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1359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d.png)
1.人因工程学: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应用学科。
①国际人类工效学会的定义: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②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学全书: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③总结: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方法、作息制度及其改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3.微气候: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①气温:空气的冷热程度。
②湿度:空气的干湿程度。
③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内所含的水汽质量。
④相对湿度:某气温、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的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⑤气流速度:空气的流动速度。
⑥热辐射: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0K时的辐射能量。
4.高温作业环境的定义及其分类: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h)的环境称为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幅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福射强度大,相对温度较低;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
5.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6.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①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屏蔽热源,降低湿度,增加气流速度。
②保健措施: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合理使用劳保用品,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人因工程学的含义
![人因工程学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548208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5.png)
人因工程学的含义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技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与优化的学科。
它考虑了人的认知、心理与生理特征,并将这些特征纳入技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以确保系统的使用与性能能够最大化地适应人们的需求和能力。
人因工程学的目标是提高技术系统的易用性、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事故的发生,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工作效能。
它涉及到诸多领域,包括工业设计、人机交互、认知心理学、人体工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人因工程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机界面设计:研究设计和优化用户与技术系统之间的界面,使其易于操作、容易理解,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2. 工作设计与任务分配:研究设计和改进工作流程和任务分配,以使工作效率最大化、降低工作负荷和疲劳,并考虑人的能力和限制。
3. 错误预防与人为失误管理:研究设计和改进技术系统,使其对人为错误和失误具有容错性,并提供预防和纠正措施,减少潜在的事故风险。
4. 任务需求与人的能力匹配:研究分析和评估任务对人的认知和生理需求,以确定最佳的任务分配和人员配置。
5. 用户体验与满意度:研究用户对技术系统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以对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
通过将人因工程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技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过程中,可以提升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使用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力。
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https://img.taocdn.com/s3/m/e34779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5.png)
合人体工学,提高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降低疲劳
02
通过优化产品设计,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降低使用者在操作过
程中的疲劳感。
提高安全性
03
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
性,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交通工具设计
驾驶安全
人因工程学在交通工具设计中考虑到驾驶员的安全,通过优化内 部设备和外部设计提高驾驶安全性。
背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自动化,机器和设备的复杂性不断 提高,人因工程学在解决人机交互问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
提高系统效率
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提 高工作效率。
保障人员安全
通过合理的设计,减少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 到的危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需 求,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无障碍设计
人因工程学提倡无障碍设计,确保所有人都可以 方便地使用和访问建筑和环境。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考虑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人因工程学可以提高公共服务设 施的使用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优化流程
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 率并减少等待时间。
营造良好环境
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舒适、安全和友好的环 境,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数学建模与仿真
数学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人的行为、环境因素 等,以预测或解释其在特定人因工程学问 题上的表现。
VS
仿真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或物理模型来模拟人的行 为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评估人 因工程学设计的有效性。
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https://img.taocdn.com/s3/m/24c879e19b89680203d82552.png)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社么是效度?什么事信度?人因工程研究方法为什么要保证效度和信度要求?答:1.效度。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可从不同角度研究效度,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1)内部效度。
是指研究中各变量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2)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是指某一研究的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和普及到其他的人和背景中去。
2.信度。
信度指的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
实际研究中通常用一致性系数法、等值性系数法、内部一致性系数法来估计信度。
第二章。
1.人的心理因素:5各方面:一性格、二能力、三动机、四情绪、五意志。
2.补充ATP的方法有三种:一磷酸原(ATP-CP)系统;二乳酸能系统;三有氧氧化系统。
3、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可以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第三章微气候1、简述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下列4个最重要的参数: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条件。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2b2f7e294b73f242336c5f56.png)
(2)视觉疲劳是指作业者长时间反复辨认对象物,因生理和物理方面的原因,导致视觉功能下降,并产生一系列生理自觉症状的现象。
生理自觉症状主要有:眼球干涩、怕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眼痛、眼球充血、产生眼屎和流泪等。
(3)在高技术领域中发挥特殊作用。高技术与人类社会往往产生不协调的问题,只有综合应用包括人因工程在内的交差学科理论和技术,才能使高技术与固有技术的长处很好结合,协调人的多种价值目标,有效处理高技术社会的各种问题。
第二章
一.微气候
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下列4个最重要的参数: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状况。
2.优化设计和应用的工程学。在研究对象、方法与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这两个学科有密切关系。现在人一机—环境系统工程已成为系统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3.管理工程学科是把由人、组织、设备、信息、技术等要素构成的综合系统的管理与生产(或服务)系统的优化作为研究对象。管理与生产优化是人因工程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同时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也应用管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五.简述人工照明的类型,并各举一例?
一般照明:适用于工作地密集,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局部照明:为增加某些特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
综合照明: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用于要求照度值高,有一定投光方向或固定工作地分布较稀疏的场所。
特殊照明:方向照明,透过照明,不可见光源照明,对微细对象检查的照明,色彩检查的照明,色彩照明。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4d287dfd0242a8956bece40f.png)
一、什么是人因工程?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等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和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
二、人因工程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1产品服务于客户,客户始终处于设计的首位2考虑个体在能力和限制上的差异及其对设计造成的影响3强调设计过程中,经验数据和评价的重要性4用系统的观点考虑问题、事物、过程、环境和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5人因工程学不是基于表格数据、指标进行设计,不是设计产品模型,不同于常识三、什么是微气候?微气候环境是指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环境,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
空气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的干湿程度。
气流速度是指空气的流动速度。
热辐射是指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Ok时的辐射时的能量。
四、视觉特性(概念、应用等理解)?1明暗视觉和色彩视觉2明适应和暗适应:人从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逐步适应黑暗环境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刚开始人眼不能辨别物体要经过,几十秒时间才能看清物体,这种适应叫做明适应。
急剧和平繁的适应会增加眼睛的疲劳,使视力迅速下降,故室内照明要均匀而稳定。
3调节:调节是视觉的适应观察距离的能力,视觉工作距离不应小于3分之2调节近点4视野:视野是指头部和眼部不动时,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中心视角60°最为适宜视野视觉信息的感知是视野范围的限制5视度:物体具有一定的亮度,在视网膜上成像所引起视觉感应的清晰程度称为视度五、工作场所照明设计的要素及原则?要素:一、照明方式;二、光源选择;三、眩光及其防控措施;四、照度分布;五、亮度分布原则:1、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根据工作性质与工作点分布疏密,选用不同的照明方式:一般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特殊照明2、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无自然光最优选择显色指数高的人工照明3、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光线转为散射,避免反射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对比4、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或等于平均照度的三分之一5、要求视野内有合适的亮度分布,提高照明质量还应该考虑照度稳定六、色彩的特性(色彩的三要素)?三个基本要素:色调,明度,纯度色调:每种颜色区别于其他颜色的特征,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明度:与物体表面色彩的反差率,同一色调有不同的明度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取决于表面的反射光波波长范围的大小七、工作场所的色彩设计?要素:运用光线的反射率,合理配色,颜色特性的选择原则:根据空间使用目的的不同而不同,根据空间的大小,形式而变化,根据空间的定位而定,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类别,注意空间的使用时间,注意使用者的偏好。
人因工程学第1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人因工程学第1章人因工程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aff773804a1b0717fd5dddf.png)
因变量的要求
• 基本要求: ①客观存在;②数量较多;③无突变;④容易收集;⑤不需要特
别的数据收集技术;⑥消耗尽可能少的财力和实验者的精力。
• 可靠性: 是指对一个变量测量多次结果保持稳定的特性。
• 正确性: 如方向正确性、内容正确性、体系正确性。
• 防止干扰因素的影响:因变量不能受那些与体系无关的变量的影响。 • 敏感性
▪ “人因工程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
系的,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 科。它综合应用了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卫 生学、人体测量学、劳动科学、系统工程学、 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成果,设计和 改进人-机-环境系统,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效率 和效益,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1.2 人因工程的起源和发展
• 观察法:
1. 研究者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标,也就是"观察 什么"的问题。因为观察时研究者的注意范围和 思考能力有限,不可能同时注意多种现象. 2. 第二个问题相对更有趣些:我们如何保证观察 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这涉及到观察过 程中被观察对象的反应(反应性)问题。
观察法的局限性
因为观察法是描述性的,这种特性必定为其带来如 下限制: ✓ 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 ✓ 有时,观察法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 ✓ 观察法的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 ✓ 观察法本身并不一定客观无偏。
1.3 人因工程的应用——案例 ❖Health care work
1.3 人因工程的应用——案例
1.3 人因工程的应用——案例 ❖Human-Machine Systems
1.4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与工具
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1. 调查法 2. 观测法 3. 实验法 4. 心理测量法和心理测验法 5. 模拟和模型实验法 5. 计算机数值仿真法.利用系统的数 学模型进行仿真性实验研究。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667d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e.png)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总结一、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1.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人因工程学起源于二战期间的工业生产需求,旨在通过调整机械设备,以适应人类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因工程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优化人类和各种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旨在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产品,以使其符合人类的特征和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伤和疾病风险,提高工作生产力。
3. 人因工程学的意义人因工程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合理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和产品,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提高工作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二、人因工程学的基本原理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旨在研究人类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以发现人类在工作中的特点和需求,并据此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产品。
2. 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了解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是人因工程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人机界面,使其更符合人类的视觉、听觉和操作习惯,提高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4. 工作环境设计工作环境设计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工作场所的空间、光线、噪音、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
5. 人机协调人机协调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原则之一,旨在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和产品,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6. 人因工程学的原则A. 适应性原则B. 一致性原则C. 简化原则D. 易学性原则E. 误用保护原则F. 可变性原则三、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人因工程学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生产工艺、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轻工人的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
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https://img.taocdn.com/s3/m/7885eb3f6edb6f1aff001fe1.png)
(一)不动关节 (二)动关节 (三)半动关节 1.滑动关节 2.角度运动 (1)屈 、伸运动 (2)内收 、外展运动 (3)旋转运动 (4)环转运动 三、肌肉 1.收缩性
பைடு நூலகம்.伸展性
3.弹性
4.粘滞性
四、操作动作与作业姿势
(一)作业姿势的基本类型
4大基本姿势:站姿、端坐姿、靠椅坐姿、卧姿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人因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 、人机系统 1.人机系统 1)人工系统 2)机械化系统 3)自动系统 2.系统特征 1)系统是有目的的 2)系统是层次的 3)系统处在特定的环境中 4)元素具有各自的功能
3.元素的相互作用 4.系统、子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5.系统的可靠性
第一节 学科概述
一、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美国—人因工程学 Human Factors or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欧洲和其他国家—工效学 Ergonomics 另类—人类工程学、人机工程、工程心理学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 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互相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 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 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第三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供应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直接法 间接法 三、能量代谢与能量代谢率 1.基础代谢 2.安静代谢 3.活动代谢 活动代谢率=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 4.相对能量代谢率RMR RMR=活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作业时实际代
谢率-安静代谢率)/基础代谢率
人因工程学研究领域
人因工程学介绍
![人因工程学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68b114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f.png)
人因工程学介绍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以及工作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人因工程学可以为各种工作场所提供合理的设计和改进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减少工作中的事故和伤害。
在工业生产中,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汽车制造工厂中,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生产线,使工人的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同时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在医疗行业中,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医疗设备和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除了工业生产和医疗行业,人因工程学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飞行舱和控制系统,提高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在交通运输领域,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人
性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因工程学将会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a3bce001bed5b9f3f90f1ca2.png)
关于《人因工程学》学科的总结人因工程学(Ergonomics或Human Engineering)又称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等各种名称,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
它是管理科学中工业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专业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目的的一门科学。
其中侧重于研究人对环境的精神认知称为cognitive ergonomics或human factors,而侧重于研究环境施加给人的物理影响称为biomechanics或physical ergonomics。
该学科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并有机的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技术标准和规范,从而形成了一门研究和应用范围都极为广泛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因此,它具有现代各门新兴边缘学科共有的特点,如学科命名多样化,学科定义不统一,学科边界模糊,学科内容综合性强,学科应用范围广泛等。
人因工程包含三大要素——人、机、环境为对象,以认为中心,按照人因工程中人的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开展讲述,最后介绍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等内容,从而构成人因工程理论体系框架。
工业工程专业学习人因工程这门课程的意义作用与地位:工业工程是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
人因工程除了著眼于工业工程的中心思维-工作效率与效能-以外, 更强调其中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的人员与工作之双赢. 而人因工程之研究及改善切入点, 却是就人员在完成工作所使用或是存在於其中的媒介为对象. 也就是说, 人因工程透过对于工具设备, 工作环境, 作业方法及程序, 及组织团体的改变, 来达成人与工双赢的目标.《人因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课程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和后续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和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程属于工业工程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课。
人因工程 详细版
![人因工程 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960b0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9.png)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导论1、人因工程学定义:人因工程学就是依据人的特征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讨论方法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3、人的生理阈限:听阈声压:2*10-5Pa,痛阈声压:20Pa;4、中枢神经系统如何实现对内外的协调:对外界的协调是指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中心的人与外界的协调关系。
对内部的协调是指人体各内脏器官的协调。
(不准)5、人体感觉器官及运动器官:感觉器官1视觉、2听觉、3味觉、4嗅觉、5肤觉;运动器官1上肢、2下肢。
其次篇人的工作环境1、光的物理性质:关于光的波动性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辐射波。
2、亮度与照度含义:亮度指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照度是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
3、明适应与暗适应:人从光明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逐步适应于黑暗环境的过程叫暗适应。
明适应发生在由黑暗环境进入光明环境的时候。
4、环境照明设计原则:环境照明设计,在任何时候都应当遵循工效学原则。
5、色觉的特性:1恒常性、2适应性、3显色性、4明视度、5向光性、6反射性、7负后性。
6、颜色的表示方法:孟塞尔颜色立体模型7、响度与响度级: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度所产生的主观感觉量,它与正常听力者对该声音的主观响度感觉成正比。
响度以N表示,单位为宋,并定义1宋为40方。
8、影响听力的噪音指标:9、噪声掌握方法;声源掌握,掌握噪音的传播,个体爱护,音乐调整。
10、微气候的要素: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
11、人体舒适温度与湿度:21加减3摄氏度,湿度40到60%。
12、肯定湿度与相对湿度:肯定湿度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克数。
定义某温度、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的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13、正辐射与负辐射:当环境的物体表面温度高于人体表面温度时,则向人体放射热量,称为正辐射。
反之,称为负辐射。
人因工程学的内容
![人因工程学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da107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a.png)
人因工程学的内容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改善和优化工作条件,以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它结合了心理学、工程学、设计学和人体生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理解和应用人类认知、行为和生理特征,来设计更符合人类需求和能力的工作系统。
首先,人因工程学强调人的需求和能力在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人的认知、运动和感官等方面,人因工程学专家能够了解人类在工作中的行为和需求模式。
这种了解可以帮助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站、工具和设备,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加舒适、高效,并减少可能的错误和事故。
其次,人因工程学关注工作环境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性化设计的工作环境可以降低工作压力和疲劳,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
例如,在办公室环境中,合理的布局和舒适的家具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减少对身体的负荷。
工作场所的光照、噪音和温度等因素也需要合理控制,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此外,人因工程学还研究人的认知和注意力特点,以帮助设计更直观和易于操作的界面和控制系统。
这类设计可以减少人们在操作时的错误率,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现代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人因工程学也在移动应用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人与计算机等设备之间的交互更加自然和高效。
总结而言,人因工程学旨在通过深入理解人类认知、行为和生理特征,设计更加符合人类需求和能力的工作系统。
它关注工作环境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人性化的工作站、工具和设备设计。
此外,它也致力于改善界面和控制系统的设计,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人因工程学的应用,我们可以创造更舒适、高效和安全的工作环境,进而提升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人因工程学重点归纳
![人因工程学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7ca5c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f.png)
人因工程学重点归纳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其工作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优化工作条件以提高人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因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人因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心理学、工程学、人体生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它以人为中心,研究如何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工具和任务,以适应人的需求和能力。
人因工程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的特性: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对工作任务的影响,包括人的认知能力、体力状况、情绪状态等。
2. 工作环境:研究工作环境对人的影响,包括噪声、照明、温度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3. 工作任务设计:研究如何根据人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工作任务,包括任务的复杂度、自动化程度、工作时间安排等。
4. 人机交互:研究人与机器、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包括界面设计、操作方式等,旨在减少误操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二、人因工程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人因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制造业:人因工程学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旨在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站、工具和流程,以提高工人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研究人的身体姿势、手眼协调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工作台面高度、工具形状等,减少工人的体力劳动和作业误差。
2. 交通运输:人因工程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关注驾驶员、飞行员等操作人员的行为和反应。
通过研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注意力分配等因素,设计更安全的车辆控制系统、驾驶员信息显示界面等。
3. 医疗卫生:在医疗卫生领域,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改进医疗设备的设计和医疗流程的优化,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研究医生的决策过程、视觉注意力等因素,设计更易于诊断和治疗的设备和界面。
4.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人因工程学的要求尤为严格,因为飞行员和宇航员的任务所涉及的风险极高。
人因工程学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包括设计人性化的驾驶舱、航天器控制界面等,以提高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质量。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c4a5d0c5a1c7aa00b52acbe0.png)
3.1 作业能力
作业能力是指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心理特征。 这些心理、生理特征,可以从作业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 产和质量间接地体现出来。
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中,如流水线作业,作业能力可用劳动 生产率来表示. 脑力劳动为主的作业中,如仪表监视、汽车、飞机的驾驶等, 作业能力可用误动作率,感受性、视觉反应时间等为衡量标 准.
管理工程 安全工程
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环境保护学 环境医学 环境卫生学 环境心理学
环境监测学
1.5、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
实测法 实验法 询问法
模拟和模型 实测法 测试法 实验法
图示 观察法 实验法 模型法
询问法 分析法
测试法 观察法 分析法 模拟模型法 图示模型法
二、人的生理特征与心理因素
人的因素是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的重要考 虑因素,无论是设备、工具设计,作业环境 设计,还是作业量及作业方式的安排都要考 虑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1)生产工具是否按照工效学原则设计。 (2)作业时间:根据不同的作业性质、强度大小合理制定 作业时间。 (3)现代企业是集体协作的行为,要综合考虑社会、家庭、 体力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作业制度。 锻炼:可以巩固动力定型,使动作敏捷、准确、协调、肺 活量增加,使所从事的作业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持久性。 熟练效应:反复从事某项活动,形成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变 化,使机体协调、不易产生疲劳,达到提高作业能力的效果。
2.1、人的生理特征
二、肌肉、骨骼与供能系统
2.骨骼系统
1.肌肉组织
骨及骨骼:人体骨骼系统可分成颅 骨、躯干骨、四肢骨三大部分。 肌肉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关节:功能主要在于它可以使人的 肢体有可能作屈伸、环绕和旋转 肌肉收缩有向心收缩、离心收缩、 等运动。 等长收缩等形式。前两种是实现人体 各种运动所必需的,它们是动力性的, 3.人体活动供能 总称为动力性收缩。等长收缩则是静 能量的供给通过体内能源物质的氧 力性收缩。 化或酵解来实现。新陈代谢。 人体有三个功能系统:磷酸原系统、 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1e48f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0.png)
一1. 人因工程的定义:1) 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2)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2.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作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决策者,也是操纵者或使用者;机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一切物的总称,它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设施、工具或用具等;环境是人、机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人、机、环境在其构成的综合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完成特定的工作过程。
3。
发展过程:1)20世纪初:泰勒最早提出,特点:以机器为中心,让人去适应机器。
2)一战初至二战前: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霍桑试验3)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从人适应机器转入到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4)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4。
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
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客观性和系统性。
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不能以个人主观臆断解释客观事实。
5.主要研究方法:1) 调查法:是获取有关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
包括:(1) 访谈法.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资料.(2)考察法.实地考察,发现系统的问题,为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资料。
(3) 问卷法。
根据研究目的,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收集答案。
2)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观测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中3) 实验法: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系统地改变一定变量的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进行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类型 熟练(SKILL) 规则(RULE) 知 识
α 0.407 0.601 0.791
β 1.2 0.9 0.8
γ 0.7 0.6 0.5
(KNOWLEDGE) HCR 模型的行为形成因子及其取值: 操作员经验(K1) 1.专家,受过很好训练 2.平均训练水平 3.新手,最小训练水平 心理压力(K2) 1.严重应激情景 2.潜在应激情景/高工作负荷 3.最佳应激情况/正常 4.低度应激/放松情况 人机界面(K3) 1.优秀 2.良好 3.中等(一般) 4.较差 5.极差 公式:
第三章: 11、假设要设计一个门,要求满足 98 百分位成年男性的情况,试确定该门的通道高度。计 算过程应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变换系数
2)确定身高的标准差 3)确定该百分位数的人体高度 4)考虑修正量 注:50 百分位成年男性身高为 1678mm,身高标准差为 56.3mm,标准正态分布数值表片断 如下:
1 肘高 手功能高 925 656 5 954 680 10 968 693 50 1024 741 90 1079 787 95 1069 801 99 1128 828
13、关于公共汽车顶棚的扶手横杆高度,试回答: (1)应哪些人的哪些尺寸作为限制?(2) 请确定该高度尺寸.(3)设计是否有结果?如何解决设计存在的矛盾? 注:5 百分位成年女性立姿双手上举高为 1845MM,指尖与掌心距离为 70MM;95 百分位 成年男性身高为 1775MM,杆半径为 15MM;
30、试列举一个著名公司或您熟悉的公司的标记是怎样实现简明、易理解,并最终达到较好 的视觉效果的?(7 分) 31、试分析在不同的使用时间长度及受力情况下,下列几种手柄的优缺点。 (5 分)
第七章: 32、试分析:工作状态和休闲状态的坐姿有何区别(2 分)?对应地三种椅的结构(高度、 座面倾角、腰部支撑)应有何不同(2 分)?座椅的座面高度过高或过低、座深过大或过小、 座面过硬或过软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3 分)?(共 7 分) 33、讨论下图所示的装配工作岗位的水平工作区域存在的不恰当之处,并提出解决措施。
-0.22 0.00 0.44
0.44 0.28 0.00 0.28
-0.22 0.00 0.44 0.78 0.92
p =e
t / T1 / 2 − γ − α
β
X … 2.0 0.00 … 0.977 2 0.01 … 0.977 8 0.02 … 0.978 3 0.03 … 0.978 8 0.04 … 0.979 3 0.05 … 0.979 8 0.06 … 0.980 3 … … …
12、试设计皮箱拉杆把手处最大高度(产品设计定位:年轻男性,商务) 。男性部份人体尺 寸及其百分位数如下:
3)有标准规定,夏季或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分别不应高于 1.2m ,不低 于 4m ,为什么?(3 分) 4)空气流动速度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地面洒水实现降尘是否合适?(3 分) 17、讨论:若成人在静坐时基础代谢产生的热量为 50.24Kcal/h·m2,当环境温度为 24℃时可 否穿西装?(1clo 热阻的衣服约相当于 1 套西服) 注:1 千卡/小时 (kcal/h) =1.163 瓦 (W) ; 衣服外面有一层空气层,其热阻大约为 0.12m2·K/W; 75%的代谢产生的热量由衣服传出。 18、根据声强级计算公式:LI=10(lg I/I0),I0 为 10-12W/m2 试回答:1)求当功率为 1W 时的声强级;2)求当声强级为 0 时功率;3)两个 100dB 的声源同 时发出声音,求合成的声强级;两个 0dB 的声源同时发出声音,求合成的声强级;4)求 80dB 与 74dB 的合成声强级。 19、在距离声源 5 米处测得 90 分贝的响声,试分析计算: 1)请问距离声源 30 米处,测得的分贝值为多少?(6 分) 2)根据以上计算,寻找分贝值与测量距离的关系规律。 (3 分) 20、某一声源每隔 0.1 秒分别发出 50db 和 60db 的声音,请问它发出的等效声级。 (5 分) 第五章: 21、距离点光源 2 米处的照度为 500lx,请问距离 4 米处的照度值是多少(3 分)?试总结 点光源中照度与距离的关系(3 分) 22、办公室长 18.2 米,宽 10.8 米,顶棚高 2.8 米,桌面高 0.85 米,采用 DiNiT 55W 防眩日 光灯具数量 33 套,每套光通量 3000Lm,利用系数 0.7,维护系数 0.8,求办公室内平均照 度是多少? (7 分) 23、每天日光的色温如何变化(2 分)?如果室内光线很强,则墙面及地面等应采用什么颜 色?如果光线暗呢?(3 分) 24、试分析:天然采光有什么样的优点(4 分) ;主要有那些限制因素(3 分) 25、试分析:冷色显远,暖色显近。这种错觉是怎样形成的(4 分)?如果希望室内显得更 高更宽,应如何做(3 分)? 26、为了达到 GMP 对空气污染及灰尘控制的要求,洁净车间内通常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至 少列举 8 种措施(8 分) 第六章: 27、试分析:1)汽车速度计与里程计要传达的信息内容有差别吗?它们适合采用什么类型 显示器?(4 分)2)如果变化频率高,机械式还是数字式显示器好?(3 分) 28、试分析:1)为什么开窗式显示器的误读率比较低?(3 分)2)为什么竖向刻度优于横
37、根据人的认知可靠性预测法(HCR) ,假设某工人有平均的技术水平,在放松的情况下, 每天都需要多次操作一台有优秀人机界面的设备.当信号出现后,工人必须在 5MIN 内完成操 作,而普通工人一般情况执行时间为 2MIN. 1)请问事故概率. 2)假如一般情况执行时间为 6.4MIN 呢? 注: 参数 α、β、γ 选取表:
14、警示灯:正常时,警示灯关闭,概率为 99%;出现异常时,警示灯开启,概率为 1%;请 问该警示灯紧急状态时提供的信息量,以及该警示灯提供的平均信息量。 (5 分) 15、请根据人的反应时间计算:每小时 100 公里的车速下,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注:人的听觉反应时间为 120-160ms;人的视觉反应时间为 150-200ms;脚直线运动一次的 最少平均时间为 0.36 秒;脚克服阻力运动一次的最少平均时间为 0.72 秒。在干燥路面每小 时 100 公里的车速下刹车后需要滑行 26 米才能停止。 第四章: 16、为解决有热源的热加工车间的环境问题,试进行如下分析: 1)热源位置与天窗、风向、侧窗位置的关系; (3 分) 2)如果环境多灰尘,通风方式中抽风与送风相比,哪个更合适?为什么?(3 分)
PPT 中的练习题
第一章: 1、列举一个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人因工程学问题(4 分) ,并说明具体的解决(或计算)过 程及最终解决方案(6 分) 。 第二章: 2、抬起重物时的动作如下图的左图及右图,请指出哪一个是正确的动作(2 分) ;试分析其 原因(3 分)?
3、根据公式:T = 1.2 / ( f – 0.15 ) 0.618 – 1.21 其中:T 为忍耐时间(min); f 为所施的力与最大肌力的比值,由最大等收缩力的小数表示. 普 通工人右手最多能搬动 240N 的物品。 试计算:一名普通工人用右手提 12.2KG 的物品,大约只能持续多长时间? 4、行走累了,可在地上的小砖头或很矮的椅子上休息片刻。试分析: 1)从脊椎形态、臀部受压、背部肌三方面分析不符合生理解剖的舒适性要求的情况; (5 分) 2)该种情形却可以使人得到较好的休息,试分析其原因。 (3 分) 5、一个求职者正在测试自己能否胜任一条装配线上的工作,管理部门认为,在操作 1000 次后应能达到生产线效率要求:装配员工应在 40 分钟内完成该操作任务。 ⑴如果求职者第 1 至 6 次次操作时间分别为:100; 90;84.6;81.0;78.3;76.2 (分钟) 请问是否该聘用此求职者? ⑵该求职者第 10 次操作的预期时间是多少? 6、对某工种 2 名工人进行连续 3 天的记录,平均每天 8 小时工作如下: 缝纫 6 个小时;洗衣 1 个小时;非劳动 1 个小时(休息以及工作中断超过 1 分钟的时间的累计)。 试计算其劳动强度。 注:人体的日常活动与能量消耗的对应关系:单位(kcal/m2.min) 睡眠 0.583 躺卧 0.652 开会 0.812 站立 1.416 擦窗 1.983 缝纫 2.333 洗衣 2.362 扫地 2.716 打排球 4.072 骑自行车 4.166 打篮球 5.785 踢足球 5.965 滑雪 8.333 短跑 10.000
第八章: 34、97 年 34 岁的卡斯帕罗夫与“深蓝”的“人机大战”, 最后机器取得了胜利。试分析:“深 蓝” 战胜人类专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机协同的具体途径是什么?机器界面需要符合什 么要求才能实现人机协同? 35.观测装配工作中将垫圈装到螺栓上的操作,可分解为:伸手至 30CM 处;抓取垫圈; 将垫圈移至螺栓处; 套到螺栓上后放手。 请计算平均熟练程度的工人这一操作总的作业时间。 (注:平均熟练程度情况下 1 MOD = 0.129 s;手指的动作 M1 表示用手指的第三个关节前 的部分进行的动作,时间值为 1 MOD,移动距离为 2.5cm;手的动作 M2 表示用腕关节以前 的部分进行一次的动作,时间值为 2MOD,动作距离为 5cm;小臂的动作 M3 表示将肘关节 做为支点,肘以前的小臂(包括手、手指)的动作。每动作一次定为 M3,时间值为 3 MOD, 移动距离为 15cm;大臂的动作 M4 表示伴随肘的移动,小臂和大臂做为一个整体,在自然 状态下伸出的动作。其时间值为 4 MOD,移动距离一般为 30cm;抓的动作 G1 表示用手指、 手简单地抓的动作。在被抓物体的附近没有障碍物。时间值为 1 MOD;放置动作 P2 表示往 目的地放东西的动作,并需要用眼睛盯着进行一次修正的动作。其时间值为 2MOD;放置 动作 P5 表示将物体正确地放在所规定的位置或进行配合的动作, P5 需要伴有 2 次以上的修 正动作,自始至终需要用眼睛观察,动作中产生犹豫,时间值为 5MOD。 ) 第九章: 36、假设电炉过热事故产生的原因如下:操作者操作次序错误(概率 0.003) ;且手动控制系 统响应迟缓;且自动控制系统失灵(概率 0.005) 。而手动控制系统响应迟缓事故的发生原因 如下:操作者操作次序错误(概率 0.003)或指令传输缓慢(概率 0.002) 。请尝试: 1)画出事故树; (2 分) 2)事故树的简化; (2 分) 3)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