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版有机化学第9章-卤代烃-3新 (2)资料
第九章--卤代烃教程PPT课件
• 伯醇制氯烷, 3 ROH + PCl3 一般用PCl5 ROH + PCl5
P(OR)3 + 3HX RCl + POCl3 + HC11 l
(C) 醇与亚硫酰氯(SOCl2,又名氯化亚砜)作用
(无重排)
ROH + SOCl2 RCl + SO2 + HCl
• 优点:速度快,产率高(90%),副产物为气体,易分离。 • 溴化亚砜不稳定难于得到。 • 此反应只是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备氯烷的方法。
RX + Mg绝对乙醚 R-Mg-X
有机化学三大著名的反应:
(1)傅-克反应; (2)格利雅试剂的反应; (3)三“乙”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第14章))。
28
• 格利雅试剂的结构: 至今还不完全清楚, 一般写成: RMgX.有人认为溶剂乙醚的作用是与格利雅试剂生成 安定的溶剂化合物:
法国科学家格利雅 (V. Grignard)首先发现了 这种制备有机镁化合物的 有效方法,并成功用于有 机合成,由此与法国科学 家萨巴蒂埃(研究金属催 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 •乙醚的氧原子与镁原子 应用)同获1912年诺贝尔 之间形成配位键. 奖。
CH4 + I2
CH3I + HI
•如在反应同时加入一些氧化剂(如碘酸、硝酸、氧化 汞等)使HI氧化,则碘化反应能顺利进行:
5HI + HIO3
3H2O + 3I2
9
(2)从醇制备——制备卤烷最普遍的方法: (A)醇与氢卤酸作用:
ROH + HX
RX + H2O
• 这是可逆反应,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并除去生成的水。
CH2=CH-CH2_CH3
有机化学--第九章 卤代烃
卤素交换反应,可通过加入相转移催化剂而加速。 例如:
相转移催化卤离子交换反应,已用于工业生产上。
35
(6)与硝酸银作用*
卤代烷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
不同的卤代烷,其活性次序是:RI>RBr>RCl;当 卤原子相同而烃基结构不同时,其活性次序为: 3°>2°>1°,其中伯卤代烷通常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 进行。此反应可用于卤代烷的定性分析。
26
由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发生的取代反应,称为亲核取 代反应。卤代烷所发生的取代反应是亲核取代反应,可 用代表式表示如下:
27
(1)水解
卤代烷与强碱的水溶液共热,则卤原子被羟基(— OH)取代生成醇,称为水解反应。例如:伯卤代烷与强 碱(如NaOH等)的稀水溶液共热时,主要发生取代反应 生成醇。
28
41
偕和邻二卤代烷还可以脱去两分子卤化氢生成炔烃,尤其是 邻二卤代烷脱两分子卤化氢是制备炔烃的一种有用的方法。例如:
上述脱卤化氢的反应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生成乙烯型卤代烃,它很 不活泼,常常需要在很强烈条件下才能进一步脱卤化氢,且离去基团 处于反式时反应速率快。
42
邻二卤代环烷脱卤化氢时,也可能生成共轭二烯烃。 例如:
15
16
特性:
①碘代烷和溴代烷,尤其是碘代烷,长期放置因分解产生游离碘 和溴而有颜色。 ②一卤代烷有不愉快的气味,其蒸气有毒。氯乙烯对眼睛有刺激 性,有毒,是一种致癌物(使用时应注意防护)。一卤代芳烃具有 香味,但苄基卤则具有催泪性。
17
③在卤代烃分子中,随卤原子数目的增多,化合物的可燃性降低。 例如,甲烷可作为燃料,氯甲烷有可燃性,二氯甲烷则不燃,而四 氯化碳可作为灭火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可燃,而四氯乙烯则不 燃。某些含氯和含溴的烃或其衍生物还可作为阻燃剂,如含氯量约 为70%的氯化石蜡主要用作阻燃剂,可作为合成树脂的不燃性组分, 以及不燃牲涂料的添加剂等。
师大版有机化学第9章-卤代烃-3新
R+ + Nu- 快 δR δNu R Nu
(CH3)3δC
δ Br(CH3)3δC
δ OH
Energy
(CH3)3C
(CH3)3C Br + OH-
_
(CH3)3COH +Br
Reaction Progress
例
(CH3)3C
Br + OH-
_
(CH3)3COH +Br
SN1 反应活性:
R3CX >R2CHX>RCH2X> CH3X
第九章 卤 代 烃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一、分类
饱和卤代烃
一卤代烃
不饱和... R X 二...
芳香...
多...
一级卤代烃 按卤原子所连 二级卤代烃 的碳原子分类 三级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的分类
乙烯式卤代烃
RCH CH X
卤代烯烃 卤代芳烃 烯丙式卤代烃
RCH CHCH2 X
孤立式卤代烃
RCH CH(CH2)n X
二、命名
CH3 CH3 C Cl
CH3
氯代叔丁烷
or 叔丁基氯 or 2-甲基-2-氯丙烷
CH2Cl
氯化苄 or苄基氯
or 苯氯甲烷
CCHH33CCCCHHHH3C3CCCHl Hl CBCHrBHrCHCH2C2HCH3 3 22-甲 -甲基基-3-3-氯-氯-4--4溴-溴己己烷烷
三、同分异构
R3CX >R2CHX>RCH2X> CH3X
SN 2 反应活性:
R3CX <R2CHX<RCH2X <CH3X
Br
2.离去基团的影响
第九章卤代烃化合物
氯丙稀 生物监测指标:烯丙基硫醇尿酸
氯丁二烯 生物监测指标:3-氯-2-羟基-3-丁烯硫醇尿酸 3,4-二羟丁基硫醇尿酸
第二节 饱和卤代烃
三氯甲烷(氯仿)
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常见的有机溶剂 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毒性: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肌、肝肾、胚胎, 致癌致畸
二氯乙烷
代谢过程与苯相似 生物监测指标:呼出气中氯苯 尿中4-氯邻苯二酚和4-氯酚 样本采集 呼出气:班后采样 尿样:聚乙烯塑料瓶收集班末尿
呼出气中氯苯的测定
(一)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原理 终末呼出气采集后,用活性炭富集,二硫化碳 解吸后进样,经FFAP色谱柱分离,火焰离子 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 积定量。
常见芳香族卤代烃: 氯苯、二氯苯、氯甲苯、氯化联苯等 毒性:刺激皮肤黏膜 引起全身中毒,损失肝肾、神经系统
第一节 不饱和卤代烃
氯乙烯
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液态可少量经皮肤 吸收 致癌物,可诱发多种肿瘤 生物监测指标:终末呼出气中氯乙烯含量 尿样中硫代二乙酸含量
氯乙烯样品采集
呼出气: 脱离工作现场,在空气清洁场所采集 平静呼吸5~6次后采集终末呼出气
(二)离子色谱法
原理: 血液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质、SPE-Ag柱和 SPE-H柱除氯后,再经过0.22µm滤膜过滤,经离 子色谱法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 性,峰面积定量。
第三节 卤代芳烃类
氯苯
氯苯是人工合成化学物,主要应用于生产医药、 农药(如DDT)、色素等有机合成的吸附剂和 中间体。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吸收。 体内主要分布于附睾和肾周的脂肪组织中。 对中枢系统具有抑制和麻醉作用。
(完整word版)第九章卤代烃
第九章 卤代烃教学要点:1.介绍了卤代烃的分类及同分异构现象、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 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
2.介绍了一卤代烷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查依采夫规则)、还原反应。
几种常见 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3.介绍了S N 1和S N 2反应历程、碳正离子的生成、结构、不同结构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
4.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的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机氟化合物的特性、有机氟化合物的应用。
本章重点:卤代烷的结构,卤代烷的化学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几种常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本章难点:卤代烷的化学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考核要求:识记:卤代烷的命名,一卤代烷的结构。
领会: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综合分析:SN1和SN2反应立体化学及影响因素。
熟练应用:一卤代烷的化学反应,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几种常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第二节 卤代烃;第三节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第四节 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第五节 卤代烃的制法; 第六节 重要的卤代烃;第七节 有机氟化合物;第二十四次课 (第47~48学时)卤代烃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卤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常所说的卤代烃是指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而氟代烃的性质和制法都较为特殊。
一卤代烃的性质比较活泼,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所以卤代烃是重要的合成中间产物。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一、分类 二、命名 三、同分异构现象一、分类卤代烃氟代烃碘代烃溴代烃氯代烃一卤代烃多卤代烃根据卤代烃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数目:根据卤代烃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种类:根据卤代烃分子中烃基的类型: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芳香族卤代烃根据和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类型:一级卤代烃(伯卤代烃) R -CH 2-X 10-X 二级卤代烃(仲卤代烃) R 2CH-X 20-X 三级卤代烃(叔卤代烃) R 3C-X 30-X二、命名 1.简单的卤代烃,按卤原子相连的烃基的名称来命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大学有机化学第九章卤代烃ppt课件
第九章
卤代烃 Hydrocarbon
Halides
28
C 6 H 13
1 2 8 I + HCI
S C 3H
C 6 H 13
1 2 8 Iδ
δ
CI
H C 3H
C 6 H 13
1 2 8 I C H+ I C 3H
R
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构型反转(亦称Walden翻转)。
对手性分子,不一定就是R
S
CH3
CH3
OH-
H
Cl
C I
C
H
HO
Cl
R
R
最新课件
按②:
CH3CH-ONa + Br-CH2CH3
CH3
10 卤代烃,主要取代
最新课件
17
3. 氰解(增长一个碳原子的方法)
RX+NaC (C 2 H N a 5 O C N N )H RCHN 3O+ R COOH
①可增长碳链, 增加一个碳原子
②可以通过氰基转化为―COOH、 ―CONH2等官能团。 ③NaCN是强碱,不能使用叔(30)卤烷,否则将主要得 到烯烃。乙烯型卤代物,卤苯型化合物在该条件下反 应几乎不发生
(2°RX)
几分钟后沉淀
RCH2-X
(1°RX)
AgNO3 /乙醇 RCH2-ONO2 + AgX
加热才沉淀
最新课件
有机化学-093_卤代烃27页PPT
有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有机化学教学课件第九章 卤代烃
3.186
1.486 3.505
在卤代烷分子中,由于卤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使CX键的电子云偏向卤原子,使C-X键成为一个极性共价 键。
μ=δ×d δ:电荷值;d:两个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虽然氟原子比氯原子的电负性大,但键长C-F (0.139nm)比C-Cl(0.176nm)键短,因此偶极矩 CH3F反比CH3Cl小。
小结SN2和SN1反应的特征:
SN2:产物构型完全转化。 SN1:
1、生成外消旋产物。 2、生成部分构型转化产物 另外,SN1反应,有碳正离子的形 成,产物有重排现象。
这种异常的现象可用邻基参与来解释。
SN2
SN2
溶剂 Nu- + R L
Nu R + L-
一般来说:烃基的电子
效应对SN1反应影响更 大,烃基的空间效应对
(1) 6,7-二甲基-1-氯二环[3.2.1]辛烷
解:
CH3
Cl
CH3
(2) (1S,2R)-2-苯基-1- 氯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式。
H
解:
H
Ph
Cl
Cl
Ph
H
H
最稳定的构象式
问题9-2 写出分子式为C5H11Br的同分异构体的构造式,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并指出一级、二级、和三级卤代物。
解:
CH3CH2CH2CH2CH2Br
常用乙醚作溶剂
有机锂化合物也很活泼,因此溶剂和 仪器也必须是干燥的,最好氮气保护。
二烷基铜锂的烷基可以是CH3、1。、2。烷基,也可以是烯丙基、 苄基、乙烯基、芳基等烃基。
R’X一般是一级卤代烷,也可以是烯丙基和乙烯基型卤代烷, 因此常用二烃基铜锂来合成高级烷烃、烯烃和芳烃。
有机化学华北师范版本9卤代烃
第九章 卤代烃卤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后的化合物,简称卤代烃。
卤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通常为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
本章主要介绍这三类卤代烃。
卤代烃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绝大多数是人工合成的。
这些卤代烃被广泛用作农药、麻醉剂、灭火剂、溶剂等。
由于碳卤键(C-X )是极性的,卤代烃的性质比较活泼,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医药、农药、农膜、防腐剂等,因而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起着桥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作为杀虫剂的卤代烃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或转化,往往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平衡构成危害,因此必须限制使用。
按照分子中卤原子的种类,卤代烃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按照分子中卤原子的数目,卤代烃可分为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按照分子中烃基的类型,卤代烃可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卤代芳烃。
第一节 卤代烷1.1卤代烷的命名根据分子中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类型,卤代烷可分为伯卤代烷(一级卤代烷,RCH 2X )、仲卤代烷(二级卤代烷,R 2CHX )和叔卤代烷(三级卤代烷,R 3CX )。
例如:伯卤代烷(一级卤代烷) 仲卤代烷(二级卤代烷) 叔卤代烷(三级卤代烷) 简单的卤代烷可用普通命名法命名,即根据卤原子连接的烷基,称为“某基卤”或“卤(代)某烷”。
例如:CH 3Cl CH 3CH 2Br C(CH 3)3Cl Br甲基氯 乙基溴 叔丁基氯 环已基溴(氯甲烷) (溴乙烷) (氯代叔丁烷) (溴代环已烷)复杂的卤代烷可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其原则和烷烃的命名相似,即选择连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烷”,从靠近支链(烃基或卤原子)的一端给主链编号,把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写在母体名称前,并按次序规则将较优基团排列在后。
例如:CH 3CH 2CH CH 2CH 3CH 2ClCH 3CHCH 2CHCH 3CH 3 Cl2-乙基-1-氯丁烷 2-甲基-4-氯戊烷某些多卤代烷常用俗名或商品名。
有机化学:第9章-卤代烃
从分子中脱去一个简单分子生成不饱 NaOH/H2O NaOH/醇
和键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用E表示。 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
24
9.3 卤代烷
❖ 引入碳碳三键和碳碳双键:卤代烃与NaOH(KOH) 的醇溶液作用时,脱去卤素与β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而 生成烯烃。
醇 R-CH-CH2 + NaOH
HX
RCH2CHX2 + 2NaOH
HXXH
29
R CH CH CH CH R' + 2KX + 2H2O
9.3 卤代烷
❖ 与金属的反应 ❖ 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含金属—碳键的化合物)
δ+ δ-
C—X
δ-
C—M( Li、Na、Mg ) 碳的极性发生逆转
30
9.3 卤代烷
❖ 与金属的反应 ⑴与金属镁的反应
RX活性:R-I > R-Br > RCl 卤代烷与镁作用生成有机镁化合物,该产物不需分离即
R-X + NH3(过量) ④与醇钠(RONa)反应
R-NH2 + NH4X 伯氨
R-X + R'ONa
R-O R' + NaX 醚
R-X一般为1°RX,(仲、叔卤代烷与醇钠反应时,主要 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22
9.3 卤代烷
⑤与AgNO3—醇溶液反应
醇 R-X + AgNO3
R-O NO2 + AgX 硝酸酯
三.同分异构现象 ❖ 卤代烷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比相应的烷烃的异构体数多。
如一卤代烷除了具有碳干异构体外,卤原子在碳链上 的位置不同,也会引起同分异构现象。
12
9.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第9章卤代烃
第九章卤代烃学习要求:1、了解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2、掌握卤代烷的化学性质;3、掌握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4、掌握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5、掌握卤代烃的制法;6了解一些重要的卤代烃的用途;7、了解有机氟化物。
卤代烃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RCH- H --------- RCH2- X X = Cl Br I自然界中存在极少,主要是人工合成的。
R-X因C-X键是极性键,性质较活泼,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所以卤代烃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同时卤代烃在工业、农业、医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由此可见,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
§ 9 —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一、分类1•按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数目,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2•按分子中卤原子所连烃基类型,分为:卤代烷烃R-CH 2-X卤代烯烃R-CH=CH-X 乙烯式R-CH=CH-CX 烯丙式R-CH=C(CH) n-X > 2 孤立式CH卤代芳烃匚CH2X3.按卤素所连的碳原子的类型,分为:R-CH2-X伯卤代烃一级卤代烃(1°R2CH-X仲卤代烃二级卤代烃(2°R3C-X叔卤代烃三级卤代烃(3°二、命名简单的卤代烃用普通命名或俗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CHCI 3 三氯甲烷(氯仿)CH2 =CH-CH 2Br 烯丙基溴CH3CH 2CH2CI 正丙基氯厂*1—CH2CI 氯化苄(CH3)2CHCI 异丙基氯LT(苄基氯)(CH3) 3CBr 叔」基溴复杂的卤代烃用系统命名法(把卤素作为取代基)编号一般从离取代基近的一端开始,取代基的列出按“顺序规则”小的基团先列出。
例如:CH3-CH2-CH--CH-CH3H3C Cl3-甲基-2-氯戊烷CH 3-CH2-CH-CH 2-CH-CH 2-CH3I ICH3 Cl 3-甲基-5-氯庚烷 2 3-氯-5-甲基庚烷XCH 3-CH-CH 2-CH-CH 2-CH 3 Cl CH3CH3-CH2-CH-CH-CH 2-CH3Br Cl4-甲基-2-氯己烷3-氯-4-溴己烷'丿‘卤代烯烃命名时,以烯烃为母体,以双键位次最小编号CH2= CH-CH-CH 2-Cl 3-甲基-4-氯-1-丁烯“2-甲基-1-氯-3-丁烯X4 -甲基-5-氯环己烯CH3卤代芳烃命名时,以芳烃为母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H+- CH3 Br
HH
δ
HO
C
δ
Br
H
H HO C H + Br-
H
SN 2 反应活性:
R3CX <R2CHX<RCH2X <CH3X
3)、邻基参与反应
如果某化合物中的一个位置有离去基团, 另一个位置有亲核基团。这时,亲核取代反应 就可以在分子内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 一般都按SN2机理进行,此类反应为邻近基团参 与的亲核取代反应。
SN1机理
C L -L-
C+
Nu-
Nu-
C Nu + Nu C
50%
50%
外消旋体
SN1反应往往伴随少量构型转化产物:
H
Ph C Br CH3OH
CH3
H
CH3O C Ph+ 73% 消旋化产物 CH3
27%构型转化
2). 双分子亲核取代 (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Bimolecular) ( SN 2) 反应机理
β-消除
1,2-消除
CH3CH H
CHCH3 KOH, EtOH X
CH3CH CHCH3
81%
+ CH3CH2CH CH2 19%
札依采夫规则(Saytzeff Rule)
3. 与金属反应
1).与镁的反应
RX烃基+ 卤M化g 镁无水乙醚 RMgX 有机镁化合物 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
制备胺
卤代烃(卤原子不同)的活性
ѐ键能
RI RBr RCl RF
亲核取代活性
卤代烃(烃基结构不同)的活性
烯丙式卤 > 卤代烷;孤立式卤代烷 > 乙烯式卤
卤代烷: 三级卤代烷>二级卤代烷>一级卤代烷
鉴别反应
CH2Cl
H2C CHCH2Cl
(CH3)3CCl
RI
AgNO3 AgCl EtOH 室温立即
第二节 卤代烷
一、化学性质
C X C F C Cl C Br C I
键长(nm) 键能 (kJ/mol)
0.139 456
0.176 351
0.194 0.214 293 243
C-X键容易异裂
1. 亲核取代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的通式:
取代产物
Nu + R L
R Nu +L-
(CH3)2CHCl
AgNO3 EtOH
CH3CH2CH2Cl
AgNO3 EtOH
CH2 CHCl
Cl
AgNO3 EtOH
AgCl 室温稍慢
AgCl 加热
× ×
2.消除反应:
从一个化合物分子中消除两个原子或原 子团的反应。
CH3CH CH2 KOH, EtOH CH3CH CH2 + HX HX
第三节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一. 反应机理 (Reaction Mechanism)
1). 单分子亲核取代 (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Unimolecular) ( SN1)反应 机理
R L +Nu- R Nu + L-
ν = k1 R L
SN1反应机理
R L慢
δR
δ
L
R+ + L-
R+ + Nu- 快 δR δNu R Nu
(CH3)3δC
δ Br(CH3)3δC
δ OH
Energy
(CH3)3C
(CH3)3C Br + OH-
_
(CH3)3COH +Br
Reaction Progress
例
(CH3)3C
Br + OH-
_
(CH3)3COH +Br
SN1 反应活性:
R3CX >R2CHX>RCH2X> CH3X
反应活性:RI > RBr > RCl
C2H5 O C2H5
R C2H5
Mg O
X
C2H5
C MgX
H2C CHCH2MgCl + H2C CHCH2Cl 30 0 C
H2C CHCH2CH2CH CH2
格式试剂与活泼氢的反应
RMgX +YH
RH + MgYX
YH:
HOH, ROH, R'COOH, HX, R'C CH, NH3
第九章 卤 代 烃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一、分类
饱和卤代烃
一卤代烃
不饱和... R X 二...
芳香...
多...
一级卤代烃 按卤原子所连 二级卤代烃 的碳原子分类 三级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的分类
乙烯式卤代烃
RCH CH X
卤代烯烃 卤代芳烃 烯丙式卤代烃
RCH CHCH2 X
孤立式卤代烃
RCH CH(CH2)n X
CH3MgI + C2H5OH CH4 + C2H5OMgI
2) 与碱金属反应
Wurtz 合成法
RX + 2Na RNa + RX
RNa + NaX R R + NaX
2RX + 2Na
R R + 2NaX
石油醚,氮气
RX + Li
RLi + LiX
—100C
2RLi + CuI R2CuLi + LiI
能参与的邻基:-CO2-、-O-、-OH、
-OR、 -NR2、-X、etc.
分子内亲核取代(SN2)
Cl HOCH2 CH2ClCa(OH)2 CH2 CH2
铜锂试剂
R2CuLi + R'X R R' + RCu + LiX
Corey-House合成法
例
CH3CH2CH CH2CH2CH2CH3
CH3
解: CH3CH2CHBr Li
CuI
CH3
(CH3CH2CH)2CuLi CH3CH2CH2CH2Br
CH3
产物
4. 还原
[H]
RX
RH
(1)催化氢化:H2,Ni、Pd、Pt… (2)化学还原:LiAlH4、NaBH4、Zn/HCl
亲核试剂 反应底物
离去基团
CH3Br
H2O/OH- CH3OH 制备醇
CH3O-
CH3Oபைடு நூலகம்H3
CH3COO-
制备醚
CH3COOCH3
-ONO2
鉴别卤代烃
CH3ONO2 (硝酸甲酯)
CH3Br
-CN
-C CCH3
NH3
CH3CN (乙腈)
增加一个碳原子
CH3C CCH3
增加多个碳原子
CH3NH2 (甲胺)
OH-+ CH3 Br
CH3OH + Br-
V = k [CH3Br][OH-]
二级反应
反应机理: OH+- CH3 Br
HH
δ
HO
C
δ
Br
H
过渡态
HO C Br
CH3 OH + Br-
S N 2 反应机理:
NNNNuuNuuNNuNuNuuu
CCCCCC
LLLLLLL
产物发生构型转化-Walden转化。
二、命名
CH3 CH3 C Cl
CH3
氯代叔丁烷
or 叔丁基氯 or 2-甲基-2-氯丙烷
CH2Cl
氯化苄 or苄基氯
or 苯氯甲烷
CCHH33CCCCHHHH3C3CCCHl Hl CBCHrBHrCHCH2C2HCH3 3 22-甲 -甲基基-3-3-氯-氯-4--4溴-溴己己烷烷
三、同分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