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1.1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我与社会》是学生在小学生活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成长和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从生理、心理等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也有一定的社会认知。
但同时,他们又面临着许多困扰和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制性与冲动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2.难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认识社会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2.1 社会的概念:人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组织、制度和规范,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1.2.2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发展性、互动性。
1.2.3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口、物质、文化、制度。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中?1.3.2 小组讨论: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1.3.3 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规律。
第二章:家庭与社会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家庭和谐对社会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2.2.1 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爱的小型社会单位。
2.2.2 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
2.2.3 家庭的作用:情感支持、生活照顾、教育培养、社会化过程。
2.3 教学活动:2.3.1 家庭照片分享:让学生带来家庭照片,分享家庭故事,感受家庭温暖。
2.3.2 小组讨论: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家庭和谐对社会的影响。
2.3.3 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体验家庭关系和责任。
第三章:学校与社会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2 教学内容:3.2.1学校的概念:教育机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3.2.2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3.2.3学校的作用:教育培养、文化交流、社会化过程。
3.3 教学活动:3.3.1 校园参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设施和组织结构。
3.3.2 小组讨论:学校在社会中的作用,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3.3 主题演讲:邀请校友或社会人士分享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四章:朋友与社会4.2 教学内容:4.2.1 朋友的概念:朋友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1 我与社会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1 我与社会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案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1、晓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人的蜕变有赖于社会。
教学目标2、掌控社会关系,介绍自己的社会关系网。
3、体会社会生活,晓得个人就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正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点教学容易个人的蜕变有赖于社会点教学方情景教学、体验教学、探讨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路教师活动节引题想想你的暑假生活说一说:两个月的假期已经完结了,你能够说道说道这个暑表自己的意假中使印象深刻的事吗?见到。
使学生都存有话可以说道学生民主自由发活已经开始,导入课堂,从刚完结的暑假生动学生活设计意图展示主人公小明的暑假生活学生根据个结合以上情景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人感受自由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回答。
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等。
情境展示小明的假期暑假观看新闻过程中,小明看到了这样的一学生根据自则新闻,看到这则新闻你有何感受?己的意愿可有选择性的在观看电影《战狼2》时,电影的最后一幕让回答析题小明印象深刻。
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暑假生活感受到了哪些呢?教师归纳: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你说我说:回想过去,这些参与社会活动的感受有变化吗?教师归纳: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越来越深受到对社会的认识和现在的感受,感对比过去的感受中受自己在社会生活可以有话可说,感生肯定有所了解,这两件事大多数学的方式感受关注参与社会通过回答引导学生小明的困惑小明辨认出,古时候,人们经常形容那些大家闺秀“大门不出来,二门不安”。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1.1 我与社会 教案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1 我与社会教案
达怎样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思考表情包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感受社会生活
探究一:社会生活的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不同社会生活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如集市、学校、公园、社区活动等。
提问学生:选择一个最能表达你对这些场景第一感受的表情包,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乐趣。
笔记区:社会生活的特点?(是什么)P3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服务的视频。
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选择一个表情包表达你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思考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生活可以让我们与更多的人打交道,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笔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为什么)P4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和社会 教学案

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我与社会》教学案一、导入新课微思考:课件出示:《印度狼孩》思考问题:人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发展?微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女孩。
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
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
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
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链接:鲁滨孙从搁浅的破船上取走了几乎所有可以取走的东西,靠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简单工具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了条件。
微感悟:1、人的成长能否离开社会?2、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怎样做?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阅读教材P1内容,说出社会有哪些变化?对我们有何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看图片回答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社会交往形式更加多样。
这位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学会互助关爱、合作共享,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二、教学目标1、会举例说出社会生活的特点。
2、能具体列出参与社会生活后的感感受。
3、能形象说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分辨主要的几种社会关系。
三、评价任务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5、社会关系对我们的身份有何影响?四、教授新课知识模块一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教材P2~3运用你的经验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1.1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2.认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并踊跃分享探究成果。
3.仔细阅读相关热点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历,进一步感受社会生活。
4.理解识记感受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环节三:社会关系我来晰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
预设过程(15分钟)
3.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4.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作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人物材料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
2.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活动:绘制“我”的世界——引导学生绘制填写“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并思考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展示鲁迅、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名人名言。
3.言语引导,总结基础知识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4.情景演绎:身份大揭秘——面对不同对象,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责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积极参与支援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培养担当精神。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小林没有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并没有脱离社会,他通过网络与社会发生联系。
参与社会生活会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此,引出本课主题--《我与社会》重点问题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讲授新课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提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去书店看书,等等笔记:了解社会的方式(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学生分组,分享一下(2)阅读报纸书籍、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3)参加公益活动、夏令营活动;(4)广交益友等。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结合材料:宋某某,终身禁入思考: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注意什么?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
结合材料:一群中学生点亮社区治理“明灯”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1我与社会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2.教学内容:本框由“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两目组成,从中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认识到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进而认识到“我”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我”是社会的一份子,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了各种社会关系,获得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二、学情分析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当代中学生享受着更多的发展福利,有着更多的发展可能,也面临着更多的成长挑战。
正因为如此,中学生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实际行动承担起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
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
同时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根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2)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3)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能力目标(1)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2)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3.知识目标(1)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2)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1.1我与社会教案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交流、回答。
思考、动手、描绘。
思考、讨论、回答。
思考、回答。
阅读、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回忆暑假生活,在交流中传授有意义生活的价值观。
同龄人的事例符合学生思考逻辑,进一步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增强对社会的积极情感。
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帮助学生明确社会生活里的“我”,认识自己的社会生活,梳理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参与社会生活。
5、总结: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6、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7、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8、练一练:判断下列社会关系属于哪一种关系
(1)中秋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从北京回来陪爷爷奶奶一起过节。
(2)中秋夜,小区里的老乡、邻居们共同举办赏月活动,庆祝中秋佳节。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人的身份是怎样确定的?
6.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画一画:我的关系网
在日常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一样的人,形成不一样的关系。请以你自己为中心,画出你的关系网。
2、总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织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拼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3、说一说:我的不同身份
(1)在家里,我的身份父母的孩子
(2)在小区里,我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每个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能力目标1.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能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2.明确自己不同的社会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个人离不开社会,通过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对社会的热爱之情。
2.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是不同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社会身份。
重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认识。
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教师准备:教材第2页和第3页的四个情景幻灯片或其他与此情景相关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猪孩”王显凤的故事1983年4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
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9位心理学和儿科学的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200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拉了出来,女孩儿受到惊吓,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这一大群人。
这个女孩儿叫王显凤,1974年12月剖宫产出生,无任何异常情况。
其母5岁时因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女儿。
其父是继父,对王显凤漠不关心。
她家住在村子的最南端,四邻不靠,加上她的父母心理异常,村民很少与他们来往。
王显凤的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并排修了三个猪圈。
猪圈与住房无隔栏,猪可以随时进房上炕。
长期和猪生活在一起的王显凤就以猪为伴,吃猪奶,学猪爬,抢猪食,啃猪草,和猪挤在一起睡觉……她还学会了扒土做窝,在树干或墙角上蹭痒,像猪那样哼哼和甩头,随时随地便溺……但这个“猪孩”和狼孩、熊孩等不太一样,她虽然长期与猪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类似猪的动作行为和习性,但她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学会了穿衣吃饭和简单的语言,因此,王显凤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猪的动物习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 教案

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感受社会生活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活动二:P3-4探究与分享思考、讨论:(1)小华日记里记录的“大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来源:学,科,网](2)读了小华的日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3)在暑假里,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同学分享?小结: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1)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1.看图片,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出示一组“小丸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3.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
[来源:学小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关系可以分为那些不同的类型?举例说说明在每种社会关系中,我们都具有什么身份?5.小组活动: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小组讨论,1、2号发言,3、4号纠错,5、6号补充。
讨论结束的小组翻绿牌,组内有争议的翻红牌,老师个别答疑。
五、练习反馈小组互帮活动1、完成核心知识背诵2、做好思维导图3、完成规定作业4、预习新课1、小组安静练习,独立完成。
2、小组完成后翻绿牌。
3、小组讨论,组内有争议的翻红牌,老师个别答疑。
4、组内互批,在错题标识。
1.1 我与社会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特点,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特点,增强亲社会能力,明确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积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难点: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认清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下面两幅图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个人离不开社会,我们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的社会生活》,来了解和认识《我与社会》。
讲授新课明确学习目标1、为什么要学会感受社会生活?2、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影响(参与生活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4、社会关系主要有哪几种?活动一:情境体验李铭的一天情境一:周六早上6时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情境二:上午8时20分,李铭和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情境三:下午3时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
情境四:晚上8时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电视节目并交流看法。
问: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在参与社会生活中你有哪些感受?(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提示:通过旅游、购物、参加公益活动、阅读报纸杂志、浏览网页、看新闻报道等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各地的风土人情异彩纷呈等。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学会感受社会生活?学生:......归纳: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②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多媒体呈现以下图片问题:(1)这三幅图说明了什么?看到这些图,你的情绪是怎样的?(2)你认为你的家乡或小区还存在哪些问题?(3)对这些问题你试着解决过吗?你是如何解决的?要求: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并形成明确的共识。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2.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学生讨论回答)提示:例:敬老院做志愿者;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夏令营等。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提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的权势,其特点是人们虽然属于若干群体,但可以通过熟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与他人联系,由此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更多人,这种联系类似于计算机结点间的互相连接。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教案+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2.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学生讨论回答)提示:例:敬老院做志愿者;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夏令营等。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提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的权势,其特点是人们虽然属于若干群体,但可以通过熟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与他人联系,由此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更多人,这种联系类似于计算机结点间的互相连接。
1-1 我与社会(教案)-2021-2022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件+教案(部编版)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活动一】说说你的暑假生活:
教师:无论我们是否情愿,暑假生活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在暑假,你有哪些不同于学校的生活经历。请选择其中的一两件和大家分享。
PS.可以直接分享,也可以四人小组先相互分享,推选出一位在全班分享。
学生分享:略
教师总结:在暑假,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我与社会有了更深的交融。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丰富的暑期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感知我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讲解新课
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二】选出你的最爱
Q:和校园生活相比较,你更喜欢暑假的社会生活还是校园生活?为什么?
生:略(社会生活的好,或者不好)
师:归纳一下,我们的暑假生活之所以令人更加留恋,因为暑假不仅有学习,更有走亲访友和游玩。
追问:通过这三方面的体验,说说你对社会生活的感受。
生:略
师:在暑假我们有机会走进社会,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可能也会发现一些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建言献策,奉献自己的力量。
生: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网上的一个点,我们通过社会关系确定自己的身份。
【活动四】名言赏析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活动三:故事分享
在你的暑假生活里,一定也有不少这样的“大事”,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如: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看了电影《战狼2》……
小结: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电影《泰山归来》片断)
设问:在《泰山归来》影片中,主人公人猿泰山能力强大到几乎能战胜一切,是否代表他可以离开人类社会而生存生活?
提示:电影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怎样强大,最终也要归于人类社会而生存生活,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他人而存在。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拓展空间:
试着绘制并填写“我”的社会关系生交流讨论完成。)
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言。
学生自主谈感受。
示例引导。
学生思考“我”与社会的关系,交流表达。
学生阅读。
学生介绍自己的不同身份。
学生自读“相关链接”。
学生交流讨论,填写社会关系。
通过“李铭的一天”,让学生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设问:人能够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吗?
(多媒体展示:人的社会关系图)
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生活等都离不开社会,都与社会中的其他人产生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多媒体图片展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1.1.1我与社会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1.1.1我与社会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 1.1.1我与社会教案(新课标人教版)1.1我与社会一、教学目标: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通过学生活动,谈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导入:观察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图片,谈感受:思考:观察图片谈一谈,你的感受是什么?教师总结:我们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去认识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去感受它的美。
一、感受社会生活结合图片活动:你是通过通那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你有那些感受?教师总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有很多: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等,许多方法都可以让我们认识社会。
合作探究:出示材料“中学生小华的日记节选”,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我今天到科技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尽,却很有成就感!月25日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月3日在家看电视,我看到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录片,心潮澎湃,对航天人的奉献精神感到了由衷的敬佩。
问题一:小华日记里记录的“大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问题二:读了小华的日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问题三:在暑假里,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同学分享?教师总结:小华日记里所谓的“大事”看起来并不是大事,但是对他而言这是他所经历的,是他对社会的一种认识,他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这个社会有了经一步的了解,感受很真实。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1.1我与社会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特点,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个人是社会的一员。
2.能力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增强亲社会能力,明确每个人在不同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积极为社会发展作奉献。
【教学重点】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教学难点】个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呈现】坐上南广/贵广高铁去赏花进入踏青时节,你有没有想过去各地赏花?3月至5月,广西、贵州、四川、西藏等省区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樱花、桃花、油菜花、杜鹃花陆续开放,乘南广、贵广高铁去贵州、广西、广东各地赏花成为时尚。
乘上高铁去赏花,沿途所见贵州的天龙屯堡樱花雨、黄果树瀑布、龙宫油菜花、龙宫景区、龙架山郁金香、金海雪山;广西的桂林郁金香、桂林山水、尧山杜鹃花、恭城桃花;广东的肇庆星湖百花怒放、鼎湖山杜鹃花、七星岩宫粉紫荆、鼎湖山禾雀花、黄钟花等。
同时还可领略各地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品尝各地的美食佳肴等。
教师点拨:置身于高铁,沿途欣赏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美不胜收。
生活如此美好,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二、探究新知(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1说一说~“我”的暑假见闻【多媒体呈现】问题:(1)你的暑假是怎么安排的?除了学习,你还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2)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要求:小组内互相分享交流自己暑假里的所见所闻。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兴奋的眼神中,看到同学们在暑假里的所见所闻十分丰富多彩,富有情趣。
暑假中,我们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走访、参观了许多地方,感受了不同的人文风情、自然地理,与不同的人们接触交流,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生活的美好。
【多媒体呈现】结论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结论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结论3.社会生活的感受越丰富,对社会的认识越深刻。
1.1 我与社会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点播。
教师出示图示,解说其原因。
5、活动五:释疑解惑
【旁白】小明依然疑惑:人与社会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你能帮他解决疑惑吗?
教师引导点播。
教师出示图示,运用图示解说人与社会的关系。
出示人与社会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与社会生活?
学生思考交流
人与社会的关
系。
中,认识到人与
社会是紧密相
连、不可分割的,
认识到认识社会
生活的重要性。
明确人与社会的
关系。
运用两幅
图,帮助学生更
清晰形象地认
识、理解人与社
会的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了解社
会,认识
社会,把
握时代
特征与
趋势
顺应趋
势,适应
社会,立
足社会,
求得发
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鲁宾逊漂流记》片段。
提出问题:鲁滨逊是真的到了世外桃源了吗?他是真的与世隔绝了吗?
鲁滨逊在孤岛上生存了四年。
这期间,他的知识、技能、手中的火枪等工具帮了他很大的忙。
但这些都是在社会中获得的,像他这种极端的例子都不可能真正脱离社会而存在,更何况我们呢?
导读问题:
1.参考“李铭的一天”,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3.结合P3探究,说明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4.阅读P4相关链接,思考:如何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讲授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活动二:社会关系网 (展示图片)
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图1 图2
提示:同学关系。
提示:师生关系。
图3 图4
提示:母子(女)关系。
提示:消费关系。
3.分析: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活动三:情景图片展示
我是消费者 我是大哥哥
1.读图分析: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是一定的吗?
提示:在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不是确定不变的。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分析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身份。
提示: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
活动四:小辩论
让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课堂总结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们要在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自觉融入社会,投身社会。
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社会生活成就我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
因此在教学中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注重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运用,设计尽量独特巧妙,采用视频、图片、故事叙述、辩论赛等形式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参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吸引参与;动手实践,主动参与;质疑互动,全面参与。
不足之处: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框架内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上还需多下功夫。
再教设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驾驭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