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解读苏轼的一生
一篇文章,带你走完天才苏轼的一生
一篇文章,带你走完天才苏轼的一生一、天才出生,势不可挡公元1037年,四川眉山上的草木一夜之间突然全都枯萎了,人们一时之间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直到65年后,这座山上的树又突然活了过来。
后来当地人都说,这与一个人有关,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北宋大名鼎鼎的文豪——苏轼。
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父亲苏洵是个穷光蛋,母亲程氏家还稍微富一点,总体来说还算是小康。
可是苏洵虽然穷,而且一辈子没考中进士,但是人家照样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为什么呢?考不中进士不代表不会读书,《三字经》里面曾经有过一句描写苏洵读书的句子叫做:“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是说苏洵二十七岁之前就是个不爱读书的小伙子,二十七岁之后才开始闭门发愤读书。
“苏老弟,出去喝酒啊!”“不去,我读书呢。
”“苏大哥,最近去开封逛逛啊!”“不去,我读书呢。
”就这样,苏洵闭门学习,天天读书写字。
他不仅把自己教得越来越好,还培养了两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分别是苏轼和弟弟苏辙。
苏洵对两个孩子管得很严,以至于晚年苏轼梦见苏洵在检查他的背诵,他没有背诵,从梦中惊醒。
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就像嘴里叼着一个鱼钩。
想想看,一个老人在梦中被父亲惊醒。
苏洵到底有多严格?你也可以读这首诗感受一下:夜梦游似少年,父师惊离书。
是春秋的开始,也是欢庄的开始。
我感到不安,坐起来就像吊着钓鱼。
就这样,在苏洵的严格要求之下,苏轼每天都是背背背,一直到把80万字的《汉书》倒背如流,而苏轼的天才特质也慢慢显现了出来,他在十岁的时候,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黠鼠赋》,文章中说道:“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人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却可能会在打破一口锅的时候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击猛虎,可是在见到马蜂、毒蝎时不免有些害怕。
”小小年纪就有这种见地,确实令人叹赏不止。
二、考中进士,扬名天下长大之后的苏轼更是了不得,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二十岁刚刚出头的苏轼和十九岁的苏辙进京考试,在那个“七十少进士”的时代,经过层层选拔,二十一岁的苏轼,第一次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的考试的时候就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苏轼的生平事迹简介
苏轼的生平事迹简介苏轼的生平事迹简介苏轼的一生都非常的坎坷,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是诗人苏轼仍然保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非常难得的。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生平事迹的简介,欢迎阅读!苏轼的生平事迹的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公元1037年,去世于公元1101年,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算的是上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文学成就,语文课本上那些代表作品,仅仅只展现了他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作品并未被人所熟知。
他的文学成就到了何种地步呢?这样吧,小编给大家列出几种称号。
诗歌方面,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以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之风,为时人所赞扬。
词作方面,开创豪放派诗词,与词人辛弃疾同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两人并称“苏辛”。
散文方面,与散文大家欧阳修并列,合称“欧苏”,著述宏富,豪放自如的散文风格,受到历代士子的追捧与学习。
“唐宋八大家”,大家都听过吧,这个名称指的是唐宋两代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苏轼位列其一。
除了苏轼以外,其他七位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轼还善书,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共称“宋四家”。
苏轼自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宋嘉佑二年与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时进士及第,一时成为一方美谈,人说“一门三苏”。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来母亲病故,因守孝丁忧故里,熙宁二年官复原职。
复官之后,因为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而上书反对,从而受到排挤,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杭州任职期满,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
时间一转到了1079年,苏轼因李定等人故意扭曲其词中之意,而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若不是宋太祖赵匡胤曾定过士大夫不杀的国策,苏轼想来难逃一劫。
苏轼青年到老年概括
苏轼青年到老年概括苏轼:从青年到老年的传奇一生。
一、青年才俊:意气风发的开端。
嘿呀,苏轼年轻的时候那可真是超级厉害呢!苏轼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超浓的家庭,他老爸苏洵也是个大文人。
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才华简直要溢出来啦。
他二十岁左右就跟着老爸和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赶考。
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苏轼写的文章那叫一个惊艳。
欧阳修看了他的文章,还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写的呢,为了避嫌就把苏轼的文章评为第二名。
你说逗不逗?不过这也能看出来苏轼的才华那是得到了大前辈的认可的。
这个时候的苏轼啊,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
他觉得自己可以在官场大展拳脚,为国家为百姓做很多很多的好事。
他的诗词也大多充满了朝气和豪情,像“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虽然他这时候还不是老夫呢,但那种豪迈的感觉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这就好比咱们现在刚上大学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一样。
二、仕途坎坷:中年的风雨飘摇。
可是啊,命运这个调皮鬼可不会让苏轼一直顺风顺水。
中年的苏轼开始遭遇仕途上的各种挫折。
他卷入了北宋朝廷的新旧党争之中。
新党上台的时候,他因为不同意新党的一些激进变法措施,就被排挤。
他被派到地方去当官,远离了京城的政治中心。
这期间他可没闲着,在地方上做了好多实实在在的好事。
比如在杭州的时候,他治理西湖。
西湖当时淤泥堆积,湖水都快干了。
苏轼就组织百姓疏浚西湖,还修了苏堤呢。
他写的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夸赞西湖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三、老年的旷达:笑看人生百态。
到了老年,苏轼的经历更加丰富,他也变得更加旷达了。
他继续被贬到岭南等地。
岭南在当时可是偏远之地,条件非常艰苦。
可是苏轼呢,他看到岭南的荔枝,还写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乐观的诗句。
他的一生起起落落,见过了太多的世态炎凉,但他始终没有被打败。
他在晚年的时候,对人生的看法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苏轼的一生详细介绍
苏轼的一生详细介绍
嘿,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苏轼这大才子的一生哈!
苏轼啊,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
他小时候就特别聪明,读书那叫一个厉害,估计就是那种让其他小孩都羡慕嫉妒恨的学霸。
后来呢,他就去参加科举考试啦,一下就考中了,厉害吧!
说到他的仕途,那可真是起起伏伏。
一会儿被重用,一会儿又被贬官。
就说有一次他被贬到黄州吧,这对他来说可是个大转折呢。
在黄州,他虽然日子过得不那么富裕,但心态那叫一个好。
他还自己种地呢,哎呀,你能想象那个画面不?一个大才子,挽着裤腿在地里干活,时不时还哼个小曲儿,简直太有意思啦!他在那里还发明了好多好吃的,像什么东坡肉啊,那味道肯定特别棒。
后来他又去了好多地方,每到一处都留下了很多故事。
他这个人啊,特别豁达,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想得开。
就像有一次他坐船遇到大风浪,别人都吓得不行,他却还在那谈笑风生,说什么“也无风雨也无晴”,你瞧这心态,简直绝了!
他的诗词那更是一绝,写得那叫一个精彩。
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哇,听着就特别有气势。
他的诗词就像是他的人生一样,丰富多彩,有快乐有悲伤,但都那么真实。
苏轼的一生虽然有很多波折,但他一直都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
他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格外耀眼。
咱也得学学他这种精神,不管遇到啥事儿,都要笑着面对,对吧!哎呀,说了这么多,总之呢,苏轼就是个超级棒的人,他的一生那可真是值得咱好好回味和学习呀!。
解读苏轼的一生
苏轼的一生简要概述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篱,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政治沉浮、文学成就和个人遭遇多种变化,被后人誉为文坛巨子、北宋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喜好书画。
他的文学才华早在少年时期就显露出来,其文风多样、博采众长,涉及诗、词、赋、文、书法、绘画等方面,作品属于北宋文学的高峰之一。
其代表作包括《东篱乐府》、《赤壁赋》、《江城子》、《水调歌头》等,风格清新自然、文笔流畅,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苏轼一生参与过多次政治斗争,先后被任命为文学馆校书郎、兵部员外郎、太原府知府等职位,但也多次遭到贬谪,包括流放岭南、迁居黄州、流放海南等。
尽管遭受种种打击和逆境,但苏轼并未放弃自己的文学追求,反而在流亡和困境中更加努力创作和思考,成就了众多经典佳作。
苏轼的一生也充满了个人遭遇和感悟,他痛苦地经历了多次家庭悲剧,如父亲的去世、兄长的流放、妻子的早逝等,但他从中汲取了不少人生哲理,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等名言表达了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深具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至今仍然流传在世人之间,被后人视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苏东坡之一生
苏东坡的文学地位
苏东坡是北宋文坛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
他的诗文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喜爱。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 为“文坛宗师”。
诗词地位
苏东坡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词创作
诗词风格
苏东坡的诗词风格独特,语言质 朴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诗词主题
他的诗词主题广泛,涉及人生哲理、 社会批判、自然景致等多个方面, 展现出他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内 涵。
诗词地位
苏东坡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 山),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
苏东坡一生历经坎坷,多次遭贬 ,但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
态度,被誉为“文坛宗师”。
苏东坡的文学地位
苏东坡是北宋文坛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
他的诗文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喜爱。
早期的文学创作与才华
文学创作
苏东坡少年时期便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 ,思想深邃。他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等诗作,表达了对人 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展现出卓越的文学天赋。
才华横溢
除了文学创作,苏东坡在书法、绘画等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苏派”,绘画作品则以山水画为主,风 格独特,颇受后人赞誉。
苏东坡在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时,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认为“人生到处知 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苏轼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诗文大意:我的内心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
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我自认为那就在黄州、惠州和儋州。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奔走四方,对沉浮荣辱保持旷达、冷静的态度,这在他的诗词中多有体现。
但是此诗出语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诗人一向旷达豪爽的性格很不相符,但是在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后,不难理解这是诗人此时真实的心理写照。
诗人在经受三番五次的打击后,对官场、对功名、对荣辱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看淡空花尘世,放轻昨日浮名”,是诗人当时非常自然的一种心理状态。
政治上的身不由己,身体上的力不从心,让诗人生出了这样一种心死之哀。
也许冥冥之中诗人预感到了生命即将走都尽头,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
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膺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
多数时间,诗人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
所以,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写到了一生中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
但是,苏轼一生豪放旷达,在此暮年之时,他真的会在哀愁中沉沦吗?且看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又找回了从前的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苏轼。
诗人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礼部员外郎时,更不在杭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做过知府)。
恰恰在被贬谪的黄州、惠州、儋州。
也许诗人已经认识到了,他最大的成就,不是在政治上,而是在文学创作和造福百姓方面。
恰恰是在他三次被贬谪的时候,他的文学创作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而每到一地,他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造福当地百姓,与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这才是最大的成就。
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也许苏轼自己也没料到,这首诗竟成为了他生命的绝响。
梳理苏轼一生的遭遇
梳理苏轼一生的遭遇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一生经历了许多遭遇,既有荣耀与成功,也有挫折与困苦。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风波和变故。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聪明的头脑。
然而,他的父亲早逝,他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这使得他不得不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在求学的过程中,苏轼遇到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
他曾多次考试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
相反,他不断努力学习,并最终通过了进士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员。
然而,由于他的直率和批评精神,他多次被贬谪到地方。
这使得他在政治上备受打击,但却没有动摇他对理想的追求。
苏轼不仅在政治上遭遇了困境,他的个人生活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他曾经有过一段幸福的婚姻,但很快他的妻子去世了。
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心。
然而,他并没有沉湎于悲伤中,而是通过写作来宣泄情感。
他的诗歌和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尽管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人生的追求。
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赏,而且至今仍被后人所传颂。
苏轼一生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充满情感的人。
他的坚韧不拔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我们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像苏轼一样,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苏东坡一生简单总结
苏东坡一生简单总结
苏东坡,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世称苏东坡,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他的一生可以简要总结如下:
苏东坡出生在眉州眉山(在今四川省)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家庭,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青少年时期即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天赋,勤奋好学,学通经史。
19岁时,苏东坡娶妻王弗。
20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士及第,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他多次被贬谪。
在任地方官期间,苏东坡体恤民情,改革邑政,颇有政绩。
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书法和绘画也有很高的造诣。
苏东坡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包括散文、诗、词等。
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其中,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尽管在生活中屡遭挫折,但苏东坡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乐趣,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影响了无数的后人。
苏轼的一生
苏轼的一生苏轼的一生是怎样的呢?苏轼被人们亲切的叫做东坡居士,深受人们的喜爱。
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苏轼的一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生平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其母在家乡病故,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苏轼人生经历概括
苏轼人生经历概括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天资聪慧。
在他年轻时,他的才华和文学功底逐渐展露出来,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成为文坛的瑰宝。
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作品广受赞誉,被誉为文学史上的巨擘。
然而,苏轼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
他因触犯当时政权的忌讳而多次被贬谪。
但贬谪并未使他失去热情,相反,他在流亡岁月中继续发展自己的文学才华,并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段苦难的经历塑造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富有情感和人情味。
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苏轼也对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以其正直和直言不讳的个性而闻名,对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而,由于政治复杂的局势,他的观点和主张常常遭到诋毁和批评。
不过,苏轼依然坚定地坚持着自己所信仰的价值观,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在他的一生中,苏轼热爱自然,对雅俗共赏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所写的《赤壁赋》、《水调歌头》、《东坡乐府》等作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对艺术的才华和追求,使他的作品融入了人性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
苏轼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他的多样才华、坎坷的政治道路和对人生的热爱。
他的成就不仅仅是文学艺术领域,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和思想通过时间的洗涤,一直影响和激励着后世的文人。
苏轼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苏轼一生的总结简短
苏轼一生的总结简短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文化评论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不朽的作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出生于一个世家,自小聪慧过人,才情出众。
他以才华横溢的文章和对时事的犀利评论而闻名于世。
苏轼的作品既有咏史抒怀的诗词,也有文言文和散文,涉及了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豪放洒脱,自由奔放,充满了人性的矛盾和追求,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
他曾多次被贬谪,但却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
他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克服了各种困难。
他的一生总结起来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坚持、创新、豪情。
苏轼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他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始终如一,毫不妥协。
他在文学创作中追求真实和自由,对于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他以自己的言行践行了自己的理想,并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苏轼在文学创作中不断创新。
他不拘一格,摒弃陈旧的文学形式和思维方式,大胆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
他的作品富有张力和创造力,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发。
他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文学上,也体现在政治、教育和社会改革等方面。
苏轼的作品充满了豪情。
他的诗词和散文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表达了对自由、真理和美的追求,展示了他对人生的豪迈和激情。
他的作品感人至深,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苏轼一生的总结可以说是坚持、创新和豪情。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
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于后人的影响深远,激励着人们追求自由、真理和美。
他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传奇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苏轼的坎坷一生(被贬路线)
出任杭州
第三次被贬:绍圣元年, 宋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 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 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 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 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 (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 赦北归。
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 常州。
死于常州
苏轼的坎坷一生
被贬路线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大致经历如下: 第一次被贬:元丰二年(1079)他 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从湖州 知州任上被押解进京下狱。侥幸被释 后,谪贬黄州。
谪贬黄州
第二次被贬:元佑四年(1089), 已被调回京的苏轼又在罢废免役 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出知 杭州。元佑六年召回京师,贾易 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 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 这期间,他仍然在பைடு நூலகம்所能及的范 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
苏东坡的一生简要概括
苏东坡的一生简要概括苏东坡一生的简要概括: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人物命运“三起三落”:1、一起:步入仕途。
公元1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苏东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
考中进士后,苏东坡步入仕途,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被提拔重用。
2、一落:大难临头。
公元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
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后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
3、二起:东山再起。
公元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
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
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
4、二落:知难而退。
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
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一再主动请辞外放。
公元1089年7月至公元1091年2月,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
5、三起:再回朝廷。
苏东坡公元1091年3月回朝,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太守,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
从苏东坡频繁的上下左右调动,反映了朝廷当时极端矛盾的心态。
6、三落:一贬再贬。
公元1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
刚一亲政,就变本加厉地进行政治反扑,无情打击“元祐党人”。
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被贬到更远的儋州。
苏轼的生平经历介绍
苏轼的生平经历介绍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苏轼的生平经历,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这两人正锐意诗词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
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宋代诗人苏轼的生平经历
宋代诗人苏轼的生平经历苏轼,死后被后辈们追封为宋代杰出词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苏轼的一生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苏轼的一生,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的一生伟大文人苏东坡,苏轼的一生,给人们留下许多故事,太多的谈资,有令人向往的美丽爱情故事,有令士子们奋发图强,终取得功名之传说,当然同时留下了关于他人生起起落落的谈资。
单从爱情角度来看,苏轼一生中有三段明媒正娶的婚姻,还有无法得出实际数字的妾室和情人,我们相信在这其中至少是一段是真正的爱情,王弗陪伴他的时间最为短暂,但却是集聚聪颖天资,在事业上当之无愧的成为苏轼的得力助手,但却花样年华却匆匆逝去。
王润之从小时起便崇拜者这位大作家,也就是他的姐夫,王润之虽没有王弗之才华,却是陪伴苏轼走过最艰难岁月之人,虽在事业上无法帮助他,但在生活上却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将苏轼照顾的极好。
至于第三任王氏,正史和野史均没有太多记载。
在王弗死后,苏东坡在《江城子》中便表达了对爱妻的深深悼念和爱意。
单从事业角度来看,苏轼的崛起,全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未成名时的他,毫无势力、背景,也没有很好的人脉关系,父亲那时也是一文不名之人,正是因为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开创了自己的仕途之路,这段经历也给莘莘学子们以奋发的动力。
但当时的政治黑暗,苏东坡的为人较为耿直,所以不被朝廷所喜,他的政途行走总体看来是较为艰辛为难的。
苏轼代表作苏轼,苏东坡的一生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两种风格。
在他的前半生中,作品还是大多以小儿女的情思为主,想念亲人,想念故土,希望能与家人团圆,在人生的最黑暗的时候,盼望有一丝丝温情温暖他那受伤的心灵。
在这个时间段,他的代表作以《水调歌头》这一类型为主,《水调歌头》便是代表作品。
在水调歌头里,苏轼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风浪,政途被贬,离开故土,离开家乡,心中的无限抑郁郁闷,愁死不能得解,正值中秋佳节,身在异乡离开亲朋好友,小酌三五杯后,看着天上的月色,诗性大作,便写下了那千古传颂之作,抒发了自己对亲人和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
简述苏轼的一生30字
简述苏轼的一生30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苏轼的早年经历和教育背景
2.苏轼的政治生涯和成就
3.苏轼的文学成就和艺术才能
4.苏轼的生活哲学和人生观
5.苏轼的影响和后世评价
正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哲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勤奋好学,博学多才。
苏轼在政治上积极进取,历任多个要职,包括翰林学士、知制诰、兵部侍郎等。
他在政治上推行改革,提倡宽政惠民,力图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
然而,他的改革举措触动了一些旧势力的利益,因此屡遭排挤和打压。
在文学方面,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诗歌、散文、词赋均有很高的成就。
特别是他的诗歌,既有豪放奔放的气势,又有婉约柔美的韵味,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
此外,苏轼的书画造诣也极高,堪称“文人画”的典范。
苏轼的生活哲学和人生观是他在世间百态中磨练出来的。
他倡导“适意”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在历经波折和坎坷之后,他形成了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用诗意和艺术化解生活中的痛苦和无奈。
苏轼在我国历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他的文学作品、艺术成就和哲学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本人笔名为文刀,此次为你:解读苏轼的一生作为苏轼的眉山老乡,这两年我一直想写写我心中的苏轼,可一直没有下笔。
苏轼文风是行云流水,我今日也乱写一下,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了这个欠账。
中华三千年文人丛林,苏轼是我的最爱,凡是见到有关苏轼的书,我几乎都读都买。
唐宋八大家全集,浏览为主,只有苏轼全集唯一细读品味,这或许与我有苏轼眉山小老乡情结有关。
苏轼已经被古人写满了。
感谢宋代印刷术发达,宋人爱写日记、笔记,苏轼一生历史素材丰富,轶事多多。
作为有号召力的文化明星,苏轼也被今人写烂了。
中国人林语堂用英文写成《苏东坡传》,后人再反译为中文,不愧一代名传,文笔灿烂,摇曳多姿。
我看新出的刘小川的《苏东坡》和徐棻的《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虽然篇幅大得多,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相比,还是不是一个数量级。
大文人写大文人,时有神来之笔,实在难以超越。
刘小川写苏东坡,人物对话若彻底用四川话来写,也许更有味道。
徐棻写苏东坡,采用戏剧手法,虚构人物,如苏兴、江琥之类,又想历史写真,两难。
她还不如干脆写成一个电视连续剧剧本。
我看苏轼,千年后还有高分贝余响,杭州密州徐州黄州惠州儋州眉州都在抢夺这块金字招牌,不只因为他文学各个方面全能,更重要的是他人格完美,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在大文豪中最有世俗凡人样、人间烟火味,很有大众亲和力。
他没有理学家那种假正经、伪道学味,可以亲切称他为我们的苏东坡。
苏轼是北宋高官,最高做到翰林学士知制浩,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离参知政事(总理级)差一点。
他是小皇帝的老师,又是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的秘书,可惜皇帝学生宋哲宗亲政后欺师。
看来他与张居正一样,师生关系没有搞好。
纵比来看,在宋代当文官最舒服,有官妓佐酒伴游,也许还陪睡。
苏轼本人长相清瘦,身高170厘米以上,比欧阳修人才强,又会诗词文赋,语言活泼风趣,因此更有女人缘。
我猜测身在后宫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都有点暗恋他,皇帝宰相都有点嫉妒他。
他性激素水平似乎并不高,子女数量不如弟弟苏辙。
他性心理不变态,没有今日张二江之流大贪官大色官那样烂淫乱交,炫耀108数字心理。
他坦言世界上什么事最难,戒除性欲最难。
举例说苏武北海牧羊,九死一生之际,还不免为胡妇生子。
他说人生忍痛易,忍痒难。
只这一点,我看就比司马光、朱熹之类活得真实,洒脱得多。
苏轼会欣赏美女,美女也喜欢他。
他的戏诗“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让黄州歌女李琪不朽。
他的判词“这回还了相思债”让杭州色和尚了然被刑杀,九泉下也甘心。
刘小川说苏轼在徐州时代就收王朝云为妾,还浓笔重彩,摹写王朝云心态。
十四五岁的杭州女子,小小年纪,哪有那么复杂的单相思心理和嫉妒心态,她内心会与歌妓琴操、巫亮、王胜之、温超超等暗自较劲。
刘小川怕是先入为主,拔高了。
我看还是林语堂写得合理些,苏轼是在黄州时代才收用王朝云为侍妾。
我个人感觉苏轼八字有点问题,他似乎有克妻命。
原配王弗死得早,夫妻十年,26岁去世。
继配王闰之死得年轻,夫妻二十五年,46岁去世。
侍妾王朝云在黄州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幺儿苏遁,苏轼很是高兴,写下唯一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可惜幺儿苏遁没有保住,十月夭殇,王朝云再没能生育,遗恨连绵。
夫妻生活约十五年,34岁去世。
三位夫人生不能与苏轼白头偕老,死后只有王闰之一人与老公异乡相伴。
苏轼本人,44岁似乎是个坎,农历7月28日似乎是他的凶日。
他的忌日是这一天,幺儿苏遁死是这一天,湖州任上被逮押送乌台也是这一天。
乌台诗案成为北宋朝野热议时事和千年文坛历史话题,苏轼大名得暴天下,得留后世。
我有时想,苏轼到湖州写谢表,何必写上““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之语。
现在应当承认这谢表写得确实有刺,有点瞧不起上级领导意思,是他自己主动挑事,让首都开封城内的上司借机整治他。
这些总理级小人物那时想不到这么一弄,历史定论是害己不利人。
乌台诗案中的小人群都臭名万年,贻害子孙。
余秋雨写《苏东坡突围》,更揭露了大科学家沈括伪君子两面派真面目。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倚。
没有乌台诗案,我看就没有大名赫赫的苏轼。
没有苏轼被发配到黄州监管,自食其力,耕耘东坡几年,苏轼更不会变成苏东坡,他一生文学成就要大打折扣,肯定没有念奴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中国文坛巅峰作品问世。
苏轼是黄州的大恩人,苏轼只是写: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就惹得后人起劲,硬要把赤壁大战发生地考证在此。
赤壁赋中黄州赤鼻矶显得高耸清新,实地路过一观,绝对有点失望,与宽阔的长江比起来,黄州赤壁一点也不漂亮不高峻。
我有时想文人一支笔确是厉害。
苏轼当徐州太守只有两年多,就把千年徐州州牧姓名全部压倒掩埋。
徐州城周群山,云龙山一点也不雄壮,因为有了苏轼的放鹤亭记,有了苏轼的醉卧石床轶事,就惹得乾隆爷、毛主席、胡耀邦都来登临。
现在山顶树起一群假鹤,成为徐州第一名胜。
苏轼农历1036年12月19日生于四川眉州纱縠行,属于半商半官家族。
在封建中国,纯农耕家庭哪里有经济实力培育文化子弟。
农贾双来才能起家,士商携手才能致富,这或许是一个历史规律。
苏轼农历1101年7月28日客死常州,虚岁66岁,恰与恩师欧阳修、敌友王安石同寿。
他自己怕也想不到,一生多难,乌台不死,惠州不死,儋州不死,半途回到常州却死了。
他末年能够渡海、渡岭,安全回北。
我感觉这可能与新皇帝宋徽宗比其哥哥有文化素养,喜欢文化人有关;也可能与他当年好心,把混混高俅介绍进了端王府有关。
这件好事在北宋灭亡后,在《水浒传》里就成为坏事了。
苏轼没有战略眼光,看人不准,没有预见,算他人生唯一弱点。
天佑善人,苏轼末年有幸见到了想方设法要治死他的章惇宰相被流放。
他写信给其子章援,饶恕并宽慰了这个嫉妒小人,给自己的人格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他想买田归老宜兴。
我想那时他有了提举成都玉局观的退休领薪职务,天若假其年,也许他会省亲回到四川眉山老家来看看祖屋祖坟。
可惜天绝善人,他没有活足70岁,临终也还脱达:“我平生未尝为恶,料不会坠入地狱”。
游览常州苏轼这个老乡临终地时,我心中一直有种别样的感觉。
苏轼幸运,年纪轻轻,1056年经川陕陆路出川到达汴梁,次年兄弟同考进士,就一举成名,苏轼还是榜眼。
宋朝国土小,人口少,重文轻武,进士我看历朝历代只有宋代最为好考,眉山宋代就出了886名进士,苏轼幸遇恩师欧阳修慧眼,他没有为拿到这块官场敲门砖而浪费人生大好年华。
他生于眉州,宦游各地,贬官各地,眉州汴梁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颍州扬州登州定州惠州儋州,足迹几乎遍布北宋疆土。
古今一理,当京官容易陷入人事旋涡,当外官则比较超脱,还有不用花私人钱到处旅游的好处。
苏轼在汴梁当大官感觉不舒服时就要求外任,这很明智。
我感觉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苏轼仕途顺利时,他写的诗词文赋一般比较平淡,只有处在贬官时期,他的作品才才气充溢,佳作涌出,后人最爱诵读。
哎,文人不做官,做官非文人。
苏轼末年自己评价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是的,管制在黄州时,他醉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流放在惠州时,他低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离开海南岛时,他高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种人生豁达境地,我看前世无一,后世无二。
苏轼之后,明清两朝官员发配要远到云南腾冲、新疆伊犁、黑龙江宁古塔等地去。
明清皇帝们似乎从苏轼诗文中得到了启示,岭南风光很美丽,衣食住行都简易,荔枝可吃海可浴,哪有这种流放地。
苏轼的诗,喜用七言,博喻连篇,如游镇江金山寺、徐州百步洪等篇。
有时真有点嫌他炫材好博,他爱写诗,写得最多,三千多首,在宋诗中题材丰富。
可除了几首七绝脍炙人口:不识庐山真面目。
春江水暖鸭先知。
欲把西湖比西子。
望湖楼下水如天等,他的诗佳作不太多。
有唐代李白、杜甫摆在那里,苏轼他再有诗歌天才也无法超越。
苏轼的词,后世公认他是豪放派词人。
通览他三百余首词,我看他的豪放词就那众所周知的几首:江城子、浣溪沙、菩萨蛮、念奴娇、定风波。
苏轼本色我看还是属于婉约派,他的豪放词只是开创而已。
他的绝妙好词都是婉约型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无情流水多情客。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李清照批评苏轼的词不太严格符合音律。
这正是苏轼高处。
他若依规依矩填词,象周邦彦那样,哪里写得出传唱千古的天籁好词来。
苏轼实可称为一代词圣。
苏轼的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我看读起来最有味。
韩愈多谀墓之作,已经有了可厌的道学气。
柳宗元山水游记好,可惜格局小了点。
欧阳修生逢承平年代,歌功颂德之作多。
王安石性格古怪,文也古怪。
老苏和小苏文气不如大苏,三苏的议论文都算一个套路。
曾巩作品太少。
苏轼的文、赋实有李白诗歌风骨,他起首一般突兀,变化多端,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行文神秘莫测,结尾有时喜欢用歌行,如凡物皆有可观。
文起八代之衰。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苏轼是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他不喜欢做谀墓文,外快收入因此少了一大截。
他只对张方平、陈襄等七位对自己有大恩德的人才写墓志铭,估计也是义务。
他也不喜欢做序,因为他祖父名苏序,要避讳。
在不得不做序的时候,他一般改称引,这也少了一些润笔收入。
真要定评苏轼,我看可以仿照李白诗仙,给他一个苏轼文仙的称号。
苏轼的赋,他写得少;小品文,他写得多,如《东坡志林》。
赋基本上篇篇是极品,《前赤壁赋》的出世或许标志着赋的创作水平到了历史的珠穆朗玛峰,让前人和后人无可企及。
小品文,开了明、清、现代性灵一派,生趣盎然,乐天知命。
难怪林语堂要引苏轼为知音,单独为苏轼这个文人写传。
苏轼热爱生活,随遇而安,喜欢开玩笑,雅俗共赏,在今日肯定是一个编段子的高手。
他开弟弟苏辙玩笑: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开朋友陈慥玩笑: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后世冯梦龙《醒世恒言》更编出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说他开苏小妹玩笑: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新婚之夜苏小妹出题刁难“闭门推出窗前月”,新郎秦少游在苏轼帮助下才对出“投石冲开水底天”妙句。
可惜苏轼成年没有亲姐亲妹,他只有一个弟弟苏辙。
我最喜欢他与佛印等和尚斗机锋、逗和尚的故事,如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如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
后人更生发出苏轼游览庙宇,小和尚先不认得。
最后他题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妙事。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更借力苏轼,编出讽刺和尚为僧、和尚、鬼乐宫、色中饿鬼的宝塔诗,这有点以偏概全,过分了。
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今后千年我看眉山也出不了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了。
眉山市以东坡老家为成乐高速公路标语牌,各种宣传资料号称三苏故里,我看着眼点只有大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