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九课《劝学》练习题(老师)
高中语文 专题09 劝学(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专题09 劝学(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423de39fe4733687e21aab7.png)
专题09 劝学(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C.镂.金(lóu)弩.马(nǔ)生.非异(xìng)洞穴.(xué)D.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乎己(xǐng)【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字音。
A项中“楫”应读为jí;C项中“镂”应读作lòu,“驽”应读作nú;D 项中“锲”应读作qiè。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道德高尚的人)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
常用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固定句式等。
高中语文9劝学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9劝学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ba94873a8114431b80dd80a.png)
9 劝学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蓼.蓝(liǎo)靛.青(diàn)跂.望(zhì)驽.马十驾(nú)B.鳝.鱼(shàn)舟楫.(jí)锲.而不舍(qiè)木直中.绳(zhòng)C.须臾.(yú)跬.步(guǐ)骐骥.(jì)以为轮(róu)D.槁暴.(pù)省.亲(shěng)蟹螯.(áo)金石可镂.(lòu)思路解析:A项,“跂”应读“qǐ”;C项,“跬”应读“kuǐ”;D项,“省”应读“xǐng”。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规则。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
思路解析:C项,“规”,圆规。
答案:C3.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思路解析:①句为宾语前置,②句为介词结构后置。
③句中的“马之千里者”和④句中的“庙堂之高”与例句中的“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样,都是定语后置。
答案:D4.根据提示填空。
(1)对于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经验是:,。
(2)《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高中语文 专题09 劝学(练)(基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
![高中语文 专题09 劝学(练)(基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0d4e8d88168884868662d64c.png)
高中语文专题09 劝学(练)(基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专题09 劝学〔练〕1.以下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古今异。
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
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
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选出对下面句中划线的“一〞和“十”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骐骥一跃②用心一也③不能十步④驽马十驾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以下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式一般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判断句等。
ACD三项是介词结构后置,B项没有特殊句式。
考点: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特点。
4.下边划线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那么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智应为知;暴读pù;假读jiǎ考点:此题考查文言文常见字字音字形。
5.以下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③寡人之于.国也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D.②④⑥【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f9e065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c.png)
【练】人教必修 3 第 9 课《劝学》教课资料基础稳固1.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君子生非异也B.木直中绳,认为轮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来,出生.B.木直中绳輮认为轮輮:通“煣”,使曲折.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检查。
彰:清楚,这里指听得清楚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没有同样义项的一组是()A.无可寄托者寄人篱下或因寄所托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能够兴国兴利除弊夙兴夜....寐C.不可以十步以五十步笑百步步步高升步余马....兮山皋D.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仗势欺人假公济私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木直中绳,认为轮B.学不可以够....已.假舆马者D.而绝江河C...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由于长句,歌以赠之..绝江河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非能水也,而..C.善假于物也而寒于水..D.蚓无帮凶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輮认为轮D.君子曰:学不可以够已C .....7.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非利足也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C第 2页 /共 15页使之然也9.以下表达不吻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劝学》中的“劝”起统率全篇的作用。
“劝”是“劝勉”的意思。
课文侧重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B.人们掌握知识、培育道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累积、逐渐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第 4 段朽木与金石对照,说明“不折”与“可镂”的要点在于“不舍”与“舍”。
人教版语文必修3练习:第9课 劝学
![人教版语文必修3练习:第9课 劝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d500abeff9aef8951e068a.png)
时间:40分钟满分:48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木直中绳,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答案★★C解析A.“”通“煣”;B.“有”通“又”,“暴”通“曝”;D.“生”通“性”。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C.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规则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答案★★C解析规:圆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风雨兴焉.蛟龙生焉.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寒于.水D.蚓无爪牙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答案★★B解析B.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
A.动词,形成/动词,写作。
C.介词,从/介词,比。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木直中绳,以为..之利..轮B.蚓无爪牙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之所学也..者D.不如须臾★★答案★★D解析D.“须臾”古今意义相同,都是“片刻”的意思。
A.“以为”,古义是“把……做成”,今义是“认为”。
B.“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
C.“寄托”,古义是“藏身”,今义是:①“托付”;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吾尝跂而.望矣C.蟹六跪而.二螯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答案★★B解析B.连词,与例句都是修饰关系。
A.连词,表递进。
C.连词,表并列。
D.连词,表假设。
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甚矣,汝之不惠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以为轮,其曲中规★★答案★★A解析例句和A项都是定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 必修3 9 劝学 《荀子》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 必修3 9 劝学 《荀子》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9c7d9d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e.png)
一、句子默写(名句名篇默写)1. 默写(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秋色的名句。
比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
(2)古代诗文中有不少写人的功业。
贾谊《过秦论》中有“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 。
(3)古诗文中有不少描写音乐的句子颇为精彩,如《荆轲刺秦王》中“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
(4)古诗文中善用比喻修辞,《劝学》用“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用来说明做事要用心专一。
(5)古诗文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杜甫《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中常感叹人生短促,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_________,为欢几何?”二、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每个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看得极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有甚者为了孩子舍弃工作,全身心地于孩子成长上。
我们不问这些煞费苦心的家长战果如何,但每每总是有这样的声音:什么时候放假啊?学习太累了,啥时候能不学习呢?要是不学习该多好……面对如此情景,多数老师和家长总会以“学习是种快乐,不要当作负担”进行劝勉鼓励。
但是,没有兴趣的学习真的不是快乐的,是枯燥乏味,并且会给孩子留下很多痛苦的记忆。
所以,家长、老师要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才能使其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匠人们得以宣扬的“工匠精神”大体上就是“学不已”。
他们虽然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造成了他们的非凡。
一个匠人若认为自己的技艺已经,那么他必定会成为可怜的井中蛙,曾经的谦逊好学变为现在的狂妄自大,曾经不断精进的手艺也会日渐退步。
学不可以已。
未来的学习不可停止,当下的学习亦不可以停止。
若停下,则连贯不存,再想拿起来就难了。
《劝学》课后练习 (含答案)
![《劝学》课后练习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e3177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b.png)
《劝学》练习题(一)一、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舟楫(jì)舆马(yú)日参省乎己(xǐng)B.爪牙(zhǎo)跬步(kuǐ)蓼蓝(liǎo)金就砺则利(lì)C.驽马(nǔ)骐骥(jì)洞穴(xué)金石可镂(lóu)D.跂而望(qì)须臾(yú)二螯(áo)锲而不舍(qì)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①吾师道也②耻学于师③孔子师郯子④小学而大遗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①③/②⑦⑧/④⑥⑤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有学问的人君子生非异也生:生命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知识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容身,安身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普通人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学问广博精深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劝学》“君子日: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ab1b672aaea998fcc220eb8.png)
人教版语文必修39 劝学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鉴赏:该诗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诗歌明白如话,第一、二句形象地描写了男儿读书废寝忘食的情景。
第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警醒男儿要珍惜少壮年华,发愤苦读、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以后再想读书就迟了。
诗歌铿锵有力,短短的28个字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鉴赏:这首诗的主旨是劝少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
既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此典,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限时15分钟)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蓼.蓝(liǎo)靛.青(diàn)其曲中.规(zhōnɡ) 参省.(xǐnɡ)B.跂.而望(qì) 埃.土(āi)金就砺.(lì) 骐.骥(jì)C.跬.步(kuǐ) 舆.马(yú)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D.用心躁.也(zào) 须臾.(yú)句读.(dòu) 参.省乎己(cēn)解析:A项,中zhònɡ;C项,镂lòu;D项,参cān。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解析:A项中“”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九课《劝学》练习题(老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九课《劝学》练习题(老师)](https://img.taocdn.com/s3/m/0cd93db07cd184254a353589.png)
古义:
今义:
通
通
通
通
今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而闻者彰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用心一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
二、判断题 (对的选“是”错的选“否”)
1.《劝学》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原因在于论述道理时巧妙 运用了大量比喻,且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浅近贴切。 ( 是 否)
2.《荀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环境 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 ( 是 否)
3.《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 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 是 否) 三、填空题
2.(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2)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3)朽 木不折 金石可镂
3.(1)排比(2)对偶(3)对比
基础巩固
1.文学常识
(1)荀子, 名 ,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
学者,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 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并提出“ ”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5.古今异义词辨析
(1) (
(2)
(3)
(4)
(5)
(6)
(7)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闻 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课后习题 9劝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课后习题 9劝学](https://img.taocdn.com/s3/m/7008aa6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9.png)
9 劝学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受:经。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迅速。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
D.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备:具备,完备。
项,“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春秋时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是其代表作,现存32篇。
B.跬步,半步,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
C.“驽马十驾”的“驾”是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十驾”在文中比喻很远的路程。
D.“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项,表述错误,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B.“学不可以已”起统领全篇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C.“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比喻都用来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9课《劝学》达标测试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9课《劝学》达标测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2e420ebd64783e09122bb6.png)
【练】人教必修3第9课《劝学》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B.木直中绳,以为轮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来,出生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检查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这里指听得清楚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没有相同义项的一组是( )A.无可寄.托者寄.人篱下或因寄.所托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以五十步.笑百步步.步高升步.余马兮山皋D.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狐假.虎威假.公济私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以为..已..轮B.学不可以C.假.舆马者D.而绝江河..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善假于.物也而寒于.水D.蚓无爪牙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而日参省乎己..千里,百二十城 B.君子博学C..輮以为..已..轮 D.君子曰:学不可以7.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8.选出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劝勉”的意思。
课文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全效学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9课 劝学(含答案)
![【全效学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9课 劝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a4a20eb52acfc789ebc974.png)
第9课 劝 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一、语言积累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就砺则利. 利:锋利B .君子生.非异也生:资质、禀赋C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D .用心一.也一:一致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金就砺则.利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蟹六跪而.二螯C.⎩⎨⎧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①蚓无爪牙之.利②筋骨之.强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C .刑.人如恐不胜D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有相同义项的一项是( )A .无可寄.托者 (.刘.备)寄.寓于表 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 B .风雨兴.焉 忧劳可以兴.国 兴.利除弊 夙兴.夜寐 C .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日食饮.得无衰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吾尝终日..而思矣6.名句填空。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法一练——定语后置句7.下列句子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是寡人之过也③唯君图之④微斯人,吾谁与归⑤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⑧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8.下列句子,都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组是()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三、走近高考(2011·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完整版)《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劝学》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b266407f1922791788e847.png)
二十三劝学复习指导:1.荀子,名____,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他是先秦_____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劝学》是一篇______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
“劝”的意思是________。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阅读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填空题
1.荀子,名,又称旬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先秦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劝学》是《荀子》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
2.根据《劝学》原文填空。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3)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3.说说下面句子各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无以至千里
9.翻译重点句子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随堂检测(一)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绝 以为妙绝 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佛印绝类弥勒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日夜望将军至
望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8.文言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1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声非加疾也 ( )古义:今义:
(3)假舆马者 ( )古义: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 ( )古义:今义:
(5)用心一也 ( )古义:今义:
(6)金就砺则利 ( )古义:今义:
(7)蚓无爪牙之利 ( )古义: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合于。B虽有槁暴暴:晒干。
C假舆马者假:借助。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2.(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2)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3)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3.(1)排比(2)对偶(3)对比
基础巩固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蓼蓝 ( )中绳( )槁暴( )参省 ( )跬步 ( )骐骥 ( )埃土( ) 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4)金就砺则利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闻 博闻强识 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不能称前时之闻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挽弓当挽强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一、选择题
1.(B)2.(D)3.(C)4.(D)5.(B)6.(A)7.(C)
二、判断题
1.是2.否3.是
三、填空题
1.况儒家劝勉、鼓励的意思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17题。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
1.《劝学》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原因在于论述道理时巧妙运用了大量比喻,且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浅近贴切。(是否)
2.《荀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是否)
3.《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是否)
16.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② 善假于物也 ③ 寡人之于国也 ④屈原至于江滨
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 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9.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我曾经整日地思考,不如片刻所学的。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累半步一步的行程,就无法到达啊千里远的地方。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知识明了,而且行动没有过错。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9.《劝学》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
B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
C镂金(lóu)弩马(nǔ)生非异(xìng)洞穴(xué)
D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乎己(xǐng)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