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变异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识速记遗传与变异1.遗传:(1)概念:亲子间的。
(2)实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的五官跟父亲或母亲很像等。
2.变异:(1)概念: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
(2)实例: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等。
生物的性状1.性状:(1)概念:生物体的、生理和等特征的统称。
(2)实例:豌豆的形状、番茄果实的颜色、人的单眼皮或双眼皮等。
2.相对性状:(1)概念: 生物的性状的表现形式。
(2)实例:豌豆有圆粒和粒,头发有黑色和棕色等。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验证实验——转基因鼠:(1)研究的性状:鼠的。
(2)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基因。
(3)结论:基因决定生物的。
(4)推论:生物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递的是。
2. 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的性状。
3.生物的性状由控制,还受的影响。
随堂练习( )1.下列描述的现象属于变异的是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③两只黑猫生了一只白猫④母亲双眼皮,女儿也是双眼皮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南瓜的黄色和南瓜的绿色B.金鱼的泡眼和鲫鱼的突眼C.猪的黑毛和羊的白毛D.水稻的直叶与小麦的卷叶( )3.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决定人的血型特定遗传功能单位是A.细胞核B.染色体C.DNAD.基因( )4.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小鼠外表与普通小鼠无异,但到了夜晚却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科学家培育新品种小鼠采用了A.转基因技术B.克隆技术C.杂交技术D.传统生物技术( )5.如图,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深裂而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B.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D.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6.(资料分析题)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富含牛肉蛋白质的“马铃薯”新品种。
遗传和变异的例子
遗传和变异的例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遗传是指生物的基因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而变异则是指基因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改变。
下面将分别介绍遗传和变异的例子。
1. 遗传的例子以人类为例,我们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遗传信息。
例如,我们的眼睛颜色、身高、体重、甚至智商等都受到父母的影响。
这就是遗传的力量。
在遗传学中,我们通常用显性和隐性基因来描述这种遗传特征的传递方式。
例如,双眼皮是一个显性基因,而单眼皮则是隐性基因。
如果一个人继承了双眼皮的显性基因,他很可能会拥有双眼皮。
除了人类,其他生物也具有相似的遗传特征。
例如,豌豆的种子形状、花的颜色等都受到豌豆基因的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遗传特征的传递方式,得出了许多关于遗传的规律和原理。
2. 变异的例子变异是指基因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基因内部的随机变化引起的。
变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也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
以人类的皮肤颜色为例,不同地区的人种具有不同的皮肤颜色。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
在阳光较强的地区,人们皮肤中的黑色素较多,以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伤害;而在阳光较弱的地区,人们的皮肤颜色较浅,以便更好地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除了人类,其他生物也具有变异的特征。
例如,玉米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其种子形状、大小、颜色等都可能发生变异。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变异特征的传递方式,得出了许多关于变异的规律和原理。
总之,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遗传是指生物的基因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而变异则是指基因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改变。
这两种现象在生物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共同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遗传与变异的辩证关系
遗传与变异的辨证关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遗传比较保守,变异要求变革、发展,矛盾的两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
生物如果没有变异,那么生物就不能进化,而遗传只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如果没有遗传,就是产生了变异也不能遗传下去,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也不能进化。
变异是在遗传的范围内进行变异,遗传也受变异的制约;只能使后代和上代之间相似而不相同。
所以说,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但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在遗传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伴随着生物的生殖而发生的(遗传学上的生殖多指有性生殖)。
遗传变异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推动生物向前发展进行。
简而言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是:(1)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2)遗传是保守的,变异是变革的、发展的。
(3)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又是相互依存的。
(4)遗传变异伴随着生物的生殖而发生。
遗传与变异
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保证了物种 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遗传也是 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为生物适应环境 和自然选择提供了可能。
变异定义及分类
变异定义
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改变 ,导致亲子代之间或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变异分类
变异可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类型。其 中,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 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则涉及染色体结构和数目 的改变。
转座子引起的重组在生物进化中 起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基因的交 流和物种的适应性演化。同时, 转座子的活动也可能对生物体产 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基因组不稳 定或引发疾病等。
04 基因突变
点突变
01
02
03
定义
点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单 一碱基对的替换、插入或 缺失。
类型
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 和同义突变。
遗传与变异关系
遗传是变异的基础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导致后代出现变异。因此,没有遗传就没有变 异。
变异是遗传的补充和发展
变异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时,变异也为 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推动了物种的演化和进步。
遗传与变异相互作用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 性;另一方面,变异为生物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提供了可能。这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生 物的进化和多样性发展。
06 生物进化中遗传与变异作 用
遗传在生物进化中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
01
通过DNA的复制,将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保证了物种
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一、遗传的概念遗传,通常是指亲代将自己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和行为。
这种由父母遗传给子女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遗传。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规律,也是物种繁衍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物质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主要是指DNA和RNA。
DNA 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它由四种不同的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组成,通过特定的排列组合形成基因,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和特征。
基因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从而维持物种的遗传连续性。
二、变异的概忿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导致个体间的差异或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的差异。
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类。
可遗传变异是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而不可遗传变异则是指因环境因素或其他非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如环境适应性变异等。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也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基因突变通常是不定向的,但也可以表现为一定方向的定向突变。
基因突变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有害的或者中性的,但在人为诱变因素的影响下,可以产生有益的突变。
三、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一方面,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得生物体能保持一定的形态和特征;另一方面,变异则使得物种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得生物体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使物种能够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并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
没有遗传,物种就无法保持一定的形态和特征;没有变异,物种就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正是由于变异的存在,物种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不断进化。
在人类的遗传和变异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
人类的遗传使得人类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征和行为模式;而人类的变异则使得人类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遗传与变异
病原生物的毒力变异可表现为毒力减弱或
毒力增强。最典型的例子是广泛应用于预
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它是卡氏、介氏两人将
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用长期人工培养
的方法,经13年连续230次传代后获得的毒 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菌株。
又如,不产生白喉外毒素的白喉棒状杆菌,
当感染β -棒状杆菌噬菌体后,可将该噬菌 体的毒力基因整合到宿主菌中,再由毒力基 因编码产生白喉外毒素,致使细菌的毒力增 强。
二、 遗传性变异的发生机制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易于人工培养、繁
殖速度快、遗传物质较为简单,变异容易识 别,因而常以微生物(尤其是细菌)进行遗传 变异的规律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一)遗传性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DNA,包括细
菌的染色体、染色体外的质粒、寄生在 某些细菌体内的噬菌体和基因转座子等。
很大困难。
知识拓展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了解细菌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助于正确使用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细菌的 耐药机制有: 1.固有耐药性 由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2.获得耐药性 由于细菌的基因突变或细菌基因发生转移造成。 3.钝化酶作用 耐药菌株通过合成钝化酶作用,使抗菌药物失去抗 菌活性。 4.药物作用 靶位的改变细菌通过产生诱导酶对抗生素的作用靶 位进行化学修饰或改变。
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等。
遗传工程技术还可应用于生产具有抗原性 的无毒性的疫苗,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新 的途径。
知识拓展
由玉米退化得到的启示
20世纪初,科学家们为了征服可恶的结核病,伤透了脑筋,法国 的细菌学家卡尔美和介林就是其中两位。他们为研制征服结核病 的疫苗,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一天,卡尔美和介林路过一个农 场,看到地里玉米穗小叶黄了,便问农场主:“是玉米缺肥 吗?”“不,先生们,这种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十几代,有些退化了。 哎,一代不如一代了。”场主苦笑着回答。卡尔美和介林立即从玉 米种子的退化联想到,如果把毒性很强的结核病菌一代接一代 定向培育下去,它们的毒性是不是也会退化?若将毒性退化了的结 核病菌制成疫苗,接种到人体不就可以预防结核病了吗?想到这里, 俩人十分兴奋,匆匆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了结核病菌的定向培 育试验,这试验一做就是漫长的13年。经过230次的传代,终于获得 了减毒的结核病菌并制成疫苗。肆虐人类的结核病终于被驯服了。 为了纪念这两位科学家,人们把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叫“卡介苗”。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是有机体、物种或性状在生殖繁殖后,其后代代代相传的过程。
在进化生物学及
育种学中,遗传是指代代相传的特征,也就是后代继承其祖先的某些性状。
遗传概念经常
利用在生物繁殖上,使得物种能够获得优势,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增强物种的竞争性能。
变异是指一个有机体,物种或性状在进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变异可能是真正的遗
传变异,也可能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局部变化。
在变异的过程中,某些物种的特征可能发
生较大的变化,这样物种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有利于物种的进化。
因此,变异在
生物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对物种的繁殖有益处,是其进化前提,也是可变生物部列的发育
和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遗传与变异之间既有联系又有联系,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遗传把物种
之间的差异传递给后代,使得物种能够产生多样化的个体。
其次,变异意味着遗传传递的
现役会改变,从而产生新的特征。
因此,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的发育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物种的多样性,不发现其互为补充,使物种进化得更迅速,更具适应性。
另外,遗传与变异也各有特点,遗传是一种相当慢的过程。
只有当继承者拥有优越性
状时,才会传播下去,而不可忽视的弱点也极易传播下去,因此疾病的传播主要是出现在
遗传中,物种容易遭受危害和灭绝。
而变异则是一种更加迅速的过程,有利有弊,使物种
得以迅速的适应环境,能够控制继续。
因此,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的发育进化过程中,都
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将二者共同发挥,才能让物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多
样性。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要点
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
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
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6、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
现象或过程。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②意义: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关系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关系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关系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传递下去的基因信息,是一种随着代
际交替而稳定地遗传的性质。
而变异则是指个体在某些条件下在基因
或表现型上发生的突变或变异,是一种对遗传性状的可逆改变。
遗传和变异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首先,遗传为变异提供了基础。
由
于基因的不同组合,个体间的差异就会产生,这种差异即是变异的基础。
同时,遗传也是保障生物物种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基因的遗传
通过后代而不断积累,使得生物逐渐适应环境。
其次,变异和遗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即变异也会影响遗传。
例如,在一段时间内,环境因素的改变导致某个个体具有某个基因的变异,
这个变异也会被传递下去,成为该群体的一个特色。
最后,遗传和变异的关系还与生物进化密切相关。
进化是遗传和变异
的结果,生物进化背后是基因和基因组的变化。
正是通过遗传和变异,基因和基因组的频率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促进或减缓生物的进化。
总之,遗传和变异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
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它们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命的奥妙。
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指间的相似性。
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指间和间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金鱼品种多。
【点拨】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形状,身高,血型,能否卷舌。
(2)相对性状:种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
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狗的白毛和黑毛。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转基因超级鼠:①过程:利用技术将转入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再将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内,生出的小鼠个体较大。
②所用生物技术: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③结论: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的影响。
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性状。
【小试牛刀】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人的A 型血与B 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C.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D.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B.变异的实质是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2021北京房山二模,18)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手段。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
概念: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也就是下代与上代性状的相似性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中心)
2、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概念: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有性生殖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
常染色体22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类型:XY或XX
性染色体
数量:1对
男性:XY 产生两种精子X 和Y
性别决定方式:XY型
女性:XX 产生一种卵细胞X
4、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
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性状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变异
变异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类型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变异
二、本单元主要考点:
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4、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5、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遗传与变异
Wild-type Heterozygous Bar Homozygous Bar Heterozygous Doublebar B+ / B+ B / B+ B/B BB / B+
800 facets
350 facets
70 facets
45 facets
二、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遗传上把一个配子含有的染色 体数称为一个染色体组或基因组。 2.整 倍 体:如果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组整 数倍的染色体,称为整倍体; 3.非整倍体:如果含有的染色体数不是染色 体组的整数倍,称为非整倍体。
C.在减数分裂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 染色单体之间对应片段的交叉互换,一旦交换发 生在连锁基因之间,使位于交换片段上的等位基 因互换,从而导致非等位基因间的基因重组。由 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而使原来在同一染 色体上的基因不再伴同遗传的现象称为基因交换。 连锁的基因之间能够发生交换,称为不完全连锁。 例如,F1灰身长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V/bv, 在形成配子时,如果在B—V之间发生交换,那么 它将产生BV、bv、Bv、bV四种配子。
结合到DNA分子上的化合物
吖啶类化合物的分子构型较扁平,能 插入到DNA相邻碱基之间使它们分开,导 致碱基对的增加引起移码突变。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中紫外线是常见且常用的诱 变剂。其作用机制是,当它照射到DNA分 子上时,使邻近碱基形成二聚体(主要是胸 腺嘧啶二聚体TT)。二聚体的形成使DNA双 链呈现不正常构型,从而带来致死的效应 或导致基因突变,其中包括多种类型的碱 基置换。
突变发生的机制
1. 化学因素:碱基类似物、诱变剂、结合到DNA 分子上的化合物;
诱变剂
微生物学: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微生物的突变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DNA损伤的修复
概念
突变:指遗传物质发生数量或结构变化的现象。 变异:突变导致性状的改变叫变异。 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物质结构或 DNA序列的任何变化,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的 缺失、插入或置换,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化。 基因型:指贮藏在遗传物质中的信息,即DNA 碱基序列。 表型:指可观察或检测到的个体性状或特征,是 特定的基因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
实验室里通过提取获得 双链DNA有转化能力,单链没有.
感受态
受体细胞能接受转化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 只有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才能接受转化因子, 从出现到消失约为40分钟(对数期的中期)
感觉态出现原因
细菌失去部分细胞壁的结果 细菌在细胞表面产生某种E引起
感受态的决定决定因素
细胞遗传性决定 和菌龄有关 环腺苷酸CAMP可提高1000 倍 Ca2+能促使细胞进入感受态
原理 步骤
DNA只含P不含S
Pr 只含S不含P
1:用含同位素S35, P32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2:让T2感染上述大肠杆菌使其打是S35P32标记
3: 吸附
10分钟后 搅动
离心
上清液 沉淀
结果:上清液中含15%放射击性;沉淀中含85%放射性
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植物病毒蛋白质和RNA可以人为地分开, 同时又可把它们重新组合成具感染性的病毒.
喷入T1保温
6个平板共353个菌落
6个平板共28个菌落
影印培养试验
原始敏 感菌种
无药 培养基
含药 培养基
基因突变机制
碱基的置换 移码突变
染色体畸变
1 诱变的机制
(1)碱基的置换
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亲代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物质的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亲代将自己的遗传物质DNA传递给子代,而且遗传的性状和物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生命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在生物进程之中得以代代相承,从而使后代具有与前代相近的性状。
只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是绝对不会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这样现象叫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遗传从现象来看是亲子代之间的相似的现象,即俗语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它的实质是生物按照亲代的发育途径和方式,从环境中获取物质,产生和亲代相似的复本。
遗传是相对稳定的,生物不轻易改变从亲代继承的发育途径和方式。
因此,亲代的外貌、行为习性,以及优良性状可以在子代重现,甚至酷似亲代。
而亲代的缺陷和遗传病,同样可以传递给子代。
遗传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属性,它使生物界保持相对稳定,使人类可以识别包括自己在内的生物界。
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同胞兄弟姊妹之间,以及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
俗语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异”。
世界上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个体,包括挛生同胞在内,这充分说明了遗传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变异是绝对的。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遗传可以发生变异,发生的变异可以遗传,正常健康的父亲,可以生育出智力与体质方面有遗传缺陷的子女,并把遗传缺陷(变异)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否有物质基础的问题,在遗传学领域内争论了数十年之久。
在现代生物学领域中,一致公认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水平上是染色体,在分子水平上是基因,它们的化学构成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在极少数没有DNA的原核生物中,如烟草花叶病毒等,核糖核酸(RNA)是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的细胞具有结构完整的细胞核,在细胞质中还有多种细胞器,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遗传与变异
遗传定义:遗传(heredity)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
但在遗传学上,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变异定义:变异指的是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遗传基因发生改变的现象,指同种生物后代与前代、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
变异分两大类,即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现代遗传学表明,不可遗传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环境变化而造成,不会遗传给后代,如由于水肥不足而造成的植株瘦弱矮小;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与基因重组。
同源染色体定义: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s)有丝分裂中期看到的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的两个染色体,或减数分裂时看到的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相同。
由于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所以它们的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一定。
同源染色体上常含有不同的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又进行了交换并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性细胞中去,这对于遗传重组有重要意义。
等位基因定义:等位基因(allele)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
不同的等位基因产生例如发色或血型等遗传特征的变化。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遗传效应,可将等位基因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个体中,等位基因的某个形式(显性的)可以比其他形式(隐性的)表达得多。
冈崎片段定义:DNA复制过程中,2条新生链都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前导链连续合成,滞后链分段合成,这些分段合成的新生DNA片段称冈崎片段,细菌冈崎片段长度1000-2000核苷酸,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长度100-200核苷酸.在连续合成的前导链中,U-糖苷酶和AP内切酶也会在错配碱基U处切断前导链,任何一种DNA聚合酶合成方向都是从5'向3'方向延伸,而DNA模板链是反向平行的双链,这样在一条链上,DNA合成方向和复制移动方向相同(前导链),而在另一条模板上却是相反的(后滞链)。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遗传的概念及遗传现象的判定:1、遗传的概念: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亲子间”是指父母亲与儿子女儿之间)或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2、遗传现象的判定:(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母亲有酒窝,自己也有酒窝”。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二、变异的概念及其变异现象的判定:1、变异的概念: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子代个体间”是指“兄弟姐妹之间”)2、变异现象的判定:(1)“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2)“千姿百态的菊花”。
(3)“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
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实现的途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通过“生殖与发育”来实现的。
四、生物的性状概念: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形态结构特征(如:高矮胖瘦等)(2)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等)(3)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等)五、相对性状的概念及判定:1、相对性状的概念: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即:“二同一不同”,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二同一不同”中的“不同”既可以是相反的,也可以是不相反的,如黑和白,黑和蓝都可以。
)2、相对性状的判定:依据概念中的“二同一不同”来判断。
例题:(1)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
(Ⅹ)→不是同种生物相比较。
(2)小强长得较高,小刚长得较瘦。
(Ⅹ)→不是同种性状相比较。
高是身高,瘦是体重。
(3)小红和小丽都有酒窝。
(Ⅹ)→不是不同的表现形式。
(4)公鸡的肉冠有玫瑰冠和单冠。
(√)六、生物性状的控制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即各种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说“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因为基因是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3、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但也会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如麦田中水肥充足的地方,麦苗比正常的要粗壮;同卵双胞胎因生活环境不一样,皮肤有明显的差异。
七、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传递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 的
▪ 携有遗传信息,赋予细菌某些非必须的生物学性状;
概 念
▪ 细菌的质粒可几个共存于一个菌体、可自然丢失;
▪ 可通过结合、转化、转导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与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
➢ 质粒- plasmid
致育质粒 / F质粒 : F质粒编码性菌毛,雄性菌,具有致育性,
医
耐药性质粒 :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选择(selection)
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优生劣汰”——适应环境才能存在、保存。
遗传与变异的基础概念
基因改变 遗传 可逆性 外界环境 变异幅度
遗传性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
基因型变异
表型变异
Genotypic variation phenotypic variation
+
—
+
—
—
+
—
+
个别细胞
群体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细菌的变异现象 ➢ 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1. 细菌的L型变异
鼠疫耶氏菌
正常霍乱弧菌
3-6%食盐 陈旧培基物
霍乱弧菌L型 鼠疫耶氏菌 多形态性第一节Fra bibliotek细菌的遗传物质
细菌的变异现象 ➢ 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2. 细菌荚膜的变异 — 肺炎球菌 3. 细菌芽胞的变异 — 炭疽杆菌 4. 细菌鞭毛的变异 — 普通变形杆菌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 外源性遗传物质进入受体菌 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转移的外源基因与受体菌DNA的整合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 转化(transformation) ➢ 接合(conjugation) ➢ 转导(transduction) ➢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 原生质融合 (protoplast fusion)
转座子 Tn1 Tn2 Tn3 Tn4 Tn5 Tn6 Tn7 Tn9 Tn10 Tn551 Tn971 Tn1681
携带耐药或毒素基因 AP(氨苄青霉素) AP、SM(链霉素)、Su(磺胺) Km(卡那霉素) Km TMP(甲氧苄氨嘧啶)、SM Cm(氯霉素) Tc(四环素) Em(红霉素) Em 大肠埃希菌(肠毒素基因)
普通平板 1%石碳酸平板
迁徙现象 H菌落(德语hauch:簿膜) O菌落 (德语ohne hauch :无簿膜)
H-O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细菌的变异现象
➢ 抗原性变异
O-Ag H-Ag
的变异
➢ 菌落的变异
▪ 光滑型菌落(smooth,S): 标本的第一代培养 致病性强
▪ 粗糙型菌落(rough,R) : 体外继续培养时变异 失去LPS特异性多糖 致病性、抗原性、生化反应等改变
✓ 编码细菌的毒力性状的基因群; ✓ 发现:两侧含有重复序列/插入序列;
▪ 在种内和种间进行广泛的交换; ▪ 剪切该段基因、毒力下降/消失。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与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
➢ 质粒- plasmid
▪ 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环状闭合的双股DNA;
质
▪ 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质中,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
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 heredity and variation
遗传与变异的基础概念
遗传(heredity)
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保持相对稳定,子代与亲代之间生物学 性状具有相似性,且代代相传; 不同种属的物种得以保存。
变异(variation)
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差异; 进化—产生新的变种——赋予该物种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转 位
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
子 因组的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概
念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与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
▪ 转位子-transposon, Tn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 是最小的转位因子,<2kb,不携带任何已知与插入功能无关的
S-R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细菌的变异现象 ➢ 毒力变异
▪ 毒力增强 β棒状噬菌体
白喉棒状杆菌
获得白喉毒素
▪ 毒力减弱
牛分枝杆菌 分裂一代/18~24h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
13年(230代)
卡介苗
Bacillus of Calmette – Guerin, BCG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细菌的变异现象 ➢ 耐药性变异
▪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有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称为耐药性变异。
▪ 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青霉素的耐药
对甲氧西林的耐药
1946年 14%; 目前 ≥90% 目前 ≥70%
▪ 多重耐药性:同时耐多种抗菌药物。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与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
编
码
➢ 细菌染色体- bacterial chromosome
细
菌
生
物
学
➢ 质粒- plasmid
性
状
的
遗
➢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 phage
传 物
质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与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
➢ 细菌染色体- bacterial chromosome
▪ 细菌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染色体是环状双螺旋DNA; ▪ 裸露的DNA分子,缺乏组蛋白,无核膜包裹; ▪ 致病岛—pathogenicity island
基因来源 供体菌 供体菌 供体菌 噬菌体 供体菌
转移方式
直接摄取 性菌毛 噬菌体为载体 整合 直接融合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 转化(transformation)
✓ 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 直接摄取并整合到染色体 DNA上, 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
学
上
毒力质粒 / Vi质粒(virulence plasimd):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
重
要 的
细菌素编码质粒 :Col质粒编码大肠杆菌的大肠菌素;
质 粒
编码与代谢有关酶的质粒:沙门菌发酵乳糖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与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
▪ 转位子-transposon, Tn
▪ 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
基因区域。 转座子(transposon,Tn) – >2kb,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如:IS)外,还携带耐药性基
因、抗金属基因、毒素基因及其他结构基因。 – 可能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IS Resistance Gene(s) IS
Tn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与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
▪ 转位子-transposon, 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