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第9章产业关联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答: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一般均衡,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均衡。

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均衡价格体系就是方程组的解。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

假定每个产业只生产一种特定的同质产品,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不同质。

物质技术因素决定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减少了方程个数;②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即表示每一种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

这样投入与产出成线性关系,从而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就简化为线性联立方程组;③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

每个产业产出总和为国民经济的总产出;④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

实际消耗系数主要决定于各产业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该假定有利于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经济预测;⑤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

在静态投入产出分析中,假定所有投入和产出都是在一年内完成和生产的,生产时间的差异问题得到了简化。

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使得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惕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上述各项简化便利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同时,也局限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2.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经济含义。

答: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同时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或部分作为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以及出口国外。

对于每一个产业,都有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
10.1 复习笔记
考点一: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见表10-1)
表10-1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考点二: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见表10-2)
表10-2 配第-克拉克定理
要点
2.库兹涅茨定理(见表10-3)
表10-3 库兹涅茨定理
3.霍夫曼定理(见表10-4)
表10-4 霍夫曼定理
4.钱纳里标准结构
钱纳里构造了一个“世界发展模型”,并根据模型求出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即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经济结构的标准数值,得出产业结构的“标准发展模式”,反映出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规律。

依据人均GDP水平,可以将结构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等级,如表10-5和表10-6所示。

表10-5 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表10-6 钱纳里-塞奎因的标准产业发展模式
钱纳里标准结构的提出,为分析和评价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组合提供了参照标准,也为不同国家或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产业结构转换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圣才出品】

第13章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
13.1 复习笔记
考点一:公用事业的基本特征
1.公用事业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见表13-1)
表13-1 公用事业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公用事业的技术经济特征(见表13-2)
表13-2 公用事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图13-1 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考点二:公用事业的管制需求(见表13-3)
表13-3 公用事业的管制需求
考点三: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
1.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政策(见表13-4)
表13-4 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政策
价格管制政策的重要性
2.公用事业的其他管制政策(见表13-5)
表13-5 公用事业的其他管制政策。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市场集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企业创新行为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市场绩效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产业关联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产业布局与集群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产业组织与反垄断政策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产业结构政策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产业分析报告写作规范与范本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市场集中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企业创新行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市场绩效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产业关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产业布局与集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产业组织与反垄断政策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产业结构政策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产业分析报告写作规范与范本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考点一: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见表1-1)表1-1 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考点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果把社会经济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应由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观层次的产业。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图1-1 社会经济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2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从经济学学科建设、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体现:(1)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现代经济学学科体系;(2)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3)有利于企业正确选择投资领域,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企业创新行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企业创新行为)【圣才出品】

第7章企业创新行为1.什么是企业创新?答:(1)含义:企业创新是指企业在一系列外在制度安排框架与约束下,为获取超额利润、提高竞争力,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并投入市场应用的行为集合,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战略创新等多个方面。

(2)分类:根据创新对象与内容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创新分为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根据创新程度,可将企业创新分为渐进式创新与激进式创新。

(3)基本要素:企业创新的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家、研发资本和知识存量。

2.简要评价创新的需求拉动说与供给推动说。

答:追求利润是企业创新最为根本的动力。

创新的驱动力学术界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创新的需求拉动说;二是创新的供给推动说。

(1)“需求拉动说”主张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驱动力,市场需求决定着创新的潜在利润,进而决定着创新的投入与产出。

对于一个规模与发展前景好的行业,本行业的企业会加大对创新投入,该行业良好的前景也会吸引从事其他相近行业的企业进入该行业,并且更多的潜在利润机会促使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创业者的出现。

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利润大小取决于创新的需求特征,如所在行业的市场结构、行业的需求等。

需求拉动的原因有两个:①创新的能力是广泛分布且有弹性的,可以对利润获取机会作出响应;②实际或潜在市场规模越大,创新可带来的盈利机会越多,创新人才解决问题的机会越多。

(2)“供给推动说”主张科学进步是技术创新的动力,实验室的研究及其发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力。

不同行业由于内在技术特征差异,技术创新的机会与可能性存在很大不同,从而导致技术创新的活跃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技术相对密集行业的技术机会要远大于非技术密集行业,例如,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机会要高于纺织行业。

3.结合图形解释阿罗关于垄断不利于创新激励的思想。

答:1962年,阿罗建立了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创新激励的第一个模型。

图7-1比较了在竞争和垄断两种不同的市场结构下,采用一项新工艺所带来的潜在收益。

设产业需求曲线为D,创新前的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均为常量c;创新后不考虑专利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均为c′。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1.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包括:(1)知识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

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两个方面。

技术革命往往是新的产业诞生的导火索。

科学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重大发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促进作用日趋增强,如:现代技术发展使得生产过程中的硬性流水线向柔性生产线转变,促使产业结构迅速走向服务化。

(2)自然资源禀赋一国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而矿产资源则直接影响采掘工业、燃料动力工业以及重工业的结构。

但自然资源不是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相对的,它对产业结构的制约会由于科技进步和国际贸易而得到缓解。

自然资源禀赋在一国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同的:在初、中期阶段,其影响与作用更大;当初级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被制造业取代,完成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时,其作用与影响趋于减小。

(3)需求结构需求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此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个人消费结构、投资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中间和最终需求的比例、净出口等因素均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4)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规模具有数量与质量两个维度。

人口数量是指一国某一时点上的人口总量。

质量是指在既定人口总量中不同的构成。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劳动时间的延长、劳动参工率的提高和移民。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来源于人力资本投资。

在自然资源与资本存量既定的条件下,人口规模的大小决定资源禀赋的相对丰裕程度,从而成为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限制条件。

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人口数量的贡献;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变为劳动力质量。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圣才出品】

第15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1.简述产业分析的重要性。

答:产业分析是有关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估,其作用与意义在于:通过选取科学的分析方法与视角,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机遇与挑战,获得对产业未来的评估数据,提高对产业发展趋势判断的准确性,加深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理解,发现产业发展的障碍。

产业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很多市场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决策者往往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产业分析消除和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使产业信息更加明确,以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升产业政策的精准性。

主要体现在:(1)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发现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掌握产业发展趋势意味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控制。

对投资者来说,认识未来趋势是减少投资失误的基本途径。

(2)分析产业发展障碍需求趋势的分析是基础,障碍分析是关键。

产业发展障碍的分析为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提供依据,同时给投资人提供产业增长时机的信号。

(3)提供可行性论证支持产业分析报告以论证投资项目为目的,可以帮助投资机构、实体企业、商业银行等发现机会、考察机会、确认机会、评估风险;产业分析报告还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控制产业链关系,控制重要原料、配件和能源的供给。

2.产业分析的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答:产业经济学以生产具有高度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组成的产业为研究客体,以供求分析为基本分析框架,包括“因素-市场-绩效-决策”四个层次,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1)有利于提高产业分析的系统性;(2)有利于抓住产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3)有利于梳理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有利于提高产业分析流程的科学性;综上所述,对产业进行分析,建立分析框架和分析逻辑,是提高产业分析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3.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结合我国计算机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分析该产业应如何升级。

答:(1)价值体系分析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计算机产业的供给和需求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也产生了像联想这样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5 章 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 15.1 复习笔记
考点一:产业分析概述(见表 15-1) 表 15-1 产业分析概述
1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要点
入制度,进入与退或竞争行为,包括产品定价、市场营销、
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兼并重组等行为
价格行为
指企业与价格相关的行为,包括价格竞争,即促进价格竞争 和限制掠夺定价的行为;价格协调,即价格协议和暗中合谋
非价格行为 包括产品政策、技术开发、销售行为
5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要点 价值体系分析 价值重心分析
价值体系的概念
价值体系分析
新价值发现的分析 概念
微笑曲线
主要内容 企业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种种 活动可用价值链来表明,价值链是基于产业纵向连 接关系的一组价值生产环节,实质是从原料到最终 产品的产业链条关系,价值链上的价值分配结构形 成价值体系 ①价值体系的结构分析: a.价值结构比例=价值贡献/最终产品价值 b.增加值率=价值贡献/本阶段产品价值 ②价值创造分析: 产品经过调整为客户带来新的价值,会使最终产品 价值提高,但这种提高只分配给产生贡献的链环, 即有助于创新的链环可能因创新而获得利润增加, 而没有创新贡献的链环则不会增加收益,因此是不 均等的分配。但创新可以通过扩大市场需求,使产 业链上的其他链环获得溢出效应,即通过产品数量 增加使得业务量增加,从而提升利润。 ③价值体系内的价值转移分析: 有时价值体系的改变由产业链上的竞争状态决定, 即产品对终端顾客的价值没有改变,但由于产业链 上的垄断势力分布变化,导致价值结构改变 以创意产业为例。创意产业是构造观念价值的产 业,从外观形式、提供方式等方面为顾客提供文化 上的满足,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创意的加入可以从两方面创造新价值:①通过不断 加长产业链条,构造更新更多的产业链环;②可能 增加最终产品价值,提升链条上有创意贡献的生产 链环价值 指在价值体系中附加值比重最大的链环,是最终产 品价值的核心,影响着产业链的整体活动 微笑曲线是用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描述工厂产业价 值链价值结构的模型。 ①微笑曲线描述了产业链条附加值的变化规律:按 研发、设备、材料、零件、加工制造次序附加值依 次下降;之后按销售、传播、网络、品牌次序附加 值依次上升。形成各链环与附加值间的“U”形关 系,即微笑曲线(如图 15-2 所示)。 ②微笑曲线表明,一般产业存在两个价值重心:一 是研发和装备的价值重心,另一个是销售网络和品 牌经营的价值重心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社会经济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从而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微观层次的单个企业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宏观层次的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中观经济学则以中观层次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因此也称为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以及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1)产业的概念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产业的一般性定义是: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2)产业分类法及其特点①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方法。

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创造的是有形物质财富,第三次产业创造的是无形财富。

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的属性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产业。

第三次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指饮食业、旅馆业、修理业、娱乐业)等。

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以联合国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为分类标准,从大项、中项、小项、细项四个层次对产业进行分类,每一项都有统一规定的统计编码。

特点是划分全面,经济统计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强。

③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以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分类法。

该方法可以确定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性质,能够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布局与集群)【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布局与集群)【圣才出品】

第11章产业布局与集群1.简述古典区位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空间分布、组合与优化的规律。

古典区位论主要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孤立国圈层理论)①中心思想:农业经营方式取决于自然条件和运输两方面因素。

②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简单的孤立国;在中央有唯一的城市;农业土地经营方式和农业部门地域分布随距离城市市场远近而变化,其变化取决于运费的大小;市场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者工资、资本利息在孤立国是均等的;交通费用与距离市场远近成比例变化。

③具体分析:对离城市任何一点距离而言,由于不同农业生产所得利润不同,于是地租报价也不同,使用权由报价最高者获得。

因此,从平面的角度来看,围绕中心城市的农业区位布局将形成一个“杜能环”:离城市最近的第一圈为自由式农业圈,主要生产易腐难运产品,如蔬菜、鲜奶等;第二圈为林业圈,生产建筑用材、木炭等;第三圈为轮作式农业圈,轮作谷物、饲料作物;第四圈为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牧草、休耕轮作圈;第五圈为三圃式农业圈,种植粗放作物;第六圈为畜牧业圈,主要生产畜产品。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①中心思想: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

②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

③理论核心:该理论研究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运费区位法则、劳动力区位法则和集聚法则。

a.运输区位法则:企业布局成本首先考虑运费成本最低的位置,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b.劳动力区位法则:原材料和成本的追加运费小于节省下来的劳动力费用,可以放弃运费最小的地点,选择有低廉劳动力的地方。

c.集聚法则:由于集聚,使得集聚节省下来的成本小于运费节省的成本或是劳动力节省的成本,则集聚因素成为关注重点。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以最低成本或最节省运输费用来实现产业利润最大化,他们均不考虑市场销售因素和消费因素等问题。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2.1 复习笔记考点一:基本概念(见表2-1)表2-1 基本概念图2-1 规模经济与不规模经济考点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基本成因(见表2-2)表2-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基本成因考点三: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1.企业规模与效率(1)规模过大的缺点①管理层次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拉大,使信息在纵向、横向传递过程中发生“过滤”现象,信息失真现象频繁发生,导致决策失误;②规模过大也可能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摩擦加大,工作效率降低。

(2)计算公式法国管理专家格兰丘纳斯提出了一个用以计算交互关系数量的公式:n(2n-1+n-1)。

式中n为下属人数或单位数。

公式表明,当由于某些原因,下属人数和单位数增加,会引起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交互关系(表现为企业内部的交易活动)数量非线性增大,从而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也会非线性地快速增长。

因此,企业存在适度规模,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由“经济”变为“不经济”。

2.企业适度规模的衡量器——平均成本曲线(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假设:生产能力扩大和技术进步没有联系。

一般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来考察规模经济。

其中,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不变时,平均成本的变化规律,如图2-2所示,SAC1、SAC2、SAC3和SAC4分别表示不同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超过企业存在的适度规模后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图2-2 平均成本曲线(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反映生产能力扩大过程中平均成本的变化规律,曲线向下倾斜表明规模经济,曲线向上倾斜表示规模不经济。

长期平均成本在BC之间处于最低水平,称为“最佳规模区间”,B点所在的规模称为“最小最佳规模”,C点所在的规模称为“最大最佳规模”。

企业规模处于BC区间内的任何一点都是适度的。

(2)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假设:生产能力的扩大是以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集中)【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集中)【圣才出品】

第3章市场集中1.简述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答:(1)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含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要素和产出向大企业转移的现象称为集中。

按照比较的基准,可以把集中分为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

一般集中表明少数大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者在处理整个社会经济事务时,拥有较高的影响力。

市场集中反映某一特定市场被大型的经济组织所控制的一种状况。

(2)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联系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均反映了在国民经济及部分产业的较大比例的资源被少数的大型经济组织所占据的情况。

(3)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主要区别于作用范围。

一般集中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是产业部门等为基准,而市场集中具体到某种特定的产业。

此外,一般集中具有不断提高的特点,而市场集中不具有该特点。

2.辨析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1)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联系市场是由买卖双方组成的,相应的市场集中度可分为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即产业集中度),因此产业集中度从属于市场集中度,是市场集中度的一个方面。

且买方集中的市场有限,因此关于市场集中度的研究也重要体现在对于产业集中度的探究。

(2)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市场集中度衡量了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反映了特定的产业市场竞争;而产业集中度只是描述了特定市场上作为供给方的生产者(企业)的规模结构并衡量了其集中程度。

3.试使用多种集中度指标计算某产业集中度。

答:(1)绝对集中度指标,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 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累计份额的总和,计算公式为:11n i i n Nii X CR X ===∑∑ 式中,CR n 表示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 位最大企业的产业集中度;X i 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列的第i 位企业的一些经济变量的份额,例如生产额或销售额、资产额或职工人数;N 为产业中卖方企业数目;CR n 越接近于1,表明集中程度越高。

(2)HHI ,即H 指数,指计算相关市场上的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后再相加的总和。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社会经济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从而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微观层次的单个企业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宏观层次的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中观经济学则以中观层次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因此也称为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以及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1)产业的概念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产业的一般性定义是: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2)产业分类法及其特点①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方法。

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创造的是有形物质财富,第三次产业创造的是无形财富。

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的属性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产业。

第三次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指饮食业、旅馆业、修理业、娱乐业)等。

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以联合国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为分类标准,从大项、中项、小项、细项四个层次对产业进行分类,每一项都有统一规定的统计编码。

特点是划分全面,经济统计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强。

③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以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分类法。

该方法可以确定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性质,能够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

消费资料产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有75%以上用作消费资料的产业,包括食品、纺织、皮革、家具等产业;资本资料产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有75%以上用作资本资料的产业,包括冶金、金属材料、机械、化学等产业;其他产业,包括橡胶、木材、造纸、印刷等产业。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课后答案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课后答案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课后答案【篇一: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三章复习题答案】>1. 简述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答: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都表示少数大企业占有了较大部分资源的现象,都对市场竞争状态有一定影响。

但是二者所描述的范围与意义不同。

一般集中度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的企业所占比重的指标。

意味着少数大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经济事务拥有较高的影响力。

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中卖者或买者的集中程度,直接影响特定市场的竞争状态和效率。

需要指出的事,一般集中度并不必然与市场集中度相关,也就是说较高的一般集中度并不意味着市场竞争性的缺失。

2. 辨析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市场集中度描述市场的集中程度,而产业集中度描述产业的集中程度。

大多数人认为产业与市场是同义语,那么产业集中度就是市场集中度。

部分人认为产业集中度特指供给方面“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的企业群中大企业的集中程度,此时产业集中度不同于市场集中度。

不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的企业相互间转换产品品种的能力较强,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业集中度对市场集中度有较大的影响。

3. 使用多种集中度指标,试计算某产业集中度。

答:略举几例如下:4. 试列举一些高集中度产业、中等集中度产业和低集中度产业。

答: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学期,不同学者对划分高集中度产业、中集中度产业、低集中度产业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般认为,大型民用客机、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属于高集中度产业,服装制造、采掘等产业属于中等集中度产业,餐饮、酒店服务等产业属于低集中度产业。

5.试列举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市场集中度的某一产业,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下表描述了2003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粗钢产业集中度。

韩国、意大利等国粗钢产业集中度很高,印度、德国、巴西、日本等国较高,而中国很低。

各国之间市场容量的差异以及影响企业规模的其他因素是导致各国产业集中度出现一定差异的根本原因,例如技术原因或者基本条件包括市场规模、规模经济、稀缺资源、市场增长速度等,政府政策包括反垄断法、专利执照关税配额、并购政策、管制政策等,企业战略包括兼并、限制性行为、产品差异化等。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进入与退出壁垒)【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进入与退出壁垒)【圣才出品】

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答:(1)进入壁垒的含义进入壁垒是能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产业内持续地存在超额利润,并能保持产业高集中度的因素。

(2)进入壁垒的分类根据限制进入的外生性因素和在位企业的主动性及其内生性,进入壁垒可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化和法规政策等。

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又可分为三类: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2.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答: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在位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进入壁垒一方面可以保护产业中的在位企业,另一方面成为想要进入企业的首要阻碍。

将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作为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的原因有两点:①存在超额利润,产业外的企业才有进入动机。

②如果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没有经济利润,则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也很难形成进入壁垒。

如果产业中长期存在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必然存在进入壁垒。

3.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答:(1)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进入壁垒,使潜在企业预期进入后无法获得经济利润,从而主动放弃进入。

在位企业进行进入阻挠,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

在位企业的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①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企业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②这种投资能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③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收回或不可逆的。

(2)根据在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三种类型。

①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在位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对进入后的企业的相对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使进入者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处于成本劣势,利用这种成本上的不对称,在位企业发动的价格战很容易使进入者遭受亏损,当进入者预期到在位企业的价格战是可信威胁时,就不会进入。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市场集中)【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市场集中)【圣才出品】

第3章市场集中3.1 复习笔记考点一: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见表3-1)表3-1 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考点二: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1.市场集中度指标(见表3-2)表3-2 市场集中度指标图3-1 洛伦茨曲线2.选择市场集中度指标的标准(见表3-3)表3-3 选择市场集中度指标的标准3.测量市场集中度的程序实践中测量市场集中度有技术性障碍,突出体现在基础数据获取过程中。

(1)限定市场(或产业)的范围①产品的定义需求交叉弹性高的产品群为同一市场或同一产业。

a .需求方:生产交叉弹性足够大的产品的一群企业就是一个市场,但构建基于交叉弹性的集中指标存在困难。

b .供给方:采用相同技术流程或原材料的企业群为同一产业。

上述方法划分的产业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果市场和产业的差异较大,使用未经调整的、国民统计提供的集中指标可能严重误导市场关系。

因此,布朗拉等建议用供给方法划分产业,需求方法划分市场,从而避免使用产业数据得出有关市场势力的结论。

②考虑市场的地理范围a .市场范围:全国性、区域性或地方性。

b .进出口因素:区域市场很重要时,国内销售数据可能高估企业规模;进口很多时可能低估企业规模。

开放经济体中基于国内的集中度指标可能夸大实际的集中程度。

为了充分考虑开放市场,可以使用经过贸易修正的集中度,如:()n nn Q X C Q X M -=+-式中,C n 是最大的n 个企业经过贸易修正的集中度;Q n 是最大的n 个企业的营业收入;X n 是这n 个企业的出口额;Q 、X 、M 分别是该产业国内总营业收入、国内总出口、国内总进口。

③考虑产品与企业的关系市场集中指标通常假设: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清晰的对应关系,并且企业营运不会超过所在地的国家边界。

实际上,这两个条件都难以满足。

产业与市场并必然是一致的,各个部门可能生产不同的产品。

因此,集中度指标难以揭示隐藏在集团公司中的支配地位。

(2)确定具体的资源变量衡量集中度的基础是企业和市场的规模。

产业经济学教材(第三版) 王俊豪案例参考答案 (1)

产业经济学教材(第三版) 王俊豪案例参考答案 (1)

案例分析第二章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1.根据汽车产业特征,说明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性。

答:汽车工业是最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由于其在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上的巨额资本投入,必然要求制造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生产效益。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长期平均成本呈下降的趋势。

汽车业的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关性。

其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明显呈L形或U 形的。

这表明随着汽车企业生产能力或产量的扩大,其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减的或者是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后才会递增。

2.简述导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

答:行业内企业数目过多、主导企业优势不明显、行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行政等其他因素的诸多方面,都成为制约我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化发展的原因。

(1)由于汽车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大中小企业并存的居民,企业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2)地区割据使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

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汽车工业,很多地方政府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实行地方保护,限制外地汽车品牌进入本地市场。

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重复建设,造成汽车企业平均产量的低下,不能达到规模经济所要求的产量规模。

3.试述提高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主要思路和政策措施。

答:提高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主要思路是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的规模结构。

即通过企业并购、联合重组、参股控股等方式,促使企业规模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大型汽车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带动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具体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是:首先,对汽车产业进行战略重组;其次,构筑有效的行业壁垒,加强汽车工业的宏观调控;第三,通过战略联合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第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城市交通管理以适应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的要求;第五,将创新作为汽车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规模经济是从生产的平均成本角度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1)两者的联系
两者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两者的共同成因包括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2)两者的区别
除了共同成因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具有各自特有的成因。

规模经济的特有成因包括: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②采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的经济性;③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

而范围经济的特有成因包括:①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②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③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④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答:一般以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如图2-1所示,令判定系数FC=AC/MC,则有:
(1)当FC>1时,产量小于Q1,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MC曲线在AC曲线下方,存在规模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2)当FC<1时,产量大于Q2,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MC曲线在AC曲线上方,存在规模不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3)当FC=1时,产量大于Q1小于Q2,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MC曲线与AC曲线重合,规模收益不变,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

图2-1 规模经济与不规模经济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案例。

答: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

令TC(Q x,Q y)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单位的产品X和Q y单位的产品Y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表示为:TC(Q x,Q y)<TC(Q x,0)+TC(0,Q y)。

即由一个企业同时生产产品X和产品Y比一个企业生产产品X、另一个企业生产产品Y所花
费的成本小。

古典经济学中羊毛和羊肉联合生产是范围经济的一个例子,即利用同一群绵羊同时生产羊毛和羊肉的成本,往往低于用一群羊只生产羊毛而用另一群羊只生产羊肉的成本之和。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1)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

规模扩大为企业内部发展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提供了条件。

分工协作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高效率:a.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b.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损失的时间;c.使用简化劳动的机械。

分工和协作是规模经济的基础。

②采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的经济性。

大规模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进行大批量运作,从而降低平均成本。

③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

大批量生产方式使实行标准化和简单化操作成为可能,从而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这也使企业采用大型、专用设备和高效的流水作业方式成为可能。

④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

大规模采购生产资料,可以节省交易费用并且享受较大的批量折扣。

而大规模的产品销售不仅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的促销费用;还可以通过设立销售服务中心提高产品销售效率。

⑤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

企业的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降低单位运输成本。

此外,大批量运输有利于取得整车运输的经济性。

⑥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企业规模扩大提高了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现代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2)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②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

生产技术设备标准化、通用化的发展趋势,使设备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

③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

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

可以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

④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

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大大降低单位产品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

⑤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企业的声誉等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同样可以使用,不会增加多少额外费用。

5.简述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和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

答:(1)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
某个产业的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

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特定产业中企业的适度规模。

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著,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小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

(2)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
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有量本利比较法、工程分析法和适者生存法。

①量本利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规模企业的产量、成本和利润状况,以单位产
品的成本和利润的多少为基准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其基本假设是,当企业处于适度规模时,单位产品的成本较低,利润率较高。

它比较适合确定工厂的适度规模,但在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方面缺乏科学性。

②工程分析法又叫技术定额法,它是一种在假设不同产量的基础上,根据基本的设备参数、工艺参数以及标准的技术费用定额等工程技术,以确定平均成本曲线,然后通过比较不同产量的平均成本曲线,以确定适度规模的方法。

工程技术计算的平均成本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是它只考虑生产成本,因此只适用于确定工厂适度规模。

③适者生存法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其基本假设是,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

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市场经济对企业适度规模的要求,但是它要求产业内所有企业拥有基本相同的竞争条件,且确定的最佳规模范围可能太大。

6.简述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

答:(1)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
企业可采取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三种战略形成大型企业。

①水平一体化是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②垂直一体化是把原来由不同企业承担的供、产、销职能纵向整合,集中于单个企业,从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协调供、产、销活动。

③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

因此,混合一体化就是企业经营多元化。

(2)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
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一体化战略的较高形式,通常要求企业在完成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

且随着经济波动幅度和频率日益增加,企业要想分散经营风险,稳定收入流量,甚至实现跨国跨产业经营,必须重视和采取混合一体化战略,努力发展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

7.范围经济对多元化存在什么制约关系?
答: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可能出于分散风险、避免反垄断法规的制裁和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和潜能等多种动机。

实行多元化战略意味着跨越原有的生产经营范围,企业需要新技术、新市场和新的管理知识等新资源,其实质主要是为了取得范围经济性,这决定了多元化的边界应受范围经济性的制约。

其主要制约因素包括:
(1)企业应具有进入新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要求有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以符合新市场的需要。

同时,在原有产业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在新产业中未必全部适用,这要求企业掌握与新产业特征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知识。

(2)企业应具有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
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后,由于新产业的业务与原有产业的业务存在较大差别,这会增加新老业务间协调的难度,如企业在原有产业的集中管理政策可能会抑制新产业业务的发展潜力。

这要求企业培养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在新的经营格局下协调好各种业务关系。

(3)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应大于由此产生的各种成本
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的长期目标是实现收益最大化,但企业进入新产业的潜在收益有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之分,两者经常存在不一致性,特别是当企业进入新兴产业时,这种不一致性就会更加明显。

而企业的跨产业经营必然会减少在原有产业的资源配置,削弱在原有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