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候特征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总结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一、总结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关键字:住宅建筑;构造设计;地域技术;节能。
1、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特征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纬度大致在北纬30°~32°,属于气候过渡地区,这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夏季气温较高,持续时间长达3~4个月,太阳辐射强度大;冬季较冷,时间长达2~3个月,相对湿度较大,季节风旺盛。
该地区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还没有一个可参考的理论依据,住宅室内热环境质量普遍较差,冬季室内阴冷潮湿,最冷月份室内平均气温只有4~6℃;夏季闷热,最热月份室内气温高达32℃左右,特别是在顶层及西晒房间显得十分闷热难受。
在正常情况下,相同体积、相同材质、相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相等,其根本的区别只在于热量在形体中分布情况。
建筑并不同于一般的形体,它已经有一个普通的形体转化为了有生命力的空间形态,需要有采光与通风,这就必然需要有门窗,而太阳热辐射就会通过门窗传入室内,怎样既保证室内采光通风,又能够尽可能的有效阻止热辐射。
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就必须知道该地区一年四季太阳的运行规律,分析该地区生物气候特征,采用合适的建筑造型,以及建筑朝向,并采取有效的建筑遮阳措施。
2、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气候和地域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与气候、建筑与地域关系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建筑节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63年,V·奥戈雅所著的《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概括了60年代以前的建筑设计与气候、地域关系研究的各种成果,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将满足人体的生物舒适感觉(冷、热、干、湿等)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注重研究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感觉之间的关系,认为建筑设计应遵循气候→生物→技术→建筑的过程。
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较大地影响了以后的建筑设计,例如70年代德国适应气候节能建筑研究。
地中海气候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研究
地中海气候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研究地中海地区拥有独特而宜人的气候环境,对当地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以其温暖干燥的夏季和温和潮湿的冬季而著称。
这种气候特点为建筑师提供了独特的设计机会,同时也对建筑的形式和结构提出了特殊要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地中海气候环境如何影响地中海建筑风格,并探讨一些典型的地中海建筑特征。
首先,地中海气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温暖而干燥的夏季。
在夏季,高温和日照持续的特点使得建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持室内的舒适度。
为了抵御高温,地中海建筑通常采用厚墙体和高天花板来保持室内的凉爽。
这些墙壁可以有效地阻挡炎热的直射阳光,同时也隔绝了外界高温的热量传递。
而高天花板则有助于热空气上升,形成自然的对流气流,进一步提高室内的通风效果。
此外,在地中海气候下,建筑师还经常利用遮阳设施来减少夏季的日晒。
传统的地中海建筑往往有宽敞的庭院和阳台,这些设计不仅提供了绿荫和舒适的户外空间,还可以在夏季阻挡大部分的阳光进入室内。
在需要进一步遮阳的地方,人们还可以使用帘幕、遮阳板或绿植来创造凉爽的氛围。
其次,地中海冬季的温和潮湿对建筑风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夏季相比,冬季的地中海气候要潮湿一些,需求针对该特点进行建筑设计。
在湿润的冬季,建筑需要防潮处理,以保持内部空气的干燥。
传统地中海建筑的防潮方法包括使用通气的石块墙和使用耐潮材料来覆盖地板和墙壁。
同时,建筑师还会注重室内的通风,以便排除湿气和保持空气的流通。
地中海气候还直接影响了地中海建筑的外观形式和材料选择。
在建筑外立面上,传统地中海建筑常常采用明亮的颜色来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
比如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常见的建筑外墙是用白色涂料覆盖的。
这些明亮的建筑色彩不仅美观,还有助于反射太阳光线,将建筑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温度。
此外,在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下,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建筑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地中海地区富含天然石材,如大理石、花岗岩等,这些石材被广泛应用于地中海建筑中。
气候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气候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有大千世界的关系,环境变化和气候往往会影响建筑师选择建筑
风格的方向。
本文就从建筑风格角度来看气候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根据不同类型的气候条件,建筑风格也表现出各种多样性。
一般来说,温暖潮湿的气
候会促使建筑师使用的项目要贴近大气,尽量把房屋的墙体和斜坡的面积最大化以降低受
热量,还要保持大量的阴凉和通风,注重入口门面、把地段空间利用最大化,使得屋宽敞
明亮,达到降低受热量和放出热量的效果。
因此,温暖潮湿的气候会促进采用一种“略感
明凉”、简洁清新、追求舒缓自然的建筑风格。
相反,寒冷湿润的气候会促使建筑师追求体积大、造型夸张、融合建筑与环境的动态
和稳定的建筑风格。
建筑地段的选择会以大量的建筑材料作为外应力的阻抗,而内部装饰
要有更多的通风空间,既能够阻抗寒冷的风,又能使人得到充足的新鲜气息,从而使得采
用这种建筑风格达到热量守恒、防热失控的目的。
此外,炎热湿润的气候也会指引建筑师采用的建筑风格,大部分的建筑物都会采用室
内空调来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并且会优先考虑以外立面落地窗的形式来保护不受酷热
的气温侵袭,以及给室内带来新鲜的空气。
而地段上的室外空间,以雕塑、小体量建筑、
超低开口栏杆等形式,既能提供给室内更多的空气循环,又能保护室内不受太阳热量影响,让人们享受到凉爽舒适的生活环境。
总之,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气候环境的不同会促使建筑师
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来满足需求,从而让建筑具有辨识度,大大提升社会文化气氛。
中国各地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关系
中国各地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关系气候是长时间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由于热量与水分结合状况的差异或水分季节分配不同,或有巨大的山地、高原存在,有的同一个气候带其部气候仍有一定差异,可进一步划分若干气候类型。
例如,大气环流条件不同,同是亚热带气候带,亚欧大陆的东岸是季风气候类型,西岸是地中海气候类型。
气候的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阔叶林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极地冰原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建筑是人类为了抵御自然气候的不利影响而建造的“遮蔽所”,遮风避雨.防暑避寒,使室的微气候适合人类生存。
地方所在的气候区.纬度以及地形地貌共同作用导致不同的温度.湿度.光和风的组成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气候,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依据。
气候作用于建筑分三个层次:1.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建筑。
2.气候与其它相关因素共同影响建筑。
3.气候间接影响到建筑本身。
全国各地区巨大的气候差异,在现代人工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在还未能采用这些技术的地区,造成了建筑的巨大的地区差异,建筑具有明显的气候特征。
在我国,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将建筑分为七个不同的区域:第Ⅰ建筑气候:该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西部偏于干燥,东部偏于湿润;气温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 积雪厚;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半年多大风。
区气候对建筑的基本要求:(1)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可不考虑夏季的防热。
本区冬季气候严寒且持续时间长,按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计算,则冬季长达 6 个月以上,为保证建筑室基本的热环境质量和节约采暖能耗,建筑设计和施工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
建筑物理学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物理学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建筑物理学是研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气候、能源和环境等因素对建筑设计和效能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气候和环境因素可以使建筑更加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本文将探讨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应对策略。
1. 气候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1 温度气候中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建筑物的保温和冷却需求。
在寒冷地区,建筑物需要提供良好的保温措施,如隔热材料、双层窗户和地热系统,以降低能源消耗。
而在炎热地区,则需要采用遮阳设施、通风系统和高效冷却系统来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
1.2 湿度高湿度会导致建筑物内部潮湿和霉菌滋生,对居住者的健康有害。
因此,在湿润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应注重通风和除湿措施的采用,同时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以减少潮湿问题的发生。
1.3 风力气候中的风力可能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能量利用产生影响。
强风区域的建筑物需要考虑防风措施,如增加抗风能力的结构设计和安装防风玻璃。
同时,还可以利用风的能量,如风力发电设施,以提供可再生能源。
1.4 日照气候中的日照情况会影响室内采光和太阳能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窗户和天窗的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来提供照明,并降低能源消耗。
2. 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2.1 水资源在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来节约和重复使用水资源。
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来满足灌溉、冲洗和其他非饮用水需求,减少对市政水源的依赖。
2.2 土地利用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的消耗,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建筑设计应注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尽量保留原有的土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2.3 环境保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供电、使用可降解的材料来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等。
3. 应对策略3.1 模拟分析使用建筑物理学模拟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定量评估建筑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地理环境对不同区域建筑风格的影响分析
地理环境对不同区域建筑风格的影响分析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地理环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建筑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如山川、气候、土壤等都对不同区域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地理环境对不同区域建筑风格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域的土壤、石块、木材等资源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建筑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例如,在石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人们更倾向于采用砖石结构建造厚重的建筑,如欧洲许多古老城堡的建筑风格;而在典型的沙漠地带,人们则倾向于利用沙漠中的沙石等材料耐高温特性,建造适应沙漠气候的特殊建筑风格。
其次,不同地理环境的气候条件也对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界各地的气候形式千差万别,如炎热干燥的沙漠气候、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等。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必须考虑建筑的隔热保温、通风通气等因素,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例如,在炎热的地区,建筑师倾向于选用透气性好的材料,采用阴凉通风的设计,如西班牙的传统白色建筑;而在极寒地区,则需要采用保温材料、加强建筑结构强度,如北欧国家的传统木屋。
此外,地理环境还对建筑形式和布局产生影响。
山地、平原、河流等地理特征,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形状、布局及结构设计。
以中国为例,古代汉族建筑的风格直接受制于地理环境。
山地地区的土家族使用坡屋顶和高墙,以方便排水和抗震;河流丰富的地区,如扬州等,注重对水利的利用,建筑布局常围绕河流而建,形成独特的水乡风情。
这些例子表明地理环境对建筑形式和布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最后,地理环境还对建筑风格中的装饰和细节产生影响。
不同地理环境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不同,这种差异在建筑装饰和细节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海洋沿岸地区,建筑通常会运用海洋文化的元素,如船帆形状的屋顶、海藻纹饰等;而在内陆风景秀丽的山区,建筑则常常以自然元素如花卉、鸟类等进行装饰。
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地理环境,从北方的辽阔平原到南方的湿润河流,从西部的高山峡谷到东部的海滨城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
这种多样性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民居建筑,使得不同地区的民居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的北方地区通常是寒冷干燥的,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炎热。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北方民居更加注重保温和防寒。
典型的北方民居是四合院,它由四个建筑物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央庭院。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紧凑,庭院内有花草树木,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
而建筑物的墙壁厚实,常常采用夯土墙和青砖,以保持室内的温暖。
此外,北方民居通常有一个独立的炕,用于供人们取暖和睡觉。
与北方相比,中国的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南方的民居建筑更加注重通风和遮阳。
典型的南方民居是建在水面上的水乡民居,如江南的水镇。
水乡民居通常有一层或两层的木质建筑,底层用于存放货物和船只,上层是居住空间。
房屋的倾斜屋顶和悬挑的檐口可以有效地防雨和遮阳,同时也方便了水乡的交通和生活。
中国的西部地区多山且海拔较高,气候多变。
这种地理环境要求民居具有更强的抗风能力和防震能力。
西部地区的民居通常采用石材和木材建造,墙体厚实且坚固。
房屋的屋顶多为坡屋顶,以方便积雪和防止雨水渗透。
同时,民居的建筑也通常采用梁柱结构,以增加房屋的稳定性。
中国的东部地区是沿海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东部地区的民居更加注重采光和通风。
典型的东部民居是具有悬山顶的建筑,即屋顶上方有一个突出的山形结构。
悬山顶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美观性,还可以起到保护屋顶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
此外,东部地区的民居通常有较大的窗户和阳台,以便更好地享受阳光和海风。
总的来说,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切,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在设计和构造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民居建筑在保护人们免受恶劣天气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利用。
这种地域特色使得中国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中国各地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关系
———————————————————————————————— 作者:
———————————————————————————————— 日期:
ﻩ
中国各地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关系ﻫ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 时间尺 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 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气候的形成主要 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由于热量与水分结合状况的差异或水分季节分配不同,或有巨大的山地、高原存在,有的同一个气候带 内其内部气候仍有一定差异,可进一步划分若干气候类型。例如,大 气环流条件不同,同是亚热带气候带,亚欧大陆的东岸是季风气候类 型,西岸是地中海气候类型。气候的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 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 湿润性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阔叶林气候.温 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极地冰 原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建筑是人类为了抵御自然气候的不利影响而建造的“遮蔽所”, 遮风避雨.防暑避寒,使室内的微气候适合人类生存。地方所在的气 候区.纬度以及地形地貌共同作用导致不同的温度.湿度.光和风的组成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气候,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依据。
北京的“四 合院“是典型的代表。 第Ⅲ建筑气候区: 该区大部分地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气温日较差 小;年降水量大;日照偏少;春末夏初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期,多阴 雨天气,常有大雨和暴雨出现;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常受热带风 暴和台风袭击,易有暴雨大风天气,例如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属亚热带 季风气候,冬季稍冷,而夏季漫长,雨较多,湿度较大,风较小,闷 热异常。因此,长江以南地区的建筑需要通风.防潮.隔热等功能。一般朝向为南偏东 15°左右,这样既可遮阳又可以迎着夏季东南风。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九+气候特征与建筑风格
专题九气候特征与建筑风格传统建筑可以说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一个缩影。
气候要素中的气温、降水、光照、风等在一定程度上的建筑物的风格。
一、光照对建筑的影响采光是建筑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如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房屋多坐北朝南;其次,要根据当地的日照时间长短及强度决定采光面积,气温高的地方,往往窗户较小或出檐较远,以避免阳光直射;气温低的地方,窗户一般较大,以充分接收太阳光照,提高室内温度,但其窗户往往是双层的,以避免寒气侵袭,保持室温。
二、温度对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墙体的厚度和房间大小上。
气温高的地方,往往墙壁较薄,房间较大,这样有利于加速房屋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反之则墙壁较厚,房间较小,以起到保温作用。
有些区域为了抵御寒冷或炎热,将房子埋在土里,如中国陕北窑洞。
三、降水对建筑的影响建筑材料选择与屋顶的不同处理。
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雪。
降水多的地方森林较多,建筑材料主要用木材;降水少的地方则主要用砂石作材料。
四、风对建筑的影响风对建筑存在着突发性的破坏,对环境中的水分平衡、气体交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南方炎热地区,争取良好的自然通风是选择建筑物朝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考虑建筑物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台风或飓风等灾害天气频繁的地区,建筑物低矮,外观简单,少有尖顶等突出部分,以减少强风对建筑的影响。
五、气候特征与建筑1.湿热地区的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房顶尖,有助于快速排水表1图1-1 & 图1-2图1-3图1-4 & 图1-5表2、2.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多石材和土,防止交换热量,阻挡风沙图1-6 & 图1-74.寒冷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防止和外界交换热量寒带气温低,传统民居的建筑上需要具备较强的保温作用,往往采取很厚的墙体。
同时,因为风力较大,房屋规模较小,省略或缩小了窗户。
表为北极地区冰屋和格陵兰岛彩色房屋的建筑特点的汇总4-2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传统民居以我国湖南凤凰古城的土家吊脚楼、福建的土楼和安徽宏村的徽派建筑为典型代表。
地域性气候对新疆喀什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
地域性气候对新疆喀什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摘要:结合新疆喀什地域气候特征和当地高台民居的特点,研究了地域气候对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揭示了地域气候影响喀什高台民居建筑风格形成的原理,从而总结出喀什高台民居适应气候、自然的建筑特点。
关键词:地域气候,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影响1新疆喀什地域气候特征地处中亚腹地、北纬42°的喀什,西依帕米尔高原东北麓、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喀什地区平均海拔 1 295 m左右,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4℃~11.7℃,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较为显著,四季特征鲜明。
其中,春季升温快,多大风、沙暴、浮尘天气;夏季炎热干燥、日光照射时间长,最高温度可达40℃,但酷暑期较短;秋季短促,降温迅速;而冬季虽低温期较长,却较少严寒,偶有-22℃低温记录。
喀什年降雨量在39 mm~664 mm 之间,而蒸发量却高达降雨量的几十倍。
总之,新疆喀什具有日照长、降水少、强蒸发、多风沙以及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2地域气候对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2.1地区气候对聚落路网结构的影响初入喀什老城者,不免陡发身入迷宫之感。
放眼而望,民居建筑彼此紧靠、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较为密集聚合的格局特点。
聚落中细窄的道路在建筑墙体的错落挤压下,曲折蜿蜒、继而交织成网。
除去人口膨胀导致建筑物的无序增长等因素外,地理气候对这一布局特点的形成无疑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喀什聚落民居中的巷路狭长曲折、路网错杂、忽明忽暗,其间除几条贯通聚落的主要街道外,其他无论主、次干道、巷道,几乎全都呈现丁字形或尽端式形态,鲜见十字路口。
这种道路形态的生成尽管未必缘自聚落构筑者的自觉,却客观上获得降低风速、减轻沙尘危害与改善人居环境的效果。
2.2地区气候对建筑群落布局的影响首先,聚落中的建筑通过密集布局,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外立面受热面积,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室内外空气通过墙体发生的热量传导。
俄罗斯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俄罗斯气候与建筑的关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多样气候的国家,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发展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俄罗斯的气候条件严酷,炎热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季给建筑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激发了设计师们对于建筑形式和材料的独特创意。
俄罗斯的气候主要被划分为寒冷的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两种类型。
寒冷的大陆性气候主要影响西伯利亚和东北部地区,冬季极端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则主要影响西部和中部地区,冬季依然寒冷,夏季相对温暖。
这样严酷的气候条件要求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适应性。
俄罗斯的传统建筑多采用厚重的砖石结构和封闭式设计,以保持室内温暖和遮挡外部寒冷的影响。
建筑物的屋顶通常采用陡峭的斜面和冰雪防护措施,以防止积雪堆积和屋顶受损。
俄罗斯的气候条件也激发了建筑师们对于环保与可持续性设计的关注。
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尝试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来供暖建筑,并采用可再生材料来打造环保的建筑。
除了气候的影响,俄罗斯的建筑也深受历史、文化和宗教因素的影响。
俄罗斯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常常体现出东正教教堂的建筑特点,如圆顶、马赛克和彩色玻璃等元素。
这些传统建筑代表了俄罗斯文化和历史的辉煌,同时也为当代建筑师提供了灵感与参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俄罗斯的建筑设计也日益多样化和创新化。
现代建筑师们开始运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设计出独具风格的建筑作品,体现出俄罗斯建筑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俄罗斯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设计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建筑师们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以应对多样化的气候挑战。
俄罗斯的建筑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也体现了建筑师们对于环保、可持续和创新设计的追求。
相信在未来,俄罗斯的建筑业将继续迎来更多的发展和变革,为世界建筑带来新的启示和灵感。
【华文维基】第二篇示例: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气候类型,从极地气候到温带气候,让俄罗斯成为了一个多样化的国家。
地理环境对南北方建筑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南北方建筑的影响: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
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
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
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
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
北方为窝,多封闭。
”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
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
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
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外界环境对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
外界环境对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1. 自然环境的“干扰”建筑,哦,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首先得提提自然环境,这可是建筑构造的大Boss。
我们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气候的变化,像是个调皮的小孩,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乌云密布,这就要求建筑得有弹性,能够应对各种气候挑战。
1.1 气候的考验比如说,咱们在北方,那冬天可冷得像冰箱一样,建筑得有个好保温层,不然住进去,怕是要变成冰雕。
而在南方,夏天又热得像火炉,建筑得通风,得让空气流动起来,这样才能让人觉得凉快。
听说有的地方,夏天热得都能把蛋煎熟,哈哈,这可真不是开玩笑的!所以,设计的时候得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别让住户受罪。
1.2 地形的挑战再说说地形,山地、平原、海边,环境各不相同。
比如说,在山区,建筑得抗风能力强,得考虑到滑坡的风险。
要是建在海边,那就得有防洪的措施,遇到台风时,建筑不能像纸糊的一样轻易倒下。
还有那些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建筑的材料得考虑到耐用,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2. 人为因素的考量当然,除了自然环境,人为因素也是个大关键。
你说,咱们的建筑可不是单靠设计图纸就能搞定的,还得看人的需求和习惯。
要是设计得再好,结果不符合使用者的习惯,那也没用。
2.1 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入乡随俗”,建筑也是如此。
不同地方的文化和习俗,直接影响着建筑的风格和构造。
比如说,北方人喜欢大院子,方便聚会、晒太阳;而南方人则更喜欢小巧玲珑的建筑,讲究通风和采光。
还有那些民俗,像是庙宇、祠堂,都得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来设计,才能让人心里觉得舒服。
2.2 经济条件的制约再说经济条件,这可是现实中的“真香”定律。
预算有限,建筑材料、设计理念都会受到影响。
有些地方,材料稀缺,得用本地的资源。
比如,沿海地区可能用更多的木材,而在山地,石头就成了主角。
经济条件决定了建筑的可能性,有时就像是“穷则思变”,得动脑筋来解决问题。
3. 环境法规与的约束最后,咱们得聊聊那些看不见的规定,环保法规和建筑。
(完整版)不同气候类型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不同气候类型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引言自古以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居住者都有着共同的文化起源——中华文明,可是不同地区的民宅却在结构与色彩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这是因为中国大陆地区地域辽阔,所跨纬度较大,造成了各地区气候的差异,气候的不同就要求人们居住的房屋有着不同的抵御不利气候条件的特性,因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样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和色彩。
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需要建筑物有防雨、耐寒、坚固防风等等特性,起初建筑的外貌仅仅是有建筑的功能而决定的,但随着时代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房屋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演变,最终形成了风格上的差异。
可以说,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关系是,气候环境影响建筑风格,建筑风格反映气候特点,并与环境达到协调或一致。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我国从建筑热工设计的角度出发,把全国划分为五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
这样分区的目的就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
1.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上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作用形成的。
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热主要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吸收,而地球表面与大气层向太空的长波辐射是地球向外界散热的主要方式。
这样通过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球表面向太空长波辐射才能维持地球表面的热平衡,保持了地球特有的长期稳定的气候条件。
“气候——影响着人类舒适——是温度、湿度、光照、风、大气压力和降水量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为了舒适的目的,这些因素的组合达成一定的平衡状况”。
这些气候因素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程度的关系极为密切,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生理活动。
人类对气候的反应最明显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自身的居住上,不同地区的人往往会根据居住地环境的不同建造出适合当地气候的房屋。
2.气候对建筑的影响2.1 温度条件对建筑的影响由于墙壁厚度对于建筑是否保温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气温高的地方一般墙壁较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较厚。
论建筑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论建筑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建筑环境是指建筑所处的场所、气候、地理位置、地貌、文化背景等外部条件。
建筑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气候的建筑风格不同。
建筑风格是指建筑在设计和装饰上体现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建筑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建筑环境对建筑的材料选择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建筑环境出现不同的地质特征、气候特征和文化背景,以及适应不同环境的建筑材料。
例如,多风的沙漠地区建筑通常选用泥砖或石材,而沿海地区的建筑则应该选用防水性好的材料,如瓦片和水泥等。
其次,建筑环境对建筑风格的色彩和形状影响明显。
环境景观的多元性和独特性是建筑师灵感的源泉,也是建筑风格有别于他们的重要因素。
例如,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的地区的建筑通常有白色外墙,绿色木窗和复杂的装饰图案,而北欧地区的建筑则倾向于使用淡蓝色、灰色和白色等色调,并注重直线、对称和简约的形状。
再次,建筑环境对于建筑风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着深远的影响。
建筑风格是历史和文化的反映,建筑环境则是建筑风格形成的基石。
因此,同一地区的建筑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变迁,形成了特定的建筑风格。
例如,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是由当时的宗教信仰、政治力量和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最后,建筑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实践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建筑环境不仅决定了建筑的材料和形状,还影响了建筑的使用与功能,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考虑。
例如,在中国古代,由于地震频繁,建筑师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深基础来确保建筑的稳固和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环境对于建筑风格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建筑师们进行设计和装饰的重要考量因素。
建筑师们应该抓住环境特征和历史传统,寻求创新,创造出更多符合当代需求和审美观念的建筑风格。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气候是地球上各种自然力量中最为庞大和多变的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建筑的设计和结构。
气候条件的不同将直接决定建筑物的外观、内部舒适度以及耐久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气候对建筑的影响,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气候对建筑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的建筑应根据气候特点进行设计。
例如,在炎热干燥的地区,建筑师需要考虑高温和低湿度对建筑物的影响。
他们在设计时通常会尽量减少太阳辐射的进入,选择具有良好隔热效果的建筑材料,以确保建筑内部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
其次,气候对建筑的耐久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的变化、风力、降水等气候因素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产生影响。
在高温多雨的地区,建筑物容易遭受腐蚀和损坏,因此需要选择耐候性强的材料和合适的建筑结构来增强其耐久性。
相反,在低温地区,建筑物需要保持良好的绝热性能以防止能量损失。
因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对应的防护措施。
第三,气候对建筑物内部舒适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宜居的室内环境需要合理的温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
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中,建筑师需要设计出有效的空调系统和通风设备,以确保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舒适度。
在寒冷地区,建筑物需要保持良好的保温效果,使用恰当的采光系统来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
因此,建筑师必须根据气候条件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以使建筑物对象内部的舒适度得到最优化。
最后,气候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建筑是全球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而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能源需求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在热带气候地区,建筑师可以设计出明亮通风的建筑结构,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
在寒冷地区,建筑师可以采用被动式太阳能设计,通过合理布局和蓄热材料来减少对供暖设备的需求。
因此,充分考虑气候因素有助于提高建筑能源效率。
综上所述,气候对建筑的影响无处不在,从建筑设计到结构耐久性、室内舒适度和能源消耗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候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气候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住房是人类生活与栖息的主要场所,为抵御自然界中的寒冷酷署、风霜雨雪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而营造的人工环境。
有了住房,人们便能生活在一个相对舒适,独立而安静的环境中,避免了风吹日晒,洪水猛兽的袭击,我国民居的分布,建筑设计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联系。
一、气候与“座北朝南”的传统建筑布局我国的民居建筑大多是座北朝南,门窗朝南开放,阳台多设在南面,这种布局有两个方面好处:一是南面阳光充足,便于晒衣采光。
二是朝南温暖舒适,这种布局是由我国特定的纬度位置与气候特点所决定。
首先,我国地处北半球,而且绝大部分陆地处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地区。
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北界,由于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而,在北温带地区一年到头太阳总是偏南,南面是向阳面,凡是座北朝南的房屋阳光充足;同时气温较高,冬季较温暖舒服。
其次,我国属东亚典型的季风气候。
夏季、天气酷热之时,有来自南面海洋上的习习凉风,即夏季风;冬季、严寒之时,有来自北方的蒙古,西伯利亚寒流,即冬季风。
在我国北方,强劲的北方常带来降温、霜冻等天气。
采用座北朝南的建筑布局,不仅夏季能够通风纳凉,冬季还能躲避寒流袭击。
二、降水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适应多雨气候而建筑的房屋形式,最典型的要算是骑楼了。
在厦门(闽)、广州(粤)、南宁(桂),还有台湾一些城市,为了方便行人避雨,街道两旁的商店,将二楼的晒台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成为“行人廊”,俗称骑楼。
下雨时,行人在“行人廊”上耽一阵子,或观光一下商店,阵雨就过去了。
浙江、苏南一带的农村房屋也很有特色。
为了利于雨水下流,减少雨水在屋顶的停留时间,屋顶坡度都很大。
有的还把屋檐伸得较长,防止屋檐经常滴水侵蚀墙基。
西北部少雨地区的房屋建筑则别具风格,屋顶很平,象个平台,屋顶上可以晒玉米、辣椒等等。
“火洲”吐鲁番盆地的平顶房,到了炎热的夏季,房顶就成了家家户户室外露宿的“大床”了。
环境气象条件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
环境气象条件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引言:城市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旨在创造一个宜居、舒适的城市环境。
然而,环境气象条件对城市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环境气象条件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是城市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不同气候条件下,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布局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寒冷地区,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保温性能和防寒措施,以确保室内温度的舒适性。
而在炎热地区,建筑设计需要注重通风和遮阳,以降低室内温度。
因此,了解并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舒适性。
二、风力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风力是城市建筑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风的作用可以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外观造成影响。
在高风区域,建筑物的结构需要更加牢固,以抵御风力的冲击。
同时,建筑物的外观设计也需要考虑风的方向和速度,以减少风阻力和风噪。
因此,在城市建筑设计中,风力的影响必须被充分考虑,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三、降水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降水是城市建筑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气象条件。
不同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对建筑物的设计和材料选择都会产生影响。
在高降水地区,建筑物需要考虑防水措施,以避免水灾的发生。
同时,建筑物的屋顶设计也需要考虑排水系统,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
因此,在城市建筑设计中,降水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四、日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日照是城市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气象因素。
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强度对建筑物的能源利用和室内采光都会产生影响。
在充足的日照条件下,建筑物可以利用太阳能来供电和供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室内采光的设计也需要考虑日照的方向和强度,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因此,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日照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结论:环境气象条件对城市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气候条件、风力、降水和日照等因素都需要被充分考虑。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舒适性。
气候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标题:气候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气候,作为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环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不同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日照、降雨量等,塑造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气候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的体现。
首先,气候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寒冷地区,如北极和阿尔卑斯山区,由于冬季漫长且寒冷,建筑物需要具有极佳的保温性能。
因此,石头和砖等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成为首选。
而在热带地区,如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地区,木材因其易于获取、易于加工且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成为当地建筑的主要材料。
此外,热带地区的降雨量大,建筑物的防水性能也成为了重要的考虑因素。
其次,气候对建筑形态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以气候寒冷地区的建筑为例,由于需要对抗严寒和风雪,建筑的体量通常较大,外形也更加厚重。
这种设计能够为室内提供足够的温度,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的保温性能。
而在热带地区,由于气候炎热、湿度大,人们更倾向于建造通风良好的建筑,以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
这种需求推动了诸如凉亭、天井等建筑形态的出现。
再者,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也不同,进而影响了建筑的设计和布局。
在寒冷地区,人们倾向于建造多层建筑以获取更多的空间和温度。
而在热带地区,由于日照强烈,人们更倾向于利用遮阳、通风和自然冷却技术来保持室内舒适。
此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居民也会根据其特定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来影响建筑风格。
例如,东方文化强调和谐与平衡,因此建筑的布局和设计通常更加注重对称和平衡。
最后,气候变化也对建筑风格产生了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干旱、热浪等)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些建筑师开始探索适应性设计和绿色建筑技术。
例如,一些建筑开始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屋顶等环保设计,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同时,一些建筑也开始采用被动设计策略(如利用自然光、通风和热能)来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风对建筑的影响
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是建筑物的一大功能, 有些地方还将防风看作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我国台 湾兰屿岛,距台风策源地近,台风强度大,破坏性极强,因此岛上居 民雅美族人(高山族一支)创造性地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 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米~2米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 ,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室内配有火堂以弥补 阴暗潮湿的缺点,还在地面上建凉亭备纳凉之用。我国冬季屡屡有寒 潮侵袭( 多西北风),避风就是为了避寒,因此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 窗户,院落布局非常紧凑,门也开在东南角,如北京四合院。风还会 影响房屋朝向和街道走向。 通过对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分析,明确了再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气 候对建筑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合理的利用气候是建筑与外界环境和 谐发展必不可少的。总而言之,建筑中应统筹考虑气候、环境及文化 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到的因素越多,建筑就会越成熟。
完结
各地不同风格建筑
吊脚楼
围龙屋
窑 洞
四 合 院
各地不同风格建筑图片
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楼
蒙古包
传 统 民 居
第三章——中国各地建筑差异
3.1北方建筑风格 北方大地气候相对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相对平整, 乡土材料相对单一 ,民间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民风也比南方纯朴、憨厚、粗 犷。正是自然 风情、文化习俗和乡土建筑材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北方 各地民居 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 在群体布局上, 平原型的构成和离散型的 组合带来村镇聚落和宅院总体整齐 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 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 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 地段 的宽松和合地形的平整为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 了有力条件,同一地区 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 北朝南。这使得北方单体建筑平房和合院住宅的总体布局多呈 定型的格式, 端正的方位,划一的标高,均匀的分布,整齐的排列。宅院的内部构成多为 离散型,这是为取得充足的日照,宅第的宽松也为拉开距离准备了条件。气 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 型的聚落, 广阔的黄土地带, 梁峁起伏, 沟壑纵横, 地形变化万千。分布 在这里的窑洞群落,或是顺着梁峁沟壑的等高线布置,或是 潜隐在大片的土 塬之下,他们依山沿沟,层层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 窑洞自身不 显建筑的体量,他们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 和黄土 色彩之中。这里的高低起伏带来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轻叠灵巧,仍然是北方 风 韵的古朴粗犷。
2.2降水对建筑的影响
降雨多喝降雪量大的地区,房屋的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泻水和减少 屋顶积雪。降雨量少的地区,屋面一般比较平,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 究,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我国西北有些地方气候干旱 ,降水很少,屋面平缓,一般只是在椽子上铺上织就的芦苇,稻草或 者苞谷杆,上抹泥浆一层,再铺干土一层,最后用麦秸拌泥抹平就行 。宁夏虽然也用瓦,但却只有仰瓦而无复瓦。降水多的地方,植被繁 盛,建筑材料多为竹木;降水少的地方,植被稀疏,建筑材料多为土 石;降雪量达的地方,雪甚至也是建筑材料,如爱斯基摩人的雪屋。
2.3光照对建筑的影响
室内光照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发育,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改善居室 微小气候。北半球中纬地区,冬季室内只要有三个小时光照,就可以 杀死大部分细菌。因此从采光方面考虑,房屋建筑需要需注重三个方 面,采光面积,房间间距和朝向。气温高的地方,往往窗户小或出檐 深远以避免阳光直射。吐鲁番居民的窗户很小,既可以避免灼热的阳 光,又可以防止风沙侵蚀。气温低的地方,窗户一般比较大,以充分 接受太阳辐射,但窗户往往是双层的以避免寒气侵袭,如我国东北地 区。房屋之间的间距也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城市中住宅建筑更需要注 意。光照还是影响建筑朝向的因素之一。为抵御严寒,北方的房屋朝 向多采取南向,以便冬季的阳光射入室内。而在南方,特别是沿海地 区的房屋,多采用南向和东南向,以接受夏季清爽的海风。我国居民 建筑多是坐北朝南,门窗朝南开放,阳台设在南边。
3.3西部建筑风格
吐鲁番的土拱,草原上的毡房也颇有特色。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 ,然而一到夜晚,气温骤降,一夜之间气温差可达二十至三十摄氏度 。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特点,当地建造的土拱住房具有墙厚、窗小和拱 形屋顶的特色。墙厚既能减少夏日太阳的猛烈照射,又能抵御冬季寒 风的侵袭;小窗可以减少白天的通风量,使夜间的凉气较久地保持在室 内拱;形的屋顶可以减少风沙的堆积。西北草原的活动毡房,为了适应 当地寒冷少雨、多风的气候,墙壁和屋顶都是用厚实的羊毛毡制成, 可以挡御风寒。冬天虽然光照时间短,但雨水稀少,房顶做成圆天孔 ,如窗一样可以开闭。白天拉起,让阳光照射入室,增暖室内温度, 同时排出室内的烟炭气;到夜间将天布盖上,烧奶茶、做饭的热量留在 屋内,使室内十分暖和。甘肃东部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雨水少, 一般年降水量不足 500 毫米。同时,这里终年盛行西北风,黄土层很 深厚,地面植被稀疏,风沙横行逞强。所以这里乡村中的房屋建筑就 呈单面形;迎风一面泥墙高筑,不开窗户。这样就可提高挡风御寒的效 果。
不同气候特征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建筑环境学 12建二 王鹏
目录
绪论
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南北建筑差异
绪论
自古以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居住者都有着共同的文化起源 ——中华文 明,可是不同地区的民宅却在结构和色彩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因 为中国大陆地区地域辽阔,所跨纬度较大,造成了各地区气候的差异 ,气候的不同就要求人们居住的房屋有着不同的抵御不利气候条件的 特性,因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样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 和色彩。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中需要建筑物有防雨,耐寒,坚固防风等 等特性,起初建筑物的外貌仅仅是由建筑物的功能而决定的,但随着 时代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房屋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的演变, 最终形成了风格上的差异。
第二章——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2.1温度条件对建筑的影响 由于墙壁厚度对于建筑是否保温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气温高的地方 墙壁一般较薄。有些地方为了抵御寒冷,将房子埋在土里,如陕北窑 洞。由于窑洞深埋地下,泥土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夏天灼热阳光不 能直接照射里面,冬天则起到了保温御寒的作用,朝南的窗户又可以 使阳光充满室内。既节约了建筑材料,又可以充分保留屋内的热量。 一些气温高的地方,也选择这种类型的建筑风格,如沙漠地带的居民 。
3.2南方建筑风格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 的一些旧式的保留着原始气味的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 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顺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南北方建筑差异: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房屋多采用南向或东南向,以 接受夏季凉爽的海风。建筑材料除了木、砖、石以外,还增加了竹与 芦苇。房屋下常用架空的干栏式构造,以流通空气、减少潮湿。墙薄 而窗多的南方建筑形成了轻盈疏透的风格。在寒冷干燥的北方,房屋 多采取南向,以便使冬季的阳光射入室内。同时,黄河中游一带既厚 且松的黄土层和茂密的森林也是黄土和木材逐渐成为传统建筑的主要 材料。火炕与厚重的外墙和屋顶的北方建筑形成了厚重而庄严的风格 ,与南方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章——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上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作用形成的。落到地球 上的太阳辐射热主要由地球表面大气层所吸收,而地球表面与大气层 向太空的长波辐射是地球向外界散热的主要方式。这样通过地球表面 与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球表面向太空长波辐射才能维持地球表面的热 平衡,保持地球特有的长期稳定的气候条件。 气候影响人类舒适是温度,湿度,光照,风,大气压力和降水量等因 素的综合结果。为了舒适的目的,这些因素的组合达成一定的平衡状 况。这些气候因素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程度的关系极其密切,气候的变 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人类对气候的反应最明显也是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自身居住上,不同地区的人往往会根据居住地环 境的不同建造出适合当地气候的房屋。