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考试指导: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解题方略 含答案 精品
高考传记类文言文专题配答案
传记类文言文的专题(含答案)第一讲:梳理必备知识(一)●传记体文言文的选文特点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
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
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次审读,完成解题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
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
●配套训练,即时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9分,每小题3分)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天顺四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检讨。
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分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分答题技巧一、文言文人物传记特点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
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
1、身份为人在前面《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介绍在文章开头部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典型事件跟后边《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人物介绍以后,写了三个典型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3、经历官位会多变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会有很多变化。
《屈原列传》屈原的经历变化:屈原者……为楚怀王左徒……王甚任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屈平既嫉之,虽放流;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官位的变化: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还没做官);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提拔做了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再次提拔做了上卿)。
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①表示授予、提升的: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②表示调动官职的:迁、转、调、徙;③表示兼职、代理的:兼、领、署、权、摄;④表示降职、罢免的:贬、谪、出、左迁、罢、黜。
二、文言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末题先看是关键回头读文一两遍人时地事理清楚词句找出要划线实词语境很重要虚词对比定答案翻译看准重点词句意通畅高分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
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
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
”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
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典型题目解析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太傅王文恪公传(金山区)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典型题目解析|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太傅王文恪公传(金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8题。
(20分)太傅王文恪公传(明)王守仁①公讳鏊,字济之。
公自幼颖悟不凡,十六读书太学,太学诸生争传诵其文,一时先达名流咸屈年行求为友。
成化甲午,应天乡试第一,主司异其文,曰:“苏子瞻之流也。
”录其论策,不易一字。
乙未会试,复第一。
②方春,上游后苑,左右谏不听,公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上为罢游。
时边烽甚急,公上筹八事,虽忤权幸,而卒多施行,公辅之望日隆。
武宗在亮闇①,内侍八人,荒游乱政,台谏交章,中外汹汹。
公协韩司徒率文武大臣伏阁以请,上大惊怒,有旨召公等至左顺门。
中官传谕甚厉,众相视莫敢发言。
公曰:“八人不去,乱本不除,天下何由而治!”议论侃侃,韩亦危言继之,中官语塞。
一时国论倚以为重。
(刘)瑾入柄司礼,诏补内阁缺,瑾意欲引冢宰焦②,众议推公。
瑾虽中忌而外难公论,遂与焦俱入阁。
瑾方威钳士类,按索微瑕,辄枷械之,几死者累累。
公亟言于瑾曰:“士大夫可杀不可辱,今既辱之又杀之,吾尚何颜于此!”由是类从宽释。
瑾衔韩不已,必欲置之死无敢言者又欲以他事中内阁刘谢二公公前后力救之,乃皆得免。
瑾骄悖日甚,毒流缙绅。
公遏之不能得,居常戚然。
瑾曰:“王先生居高位,何自苦乃尔耶?”公日求去。
瑾意愈咈③,众虞祸且不测。
公曰:“吾义当去,不去乃祸耳。
”瑾使伺公无所得,且闻交贽亦绝,乃笑曰:“过矣。
”于是恳疏三上,许之。
③公既归吴,屏谢纷嚣,翛然④山水之间,究心理性,尚友千古。
至其与人,清而不绝于俗,和而不淆于时,无贵贱少长,咸敬慕悦服。
平生嗜欲澹然,吴中士夫所好尚珍赏观游之具,一无所入。
惟喜文辞翰墨之事,至是亦皆脱落雕绘,出之自然。
④史臣曰:世所谓完人,若震泽先生⑤王公者,非邪?自为童子至于耆耊,自庙朝下逮闾巷至于偏隅,或师其文学,或慕其节行,或仰其德业。
所谓寿福康宁,攸好德而考终命⑥,公殆无愧尔矣!(选自《王阳明文集》,有删节)[注]①亮闇(àn):古时候君王或士大夫为直系尊亲居丧守孝。
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阅读之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阅读之答题技巧传记特点一、定义: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分类:自传、评传、回忆录三、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1. 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2. 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肯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 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
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 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
文言断句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①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②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③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④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⑤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金史韩玉传》(全文阅读见后面)断句题: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哪一个人不死呢?只因为有臣子必须这样做的原因。
事情到了今天这种地步,怎么能忍心不顾念君主呢?不要说死了就是身后事,虚妄的名声一概听任史臣撰写。
只是面对今天眼前的世事,有什么脸面居处在人世间呢?"【解析】答案:A综观四选项,第一处区别体现在断在“当然”前还是后,亦或两字之间。
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和练习
人物列传类文言文阅读指导人物列传类的文言文,有着特别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一、以表示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世经历先人写人物列传,老是以时间为序,表示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世所碰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连在了一同。
因此我们在阅读人物列传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掌握传主一世的经历。
古代用以表示时间的,有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的专用术语。
还有表示时间变换的一些词语,如“少时、初、先、尝、及、既而、俄而、已而、少顷、顷之、久之、不多、须臾”等。
在阅读人物列传时,找出并掌握这些词语,能够认识传主在不一样期间、不一样地方所做的不一样的事情,把这些事情贯连起来,就是传主一世的经历。
二、以表示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剖析事情的前因结果古代的人物列传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相关,因此以在记述人物时,常常以担当某某官职始,以升为或贬为某某官职止。
人物列传中官位的升迁或贬谪,表示了这件事情最后获得的结果,因此它就像是记述传主某件事情的一根轴,把一件事情的前因结果贯串了起来。
古代表示出仕从政的词语有“荐、举、征、召、拜、辟、授、除、为”等,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有“升、拔、擢”等,表示官职调换的词语有“调、徙、转”等,表示被贬官的词语有“出、谪、罢、黜”等,表示离职的词语有“致仕”“乞骸骨”等。
古代担当地方上的某个职务,经常采用官职名加地名的叫法,如巡浙江,那是担当浙江巡抚(或巡按之类),知杭州,那是担当杭州知州(或知府),判扬州,那是担当扬州通判等。
这也是阅读人物列传一定知道的。
三、以问“五个W”为切口,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who——什么人,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when——什么时间,几个时间; where——什么地方,几个地方; what——什么事情,几件事情; why——事情发生的经过,过程。
这“五个 W”好像记述文的四因素或五因素,在阅读人物列传时,问问自己这一部分是写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事情的因由、经过、结果是如何的,这样也就弄清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这一部分也就读懂了,至于还有几个意思不懂的词语,也完整能够依据对这一事件的整体掌握去蒙,去猜,这些词语决不会成为阅读人物列传的拦路虎。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二年,御试进士,时晏元献①为枢密使。
杨察,晏婿也,时知制诰,避亲,勾当②于三班院。
察之弟置时就试毕,负魁天下望。
未放榜间,将先宣示两府,上十人卷子。
置因以赋求察问晏公己之高下。
晏公明日入对,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出以语察。
察密以报置。
而置试罢与酒徒饮酒肆,闻之,以手击案叹曰:“不知那个卫子③夺吾状元矣!“既而唱名④,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进御,赋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上不怿曰:“此语忌,不可魁天下。
”即王荆公卷子。
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为状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韩绛;遂取第四人卷子进呈,上欣然曰:“若杨置可矣。
”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
置方以鄙语骂时,不知自为第一人也。
荆公遂于杨置榜下第四人及第。
是时,上令十人往谢枢密使。
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再三谓曰:“延评乃殊乡里,久闻德行乡评之美。
况殊备位执政,而乡人之贤者取高科,实预荣焉。
”又曰:“休沐日⑥相邀一饭。
”荆公唯唯。
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约饭会,甚殷勤也。
比往时,待遇极至。
饭罢,又延坐,谓荆公曰:“乡人他日名位,如殊坐处,为之有矣。
”且叹慕之,又数十百言,最后曰:“然有二语欲奉闻,不知敢言否?”晏公言至此,语欲出而拟议久之,乃泛谓荆公曰:“能容于物,物亦容矣。
”荆公但微应之,遂散。
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心颇不平。
荆公后罢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时说此事,且曰:“当时我大不以为然。
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
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复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二句,有出处,或公自为之言也。
”(取材于宋代王铚《默记》)注:①晏元献:晏殊,谥元献。
②勾当:做事情。
③卫子:驴的别称。
④唱名: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⑤有官人不为状元:宋代在职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能录为状元。
⑥休沐日:休息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知制诰知:掌管B.上不怿曰怿:高兴C.饭罢,又延坐延:请D.何其卑也卑:卑劣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于三班院于:在B.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既:已经C.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以:把D.人人与之为敌之:他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负魁天下望辜负了天下人想让他考第一的期望B.察密以报置审察的人把秘密报告给杨置C.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晏殊等大家走的时候,唯独留下王安石D.不知敢言否?不知你敢不敢说?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庆历二年的殿试中,开始王安石的试卷获得第一名,因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黜。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一、《明史·于谦传》1.B (延:邀请)2.B(因为。
A为:第一个“对”;第二个“成为”。
C乃:第一个“于是,就”;第二个“才”。
D之: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助词“的”。
)3.C(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4.B(A和尚没有向朝廷作推荐,而是于谦自己考上了进士;C于谦被从监狱里放出来不是因为受到王振的器重;D向皇上请示不是体现于谦处事谨慎,为是爱护百姓。
)5.①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惟独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
②等到英宗(宣德皇帝)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对他很惊奇,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
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
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
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高煦的罪行。
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
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自称罪该万死。
皇帝很高兴。
班师回到北京,给于谦的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
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担此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各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都全部上疏提出。
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三个姓杨的主持朝政,都很器重于谦。
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复,都是“三杨”主办的。
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
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冒犯过王振。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主观题题型及答题指导+
文言文主观题题型及答题指导一、高考真题梳理【2020年】新高考Ⅰ:《明史·左光斗传》/人物传记1.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新高考Ⅰ:《明史·海瑞传》/人物传记2.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2021】新高考Ⅰ:《贞观君臣论治》/纪事本末体1.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新高考Ⅰ:《祖逖北伐》/纪事本末体2.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2】新高考Ⅰ:《战国策·魏策三》/国别体1.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新高考Ⅱ:《东观汉记·卷十》/纪传体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分)小结:②从重人物、事件向重论述、思维方向发展;③贴近现代文的考法,重概括、分析、比较、评价、情境等;④考核题型:1、分析、概括原因2、概括/分析人、事特点(内容要点)3、理解、评价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4、分析、比较异同二、模拟题中的沿袭与创新2022年深一模:欧阳修与范公“同其退不同其进”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2022年深二模:太宗期望后人能识其“君臣之义”,太宗和魏征的“君臣之义”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简要说明。
2023年深一模: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3年四省联考: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2023年长郡模拟:材料一第二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
1.沿袭:考核题型相对稳定2.创新:①单一人物——多重人物关系;②对说理分析等论说逻辑的考核三、2019·全国1卷·高考真题主观题变式训练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解答人物传记题,内容分析愁煞人。
带着答案解原文,省时省力省脑筋。
弄准姓名和身份,搞清事件做译文。
新知旧识多联想,仔细辨别少丢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一、【考纲解读】《考试大纲》要求: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二、【考查方向】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三、【阅读方法】①要了解传记的阅读特点和传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章一些微小信息的提示;②要抓住传记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个性,把握文章对人物描写叙述的地方,深入了解传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③最好把自己置入书中人物中,阅读传主就像和他们交朋友一样,这样就会有切肤之感,阅读起来也顺畅些;④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四、【传记有关知识】(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教师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教师(史传文阅读)一.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1.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④学识;⑤性情;⑥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2.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末。
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 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特点与答题技巧解读+〖5套高考模拟卷〗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特点与答题技巧解读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特点与答题技巧解读一、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选材特点1、全国各省市年份试题套数人物传记数其它文体数2019191452019191632019191362、四川卷年份选材文体篇名作者或出处2019议论文慈溪县学记宋王安石2019人物传记酷吏传汉书2019小说(人物传记)辍耕录隐逸元陶宗仪结论:人物传记在高考中始终占主要地位二、人物传记的特点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
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
特点解读一:身份为人在前面《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介绍在文章开头部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特点解读二:典型事件跟后边《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人物介绍以后,写了三个典型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特点解读三:经历官位会多变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会有很多变化。
《屈原列传》屈原的经历变化:屈原者为楚怀王左徒王甚任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屈平既嫉之,虽放流;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特点解读四: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的变化,同时伴随的是官位的变化。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官位的变化: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还没做官);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提拔做了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再次提拔做了上卿)。
特点解读五: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①表示授予、提升的: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②表示调动官职的:迁、转、调、徙;③表示兼职、代理的:兼、领、署、权、摄;④表示降职、罢免的:贬、谪、出、左迁、罢、黜。
相关阅读:高考语文复习指导之鉴赏古诗词形象2019高考语文复习:近十年最常见的100个别字2019年高考复习:说说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抓住哲学思维方法来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题型分析(附模考练习及解析)
【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题型分析(附模考练习及解析)壹~知识梳理~知识点1.文言文翻译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得体、生动、优美。
要做到“信达雅”三点,必须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而在高考中,“雅”是不做要求,关键还是准确!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知识点2:翻译句子的方法1.保留法保留古代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如:“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石钟山记》)“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指南录后序》)2.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词语加以置换。
所以,掌握①古今异义词、②通假字、③词类活用对于翻译句子非常重要。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师表》)(古义:地位低下;今义:品行低劣)“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名词活用为使动动词,生,使…活过来;肉,使…长肉)“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信陵君窃符救赵》)(乡,通“向”)3.删减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
这些词包括:①发语词、②凑足音节的助词、③倒装结构的标志、④句中停顿的词、⑤个别连词、⑥偏义复词中的陪衬字等。
因此,掌握虚词的用法,知道偏义复词所要表达的重点非常重要。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教师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教师(史传文阅读)一.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1.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④学识;⑤性情;⑥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2.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末。
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 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来,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型和分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考查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筛选辨别文中重要信息,文意的分析归纳和翻译等。
考生在复习这一块时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得分不理想。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方法,没有探索传记文的特点,没有发现出题规律,也没有总结做题的方法,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一、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文体特点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
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
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四点:1.知人知人,就是清楚地认识人物及人物关系。
高考文言文,几乎都考史传类文章,而且多选择廉吏的一生小传,选择突出人物的某一点。
其一,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写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其二,为了突出这一点,常采用人物对比的手段,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人物链,阅读时一定要理清这个人物链上的有关人物。
明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比人物、陪衬人物等以及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2.明事高考文言文考题一般是人物的良好品行,在选材上是优秀人物,那么依据人物传记是“整理”而来的原则,这个整理出来的事迹一定比较集中,我们在阅读中就要牢牢抓住这一点信息去体会。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3.评价所谓评价,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有的“评价”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
这就需要分析,也就是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
首先,高考选文一般思想性较强,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
这些年的文言文试题都有明确的指向。
就内容而言,大多为古代良臣名吏,重要人物的美言、佳话、善行,要么雄才大略、运筹帷幄、深谋远虑,要么高风亮节、勤政爱民、执法如山、廉洁奉公、刚直不阿,要么写其瞻亲奉母、相夫教子、兄弟和睦等人伦品德,都暗合时代特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向上。
其次,抓评述性语言,议论性语言。
《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体味。
诸如此类的还有对文章中事件的一些议论、说明性的文字,综合起来有:①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
②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
③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
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
4.觅线觅线,就是寻觅思路层次。
文章是沿着什么样的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传记一般结构形如纺锤,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
结尾部分常交待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它的不同地点中的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事件——依事件带出事迹——依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会二、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解题方法1.通读只有注重整体阅读这个“根本”,读懂传记内容才是关键,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和准确。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要反复阅读文章,总览全篇文章,即使碰到个别词或句子一时不能理解,或者觉得不是很有把握,也要读下去,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和需要认真对待的。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克服草率的通病,对有考题的文中信息的阅读宜细不宜粗,而在枝节情节上又不必过分纠缠而造成思维疲劳。
无论是平时还是考试,时刻都要有整体阅读意识。
2.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不妨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
“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点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
有些同学通读文言文材料时,不习惯动手,不留下阅读的痕迹,这不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
3.跳读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会选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即:词语都是常见或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句式多为跟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或者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文中所写之景、所记之事、所说之物、所议之理比较好懂,不会有像《尚书》那样深奥难懂和《春秋》那样微言大义的文字;专用名词术语较少,而且一般都是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不是非查工具书不可的文字。
尽管如此,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
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跳”过去。
可能读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
因此,整体感知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过多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即使答题时非得弄清这一难点,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4.推断就是在阅读文言文时,从文章的实际出发,对其字词句篇的含义进行合乎本意的逻辑推断。
“推断”绝非主观臆断,而是依据文章内在的语法、语义、结构等关系所得出的准确断定。
推断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自己的社会阅历、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去推断,二是分析字词所在语言环境,整体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和语言环境去推断,三要根据语法知识对照现代汉语知识去推断。
“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难点。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
作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供测试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在选材上一定会设置必要的障碍点,这就要求我们有较强的实词处理能力——“推断”的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主要有形象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语境推断法、成语推断法、联想法、代入法等。
联想法,在选项中,遇见有不熟悉的词语,就应该联想一个自己熟悉的词语或句子,从已知的一点推及其他,通过与它相似的句子中词语含义进行比较来推断其意义。
代入法,就是把文言实词或虚词的释义,代入原文句,联系上下文看理解是否恰当。
例如: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两句同出《石钟山记》,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言”为“叙述”之意。
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却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故“言”为“记载”之意。
三、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知识储备1.文化常识的储备包括古代数量词、古代少数民族特称、兄弟排行称谓、古代年龄特称、古代官场专用词语、古代礼仪、古代科举、天文历法、古代时间词语、古代器具、古代地名、古代服饰、古代建筑、尊称敬辞、谦称谦辞、文化现象等。
2.字法句法常识的储备包括高考常见的文言实词、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方面的分类分点识记与整理。
文言文复习,往往有这样的误区:重课外资料,轻课本内容;重重复训练,轻课文整理;重死记硬背,轻迁移推断。
这是一种低效率的复习方法。
教材中的文言文,经过专家选定,难易适中,有其经典性、示范性和系统性的意义。
我们复习文言文,应该以此为源头活水,重视教材的作用。
从历年高考卷看,文言文的试题与现行语文课本都存在或显性或隐性的联系。
例如:2010年卷对文言实、虚词的考查,四个实词解释,其中“造”、“素”、“徙”三个词全部出自初、高中课本,选项中“以吾一日长乎尔”、“他植者则不然”、“恍惊起而长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分别出自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种树郭橐驼传》、《梦游天姥吟留别》、《鸿门宴》。
2011年卷第17题,四个文言实字,第1个“劝”是300实词高中范围,《劝学》中的劝就是此意“鼓励”。
“乐”考意动。
“所从”“从”是300实词初中范围。
第19题,(1)重点是“进”:举荐;“于”字介后;“自代”是提宾。
(2)“居”与“岁”,过了半年。
“悉”与“高”,“都”“把……提高”,“高”是使动用法。
第25题“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是联系课内文章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类比。
2012年卷《卜式传》第17题“(1)闻(2)履(3)息(4)善”四个实词的答案分别是“(1)使……知道使动(2)穿着布衣名做动(3)繁殖(4)认为……好意动”。
它们也都出自课内的知识点。
18题选项中“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分别出自课文《秦晋殽之战》、《鸿门宴》和《劝学》。
“选材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告诉我们,任何能力都是建立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上,所以必须强化课内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
复习文言文时,一是要复习三年高中课本中的文言篇目,包括自读课文;做到课文熟,字词明,句式清。
二是要借助高中六册课本中的“文言知识”、“文化常识”单元,对文言文知识,以及文化和文学常识做系统的梳理、归类。
三是要记诵一些名家名篇,强化语感,以便阅读课外材料、分析句子、判别含义时,有一个权威性的参照对象。
四、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解题步骤1.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理通语句:添加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2.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利用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3.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
(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
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
另外,有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阅读答题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的心理准备,既指一般意义的平静、专心等,又指由知识、技能等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文言文阅读的“前经验”,见多不怪。
有了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经验,树立起自信心,在阅读时就能指向明确,解题准确。
附:兼职、代理:兼、领、署、权降职、罢免:贬、谪、出、左迁、罢、免、黜、废执掌、主持:知、行、主常见职官的文言用词武官: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