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f0b0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d.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第【1】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
它通过一个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感悟道理是非常重要的。
上课伊始,我和学生一起写课题,并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课题的意思后,引导学生发问:“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呢?怎么样帮助的?”等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兴趣为全篇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和学生一起边读文边学习生字新词边理解课文,做到字不离文,文不离字。
抓住关键词“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理解农夫希望禾苗快快长大的心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加上动作、表情,抓住“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体会拔苗的辛苦,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样的劳动会让他筋疲力尽?读这一段的时候,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指导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最后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拓展部分安排推荐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第【2】篇〗培养学生独立创造、主动求索的精神,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在《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
猜测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教者较好地利用了“猜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自身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
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教者首先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诸如:盼苗生长的形象、帮苗生长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黄的形象。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6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8a22ac6f1aff00bfd51e0a.png)
二、古文与白话文对照读。正好我们班部分同学参加了小古文社团活动,学过这篇小古文,让他们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透过对照学习,学生更好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三、为了弄懂寓意,在讲完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类似于急于求成而办坏事的状况吗?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已的见解,道出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搞笑的事。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长大,如果此刻你的父母将你当小禾苗一样拔高,你说行吗?学生都笑着说:不行,不行。请学生举例说明。
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再引导:如果你就是种田人的亲人或朋友,你会对他说一什么?学生会根据事物的生长过程去分析说: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虫、施肥才能生长,不能违背了事物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同时也设计了例如:请同学发挥想象力,如果你是小苗,你被这个人拔起时,你会怎样说呢?续编故事环节,又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第二年,这位农夫有去种禾苗,他会怎样做呢?让学生透过续说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长过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简单了。整节课最终在学生的分主角读文和绘声绘色的故事中结束了
求成,反成坏事。同时也设计了例如:请同学发挥想象力,如果你是小苗,你被这个人拔起时,你会怎样说呢?续编故事环节,又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第二年,这位农夫有去种禾苗,他会怎样做呢?让学生透过续说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长过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简单了。整节课最终在学生的分主角读文和绘声绘色的故事中结束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2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8ee82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2.png)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2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2篇(揠苗助长公开课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f4ed8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7.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反思第【1】篇〗通过对《揠苗助长》这篇课文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分成以下几点:1.首先犯了知识性错误,例如在生字教学上,“揠”里面的“女”字和“截”的笔顺搭错了,以后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应尽量避免,现在我们的管教王上就有生字教学这一部分,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
2.对“寓”字的字面解释上,它是“寄托”的意思,由于口误说成了“精神”。
3.给“焦”组词中,学生组了焦耳这个词语,它是正确的,焦耳是一个计量单位,作为老师忘记了给她加以诠释。
“截”字既可以组成“截留”也可以组成“截流”,在这里应该都加以肯定。
4.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所要表达在效果。
例如:寓言的寓意应该由学生自身总结出来,并由教师加以指导,这样让学生更能体会其中的寓意。
或者在教学时可明确提出疑问,既然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使禾苗正常成长,并联系实际谈谈我们生活中哪些事情不能揠苗助长,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
5.如果选择课件上课,有些突发状况是难以预测的。
我在这里给老师们一个建议,在多功能话筒的利用中,请不要中途关闭开关。
否则就像我今天这样,设备暂停工作,导致不能正常为你服务。
6.整堂课时间把握得不够好,在生字和词语上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整堂课龙头蛇尾。
作为教师,教二年级的孩子时,在“我会读”“我会写”的生字中一定要分清主次。
7.最后,整堂课欠尾了。
其实《揠苗助长》中的寓意和道理在动画中也专门涉及到,但是由于已经下课,不好意思再拖堂和浪费各位老师的时间,便草草结束,没有让学生真切感悟和对课文加深更深的印象。
在这里我也真诚的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传经送宝,多多指点、指出不足、明确提出建议,在今后在教学中大家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反思第【2】篇〗培养学生独立创造、主动求索的精神,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在《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03153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7.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这两则寓言故事中,学生针对插图与课文内容提了一些问题,想想还真有些道理。
如《揠苗助长》这课,学生对着插图明确提出质疑:“既然文中写老农干的是筋疲力尽,那为何图中真在拔苗的他连一滴汗也看不到呢?不太符合常理呀!”针对课文内容,学生问:“既然是老农,应该是很有这方面的经验才是,怎么连这简单的道理也不懂呢?是不是改成刚刚学种田的年轻人比较恰当呢?”如《鹬蚌相争》这课,学生也对插图存在质疑:“鹬蚌身旁不是有一块大石头吗?鹬为什么不把蚌甩向石头,让它破碎,不是可以美食一顿,又不至于被抓吗?”针对内容,问:“既然双方的嘴都被夹住,又怎么能说话呢?”看对这么一群善于思考的孩子,特别欣慰。
虽然上面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理由让他们明白,但这些问题还是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的。
希望自身教出的孩子能有自身的思想,有个性,这样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第【2】篇〗《揠苗助长》在品读表现农夫急性子的语句时,学生感情把握非常充分,文章读得非常有味道。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孩子能把句子读得有感情,读出语文味,这个过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品味,消化,吸收,今天同学们表现非常好。
1.读准字音。
古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异读字,如果不及时扫除这些障碍,将会对学生理解古文意思、领悟内涵造成一定的困难。
学生只有在读准难读字的字音后,才能把文章读得字正腔圆。
在初读这一环节,老师先让学生自读寓言,明确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寓言”的自读要求。
之后,在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这一环节,又非常注意发现学生的读音错误,并及时纠正。
2.读出语气。
古文教学如果单纯地讲解古文意思,不但学生不易听懂,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效果适得其反。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古文教学尤需如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c59004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2.png)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本课教学中,利用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那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抓“巴望、天天、好像”等品味农夫的“急”,抓“好像”在不同句中的作用体会语言文字的妙用,抓“一棵一棵、一直”体会农夫的“傻”。
同时我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训练,因为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指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地方想象,如: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看到禾苗枯死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农夫会说些什么?你会对种田人说写什么?在学生在想像中发表自己对寓言故事的领悟、见解,说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2今日我讲了一节语文课《揠苗助长》,学校的各位领导都来听课,说实话刚开始很紧张,昨日准备了一天的时间,很怕自我讲的不好,也怕自我出错。
第二节课最终开始了,我事先写好了课题,首先我是出示了整个板块地资料:寓言故事,我问学生寓言是什么意思,之后我解释了寓言的意思,然后引出今日我们学习的小故事,也是告诉大家一个小道理。
我让学生自我读题目,学习“揠”字,解释揠地意思:拔,然后紧之后理解课题“揠苗助长”的意思。
之后走进课文分为一下几步:1、教师范读,学生完成两个任务,圈画出本课的。
生字,看准字形,校准字音。
2、找四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3、学习生字。
4、指导朗读。
5、经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道理,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
6、写字。
整个教学环节基本上按照自我预想地完成,只是在指导朗读地过程中觉得自我有些啰嗦,啰嗦地原因应当是自我在指导朗读这块是弱点,不太会抓住学生的心里,所以指导的不够深入。
课后各位领导也都给了提议和指导,我觉得很高兴,听了他们说的我豁然开朗,有些迷雾慢慢解开了,李主任告诉我在指导朗读时能够从课后习题入手,抓住重点词语,领着学生从课文中找重点词语,从词语出发,还有如果出示图片能够放手让学生自我去说,像田主任告诉我多把时间留给学生会更好。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3aeb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f.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第【1】篇〗这篇寓言故事很老了,基本的含义是教育人们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违背。
但一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这点。
本单元主题是“愿望”。
和这个主题结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应落脚到人不但要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还要有正确的奋斗方法。
我设计了让学生分析这个农夫的思想行为这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读书、思辨的过程中明白道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我没有用多媒体课件。
语言本身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因此需要的不是再现情景,而是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的广度,是发散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确体现出了思维的不断提升。
他们不断讨论,倾听,思考,争辩。
我都不置可否,没有直接给出我的判断。
而是适时的给与引导。
最终道理很自然地摆在大家面前,一点也不勉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第【2】篇〗《揠苗助长》是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则寓言故事。
文中讲述了一位农夫因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故事,文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深得孩子们的喜欢。
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规律办事会酿成大错的道理。
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己说出这则故事所表达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可能知其理而不能表其意。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把明白的道理表达出来呢?在教学中我以解题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思考并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农夫为什么拔苗?农夫怎样拔苗?最后结果怎样了?将三个问题串成一条线,以清晰的思路展开课堂教学。
一、以学定教,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拔。
首先,以讲解题目为切入点,学生们分别提出三个问题:农夫为什么拔苗?农夫怎样拔苗?最后结果怎样了?以这三个问题为课堂准绳,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
要求学生要以读为前提,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进行领悟。
在第一段中同学们抓住了“巴望、焦急、天天”这几个重要词语,品味了农夫的“急”。
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最新26篇)
![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最新2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4fcb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1.png)
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最新26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
透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内部的发展规律,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材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是: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
4、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2这篇寓言故事很老了,基本的含义是教育人们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违背。
但是一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这点。
本单元主题是“愿望”。
和这个主题结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应落脚到人不但要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还要有正确的奋斗方法。
我设计了让学生分析这个农夫的思想行为这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读书、思辨的过程中明白道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我没有用多媒体课件。
语言本身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所以需要的不是再现情景,而是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的'广度,是发散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确体现出了思维的不断提升。
他们不断讨论,倾听,思考,争辩。
我都不置可否,没有直接给出我的判断。
而是适时的给与引导。
最终道理很自然地摆在大家面前,一点也不勉强。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
明确本则寓言的寓意成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课文透过古时候一个种田人想让他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个愚蠢的办法——把禾苗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读懂这个故事的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的。
2023年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
![2023年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0375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9.png)
2023年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学校双高课比赛中,我选择了揠苗助长这个教学内容,同一年级的老师好心提醒我:这篇课文是一篇老课文,有好多老师都上得比较精彩。
我想也许这样挑战的对我来说是一种进步。
于是我还是选择了这一课,上完之后,有老师跟我说:“你在低段的教学中已经有所进步。
”我觉得这就是对我的最大得肯定。
我也深深懂得反思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进步。
以下是我本节课中几个自我感觉成败的地方。
教学中,我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
在朗读方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男女生分读、小组、同桌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很好的领会到寓意,另外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和动作演示去体会种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长高的那种急切的心情。
如:理解他在天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我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加上动作。
学生的表演非常到位,正是因为学生能够体会到那个人的焦急机,所以才能演得如此到位。
另外,来理解“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急忙跑道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体会筋疲力尽时,我让学生拔一拔那些禾苗。
学生在拔禾苗的同时,师引了这样一段话:“火辣辣的太阳底下,那个人正在把禾苗一棵一棵地瓦工内高里拔,一分钟、两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直从中午拔到了晚上。
终于拔好了。
此时我忙问:“小朋友,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
”有的说累,有的说手酸,还有的说腰酸背疼。
这就是课文中说的筋疲力尽。
这样的角色体验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筋疲力尽。
在理解为什么觉的禾苗一点也没长高时。
我觉得不够到位。
有学生说禾苗长得慢,还有学生说那个人心理急。
此时我直接就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急。
如果当时我接着学生的话题说下去。
是呀,正因为禾苗长的慢,那个人性急,所以觉的禾苗没长高,禾苗没长高心理就更急了。
此时再让学生来朗读。
这样学生的体会就更到位了。
整节课的'自我感觉还可以,我想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进步。
揠苗助长的教学反思(合集18篇)
![揠苗助长的教学反思(合集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425de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6.png)
揠苗助长的教学反思(合集18篇)揠苗助长的教学反思(1)一、谈话师:小朋友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生:狐狸和乌鸦生:狮子和蚊子生:狐狸和葡萄师: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们书中的第24课有两则寓言。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师:这里的苗助长分别是什么意思?生:苗是禾苗,助是帮助,长就是长大啦。
师:对。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生:我要给它浇浇水,施施肥。
生:我还要给它拔拔草呢。
生:我想我只要把禾苗稍微拔起一点点就行了。
(众笑)师:古时候的宋国有一个农夫,他为了让禾苗长大,用的办法和我们刘青松小朋友想的办法是一样的,拔苗。
拔苗又叫生:揠苗。
师:揠苗助长又叫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真的能让禾苗长大吗?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读,读到你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师:谁来读?你觉得哪儿特别有意思?读给大家听。
(学生分别选择了文中的自然段阅读。
其中樊知阳小朋友把纳闷的纳读成耐,让小朋友一起帮助他读了第三遍后读正确。
)三、究因师: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
农夫费了很大劲去拔禾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那还得从他种了禾苗后说起。
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一生朗读。
)生:他种了禾苗后十分焦急。
生: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急着想让禾苗长大的?(学生认真的读书,圈画。
)师: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很急的呢?生:他天天到田边去看禾苗呢。
生:还有巴望也看出他很急。
生:他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
师:是总觉得禾苗一点没有长。
生:还有十分焦急中也看出来的。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
读到巴望这个词,你好象看到了农夫什么样儿?生:我好像看到他在田边转来转去呢。
生:我也好像看到他弯下腰在一棵禾苗前面眼巴巴的看着。
师: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
读着读着好像看到了书中的人的样儿,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
我们朗读这一段时,就要边读边想像他着急的样儿。
《揠苗助长》的课后教学反思(精选9篇)
![《揠苗助长》的课后教学反思(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d224c75727a5e9846a6193.png)
《揠苗助长》的课后教学反思(精选9篇)《揠苗助长》的课后教学反思1《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他透过古时候一个种田人想让他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个愚蠢的办法——把禾苗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读懂这个故事的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要弄懂寓意就有点困难了。
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几步做法:一、以多种形式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读课文。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反复地朗读,__的意思就不用老师多费唇舌了。
二、为了弄懂寓意,在讲完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长大,如果此刻你的父母将你当小禾苗一样拔高,你说行吗?”学生都笑着说:“不行,不行。
”老师再引导:“如果你就是种田人的亲人或朋友,你会对他说一什么?”学生会根据事物的生长过程去分析说:“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虫、施肥才能生长,不能违背了事物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另外,还设计了续编故事,第二年,这位农夫有去种禾苗,他会怎样做呢?让学生透过续说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长过程。
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
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简单了。
老师也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揠苗助长》的课后教学反思2《揠苗助长》是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
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农夫为了能够让禾苗快些长高,而将之一棵一棵往高处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有趣故事。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读懂课文,并能从中明白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第一则《刻舟求剑》的教学时重点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读自悟,掌握学习的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课教学基本上能够达到我预期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听完课后,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本课教学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模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真正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确实落实新课程改革。
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精选17篇)
![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129a1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7c.png)
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精选17篇)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精选17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篇1这则寓言故事学生早已有所耳闻,故事中的农夫为了能让自家的禾苗长得快些,愚蠢地将田里的每棵禾苗都往上拔了许多,辛苦了一天没有想到反而帮了倒忙,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农夫做事很性急,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找从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这是个性急的农夫。
学生通过朗读,找到“巴望”、“天天”等词,比较“天天”和“常常”的区别,想象农夫“天天”去农田看禾苗的情景,从故事的一开始就埋下伏笔,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农夫。
不同寻常的农夫终于做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将田里的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尽管累得筋疲力尽可是仍然感到很自豪很骄傲,因为禾苗在他的帮助下长高了。
可是第二天,等儿子去看的时候,结果却出乎意料,禾苗都枯死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违背了事物的生长规律,由于他天天去农田看禾苗,就不容易觉察到禾苗的细微变化;由于他心太急了,就越希望禾苗长得快些,在这样的心里怂恿下,他做了一件蠢事。
学生在课堂上生动地再现了农夫在田里忙活的情景,抓住表情和语言表现出农夫的性急,很好的表演了这个故事。
遗憾的是,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延伸出去。
假如农夫现在知道了这个道理,他会采取什么行动促使他的禾苗长快些呢?假如农夫的儿子早点制止父亲愚蠢的行为,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假如你是农夫的邻居,你会怎么劝阻这位农夫呢?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篇2培养学生独立创造、主动求索的精神,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在《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
猜测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拔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6篇)
![《拔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c4bd1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4.png)
《拔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6篇)《拔苗助长》教学反思篇1《拔苗助长》是一那么寓言故事。
明确本那么寓言的寓意成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课文通过古时候一个种田人想让他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个愚蠢的方法——把禾苗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告知我们凡事都不能违抗事物的进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对于三班级的同学来说,读懂这个故事的意思还是比较简单的。
但要弄懂寓意就有点困难了。
所以,在教学时,采纳了以下几步做法:一、以多种形式读,逐步引导同学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读课文,最末到分解色读文。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让同学反复地朗读,文章的意思就不言而喻,在总结寓意时也就得心应手。
二、古文与白话文对比读。
正好我们班部分同学参与了小古文社团活动,学过这篇小古文,让他们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骄傲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爱好,通过对比学习,同学更好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三、为了弄懂寓意,在讲完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类似于急于求成而办坏事的状况吗?”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已的见解,道出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有趣的事。
“每个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长大,假如现在你的父母将你当小禾苗一样拔高,你说行吗?”同学都笑着说:“不行,不行。
”请同学举例说明。
四、同学与文本的对话。
老师再引导:“假如你就是种田人的亲人或伙伴,你会对他说一什么?”同学会依据事物的生长过程去分析说:“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虫、施肥才能生长,不能违抗了事物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同时也设计了例如:“请同学发挥想象力,假如你是小苗,你被这个人拔起时,你会怎样说呢?”续编故事环节,又使同学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第二年,这位农民有去种禾苗,他会怎样做呢?让同学通过续说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长过程。
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照事物进展的规律。
通过老师的细心设计,同学学起来都会感到轻松了。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580c7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9.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第【1】篇〗《揠苗助长》是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则寓言故事。
文中讲述了一位农夫因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故事,文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深得孩子们的喜欢。
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规律办事会酿成大错的道理。
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己说出这则故事所表达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可能知其理而不能表其意。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把明白的道理表达出来呢?在教学中我以解题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思考并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农夫为什么拔苗?农夫怎样拔苗?最后结果怎样了?将三个问题串成一条线,以清晰的思路展开课堂教学。
一、以学定教,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拔。
首先,以讲解题目为切入点,学生们分别提出三个问题:农夫为什么拔苗?农夫怎样拔苗?最后结果怎样了?以这三个问题为课堂准绳,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
要求学生要以读为前提,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进行领悟。
在第一段中同学们抓住了“巴望、焦急、天天”这几个重要词语,品味了农夫的“急”。
想象农夫在田梗上着急的转来转去的情形。
同学们积累了词语“巴望、焦急”,随机引导学生用“焦急”造句。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白农夫拔苗的原因。
其次,再抓住“一棵一棵、一直”两个词语,理解农夫的“傻”。
此时,请一个同学上台戴上农夫头饰,表演农夫拔苗的情景。
教师引导: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一位年迈的农夫正弯着腰,在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一分钟、一小时、两小时……从中午一直忙到晚上,终于大功告成。
教师采访农夫,“农夫,感觉怎样?”拖着疲惫的声音回答:“腰好酸呀!腿都发软了。
”这就是课文中写的“筋疲力尽”的真正含义。
这样的角色表演让同学们轻松理解了农夫在认真的拔苗,最后还累得筋疲力尽。
最后,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充分想象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有的同学说:“因为禾苗喝不到水,所以枯死了。
揠苗助长听课反思(全文5篇)
![揠苗助长听课反思(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05768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5.png)
揠苗助长听课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揠苗助长听课反思《揠苗助长》听课反思今天听了张老师的《揠苗助长》这堂课,收益匪浅。
在本课的教学中,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在读中理解寓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她还合理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环节清晰,板书简洁易懂,概括性强。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图片导入,生动有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课一开始,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图片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情境,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图猜词,仿佛置身于一个个寓言故事中,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朗读指导,切实有效教学中,张老师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寓意。
她采取了多种朗读方式,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体会“筋疲力尽”时,张老师让学生自读,想象拔苗人会筋疲力尽成什么样?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说满头大汗,有的说气喘吁吁,还有的说……这样的角色体验,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筋疲力尽的意思。
另外,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动作演示去体会种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长高的那种急切的心情,在理解种田人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她让学生朗读,说感受,还用动作表演“焦急地转来转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释放,同时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角色转换,感悟寓意寓言是借助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这则寓言要揭示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张老师在教学全文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对他说什么?学生的表现欲再次被点燃,二年级的学生最爱表现自我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6c4e0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2.png)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1培养学生独立创造、主动求索的精神,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在《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
猜测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教者较好地运用了“猜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
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教者一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诸如:盼苗生长的形象、帮苗生长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黄的形象。
二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
教者还注意随机引导,促进学生拓展开去,创造新的形象,诸如:儿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
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蕴涵的感悟和挖掘。
再则是引导介入评价。
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
为此,教者引导学生一会儿充当拔苗人,一会儿充当旁观者,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谈看法,提建议,说感受。
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筹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求索,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蕴涵的领悟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想使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关于《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
![关于《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00ebe2a8114431b80dd800.png)
关于《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
明确本则寓言的寓意成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课文透过古时候一个种田人想让他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个愚蠢的办法——把禾苗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读懂这个故事的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要弄懂寓意就有点困难了。
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几步做法:一、以多种形式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读课文,最后到分解色读文。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反复地朗读,__的意思就不言而喻,在总结寓意时也就得心应手。
二、古文与白话文对照读。
正好我们班部分同学参加了小古文社团活动,学过这篇小古文,让他们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透过对照学习,学生更好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三、为了弄懂寓意,在讲完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类似于急于求成而办坏事的状况吗?”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已的见解,道出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搞笑的事。
“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长大,如果此刻你的父母将你当小禾苗一样拔高,你说行吗?”学生都笑着说:“不行,不行。
”请学生举例说明。
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老师再引导:“如果你就是种田人的亲人或朋友,你会对他说一什么?”学生会根据事物的生长过程去分析说:“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虫、施肥才能生长,不能违背了事物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同时也设计了例如:“请同学发挥想象力,如果你是小苗,你被这个人拔起时,你会怎样说呢?”续编故事环节,又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第二年,这位农夫有去种禾苗,他会怎样做呢?让学生透过续说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长过程。
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
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简单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fd7d2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c.png)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揠苗助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1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
《揠苗助长》就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
就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并概括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看图猜故事名”这个游戏导入,既复习了学过的寓言故事,又顺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由于课文篇幅短,故事内容容易理解,我就把朗读和感悟结合起来,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所以在课堂上,我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
从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第二遍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再到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性格特点。
最后,利用图片展示课文主要内容,并依此复述故事,自是水到渠成。
虽说在上课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上完课后,仍不满意,觉得这节课存在以下不足:一、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
例如学习“精疲力竭”这个词时,如能结合上下文并加以表演,学生肯定会有更深刻的记忆。
二、理解课文内容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浅显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如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把文本加以更生动的形式去呈现解读,相信这节课会更加成功,也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2024年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
![2024年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0af79f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7.png)
培养学生立创造、主动求索的精神,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在《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猜测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教者较好地运用了“猜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立求索的精神和立学习的能力。
再则是引导介入评价。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为此,教者引导学生一会儿充当拔苗人,一会儿充当旁观者,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谈看法,提建议,说感受。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筹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求索,以浅化知恃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蕴涵的领悟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虽说在上课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上完课后,仍不满意,觉得这节课存在以下不足:
一、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例如学习“精疲力竭”这个词时,如能结合上下文并加以表演,学生肯定会有更深刻的记忆。
二、理解课文内容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浅显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生动地再现了农夫在田里忙活的情景,抓住表情和语言表现出农夫的性急,很好的`表演了这个故事。
遗憾的是,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延伸出去。假如农夫现在知道了这个道理,他会采取什么行动促使他的禾苗长快些呢?假如农夫的儿子早点制止父亲愚蠢的行为,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假如你是农夫的邻居,你会怎么劝阻这位农夫呢?s
2024年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
![2024年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2aa4b1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a.png)
2024年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1 今天,我设计并教学了《揠苗助长》一课,深感收获颇丰,特反思如下: 1、设计思想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植物生长的规律,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情景。
在理解人物焦急的心情时,我让学生抓住词语:巴望、转来转去、自言自语、急忙,通过朗读来体会,然后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挑一个学生把转来转去和自言自语用动作表演出来,这样学生理解就更容易。
另外,在理解词语:筋疲力尽和喘气时,我让学生实际表演,弯腰模拟拔禾苗100棵,边拔边数,然后而后伙伴交流感受,这样筋疲力尽和喘气两个词语学生一下子就理解透拉,并且会用。
2、在领悟寓言所表达的道理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伙伴交流,把自己看到的植物生长的过程,自己发现的一些事物的规律说一说,并从本寓言中去领悟寓意。
例如:有学生说,人的生长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不能把人吊起来天天拉他的.胳膊和腿啊,这样人是长不高的。
从而谈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做任何事不要着急,要按事情的规律去做。
总之,“设景入境,对话生成”是这节课文教学成功的原因。
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使师生达到共识、共享,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虽然参与活动比较积极,兴趣也很浓厚,但是在让他们自己表达时,语言的连贯性还存在一些困难。
另外,有些学生在角色朗读上还需要得到更多的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做到完美。
揠苗助长课程的教学反思2 培养学生立创造、主动求索的精神,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在《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羊街小学甘泉完小杨宝燕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
而“寓言”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因此,我选择了27课《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一课。
课文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希望学生对《揠苗助长》中那个不了解事物发展规律的揠苗人行为、心理的分析、对比、了解,让学生明白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然反而会欲速则不达。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
它能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奥的道理。
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文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长吗?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带着这些大问题,在图片、录象等现代技术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文本内容。
其次,抓住关键词句,如“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做做动作,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对于句子“可是一天、二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则通过3次不同层次的朗读——“着急地读,急、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觉得真是度日如年啊”来理解揠苗人因急而感到时间过的非常缓慢,层层递进。
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不是死板地用语言来解释,而是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人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花长时间来说那些道理,是不合适的,他们的认识水平限制了他们抽象地理解寓意。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紧紧扣住课题:《揠苗助长》这4个字,特别是“助”,抓住“那个人为什么要揠苗?怎么揠苗?结果怎么样?”这3个前后相关的问题,在充分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文理解中明白揠苗人的“帮助”是起到了反作用,这都是因为他的帮助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
这样,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渗透在文本内容之中,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短小的文章故事,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精练准确之美,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义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之间的和谐、融会贯通。
即根据寓言简练清楚的内容学习,通过揠苗人可笑的行为与学生自生生活经验的比较,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另外,这次教学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
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课前的寓言成语的积累,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过听到过的寓言成语,板书在黑板上。
二是在教学之后让学生圈圈文中用得好用得恰当的词语,放到积累本中,这样对
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是课中对型近字的积累。
具体表现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引导学生积累二类型近字:和“焦”同部分的字以及和“截”同偏旁的字。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不是浮夸白显的,而是朴实、扎实、真正有效的的语文课。
综合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要以文本为主,紧紧抓住阅读这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途径和手段,重视语文的说话练习,语言的积累,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感受、体验和理解,再在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读。
以及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当然,教学下来,课堂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是教学备课还可以更细致一些。
像“自言自语”不仅是自己说给自己听,还包括轻声地说;“巴望”不仅仅是希望、盼望,还有极度渴望的层度……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造成学生朗读指导就不够到位。
另外,在对于揠苗人揠苗之后人的表情动作样子的说话练习的时候,学生的发言有些扯开去,说“揠苗人可能会累的昏倒了……”在这个环节时间浪费地有点多,造成后面教学的时间有点紧,教学环节有点赶。
另外,学生的课堂生成没有及时抓住强调。
当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的时候没有强化肯定他,而是接着让学生一起齐读,比较遗憾。
仔细想想,归根到底,还是要从文本出发,要将文本读透,读深。
只有自己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学生出现预设以外的东西的时候,抓住闪光点,将这个化为自己的课堂的东西。
如何在课堂上抓住即时生成的东西,抓住课堂上的闪光点来为我所用,是今后所要努力奋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