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教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育学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观点?A. 教育应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B. 教育应满足社会的需求C. 教育应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D. 教育应完全以个体为中心答案:D2. 以下哪位教育家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A. 孔子B. 柏拉图C. 约翰·杜威D. 亚里士多德答案:C3. 在教育学中,"隐性课程"指的是什么?A. 学校正式课程之外的课程B. 学校正式课程之内的课程C. 学生在课堂之外学到的知识D. 教师在课堂之外教授的内容答案:C4. 教育学中的"教学相长"原则指的是什么?A. 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B. 教师和学生相互竞争C. 教师和学生相互依赖D. 教师和学生相互独立答案:A5.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A. 诊断B. 激励C. 选拔D. 惩罚答案:D6. 教育学中,"教育公平"主要指的是什么?A.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B. 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C. 教育过程的公平参与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7. 在教育学中,"教育环境"通常包括哪些要素?A. 学校设施B. 教师C. 学生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学中"有效教学"的特征?A. 明确的目标B. 有效的互动C. 严格的纪律D. 灵活的教学方法答案:C9. 教育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依赖于什么?A. 外部奖励B. 内部兴趣C. 家长的压力D. 教师的期望答案:B10.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学中"教育创新"的范畴?A. 教学方法的创新B. 教育内容的创新C. 教育制度的创新D. 教育评价的保守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学中,"教育的民主化"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教育机会的均等B. 教育过程的民主C. 教育结果的公平D. 教育管理的开放答案:ABCD2. 教育学认为,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A. 教师的素质B. 学校的设施C. 学生的背景D. 教育的政策答案:ABCD3. 在教育学中,"教育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教学内容的个性化B. 教学方法的个性化C. 教学评价的个性化D. 教学目标的统一化答案:ABC4. 教育学中,"教育的终身化"主张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教育的终身学习B. 教育的终身服务C. 教育的终身发展D. 教育的终身就业答案:ABC5. 教育学中,"教育的信息化"主要涉及哪些方面?A.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B. 教学过程的网络化C. 教学评价的智能化D. 教学方法的传统化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学中的"教育公平"是如何实现的?答案:教育公平的实现主要通过确保所有学生无论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等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以及通过合理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来减少和消除教育不平等。
教育与教育学三、四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21-31 CBDABCDBBCB二、多项选择题1、 ABE2、ACE3、BDE4、ABCD5、ABCDE6、ABCE7、 ABC8、 ACE9、ACD 10、ABCD 11、 ABCDE 12、BCDE三、判断题1-8 xxxVxxxx四、填空题1 、社会实践 2、内在需要 3 、费洛伊德 4、基因复制 5 、成熟 机制 6、孟子 7、外铄论 8、荀子 9、“白板说” 10、华生 11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 2、创造性 13、阶段性 14、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16、个别差异性 17、生理解剖 18、前提,可能性19、环境 20、维果茨基 21 、成熟 22、个体主观能动性展个性,个性 28、心理断乳期 29、帮助少年起飞 30、青年期 31 、 青年期 32、认识、价值五、名词解释1 、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 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指 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共1-10 DBCABACBAC11-20 CCDBDDCBBA15、 23、 心理,社会 24、身体,精神 25、精神力量 26、人格 27、发同特征。
3、遗传素质: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4、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5、人的价值: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6、人的潜能: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7、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国开教育学章节自测第3章试题及答案
国开教育学章节自测第3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试题 1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正确答案是:关键期试题 2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正确答案是: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试题 3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正确答案是:不均衡性试题 4青少年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正确答案是:不均衡性试题 5认为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代表人物是()。
正确答案是:华生试题 6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处于什么阶段()。
正确答案是:感知运动阶段试题 7柯尔伯格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时,采用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是:道德两难法试题 8在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个体道德发展的理论中,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服从权威和他人的意见,是处于()。
正确答案是:前习俗水平试题 9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儿童道德判断主要是()。
正确答案是:普遍道德原则定向试题 10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正确答案是:具体运算阶段试题 1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多因素论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正确答案是:遗传、环境及活动综合作用试题 12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正确答案是:个别差异性试题 1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是:主导作用试题 14人类身心的成熟需要通过教育进行,通过教育人才能成长为人。
这是因为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人在生理上有一个特性是()。
教育学第三章_教育与社会发展(附答案)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
2.通过____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3.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4.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_______的要求。
5.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_______理论。
7.教育是一种________的文化现象。
8.教育与文化是________的关系。
9.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0.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
11.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
12.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13.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1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16.__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7.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________为核心。
18.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________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教育学第三章 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C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A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6、(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8、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D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9、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 A )A、创新精神B、艰苦奋斗的精神C、团结协作精神D、革命传统精神10、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 C )A、培养爱国主义者B、培养高科技人才C、培养劳动者D、培养有知识的人11、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B )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D、发展科技和经济12、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教育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理论D、中国传统文化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 ABCDE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选择作用E、协调作用2、教育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AC )A、为谁培养人B、怎样培养人C、培养什么人D、怎样办教育E、办什么样的教育3、在制定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涉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是(CE )A、人的全面发展问题B、教育与文化的问题C、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D、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问题E、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问题4、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ACD )。
《教育学》各章要点练习含参考答案
《教育学》各章要点练习含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6.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7.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8.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10.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11.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12.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13.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4.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7.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统治阶级和谐教育斯巴达,军事< 雅典,民族政治<军事教育政治家培养18.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是什么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着教育本质的同一的、稳定的、固有的东西是A.人的培养B.社会经验的传递C.社会实践活动D.交往活动【解析】A 研究证明人类的社会活动多种多样,教育活动也丰富多彩。
但不管教育自身的外在表现如何,决定着教育本质的同一的、稳定的、固有的东西是人的培养。
2.“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是许慎在什么著作中对教育的界定A.《说文解字》B.《中庸》C.《论语》D.《学记》【解析】A3.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即生长,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A.英国的斯宾塞B.德国的赫尔巴特C.美国的杜威D.瑞士的裴斯泰洛齐【解析】C 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一反传统认识,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
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4.把教育看做人对人(尤其是老一代对年青一代)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的现代思想家是A.美国的布鲁纳B.前苏联的赞科夫C.德国的瓦﹒根舍因D.德国的雅斯贝尔斯【解析】D 德国现代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青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5.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如何经营完美生活是教育应教导的一件大事的教育家是A.美国的杜威B.英国的洛克C.英国的斯宾塞D.瑞士的裴斯泰洛齐【解析】C 19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给各种情况下的各方面行为以正确指导,要言之,指导人如何经营完美的生活。
6.认为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力量的和谐发展的一种促进的教育家是A.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B.美国教育家杜威C.英国教育家洛克D.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解析】A7.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方向D.教育内容【解析】A8.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是A.教育者B.教育内容C.受教育者D.教育手段【解析】C9.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社会性和A.目的性B.意识性C.规律性D.复杂性【解析】B 正像社会性和活动的意识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一样,社会性和意识性也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教育学第三章习题(已答)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把所选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人得身心发展特殊性得表现之一就是人得身心发展具有()。
A.主观性B.普遍性C.基础性D.能动性2.小学阶段得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得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3.强调人得身心发展得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得内在需要得就是()。
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个体主观能动性得第一层次得活动就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得()。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就是身心发展()规律得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得婴儿,一个由我支配得特殊得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她们。
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她父母得才干、倾向、爱好如何,她父母得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得意愿把她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就是()。
A.遗传决定论得观点B.环境决定论得观点C.家庭决定论得观点D.儿童决定论得观点7.我国古代“内发论”得代表人物就是()。
A.孔子B.旬子C.孟子D.老子8.遗传素质为人得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D.可能性9.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得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教育就是一种有目得得培养人得活动,它规定着人得发展方向B.教育,特别就是学校教育给人得影响就是比较全面、系统与深刻得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得教师D.教育得发展对人得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得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得学生10.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得主导作用?()。
A.教育在成熟得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得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得成熟,反映儿童已有得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与发挥儿童得主体性11.小学阶段就是发展学生个性()。
教育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2、要正确处理内因和发因的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洛克、康德)
2.人的发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1、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和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
2、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处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
(二)教育在人的发展的具体作用
1、加速人的发展;2、发掘人的潜力;
3、发挥人的力量;4、提升人的价值;
5、健全人的个性。
(三)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教育万能论)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5.答:
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的,是不正确,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但不起决定作用:
1、为人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要转成现实性要靠环境和教育;
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改变而改变。
6.答: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与促进作用。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之中。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4)提升认的价值
(5)健全人的个性
4.(1)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解自我。(2)身体发展方面,以青少年民生懂得生理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3)在认知方面,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4)情感方面,重视培养首先教育和情感体验。(5)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三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 )。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D )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C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B )A、自主性B、长期性C、主动性D、创造性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C )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B )。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D )观点。
A、内发论B、白板说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教育学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单选题D 2.B 3.A 4.D 5.C 6.C 7.B 8.C 9.D 10.A 11.D 12.B 13.D 14.C 15.A 16.D 17.A 18.A 19.A20.C 21.C 22.A 23.D 24.A 25.B 26.C 27.A 28.B 29.D 30.C 31.A 32.D 33.A 34.A 35.A 36.A 37.B 38.C 39.A 40.C 41.A 42.D 43.C 44.A 45.B 46.D 47.A 48.A 49.B 50.A 51.C52.C 53.C 54.C 55.B 56.D 57.C 58.D 59.B 60.A 61.B 62.A 63.D 64. 65.D 66.D 67.C 68.A 69.B 70.C 71.B 72.A 73.C 74.D多选题AB 2.ACE 3.DE 4.ABCD 5.BD 6.ABCD 7.BCD 8.ABCD 9.ABD 10.ABD 11.ABC不定项选择BC 2.C 3.B填空1.初中教育2.教育目的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4.人的全面发展5.国民素质实践能力6.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7.赫尔巴特涂尔干 8.生产劳动相结合9.建设者和接班人 10.面向现代化11.教育 12.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13.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14.九年一贯制15.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判断题1—5 对对对错对 2—10 错对错对错 11—15 错对错对错16—20 对错对错对 21-26 错对对错错六、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2.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3.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七、简答1.(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①德育②智育③体育④美育⑤劳动技术教育(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①“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②“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③“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2.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⑤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⑥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⑦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A.基因复制B.自然本能C.种群回归D.直接环境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 )A.内发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 )A.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理想目标 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 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 6.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A.提供物质前提B.预定发展进程C.决定发展方向D.提供发挥动因 7.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A.个性差异B.年龄特征C.关键年龄D.心理特征 8.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A.关键期B.机能期C.发展期D.差异期 二、填空题 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2.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的发展,二是_______的发展。
3.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发展。
4.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解释。
5.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_______和___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1 9世纪英国哲学家_______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三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 )。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D )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C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B )A、自主性B、长期性C、主动性D、创造性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C )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B )。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D )观点。
A、内发论B、白板说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 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 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废科举,兴学校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 B 琴弦学校 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斯巴达 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 B中等 C 高等 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 B 非政 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 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涂尔干说:“教育史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实施终身教育)。
3.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
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二、辨析题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正确。
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简答题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四、分析论述题“每逢新学期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镇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试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现代教育正是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word完整版)《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 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 )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 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废科举,兴学校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学校。
A文法学校 B 琴弦学校 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斯巴达 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 )教育延伸。
A初等 B中等 C 高等 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
A有教无类 B 非政 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 )的。
A社会 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教育学第三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传统D.科学技术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A.决定作用B.加速作用C.延缓作用D.加速或延缓作用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5.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A.历史性B.永恒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6.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历史性B.永恒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7.蔡元培是以下()理论的倡导者。
A.教育独立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8..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主要通过()表现出来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9. “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 )理论的观点A.教育独立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10. “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活动是使蕴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种生产性活动”这是( )理论的观点A.劳动力市场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11.“教育的主要作用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是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这是()理论的观点A.劳动力市场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12.()理论也被称为“文凭理论”A.劳动力市场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13.教育家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就整理并发展了殷周以来的中华文化,说明教育具有( )功能A.文化传承B.文化交流C.文化选择D.文化创新二、多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目的 B.领导权 C.受教育权 D.手段 E.方法2..生产力水平决定着( )A.规模 B.领导权 C.受教育权 D.结构 E.方法3.人口状况影响着教育的( )A.规模 B.结构 C.受教育权 D.质量 E.方法4.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 )A.教育观的现代化 B.教育目标的现代化 C.教育结构的现代化D.教育理论的现代化 E.教育内容的现代化5.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在()A.控制人口的数量 B.改善人口的质量C.调整人口的结构 D.拉动人口的迁移6. 教育的科技功能主要表现在()A.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B.教育通过科学研究直接生产科技知识C.现代高等教育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渠道D.教育进行科技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7.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A.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B.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C.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D.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8.知识经济的特点主要有()A.是一种信息化经济B.是一种网络化经济C.是一种创新型经济D.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9. 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在于()A.旨在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B.倡导教育公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C.提倡对学习者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尊重D.鼓励举办重点学校10. 信息社会对教育的主要影响在于()A.在学习的时空条件上实现了学习的革命B. 以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C. 师生关系的重塑D. 学习方式的人性化、个性化、主体化、全球化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 D3.B4.B5.D6.A7. A8.A9.B 10.C 11.D 12.D 13.C二.多多选择题1.ABC2. ADE3.ABD4.ABCDE5.ABCD6.ABCD7.ABCD8.ABCD9.ABC 10. ABCD。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人地发展练习题(较全)
练习题库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参考答案: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其身心发生的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2、遗传素质——参考答案:遗传素质是指生物的亲代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包括有机体的构造、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3、环境——参考答案: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客观世界。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主体因素——参考答案:主体因素主要是指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环境和自我的能力和活动。
5、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参考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的发展是具有一定顺序的,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
二、填空题1、人的发展包括和的发展。
2、人的心理的发展包括和。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以概括为、、、、。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6. 所谓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上的特点。
8.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9.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
10.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
11.所谓,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12.个性亦称,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立性。
13.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14.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
15.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16.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A 文化2A3A 174A5A6A察举制7A8A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着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着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着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昆体良17A18A19A20A21A22A23A24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25.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A50年代以后B60年代以后C70年代以后D80年代以后2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A杨贤江B 蔡元培C 李大钊D王道俊27.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着作是()。
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B 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C 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D 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E 社会出现了阶级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标准答案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答案————————————————————————————————作者:————————————————————————————————日期: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选题: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A. 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结构的变化C. 教育的性质D.受教育权利2、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 )。
A.社会遗传功能B.人的培养功能C.本体功能D.社会功能3、党的( )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4、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 )。
A.教育的经济功能B.教育的文化功能C.教育的自然功能D.教育的道德功能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6、“建国君民,教学为公”“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A、经济B、政治C、文化D、人口7、()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A. 生产力发展水平B. 科技发展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类型二、填空题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___________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1982年,党的___________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3、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百年大计,___________。
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2、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
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单选题
D 2.B 3.A 4.D 5.C 6.C 7.B 8.C 9.D 10.A 11.D 12.B 13.D 14.C 15.A 16.D 17.A 18.A 19.A
20.C 21.C 22.A 23.D 24.A 25.B 26.C 27.A 28.B 29.D 30.C 31.A 32.D 33.A 34.A 35.A 36.A 37.B 38.C 39.A 40.C 41.A 42.D 43.C 44.A 45.B 46.D 47.A 48.A 49.B 50.A 51.C
52.C 53.C 54.C 55.B 56.D 57.C 58.D 59.B 60.A 61.B 62.A 63.D 64. 65.D 66.D 67.C 68.A 69.B 70.C 71.B 72.A 73.C 74.D
多选题
AB 2.ACE 3.DE 4.ABCD 5.BD 6.ABCD 7.BCD 8.ABCD 9.ABD 10.ABD 11.ABC
不定项选择
BC 2.C 3.B
填空
1.初中教育
2.教育目的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4.人的全面发展
5.国民素质实践能力
6.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
7.赫尔巴特涂尔干 8.生产劳动相结合
9.建设者和接班人 10.面向现代化
11.教育 12.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3.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
14.九年一贯制
15.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判断题
1—5 对对对错对 2—10 错对错对错 11—15 错对错对错
16—20 对错对错对 21-26 错对对错错
六、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3.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七、简答
1.(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①德育②智育③体育④美育⑤劳动技术教育
(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②“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③“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2.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⑤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⑥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⑦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3.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八、案例分析
答:(1)该校所遵循的一些原则与提出的一些理念,如“以人为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等都是正确的,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与价值追求(4分)。
‘(2)该校所秉持的教育观一一“教育即服务、学生即上帝”,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是错误的。
“教育即服务”意指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并不意味着把学生当成“上帝”。
因为学生不仅是教育服务的对象,也是为这种服务所要求、所制约与所改造的对象(4分)。
(3)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强调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德与文化修养的统一,强调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
该校的上述做法有所偏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4分)。
(4)该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说明该校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上述现代教育观念(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