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

历史背景:作者背景
□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04.18—1823.09.11) 181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把 个人利益看作是经济活动的出发 点和准则。资本家发展生产时追 求的是个人利益,是利润。
第一章 论价值 第二章 论地租 第三章 论矿山地租 第四章 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五章 论工资
复习与提问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是什么? 什么是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教学重点: 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影响 教学难点: 比较优势理论的论证过程
国际贸易理论的知识结构
历史背景:理论背景,实践背景,作者背景 背景知识 理论假设:前提条件 核心知识 主要观点:概念及推导过程 理论评价:贡献及缺陷 拓展知识 理论应用:实证分析
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
1、 相对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两种商品的绝 对劳动生产率之比。相对劳动生产率高,具 有比较优势,反之具有比较劣势。 2、相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生 产成本之比。相对生产成本高,具有比较劣 势,反之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
3、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一是产出表示法 ,即生产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 替代率。 二是投入表示法 ,即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 率。机会成本高,具有比较劣势,反之,具 有比较优势。
观点的论证:
数字表格说明 几何曲线证明
假设: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四、观点的论证:假设
分工前
英国生产布,美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比较优势法则2.1 引言本章要简要回答的问题是:⑴什么是贸易基础,以及什么是贸易收益?可以推测,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一样,只有当其能从贸易中获利时才会自愿从事贸易。

⑵什么是贸易模式?也就是说,对每个国家而言,哪些商品在国际贸易中被用来交易,各国都出口和进口哪些商品?2.2 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经济学作为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可以说是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

而在一些国家如英国、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及荷兰,国际贸易方面的著作要早于这个时间。

也就是17-18世纪,出现了后来被称为“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经济哲学。

简而言之,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该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

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因此,政府应该竭尽所能鼓励出口,不主张并限制商品的进口。

然而,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国同时出超,而且一个时点上金银总量是固定的,一个国家的获利是基于其它国家的损失。

因此,重商主义者鼓吹的是经济民族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案例2.1)。

值得注意的是,重商主义者用国家所拥有的稀有金属来衡量国家的财富(称为“重金主义(bullionism)”)。

相对而言,如今我们是以可用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本、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多少来衡量国家财富的。

这些有用的资源越多,生产和提供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多,一国的生活水平也就越高。

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因为他们认为一国只有在它国损失的前提下才能获利,即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零和游戏:如玩扑克牌时,一人所赢得的数目恰好等于其他人所输掉的数目。

)重商主义者认为经济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制造业、农业和外国殖民地。

他们把商人看成是对经济体系顺利运行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集团,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

第02章比较优势理论

第02章比较优势理论
6
2.2 Trade Based on Absolute Advantage: 基于绝对优势Ad的am贸S易m(ith亚当.斯密)
关于斯密 绝对优势和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绝对优势理论与重商主义的区别 绝对优势理论的模型分析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7
2.3 Trade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David Ricardo
19
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5世纪—16世纪中叶: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5)
20
重商主义的主要错误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zero-sum game)”,一 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 而进口则减少财富。(5)
• 英国所能接受的小麦(布匹)的国际价格底线: 1单位小麦≤2单位布匹 或者 1单位布匹≥0.5单位小麦
• 小麦的国际价格范围: 2/3单位布匹 ≤ 1单位小麦≤2单位布匹 即 4C≤6W≤12C
• 布匹的国际价格范围: 0.5单位小麦 ≤1单位布匹≤1.5单位小麦 即 3W≤6C≤9W
30
• 贸易利益的分配:(Page 37)
33
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
“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 论证了贸易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 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 (7)
34
再见
4
2
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 而且令中商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的程度相等或绝对不利的比例相同 时,没有互惠的贸易发生。 (共两页)
32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zero-sum game)”,一方 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 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9
五、大卫.休谟:价格-货币-流转机制 (the 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
意大利(顺差) 出口>进口 货币净流入 货币供给增加 价格和工资上涨 进口增加和进口减少 出口=进口 西班牙(逆差) 出口<进口 货币净流出 货币供给减少 价格和工资下跌 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 出口=进口
6
三、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5世纪—16世纪中叶: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7
四、对于重商主义的评价
1、意义:


指导欧洲各国制定外贸政策
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8
四、对于重商主义的评价 2、重商主义的主要错误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
“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 论证了贸易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 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
25
2.4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opportunity costs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26
2.4.1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
• 根据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商品的价 值或价格只能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 。
30
小麦
小麦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棉布 美国 棉布 英国
120 100 80 60 40 20 120 100 80 60 40 20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
在1762-1763年的讲稿里,他提出了一系列出色的 唯物主义思想,在讲稿的经济学部分中,已出现了在 《国富论》中得到发展的思想萌芽。
A
12
1765-1766年在法国巴黎期间,斯密批判性地借鉴重 农主义学派,沿着英国传统的道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上创立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同爱尔维修结识后,斯密又将 其关于新伦理的思想用于政治经济学,创造了关于人的本 性和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概念,成了古典学派观点的基础。
——彼得·林德特
A
6
绝对成本理论
A
7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学说的理论逻辑
• 各国由于自然优势或者获得性优势不同,从而生产相同 产品的生产效率不同;生产效率不同导致单位产品的绝 对成本不同,产品的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存在绝对差异; 这种价格的绝对差异使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国际贸易将 促使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 专业化分工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和各种具有绝对优势 产品的产量增加,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使各国的消 费水平都得到提高(即贸易双方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 益)。
A
15
亚当·斯密认为,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生产能 力上,而不是拥有的贵金属。一个能让人们在其 中自由地追逐自身利益的环境是最有利于生产力 提高。所以,他宣传“自由放任”的政府政策, 认为允许个人在法律、社会秩序允许的范围内, 在尊重私人产权的前提下从事各自的经济活动, 才能更好地增加社会的财富。政府的责任是消除 那些妨碍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效运行的障碍。
A
37
李嘉图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著作,几乎涉猎了 经济学中的所有方面,他首先研究的是货币。他 在1809年1811年发表的几篇文章和几个小册子 中,批判了当时的货币流通制度,并且拟定了一 个实事求是的纲领,甚至提出要创立新的国家银 行,显示了他极大胆的建议方式和极雄辩的著作 能力。

02比较优势理论

02比较优势理论

完全自由贸易
进出口贸易值相等
Chapter 2 比较优势理论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当一国相 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产 品生产上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 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 品。这样,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两种产 品的产出都会增加,增加的产出可用来测度两国分工及贸易 所带来的利益,适当地分配这种利益,就可以使两国都受益。
Chapter 2 比较优势理论

三、理论推导
1、个人之间的分工 “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 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 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就专门制鞋,那个较 差的人就专门制帽,岂不双方都能获利?” 2、国家之间的分工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Chapter 2 比较优势理论
二、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进步作用: 理论上,提出贸易顺差的概念,指明对外贸易能使国家 富裕 政策上,提出了关于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一系列政策措 施 局限性: 把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 认为商业是国家的基础,是一种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 益和要求的经济理论和政策。 贸易是可以双赢的。
Chapter 2 比较优势理论
3、论证 分工前 分工后 毛呢 酒 合计 毛呢 酒 两国交换后 毛呢 酒 合计
1.2 1 2.2
英国
葡萄牙
1 (100) 1 (110)
1 (120) 1 (80)
2.2
2
(100+1 20)/100
------2.375
2
-------

2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

2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
广西民族学院 经管学院 谢学兴
课后练习
P26 第1、4题做在书上 第5题做在练习本上 下节课提问或上交
广西民 经管学院 谢学兴
比较优势论
分 工 前 英国 葡萄牙 毛呢(10尺) 100小时 90小时 20尺 分 工 后 英国 葡萄牙 22尺 毛呢(10尺) 220小时 170小时 2.125桶 葡萄酒(1桶) 120小时 80小时 2桶 葡萄酒(1桶)
2.3 比较优势论的理论前提 及局限性分析
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
2.1 比较优势引论—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引论— 2.2 比较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论的理论前提 及局限性分析 2.4 比较优势论的理论拓展
2.1 比较优势引论—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引论—
一、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之一。1776年发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首先 对如何进行贸易才能有效地积累财富和发 展经济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命题。亚当斯密 的基本思想是主张自由放任,自由贸易。
广西民族学院 经管学院 谢学兴
二、比较优势(成本)论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 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 应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的商品,处于绝 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利益较小的商品, 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 省了劳动,都得到了好处。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广西民族学院 经管学院 谢学兴
2.4 比较优势论的理论拓展
1.穆勒的相互需求规律:即国际间商品交 换比率的理论,以解释两国间利益是如何 分配的。相互需求的强度——国际交换比 率——商品的国际价值。 2.陶西格提出绝对差异、相等差异和比较 差异,并将比较成本从单纯的以劳动价值 论(劳动时间)为基础的劳动成本发展成 为涵盖多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概念——即包 括各种要素的所有生产费用(货币)。

课件-比较优势理论

课件-比较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如果A国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用1X换取多于1.5单位 的Y,A国就会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同样,
如果B国能以少于2单位的Y 来换取1单位X, B国 也愿意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因此, A、B两国 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就是它们开展国际分工 和贸易的上下限。
如图3所示:
24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 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势 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以 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 (或称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 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
我们可以通过表1、表2、表3来解释比较优势理 论。
10
比较优势理论
假定ax>ay,bx<by ,即A国在X产品生产上有
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那么 ,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比较平缓,B国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就比较陡峭,如图1所示。贸易前A、 B两国的生产——消费均衡点分别是其生产可能 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即消费等效用曲线)的切 点EA 点与EB 点,国内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数量也 就是国内消费的两种产品的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在李嘉图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下,当两国存在互惠贸易 的基础时,如果两国规模相当,并且需求偏好相同,则 在可以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应当进行完全的专业分 工(比如A国完全专业生产X产品,B国完全专业生产Y产 品),这样可以把两国的“总蛋糕”做到最大,然后在 合理的贸易条件范畴内进行互惠贸易,以使得两国从分 工贸易中的总得益达到最大(至于每国各能从中分享到 多少贸易利益,则取决于具体的贸易条件)。
条件的确定问题,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对这些问题进行

国际经济学之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经济学之比较优势理论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图2.1) (一)假设商品价格等于成本,则小麦(对布匹) 的相对价格(符号Pw/Pc)=小麦的机会成本。同理, 布匹(对小麦) 的相对价格(符号Pc / Pw )=布匹的 机会成本。 美国Pw/Pc =2/3; 英国Pw/Pc= 2 美国Pc / Pw= 3/2; 英国Pc / Pw价格不同,即体 现为不同的比较优势,从而构成互利贸易的基础。
FIGURE 2-2 The Gains from Trade.
四、固定(机会)成本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图2.2) (一)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美国专门生产小麦,英国 专门生产布匹。 (二)分工后:整个世界小麦、布匹的总产量均比贸 易前有所增加。美国新生产点(180w,0c),英国新 生产点(0w,120c),世界(130w→180w;100c → 120c) (三)贸易后:假定70w换70c,两国消费量均比分工 贸易前增加。美国(90w,60c) → (110w,70c); 英国(40w,40c) → (70w,50c);
案例研究2.2:重商主义在21世纪仍然活跃
第三节 绝对优势原理 ★ 亚当 斯密 亚当·斯密 斯密(1723-1790),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 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 质与原因的研究》。 一、绝对优势论的主要内容 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更 高的劳动效率(或称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 产上劳动效率较低(或称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 那么, 那么 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 一部分来换取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一部分来换取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资源 会被更有效地利用,而且进行分工和贸易的双方都会 受益。
比较优势论的模型分析( x2模型) x2模型 比较优势论的模型分析(2x2模型) 分工后 酒 英国 葡萄牙 0 (80+90) /80=2.125 毛呢 (100+120) /100=2.2 0

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的提出背景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已成为 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且有一些早期的机 器发明。农业和国内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 来,国内外迅速膨胀起来的市场需求要求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也为政府采取自由贸 易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时,如何进行贸易才能有效地积累财富 和发展经济就成为有远见的人们想要解决 的首要问题。

2.2.1 理论内容

比 较 优 势 论 (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 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处于绝对 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的商 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利益 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 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好处。
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


亚当· 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所提出的交换模式 只适用于贸易双方至少各拥有一种居绝对 优势的商品对外国进行销售的情形。 如果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成本方面相对 于另一国的同种商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这时还会不会存在分工和贸易?如果进行 自由贸易,贸易各方还能否获益?各国还 能否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因而,根据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实施完 全自由贸易政策至少需具备以下因素: 1.各国经济体制以及政治制度完全相 同;2.各国的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 3.各国的贸易政策完全相同,不存在 政策性贸易障碍;4.各国的宏观经济 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完全相同; 5.国际协调机制完全有效。

然而,当今世界并非大同社会,以上前提条 件是不具备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国家,都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要素禀赋、 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容量、经济体制及 国际环境)来选择贸易政策,即使同为发达 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其贸易政策取向也不尽 相同。比如,日本战后以“贸易立国”为基 本国策,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关税、外汇管 制等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为提高其国际竞 争力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

第二章_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_比较优势理论

赋税原理》,成为当时英 9月11日去世,年仅51岁。他死得很突然,小小一
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只耳朵的感染就夺取了这位天才的生命。
理论背景:
李嘉图所处的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不断上升的时代。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业资产阶级 同地主贵族阶级的矛盾,这一矛盾由于工业革命的进展而达 到异常尖锐的程度。在经济方面,他们的斗争主要表现在 《谷物法》存废的问题上
背景知识——亚当•斯密
Adam Smith 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人 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1790年7月, 斯密逝世于爱丁堡 1776年,《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国 富论》标志着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一、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5世纪—16世纪中叶: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二、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 •“顺差”是积累财富的唯一途径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主张政府干预,“奖出限入”
三、对于重商主义的评价
比较优势衡量方法
方法二: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用所谓“相对
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
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产品A的相对成本 = (相对于产品B)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LA)
-----------------------------------
结论 conclusion
❖ 乔丹不应当自己修剪草坪,因为其修剪草坪的机 会成本高,他应该雇佣别人来修剪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1、重商主义:认为使国家富强的方法应该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

2、绝对优势:如果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上有绝对劣势,那么两个国就可以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3、比较优势原理: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4、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5、生产可能性曲线:指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4、(1)机会成本理论:一种商品的成本就是为了有足够的资源多生产1个单位该商品(X)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总量(Y)。

(2)根据机遇成本理论比较较上风原理的理解:一国生产两种商品,机遇成本较低的那种商品具有比较上风;而另一种商品具有比较上风).→又称“比较成本原理”(左边是美国,右边是英国)第三章国际商业标准理论1、机会成本递增:一国多生产一种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商品以释放刚好足够的资源。

机遇成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曲线成为一条凹向远点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

成本递增条件下国家1和国际2成产可能性曲线2、边际转换率:指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必须放弃生产Y的数量3、机会成本递增的是由于生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1)不是同质的(2)在所以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比例或密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

4、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5、边际替代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目6、孤立均衡:在不发生对外商业的情况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相切点。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

假设两国各有5个单位的劳动力
T 100 T China 50
U.S.A
0
50
S
0
100
S
封闭条件下的生产情况
T 100 China 60 A T U.S.A
50
30 A 0 40 100 S
0
20
50
S
各自生产:总产量 90T 、 60S
专业化生产:100T、 100S
通过贸易实现的利益
T 100 65 60
2.1 引言
贸易基础(basis for trade) 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
贸易模式(patterns of trade)
2.2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时代为 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 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伴随着航运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大发现的形成,西欧国 家纷纷对外寻求对外扩张。
美 国
印 度 合 计
10
40 50
120
120 240
12
3 -
10
20 30
100
50 150
10
2.5 -
判断并说明理由
一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是否一定具有相对优势?
国际贸易的原因:劳动生产率差别→生产成本差别→商品价格的差别→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目的:交换是人类的天性。分工可以产生效率,而分工促进效率提高受限 于市场的扩大 理论的政策建议:通过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所有国家都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获利
2.3B 绝对优势的分析
单个工人的小时产量 U.SA China
大豆
布匹
20
10

2比较优势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

表1.3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
后,英国和美国各增加 了100单位布的消费量。 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 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 得到了利益。
国际经济学
英 国
120
200
美 国
120
200
绝对优势理论是如何回答四个理论问题的?
追求价格差带 来的贸易利益 出口优势产 品 进口劣势产 品 分工产生的利益 交换产生的利益 价格差别越大 利益越多
国际经济学
1. 国际贸易的动因 2. 国际贸易的结构 3. 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 4. 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决定贸易模式的 因素
生产技术绝对不同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 生产技术相对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
资源禀赋不同
特定要素 贸易模型
规模经济贸 易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
当代贸 易理论 模型
1.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 3.竞争的要素市场
生产规模不同 生产技术的不同阶 段
产品周期 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
自然和后天 优势不同
同种商品生 产效率不同
各国消费 水平提高
推论
单位产品绝对 劳动成本不同
各种产品 产量增加
国际经济学
单位产品的 价格国际差别
四、绝对优势理论的案例分析 案例
从表1.1可以看出英 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 为8,生产布的劳动生产 率为20;美国生产小麦和 布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2 和10,英国在布的生产上 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 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根 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应 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 产布,而美国应把全部生 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小麦。 表1-1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麦 布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 ➢交换是人类的天性; ➢交换产生分工; ➢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 ➢分工的依据是先天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有利的生产
条件
斯密用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 分工原则来说明国际贸易。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 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 那对交换双方都有利。裁缝不必自己做鞋子,而 向鞋匠购买;鞋匠也不必自己缝衣服,而向裁缝 买衣服。每个人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生 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相互交换,那是有利的。 国际贸易也是如此。
国内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发生的条件
只要两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出现差异,就存在国 际贸易的基础。
根据Raveendra N Batra教授的见解,国际间商 品相对价格的相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一、国际间的生产函数相同; 二、国际间的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相 同。


英国
100
120
葡萄牙
110
80
首先,按绝对优势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产量。
分工前
分工后
呢绒
2
2·2

2
2·375
其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 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
假定交换比例为1:1,再假定英国用一半呢绒 与葡萄牙交换酒,那么,
分工前
分工后
英国 1呢绒 、1酒 1·1呢绒 、1·1酒 葡萄牙 1呢绒 、1酒 1·1呢绒 、1·275酒
1767年春,斯密回到楷考第开始写作。1776 年3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即《国富论》)在伦敦 出版并在其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著作中坚定地 提出经济自由主义,重新定义了价值、劳动分工、 生产过程、自由贸易、制度发展、天赋人权、政 府的作用和资本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
2、比较优势原理
3、完全专业化
4、绝对优势
5、劳动价值论
6、贸易模式
二、单项选择题
()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______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2、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______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
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3、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______。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 )4、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______。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 )5、如果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则______。

A、大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上
B、 小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C、 贸易将仅使小国受益
D、 贸易将仅使大国受益
三、多项选择题
()1、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当一国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时,不会出现______ 。

A、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上升
B、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D、黄金储备将增加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国际贸易的实证检验支持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B、国际贸易的实证检验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一致
C、国际贸易的实证检验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提供了部分支持,但证明其劳动价值论
具有严重局限
D、国际贸易的实证检验发现贸易模式并非像李嘉图预测的那样与相对劳动生产率密切
相关
四、判断题
1、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应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贸易导致完全专业化。

3、贸易收益表明各国只能通过消费比贸易前更少的出口商品换来消费更多的进口商品。

五、计算题
1、假设本国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6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服装需要8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2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服装需要4单位劳动。

两国各有8单位的可用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
(2)列举一个能够使两国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
2、假设A国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4小时,生产1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3小时;B 国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1小时;生产1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2小时,则:
(1)以劳动衡量,A、B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各是多少?
(2)如果工资率为6美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
(3)如果工资率为1欧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
六、论述题
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
2. 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
3.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是什么?贸易利得是如何产生的?其政策含义是什么?
六、案例讨论题
10年后中国的产业结构将因劳动力成本升级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发自上海的报道,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研究员日前表示,10年后,随着国内“婴儿热”时代诞生的人口逐步进入老年,中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将消失,中国的产业结构到时将被迫升级。

据介绍,中国的生育高峰是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国生育率则开始下降。

这些“婴儿热”时代诞生的人口将在2015年以后逐步进入老年期,因此中国的“人口学红利”(即人口负担较低、劳动力资源较为充沛)也将在2015年以后逐步终结。

届时,庞大的社会保障成本将由已经减少的在职工人支付,中国劳动力将不再“便宜”。

因此10年以后,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将逐步失去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些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将随之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如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国,中国的产业结构到时将被迫升级。

问题: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中国10年后比较优势及贸易模式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