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数学模型
最短路径问题数学模型
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图中,求出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这类问题很常见,比如我们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就需要找到最短的路线。
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
首先,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抽象成一个图论问题,其中图的顶点表示城市,边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道路。
每条边都有一个权值表示道路的长度。
假设我们要求从顶点s到顶点t的最短路径,我们可以用一个数组d来记录s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叫做Dijkstra算法的算法来求解这个问题。
具体的过程是:
1. 初始化d[s]=0,d[v]=无穷大(v≠s)。
2. 从未标记的节点中选择标号最小的节点v,对v进行标记。
3. 更新所有v的出边相邻节点的距离,具体为:若d[v]+v到该节点的距离< d[该节点],则更新d[该节点]为d[v]+v到该节点的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节点都被标记。
5. d[t]即为s到t的最短距离。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节点数。
当然,还有更快的算法,比如Floyd算法,但是它的时间复杂度更高,达到了O(n^3)。
总之,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可以用图论和算法
来描述和求解。
熟练掌握这个问题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最短路径问题介绍
最短路径问题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带有边权的图中,寻找连接图中两个特定节点的最短路径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最短路径问题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通信网络、物流配送等领域。
通过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可以使得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找到应急通道。
最短路径问题属于图论中的基础问题,通常通过图的表示方法可以简单地描述出这样一个问题。
图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集合,节点表示不同的位置或者对象,边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最短路径问题中,每条边都有一个权重或者距离,表示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移动的代价。
最短路径即是在图中找到一条路径,使得该路径上的边权和最小。
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算法可以应用。
最著名的算法之一是Dijkstra算法,该算法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W. Dijkstra于1956年提出。
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用于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即从一个给定的起点到图中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通过维护一个距离数组和一个集合来不断更新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直到找到目标节点为止。
除了Dijkstra算法和Floyd-Warshall算法外,还有一些其他与最短路径问题相关的算法和技术。
例如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结合了BFS和Dijkstra算法的特点,对图中的节点进行评估和排序,以加速搜索过程。
Bellman-Ford算法是一种解决含有负权边的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通过多次迭代来找到最短路径。
一些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也被应用于最短路径问题的解决中,可以获得更快速和精确的路径搜索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最短路径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利用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来求解。
利用图的邻接矩阵或者邻接表来表示图的连接关系,再结合Dijkstra或者Floyd-Warshall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问题》课件
E
M
CF
G B
N
H
随堂练习
某大学建立分校,本部与分校隔着两条平行的小河.如图,
小河甲的两岸为l1,l2,且l1//l2,小河乙的两岸为l3,l4,且l3//l4, A为本部大门,B为分校大门.为了方便两校区人员来往,
要在两条小河上各建一座桥,桥面垂直于河岸.为使A,B
两点间来往路径最短,试在图中画出
B′
AB′交直线l于点C,此时点C就是
所求作的点.
2.两线一点型问题. 如图,在直线l1和直线l2上分别找 到点M,N,使得△AMN的周长 最小.此时过点A分别作关于直线 l1,l2的对称点A1,A2,连接A1A2 分别交直线l1,l2于点M,N,则 点M,N即为所求.
A2 N
l2 A
M
l1
A1
3.两线两点型问题.
A A1
符合条件的路径,并标明桥的位置.
ll12
l3 B1 l4 B
课堂小结
最
短
A∙
路 径
造桥选址问题
M
问
A′
a b
题
N
∙B
《最短路径问题》
知识回顾
1.两点一线型.
如图,点A,B分别是直线l异侧的两个点,在直线l上找
一点C,使得AC+BC的值最小,此时点C就是线段AB与
直线l的交点.
A
C
பைடு நூலகம்
l
B
1.两点一线型.
如图,点A,B是直线l同侧的两
B
点,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得
A
AC+BC的值最小,这时先作点B
l
C
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的B′,连接
即AM+NB+MN的值最小.
最短路径问题例题与讲解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1.最短路径问题(1)求直线异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连接这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如下图,点A,B分别是直线l异侧的两个点,在l上找一个点C,使CA+CB最短,这时点C是直线l与AB的交点.(2)求直线同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找到其中一个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则与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如下图,点A,B分别是直线l同侧的两个点,在l上找一个点C,使CA+CB最短,这时先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则点C是直线l与AB′的交点.为了证明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我们不妨在直线上另外任取一点C′,连接AC′,BC′,B′C′,证明AC+CB<AC′+C′B.如下:证明:由作图可知,点B和B′关于直线l对称,所以直线l是线段BB′的垂直平分线.因为点C与C′在直线l上,所以BC=B′C,BC′=B′C′.在△AB′C′中,AB′<AC′+B′C′,所以AC+B′C<AC′+B′C′,所以AC+BC<AC′+C′B.【例1】在图中直线l上找到一点M,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和最小.分析:先确定其中一个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和另一个点,与直线l的交点M即为所求的点.解:如下图:(1)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2)连接AB′交直线l于点M.(3)则点M即为所求的点.点拨:运用轴对称变换及性质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直线上,然后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运用轴对称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将所求线段之和转化为一条线段的长,是解决距离之和最小问题的基本思路,不管题目如何变化,运用时要抓住直线同旁有两点,这两点到直线上某点的距离和最小这个核心,所有作法都相同.警误区利用轴对称解决最值问题应注意题目要求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比较来说明最值问题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类最值问题时,要认真审题,不要只注意图形而忽略题意要求,审题不清导致答非所问.3.利用平移确定最短路径选址选址问题的关键是把各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线段上.如果两点在一条直线的同侧时,过两点的直线与原直线的交点处构成线段的差最大,如果两点在一条直线的异侧时,过两点的直线与原直线的交点处构成的线段的和最小,都可以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推理说明,通常根据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取其中一个点的对称点来解决.解决连接河两岸的两个点的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通过平移河岸的方法使河的宽度变为零,转化为求直线异侧的两点到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通常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换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直线上,从而作出最短路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2】如图,小河边有两个村庄A,B,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村与B村供水.(1)假设要使厂部到A,B村的距离相等,则应选择在哪建厂?(2)假设要使厂部到A,B两村的水管最短,应建在什么地方?分析:(1)到A,B两点距离相等,可联想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又要在河边,所以作AB的垂直平分线,与EF的交点即为符合条件的点.(2)要使厂部到A村、B村的距离之和最短,可联想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A(或B)点关于EF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B点,与EF的交点即为所求.解:(1)如图1,取线段AB的中点G,过中点G画AB的垂线,交EF于P,则P到A,B的距离相等.也可分别以A、B为圆心,以大于12AB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两点,过这两点作直线,与EF 的交点P 即为所求.(2)如图2,画出点A 关于河岸EF 的对称点A ′,连接A ′B 交EF 于P ,则P 到A ,B 的距离和最短.【例3】 如图,从A 地到B 地经过一条小河(河岸平行),今欲在河上建一座与两岸垂直的桥,应如何选择桥的位置才能使从A 地到B 地的路程最短?思路导引:从A 到B 要走的路线是A →M →N →B ,如下图,而MN 是定值,于是要使路程最短,只要AM +BN 最短即可.此时两线段应在同一平行方向上,平移MN 到AC ,从C 到B 应是余下的路程,连接BC 的线段即为最短的,此时不难说明点N 即为建桥位置,MN 即为所建的桥.解:(1)如图2,过点A 作AC 垂直于河岸,且使AC 等于河宽.(2)连接BC与河岸的一边交于点N.(3)过点N作河岸的垂线交另一条河岸于点M.则MN为所建的桥的位置.4.生活中的距离最短问题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求距离之和最小问题,就是运用等量代换的方式,把几条线段的和想方法转化在一条线段上,从而解决这个问题,运用轴对称性质,能将两条线段通过类似于镜面反射的方式转化成一条线段,如图,AO+BO=AC的长.所以作已知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例4】(实际应用题)茅坪民族中学八(2)班举行文艺晚会,桌子摆成如图a所示两直排(图中的AO,BO),AO桌面上摆满了橘子,OB桌面上摆满了糖果,站在C处的学生小明先拿橘子再拿糖果,然后到D处座位上,请你帮助他设计一条行走路线,使其所走的总路程最短?图a 图b解:如图b.(1)作C点关于OA的对称点C1,作D点关于OB的对称点D1,(2)连接C1D1,分别交OA,OB于P,Q,那么小明沿C→P→Q→D 的路线行走,所走的总路程最短.利用轴对称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决几何中的最大值问题的关键.先做出其中一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和另一个点,所得直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所求.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易证明这就是最大值.破疑点解决距离的最值问题的关键运用轴对称变换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决一些距离的最值问题的有效方法.【例5】如下图,A,B两点在直线l的两侧,在l上找一点C,使点C到点A、B的距离之差最大.分析:此题的突破点是作点A(或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或B′),作直线A′B(AB′)与直线l交于点C,把问题转化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解决.解:如下图,以直线l为对称轴,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A′B的连线交l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理由:在直线l上任找一点C′(异于点C),连接CA,C′A,C′A′,C′B.因为点A,A′关于直线l对称,所以l为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则有CA=CA′,所以CA -CB=CA′-CB=A′B.又因为点C′在l上,所以C′A=C′A′.在△A′BC′中,C′A-C′B=C′A′-C′B<A′B,所以C′A′-C′B<CA-CB.点拨: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比较来说明最值问题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最短路径问题 课件
知识点1:两点在直线异侧时的最短路径问题 【例1】 如图1-13-30-1,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 PA+PB的和最小.
解:答图13-30-1,点P即为所求.
知识点2:两点在直线同侧时的最短路径问题 【例2】 如图1-13-30-3,已知直线l和l外两点A,B, 点A,B在l同侧,求作一点P,使点P在直线l上,并且 使PA+PB最短.
解:如答图13-30-6,作点A的对称点A′, 连接A′B,与直线l相交于点C,连接AC, 点C即为所求.
6. 如图1-13-30-9,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 长都是1.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B+PC的值最小.
略.
7. 如图1-13-30-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4,4),B(2,-4).在y轴上求作一点P,使 PA+PB的值最小.(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略.
8. 如图1-13-30-11,∠XOY内有一点P,请在射线OX上 找出一点M,在射线OY上找出一点N,使PM+MN+NP最短.
解:如答图13-30-7,作点P关于OX对称的点 P1,关于OY对称的点P2,连接P1P2,交OX, OY于点M,N,则M,N两点即为所求.
9. 如图1-13-30-12,在△ABC中,AB=AC,AD是BC边 上的高,P是AB边上的一点,请在高AD上找一点E, 使得△PEB的周长最短.
解:作图略, 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 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P, 则P点即为所求.
4. 如图1-13-30-7,直线l旁有两点A,B,在直线上 找一点CA,B两点的距离相等.
解:如答图13-30-5,点C,点D即为所求.
5. 如图1-13-30-8,l为某河流的南岸线,一天傍晚 某牧童在A处放牛,欲将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到家 B处,牧童想以最短的路程回家.请你在找中画出牛 饮水C的位置.
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分两种情况,分别为阶段k=3和k=4:一、阶段:k=3显然,从始点A 到终点E 只有两条路径:A →1B →1D →E,路径距离是10;A →3B →3D →E,路径距离是9.二、阶段:k=4决策:逆序递推k d 1(,)k k x x +表示第k 阶段由初始状态k x 到下一阶段初始状态1k x +的距离。
()k k f x 表示从第k 阶段的k x 到终点E 的最短距离。
(1)阶段k=4有三个初始状态1D 、2D 、3D若最短路径经过1D ,41()f D =3若最短路径经过2D ,42()f D =1若最短路径经过3D ,43()f D =5(2)阶段k=3有两个初始状态1C 、2C若最短距离经过1C ,31()f C =min {311(,)d C D +41()f D ,312(,)d C D +42()f D ,313(,)d C D +43()f D }=min {5,6,8}=5若最短距离经过2C ,同理,32()f C =min {4,5,7}=4(3)阶段k=2有三个初始状态123B B B 、、若最短距离经过1B ,21()f B =min {211(,)d B C +31()f C ,212(,)d B C +32()f C }=min{9,7}=7 若最短距离经过2B ,22()f B =min {221(,)d B C +31()f C ,222(,)d B C +32()f C }=min {6,7}=6若最短距离经过3B ,23()f B = min {231(,)d B C +31()f C ,232(,)d B C +32()f C }=min{8,9}=8(4)阶段k=11()f A =min {11(,)d A B +21()f B ,12(,)d A B +22()f B ,13(,)d A B +23()f B }=min {10,8,9}=8故当经过四个阶段时,最短路径距离为8.综合一、二两种情况,可以明显得出最短路径距离是8,其相对应的最佳路径为A →2B →1C →1D →E。
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基础知识】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经典问题,旨在寻找图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具体有以下几种:1. 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始点,求最短路径;2. 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3. 确定起点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4. 全局最短路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知识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轴对称”、“平移旋转”等。
问题图形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得PA+PB值最小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得PA+PB值最小(将军饮马问题)在直线l1、l2上分别求点M、N,使得∆PMN的周长最小直线m//n,在m、n上分别求点M、N,使MN⊥m,且AM+MN+BN的值最小在直线l上求两点M、N(M在左),使MN=a,并且AM+MN+BN的值最小在直线l1、l2上分别求点M、N,使得四边形PQMN的周长最小在直线l1上求点A,在l2上求点B,使PA+PB最小点A、B分别为直线l1、l2上定点,在l1、l2上分别求点N、M,使AM+MN+NB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PA−PB|的值最大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PA−PB|的值最大若∆ABC中每一个内角都小于120°,在∆ABC内求一点P,使得PA+PB+PC的值最小)如图,在△ABC 中,AB =AC =10,tanA =2,BE ⊥AC 于点E ,D 是线段BE 上的一个动点,则CD+√55BD 的最小值是 .如图,半圆的半径为1,AB 为直径,AC 、BD 为切线,AC =1,BD =2,点P 为弧AB 上一动点,求的最小值.。
最短路径问题
A
O
N
3. 两定两动型最值
例:在∠MON的内部有点A和点B,在OM 上找一点C,在ON上找一点D,使得四边形 ABCD周长最短.
M
A
B
O
N
例:(造桥选址)将军每日需骑马从军营出发,去 河岸对侧的瞭望台观察敌情,已知河流的宽度为30 米,请问,在何地修浮桥,可使得将军每日的行程 最短?
A
C
D
B
4. 垂线段最短型
最短路径问题
1.两定一动型:两定点到一动 点的距离和最小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例:在定直线l上找一个动点C,使动点C到两 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和最小, 即CA+CB的和最小.
B A
l
2.两动一定型 例:在∠MON的内部有一点A,在OM上找 一点B,在ON上找一点C,使得△BAC周长 最短.
M
A
D
E
B
C
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 DM=2,N是AC上的一动点,DN+MN的最小值 为————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CD NhomakorabeaA
B
典型例题
1.如图,在等边△ABC中,AB = 6,AD⊥BC, E是AC上的一点,M是AD上的一点,且AE = 2, 求EM+EC的最小值
A
A
E M
E
M
H
B
D
CB
D
C
2.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 ABE是等边三角 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 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是
例1:在∠MON的内部有一点A,在OM上找一点 B,在ON上找一点C,使得AB+BC最短.
最短路径问题 ppt课件
12
图论及其应用 作业 用Dijkstra算法求出下图中从顶点a到其它所有 顶点的最短路径及及长度。
13
图论及其应用
有向图中求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
设Sj是带权有向图G中自顶点1到顶点j的最短有向路的长度 步骤1:置P={1},T={2,3,…,n}且S1=0,Sj=w1j, j=2,3,…,n 。 步骤2:在T中寻找一点k,使得Sk=min{Sj},置P=P{k}, T=T- {k}。若T=,终止;否则,转向步骤3。 步骤3:对T中每一点j,置Sj=min {Sj ,Sk+ wkj},然后转向步 骤2。 算法经过n-1 次循环结束。
6
1-6-8-B
6-8-B
13
10
5
图论及其应用
指定点到其它所有点的最短路径
解决这一问题最著名的方法是 Dijkstra算法,这个算法是由荷 兰计算机科学教授Edsger W.Dijkstra在1959年提出的。 他在1972年获得美国计算机协 会授予的图灵奖,这是计算机 科学中最具声望的奖项之一。
最终,起点上方的最短路线及权值即为起点到终点的最 短路线及长度。
3
图论及其应用
例 使用回溯法求下图中结点1到结点10的最短路径
2-6-9-10 600
1-4-6-9-10 650
4-6-9-10 500
6-9-10
300
9-10
100 5-8-10
400
8-10
150
3-5-8-10 600
7-8-10 275
定义2 已知矩阵A=(aij)m n ,B =(bij)mn,规定C=AB=(dij)mn,
其中dij=min(aij, bij)
最短路径的十二个基本问题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PA+PB 最小值为 A B'.
原理
分别作点 P 关于两直 线的对称点 P'和 P'', 在直线 l1 、l2 上分别求 连 P'P'',与两直线交 点 M、N,使△PMN 的 点即为 M,N. 周长最小.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PM+MN+PN 的最小值为 线段 P'P''的长.
【十二个基本问题】
【问题 1】
作法
图形
原理
连 AB,与 l 交点即为
P.
在直线 l 上求一点 P,
使 PA+PB 值最小.
【问题 2】“将军饮马”
作法
作 B 关于 l 的对称点
B'连 A B',与 l 交点
在直线 l 上求一点 P,
即为 P.
使 PA+PB 值最小.
【问题 3】
作法
图形 图形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PA+PB 最小值为 AB.
原理
将点 A 向下平移 MN 的
长度单位得 A',连 A'
B,交 n 于点 N,过 N 作
直线 m ∥ n ,在 m 、n , NM⊥ m 于 M.
上分别求点 M、N,使
MN⊥ m ,且 AM+MN+BN
的值最小.
【问题 6】
作法
图形
将点 A 向右平移 a 个
长度单位得 A',作 A'
关于 l 的对称点 A'',连 在直线 l 上求两点 M、N
对称点 B',连 A'B' l2 上一定点,在 l2 上求 交l2 于 M,交 l1 于 N.
点 M,在 l1 上求点 N,
使 AM+MN+NB 的 值 最
小.
运筹学最短路径问题
运筹学最短路径问题
在运筹学中,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寻找图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可以通过一系列边连接起来,使得路径上的累计权值总和最小。
最短路径问题是运筹学中的经典问题,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交通网络规划、物流路径优化等。
常见的最短路径算法包括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是用于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算法。
它从起点开始,通过不断更新节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和前驱节点,逐步扩展到其他节点,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所有节点都被处理。
弗洛伊德算法是用于解决全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算法。
它通过动态规划的方式,对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进行逐步计算和更新,最终得到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除了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还有其他一些算法可以用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如贝尔曼-福特算法和A*算法等。
总之,最短路径问题在运筹学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来求解。
这些算法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求解。
最短路径12种类型例题
最短路径12种类型例题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通常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路径。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本文将介绍12种最短路径类型的例题,并逐步解决它们。
1.单源最短路径单源最短路径指从一个源点到其他所有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Dijkstra算法或Bellman-Ford算法来解决。
2.最短路径树最短路径树是从一个源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构成的一棵树。
使用Dijkstra算法或Bellman-Ford算法来解决。
3.多源最短路径多源最短路径指从所有源点到所有其他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Floyd-Warshall算法来解决。
4.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指从一个点出发,到达另一个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Johnson算法来解决。
5.负权边的最短路径负权边的最短路径指当图中存在负权边时,求取从一个源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解决。
6.负权环的最短路径负权环的最短路径指当图中存在负权环时,求取从一个源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解决。
7.非全源点的最短路径非全源点的最短路径指从集合S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到集合T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最短距离。
使用Dijkstra算法和A*算法来解决。
8.带优先级的最短路径带优先级的最短路径指在一张具有边权和点权的图中,到达终点时要满足某些特殊条件,如使路径上没有超过限定时间的边。
使用A*算法来解决。
9.带障碍的最短路径带障碍的最短路径指在一张具有障碍物的图中,找到穿过障碍物的最短路径。
使用A*算法来解决。
10.可走斜向的最短路径可走斜向的最短路径指在一个八方向图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使用A*算法来解决。
11.带环的最短路径带环的最短路径指在一个含有环的图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解决。
12.非最短路径非最短路径是指除最短路径以外的路径。
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算法)和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和Prim算法)
t(j)=tmin;
end
end
end
ifk==n
break;
end
end
T;
c;
Prim算法程序:
function[T c] =Primf(a)
%a表示权值矩阵
%c表示生成树的权和
%T表示生成树的边集合
l=length(a);
a(a==0)=inf;
k=1:l;
listV(k)=0;
上机实验1、2
1.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算法)
2.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和Prim算法)
一、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算法)
实验问题描述:如图的交通网络,每条弧上的数字代表车辆在该路段行驶所需的时间,有向边表示单行道,无向边表示可双向行驶。若有一批货物要从1号顶点运往11号顶点,问运货车应沿哪条线路行驶,才能最快地到达目的地。
listV(1)=1;
e=1;
while(e<l)
min=inf;
fori=1:l
iflistV(i)==1
forj=1:l
iflistV(j)==0&min>a(i,j)
min=a(i,j);b=a(i,j);
s=i;d=j;
end
end
end
end
listV(d)=1;
distance(e)=b;
T =
3 4 1 2
4 5 3 5
c =
10
>> a=[0 5 3 7 inf;5 0 8 inf 4;3 8 0 1 6;7 inf 1 0 2;inf 4 6 2 0];
>> [T c] =Primf(a)
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
2.3.1最短路径的定义
最短路径问题是运动规划的一个主要的课题。
运动规划问题由二部分组成,分别是最短路径和轨迹规划,其中路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一条曲线,而与之相匹配的路径规划问题就是形成这样一种路径的策略。
最短路径问题在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都会遇到,已经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充分的运用。
比如现在中国最前端的领域就有涉及,比如:机器人在行动的时候必须做到自主无碰;无人机在飞行的时候必须做到避障突防;巡航导弹在飞行的时候必须做到躲避雷达的范围性探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有: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各个城市内部不同的道路网规划等。
2.3.2最短路径的一般步骤
最短路径问题总结起来一般有下面三个步骤:
(1)环境建模。
其中,环境建模可以说是最短路径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一步,环境建模的目的是建立在实际上可以让计算机来操作进一步来最短路径的环境模型,也就是把现实之中的物理空间转化成算法从而可以形成抽象空间,实现相互间的映射。
(2)路径搜索。
路径搜索就是在环境模型已经完成了之后,运用之前已经建立好的算法,进而去寻找一条最优的的路径,使得我们所建立目标函数能够获得我们所期望的最优值。
(3)路径平滑。
通过之前已经建立好的算法,找到的最优的的路径在实际情况之中,并不一定实际上可行路径,需要后期继续作进一步处理,并且进行平滑的操作,才能使之前找到的最优的的路径成为一条在现实之中可以行走的路径。
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求解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在实际生活中,最短路径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导航系统、交通规划以及网络通信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最短路径问题的定义、常见算法以及应用实例。
一、定义最短路径问题可以用来求解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最短路径。
在图论中,最短路径通常指的是路径上的边的权重之和最小。
图可以由节点和边组成,边可以有权重,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或成本。
最短路径问题的目标是找到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使得路径上的边的权重之和最小。
二、算法1. 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经典算法之一。
该算法采用贪心策略,逐步确定起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距离数组,起点到起点的距离为0,所有其他节点的距离为无穷大。
(2)选择一个未被访问过的节点,标记为当前节点。
(3)对于当前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更新其距离为当前节点距离加上边的权重,并更新最短路径。
(4)继续选择未被访问过的节点中最短路径最小的节点,标记为当前节点,重复步骤(3)。
(5)重复步骤(3)和(4),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
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2),其中V为节点的数量。
2. Bellman-Ford算法Bellman-Ford算法是另一种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
与Dijkstra 算法不同,Bellman-Ford算法可以处理带有负权边的图。
该算法通过迭代更新距离数组,逐步确定最短路径。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距离数组,起点到起点的距离为0,其他节点的距离为无穷大。
(2)对于图中的每条边,重复以下步骤:a. 从边的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是否可以通过起点到起点的距离加上边的权重来达到更小值。
b. 如果是,则更新终点的距离为该更小值。
(3)重复步骤(2)|V|-1次,其中V为节点的数量。
Bellman-For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E),其中V为节点的数量,E为边的数量。
最短路径问题(珍藏版)
最短路径问题(珍藏版)【问题概述】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算法问题,旨在寻找图(由结点和路径组成的)中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具体的形式包括:①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始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②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相反,该问题是已知终结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③确定起点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点和终点,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④全局最短路径问题-求图中所有的最短路径.【问题原型】“将军饮马”,“造桥选址”,“费马点”.【涉及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轴对称”,“平移”.【出题背景】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解题思路】找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十二个基本问题】【问题1】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l上求一点P ,使PA +PB 值最小.连AB ,与l 交点即为P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 +PB 最小值为AB .【问题2】“将军饮马”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A +PB 值最小.作B 关于l 的对称点B '连A B ',与l 交点即为P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 +PB 最小值为A B '.【问题3】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1l 、2l 上分别求点M 、N ,使△PMN 的周长最小.分别作点P 关于两直线的对称点P '和P '',连P 'P '',与两直线交点即为M ,N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M +MN +PN 的最小值为线段P 'P ''的长.【问题4】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1l 、2l 上分别求点M 、N ,使四边形PQMN 的周长最小.分别作点Q 、P 关于直线1l 、2l 的对称点Q '和P '连Q 'P ',与两直线交点即为M ,N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四边形PQMN 周长的最小值为线段P 'P ''的长.直线m∥n,在m、n上分别求点M、N,使MNm,且AM+MN+BN值最小.【问题6】图形在直线l上求两点M、N(MN=,并使在左),使a+MN+NB的值最小.【问题7】图形上求点A,在2l上求1B,使PA+AB值最小.【问题8】图形为1l上一定点,B为2l上一定点,在2l上求点M,在1l上求点N,使AM+MN+NB的值最小.【问题9】图形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P A-的值最小.PB【问题10】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PBP A-的值最大.作直线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P.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BP A-≤AB.PBP A-的最大值=AB.【问题11】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PBP A-的值最大.作B关于l的对称点B'作直线A B',与l交点即为P.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BP A-≤AB'.PBP A-最大值=AB'.【问题12】“费马点”作法图形原理△ABC中每一内角都小于120°,在△ABC内求一点P,使PA+PB+PC值最小.所求点为“费马点”,即满足∠APB=∠BPC=∠APC=120°.以AB、AC为边向外作等边△ABD、△ACE,连CD、BE相交于P,点P即为所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PC最小值=CD.【精品练习】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A.B.C.3D2.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BC=60°,若将△ACD绕点A旋转,当AC′、AD′分别与BC、CD 交于点E、F,则△CEF的周长的最小值为()A.2B.32C.32+D.4A DEPB C3.四边形ABCD 中,∠B =∠D =90°,∠C =70°,在BC 、CD 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AMN 的周长最小时,∠AMN +∠ANM 的度数为()A .120°B .130°C .110°D .140°4.如图,在锐角△ABC 中,AB =42,∠BAC =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 +MN 的最小值是.5.如图,Rt △ABC 中,∠C =90°,∠B =30°,AB =6,点E 在AB 边上,点D 在BC 边上(不与点B 、C 重合),且ED =AE ,则线段AE 的取值范围是.6.如图,∠AOB =30°,点M 、N 分别在边OA 、OB 上,且OM =1,ON =3,点P 、Q 分别在边OB 、OA 上,则MP +PQ +Q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Rt △ABC 中,∠C =90°,则有222AB BC AC =+)7.如图,三角形△ABC 中,∠OAB =∠AOB =15°,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坐标为B (36,0).OC 平分∠AOB ,点M 在OC 的延长线上,点N 为边OA 上的点,则MA +MN 的最小值是______.8.已知A(2,4)、B(4,2).C在y轴上,D在x轴上,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小值为,此时C、D两点的坐标分别为.9.已知A(1,1)、B(4,2).(1)P为x轴上一动点,求PA+PB的最小值和此时P点的坐标;P A 的值最大时P点的坐标;(2)P为x轴上一动点,求PB(3)CD为x轴上一条动线段,D在C点右边且CD=1,求当AC+CD+DB的最小值和此时C点的坐标;10.点C为∠AOB内一点.(1)在OA求作点D,OB上求作点E,使△CDE的周长最小,请画出图形;(2)在(1)的条件下,若∠AOB=30°,OC=10,求△CDE周长的最小值和此时∠DCE的度数.11.(1)如图①,△ABD和△ACE均为等边三角形,BE、CE交于F,连AF,求证:AF+BF+CF=CD;(2)在△ABC中,∠ABC=30°,AB=6,BC=8,∠A,∠C均小于120°,求作一点P,使PA+PB+PC的值最小,试求出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陈道蓄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在道路网络中确定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可以抽象为一个有向图模型。
图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路口”,对任意节点u,v,存在uv-边当且仅当从u到v有“路段”直接相连(当中没有其他路口)。
也可以建立无向图模型,则任一条边对应于双向可通行的路段。
其实这样的模型并不限于道路交通问题,从本专栏前面的文章中读者已经看到许多与交通运输无关的问题都可以抽象为图模型,“最短路径”在不同应用中可能背景意义不同,但确定最短路是大量基于图模型的应用问题求解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 用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求解先来考虑有向图模型上一种最简单的情况:假设每个路段长度均为1,那么,从u到v最短路的长度即为所有uv-路中包含的边数的最小值,也称为从u到v的距离。
设想房间的角上有个水龙头,其所在位置是房间地面最高点。
地面高度向房内其他地方极其平缓地均匀下降,将龙头开到适当大小,水会在地面以扇形缓缓漫开。
如果像动画片一样间隔固定时间段记录漫水区域的边界,看到的将是一道道大致平行的弧形曲线,它们反映了边界上的点与水龙头位置的大致距离。
在图中遍历所有节点常用算法包括“深度优先(DFS)”与“广度优先(BFS)”。
本专栏在前面讨论走迷宫和调度问题时,都采用了深度优先算法。
从上面的比喻很容易想到:考虑点与点的距离时该采用广度优先算法。
事实上,在本专栏在前面讨论图的连通性时,简单地用到了广度优先(尽管我们没有提到这个名词)。
图1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指定a为起点,则广度优先搜索生成的BFS树可能如图1中右图所示。
右边结果图中每个节点名称旁标的数字表示从起点a到该点最短路的长度。
在广度优先搜索过程中,距离a较远的节点被发现的时间一定晚于较近的节点。
这个例子显示了广度优先搜索过程与最短路径的关联。
由此在每条边长度均为1的假设下,我们可以用广度优先算法解最短路问题。
为了体现前面的比喻中漫水区前缘均匀推进,算法用队列Q放置当前已经“看见”并等待处理的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学生姓名:苏振国指导老师:王向东摘要最短路径问题是研究线状分布的地理事物中最常用的方法。
其中迪克斯查1959年提出的标号法在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尤其在交通选址方面。
根据迪克斯查标号法的基本思想及应用现状,本文以其在城市消防站选址问题上的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迪克斯查标号法的应用、原理及其步骤。
展现了最短路径法的突出优点:不仅求出了起点和终点的最短路径及其长度,而且求出了起点到图中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及其长度。
关键词最短路径步骤原理应用分类1引言在实际中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在交通网中,问A,B两地是否有道路可通?如果有通路且不止一条的话,那么最短的是哪条?所谓最短,可理解为里程数最少,也可理解为旅差费最省,还可理解为道路的建造成本最低等等。
总之,这类问题都可归结为在一个有向图中求最短路径的问题。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详细介绍关于最短路径问题的标号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
下面我将展开论述。
2最短路径的现状分析及其研究发展方向2.1现状分析最短路径问题一直是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
国内外大量专家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经典的图论与不断发展完善的计算机数据结构及算法的有效结合使得新的最短路径算法不断涌现。
它们在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易实现性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各具特色。
针对串行计算机的最短路径算法,已经几乎到达理论上的时间复杂度极限。
现在的研究热点,一是针对实际网络特征优化运行结构,在统一时间复杂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二是对网络特征进行限制,如要求网络中的边具有整数权值等,以便采用基数堆等数据结构设计算法的运行结构;三是采用有损算法,如限制范围搜索、限定方向搜索及限制几何层次递归搜索;四是采用拓扑层次编码路径视图,对最短路径进行部分实例化编码存储;五是采用并行算法,为并行计算服务。
2.2研究发展方向2.2.1最短路径算法的实时性目前,静态的最短路径算法已经十分完善。
但是,在实践中,网络特征可能时刻会发生变化,要求最短路径算法必须能够实时地自动更新。
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网络的实时导航、通勤、调度和计算机互联网的数据传递路由等方面。
在动态最短路径问题中,弧段权值、节点耗费等均为时间t的函数,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
在假定网络路径权值服从FIFO原则的一致性假设前提下,任何静态的LS和LC算法均可扩展为时间依赖的最短路径算法。
2.2.2最短路径算法的并行化随着计算机处理数据量的逐渐增多,传统的串行计算机的负荷也逐渐加重。
运行在服务器端的最短路径算法必须向基于图分解的并行算法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大量的实时最短路径查询的需要。
关于最短路径并行算法的讨论有两种类型,一种基于较抽象的并行计算模型,不限制处理器的数目,研究给定问题的计算复杂度在并行计算的情况下能降到什么程度。
如果已经达到下界,再设法减少处理器的数目,或放松对处理器间耦合程度的一些不尽合理或不尽现实的要求;另一类研究则针对实际的并行计算系统,其处理器数是有限的(至少不可能与问题规模相当),研究如何设计或实现某个或某类问题的并行求解。
此类并行算法的设计往往还伴有在实际系统上的计算实例和性能分析。
由于对处理器的数目进行了合理的限制,并行计算系统在实践中更有价值,是最短路径问题算法并行化研究的趋势所在。
3标号法的基本思想及最短路径问题的分类3.1基本思想迪克斯查算法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从起点v0出发,逐步向外发展。
探索过程中,每到一个点,都记录下路径与路程,称为这个点的标号。
故迪克斯查算法也称为标号法。
3.2最短路径问题的分类最短路径问题,通常归属为三类: (1)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包括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和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确定终点与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相反,该问题是已知终点,求最短路径问题。
在无向图中该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完全等同,在有向图中该问题等同于把所有路径方向反转的确定起点的问题。
(2)确定起点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点和终点,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3)全局最短路径问题:求图中所有的最短路径。
4标号法的使用步骤及实践演练4.1使用步骤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常用方法是经典的迪克斯查算法。
迪克斯查算法通常也称为标号法,假设每个网络节点都有一对标号(d j,p j),其中d j,是从起始点s到节点j的最短路径的长度,通常也称为点j的标号值;pj是从起始点s到节点j的最短路径中点的前一点,又称之为先前节点。
求解从起始点s到终点t的最短路径的迪克斯查算法的基本过程如下所述。
第1步:初始化。
起始点设置为d s=0,ps为空;所有其他点d j=∞,p j为空;标记起始点s,记k=s,其他所有点设为未标记的。
第2步:检验未标记点。
检验从所有已标记的点k到其他直接连接的dj未标记的点j的距离,并设置d j=min[d j,dk+l kj],其中,l kj是从点k到点j的直接连接的边的长度。
第3步:选择新标记点。
从所有未标记的结点中,选取d j中最小的一个记为d i,即d i=min [d j,所有未标记的点j]。
点i就被选为最短路径中的一点,并设为已标记的点。
第4步:确定先前点。
从已标记点中找到直接连接到点i的点j*,作为其先前点,设置p i=j*。
第5步:检查标记点i。
检查点i是否为终点t,若是则转第6步;否则,记k=i,转第2步。
第6步:确定最短路径长度和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的长度为终点t的标号值d t;根据终点t的先前点p t逆向追踪可得到s到点t的最短路径。
由此可见,求解最短路径的迪克斯查算法有两大特点,一是其节点搜索是广度优先的;二是选择下一个标记点是以其到出发点s的路径最短为标准的。
4.2实践演练求图1中顶点v0到v5的最短路径。
解设k表示步骤,k=0时,表示运算开始。
(1)令d(v0)=0,其余顶点为v i,令d(v i)=∞,i=1,2,3,4,5。
此时v0标号为0,并t←v0。
(2)k=1,计算d(v1)=min{d(v1),d(v0)+l(v0,v1)}=min{∞,0+1}=1,记为v0v1;d(v2)=min{d(v2),d(v0)+l(v0,v2)}=min{∞,0+4}=4,记为v0v2;d(v3)=min{d(v3),d(v0)+l(v0,v3)}=min{∞,0+∞}=∞;d(v4)=min{d(v4),d(v0)+l(v0,v4)}=min{∞,0+∞}=∞;d(v5)=min{d(v5),d(v0)+l(v0,v5)}=min{∞,0+∞}=∞。
因为d(v1)=1=min{d(v1),d(v2),d(v3),d(v4),d(v5)},所以选顶点v1,对v1作标号1/v0。
v0与v1相邻。
(3)由于v5未标号,将t←v1,回到(2)继续计算。
(2)k=2,计算d(v2)=min{d(v2),d(v1),+l(v1,v2)}=min{4,1+2}=3,记为v1v2;d(v3)=min{d(v3),d(v1),+l(v1,v3)}=min{∞,1+7}=8,记为v1v3;d(v4)=min{d(v4),d(v1),+l(v1,v4)}=min{∞,1+5}=6,记为v1v4;d(v5)=min{d(v5),d(v1),+l(v1,v5)}=min{∞,1+∞}=∞。
因为d(v2)=3=min{d(v2),d(v3),d(v4),d(v5)},所以选项点v2,对v2作标号3/v1。
v1与v2相邻。
(3)由于v5未标号,将t←v2,回到(2)继续计算。
(2)k=3,计算d(v3)=min{d(v3),d(v2),+l(v2,v3)}=min{8,3+∞}=8;d(v4)=min{d(v4),d(v2),+l(v2,v4)}=min{6,3+1}=4,记为v2v4;d(v5)=min{d(v5),d(v2),+l(v2,v5)}=min{∞,3+∞}=∞。
因为d(v4)=4=min{d(v3),d(v4),d(v5)},所以选顶点v4,对v4作标号4/v2。
v2与v4相邻。
(3)由于v5未标号,将t←v4,回到(2)继续计算。
(2)k=4,计算d(v3)=min{d(v3),d(v4),+l(v4,v3)}=min{8,4+3}=7,记为v4v3;d(v5)=min{d(v5),d(v4),+l(v4,v5)}=min{∞,4+6}=10,记为v4v5。
因为d(v3)=7=min{d(v3),d(v5)},所以选顶点v3,对v3作标号7/v4。
v4与v3相邻。
(3)由于v5未标号,将t←v3,回到(2)继续计算。
5最短路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消防站选址问题某城市的开发区中要建一个消防站,该开发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v1,v2,...,v10表示开发区中10个消防重点单位,考虑到交通路况,部分单位之间往返的距离不完全相同,分析消防站选址问题。
图1消防重点单位示意图消防站选址应该遵循到达各个点的距离尽可能短的原则为最好,这样才能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尽快赶到火灾现场而不延误灭火时机。
在图1中任取一点v i∈V,考虑vi与V中其他顶点间的距离d(v i,v1),d(v i,v2),...,d(v i,v n),把这n个距离中最大数称为顶点vi的最大服务距离,记做e(v i)。
要使消防车到达各个点的距离尽可能的短,应选取最大服务距离最小的点,即e(v i) =min[e(v1), e(v2),...,e(v10)]。
图1的权矩阵为:根据迪克斯查算法计算得出:e(v1) =14, e(v2) =12, e(v3) = 11, e(v4) =8, e(v5) =9, e(v6) =10,e(v7) =10,e(v8) =9, e(v9) =12, e(v10) =13。
其中v4点具有最小的最大服务距离,所以把消防队建在v4处最合理。
结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应用图论中最短路径问题的分析方法,科学合理的解决城市中消防站的选址问题。
6结语最短路径问题北广泛应用于餐饮、供货、医疗、消防、旅游等实际生活当中。
迪克斯查算法是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世界上公认的最好方法。
通过对该方法分类、基本原理、步骤等的详细介绍,可以发现此方法不仅计算简便而且能够全面的求出起点到图中其他各点的长度。
为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不会中断,它必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完善自身缺点。
成为一门日趋成熟的科学。
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1]陆峰最短路径算法:分类体系与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学报2001年8月第30卷第3期P269-274[2]姬东马龙图论最短路径问题在消防选址中的应用武警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25卷第12期[3]李水旺1,武舫2,张晶1,朱长青3多源多通道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年10月第27卷第5期[4]孟祥云最短路径及其求法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6月第15卷第2期[5]林小玲,何建农,周勇带限制条件的最短路径算法与实现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2月第32卷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