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公开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事特征之视角及转换++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事特征之视角及转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955c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d.png)
2.“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
“他”,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他” 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关联教材
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视角的差异,比较它们不同 的表达效果。
《百合花》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 好处:①使故事表达更真实,更流畅,更合理。“我”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和连接者。 因为“我”去前线,所以小通讯员送“我”,和“我”一起借被子,送“我”馒头; 因为“我”, 连接起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故事。 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使主题更深刻。“我”是小说人物高洁人性和美好人情的见证 者。“我”见证了小通讯员的纯真、善良,见证了新媳妇的美丽娴静、纯朴,见证了 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小说通过“我”的心理来抒情,更真实可信。 ③使表达更含蓄,更有韵味。作品受“我”所见所闻的限制,不能全方位叙述故事情 节,展示人物。如通讯员过去的生活只能凭借“我”的想象来描写,他牺牲的原因及 场面只能通过“我”的听说来补充,新媳妇在小通讯员牺牲后的心理只能通过她的语 言、动作、神态来暗示,这反倒增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表达更含蓄,更有余味。
女性视角《百合花》
a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文笔也相对更为细腻,引人 入胜;
b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 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动物视角
1.以动物的眼光看世 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 体验,更有情趣;
3.动物展示出的心理 活动,往往与人的心 理活动交替进行,从 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视角转换: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与文中人物视角的相互转 换《祝福》
●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良心未完全泯灭的“我“ ●“鲁镇人”的视角出发 ●卫婆子的叙述视角 ●祥林嫂离开鲁镇的活动就必须由卫婆子来转述
高三小说之叙述视角鉴赏(公开课)(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高三小说之叙述视角鉴赏(公开课)(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c4790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b.png)
这么做兼顾叙事旳完整性和真实性,使情节更 简洁,更有利于主题旳体现。
【提升训练】《英雄》p57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6分)
答: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旳当事人,以 他旳视角讲述,真实亲切。
②“虎子” 还是个懵懂旳孩子,以他旳视角 观察,使人物形象旳刻画更客观、自然。
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旳当事人,以他旳视角观 察,使奶奶形象旳刻画更客观、自然。 ②更为真实地揭示“虎子”旳感恩、童年遭际和命运, 实际上构成了小说旳暗线。 ③“虎子”当初还是个懵懂旳孩子,他对叔叔、爸爸和 奶奶旳点评丰富了小说主题,洋溢着浓郁旳人间大爱。
• 这么写法,防止了小说写作上旳单一呆板, 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
林黛玉进贾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 银,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 才要称“姑奶奶”,只见周瑞家 旳说:“他是平姑娘。”又见平 儿赶着周瑞家旳叫他“周大娘”, 方知但是是个有体面旳丫头。
规律总结
(二)人物视角:依托人物旳眼睛来看小说中旳 世界。
②为蛇旳出现营造气氛,为下文写蛇 对老人生活旳好奇、关注、伤感作铺垫。
(每点2分)
2、“蛇看看相框里旳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旳老人, 她有些恍惚。”蛇感到“有些恍惚”旳原因是什么?流露 出她怎样旳情感?(4分)
①全家福里旳老人其乐融融,眼前正在吃饭旳老人孤单 冷清,两相对比,蛇感到时光易逝,人事变化之大,所以 “有些恍惚”。(2分)
②流露出蛇对人世沧桑以及老人当下凄凉、孤寂、辛酸 旳独居生活旳同情、感伤与无奈之情。(2分)
补充答案:第一问:答到“对比”,得 1分;答到“时光易逝,人事变化大” ,得1分。第二问:“同情、感伤、无 奈”答对其中任意一种,即可得1分。
【提升训练】《英雄》p57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6分)
答: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旳当事人,以 他旳视角讲述,真实亲切。
②“虎子” 还是个懵懂旳孩子,以他旳视角 观察,使人物形象旳刻画更客观、自然。
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旳当事人,以他旳视角观 察,使奶奶形象旳刻画更客观、自然。 ②更为真实地揭示“虎子”旳感恩、童年遭际和命运, 实际上构成了小说旳暗线。 ③“虎子”当初还是个懵懂旳孩子,他对叔叔、爸爸和 奶奶旳点评丰富了小说主题,洋溢着浓郁旳人间大爱。
• 这么写法,防止了小说写作上旳单一呆板, 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
林黛玉进贾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 银,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 才要称“姑奶奶”,只见周瑞家 旳说:“他是平姑娘。”又见平 儿赶着周瑞家旳叫他“周大娘”, 方知但是是个有体面旳丫头。
规律总结
(二)人物视角:依托人物旳眼睛来看小说中旳 世界。
②为蛇旳出现营造气氛,为下文写蛇 对老人生活旳好奇、关注、伤感作铺垫。
(每点2分)
2、“蛇看看相框里旳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旳老人, 她有些恍惚。”蛇感到“有些恍惚”旳原因是什么?流露 出她怎样旳情感?(4分)
①全家福里旳老人其乐融融,眼前正在吃饭旳老人孤单 冷清,两相对比,蛇感到时光易逝,人事变化之大,所以 “有些恍惚”。(2分)
②流露出蛇对人世沧桑以及老人当下凄凉、孤寂、辛酸 旳独居生活旳同情、感伤与无奈之情。(2分)
补充答案:第一问:答到“对比”,得 1分;答到“时光易逝,人事变化大” ,得1分。第二问:“同情、感伤、无 奈”答对其中任意一种,即可得1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角度及人称+课件19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角度及人称+课件19张](https://img.taocdn.com/s3/m/43c3781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2.png)
高考链接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 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 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 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小说用的什么视角?】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 。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什么叙述方式?】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子兵。”【切入正题。由“八阵图”引入“石门阵”,抓住了听众的好奇心 理。】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 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 雨湿声啾啾!
1.以有限视角叙事真实自然,贴切传神。诗人叙述亲眼所见的生离死别图后,又通过亲耳所闻 征夫哭诉,使作品真实感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叙事中寓情。描写叙述,代人叙言,表达出内心的焦虑不安。 3.叙述结构参差错落,前后呼应,变化开合,井然有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 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 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 不异犬与鸡。
小说阅读之叙述角度及人称
——以《桥边的老人》为例
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 作原则:“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 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 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 却能为读者感受到。” 试探究 《桥边的老人》从哪些方面体现了 这一创作原则。(6分)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叙述角度和人称》课件张PPT完整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叙述角度和人称》课件张PPT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91680e58f5f61fb6366640.png)
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两者区别:全知视角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 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 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有限视角的叙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情 节,把一部分内容隐藏起来了。
叁
对比品味,辨别人称作用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我”
第三人称“他” 第二人称“你”
No Image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 元《话 题:叙 述角度 和人称 》课件 (共43张)
近5年全国卷1部分问题设置
年份 文本 题目内容
考情分析
2014 《古渡 6、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 头》 要分析。(6分)
2017 《天嚣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
第一人称——“我”
有限视觉
我
我向思维
人、物
作用
第一人称——“我”——参与者
特点:参与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限制,是“有限 的讲述”
举例: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刻内心的想 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鲁迅《孔乙己》《一件小事》《社戏》 《祝福》,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莫泊桑《项链》
第三人称——“他”
特点:旁观者。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莫泊桑《项链》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 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中国 古代四大名著。周梅森《人民的名义》。
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
两者区别:全知视角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 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 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有限视角的叙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情 节,把一部分内容隐藏起来了。
叁
对比品味,辨别人称作用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我”
第三人称“他” 第二人称“你”
No Image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 元《话 题:叙 述角度 和人称 》课件 (共43张)
近5年全国卷1部分问题设置
年份 文本 题目内容
考情分析
2014 《古渡 6、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 头》 要分析。(6分)
2017 《天嚣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
第一人称——“我”
有限视觉
我
我向思维
人、物
作用
第一人称——“我”——参与者
特点:参与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限制,是“有限 的讲述”
举例: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刻内心的想 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鲁迅《孔乙己》《一件小事》《社戏》 《祝福》,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莫泊桑《项链》
第三人称——“他”
特点:旁观者。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莫泊桑《项链》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 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中国 古代四大名著。周梅森《人民的名义》。
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叙事技巧(视角、人称、腔调、语言风格)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叙事技巧(视角、人称、腔调、语言风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6de9a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3.png)
。
突出特点是打破小说
章和塑造人物形象。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描写,具有较大的浓缩性 和凝聚力。概括起来可以说,唯主观、反理性是它总的特点。代表作如《追忆似水年
华》(普鲁斯特)。
荒诞派小说(写意 小说)
小说运用夸张变形,甚至是荒谬、怪诞的内容表达思想,是表现的艺术。它突破生活 常态,违逆现实逻辑,取得了艺术表现更大的自由,又称“写意小说”,典型之作如 选入教材的《变形记》(卡夫卡)。
真题链接
ZHENTILIANJIE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 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C.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 D.句子④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
角度,尝试分析和评价不同作家的
创作风格。
风格特征
FENGGETEZHENG
风格类型
典型特征及示例
不以情节取胜,抒情性强,语言优美,重视民俗风情的描写,注意营造氛围,不太执
散文化小说
着于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叙述上具有散文的自由性特点,有散文化的味道 。如选入教材的《百合花》《边城》等。沈从文、汪曾祺的小说就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
真题链接
ZHENTILIANJIE
(6)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 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 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小说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公开课优秀课件
![小说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公开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8ad0b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d.png)
2024/9/14
贰
叙述视角的转换
2024/9/14
以黛玉之视角看贾府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轿子并拉 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 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 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 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他去。自上了 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 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 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 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 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2024/9/14
落第后,我如丧家之犬,匆匆逃离京城,盘缠将尽而又 无颜回乡,寺庙的方丈收留我。寺庙里就只有老方丈和弥生, 香客也来的少,倒也清静,弥生像一只小鸟一样活了整座山 林,让我烦闷的心情也放松许多,我慢慢地从失落中走回来, 准备下次还要去试一试。一天,老方丈来到我的房里,说让 我帮一个忙,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恐怕照顾不弥生多久了, 下山的时候把弥生带走,去找他的父母。我答应他,方丈给 我一包盘缠之后,咳嗽着走了。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出发了, 弥生脸色不好,心情低落,我猜他昨晚肯定没有睡好,想起 昨天老方丈的嘱托,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2024/9/14
感谢观看
2024/9/14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竞赛课
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2024/9/14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材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 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 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述视角 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2024/9/14
壹
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分析叙事特征课件(共36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分析叙事特征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4d1f7a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8.png)
3.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的区别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有时,叙述人称不变,但 叙述视角却变化了。 (2)有些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作者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 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也就是说从小说中某 一人物的角度看人看事。视角的转换直接关系到小说的叙事动机和叙事 效果。
例如: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 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 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 “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 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选自《水浒传》第九回)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变化,还是第三人称,但小 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了变化,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从两个 公人的眼中看出的。这种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 受也更为真切。这就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从某个 人物看人看事。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这种变化往往 被忽视,所以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
重复叙述,即讲述数次只发生了 一次的事件。重复是小说叙事的 重复式 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事件重复 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
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加强主旨的悲(喜)剧色彩。 ③缓和叙事节奏,使小说有 循环往复之美,增强艺术感 染力。
短篇小说往往人物少,情节简单, ①小中见大,使叙事相对集
所以常常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 中紧凑。
二、叙事方式与叙事腔调
1.常见叙事方式
类别
释义
效果
对话体小说是基本上以人物对
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 ①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使故
的一种小说类型。内容可以是 事情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中。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PPT课件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21cb8369dc5022abea000b.png)
2014年课标 《鞋》(刘 3.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
全国II
庆邦)P41 理有什么好处?请简析
2014年课标 《古渡头》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
全国I
(叶紫)P35 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19/11/4
.
23
典型的叙事艺术:《五三》P51
1、叙述视角
2、叙述人称
• ①以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 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 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 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
•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
2019/11/4
.
26
三、小说中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
3、叙述方式 4. 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 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
5 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 交织、时空集中。
2019/11/4
.
24
小说《天嚣》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③祥林嫂离开鲁镇的活动就必须由卫婆子来转述,因此, 这段转述,就变成了卫婆子的叙述视角。
这样做兼顾叙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情节更简
洁,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2019/11/4
.
17
小结: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的思考方向 充分理解把握设题内容的特殊性
• 人物:角度人物的身份、内心、感情变化 • 情节:推动发展、氛围特点 • 主旨:情感多样、多角度
.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e5e1c527d3240c8547ef35.png)
《三国演义》如三让徐州、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三气
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牲畜林》朱阿一次又一次举枪,旁人一次有一次的劝阻;
《活着》一次又一次的苦难;
《桥边的老人》一次又一次说动物;
《祝福》阿毛的故事:我真傻真的。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活着心理意识流墙上的斑点尤利西斯历史与现实交织打破时空的限定赵一曼女士回忆与现实交织半张纸叙事与写景交织描写和记叙的结合古渡头安东洛夫卡苹果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是靠激烈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注意散文化小说历史小说还有只是截取生活的横截面平淡叙事的小说它们呈现的特殊叙事技巧
小说 是以 刻画人物 形象 为中心 ,通 过完整 的故事情节 和 环境描写 来反映 社会 生 活的文学体裁。
不同,视角、人称、口吻腔调不同。 • • (《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国传统小说) • • 《祝福》、《我的叔叔于勒》、《桥边的老
人》……
• ①叙述的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 ②叙述的人称 (一、二、三人称) • ③叙述的腔调(因年龄、性别、身份、经历等不同
而呈现出不同的腔调。)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 《战士》孙犁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 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a637af5901020207409cf7.png)
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 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 但在叙述上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所想。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 于抒情;若对象为物,则使物具有拟人化作用。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 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 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 蕴更丰厚:军民昂扬的民族精神
(二)怎么讲这个故事?
1、叙述的顺序(方式):
顺叙、
、平叙
2、叙述的节奏(叙事的详略)
快慢、详略、张弛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自己的节奏,在关 键段落流连,对无关紧要的段落一笔带过,不是匀速前进。这种节奏 的变化,正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详略得当,张弛有度)
注意点2、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天嚣》科研人员VS蒙古同胞)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 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 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 留下想象空间。
叙述腔调:与叙述者的年龄、身份 、性别、经历等相关
小说叙事艺术
叙述方式(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平叙
(小说叙述艺术)
叙述节奏:快慢;详略;张弛
叙述频率: 重复甚至多次
情节结构安排的技巧:(常规、特殊)见讲解
特殊的表现手法:见讲解
描写艺术
人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对比、抑扬 、衬托
3、故事主体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 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使读者更容易带 入身份,有身临其境之感。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 于抒情;若对象为物,则使物具有拟人化作用。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 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 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 蕴更丰厚:军民昂扬的民族精神
(二)怎么讲这个故事?
1、叙述的顺序(方式):
顺叙、
、平叙
2、叙述的节奏(叙事的详略)
快慢、详略、张弛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自己的节奏,在关 键段落流连,对无关紧要的段落一笔带过,不是匀速前进。这种节奏 的变化,正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详略得当,张弛有度)
注意点2、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天嚣》科研人员VS蒙古同胞)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 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 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 留下想象空间。
叙述腔调:与叙述者的年龄、身份 、性别、经历等相关
小说叙事艺术
叙述方式(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平叙
(小说叙述艺术)
叙述节奏:快慢;详略;张弛
叙述频率: 重复甚至多次
情节结构安排的技巧:(常规、特殊)见讲解
特殊的表现手法:见讲解
描写艺术
人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对比、抑扬 、衬托
3、故事主体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 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使读者更容易带 入身份,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小人称,大有深意——谈小说中的叙述人称》课件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课件
![《小小人称,大有深意——谈小说中的叙述人称》课件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ab1ec61711cc7930b71679.png)
海蒂姑姑走到管风琴前坐下来。她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们。我没有听 到一个紧张的变了调的音符。优美的旋律飘荡在我们上空,就像天使在唱歌。 熟悉的音乐让我陶醉。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将这首曲子演奏得如此优美。 我疑惑了:海蒂姑姑怎么又会演奏管风琴了?她以前难道是装出来的吗?她故 意弄糟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让大家重新团结起来吗?
——美国·梅仪慈
视角与人称
关于人称
第一人称——“我” 第二人称——“你” 第三人称——“他”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小说中的“你”“我”“他”
nd “我”•科波菲尔》里,当它用第一人称告诉 你他是如何英俊而有魅力时,不免有自吹之嫌;当他告诉你自己 的英勇行为,又会给人以自负之感;而当读者都已看出女主人公 在爱他时,他自己却不知道,似乎又显得很愚蠢。”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小说中的“你”“我”“他”
“他”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 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 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 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 走不动了。”
小说中的叙述人称
小小人称 大有深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小小人称 大有深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美国·梅仪慈
视角与人称
关于人称
第一人称——“我” 第二人称——“你” 第三人称——“他”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视角与人称
小说中的“你”“我”“他”
nd “我”•科波菲尔》里,当它用第一人称告诉 你他是如何英俊而有魅力时,不免有自吹之嫌;当他告诉你自己 的英勇行为,又会给人以自负之感;而当读者都已看出女主人公 在爱他时,他自己却不知道,似乎又显得很愚蠢。”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小说中的“你”“我”“他”
“他”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 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 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 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 走不动了。”
小说中的叙述人称
小小人称 大有深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小小人称 大有深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课件版小说情节技巧之叙述视角与人称 2
![课件版小说情节技巧之叙述视角与人称 2](https://img.taocdn.com/s3/m/d180673a6f1aff00bfd51e76.png)
小说复习
作者让讲故事的人以何种人称及身份来讲
讲述人称的四种情形: 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
二人称叙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1、第三人称
(2)叙述者身份是小说故事的参与者 或见证者(限制视角)
作者让讲故事的人以何种人称及身份来讲
2、第一人称(限制视角)
叙述者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内在式叙述,有两个特点: 首先,既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而向读者进行 描述和评价。这使这个角色比其他故事中人物更“透明”、 更易于理解。 其次,视角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 内容。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有的作品中叙述者“我”就是 故事主人公,故事如同自传,如《鲁滨逊漂流记》、鲁迅的 《狂人日记》。有的叙述者只是故事中的次要人物或旁观者, 叙述者与主要的事件有一定距离,叙述比前面所说的那种叙 述往往要客观一些。如鲁迅的《祝福》中的“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心目中的杰克就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 直到很多年以后汤姆将几个厚厚的日记本交给我。他说其实杰克一 直深爱着我,他当初表现得这么冷漠无情,只是希望我忘掉他,而 他却把这些年对我的思念通通写进日记里。
【回扣教材】 林黛玉进贾府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 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 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 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 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 切感。
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 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示例: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火车将要开动,玛丽从车窗探出身子,向站在月台的杰克挥手。
作者让讲故事的人以何种人称及身份来讲
讲述人称的四种情形: 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
二人称叙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1、第三人称
(2)叙述者身份是小说故事的参与者 或见证者(限制视角)
作者让讲故事的人以何种人称及身份来讲
2、第一人称(限制视角)
叙述者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内在式叙述,有两个特点: 首先,既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而向读者进行 描述和评价。这使这个角色比其他故事中人物更“透明”、 更易于理解。 其次,视角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 内容。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有的作品中叙述者“我”就是 故事主人公,故事如同自传,如《鲁滨逊漂流记》、鲁迅的 《狂人日记》。有的叙述者只是故事中的次要人物或旁观者, 叙述者与主要的事件有一定距离,叙述比前面所说的那种叙 述往往要客观一些。如鲁迅的《祝福》中的“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心目中的杰克就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 直到很多年以后汤姆将几个厚厚的日记本交给我。他说其实杰克一 直深爱着我,他当初表现得这么冷漠无情,只是希望我忘掉他,而 他却把这些年对我的思念通通写进日记里。
【回扣教材】 林黛玉进贾府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 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 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 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 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 切感。
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 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示例: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火车将要开动,玛丽从车窗探出身子,向站在月台的杰克挥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 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 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 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
“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如果以书生的口吻来
叙述,书生就只是作为配角。
第三人称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 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 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 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 者也了如指掌。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 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 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优点: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 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类别
第一人称 ( 有限视角 ) 第二人称
优点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能使小说显 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 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 ( 全知视角 ) 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贰
叙述视角的转换
以黛玉之视角看贾府ຫໍສະໝຸດ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 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 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 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 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 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 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 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 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 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以黛玉之视角看贾府人物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bèi) 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 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 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 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 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 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 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 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视角转换:以宝玉视角看黛玉
视角转换:以众人视角看黛玉
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 解释,方略略止住。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 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 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视角转换:以王熙凤视角看黛玉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 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 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 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 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 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试泪。
书生版
第一人称叙述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 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 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 表情等间接表现。 优点: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 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一人称叙述
弥生的角度
书生的角度
师傅的角度
我是师傅在门口捡来的,刚出生就被父母遗 弃,这是我对自己身世的全部所知。师傅身体不 好,总是咳嗽,却不舍得买药,我想,我要为师 傅做点什么才好啊,于是我每天从功德箱里拿出 一枚铜钱,存够了就给师傅买药,但我不敢让师 傅知道。终于存够了钱,等给师傅买了药,师傅 应该会开心的,想去和在庙里寄宿的书生分享我 的快乐,却发现师傅正在和书生商量,想让书生 带我下山,启程前我连夜下山给师傅买了药,放 在禅房里,并随书生下了山。我不想下山历练, 我也不想去找我的父母,是不是师傅不喜欢我了, 要让我走,那我听话一点,是不是师傅就会让我 回来呢?我不想要父母,我只想陪伴他。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竞赛课
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材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 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 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述视角 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壹
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概念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 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 角度。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 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叙述视角的特征 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 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改编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 小和尚。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 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 。老 和尚每天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他想:“自己 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 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 偷摸一枚铜钱存起来。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 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药。十岁 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的身世告诉 了书生,并让弥生跟着书生一起下山,临行夜里,弥生拿 着积攒的铜钱,摸黑走出了庙门。 书生和弥生走后,老和尚在禅房发现了治咳嗽的药,老 泪纵横。
弥生版
落第后,我如丧家之犬,匆匆逃离京城,盘 缠将尽而又无颜回乡,寺庙的方丈收留了我。寺 庙里就只有老方丈和弥生,香客也来的少,倒也 清静,弥生像一只小鸟一样活了整座山林,让我 烦闷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我慢慢地从失落中走 了回来,准备下次还要去试一试。一天,老方丈 来到我的房里,说让我帮一个忙,自己的身体越 来越差,恐怕照顾不了弥生多久了,下山的时候 把弥生带走,去找他的父母。我答应了他,方丈 给了我一包盘缠之后,咳嗽着走了。第二天一早, 我们便出发了,弥生脸色不好,心情低落,我猜 他昨晚肯定没有睡好,想起昨天老方丈的嘱托, 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如果以书生的口吻来
叙述,书生就只是作为配角。
第三人称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 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 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 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 者也了如指掌。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 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 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优点: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 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类别
第一人称 ( 有限视角 ) 第二人称
优点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能使小说显 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 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 ( 全知视角 ) 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贰
叙述视角的转换
以黛玉之视角看贾府ຫໍສະໝຸດ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 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 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 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 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 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 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 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 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 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以黛玉之视角看贾府人物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bèi) 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 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 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 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 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 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 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 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视角转换:以宝玉视角看黛玉
视角转换:以众人视角看黛玉
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 解释,方略略止住。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 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 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视角转换:以王熙凤视角看黛玉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 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 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 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 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 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试泪。
书生版
第一人称叙述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 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 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 表情等间接表现。 优点: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 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一人称叙述
弥生的角度
书生的角度
师傅的角度
我是师傅在门口捡来的,刚出生就被父母遗 弃,这是我对自己身世的全部所知。师傅身体不 好,总是咳嗽,却不舍得买药,我想,我要为师 傅做点什么才好啊,于是我每天从功德箱里拿出 一枚铜钱,存够了就给师傅买药,但我不敢让师 傅知道。终于存够了钱,等给师傅买了药,师傅 应该会开心的,想去和在庙里寄宿的书生分享我 的快乐,却发现师傅正在和书生商量,想让书生 带我下山,启程前我连夜下山给师傅买了药,放 在禅房里,并随书生下了山。我不想下山历练, 我也不想去找我的父母,是不是师傅不喜欢我了, 要让我走,那我听话一点,是不是师傅就会让我 回来呢?我不想要父母,我只想陪伴他。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竞赛课
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材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 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 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述视角 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壹
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概念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 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 角度。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 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叙述视角的特征 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 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改编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 小和尚。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 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 。老 和尚每天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他想:“自己 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 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 偷摸一枚铜钱存起来。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 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药。十岁 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的身世告诉 了书生,并让弥生跟着书生一起下山,临行夜里,弥生拿 着积攒的铜钱,摸黑走出了庙门。 书生和弥生走后,老和尚在禅房发现了治咳嗽的药,老 泪纵横。
弥生版
落第后,我如丧家之犬,匆匆逃离京城,盘 缠将尽而又无颜回乡,寺庙的方丈收留了我。寺 庙里就只有老方丈和弥生,香客也来的少,倒也 清静,弥生像一只小鸟一样活了整座山林,让我 烦闷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我慢慢地从失落中走 了回来,准备下次还要去试一试。一天,老方丈 来到我的房里,说让我帮一个忙,自己的身体越 来越差,恐怕照顾不了弥生多久了,下山的时候 把弥生带走,去找他的父母。我答应了他,方丈 给了我一包盘缠之后,咳嗽着走了。第二天一早, 我们便出发了,弥生脸色不好,心情低落,我猜 他昨晚肯定没有睡好,想起昨天老方丈的嘱托, 心里真不是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