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骨笛: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发现了25支用猛禽翅骨制作的骨笛。距今约7800-9000年。这批骨笛形制统一,制作规范。有的骨笛上面还留有设计音孔位置的刀痕标记,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陶埙: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橄榄形等形状的吹奏乐器。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通常根据按音孔的多少来称呼埙的形制目前发现的主要有1半坡陶埙2河姆渡陶埙山西万荣荆村陶埙4山西太原义井村陶埙

葛天氏之乐:是古乐名。这首古乐总的来说是反映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它有歌有舞,里面三人拿着牛尾巴唱歌说明了歌舞和音乐是相结合的,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和生产劳动紧密相结合。从八首歌的歌名上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的内容,大都反应出葛天氏出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

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他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产生了明确的音高,音阶观念,并能制作骨笛,陶埙,陶钟,陶角等乐器,还创造出反映自己生活的乐舞。

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说明了什么?

这些历史传说经过分析,有的能看出他们真实的一面,如“葛天氏之乐”大都反映出葛天氏处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伊耆氏”的“蜡辞”也是表达了对神的敬仰、祈求平安,有的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作品在后世还有留存,这说明这些作品确实存在。如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这四部作品在周代祭祀活动中还应用着,并教习给国子。可以推测《云门》是黄帝氏族部落歌颂图腾的乐舞,《咸池》为名的乐舞则可能是尧氏族部落崇拜“咸池”的原始乐舞。《大夏》是一部歌颂大禹治理洪水的功绩的乐舞。

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大约自孔子之后,雅乐就成了礼乐音乐的代称,并一直沿用到清代。而这个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相传是周公旦参照夏礼和殷礼制定的,礼和乐作为一种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办法之一。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1等级化的音乐制度在同一个活动中,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用的音乐有严格的区别,2繁复的音乐礼节,构成特殊的礼乐形式。本质上它是从内心教化出发,用以维护周代的等级社会,一直延续到清末。

六代乐舞:简称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期的《咸池》、舜时期的《韶》、夏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瞽和巫:夏朝起瞽(盲人)担任的专职乐师,不仅要向天子进献乐曲,还要教诲天子,巫,是古代祭祀活动中能以歌舞沟通鬼神的人都是能歌善舞的人

大司乐:是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职能一是掌管宫廷的音乐活动和乐律学理论,二是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

四夷之乐:四夷是指华夏民族四周的少数民族。他们的音乐,古书上称为四夷之乐,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

周代宫廷音乐大体可以分为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八音——是指周代的乐器分类。以制作材料划分的,分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

金类:钟、镈(bo二声)、铃、铙(nao)等

石类:磬(qing四声)

土类:埙(xun一声)、缶(fou三声)等

革类:鼓等

丝类:琴、瑟、筝、筑等

木类:柷(zhu四声)敔(yu)

匏类:笙、竽等

竹类:籥(yue四声)、篪(chi)、箫、笛等

十二律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它是三分损益法求得的(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

五声音阶:根据五度相生的关系,从宫音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雅乐音阶,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上变徵和变宫,又称古音阶

旋宫和均:还相为宫,即所谓旋宫,也即宫音在十二律上轮番为宫。

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

礼和乐作为一种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办法之一。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1等级化的音乐制度在同一个活动中,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拥有的乐队何舞队有严格的区别,2繁复的音乐礼节,在各种活动中音乐往往参与其中,构成特殊的礼乐形式,并相当繁复。本质上它是从内心教化出发,用以维护周代的等级社会,一直延续到清末。

简述夏商周三代陶埙的发展历史:

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夏代三音孔埙,已经反映出但是该地区古代先民具有四声的音乐实践,安阳出土的商代五音孔陶埙所能吹奏的音已很接近十二律(缺一个音),他具备已很历史上三中音阶所用的各个音,商代的埙的造形已比较稳定,发音孔增多,发音能力增强,表现力大大提高,在周代的乐器八音分类中,埙被列为土类乐器,埙作为乐器进入宫廷乐队以后,有了雅埙、颂埙之分。

简述商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商代已有最早的音乐教育设施“瞽宗”,至周代音乐教育设施较之商代更为完备且具相当规模。周设有独立的音乐机构“大司乐”,这是世界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从商代的甲骨文中一条卜辞推测,商朝既能接受外国亲年学子习乐习武,本国的贵族子弟必然优先受到乐舞和武艺的教育。西周建立以后,宫廷的音乐教育已发展的相当完备。西周礼乐制中,尤为突出的特征是它的音乐等级制度。西周贵族子弟所受的音乐教育包括诗乐舞三方面。

简述西周乐学理论的特点:从留存的文献来看,进入西周时期,乐律学的理论规范已经初步形成。这个时期已形成古代乐理观念。出现了十二律以及七声音阶,五声音阶,宫调理论。

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从留存的作品看,他们大都是生动的反映了民间的世俗生活和男女青年间的爱情。郑卫两国的音乐是继承了商族的音乐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以郑卫为首的新乐运动在音乐发展的历史中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诗经》音乐——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在西汉时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据记载,《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十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