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分析化学基础原理
分析化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分析化学
上 页 下 页
通辽职业学院
另一方面,在HCl溶液中除Fe3+、Fe2+外,三价铁还以 Fe(OH)2+、FeCl2+、FeCl2+、FeCl4-、FeCl63-等存在形式, 而二价铁也还有Fe(OH)+、FeCl+、FeCl3-、FeCl42-等存在形 式。若用cFe(Ⅲ)、cFe(Ⅱ)分别表示溶液中三价铁Fe(Ⅲ)和二价 铁Fe(Ⅱ)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则: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式中:EOx/Red——氧化态Ox还原态Red电对的电极电位; Eθ Ox/Red——标准电极电位; aOx、aRed——氧化态Ox及还原态Red的活度,离子的活 度等于浓度c乘以活度系数γ,a=γc; R——摩尔气体常数,8.314 J· mol-1· K-1; T——热力学温度; F——法拉第常数,96 485 C· mol-1; n——半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数。 将以上数据代入式中,在25℃时可得: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分析中,要求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定量、迅速地进行,所以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除了从平衡观点来了解反应的可能性外, 还应考虑反应的速率。下面具体讨论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 率的因素。 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增加反应物质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 率。例如,在酸性溶液中重铬酸钾和碘化钾反应:
通辽职业学院
现以在1 mol· L-1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 L1 Ce(SO ) 标准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 L 4 2 1FeSO 为例,讨论滴定过程中标准溶液用量和电极 4 电位之间量的变化情况。
滴定反应式:
两个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分析化学
第五章分析化学概论
a、纯度高(含量达99.9%以上) b、组成恒定 c、性质稳定
d、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6、标准溶液 标准方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定容至一定
体积。根据所称质量和定容的体积计算出准确浓度。
14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b、间接法 先配成一种接近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进
四位有效数字。
8
使用注意事项
(2)将大单位化成小单位时,不能在数据的末尾填“0”,应写成x·10y 。例如:将体 积10.6L化成毫升时应写成 1.06×104mL,有效数字仍然是三位。改变单位时,不能改变 有效数字的位数。
(3)非测量所得数(如倍数或分数)视为无限多位有效数字,即不考虑其有效数字 的位数。
例如:将下列数据修约到4位有效数字。 1.4634 → 1.463 (四舍) 1.4636 → 1.464 (六入) 1.46351→ 1.464 (五后有数就进一) 1.4645 → 1.464 (五后没数要留双) 1.4635 → 1.464 (五后没数要留双)
再如:将0.1549修约到两位有效数字,只能一次性直接修约到所需位数, 即:0.15。
行标定或与另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进行比较滴定。
确定标准溶液浓度的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C B 1 n 升 B (m)溶 oM lBm V 液 B (m ) 1 l 0 (m 0L o 0 1 )l
B为基本单元
所谓的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离子、原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同一系统中的同一物质,所选的基本单元不同, C B 也不同!
3、对滴定分析法的要求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完成程度达到99.9%以上); b、反应速度快;
分析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化学的原理和应用一、什么是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的科学方法和原理,它通过实验手段,对样品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从而揭示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相互关系。
二、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种方法,通过检验和观察标志性现象,确定样品中某种成分的有无。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颜色反应、气味反应、溶解度反应等。
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另一种方法,通过实验手段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测定,并给出其含量。
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电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3.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研究物质的分子、晶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
通过分析物质的分子或晶体结构,可以揭示其性质以及相互作用。
三、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1.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研究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含量及其来源的科学方法。
分析化学在环境分析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检测大气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土壤中的有机物等。
2. 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分析化学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添加剂等,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 药物分析分析化学在药物研发和药物质量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分析药物中的成分、纯度、溶解度等参数,可以评估药物的质量,并指导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4. 化学工程分析化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反应过程的分析和控制方面。
通过分析反应物、产物、副产物的浓度、粒度等参数,可以调控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四、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 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析化学也不断发展。
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设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分析化学的效率。
自动化仪器可以实现样品的自动进样、自动测定和结果处理,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
2. 微纳技术的应用微纳技术是21世纪的新兴技术之一,它将与传统的分析化学方法相结合,推动分析化学的发展。
第五章-水分析化学知识点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①有电子得失(转移),价态发生变化,且数目不固定例:+-+−→−+247Mn O Mn H ↑−→−+-+242423O C O C O H CO Mn H O C MnO 222242*********+↑+→++++--电对:+-24/MnMnO 2242/CO O C - --−−→−-244MnO MnO OH 电对:--244/MnO MnO ②复杂反应,由基元反应组成,分步进行基元反应:粒子一次碰撞而反应(零级或一级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 ③反应条件苛刻④反应速度慢,必须克服反应势能(活化能)才能反应[2]提高氧化还原速度的措施①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加碰撞的机率)②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活化分子的数量,越能克服反应势能)例:反应迅速彻底−−→−+C O C Na KMnO 0804224 ③加入催化剂(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减小活化能,但成分不变),加速(化学反应)或减速(如工业在核反应堆中)例1:−−→−++24224Mn O C Na KMnO 快例2:测COD 时,加42SO Ag [3]氧化还原平衡1.能斯特(Nerst)方程 ][Re ][ln 0d Ox nF RT +=ϕϕ 2.0ϕ:标准电极电位;25℃,当L mol d Ox /1][Re ][==或有气体参加反应,其分压P=101.325kPa 时的电极电位值。
0ϕ用途:① 判断氧化或还原剂的强弱:对一个电对来讲θϕ为正且越大,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弱;θϕ为负,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
②判断反应方向:电队的电极电位大的氧化态物质可以氧化电极电位小的还原态物质。
3.条件电极电位'ϕ (反应条件改变或不可逆)例:曝气法除铁 ↑+↓→++2322238)(42)(4CO OH Fe O H O HCO FeV V Fe Fe OH O 77.040.00/0/232=<=++-ϕϕ(理论上不能反应) 由于生成Fe(OH)3沉淀,[Fe 3+]≠1mol/L ,不能用0/23++Fe Fe ϕ处理此问题 实际V Fe OH Fe 50.1'230/)(-=+ϕ ∴'2320/)(0/+->Fe OH Fe OH ϕϕθ,曝气法去除铁工程可行 由于副反应作用,使得氧化态或还原态物质的浓度改变,导致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发生变化,如果是氧化态物质浓度下降,则电极电位下降,反之相反。
分析化学原理
分析化学原理1. 引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化学反应、测定方法等。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是分析化学的第一步,它包括样品的采集、清洗、分解、萃取等步骤,以获得可分析的物质。
化学反应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与样品中的分析对象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定量或定性分析。
测定方法是分析化学的手段和工具,包括重量法、容量法、电位法、光谱法等,可以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精确测定。
3. 分析方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学组分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酸碱中和反应、沉淀法、络合反应等。
定量分析是确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滴定法、比色法、光度法、电化学分析等。
不同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准确分析结果的获得非常重要。
4. 仪器设备分析化学依赖于仪器设备的支持,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光谱仪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吸收、发射或散射的光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浓度;色谱仪可以通过将混合物分离后,再通过检测器进行分析;质谱仪可以通过样品中的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样品的成分。
这些仪器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分析化学的分析速度和准确度。
5. 应用意义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在环境监测中,分析化学可以对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食品安全中,分析化学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在医药工业中,分析化学可以对药物的纯度和成分进行测定,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分析化学可以对矿石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分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课件: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5
• 3.EDTA:结构式
• 水溶液:
• 从结构上看EDTA为四元酸,常用H4Y表示,在 水溶液中,两个羧基上的氢原子转移到氮原子 上,形成双偶极离子。它的六个配位原子,能 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分析化学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6
• EDTA一般用H4Y表示,当它溶于水时,若溶液 的酸度很高,可形成H6Y2+,相当于六元酸,有 六级解离平衡。记录时省略电荷:H6Y, H5Y,…,Y。
金属离子配位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其
影响程度可用EDTA的酸效应系数αY(H)来表示:
Y
H
=
Y'
Y
分析化学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17
• 酸效应系数表示在一定酸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未参加配位反应的EDTA总浓度[Y´]与能参加配 位反应的Y4-离子的平衡浓度[Y4-](有效浓度) 之比。
• 酸效应系数等于Y4-的分布系数δY的倒数:
H+ 4
+
Ka6
K K K K K K K K K a6 a5
a6 a5 a4
a6 a5 a4 a3
H+ 5
+
H+ 6
K K K K K K K K K K K a6 a5 a4 a3 a2
a6 a5 a4 a3 a2 a1
分析化学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19
• 由上式可知,溶液的H+浓度越大,酸效应系数αY(H)
• ③反应必须迅速。
• ④要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 ⑤反应产物最好是可溶的。
分析化学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2
三、配合物分类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涉及多种分析方法和原理,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物质中的化学成分。
一、分析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及其数量关系的科学,对于商品质量检验、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是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方法的前提。
二、量和质的关系1. 定性分析:通过确定物质特征性质,鉴定物质组成和性质。
2. 定量分析:通过测量物质的数量,确定物质的含量。
三、基本分析方法1. 重量分析:通过测定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2. 体积分析:通过测量溶液体积、加入反应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溶质的含量。
3. 光谱分析: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来确定物质组成和含量。
4. 电化学分析:利用物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特性来定量或定性分析物质。
5. 色谱分析: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物质分离与分析。
四、基本分析原理1.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利用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通过反应物的消耗量或生成物的生成量来定量分析物质。
2. 酸碱滴定原理:基于酸碱中和反应,利用滴定速度、滴定计算及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定量分析物质。
3. 沉淀反应原理:利用溶液中溶解度有差异的物质在反应中生成沉淀,通过沉淀的重量或体积来定量分析物质。
4. 光谱分析原理: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光子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定量或定性分析物质。
5. 离子选择性电极原理:利用特定离子在溶液中的选择性反应与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测定离子浓度。
五、误差与计算误差是分析化学中不可避免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是评价分析结果好坏的主要指标。
常见的误差类型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误差还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价和处理。
六、实验室安全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是保证实验质量和人身安全的前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和计算等过程,必须严格遵守规范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的科学,是化学中最具有应用价值的学科之一。
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分离和寻找未知物质;确定各种物质之间的分子构造和相互作用机理;探寻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研究各种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性等等。
分析化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有三个方面:化学平衡、电化学和物理学原理。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三个方面。
一、化学平衡原理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数量和性质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为了描述这种变化,科学家们提出了化学平衡的概念。
化学平衡指的是化学反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在一个反应中,反应物可以向生成物转化,生成物也可能向反应物转化,这些转化都可通过反应速率方程式来描述,其基本形式为:A+2B→C,该方程式的意思是:反应物A和B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其中A和B的反应系数分别为1和2。
化学平衡反应的速率方程式通常采用“往往不到”的形式来表述,即反应进程大部分时间是停滞的,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会发生反应。
化学平衡反应的三个基本条件是:有足够的反应物存在,反应物的浓度等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不变;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即反应的正反向速率相等;反应的所有方向都是可逆的。
二、电化学原理电化学是反应物在电流作用下的化学反应,其动力学受电流密度和电位梯度的影响。
电化学实验主要是在特定电位下测量电化学反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电位、电流、电导率等。
电化学的应用领域很广泛,是工业和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电池、电解、电解质测量、电化学计量等。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是:在电解质中,引入离子产生电解质解离,电电位受到离子界面的反应能量控制而在电成位上高低摆动。
当两个电极放置在电解质中时,他们之间建立了一个电位差,使离子在这两个极之间移动。
这种移动可以流经外部电机路,从而将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电荷转化为电流输出,实现对反应过程的量化和分析。
三、物理学原理物理学原理是分析化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光学、质谱、核磁共振等。
分析化学第五章
HAc
H+
+
Ac¯
酸
碱
5-1、酸碱质子理论 (5-1-1、酸碱的定义) (5酸碱的定义)
彼此间可以相互转化, 彼此间可以相互转化,且在 共轭酸碱对: 共轭酸碱对: 结构上只相差一个质子的两种物质。
如:
HAc — Ac¯; NH4+ — NH3; ;
酸 碱 酸 碱
H2CO3 — HCH3¯; HCH3¯— CO32¯。 ; 。
①
5-1、酸碱质子理论
其共轭碱B 在水中的解离为 在水中的解离为: 其共轭碱B¯在水中的解离为:
B¯+H2O
5-1-3 共轭酸碱对 Ka和Kb的关系 和 的关系
HB+ OH¯
平衡常数用Kb表示,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可得: 平衡常数用 表示,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可得: 表示
[ HB ] ⋅ [OH − ] Kb = [B − ] +
δB
−
5-2、水溶液中弱酸(碱) 水溶液中弱酸( 各型体的分布
用同样的方法, 用同样的方法, 还可得到二元 弱酸H 弱酸H2B(Ka1、 Ka2)的三种不 同型体分布分 数的计算关系: 数的计算关系: 以及n元酸(Ka …Kan)的(n+1)种型体中任意 以及n元酸(Ka1、Ka2…Kan)的(n+1)种型体中任意 一种型体i分布分数的计算关系: 一种型体i分布分数的计算关系:
溶液中某一物质的各不同型体的δ值相加为1. 溶液中某一物质的各不同型体的δ值相加为1. 元酸为例: 以n元酸为例:
δH n B +δH
− n−1 B
+δH
2− n− 2 B
+ … +δB n− = 1
大学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章分析化学概论
n 1
5 1
Sr
S x
1000‰
0.11 1000‰ 37.34
2.9‰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第五章第二节
精密度高的不一定准确度好; 准确度高必须以精密度好为前提;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差,实验分析结果不可靠,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第三节 提高分析结果 准确度的方法
V ★ 滴定管 (量至0.01 mL):26.32 mL ,3.97 mL ★ 容量瓶: 50.00 mL ,200.00 mL ★ 移液管: 25.00 mL ★ 量筒 (量至1 mL或0.1 mL): 25 mL ,4.0 mL
一、有效数字
第五章第四节
下列有效数字的位数:
1.0008 43.181
固体试样质量/g > 0.1 0.1~0.01 0.01~0.0001 <0.0001
液体试样体积/mL >10
10~1
0.01~1
<0.01
二、分析化学的分类
第五章第一节
4. 根据分析原理划分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主 要有容量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
容量分析又称滴定分析,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 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
数组1: x 0.0,d 0.2,S 0.3 数组2: x 0.0,d 0.2,S 0.4
由此可见,利用标准偏差能更好地反映出结果的精密度。
分析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1 2 3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与特点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 如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等。
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范围、样品基质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常用分析方法介绍
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 析等,以及这些方法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实例。
在线监测与实时分析
许多应用场景需要在线监测和实时分析结果,对分析化学的响应速度 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分析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单细胞分析
单细胞分析能够揭示细胞间的异质性,为精准医疗和个性 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无损分析和原位分析
无损分析和原位分析能够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获取分析 结果,对于文物保护、艺术品鉴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以摩尔为单位计量物质的量,是国际 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 溶质B的物质的量,质量浓度则是单 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
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
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质量,摩 尔体积是单位物溶液配制计算 、化学分析计算等,是分析化学的基 础。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
合成方法
01
基本合成法、逆合成分析法、组合合成法等
反应类型
02
亲核反应、亲电反应、自由基反应等
反应条件
03
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分离方法
蒸馏、萃取、色谱法等
鉴定方法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定量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等
06
分析化学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滴定Fe3+时,最可能发生干扰的是Al3+
假定它们的浓度均为10-2 mol· L-1, 则 lg K lg KFeY lg K AlY
25.1 16.3 8.8 5
所以Al3+不干扰。
查P112酸效应曲线,滴定Fe3+最低pH约为1.0, 考虑Fe3+水解,pH<2.2 滴定Fe3+适宜范围 pH 1.0~2.2 pH=1.8, lgαY(H)=14.27
6
Y (H )
H K
6 5
5 a1
K a1 K a 2 K a 6
a1
K a1 K a 2 K a 3 K a 4 K a 5 K a 6
Y (H )
H H K
K a1 K a 2 K a 3 K a 4 K a 5 K a 6 K a1 K a 2 K a 3 K a 4 K a 5 K a 6
利用公式可计算不同pH值的酸效应系数,制成表,使 用时查表。
2016/9/29
结论:
2016/9/29
无酸效应
2、EDTA的干扰离子效应:
Y除与M反应外,也与N(干扰离子)反应。
K NY
[ NY ] [ N ][Y ]
EDTA的干扰离子效应系数:
2016/9/29
Y ( N )
[Y '] [ NY ] [Y ] [ NY ] 1 KNY [ N ] 1 [Y ] [Y ] [Y ]
酸,不同酸度存在型体不同,显示不同的颜色。
H2In- ⇌ HIn2- ⇌ In3-H+ -H+
+H+
+H+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科学领域,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通过研究和运用各种分析方法,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揭示物质的特性,为其他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下面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
一、样品制备和前处理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和前处理。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将原始样品转化为能够进行分析的适当形式。
这包括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和分离纯化等步骤。
采集样品时需要注意采样方法和样品保存条件,预处理包括样品的研磨、溶解、稀释等处理,分离纯化则是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与干扰物分离开来。
二、计量学原理计量学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它研究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学原理包括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准确度、灵敏度、线性范围以及误差的来源和处理等内容。
在分析化学中,准确的测量结果是保证分析数据可靠性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各种计量学方法和仪器设备。
三、化学平衡原理化学平衡原理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在分析化学中,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原理有助于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利用反应平衡原理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常见的化学平衡原理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离子反应的平衡等。
四、各种分析方法分析化学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根据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不同,分析化学可以分为传统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类。
传统分析包括重力法、量热法、电导率法等,主要依靠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仪器分析则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设备进行分析,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分析目的,可以互相补充,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在进行分析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结果的整理、归纳和计算,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结果分析则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提出合理结论,并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分析化学课件(第五章)
0.1 mol· -1 HA溶液:c= 0.1 mol· -1 L L
HA
H+ + A -
存在两种型体:HA、A平衡浓度:[HA] 、 [A-] [ ]:某型体的平衡浓度
C HA [HA ] [A ] [HA ] [H ]
总酸度 总浓度 酸的浓度 分析浓度 共轭酸 型体的 平衡浓 度 共轭 碱型 体的 平衡 浓度
近代酸碱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1887年,阿仑尼乌斯提出 酸碱电子理论:1923年,路易斯提出 酸碱质子理论:1923年,布朗斯特和劳里 分别提出 第一节
一.基本概念 1.酸碱的定义和共轭酸碱对 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酸碱质子理论
酸 HF H2PO4HAc NH4+ H2CO3 HCO3通式: HA
共轭碱 + F+ HPO42- + Ac+ NH3 + HCO3 - + CO32A酸碱半反应
质子 H+ H+ H+ H+ H+ H+ H+
酸 碱 半 反 应
+ +
酸碱的定义是广义的,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也 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
a.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互相转变的每一对酸和碱, 称为共轭酸碱对,彼此相差一个H+。
解:
NH4+
Ka
Kb
NH3
14
Kw 10 10 Kb 5.6 10 5 K a 1.8 10
第二节 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一、处理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方法 (一)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总浓度。用符号c表示,单 位为mol· -1。 L
分析化学 第五章_氧化还原滴定法
Ø 氧化还原平衡 Ø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Ø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Ø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Ø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2016-4-12
氧化还原滴定法: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实质:电子的转移 特点:机理复杂、多步反应 分类: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可以用Nernst方程式来计算各电对的理论电势:
E Ox/Red
Eo Ox/Red
RT lg a Ox nF a Red
在25℃时,Nernst方程式为:
E Ox/Red
Eo Ox/Red
0.059 lg aOx
n
a Red
E Ox/Red
Eo Ox/Red
0.059 lg aOx
n
a Red
电对电势的大小表示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 或还原能力的强弱。 Ø 电对电势越大,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
(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弱)——氧化剂 Ø 电对电势越小,其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弱)——还原剂
附表15 标准电极电势(18-25℃ )
1
氧化还原电对
电极电势
例
Ox 1 n1e Red 1 Ox 2 n2e Red 2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参加反应的 氧化还原电对本身性质外,还与反应条件(例如,反 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催化反应)、诱导反应等) 有关。
1.反应物浓度 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速反应的进行。
Cr2O72
2.反应温度 对大多数反应,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的速度。 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可提高2-3倍。
已知E0 Fe3 /Fe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由于测定方法不同,溶液中存在的其它离子对
Fe3+测定的干扰情况是不同的。
§3.化学分析过程
1.用重量分析法测定 步骤如下: NH3++NH+ Fe3+ Fe(OH)3 灼烧 Fe2O3 称量
根据Fe2O3称量结果计算试样中Fe2O3的含量。在这样的 条件下,除了Fe3+ 以外,Al3+、Ti4+也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干扰测定。 2.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 步骤如下:
§3.化学分析过程
试样的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下列几个环节: 1.取样; 2.试样的分解; 3.测定;
4.计算分析结果,并对测定结果作出评价。
一、取样 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析的对象往往是很大量的、 不均匀的。而分析时所取的试样量是很少的。因此,在分 析以前,首先要保证所取的试样具有代表性。
§3.化学分析过程
从反应产物(P)的量来计算待测组分(X)的量。如果 反应产物是沉淀,则称量沉淀重量,从而计算待测组分 的含量。
§2.定量分析法
(二)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 根据某一化学计量反应: X + (待测组分) R = (试剂) P (反应产物)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R)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 到所加的试剂恰好与待测组分按化学计量反应为止,根据 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d i x i x (i 1,2, , n)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高,反之亦然。实际分析 中,首先要求良好的精密度,精密度越好,得到准确结 果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好的精密度是获得准确结果的 前提和保证。虽然好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好的准确度, 但通过校正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试样中的真实含量。
§2.定量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根据常用的化学反应,滴定分析法分四类。 (一)酸碱滴定法 以酸碱反应 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一般酸、碱以及
能和酸、碱直接或间接发生质子转移的物质可用酸碱滴定
法测定。 (二)配位滴定法 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2.定量分析法
(三)沉淀滴定法
利用沉淀反应的分析法。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生成难溶
§4.误差的分类准确度与精密度
2.以公认真值代替真值。它们的准确度较高,可视为 真值。 3.数理统计方法可以证明,在消除系统误差之后,当 测量次数n→∞时,测量结果的平均值μ(此时称为总体 平均值)将趋近于真值:
x i
i
( n ) x T
§4.误差的分类准确度与精密度
随机误差将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指相 同条件下,对同一量测定结果之间的相符合程度,它反 映了测定结果的再现性。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衡量。单 次测量值 x 对平均值 偏差d为
绝对误差 测定值 真值
对多此平行而言,
E x xT
§4.误差的分类准确度与精密度
式中
x
为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x1 x 2 xi x n x n
相对误差:
Er
E 1 0 0% xT
严格讲来,由于xT不知,E和Er无法计算,准确度难以 度量。但可以利用xT的如下属性,近似地计算出E和Er, 以估计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1.虽然任何测量方法都有误差,但是任何测量方 法都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从而可以根据误差的范围,估 计出该测量量的真值范围。
银盐的反应,称为银量法。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2.定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适用于常量分析。
重量分析法准确度高,常用作标准分析
法。有时用它测定标准物质,或检验一种新的分析
方法。但它操作繁琐,耗时长,目前较少采用。
滴定分析法操作简单、快速,使用的仪器 滴定分析法操作简单、快速,使用的仪器简单,测 定结果也较高,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干扰测定。
4.用比色分析法测定 如果试样中Fe2O3的含量较低时,常用比色分析法测定。 在pH=8-11的溶液中, Fe3+ 与磺基水杨酸生成黄色的配 合物,可进行比色测定,其它离子都不干扰。
§3.化学分析过程
四、测定
用所选的方法测定待测组分。
五、计算及数据处理
分析的最后一步是计算试样中待测组分的百
下面以采取煤样为例来说明取样的过程。 第一步是选择大量的“粗样”。粗样是不均匀的,但应 代表整体的平均组成。粗样经过破碎、过筛、混合和缩 分后,制成分析试样。常用的缩分为四分法,如下图所 示。
舍去
舍去
§3.化学分析过程
每经一次处理,试样减少一半。一般送化验室的试样
为100-300克。试样应贮存在具有磨口玻璃塞的光口瓶中,
第五章 分析化学基础原理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二、定量分析法
三、化学分析过程 四、数据分析
§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获 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分析化学的任务包括:确定物质由哪些元素、 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定性分析);测定有
关组成的含量(定量分析);确定物质的存在形态
§5.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一) 数据集中趋势的表示方法 1.算术平均值 由式(4-3)计算的n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是总体平均值 的最佳估计值。对有限次测定,测定值向平均值集中,当 N 2.中位数M 将一组测定值按大小顺序排列,M为位于正中间项的 数值。当n为奇数时,正中间项只有一个;当n为偶数时, ∞, x μ
虽然系统误差可能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但在
某具体条件下,它是比较恒定的,从而是可测的,是可 以进行校正的。系统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4.误差的分类准确度与精密度
(二)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某些难以控制的偶然原因引起
的。例如,测定条件的瞬时、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
小变化等。由于其发生的偶然性,是不可测的,所以又 称偶然误差或不定误差。 随机误差影响数据的精密度,即将影响相同条件 下多次平行测定的结果彼此符合的程度。随机误差难以
§3.化学分析过程
还原 Fe3+ Fe2+ 滴 定 K2Cr2O7标准溶液
根据所用的K2Cr2O7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试样 中Fe2O3的含量。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Ti4+可能干扰,因 为 还原 Ti4+ Ti3+
§3.化学分析过程
3.用配位滴定法测定 在pH=2-2.5的条件下,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 EDTA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从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计 算试样中Fe2O3的含量。在这样的条件下,其它离子都不
(氧化-还原态、配位态、结晶态等)和结构(化
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等)· · · 等,以获得物质
及其变化的全面信息。
§2.定量分析法
一、化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重量 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等。 (一)重量分析法 根据某一化学计量反应: X + (待测组分) R = P (试剂) (反应产物)
§2.定量分析法
二、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为基础的 分析方法。因为这类分析方法需要专用的仪器,故称为仪 器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电重量分析法;电滴定分析法等。
仪器分析法的优点是快速、灵敏度高,操作比较简单,
但一般不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 在分析实践中,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要求下,应选 择不同的分析方法。一个复杂物质的分析常要用到几种方 法配合进行;有时同一种元素要用几种不同方法测定,进 行比较。所以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是互相配合、互相 补充的。
1.方法误差
由于采用的分析方法本身造成的。例如:滴定分 析中反应进行不完全,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合 及副反应的发生等都会待来误差。
§4.误差的分类准确度与精密度
2.一起和试剂引入的误差 是由于仪器不够精确、器皿不耐腐蚀或实际含有杂
质等引起的。例如:天平臂不等;砝码的真实质量与其
名义质量不符等。 3.操作误差 由于操作人员主观的原因或习惯造成的。例如, 对滴定终点颜色的辨别不同,有人偏深,有人偏浅等。
贴好标签,注明试样的名称、来源和采样日期等。 试样送到化验室后,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磨、过筛、混合 均匀,有时要进一步缩分。最后用的试样只有1g左右,但它 的分析结果应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
§3.化学分析过程
二、试样的分解 在一般的分析工作中,先要将试样分解,制成溶液, 而后测定。试样的分解是分析工作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在分 析试样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试样分解必须完全;
§5.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正中间项有两个,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中位数 的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它与两端极值大小无关。当测 定次数较少,数据取舍难以确定时,用中位数较好,但 用它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不如平均值好。 (二) 数据分散程度的表示方法
1.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d
d 1 d2 d3 dn n
d x
相对平均偏差= 100%
§5.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2.标准偏差s(简称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
2 2 2 d 12 d 2 d3 dn n 1 2 d i i 1 n
s
n 1
s 100 % 相对标准偏差= x
§5.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如果测量无数次, 准偏差:
二.置信度和置信区间
(一)预测分析数据
假如对某试样作了无限次(20次以上)测定,得平均值 μ和标准差σ。若在同样条件下,对该试样再作一次测定, 得测定值x。因随机误差符合正态分布,则可以预测x出 现在μ附近的一个区间的概率。 (二)由x值估计总体平均值μ
§5.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