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史记》田叔
3.高考文言文《史记》专题 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史记》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
赵亡,徙居温。
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
高祖与语,爱其恭敬。
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
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
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
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
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
于是景帝日:“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
”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
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
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僮仆诉诉如也,唯谨。
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
其执丧,哀戚甚悼。
子孙遵教,亦如之。
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
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万石君徙居陵。
里。
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
万石君闻之,不食。
庆恐,肉袒请罪,不许。
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日:“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B.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C.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D.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石,汉官秩的最高级,凡一门有五人当二千石的官,就可以称为“万石”。
高中语文文言文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
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数年不下。
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
而田单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得齐卒,置之前行。
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
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
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
而齐七十于城皆复为齐。
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
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史记·田单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B.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D.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诸田:指齐王田氏宗族的各个分支,齐国原为姜姓吕氏,至齐康公时被大夫田和篡权。
高考语文文言文《史记》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史记》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1分)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
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用之。
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
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8分)(1)辄弛.以利民弛:____________(2)直.百金直:____________(3)为天下先.先:____________(4)然上召贵.尉佗兄弟贵:____________(5)匈奴背约入盗.盗:____________(6)常假借..用之假借:__________(7)以愧.其心愧:____________(8)专务.以德化民务:____________【答案】(1)废止(2)价值(3)前导,前驱(4)使……显贵(5)侵犯,劫掠(6)宽容(7)使……羞愧(8)致力于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常衣.绨衣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B.治.霸陵皆以瓦器治:治理,引申为“建造”C.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切:恳切,深切D.弗下.吏下:向下交给【答案】C【解析】切:率直。
【参考译文】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
(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召集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练习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梁孝王来朝,因病免,客游梁。
居数岁,著子虚之赋.。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上惊,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其卒章归结为节俭,因以讽谏。
奏之天子,天子大悦,以为郎。
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
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
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
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
还报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
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已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相如病甚,为一卷书,言封禅事。
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B.《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C.《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D.《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汉族传统复姓之一,本为官名,掌管边防军务,后成为担任该职人的后代的姓。
《史记》中的高考试题

《史记》中的高考试题2001年的《史记•田单列传》,2002年的《史记•李将军列传》,2004年福建卷的《史记•张丞相列传》,2005全国卷Ⅱ《史记•滑稽列传》,2006年的文言文选材仍以人物传记为主,范围进一步扩大。
17套试卷中有9套从二十四史中取材,其中《史记》就占了3篇:全国卷Ⅱ《史记•季荀栾布列传》,福建卷《史记•伯夷列传》,山东卷《史记•儒林列传》。
2008年虽然没有从《史记》中直接出题,但浙江卷给文言断句的材料就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20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 题。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
孝文时,嘉迁为御史大夫。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
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通恐,入言文帝。
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
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
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及燕.,置酒,太子侍。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起去,罢酒。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
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
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
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
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兵强,威无不胜。
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
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文言文《史记·孟尝君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初,冯谖闻孟尝君好客,见之。
居期年,冯谖无所言。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孟尝君乃进冯谖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
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
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冯谖曰:“诺。
”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
乃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核之。
日杀牛置酒。
酒酣,乃持券如前核之。
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为无以奉客也。
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
诸君强饮食。
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
孟尝君闻冯谖烧券书,怒而有余者,为要期。
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
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B.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C.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以足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D.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以足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尝君,战国四君子之一。
《史记》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史记》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史记》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1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张仪遂相秦。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何不往游游:游学 B.赖子得显显:显贵的地位C.子不足收也收:录用 D.张仪遂相秦相:任秦国宰相5.下列句子与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反见辱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项王曰:沛公安在?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A.张仪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苏秦暗中派人让张仪前往赵国,张仪也希望苏秦能推荐,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B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C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D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闾伍,均为古代居民基层组织,后以“闾伍”借指乡里民间。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田常欲作乱于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田常欲作乱于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
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
名存亡鲁,实困强齐。
智者不疑也。
”吴王曰:“善。
虽然,吾尝与越南战争,栖之会稽。
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
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
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如此,破越必矣。
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
三者举事之大患。
”勾践顿首..再拜。
遂问子贡。
子贡曰:“吴王为人勐暴,群臣不堪。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微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
彼战不胜,王之福矣。
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
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越王大说,许诺。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
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
吴王闻之,与越南战争于五湖。
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04全国高考甲卷(20222024)三年高考真题集训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20222024年全国高考甲卷真题汇总训练(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0.下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解析】“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田叔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田叔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田叔者,赵陉城人也。
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
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
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
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
”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
”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
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
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于是王乃尽偿之。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
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文中意为升官、一般指官职的调动,有贵右贱左之说,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史记.田叔列传》阅读答案

《史记.田叔列传》阅读答案任安,荥阳人也。
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因占著名数。
武功,扶风西界小邑也,谷口蜀栈道近山。
安以为武功小邑,无豪,易高也,安留,代人为求盗、亭父。
后为亭长。
邑中人民俱出猎,任安常为人分麋鹿雉兔,部署老小当壮剧易处,众人皆喜,曰:“无伤也,任少卿分别平,有智略。
”明日复合会,会者数百人。
任少卿曰:“某子甲何为不来乎?”诸人皆怪其见之疾也。
其后除为三老,举为亲民m,出为三百石长,治民。
坐上行出游共帐不办,斥免。
乃为卫将军舍人,于田仁会,俱为舍人,居门下,同心相爱。
此二人家贫,无钱用以事将军家监,家监使养恶啮马。
两人同床卧,仁窃言曰:“不知人哉家监也!”任安曰:“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卫将军从此两人过平阳主,主家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断席别坐。
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呵。
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
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
赵禹以次问之,十余人无一人习事有智略者。
赵禹曰:“吾闻之,将门之下必有将类。
传曰:‘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子视其所友’。
今有诏举将军舍人者,欲以观将军而能得贤者文武之士也。
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奈之何?”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余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
”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
赵禹去,谓两人曰:“各自具鞍马新绛衣。
”两人对曰:“家贫无用具也。
”将军怒曰:“今两君家自为贫,何为出此言?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将军不得已,上籍以闻m。
有诏召见卫将军舍人,此二人前见,诏问能略相推第也。
田仁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斗,仁不及任安。
”任安对曰:“夫决嫌疑,定是非,辩治官,使百姓无怨心,安不及仁也。
”武帝大笑曰:“善。
”使任安护北军,使田仁护边田谷于河上。
此两人立名天下。
文言文《史记田仁传》《田仁传(褚少孙补)》阅读练习与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田仁者,陉城人也,田叔之少子。
叔以官卒,田仁以壮健为卫将军舍人,数从击匈奴。
卫将军进言仁,仁为郎中。
卫将军尝从仁过平阳公主,主家令田仁与骑奴同席而食,田仁拔刀列断席别坐。
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呵。
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
”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
赵禹去,谓两人曰:“各自具鞍马新绛衣。
”两人对曰:“家贫无用具也。
”将军怒曰:“今两君家自为贫,何为出此言?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将军不得已,上籍以闻。
诏问能略,相推第也。
武帝使任安护北军,使田仁护边田谷于河上。
其后皆杜御史大夫周父兄子弟也,河东太守石丞相庆子孙也。
是时石氏九人为二千石,方盛贵。
田仁数上书言之。
杜大夫及石氏使人谢,谓田少卿曰:“吾非敢有语言也,愿少卿无相诬污也。
”仁已刺三河,三河太守皆下吏诛死。
仁还奏事,武帝说,以仁为能不畏强御,拜仁为丞相司直,威振天下。
(节选自《史记·田仁传》)(乙)其后逢太子有兵事,丞相自将兵,使司直田仁主城门。
田仁以为太子骨肉之亲,父子之间不甚欲近,去之诸陵,过。
是时武帝在甘泉,使御史大夫暴胜之下责丞相“何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及哉!后进者慎戒之。
(节选自《<田仁传>(褚少孙补〉》)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田仁上书言/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三河尤甚/臣请先刺举三河/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奸吏/B.田仁上书言/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三河尤甚/臣请先刺举三河/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奸吏/C.田仁上书言/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三河尤甚臣/请先刺举三河/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奸吏/D.田仁上书言/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三河尤甚臣/请先刺举三河/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奸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有区别。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孟尝君列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孟尝君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齐王惑於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
冯驩曰:“借臣车一乘,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於国而奉邑益广,可乎?”孟尝君乃约车币而遣之。
冯驩乃西说秦王曰:“天下之游士冯轼结靷西入秦者,无不欲强秦而弱齐;冯轼结靷东入齐者,无不欲强齐而弱秦。
此雄雌之国也,势不两立为雄,雄者得天下矣。
”秦王跽而问之曰:“何以使秦无为雌而可?”冯驩曰:“使齐重於天下者,孟尝君也。
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岂直为雄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如有齐觉悟复用孟尝君则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秦为雄而齐为雌,雌则临淄、即墨危矣。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而益与之邑以谢之?孟尝君必喜而受之。
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齐王曰:“善。
”乃使人至境候秦使。
秦使车适入齐境,使还驰告之,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秦之使者闻孟尝君复相齐,还车而去矣。
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馀人。
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驩结辔下拜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
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愿君遇客如故。
”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
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如有齐觉/悟复用孟尝君则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
【高中文言文阅读】“田叔者,赵陉城人也”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田叔者,赵陉城人也”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
其先,齐田氏也。
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
为人廉直,喜任侠。
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以下文言文并完成4-7题。
田大叔来自肇星市。
首先是祁天家族。
叔叔是个好剑客。
他向乐居功学习黄老树。
他诚实正直。
他喜欢当一名少侠。
游主公、赵仁举、赵翔、赵武、赵王张敖都认为他是一名医生。
几岁的赵望贤没有搬家。
他会杀了赵武和关高。
据发现,汉朝曾下令逮捕赵王和叛军。
赵有干追随国王,犯下了三项罪行。
维田大叔、孟蜀等十余人随国王来到长安。
赵王敖是白人,他认为自己废除了宣平公的王位,是包括金燕叔叔在内的十个人。
当皇帝召见汉朝的官员时,他们无法摆脱自己的权利。
据说他们崇拜的是长官和王子。
我叔叔守卫汉中十多年了。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谁知道这个世界?”对曰:“我怎么知道!"上曰:“老年人应该知道这一点。
"叔顿首曰:“因此,孟淑和长老们都被保护在云端。
"是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
上曰:“前皇帝把孟树云放在十多年的中间。
囚犯们一进来,孟舒就忍不住了。
数百名士兵无缘无故地与死者作战。
长者杀人吗?"叔叩头曰:“皇帝发布了一条圣旨:“我的天哪赵有敢随张王者,罪三族!’然而,孟蜀调整了钳子,跟随张王。
他和他的尸体一起死了。
他怎么知道自己在云端守护着!汉朝和楚国相距甚远,士兵们攻击我。
然而,匈奴人穿着新的西服来到北方蛮族,充当边境强盗。
孟姝知道士兵们拦住了我们,不忍心说话。
学者们为这座城市的死敌而战,比如儿子当父亲。
因此,数百人死亡。
孟淑没有把他们赶走!他是孟淑,所以他是一位长者。
"于是上曰:“孟淑是多么善良啊!"复召以为云中守。
几年后,叔叔坐了下来,失去了他的官职。
梁小王派人杀了汉朝的商议大臣袁昂,京王打电话给梁伯伯接手此案。
也有报道,最后说:梁有之乎?”回答:“有之。
届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史记田儋列传》专练

届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史记田儋列传》专练1《史记__田儋列传》专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 题。
田儋,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
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强,能得人。
秦将章邯围魏王咎于临济。
急,魏王请救于齐,齐王田儋将兵救魏,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魏军,杀田儋于临济下。
儋弟田荣收儋余兵走东阿。
项王闻之,大怒,及北伐齐。
齐王田荣兵败,走平原,平原人杀荣。
项王遂烧夷齐城郭,所过者尽屠之。
齐人相聚畔之。
荣弟横,收齐散兵,得数万人,反击项羽于城阳。
而汉王率诸侯败楚,入彭城,项羽闻之,乃释齐而归,击汉于彭城,因连与汉战,相距荥阳。
以故田横复得收齐城邑,立田荣子广为齐王,而横相之,专国政,政无巨细皆断于相。
横定齐三年,汉王使郦生往说下齐王广及其相国横。
横以为然,解其历下军。
汉将韩信已平赵、燕,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
齐王广、相横怒,以郦生卖己,而烹郦生。
齐王广东走高密,相横走博阳。
至博阳,而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
后岁余,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
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
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
田横因谢曰:“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
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使还报,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
”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
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
”止客。
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
且吾烹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
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2 尚未能改,犹可观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能出其右者。
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
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
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
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
”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
”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
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
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
”于是王乃尽偿之。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梁孝王:汉景帝之弟。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B.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C.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D.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
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郎中,秦汉时掌管宫廷侍卫的官员,隋代后为六部内各司的主管,后世也指医生。
B.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中的“陛”是指宫殿的
台阶。
C.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矫诏”是指假托、假传或篡改皇帝的诏书、
诏令。
D.卒,原指诸侯死亡,唐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文中的“以官卒”是指在官任
上去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叔临危不惧,忠心维护赵王。
赵王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谋划造反失败,田叔不惧朝廷“罪三族”的诏令,以家奴的身份跟随赵王来到长安。
B.田叔才能卓越,受到高祖称赞。
赵王冤情得雪,被释放出狱时,向朝廷推荐了田叔等人,田叔得到召见,高祖交谈后认为田叔是汉廷臣子中最优秀的。
C.田叔审查案件,替汉景帝着想。
田叔调查清楚了梁孝王暗杀袁盎案件的事实,却站在皇上的角度劝说景帝不要再过问梁王的事情,得到了景帝的赏识,。
D.田叔担任鲁相,巧谏鲁王还钱。
鲁国百姓找田叔指责鲁王,田叔责罚了他们并批评说这是诽谤君王,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最终将钱尽数偿还给百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5分)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
(5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参考答案】
1.A
2.D
3.B
【全文翻译】: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
做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众公交游。
赵王张敖让他做了郎中。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的坐着骂他。
这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多人请求作乱。
”赵王咬破手指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你们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
”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
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
于是赵午等都自杀,只有贯高被抓。
这时汉下诏书说:“赵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
”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红衣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称是赵家的奴隶。
贯高的事情弄清楚以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废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
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对话,感到汉朝堂上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做了郡守、诸侯相。
田叔做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几年后,田叔因犯法失去汉中郡太守的职务。
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史记部事实,回朝报告。
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
”皇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
田叔刚刚到任,一百多位百姓主动找他,指责鲁王夺取财物的事情。
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敢毁谤君主呢!”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
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
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
”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
几年后,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死去,鲁王用一百斤黄金给他作祭礼。
小儿子田仁不肯接受,说:“不能因为一百斤黄金损害先父的名声。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