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现代自然科学解读
论《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当下启示
论《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当下启示《周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文化之根,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象数思维象数思维,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数字等象数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段把握认知世界的联系,从而构建宇宙统一模式的思维方式。
象数思维将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生命人心的规律看成是合一的、相应的、类似的、互动的,借助太极图、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等象数符号、图式构建万事万物的宇宙模型,“象数”不是单一的、单纯的人或事物的符号模型,而是涵括了天、地、人即宇宙万事万物的符号模型,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全息性。
象数思维以物象为基础,从意象出发类推事物规律,以“象数”为思维模型解说、推衍、模拟宇宙万物的存在形式、结构形态、运动变化规律,对宇宙、社会、历史、人生、人心、生命……做宏观的、整合的、动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普适性、包容性。
象数思维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尤其是对中医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理论探讨,中医学均离不开“象数”思维。
可以说,象数思维涵盖并体现了中医学整体、中和、变易、直觉、虚静、顺势、功用等思维的特点,是中医学思维方法的核心。
象数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表现在藏象、病机、诊断、治则、本草、针灸等各个方面。
象数思维的主要特征;通过“象”和“数”来表征或蕴示某种事理,以此来认识和把握外延界限模糊的同类事物。
《周易》中的象:阴阳之象、卦爻之象《周易》中的数:天地之数、自然之数、奇偶之数、河图之数、洛书之数2、象数思维的基本环节:立象尽意,取象比类,由象达理(观物、取象、运数、类推)乾坤两卦:观物:观察天和地取象:抽象为乾坤两卦运数:用数阐释乾刚健、坤和顺之理比类:与君子相比较乾为父、为马、为首、为西北等。
坤为母、为牛、为腹、为西南等《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跟着鲁洪生老师了解《周易》
跟着鲁洪⽣⽼师了解《周易》跟着鲁洪⽣⽼师了解《周易》(⼀)在BTV-3看鲁洪⽣⽼师讲《周易》,觉得讲得不错,⽐较客观。
毕竟我们是经过⼏次政治运动洗脑的⼈,不会也不必⼈云亦云、随波逐流。
年纪⼤了,进度有点跟不上,特别是2⽉16⽇这⼀讲,所以就打算在⽹上学习,慢慢消化。
如果学到觉得脑仁疼,就打住,只当扫扫盲。
⼀、为什么想了解《易经》呢⼀⽅⾯,《易经》是中国古代历史当中⼀部奇书,它的地位⾮常的重要,位列五经之⾸,中国古代的农、医、天、算,都和《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对《易经》的评价,出现了迥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对它有褒有贬。
你对它没有好奇吗?扫扫盲吧。
⼆、对《易经》的评价按照古⼈话说是易道⼴⼤,⽆所不包,所以它既是算卦书,⼜是哲学书,⼜是指导⼈们为⼈处事的书,⼜是反映当时⽂化的书。
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所以就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化当中的,不管是天⽂、地理、医学、⽂学、美学、哲学,都和《易经》有关联,不仅儒家把它列为五经之⾸,道家还把它列为三⽞之⼀。
当然了也有另外⼀种评价,认为《易经》是迷信的、伪科学。
对《易经》的褒贬差异太⼤,要么把它捧上天,说太极是科学的明灯,要么把它打⼊⼗⼋层地狱,伪科学、糟粕。
三、⽆论是褒奖、继承还是批判,⾸先要了解这样,要了解《易经》,在你评价之前,你⾸先应该了解,应该读⼀读,认真读⼀读,否则的话,你的评价可能有⼀点草率。
四、评价标准《易经》是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和⾃然科学不同,⾃然科学可能是相对的单纯⼀些,社会科学就要复杂得多,你很难⽤⼀个单纯的概念,去准确地概括它,不是⼀加⼀等于⼆的问题,它有⼀点像阴阳鱼。
我们讲《周易》⾥的阴阳鱼,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正确中有荒谬,这样⼀个复杂的结合体,不能够简单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道理⼤家都懂,可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往往忽视了。
评价和理解是两回事。
理解,理解谁,理解《易经》;评价是我们主观对《易经》的⼀种评价,主观的评价要建⽴在尽可能准确地,理解《周易》的基础上。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周易》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将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1《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对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作的哲理角度的阐发。
《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但是仅仅提供了向哲学体系发展的可能。
《易经》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它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太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正反卦都表明了易经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
《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动摇相关的。
《易传》的哲学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酝酿成熟的。
2《周易》中的科学思想中国在古代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周易》层次不穷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
上古之时,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天象,物像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是从古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一套自然规律,它是《周易》的主体部分,河某某某、洛书、八卦、六十四卦中蕴含着科学的天时观。
《周易》认为”日往而月来,月往而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周易》与中医也是密不可分的,《周易》实为中医之源,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深远,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气化说阴阳五行说,干支学说都由周易而来,并且经过后人的不懈探索,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周易和自然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
周易和自然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基”。
自然科学则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
两者看似相距甚远,但实际上,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
周易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自然科学也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两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自然,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性。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强调变化。
周易中的“易”即“变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
自然科学也强调变化,从物理学的运动变化、化学反应的变化、生物进化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两者都认为变化是自然界的本质,是推动自然界发展的动力。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强调整体性。
周易中的“易”还有“通”的含义,即“通达整体”。
自然科学也强调整体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两者都认为,只有把握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探究自然规律。
周易和自然科学虽然有着不同的思想基础和研究方法,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周易强调整体性和变化,自然科学也强调整体性和变化,两者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周易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它对于系统论、生态学等学科的影响。
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周易和自然科学虽然有着不同的思想基础和研究方法,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两者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强调整体性和变化。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周易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易经与自然科学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邱处机《颐身集》:“两手掩耳,即 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 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 邪气)”。②即叩齿。《杂病源流犀 烛· 口齿唇舌病源流》:“《养性书》 曰:……叩中央齿,名鸣天鼓。” 寅: 指地方时3:00~5:00。 漱玉津: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 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 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 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2、口 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 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 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五辛:又叫五荤。《本草纲目· 菜部》 “蒜”:“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 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 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 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 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
天文观察的关系》,《东南文化》 1991/3、4
2、李士澂:《……》,《自然杂志》
1989/11
2、《易经》与天文学
六十甲子甲骨
天干: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巽·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 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泰·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3、《易经》与物理学
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博士,在荣获诺贝尔物理
周易的科学原理
周易的科学原理一、介绍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涵盖哲学、占卜、历法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典籍。
在中国历史上,周易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军事、医学等。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周易是一种占卜方法,但实际上,其背后蕴含着科学的原理。
本文将详细探讨周易所蕴含的科学原理。
二、基本原理周易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阴阳学说: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概念,描述了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是对立但又统一的二元对立概念,如夜与日、冷与热等。
在周易的理论中,阴阳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如正负数的相互转化,或者实数轴上的左右移动等。
这种二元对立的统一原理在现代物理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2.五行学说:五行是周易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描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演化规律。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生成、相互克制。
这和现代科学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木)通过光合作用得到能量,然后被动物(火)摄取,而植物的残体又会转化为土壤(土)等。
3.易经卦象:易经由八卦和六十四卦组成,每个卦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八卦是由阴阳组成的,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卦象。
这些卦象描述了宇宙万物的状态和变化。
在现代科学中,形态与结构是研究事物的重要方法。
同样地,通过观察和研究易经卦象,我们也可以洞察事物的内在规律。
三、科学原理的应用周易的科学原理在中国古代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对各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周易科学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1. 政治在政治领域,周易的科学原理被用于制定国家的政策和决策。
通过研究易经卦象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可以洞察国家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同时,将阴阳学说应用于政治决策可以实现权力和民生的平衡,从而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2. 军事周易的科学原理在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易经卦象和五行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敌人的意图和行动,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战术。
例如,在阵法布置中,根据易经卦象的排列组合来设置军营位置,可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和抵御敌军的攻击。
《周易》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周易》的主要内容: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
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
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
《周易》内容十分丰富,设计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解读周易·兑
九二:孚兑,吉,悔亡。
“孚” 即有孚、获得信任。二爻得九,居中,象征说不失中、获得信任,因而得吉无悔。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小象说,“孚兑”得“吉”是众人相信他的主张(志)的缘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周易正义》说: “ ‘丽’ ,犹连也” 。大象说,泽连着泽,一派亮丽的泽是兑的表象。君子观此象有所悟,集会众友轮番讲习。
初九:和兑,吉。
初爻得九,以刚居卑位象征能自谦,无应爻象征不结私党,能和悦地说说,吉无不利。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小象说,之所以会 “孚于剥” 是因为阳居君位的缘故。宋代理学大师程颢说: “剥者,消阳之名。阴消阳者也,盖指上六。故,孚于剥则危矣。以五在说之时而密比于上六,故为之戒 ” 。程颢言词中的“名”即‘(一个)名称’、‘称谓’;这句话的意思是:‘剥’就是所谓的消君子的正气,用小人之道消君子的正气,是说‘上六’用小人之道消九五的君子正气。所以,听信于剥是危险的…… 《周易正义》也说:“ ‘剥’者,小人道长,消君子之正……”
用科学发展观解读《周易·兑》
兑:亨,利贞。
《周易·序卦》说:“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序卦说,巽是入,入得成功全靠说的继续,所以下面紧接兑。兑就是说。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第一,很多人认为说就是悦,其实说(shuì)是 说说(shuì shuō)包括对话、会议、谈心、也包括取悦在内。第二,为什么说‘全靠’。‘入’终归是有目的或原因的,即便是毫无目的地游荡偶然好奇进入,那好奇就是原因,仅当原因的解释能说服人(含自己)才能站住脚跟,否则,原路退出、回到入前的状态。兑是思想交锋、增长智慧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说(shuì)。对于自然界,兑是生物生长、良性循环发展生命链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泽。所以,周易认为兑是说(shuì)、兑是泽。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篇1:《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西方化和科学化使得科学中心主义,机器中心主义的伦理观被人文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所替代。
从表面上看,科学的发达仿佛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丰盛的物质。
但实际上,它给我们带来的却并非是幸福——人彻彻底底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机器已经不再是人类达成目的的手段,它已经主宰了人类的生活。
现在,人们把要做的事情都推给了机器,人类变成了机器的奴隶,连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机器化了。
人类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也丧失了生命的价值。
人类不再是宇宙的一部分,而是沦落为了世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牺牲物。
西方文明给我们带来就是这样的危险性。
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回顾东方的世界观。
本文通过讲述人性在物质化,机器化社会中的逐步丧失,呼吁现代社会能够重新重视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使得《周易》思想重新进入东方思想关注的领域,并据此来分析和考察现代的社会万象。
在现代,《周易》所意味的并非是占卜吉、凶、祸、福和预测未来。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以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周易思想为基础摸索出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思想。
一《周易》是最具代表性的东方古典典籍。
《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
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反映人类哲学和宗教情况的书而存在。
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
从哲学角度来说,“太极”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chaos)状态的元气。
在《周易》《系辞传》这样写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周易》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产生了四象,即太阴、太阳、小阴和小阳;四象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一)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之说。
精⽓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不过,曲成万物⽽不遗,通乎昼夜之道⽽知,故神⽆⽅⽽易⽆体。
《易经》这部书,在我们中国⽂化的地位,有⼏句名⾔可以形容,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
最⾼最⾼的思想,四书五经⼀切中华⽂化思想,都来⾃《易经》。
⾄于孔⼦研究的⼼得报告,有⼏个要点:《周易》这⼀部书的学问法则,是宇宙万事万物⼀切学问的标准,“易与天地准”。
不论⼈事、物理,⼀切的⼀切,都以此为法则。
换句话说,化学的也好,物理的也好,数学的也好,⽆论⾃然科学、⼈⽂科学,也不管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学、艺术等等,都离不开这个法则。
天地之准是宇宙间最⾼的标准,最⾼的逻辑,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弥”就是画⼀个圆圈,因为圆周形⽆所不包。
“纶”就是在这个圆的外⾯,再捆上⼀条带⼦,⼀直⼀横,好像我们⼩时候没有玩具,⽤棉花团⼀个圆球,外⾯再⽤线把它缠起来,当⽪球⽤,在地.上拍,“弥纶”就是这个意思。
简单地说,如果⼈家要间我们,你们中国的《易经》是怎么样的⼀门学间?答案是“弥纶天地之道”的学间。
宇宙间万事万物⼀切的法则,都在它的范围之中了。
我们的祖先画⼋卦,创造《易经》的哲学,它是幻想来的吗?不是的,它是科学的,是经过科学实验的程序的,是“仰以观⼦天⽂,俯以察于地理”⾯研究发明的。
我们⽼祖宗观察这个天⽂,不晓得经过⼏千万年,才累积起来成为这个⼼得经验。
⼀、《易经》在东⽅⽂化中的地位等同于西⽅⽂化中的《圣经》:孔⼦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孔⼦以后的2000多年,《易经》⼀直为群经之⾸。
康有为说:“⽼⼦之学,只偷得半部《易经》。
”⿊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的智慧,就⼈类⼼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之所以为⼈的道理,这是⼀种崇⾼的事业。
周易中早产儿的说法
周易中早产儿的说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周易中早产儿的说法》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典,其中包含了人们对宇宙、自然、人生等方面的观察和理解。
在周易中,很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都能找到相应的解释,而关于早产儿的说法也不例外。
早产儿是指在妊娠期不足37周的胎儿,生下来后因为生长不完全而需要额外的护理和关注。
在周易中,早产儿被认为是一种缺陷,因为按照先天易卦和后天易卦的观念,胎儿应该在足月出生,否则会导致生命力和身体素质的不完整。
根据《周易》,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天、后天和末天。
在先天时期,即宝宝在母体内发育的阶段,胎儿的命运和性格等因素会决定于先天易卦。
而早产儿的发生则意味着这个宝宝的先天易卦已经受到了不良影响,可能会影响到宝宝未来的命运和发展。
在后天时期,宝宝出生后的环境和教育等因素也会对宝宝的发展产生影响。
如果早产儿由于生长不完全而导致健康问题,需要额外的照顾和护理,可能会影响到宝宝在后天阶段的成长和学习。
在《周易》中,生命被看作是一个循环,一切行为和事物都会遵循这种循环,即“因果报应”。
早产儿的出生也可能被视为这种因果报应的体现。
可能是父母在先天时期或者在后天时期所做的决定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不过,尽管早产儿在周易中被视为一种缺陷,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命运一定会不好。
在后天时期,父母的爱和关怀、医学的进步等因素都可以对早产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
虽然《周易》中认为早产儿是一种缺陷,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命运一定会坎坷,重要的是在后天时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照顾,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这也是古代智慧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体现,希望每一个早产儿都能健康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示例:周易中提到早产儿的说法,虽然在文中并未明确提及早产儿这一概念,但是可以从周易的哲理中找到对早产儿的象征意义。
周易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人类对宇宙万物规律的探索,也包含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辩证法思想,通过阐释《周易》中的阴阳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辩证法精髓。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内容,仅供参考!《周易》自其问世以来,我国学者就不断对其进行整理、阐述、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在总结前人对《周易》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哲学角度研究其蕴含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以期能为学界在此问题的研究上提供一些思考。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是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重要著作。
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在临终时指出:“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哲学。
”可见《周易》中蕴含着鲜明的哲学思想,其中辩证法思想尤为突出。
一、《周易》之概述《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人们视为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
(一)《周易》之书《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疏:“《周》非地号,《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币于四时,故名为《周易》也。
”《周易》被认为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之书。
《周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周易》指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习惯上把这部分内容称为“《周易》古经”,又称《易经》;广义的《周易》除包括“《周易》古经”外,还包括“《周易》大传”,又称《易传》,是依附于《易经》,对《易经》的卦辞和爻辞所做的注释与论述。
《易传》包括彖辞上下、象辞上下、《大象》、文言、系辞上下、说卦传、杂卦传和序卦传,共十篇,又被称为“十翼”,即“辅佐之翼”的意思。
(二)《周易》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据《史记》记载,《周易》这部书起源于殷周之际。
《易经》源于殷商,是一部占卜的书;《易传》成于战国,是一部哲学书。
从《易经》到《易传》前后经历了七八百年,相当于一部先秦哲学史。
《周易》与现代文明
《周易》也称《易》,汉人通称《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被称为六经之一。
英文翻译为“bookchange”,意思是“专门谈变化的书”,为了肯定它对近代和现代文明的深远影响,许多西方学者把它称为“宇宙代数学”、“科学之巅的王冠”。
但是《周易》在自己故乡——中国的境遇却令人痛心疾首。
自我国解放以来,《周易》被当成封建迷信,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为堂堂的儒家经典的《周易》,却像过街老鼠一样被疯狂左倾的人们列为打倒的对象之一,《周易》的研究与应用完全被禁锢。
就是八十年代解冻以来,周易研究领域也非常偏颇,“义理”与“术数”之争长期相持不下,我们的《周易》应用与研究远远落后于外国。
对于《周易》的产生,中国人传统的说法是中国第一个君王伏羲氏所创,认为伏羲氏经常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并时常注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进而制作了八卦,这是我国最早的计数文字,后来便被星相家用来占卜,及至公元前十二世纪时,周文王便在八卦的基础推演成六十四卦,卦辞、爻辞出于文王。
现代学者认为,《周易》是卜筮的巫人长期积累的卜卦记录,巫人在一束蓍草中,以两株为一份,根据所剩的单数或者双数,以“——”和“----”做记号分别代表阳爻和阴爻,八卦和六十四卦便是这种蓍草占卜的结果。
《周易》的具体内容包括卦爻辞(六十四卦)和易传(《十翼》)。
《周易》虽属占卜书,但是其神秘的形式中具有一些深刻的思维和观念,也蕴涵许多光辉的哲学思想。
八卦的制作原是自然界物质抽象概括的象征。
《易传·系辞传上》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输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行变化而行鬼神也。
”中国历史上反映阴阳的观念是通过《易经》的卦爻体现的。
当代易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周易》中的阳爻和阴爻,来自奇数和偶数;也有人认为阳爻和阴爻这两种基本符号的最初含义是来源于一、六、七、八等几个数字。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
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 学版)
第2 卷 第 1 2 期 sIN o N V R IYJ U N L( 【 N I T UU IE ST R A 1 7 n &S CA CE C BMO T L ) V 1 2N . 20 A O IMA O ILS lN  ̄ I N H Y o. .o1 06 2
《 周易》与现代 自然科 学
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峰
(<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 ,北 京 1 07 0 3 ;中国科学 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0 1 11 . .. 0 0) 0
摘
要 :通过对 周易在天文历法 、气象学 、中国传统 医学、生物学等 自然 科学领域 的研究总 结,充分 阐述周易 的科
学内涵 ,为进 一步发 掘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髓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周易;易经;八卦 ; 自 然科学
中圄分类 号 :B2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25 20 ) 1 0005 0 142 (06 0 - 3-0 0
秦燔六经 ,易 以 卜筮独存 。 《 周易》本 为 卜 之书 , 筮 大约成书于西周初期 ,是农业社会初期 的产 物LJ 1 。春秋 时期经过孔子儒家 的笺 注和阐发 ,被赋予 以象数 和义理 为基本 骨架 的学 理 ,使其 完成 了从 巫术 向科 学 的转 型 ,
后期 ,这种研 究趋 向鼎盛。主要 表现在 海 内外一 些 自然
世界争夺的焦点 ,从而 导致 了易学研 究 的国际化 。根 据
易学发展的趋势 ,易学研 究的 目标 是建 立囊 括融 旧铸新
统一的象征性 模型 ,为中 国古 代科学各 学科 的确立 准备 了条件。2 实际上 ,中国古代科学 就是 在此 基础上 形成 LJ 的一套独 特 的科学 体 系 ,它不 属 于任何 一 门具 体科 学 , 几乎是凌驾于各学科之上 的统一 的模型 体 系。这一 模型 体系不 同于西方近现代科学关 于世界 构成 和物质运 动 的 组合性结构解 释模型和数理 逻辑体 系 ,西方 科学没 有与
易经中的宇宙规律
易经中的宇宙规律
易经中的宇宙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阴阳五行: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和五行元素构成。
阴阳是相对的、互相依存的、互相转化的,五行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克。
阴阳五行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也是宇宙万物发展的动力。
2. 八卦:易经中的八卦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八种基本事物,包括天、地、水、火、雷、山、泽、风。
八卦是宇宙万物的象征,也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
3. 六十四卦: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是八卦的组合,代表了更复杂的事物和变化。
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有卦辞和爻辞,它们是宇宙万物的规律和人生哲理的体现。
4. 象数理:易经中的象数理是易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象是指卦象、爻象,是宇宙万物的象征;数是事物数量变化的关系,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理则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生哲理的体现。
总的来说,易经中的宇宙规律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也提供了人生哲理的启示。
这些规律和启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现象、探索宇宙奥秘、把握人生方向,从而
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周易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周易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周易,又名“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道家哲学的经典著作。
它以太极为基础,以六十四卦为中心,向世人阐述了关于宇宙奥秘和人间社会道理的理论体系。
它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也开始致力于探究周易和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
有的人认为,周易和现代科学没什么关系,因为周易是古老的哲学知识,而现代科学是基于理性和计算的新兴科学。
然而,也有许多人认为,周易与现代科学之间有联系,这种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易和现代科学。
第一,周易本身是一种模糊逻辑学说,是一种对客观实趋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现象的抽象总结,它能够有效地准确描述和分析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与现代科学的模式的思维方式是相同的。
第二,周易以“自然”为出发点,认为人和自然都是一个整体,受其所处的时空环境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人和自然都会随着时间而发展变化,与现代科学关于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概念是一致的。
第三,周易中有一种基本原理,即“太极”,它指的是宇宙的两个基本原则:阴阳的变化、无穷的不断变化和自我调节机制。
其实,它也是现代科学中量子力学、熵定律及其他信息论中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在现代科学中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周易是一种和谐的哲学观,它强调一切客观事物发展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现代科学也支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无论是现代科学,还是传统的周易,它们都在探索有关宇宙的奥秘和人类社会的道理,而周易和现代科学的关系,则更加深入地揭示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周易和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到客观现象问题更全面的解决方案,达到双赢的局面。
浅谈《易经》
浅谈《易经》《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一}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周易》蕴涵着关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
学《易》能修身养性,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周易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远景蔚然客观一、引言社会有隆替,学术有兴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问题在于怎样顺应此规律,才能促进学术和科学的发展。
任何割断历史,单纯追求全新的所谓“学术”,只是徒劳而已。
当今全世界所面临的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已出现危机,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一致要求东西方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藕合。
墨西哥地需求学家龙尼兹1982年在北就大陆寺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会议上撰文急呼:“现在西方科学特别擅长于解决几个简单点间相互作用的问题,但对理解大的复杂系统的性质就显得格外无能了。
……中国科学包括了一些能描述复杂系统动力学我的古老方法。
”德国《易经》符号逻辑专家斐德烈博士近来在德国Semiotic(符号学)杂志上(1991年1-2期)以“《易经》符号逻辑”为题撰写的论文中指出:“《易经》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符号功能模型,……,这种模型的演化逻辑和建立反映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基础结构。
《易经》这种符号创造在任何时代都可称之为范例。
虽然《易经》符号起源于古代,但其原则仍适用于现代科学知识水平的概念范畴,告别是对于正在相互渗透中的演化科学可以理解的符号学来说,易卦符号系统为它开辟了一个机关报的远景。
”国外学者对中国古代科学思维方法作出这样高的评价并非出自偶然,从100多年前的德国学者莱布尼兹,以及后来的爱因斯坦,波尔,直到近来国内外若干世界上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都有类似的评价,有的已把《周易》和《老子》的思想应用于其科学实践中,并取得可观的效果。
因此,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出现的《周易》热应当加以盯导,使其步入正轨,沿着自然科学持续发展需要结合东方思维的方向发展下去。
本人认为东方思维对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学最富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原则有:主客体不能截然分开的思想;天地人整体观思想;重虚、重功能、重相互关系的思想;大易以逆为用的思想;大易与计算机、人工智能为同构物的思想;大易的圜道(周期)和中道(协同论)思想;易象蕴含有意场或意函数(譬如现代计算机汉字按字音输入,显示出若干个同音异义字的处理问题)的思想;易数为离散数和无量纲数,并通向分维数的思想;《易传》“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等思想。
以现代科学理论解读《周易》的尝试
、
《 易 》 界 观 的分 形 学 诠 释 周 世
以经 典 物理 学 为 基 础 的科 学 对 复 杂 的 客 观事 物
的认识 方 法 . 往 是通 过 分 析 主 要 因素 、 略 次要 因 往 忽
,
是 以成 地 。天地 复相辅 也 , 以成神 明 。 明复相 是 神
辅 也 , 以成 阴 阳。阴 阳复相辅 也 . 以成 四时 。四 时 是 是
素 的方 式 , 将其 简 单化 、 先 线性 化 , 立起 纯粹 的 理想 建 化 模 型 . 纳 出其 中 的规 律 。 依 次 将 次 要 因 素纳 入 归 再 体 系之 中 . 公式 作 出调 整 自然 科学 发展 到 一个 重 对 要 的新 阶段 .其标 志 和 特 点就 是 研 究 各 种 非线 性 问 题 非 线性 科学 的代 表性 观 点是 : 界本 质上 是 非线 世
受 到 自然万 物演 变规 律 的启 发而 创造 出来 的 . 一套 是
形 态结 构 上 看 . 自然 物 体 都 具有 分 型结 构 . 形 是 普 分
遍存 在 的 。宇宙 的 , 都
看做 一个 生 成 的过程 分 形几 何 已经 证 明 . 任何 复 杂
一
完 整 的符号 系统 那么 在这 纷 繁复杂 的 自然 现象 到 高 度抽 象 的符 号 ( 卦 ) 间 . 否存 在 着必 然性 的 联 系 八 之 是 呢? 为何 近取 于身 远取 于物 而作 的八 卦 能够 通神 明之 德、 类万 物 之情 呢 ? 我们 能 否对 此给 予科 学 的解 释 呢?
关 键 词 : 周 易》 分 形 学 ; 沌 学 ; 息 论 ; 释 《 : 混 全 诠 中图分类号 :21 B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 9 ( 0 2 0 - 0 3 0 1 7 — 9 92 1 )3 0 2 — 2
《周易》中的科学思想
中国古代科学同《周易》的结合主要是《周易》成书以后,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们在注释、发挥它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个注释发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易学。易学大致可分成两个派别,即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派主张取象,即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中的卦爻象和卦爻辞;义理派则主张取义,即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名的含义,解释卦爻象和卦爻辞。他们都奉《周易》经传为神圣的经典,以其内容为“周孔之道”,认为《周易》本身有一个完整无缺的理论体系。
《周易》中的科学思想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的阶段,因此,古人是不可能得出现代人那些“神奇”的结论的。但是,有些现代的易学研究者却不顾这个前提,他们把自己的具备的知识附会到《周易》身上,把自己的知识说成是《周易》上“古已有之”的知识。这实际上是在神化《周易》,对科学本身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四、结语
作为中国文化智慧的象征,《周易》的价值是不朽的。它的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思维视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应该能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思维和方法论的启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非如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周易》与近现代科学中的任何精深理论都有关联,这实际上是神化了《周易》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的现代自然科学解读秦燔六经,易以卜筮独存。
《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大约成书于西周初期,是农业社会初期的产物[1](p3)。
春秋时期经过了孔子儒家的笺注和阐发,被赋予以象数和义理为基本骨架的学理,使其完成了从巫术向科学的转型,这个转型的关键点就是《易传》。
《易传》是中国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它通过对易经的诠释,赋予易经以新的、文化的、哲学的和科学的意义。
《易传》第一次从普遍的宇宙规律角度来理解自然、理解命运,从价值意义上来理解人生,第一次明确阐明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并规定了中国科学的基本范畴,从而使易经从单纯的筮书转化为借以洞察和把握宇宙万物生成演变普遍规律的基本模型和符号系统。
战国时期,稷下学派的学者们通过融汇古代历律学、天文学、地理学中的五行学说与医学阴阳学说,建立统一的阴阳五行学说,使之成为更为实用的古代科学模型。
至汉,阴阳五行说纳入易学,形成汉易“象数学”的独特体系。
易经、阴阳五行和干支计时法融为一体,以“一阴一阳之为道”为最基本原则,以阴阳五行为基本的功能性结构实用模型,周易为运演符号系统,整合为朴实的关于宇宙万物生成演变之统一的象征性模型,为中国古代科学各学科的确立准备了条件[2](p19)。
实际上,中国古代科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独特的科学体系,它不属于任何一门具体科学,几乎是凌驾于各学科之上的统一的模型体系。
这一模型体系不同于西方近现代科学关于世界构成和物质运动的组合性结构解释模型和数理逻辑体系,西方科学没有与之相对应者,由此也决定了中西科学不仅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而且涉及到人类认识的不同层面。
二十世纪后半叶,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和科学家内部反科学思潮的出现,使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神秘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周易》当首先受到世人的关注。
《周易》是一部由卦画建构而成的精妙绝伦的奇书,是运用符号与数理逻辑涵盖宇宙人生之万象与变化的法则,内蕴着生生不息、变化莫测的象、数、理、占之机,的确充满了东方思辨哲学的智慧。
我国20世纪对《周易》的研究在义理之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缺乏对内涵深刻哲理的象数研究,而使其未能达到应有的深度。
同时由于《周易》内涵了思维方式、符号体系、对称图式、阴阳观念、整体性原则、中庸处世方法等,对当今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人格塑造、文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高度哲理化的易学研究仍是易学发展的大趋势。
并且在此经济文化背景下,《周易》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分析、选择、预见、管理、教化的功能,经过现代人的整合,而被视为新的管理学、决策学、思维学、伦理学,成为世界争夺的焦点,从而导致了易学研究的国际化。
根据易学发展的趋势,易学研究的目标是建立囊括融旧铸新的、高度哲理化的、世界共享的易学新方法和新体系。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运用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加强古代易学研究、科学易学研究、易学哲学研究,从中吸收营养,逐步建立新的易学体系。
易学与科学是近几年学界关注的焦点。
易学和科学在古代就密不可分,汉代、宋代和清代易学家就是吸收了天文历法算术等,自然科学才建立了博大的象数易学体系和易学方法。
但明确地把易学与科学作为研究对象始于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后,一些易学家注意运用科学知识研究易学和用科学方法审视易学。
20世纪中后期,这种研究趋向鼎盛。
主要表现在海内外一些自然科学家通过比较近现代科学和易学,发现了许多易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相吻合,进而激发了他们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周易》,或用易学方法指导科学研究,或用易学和科学相互印证。
特别是《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对人们更具有说服力,所以自然科学家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于中国古代经学中最高深的学问----《周易》。
一、周易与天文历法古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的带头科学,因而古代天文学家皆精通阴阳学说,如汉代的张衡、唐代的李淳风、宋代的邵康节、元代的郭守敬等。
八卦就是在古天文学的基础上发现的,它与天文历纪协同发展起来的,是古代天文历法的最初形式(无文字符号)。
实际上,易道阴阳与古天文斗建律历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关系,其关系的核心在于日月四时阴阳、律吕阴阳与易道天之阴阳的关系,六十四卦具有干支纳音五行规律。
《周易》八卦、六十四卦、干支、卦气等是从古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一整套自然规律,它是易学的主体部分,河图、洛书、八卦、六十四卦中内蕴着科学的天时观,由于易学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而促进了天文历法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六十四卦与干支甲子的出现,并有机结合起来反应天地阴阳之象,终于使回归年与朔望周期协调起来。
因此,通过古代历数可以证实八卦和天文学的兼融关系,八卦和六十花甲数一起不仅可以动态的反应天象,而且还能推衍历数,它们既是天体运行的客观标志,又是协调履历度量数、统一纪历年月日的象数符号。
中国古代将北极星看作宇宙中真正的“不动点”及一切天文观测的依据。
自古以来就有“斗转星移”之说,仰望夜空,先人感到头上有个半球圆顶,上面布满了无数星斗,古人便把这个球面看作天球。
由于地球自转,在古代天文学家看来,天球是绕着过天球北极(北极星附近)的轴转动。
地球有赤道,天球上也有天赤道,它过天球中腹,与天球转轴垂直。
如同地球上的点可用经纬度表示一样,天球上任何天体的位置均可用赤经和赤纬表示。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于是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太阳不仅随天球一起每天转一圈,它在天球上相对于其它恒星也在移动。
太阳在天球上每年移动的轨道叫黄道,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为春分点和秋分点,太阳经过这两点时,正逢春分、秋分两个节气。
观测者的正上方叫天顶,天球上过天顶和天北极的圈叫子午圈,天球上每颗恒星一昼夜均会经过子午圈两次。
现代天文学中的天球、天顶、赤道、黄道、赤经、黄经、二分二至、岁差、交点月等等沿用中国古天文学内容,真可谓不胜枚举。
并且早在春秋之前,中国先民已将天球中临近黄道、赤道的区域分为二十八个区,即二十八宿,分别为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二十八宿概念形成后,古人又将四象(四方天象)概念与二十八宿结合起来。
这样天球以二十八宿为刻度,四象分布四方,每时更一象限,四时更四象限为一周天。
故以二分二至定中星,易卦以坎离震兑四卦纪四时。
春分点在东方,青龙七宿居之,象征春三月,万物发陈,故以震卦配之;夏至点在南方,朱雀七宿居之,象征夏三月,万物繁茂,故以离卦配之;秋分点在西方,白虎七宿居之,象征秋三月,万物成熟,故以兑卦配之;冬至点在北方,玄武七宿居之,象征冬三月,万物闭藏,故以坎卦配之。
至于我国的历法,自黄帝始有史书记载的达99种,但大多已经失传。
我国古代历法是阴阳合历。
它是以阴历为基础,以置闰之法协调阴阳历,即三年一闰,五年在润,十九年七闰始能齐一。
也就是说当太阳视运动为十九周,月行二百三十五周,恰至冬至朔日夜半子时相会。
古代是以回归计年,朔望计月,365而成岁,平年354日,闰年为384日。
太阳日周期历十二时辰为一日,合今二十四小时,一千四百四十分钟。
以序卦顺序一卦值一日,坎离震兑值二至二分。
乾值甲子,坤值乙丑,直至未济值癸亥,周而复始尽三百六十日。
以一日十二时辰再分,则以乾坤两卦代表昼夜,乾坤计十二爻,每爻当一时辰,共当十二时辰,并以十二地支计十二时辰,与十二消息卦相配表示阴阳消长变化之象。
再以乾坤两卦分三百六十策,其余每卦的六策,坎离震兑四卦计二十四策,以演二十四气,三百六十策和周天三百六十度。
卦气五日一候,每月六候,十二个月即七十二候。
每月配五卦,十二个月配六十卦,余四卦坎离震兑分主四时。
每月五卦计三十爻,一爻主一日,五卦以当六候;十二月六十卦以当七十二候。
六十卦中,每月以辟卦为主,故称十二月卦。
十二月卦表示十二月二十四节气晷景的变化。
从冬至子月起的六个月,晷影从最长不断缩短,周易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六卦表示阳长阴消之象;从夏至午月起的六个月,则晷景从最短不断增长,周易以姤、遁、否、管、剥、坤六卦表示阴长阳消之象。
并且自子至巳,冬至到立春,春分到立夏,气温由寒渐温而暑,呈上升趋势;自午至亥,夏至到立秋,秋分到立冬,气温由暑渐凉而寒,呈下降趋势。
可见,十二消息卦不仅揭示了四季昼夜长短的节度性,而且体现了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循环变迁的节律性。
我国古人对太阳回归年周期上形成的二十四节气特征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历法经过“数更仪象,日测月验,随时更改,务与天合”,使之日趋完善。
汉武帝时的太初历就是以天象实测和多年天文记录为依据,对历法进行了第一次改革[4](p53),首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并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
当时的回归年已经精确到365.250162天,与现在的观测数据差约11分钟;朔望月为29.530864天,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29.530589天,误差不到24秒。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改革闰法并引入岁差创立了大明历,将19年7闰改为391年144闰,使之更符合天象的实际,闰月的计算更精确。
并首次求出交点月的日数为27.21223日,现在测得的交点月日数是27.21222,为正确推算日月食的发生时间和位置创造了条件。
元代郭守敬集古今中外历法之大成,颁布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一部历法---授时历,回归年和朔望月分别精确到了365.2425和29.530593天,与现代测得的结果分别差26.4秒和0.35秒。
公元1608年,明代邢云路测得一回归年为365.242190日,与现代技术条件下测得的误差不到0.35秒,其精确度远远超过了当时欧洲的天文学水平。
实际上,我国的天文历法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与易卦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的最佳平衡状态,也正是易卦、卦气、物候、律历、干支之间密合的关键所在。
并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一直保持着遥遥领先的地位。
二、周易与气象学我国古代天文和气象二者合一,统称为气象。
上古之时,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天象、物象的变化,创造了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周易认为,“日往而月来,月往而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5](p11),这就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雨露霜雪、温凉燥湿、雷霾风暴之所以产生,是与“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气象变化有关。
天气的变化正如周易所指出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如果把一年作为太极的主体,则一年分成冬半年和夏半年,即太极生两仪,冬半年为阴,夏半年为阳。
两仪生四象:春季为少阳,夏季为太阳,秋季为少阴,冬季为太阴。
四象生八卦:坤(冬至)、震(立春)、离(春分)、兑(立夏)、乾(夏至)、巽(立秋)、坎(秋分)、艮(立冬)。
按照太极观点,气象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八卦相荡”可以产生六十四别卦,八卦为经卦,两者相加的卦数为七十二,正好代表一年七十二候,而每侯为五天,七十二候为三百六十天,为一年的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