份计划还应考虑到备份的存储和保护措施。
2.3 备份策略备份策略是指确定备份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常见的备份策略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更频率选择合适的备份策略,以确保备份的效率和可靠性。
2.4 备份验证验证备份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非常关键。
在制定备份规范的同时,应考虑备份验证的方法和频率。
定期验证备份可以帮助发现备份故障和数据损坏的问题,及时修复和纠正。
3.恢复规范3.1 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恢复测试是保证备份恢复规范有效的重要步骤。
通过测试,可以验证备份和恢复过程的正确性,并及时修复和改进恢复方案。
3.2 恢复时间目标设置恢复时间目标非常重要,它决定了系统在面临灾难时能够多快地恢复运行。
根据不同的系统和业务需求,设定合理的恢复时间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恢复策略。
3.3 灾难恢复计划灾难恢复计划是指在系统遭遇严重灾难时,如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保证系统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的计划。
灾难恢复计划应该详细包括紧急联系人、备用设备、备份恢复流程和测试步骤等。
3.4 数据恢复数据恢复是备份恢复规范的核心。
确保备份数据完整性,并根据备份策略和存储位置,选择合适的恢复方法和工具。
还应该制定数据恢复的优先级和步骤,确保重要数据可以尽快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份和恢复规范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某某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
某某油田备份和恢复规范
前言
本标准由某某石油管理局计算机应用及信息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某某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起草。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适用范围、相关解释、风险评估、备份标准、备
份流程、恢复标准、数据恢复、系统平台故障、
填写工作报告表、系统管理员的责任、权利和义
务。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某某石油管理局网络系统备份和恢复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某某油田(企业内部)系统文件、日志文件及数据文件的备份和恢复全过程以及备份和恢复策略制定、修改等。
2规范解释权
某某油田管理局《系统备份和恢复规范》的解释权在管理局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3术语定义
备份和恢复:指对系统设备和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对系统数据的备份
和恢复可以使用多种介质(如磁介质、纸介质、光碟、
微缩载体等)。
其安全功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提供场
点内高速度、大容量自动数据存储,备份与恢复;提供
场点外的数据存储,备份和恢复。
备份策略:根据用户提供的备份需求所制定出的策略。
包括备份的时间
段、备份存储介质、数据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等。
存储介质:存放数据信息的媒介。
全备:对设定的欲备份目录及信息进行完全备份(包括已备份过
的数据)。
增量备份:对备份目录及信息的累计增加,不会出现重备情况。
4风险评估
如果系统停止服务或者数据单元丢失,那么造成的损失将是非常的大。
5备份标准
备份存储介质
磁盘、磁带或光盘。
可采用的四种备份方式
5.2.25.2.1磁盘阵列方式备份
由一个硬盘控制器来控制多个硬盘的相互连接,使多个硬盘的读写同步,减少错误,增加效率和可靠度的技术。
对于某某油田,主要使用Raid1或Raid(0+1)两种方式。
1) Raid0
将多个较小的磁盘合并成一个大磁盘,并行I/O,速度最快,但不具有冗余。
2) Raid1
两组相同的磁盘系统互作镜像,速度没有提高,但是允许单个磁盘出错,可靠性最高。
3) Raid(0+1)
将多个较小的磁盘合并成等容量的两个大磁盘,此两块逻辑磁盘互为镜像。
这种方式不但是并行I/O,速度快,而且具备冗余,允许单个磁盘出错。
5.2.3备份管理服务器方式备份
备份服务器安装上备份管理软件,应用服务器安装上客户端软件。
按照备份策略的设定,通过此备份服务器定时向客户端发送备份指令,客户端响应后即开始备份,备份时间的长短由管理员在备份策略中设定。
5.2.2.1 采用的两种架构方式(SAN架构和NAS架构)
1)SAN架构:
采用S/C 方式进行备份管理。
备份服务器通过备份管理软件向客户端按照原定的备份策略发送备份指令,客户端响应后向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备份进行中及备份成功后一直向管理服务器发送回应数据包。
2) NAS 架构:
NAS 是1996年从美国硅谷作为一种概念被提出的。
它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把
存储设备和网络接口集成在一起,直接通过网络存取数据。
也就是把存储功能
从通用文件服务器中分离出来,使其更加专门化,从而获得更高的存取效率,
更低的存储成本。
它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
据中心,以便于对不同主机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技术。
NAS 通常在一个LAN 上占有自己的节点。
在这种配置中,一台服务器处理网络上的所有数据,将负载从应用或企业服务器上卸载下来。
NAS 设备包括存储器件(例如磁盘阵列、磁带驱动器或可移动的存储介质)和集成在一起的简易服务器, 可用于实现涉及文件存取及管理的所有功能。
其基本架构如图所示:
5.2.2.2 热备 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数据实时更新的情况下进行的动态备份。
5.2.2.3 冷备 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停止的情况下进行的静态备份。
存储设备
光纤 应用服务器 备份服务器
存储设备
光纤交换机 备份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5.2.2.4 备份策略的制定
依据用户提供的需求,由系统管理员通过备份管理软件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包括备份存储的介质设定、备份的原地址和目的地址、系统自动全备或增量备份的时间段等,尽量设定在网络带宽利用率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备份。
5.2.3 通过计算机网络手动备份
1 ) 备份概述:通过计算机网络把重要数据备份到其他微机上,每天定
时人工操作。
2)应用范围:适用于数据量不大,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的数据。
如:财务数据。
5.2.4通过光盘进行存储备份
对于重要数据,可通过光盘刻录的方式进行存储备份,并由相应负责人员妥善保管。
6备份策略流程
1)
3)
4)
注:此备份策略表一式两份,系统管理员与用户各一份,不能遗失或损
毁,以免造成备份方面的纠纷。
该信息为用户填写“备份申请单”时必须填写的信息项。
该信息为系统管理员与用户共同填写“备份策略表”时必须填写的信息项。
7恢复标准
恢复原则
1)操作系统瘫痪后无法修复,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平台。
2)应用系统瘫痪后无法修复,重新安装应用系统平台。
3)对于磁盘阵列冗余备份方式,磁盘损坏系统管理员须及时更换。
4)对于应用管理Server的磁带库异地存储备份方式,企业数据库数据丢失、损坏或因其它原因造成的不可用,需在异地备份存储中恢复其相应数据。
5)恢复前,须做详细事故记录,并通过日志等分析判断事故原因。
数据恢复
当原始数据因主客观原因造成丢失、混乱或不可用时,由用户填写“用户故障通知单”后,交付网管中心,由系统管理员或被授权人根据实际情况实现手动数据恢复。
8系统平台故障
机器系统平台(操作系统平台或应用系统平台)出现故障后,由系统管理员或被授权者判断解决,自行解决不了的,与机器购买厂家直接联系解决。
9责任、权利和义务
1)除非在企业承认的文件中特别说明,否则系统管理员将对系统备份和恢复的结果负责。
系统管理员可通过文件或其它方式委托(授权)他人代操作,但相应的责任仍为委托(授权)者所负。
2)系统管理员将充分遵守某某油田的安全操作流程。
如果由于某某油田设备故障、线路中断,导致备份错误、延迟、中断或者无法及时备份或恢复,网管中心不负任何赔偿责任。
系统管理员不对由于客观意外或其它不可抗拒事件造成的延迟承担任何损失、损害或赔偿责任。
3)系统管理员必须对企业的涉密数据严格保密,不得向任何无关人员泄漏或私自复制,数据备份策略的制定、删除、修改,必须交付相应用户审核确认后方可实行。
10法律责任
系统管理员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删改文档原始记录或私自复制企业内部重要数据用于非法经营活动,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1生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