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上数学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我教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和集合的应用等。
我会通过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特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学会集合的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意义,能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描述实际问题,能够进行集合的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主要是集合的概念和集合的运算,重点是集合的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集合卡片、图片等,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我会用集合卡片和图片来展示集合的元素特点和集合的表示方法,用图表和公式来展示集合的运算方法。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会让学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描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集合的运算,让学生解决一些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进行一些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总的来说,我会用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应用,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我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集合的概念和集合的表示方法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新的知识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同时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关系,但是对于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可能还有一些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
2.让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集合的表示方法来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集合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准备一些集合的卡片,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例如,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让学生找出所有的苹果,并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教案,主题是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的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学生将学习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能够识别和表示简单的集合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集合的概念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是集合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如苹果、球等,以及一些集合的表示方法,如Venn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苹果,然后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些苹果,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这些苹果。
2. 例题讲解:我会用Venn图来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题目中的集合。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关于集合的作业,让学生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一组确定的对象集合的表示方法:Venn图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不包含关系交叉关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苹果B:橙子C:水果答案:1.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表示集合关系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运用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拓展延伸,我建议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集合的题目,并用Venn图或其他方法来表示,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集合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集合的定义以及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集合。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课件)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参观大象馆的有30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18
人。
(1)填写右边的图。
参观熊猫馆的
参观大象馆的
(2)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 37 )人。
7?人 1?8人 1?2人
都参观的
课堂练习
三年级同学喜欢的电视统计如下:
节目 人数
动画片 35
科幻片 25
既喜欢动画片、又喜欢科幻画的同学 有20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知识讲解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
参加踢键比赛的学生
知识讲解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A
B
课堂练习
“学习之星”获奖名单 “劳动之星”获奖名单 李小红 王青 陈力 赵阳 吕明 刘海 王青 张芳 申明 杨柳 刘海 周丽 马红艳 张可欣 田宇 陈静蕾 马红艳 田宇 魏东东 罗晓梅 申明 刘多 罗晓梅 赵东
课堂练习
学习之星
劳动之星
李小红 陈力 赵阳 杨柳 刘 海 周丽 马红 艳田宇 魏东东
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
参加踢键比赛的学生
两项都表参示加什的么学?生
知识讲解
跳绳的学生
即参加跳绳 又参加踢毽
参加踢毽 的学生
陈东 丁旭 王爱华 赵军 马超 徐强
杨明 刘红 李芳
于丽 陶伟 周晓 卢强 朱晓东
参加跳绳和踢毽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总人数=项目人数之和—重复人数
9+8-3=14(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分类和交集并集操作。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相关示例等。
2.教具:数学教具、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辅助。
3.板书:整理清晰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计算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通过回顾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授课1.理解集合: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集合的分类: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对集合进行分类。
3.集合的交集并集:讲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这些概念进行计算。
3. 操练1.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2.综合练习: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集合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七、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分类•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符号表示以及分类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掌握好集合的相关知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的应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集合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的讲解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集合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用花括号{}表示集合,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2.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集合的分类和性质,如空集、有限集、无限集等。
3. 教师讲解集合的运算和运用,如交集、并集、补集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四、合作交流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详细补充和说明: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知识的基础。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9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的组成和特点。
2.能够掌握集合中元素的增减运算。
二、教学重点1.集合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增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1.理解集合的概念的抽象性。
2.掌握集合元素的增减运算规则。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教学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引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集合的知识。
2.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而集合是元素的总体。
3. 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表示,里面列举出集合中的元素,如集合A={1,2,3,4}。
4. 集合的运算4.1. 集合的元素增减运算•集合的元素增减运算包括添加元素和删除元素两种操作。
添加元素时,将新元素加入到集合中;删除元素时,将指定元素从集合中去掉。
4.2. 集合的并运算•集合的并运算指的是将两个集合合并成一个新的集合,新集合中包含原有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4.3. 集合的交运算•集合的交运算指的是找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一个新的集合。
5. 练习1.已知集合A={1,2,3,4},集合B={3,4,5,6},求A和B的并集。
2.已知集合C={2,4,6,8},集合D={3,6,9},求C和D的交集。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集合的概念及运算规则,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练习,掌握集合的相关知识。
七、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朓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用集合表示家庭成员关系。
- 集合与组合数学:通过集合的概念学习组合数学的基础,如排列组合中的集合问题。
- 集合与概率论:了解集合在概率论中的重要性,如何用集合表示样本空间和事件。
- 集合与计算机科学:探索集合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如编程语言中的集合类型和集合操作。
Hale Waihona Puke 板书设计1. 重点知识点①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组成的整体。
举例:描述集合{x | x是小于10的自然数},学生需要理解“小于10的自然数”这一规则。
(4)集合的直观表示:学生可能在将抽象的集合概念用图形表示出来时遇到困难。
难点解析:图形表示法要求学生能够将集合的元素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来,这对于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举例:使用文氏图来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6. 作业:
(1)课后练习:课本第XX页,第XX题。
(2)思考题:如何用集合的知识表示家庭成员关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 例如,设计“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9.1 数学广角——集合课件(共25张PPT)
数学广角——集合
只参加A 项的人
两项都参 加的人
只参加B 项的人
列式计算时:要注意重叠部分。
08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时相应练习题。
09
板书设计
02
情境导入
通知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定 于下周五进行趣味运动会,在三年级 各班抽取9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8名 同学参加踢毽子比赛。
大队部 2024.11
第一章
学习任务一 集合
03
任务一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牛顿实验班 思维训练营
许畅
张丽 马天放 张俊一 韩刚
侯冬 王晓雷
刘宇航
姜敏 马明博 赵达 钱亚新 郝英 张菁 李思阳
你要继续把图示 补充完整哟!
小牛顿实验班和思维训练营都参加的
06
课堂练习
能力提升
(1)既参加小牛顿实验班又参加思维训练营的有( 3)人。 (2)参加小牛顿实验班和思维训练营的一共有多少人?
答:小明和小方一共猜对了16个灯谜。
(2)小明和小冬一共猜对了多少个灯谜?
16+12-4=24(个) 答:小明和小冬一共猜对了24个灯谜。
3.三(5)班读书活动中,带故事书的有30人,带科普书的有26人,
两种书都带了的有8人。 (1)填写右边的图。 (2)带这两种书的一共有( 4)8 人。
带故事书的 带科普书的
小 组 合 作 要求
1、先独立思考:怎样才能直观的表示出既参加跳绳又 参加踢毽的同学,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重新整理名单,直观的表示 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同学,并将整理好的名单记 录在练习本上。
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 (图片版)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图片版)教学内容本单元数学广角聚焦于集合概念的学习,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特性,包括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以及无序性。
教学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问题,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并通过这些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集合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集合概念的内化:学生需要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以及集合的无序性。
2. 集合语言的运用: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3. 集合问题的解决:学生需要掌握解决集合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集合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集合,如水果篮、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集合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的特点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集合的特点和运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内容:集合的定义、元素的特点、集合的表示方法等。
3.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突出重点。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的集合概念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的元素,并能够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发现集合之间的关系,进行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合作。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可以是数字、图形、字母等。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即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3.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互斥关系。
4.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
2. 教学难点:集合之间的关系和集合的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集合的概念,举例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集合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集合的运算。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5. 总结: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关系和运算进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讨论情况,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是否能够提出有效的观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发现了集合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集合的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集合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集合的运算掌握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集合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合作。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2)集合运算的应用:如何将交集、并集、差集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解析:学生在掌握集合运算规则的基础上,需要将运算应用于具体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在解决班级学生身高、体重问题时,如何运用集合运算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观察分析:学会观察、比较、分类集合中的元素,提高对事物共性与个性的认识,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3.解决问题: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表达:学会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集合及其运算,提升数学表达能力。
5.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分享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特定属性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它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共性与个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班级学生为例,我们可以根据身高、性别、兴趣爱好等属性形成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集合。这个案例展示了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生活中的集合问题:将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如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集合的知识进行分类与整合。
2.教学难点
(1)集合成员的属性与特征: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集合中的元素,理解集合成员的属性与特征。
难点解析:学生在理解集合概念的基础上,需要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集合成员的共性与个性,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的元素,并能够用集合表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计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用大括号{}表示集合,用元素表示集合中的对象。
3.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和运算。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并集、交集和补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集合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3. 练习法: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计数和解决问题。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集合的运算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集合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组水果,让学生说出这些水果的共同特征,然后告诉他们这些水果构成一个集合。
2. 讲解: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集合,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互不相同的。
同时,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用大括号{}表示集合,用元素表示集合中的对象。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计数和解决问题。
例如,给出一些物品,让学生将它们分成几个集合,并计算每个集合的元素个数。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集合的运算和应用。
例如,给出两个集合,让学生讨论它们的并集、交集和补集是什么。
5. 总结: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以及集合的运算。
强调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集合例子,并用集合表示出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9.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共19张PPT)
已升级到最新版本 当前版本号:10.1.0.7106
5 + 4 - 1 = 8
总人数=跳舞人数+唱歌人数—即跳舞又唱歌人数
总人数=项目人数之和—重复人数
总人数=跳舞人数+唱歌人数—即跳舞又唱歌人数
总人数=项目人数之和—重复人数
跳舞
朱子浩 王宇成 孙鑫浩 陈子博
赵璇
唱歌
赵璇
刘子洋 王梓蘅 陶紫阳
探索新知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课件PPT
探索新知
卢强
陈东
马超
刘红
王爱华
李芳
赵军
丁旭
徐强
于丽
刘红
杨明
朱小东
周晓
李芳
陶伟
杨明
跳舞
朱子浩 王宇成 孙鑫浩 陈子博
赵璇
唱歌
赵璇
刘子洋 王梓蘅 陶紫阳
朱子浩 王宇成 孙鑫浩 陈子博
赵璇
跳舞
赵璇
刘子洋 王梓蘅 陶紫阳
唱歌
赵璇
即跳舞又唱歌
只跳舞
只唱歌
即跳舞又唱歌
朱子浩 王宇成 孙鑫浩 陈子博
赵璇
跳舞
赵璇
刘子洋 王梓蘅 陶紫阳
唱歌
赵璇
即跳舞又唱歌
总人数=只跳舞+只唱歌+即跳舞又唱歌的人数
判断: 1.参赛的同学最多有17人。( ) 2.参赛的同学最少有 8人。14(人)
课件PPT
总人数=项目人数之和—重复人数
学以致用
先把下面一样的水果圈起来,在算一算一共进了( )中水果。
8
学以致用
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课时:2课时教材来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分类4. 集合的运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集合。
2. 引导学生观察集合的特点,如元素的不重复性、无序性等。
二、新课导入1. 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内涵。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3. 讲解集合的分类,如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2. 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2.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导入1. 讲解集合的运算,如交集、并集、补集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集合的运算。
2. 强调集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运用集合思想。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集合的特点,如元素的不重复性、无序性等。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集合的魅力。
在讲解集合的运算时,要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和运用,避免抽象讲解。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三上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例1】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
解析:本题只趣味脑筋急转弯。
解答时注意:爸爸的身份最特殊,有两个身份,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
解答:爷爷、爸爸、儿子
【例2】把2张长度都是10厘米的彩纸重叠粘贴在一起(如下图),重叠部分长多少厘米?如果3张彩纸同样重叠,重叠后的彩纸一共长多少厘米?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重叠问题。
解答时要明确的是2张这样的纸有1个重叠部分,用2张纸的长度和减去重叠粘贴在一起的长度,可得重叠部分的长度;3张这样的纸就会有2个重叠部分,用3张纸的长度和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即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得出重叠的长度,然后求出总长度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
解答:
(1)10×2-18=2(厘米)
(2)10×3-2×2=26(厘米)或18+(10-2)=26(厘米)
答:重叠部分长2厘米,如果3张彩纸同样重叠,重叠后的彩纸一共长26厘米。
【例3】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
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几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春游问题。
解答时利用集合思想分析,这样两样都带的人数被算了2次,也是带矿泉水和带水果的人数比总人数多出的人数。
带矿泉水的有78人和带水果的有77人加在一起,然后减去三年级的总人数就是两样都带的人数。
解答:78+77-107=155-107=48(人)
答: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48人。
【例4】3个小朋友猜灯谜,小明猜对了16个,小芳猜对了9个,小东猜对了12个,小芳猜对的9个小明都猜对了,小东猜对的有4个和小明是一样的.(1)小明和小芳一共猜对了多少个灯谜?
(2)小明和小东一共猜对了多少个灯谜?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容斥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是:总数量=A+B-既A又B。
(1)小明猜对了16个,小芳猜对了9个,小芳猜对的9个小明都猜对了,即小明猜对的16个中包含小芳猜对的那9个,所以小明和小芳一共猜对了16+9-9=16个灯谜。
(2)小明猜对了16个,小东猜对了12个,小东猜对的有4个和小明是一样的,即从小明和小东猜对的总数中减去相同的4个就是小明和小东一共猜对的数量16+12-4=24(个)。
解答:
(1)16+9-9=16(个)
答:小明和小芳一共猜对了16个灯谜。
(2)16+12-4=24(个)
答:小明和小东一共猜对了24个灯谜。
【例5】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来解答图形的面积。
解答时先明确的是图中的重叠部分既在大长方形中又在小长方形中,也就是说重复一次,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长方形的面积和减去重叠部分的面积的2倍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答:10×20+20×15-10×5×2=200+300-100=4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